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人大附中

人大附中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课程改革的尝试,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年来,人大附中一直在不懈地追求一条理想的办学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一名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充分实现了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目前,学习、研究和创新已经成为人大附中的一种文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人大附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九十年代初期,人大附中就开始了课程改革的尝试,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了一个由朦胧到清晰,从自然到必然,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特别是2002年9月我校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以人为本,尤其是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一切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课程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基于以上的认识,人大附中在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始终不渝地突出以人为本的主线,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已经形成为人大附中固有的文化。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牢牢把握课程设置改革的鲜明特征,严格执行国家指令,开拓创新,突出特色,正是近几年来人大附中积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行动宗旨。

现将我校初中课程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开好海淀区和市的地方课程,在以往开设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删减、增加校本课程、选修课程,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1.整体优化我校初中课程结构

人大附中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历史、

体育、音乐、美术、思想

品德、地理、生物、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

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

德、地理、生物、物理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

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

德、物理、化学

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信息技术

市:劳技

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信息技术

市:劳技、环境与可持续教

育、预防艾滋病

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信息技术

市:劳技、毒品预防

校本课程现代少年、心理、形体、

外教口语

心理、外教口语外教高级阅读与写作

我校上述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具体地说:

(1)均衡设置课程。我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德智体美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学术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在逻辑,初中三年整体设计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初一到初三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针对初中学生实际,我校设置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反映到课程上,就是创造发明课、社会实践课、模拟驾驶课、研究性学习课、虚拟实验课、远程教学课等。其中,社会实践课程把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和直接交往作为主题实践的基本途径。在社会实践课上,老师教给学生基本的社会调查、交流研究、总结归纳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适应社会的规,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社会性。学生们研究的容非常广泛,论文选题从天文、地理到文学、艺术,从军事武器到市场经济等,涉及各个学科,例如《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世界性水资源问题》、《图腾文化与当今世界》、《论日、美、中卡通文化在中国之现状》《从美学的发展看现代人对美的追求》等等。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在选修课设置中,我校特别强调学生自主选课。学校每年印制选修课手册,手册中除介绍有关课程的基本信息以外,还附有选课指导等等。不仅如此,我们还建立了网上选修课平台,在网上为学生们提供有关选修课更为详细的资料,同时在网上开通报名系统,学生们在开学后有一周的时间进行选择,网上报名之后,由教务部门统计编班。为了让学生们选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我们执行了试听制度,上课一周之后,学生们还可以获得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学生们在选课时可以不受年级的限制,只要基础合格,就可以跨年级进行选择。有些初中外语极好的学生,在选修课上就可以与高中的哥哥姐姐们一起上课。学生灵活地流动于规模、结构不同的群体当中,选择不同的教师、课程和学习方式,他们在自主选择当中学会了选择,锻炼了在将来学习、工作和个人生活中所必须的选择能力。学生在选择中保持愉快的心境,感受成功的滋味,体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时,在选择当中,学生们又必然经历一个审视自己的过程,这对于他们认识自己,规划人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选择的结果要自己承担,有利于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总之,学生们在选择的实践中实现了身心的全面发展。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自主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实现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层次化、系列化和多样化。人大附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特点是:

──容丰富多元化。我校初中校本课程涵盖数学与自然科学、语言文学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等四大类,近70门。如发明与创造,德语、日语、法语、荷兰语、俄语、英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语等10门外语,控制与设计,天文观测与实践,数字图像处理,礼仪,平面广告设计等。

──开发途径多元化。一是校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平面设计教室、虚拟科学实验室、数字图形化实验室和三高学农基地等);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天文展览馆、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以及清华、北大等大学的实验室和中科院相关实验室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科学家、院士、英雄人物,校外兼职教师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如语文课讲授胡同一文,学生到胡同中采访,拍照,实地感受了胡同文化的深厚涵);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网络资源库、数字化图书系统、学校网络中心自主研发的研究平台以及宽带连接的外部等的开发利用(如英语课,学生利用网络版课件吸纳最先进、最新鲜的容,实现了网上查询与课后交流)。

──开发主体多元化。在人大附中,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已不再仅仅是教师,学生们也已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拍摄英语短剧活动中,他们利用网络、购买书籍、聘请教师,主动学习摄影、表演以及编导知识。就连食堂的大师傅也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二明师傅已将自己的食雕技术开发为选修课的课程资源)。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课改工作,将校本课程资源固化下来,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出版校本教材。现已出版的校本教材有《研究性学习课程》、《演讲与写作》、《文化》、《走近围棋》、《围棋的故事》、《现代少年》以及双语教学教材等。

3.注重开发德育课程

我们认为,震撼人心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人大附中将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强调德育的时代性与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的青春期,是心理发展的“急风暴雨”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如何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重大课题。

