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深度解读和教学设计 孔晓玲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言文进行讲解和分析。
3. 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文化背景等进行深入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文言文内容。
2. 实践法:让学生阅读文言文,进行实际操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断句、词义推测等。
3. 阅读:让学生阅读选定的文言文,注意理解文意。
4. 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文化背景等。
5. 讨论: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6. 总结: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阅读理解: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在评价方面,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技巧,也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言文,包括成语故事、古文观止等。
2. 参考书籍:提供一些关于文言文阅读的参考书籍,如《古文观止