(1)开发德育活动课程

──高度重视入学教育。使学生一进校就受到震撼。如我们的入学礼仪教育——心正需身正,身正先行正,从举手投足的教养开始,形式包括诵读弟子规,参加军训,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等。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编写《弟子规精华》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开展“共享读书乐趣,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华文化展示、世界文化展示等活动,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时代,用开放的胸怀吸纳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角及英语剧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奥运会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举办系列迎奥运志愿者活动,推出了“一班一国”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放眼全球、关注世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办好校园电视台、校刊校报、学生网络论坛,打造积极健康向上又深受学生喜爱的品牌栏目,以良好的舆论营造一流学府品味。

──主题班会引发“头脑风暴”。我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设计、自主研究,选题切合实际,学生们深入思考、踊跃讨论,已形成人大附中的一道风景。学生对这种不拘一格的主题教育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非凡的创造力,自主设计了一系列新颖感人的主题班会,如:《塑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人大附中学生形象》,《为人》,《我自豪—我是人大附中人》,《慎行》,《我和我的祖国》,《出国与爱国》,《人生设计》,《梦想进取未来》,《明天,从这里启航》,《朦胧的情怀》,《从小事做起,争当先进班集体》,《承着理想的翅膀飞翔》,《青春飞扬—告别童年》,《形象、环境与美》,《宝剑锋从磨砺出》、《美》、《追寻爱的足迹》、《寻找校园的道德细节》等……去年我们一个班开展了“思恩无限”系列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学习感恩,感教师、感家长,孩子们留下了令人感动的思考和话语,在“感父母”这次班会中一个学生写到:“感恩于生命,感它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父亲,感他给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感恩于母亲,感她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源泉……”

(2)开发德育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在正式的课程计划表里看不到,但却能起到正式课程起不到的作用。我们认为,德育隐性课程包括三个层面:其一,物质和文化层面,如校舍、校貌、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其二,制度和风气层面,包括校训、校规、校风、班风、学风等;其三,心理层面,主要指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我们认为,就我国实际而言,对隐性课程的作用不是讲过了头,而是多数人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隐性课程的作用,对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是有利的。

──将德育融进学科教学中。我们注重结合学科特点,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

健全人格的教育,以及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例如在学习《鲁迅》一文的语文课上,面对学生对于鲁迅的种种不理解,教师动用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利用历史事实、社会评价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社会对于鲁迅的评价转化为学生们的心灵感受,终于使学生们接受了鲁迅。这节语文课不仅教会了语文知识,而且达到了把外部社会已有的知识、思想、价值观点和行为规化为学生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目的,起到了健全学生人格的作用,使课堂教学的目标得以全方位的落实。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构建学生健全人格。人大附中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开设心理方面的课程,并先后引进了5位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现在,我们在初中开设了灵感与想象力调整与训练、同伴教育、心理健康、现代少年、女生课堂、男生课堂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同时成立了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个别的心理辅导。我们还为班主任、家长开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学知识。我提出,每个教师都要有心理学知识并努力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校领导、德育教师、心理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一起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一个学生发生问题的时候,比如打架、自虐等,班主任、德育老师和心理老师会同时到场,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判断,对这些有问题的孩子进行教育、为他们提供帮助,对于问题严重的学生,直接上报校领导,商讨救助方案。比如我们初二年级有一个学生,曾有比较严重的暴力问题,多次教育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在心理教师的建议下到专门的机构进行了鉴定,结果是这个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个学生在经过我的批准后,回家休学了半年,坚持吃药并接受心理辅导,回校时经过心理老师的鉴定可以复学。现在这个学生的暴力问题已经完全解决,愉快地在班级里生活和学习。虽然这些极端的学生是少数,但其破坏性却很大,我们的经验是对这些学生要给与恰当的心理辅导,同时校领导要参与其中,对他们给与高度的重视,使他们度过危险期,健康成长,这也是对其他学生的尊重。

在总书记有关八荣八耻的教导发表的第二天,我们就印制了塑封的小卡片,以便学生随身携带学习贯彻。我校还执行了国旗下讲话制度,采取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弘扬正义,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4.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校通过以下方式对教师进行培养与培训:

(1)团队推动。构建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梯队,通过教师团队的力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006年1月,学校科研年会的主题是“感悟教师成才”。

(2)做课推动。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研究课、示课、汇报课。在做课时,我们特别提倡同课异法,鼓励教师创造性成长。做课以后,要求做课老师撰写教学案例。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认识到,一个好的案例应该体现如下功能:①示性,即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可供借鉴的示例。②过程性,通过案例反映出动态活动特征,展示教与学的过程,呈现一种基本模式。③综合性,通过案例,浓缩与融合课程要求的诸要素,以期对课程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作整体反映。④可实现性,以案例为载体,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把课程标准落在实处。

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开设选修课程。此外,我们非常重视外语课程的教学,学校现有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外籍教师25人,他们除了开设英语口语课外,还开设有美国文化、舞台剧等课程,并将不同于文化的思维方式、生活哲学等带给了我们的学生,拓宽了他们的世界视野。到现在,我校很多教师都有能力开设选修课,有语文教师教语、俄语的,也有化学实验员开设“西方经济学”这样的选修课。甚至我们的一些行政和后勤人员

也开设选修课,比如我们一个获得烹饪雕塑金奖的厨师就开设了“面塑”这一课程,校办职员中也有上“西班牙语”、“德语”选修课的,电教中心和信息中心的教师则运用自己所长开设信息技术方面的选修课。给学生选择的同时,我们也锻炼了自己的教师队伍,使师生得以共同成长。

(3)制度推动。针对我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每年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和培训项目,开展系列教研和培训活动。多年来,学校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寒假、暑假期间,开展多种容、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每学年初或学年末,学校举行全体教师培训,在培训会上展示较成功及有特色的课程改革课例,并在理论学习提高的同时,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员,倡导全员参与。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阅览室、NC教室等设备为教师培训提供大量的支持,所需经费也一一落实到位。我们还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发人力资源。邀请专家做主题报告,其中既有教育部课改方面的专家和领导,如坚、袁振国、连宁等;也有大学教授,如恩山、儒德、丽、余胜泉、希斌、梅汝丽、王磊、铁道等;另有院士系列报告,欧阳、王志珍、林群、乐、戴汝为、俊生、符丛宾等院士都曾先后登上人大附中的培训讲台。

(4)科研推动。人大附中不但承担了国家、市、海淀区、中央教科所的科研课题,而且非常重视将老师们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经筛选后立项,成为研究课题,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通过《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实验项目来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

又如,我校一位政治老师独立申报并承担了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现代少年》课程实验和系列教材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产物的现代少年课在容上突出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重参与、体验与能力提高,课程对德育教学方法做了很有价值的、开创性的探索研究。相应的新教材除了在实验校使用外,还作为“新世纪德育”“情景—能力模式”案例被收入教育出版的《素质教育课程简论》一书。

5.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技术以它跨越时空的信息传输能力以及海量的信息存储功能,在信息化社会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教育要培养人们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绝对离不开网络技术的运用和支持。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容的设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教与学的手段。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容。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相整合的探索。1995年开展多媒体教学、1998年开展网络化教学、开展国际间远程教学,2001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2002年、2003年建设第二代校园网、建设教学资源库、进行无线网络教学实验;2004年建设第三代校园网、建设城域和广域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网上联合中学、建设自有的中学知识库……在探索现有技术条件下教学资源的开发、远程教学的应用等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

我校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自制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阶段二: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大量制作基于网络的教学课件。

利用网络强大的功能可以促进教学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根本改变,促进以人为本教学方式的落实和发展。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课件,通过这些课件的使用,使学习者在容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我校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在教育部、市举办的教育软件大奖赛中屡屡获奖。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构建更加开放的学习情境,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场

所,寻求更加高效的管理手段,并获得发展性的评价工具,我校成立了由近40人组成的研发中心──时代网格公司,高素质的研发中心成员及时开发了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网上选课平台等。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功能,老师可以记录每一位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过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库、提供超越时空的网上交流机会、协助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做好学生的课题选择辅导工作、提供及时的课程实施情况评价、提供课程档案建设工作的支持、统计教师工作量等等,其强大的功能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深化和推广、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6.教学活动: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次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校在教学活动中特别重视因材施教。

(1)了解每一个学生

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我们要在教学目标、容、过程和评价上进行分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班四、五十个学生,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解,了解他/她的秉赋、兴趣、能力、水平、心理特质,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分层教学才能得以实施。这样的了解可以通过考试来部分实现,但更多的是要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细心观察来达到。真正好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独特的学习习惯与个性特点,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进入我们学校的学生,有超常儿童、特长学生,也有普通学生,还有人大的二代子弟、共建单位的孩子;有中国学生,也有外国学生。这些学生在各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接收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挖掘自己的潜力,成长为一个有德有为有个性、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所有教师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超常儿童学得快、思想相对深刻,就要让他们学得深、学得多;普通学生够一够能上一个水平,就要提高对他们的要求;文艺、体育方面的特长生在学科学习上相对较弱,就要让他们的文化课达到一个基本的水平;而一些弱生、差生,各方面程度都比较低,就要给与特别的关注,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别让他们掉队。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的作用就是要促进人的成长,让每个人成长为有价值的人。

比如,有些学生进校时英语已经很好,就鼓励他们在学好英语的基础上再学习一到两门第二外国语;有些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兴趣,就给他们提供条件参与课题研究、进行发明创造;有些学生有写作方面的特长,就鼓励他们参加文学社团,自办刊物;等等。

(3)全面发展的特长生

人大附中有很多特长生,他们在人大附中提供的这个素质教育舞台上充分地挖掘和发展着自己的特长。我们的训练基地为那些体育特长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参加训练和各种比赛的条件;我们的交响乐团、舞蹈队、合唱团、电声乐团为那些艺术特长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同时又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这些学生在人大附中就像“自由飞翔的鸟儿”一样,展翅高飞。人大附中的学生,在国外的各种文体大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和我们所坚持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

现在效力于英国迈凯伦车队的卡丁车赛车手程丛夫曾经这么评价过自己的母校:“人大附中是好学生的天堂,也是我这样的学生的天堂。”他在人大附中上学时,训练、参加比赛会耽误学习,教师们就抽时间专门为他补课。还有现在我们的初三学生廉政,是以健美操特长进入的人大附中,去年获得了世界青少年健美操比赛的冠军,她来自单亲家庭,学业成绩

也较弱,教师们给与她悉心的关怀与帮助,她说:“我很幸运,和其他那些从小就专门练健美操、荒废了学业的孩子相比,人大附中为我提供的教育使我比他们的综合素质要高很多,这反过来促进了我对健美操的理解,从而获得好的成绩。”还有我们的台球室,是专门为一个喜欢打台球的学生设置的,他最近刚在举办的一场台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4)特殊学生特殊对待,实现教育公平

人大附中也有一些基础非常差,同时也存在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学校为他们的教育煞费苦心。比如,我们曾经为有严重行为问题(如打人)的学生开办过一个人的班级、两个人的班级,为他们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单独教育。这样的学生和普通孩子在一起时,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公平,我们既要保证他们的学习权利,也要保证其他学生的学习权利。虽然为此我们的老师会更累,但却保证了对每个孩子的关注与尊重,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

对于那些家境困难的孩子,学校经过核实后为他们发放助学金、减免校服费等,使他们不至于因为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业、萌生自卑心理。

(5)加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我校数学教研组通过“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的研究”,结合教学案例,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如通过对体验式学习的研究,老师们认识到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存在的问题和课堂操作阶段及策略等。

二、加强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实现高品质的素质教育,必须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素质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的教育目标、富于时代气息的教育手段和严谨的教育步骤,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保证。

几年来,我们在构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参与,重在实效的原则。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全面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学校专门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下设“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监察小组”和“信息处理小组”,形成了校长、书记亲自挂帅,主管校长分工负责,教育、教学主任组织实施,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全体学生及家长广泛参与的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召开校务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委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任课教师会,家长会及全体学生大会,统一思想和行动。做到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严格按照海淀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具体部署,全面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各个环节,圆满完成了2005年和2006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2.建立长效评价机制,注重发展性、过程性和激励性评价

人大附中以《我的成长足迹》为载体,基于学生初中三年的日常评价和学期阶段性评价,注重赏识激励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评价,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海淀区推出的记录学生初中三年成长的手册——《我的成长足迹》,把学生作为成长记录的主人,教师、家长和同学作为学生成长的见证者。人大附中充分利用“我的成长足迹”,把它作为记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资料,以体现诚信为原则,让教师、同学和家长开放性参与,典型、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学生三年的综合发展过程。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赏识是最好的激励,学校以学期为单位,安排学生阶段性全面总结,然后,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统计和记录学生潜力挖掘、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足迹,对于成绩突出的各方面学生,在班级、年级表彰的基础上,在全校大会上予以宣传表彰,并记入人大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读了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冯恩洪对此体会至深:“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辉南县朝鲜族学校金雪梅20XX年4月2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在这个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书中冯老师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各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引入了很多实例,使我感受颇深,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书中说“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基于学情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新课堂 摘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基于学情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师教学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新课堂。下面我将结合我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如何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 一、让绘本融入数学新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上,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数学的兴趣,他们都是只从课本上、测验卷上来认识数学,在他们的心中数学就是公式、练习和考试。但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不再只重视数、量、形等内容和目标,而更重视沟通、推理、联结、解题等过程目标。数学绘本的情境提供了儿童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儿童会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这样数学就不会遥远、生硬。通过数学绘本阅读与小学数学课教学相结合,提供儿童倾听、讨论、写作数学概念的机会,培养儿童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扩大儿童掌握数学的意义与认知。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通过绘本《鸟儿鸟儿飞进来》给二年级孩子上认识乘法的教学片段,通过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片段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今天薛老师就给大家讲讲这些鸟 儿的故事。 师讲故事:在树林里有一群可爱美丽的鸟儿,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木匠老爷爷在树 林里走着,鸟儿们感觉有人过来了,呼啦啦的飞上了天,然后轻轻的落在树枝上,老爷爷 认真的听着鸟叫。第二天早上,他就开始干活了,把木材锯成合适的大小,对准以后,钻 出小孔,把它磨得很光滑,倾注了他非常非常多的心血。 让生猜:老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木匠老爷爷做出了两个漂亮的鸟窝,小心翼翼的把鸟窝挂在了树上,然后等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一对四十鸟唱着歌飞进了鸟窝,一对白头翁也飞进了鸟窝。(让生计算:一共有几只鸟?)木匠爷爷非常开心,又做了3个不同样式的鸟窝,一对乌鸦吹着口哨飞了进来,一对可爱的小麻雀也飞了进来,还有一对哒哒哒的啄木鸟也飞了进来。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一 育人的第三课堂——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积极的教育环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发的。————冯恩洪一、建设隐性的第三课堂 它不是对人传授知识,而是对人的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课堂,施加积极的终身影响课堂。 (一)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而且说的都是学生的话。 (二)既严格规范又鼓励选择的环境。 (三)给孩子们提供倾诉衷肠的环境。心理咨询室。周末茶饮会。——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只像老师。 (四)像圣地一样建设学校 二、建设积极的第三课堂 让学生有保护性的吃点苦的环境。案例:4600港币买5天困难受。案例: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私立小学的教育。 三、正确认识小环境和大环境 充分利用好小环境,无数个小会形成大气候的。 四、多元起点建设第三课堂。关键的关键是第一个目标的选择要深思慎取,第一个目标的出现要符合学校的潜在优势。 主题四: 为幸福人生奠基————实施实效德育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合适的德育,合适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德育要从防范性转变为建设性 一、德育需要改进也需要加强 余秋雨就教授曾经讲到,中华民族的四大缺失:功德缺失、法制缺失、诚信缺失、感恩缺失。 二、合适才是最好的 一切成功源于四个恰当原则:最恰当的时间、最恰当的地点、最恰当的人员、最恰当的教育。 (一)看内容的基础性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二 南冯北魏早就有所耳闻,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而冯恩洪却知之甚少。借此次学习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读书,花了近两个星期认真拜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 一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如何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如何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钢琴已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由此 也引发了少儿艺术培训中的“钢琴热”。少儿钢琴教学工作更是近几年来倍受社会 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明确少儿钢琴教学工作的意义为切入点,结合工作实际,总 结归纳了几年来在少儿钢琴教学中先后尝试的几种方法,在提高少儿钢琴教学实 效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少儿钢琴教学意义教学方法 一、“钢琴热”背景下少儿钢琴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钢琴已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由此也引发了少儿艺 术培训中的“钢琴热”。面对日渐增长的少儿钢琴学习培训的市场需求,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 下两个方面: 1.培养少儿艺术修养的需要。在儿童成长中,美育作为少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越来越被全社会重视。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更是被家长作为孩子乐器学习的 首选。从儿童时代开始接触大量的优秀钢琴作品,在长期训练和作品熏陶下,可以从中丰富 情感、提高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培养少儿意志品质的需要。学习钢琴不是一件易事,非得下功夫勤学苦练不可。尤其 是低龄学童,通过钢琴学习可以培养做事专注的良好习惯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和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少儿阶段是学习钢琴的黄金时期,大力推进我国的钢琴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应从少儿抓起。同时,更应从我们专业教师本身重视少儿钢琴教学工作做起。 二、少儿钢琴教学的方法 少儿钢琴教学应以“快乐学习”为核心理念,充分营造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轻松氛围。如 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尝试了如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法,力求教学模式趣味化。 (1)首先向学生展示钢琴魅力,让他们聆听和感受钢琴演奏的乐曲,并跟着琴声摇动 自己的身体,跟着琴声唱自己熟悉的歌曲,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钢琴拉近距离,亲近起来,爱上钢琴,成为朋友。 (2)给学生编写练琴儿歌,在讲解坐姿手型的教学中,我把具体要求缩编成朗朗上口 的儿歌:“坐位对准琴中间,小臂键盘一条线。上身端正微前倾,双脚置于踏板前。膝盖弯曲呈直角,肩背放松座靠前。”这样一来,化繁为简,又易记易行。 (3)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平时我捕捉各种时机,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学期汇报等机会,组织学生展演,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热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得到家长们的认可。 2.深入浅出法,力求教学语言形象化。钢琴的入门,需要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对于零 基础初级班学生来讲,学习把握这些乐理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在授课时,从少儿的 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形象的语言为孩子们比喻各个知识点,避免教学中的 生涩和枯燥。

教育案例 我与学生共成长

教育案例 ------我和学生共成长 在一次例行的班会课上,我询问学生对各科的学习有什么感受,哪一门课学起来比较愉快。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学数学,身为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我也喜欢这种“糖衣炮弹”,笑嘻嘻地逗学生:“是不是因为喜欢我,才喜欢学数学呢“,学生都佯装不屑,班里嘘声一片。有一个调皮的男孩站起来,直言不讳地批评我:“其实吧,老师,你也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就是老是知错不改”,我们已经忍受很久了“我心里一惊:难道我还有让学生不能忍受的缺点。忙问:”是什么呢”,几个孩子齐声说“拖堂!”听到这个结果,我不由得脸红起来。这时班里那些心眼多的孩子并没与跟着起哄,而是悄悄观察我,看我怎么对待这些提意见的“冒失鬼”。我很诚恳地走到这位提意见的男生面前,真诚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指出我的毛病,不然我还很难发现呢。“又转身看向其他的学生:”你们愿意帮助我改正么?”学生们纷纷点头,并共同约定,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老师也要学生一样接受处罚-------为班级义务服务一天。 有了这个约定后,每次上课我都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环节,还多次计算所需时间。即使课堂偶尔有意外情况,而绝不耽误下课。每次我压着下课的铃声说“下课“和学生再见时,纪律委员那个帅气的男孩儿会冲我笑一

下,竖一下大拇指。我也不经意发现,班里的纪律越来越好,竟然连续五周获得了校”流动红旗“。 尊重学生,把自己置于和他们平等的地位,有时还需要 俯下身子去注视他们那一双双清澈、宽容而又明亮的眼睛。只有体会过被人尊重的感觉,才会知道怎样去尊重别人。 而作为老师往往一味地要求学生,而很少审视自己。学生 们用多么宽大的胸怀包容其实并不完美、并不可爱的我们,每思及此,作为老师,怎么能不觉得惶恐不安呢。在班级 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真诚地和学生“共同成长“。 济南市义和小学谷士峰 2013年12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验,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就会成功。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进可以更好的事情。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

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对于做教育,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 除了读书和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这里说的合作除了教师间的合作还包括师生合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研究学生。我已经打好了十足的精神来迎接一切挑战,一定要做一位有知识,有能力,带给学生温暖的老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主题3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主题3 冯恩洪 主题3 育人的第三课堂 —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 积极的教育环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期间得到暗示,得到启迪的。 我们的老师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有第三课堂,那么育人还有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吗?我们说有的,使用国家教材,体现国家意志的是育人的第一课堂,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课堂;允许学生选择,释放学生潜能的是学校育人的第二课堂。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有有形的,教育还有无形的;教育不仅仅有显性的,教育还包括隐性的;教育不仅仅有有意识的,教育肯定还存在无意识的,因此我们把不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对学生的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课程称为第三课堂。很明显,育人的第三课堂指的是学校教育环境,育人的第三课堂告诉我们环境也能起到育人的作用。 一、建设隐性的第三课堂 在前面我说了课堂,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因此第三课堂不是对人的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对人的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课堂,施加积极的终身的影响的课堂。我记得30年前中国刚迈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的时候,有一次我到广州去,广州市市长在接见我们的时候很热情,说了一句话,不到白天鹅宾馆等于没到广州。他建议我完成了任务一定要到白天鹅大酒店去一下。白天鹅是当时广州建设的第一座五星级的涉外宾馆。当我们到白天鹅酒店门口下车的时候,门口没有人管理,但是有一块牌子用中文、日文、英文三种文字表述同一个内容,它的意思是:赤膊者,穿汗背心拖鞋者谢绝入内!因为我的车先到,我在等后续的车,我的同事们,他们下车后会下意识的,穿西装的会把自己的领带扶扶正,把裤腿卷到膝盖上面的也会停下脚步把裤腿从膝盖上面退下来,检查了自己的服装以后,然后才抬头挺胸地走进白天鹅宾馆。没有人通知他这样做,为什么白天鹅宾馆是每一个初来乍到的中国朋友会下意识当中审视自己的行为呢?很明显,这个五星级酒店豪华的气派,这样富丽的陈设把每一个初来乍到的中国人下意识当中镇住了,这是下意识当中产生的效果。这就是教育的无形的力量,这就是环境教育的力量。我们能不能因此这样讲,环境应该是安全的,安全是政府行为。我们当届中国政府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推行校安工程,解决学校的安全问题。学校应该是积极的,积极的教育环境是校长行为,是学校行为。 我们对积极的教育环境的界定是: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迪的。因此要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说话,那么这个积极的环境有哪些标准呢? (一)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鲁迅先生谈及教育时曾这样说:“未来之教育,适如其分发展各自的个性。”教育的本真是“适合”。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之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教学方针,为教师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大自然是神奇的,自然规律让我们得知,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事物。人类世界也是一样。教育更是如此。在教学中,学生们千差万别,他们的成长环境、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致力于提供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和一直以来教育理念的熏陶,我深深地体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作为刚刚入职的小学教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节课开始,我就认识到了,虽然孩子们同在一个教室中,同上一堂课,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如果每名学生都用千篇一律地教学方法去要求,那可能得到的只是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模型”,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我们可以得知,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而有的人则形象思维比较好,有的人感性,有的人较为理性。这种差异性放到教学上也非常普遍,有的学生擅长语文,有的学生擅长数学,还有的学生在体育和艺术类方面比较有天赋。这种时候如果我们只用一种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去要求学生,会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 我所在的班级共有41名同学,第一次走进教室时,看着一张张天真的脸庞,我还完全没有意识到应该怎么去担起班主任这个角色。只是简单粗暴地用我曾

中小学生的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的发展和教育 第三章第二节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 三、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四、学生的教育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的年龄是6、7岁至11、12岁阶段。他们从一种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转向以学习为主的生活。 (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 (1)身高、体重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2)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3)肌肉发育 (4)心血管发育 (5)脑及神经系统方面 父母和学校教师要注意: (1)注意儿童的坐、立、行、走及姿势 (2)组织他们参与多样化的活动 (3)不宜组织儿童参加过分紧张、激励的活动。 (4)注意发现儿童的智力潜能,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1)注意 一是从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地位发展到随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二是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只能坚持15分钟。 (2)感知觉 一是逐渐从幼稚期的凭兴趣和不随意性向随意选择性发展;从短暂不稳定性向较持久和稳定发展;从被动性向主动性发展。 二是童年期儿童知觉过程中的分析和综合统一的水平还很低。(3)记忆 从机械识记占优势地位向意义识记占优势地位发展。 (4)思维

一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 二是小学生思维被动性多,而主动性、独立性少。 (5)情感: 一是感情易露,不会隐蔽; 二是情感不稳定,变化较快,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都有所发展。(6)意志: 意志力比较薄弱,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行动目的性差,好模仿,易受暗示。 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 (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 (1)身体迅速生长 (2)性开始成熟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巨大变化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 1.认知发展的特点 (1)注意 (2)感知觉 (3)记忆 (4)想象 (5)思维 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 (1)情感 (2)意志 3.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三、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 (1)身体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缓阶段 (2)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各方面已接近成人标准 (3)神经系统已发育完善 (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 (1)认知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2)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日趋成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

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 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人大附中 人大附中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课程改革的尝试,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年来,人大附中一直在不懈地追求一条理想的办学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一名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充分实现了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目前,学习、研究和创新已经成为人大附中的一种文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人大附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九十年代初期,人大附中就开始了课程改革的尝试,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了一个由朦胧到清晰,从自然到必然,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特别是2002年9月我校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以人为本,尤其是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一切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课程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基于以上的认识,人大附中在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始终不渝地突出以人为本的主线,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已经形成为人大附中固有的文化。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牢牢把握课程设置改革的鲜明特征,严格执行国家指令,开拓创新,突出特色,正是近几年来人大附中积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行动宗旨。 现将我校初中课程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开好海淀区和北京市的地方课程,在以往开设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删减、增加校本课程、选修课程,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1.整体优化我校初中课程结构 人大附中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历史、 体育、音乐、美术、思想 品德、地理、生物、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 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 德、地理、生物、物理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 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 德、物理、化学 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信息技术 北京市:劳技 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信息技术 北京市:劳技、环境与可持 续教育、预防艾滋病 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信息技术 北京市:劳技、毒品预防 校本课程现代少年、心理、形体、 外教口语 心理、外教口语外教高级阅读与写作 我校上述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具体地说: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新)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 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 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 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 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 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 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 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Vygotsky 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13.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深思型 14.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 15.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数学B.历史学C.教育学D.心理学

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呢

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我们知道,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对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变化,全世界都认为教育是最后的手段。所以教育就要研究自然人,教育就要研究尊重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自然人的不同要求。 那么自然人有哪些特点呢?自然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我么知道,遗传决定了人的差异,这个点我们都能理解。但实际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不但仅是由遗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成长的环境决定的。每一个学生来到人世间时,上苍给他配备四种资源,第一种资源是政治资源,第二种资源是社会资源,第三种资源是文化资源,第四种资源是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的核心我们指的是权利,社会资源的核心我们指的是人际关系,问话资源指的是他的直系亲属的受教育水准,经济资源是指这个生命来到人世间的时候,他的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 那么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对有差异的学生是提供标准的教育好呢,还是提供合适的教育好呢?人的差异不但仅表现在外形上,有高有矮,有胖有瘦,这是看得见的差异。人的差异因为资源配置的不同,他的情商他的智商也决定了他是有差异的,这是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差异。一个老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恐怕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我们将终身面对差异。面对差异不应该埋怨,埋怨会让学生变得灰头土脸,埋怨会让教师产生职业的倦怠。这就告诉我们的教育在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差异,与其埋怨差异,不如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课堂里能够听得懂,他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了。 要使自然人实现社会化,我们的学生就要具备多方面的水平,而这些水平的培养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那么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哪些水平呢? (一)发展学习水平 走进21世纪,我们的学生走上社会应该有很强的学习水平,这个学习水平决定着他对社会的贡献,这个学习水平也左右着他自身的人生幸福。 (二)培养适合水平 没有学习水平不行,但是光有学习水平也不行。这就是走进21世纪我们的学生跟我们当年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当年是在现实社会中成长的,而我们的学生现在是既在现实社会中成长同时又在虚拟世界中成长。他面对虚拟世界,面对着信息量的暴涨,他有对信息的处理水平吗?所以我们的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社会职业,并且取得职业成就。我们的少于要获得社会职业,取得职业成就,没有学习水平不行,光有学习水平不够,我们还要发展学生的适合水平。所以它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需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适合社会环境。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水平,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在培养学习水平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适合水平,要锻炼学生的实践水平,要提升学生的交际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教育的本质的回归。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注重差异。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情感,关键要落实在课堂上。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坐在教室里是如临春风呢还是如坐针毡呢?当然如临春风的课堂是尊重情感的课堂,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人上的这堂课。这就是一种和谐的师生情感。怎么样才能实现和谐呢? (一)倾听才能和谐 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的教育对象有成长的困惑,青春的烦恼。他们成长的困惑,青春

给学生需要的教育,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给学生需要的教育,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大连保税区青云湖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前身为亮甲店中心小学和大连市104中学初中部。2013年3月迁入新校区。 学校秉承“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办学宗旨,着力培养“明理、笃行、求真”的莘莘学子。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倡导“立人教育”,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学校。学校传承中华文明精髓,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凭质量立校,依和谐奋进,靠创新发展,使学校傲然矗立。 2013年新教学楼投入使用至今,学校更新完善了各功能教室、设施设备;积极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学校按照“墙壁说话、主题序列、名人熏陶、理念引领、实效激励”的方针,精心设计墙壁文化、楼廊文化、班室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室内外楼廊文化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景观、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里有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有凝重的人文关怀。敦品励学,?r实扬华。 一、立足师情、明德促能,全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难有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秉承“厚德、健体、博学、进取”的校风,满怀对教育的忠诚,以爱育爱,开启学生的爱心;用丰厚的学养、广博的知识为事业的奠基,助推

学生实现美好的明天。学校立足本校师资队伍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效教育”,改革和创新校本研修活动。一是抓学习,促理念提升。利用业务学习和教师课余时间,通过网上学习、名师课例、专题讲座、感悟反思等多种形式,向教师传输新的理念,引导教师加强自我研修,使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二是学先进,促师德提升。利用师德培训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观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并组织广大教职工研讨交流,定期开展“师德”主题演讲活动,净化心灵,洗礼精神,爱岗敬业已成为学校教职工的本色。三是抓竞赛,促技能提升。学校定期开展每人一节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本课程展示课等,让学校的骨干教师有讲台、青年教师有舞台、中年教师有平台,让教师成长在学校、成功在讲台、成才在岗位。现阶段,学校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并利用远程教学和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四是结对子,促师徒成长。组织不同梯队的教师结成对子,定期开展教学活动,师徒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学校开启了“学他人之所长”的教师提升模式和“璞玉多磨”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在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提高的同时,坚持“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原则,搭建多项平台。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教师200多人,赴广西、上海、南京、沈阳、长春、大连等地学习。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一)读了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冯恩洪对此体会至深:“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辉南县朝鲜族学校金雪梅2015年4月2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二)在这个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书中冯老师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各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引入了很多实例,使我感受颇深,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 “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境界。书中说“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我们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内挣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我们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关注差异。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以适合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以适合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期末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单的构思与设想 设计理念: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励、肯定性评价能让学生变得自信、奋进,批评、否定性评价则会让学生变得自卑、颓废。以适当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所以就要对学生在学期末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标准的重要举措。我校就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单强调了家庭、社会的广泛参与,注重了人文理念,科学、公正的对每一位学生实施评价。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和个性特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题发展。 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校训:爱国立志勤奋好学 校风:和谐发展快乐同行

教风:敬业爱生厚德博学 学风:自主勤奋探究创新 学校LOGO: 1、校徽图案是“梨园”二字的首字母的变形体,看似一位温婉、美丽、而又坚韧的女子手拉一个稚嫩、天真、可爱、谦逊的孩子,它象征着,我们的老师与孩子手拉手,无私托起社会教育的重任,体现了我们老师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到这是一所以学生为本、以师立校、以德塑魂的学校。 2、校徽外环是新村镇梨园完全小学的汉语文字和拼音。 3、校徽以绿色为主。绿色象征希望、和平、美好、健康、快乐、生机勃勃。预示着新村镇梨园小学全体师生和谐发展,快乐同行,自主勤奋,探究创新的校园风貌。 板块内容: 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单: 一、寄语家长和学生 (一)寄语家长:1、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因为我们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家长都能和老师及时沟通和交流,让我们得以改正工作中的不总。2、提醒家长,在假期中保障孩子安全、督促孩子假期学习。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教育策略分析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年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比如,—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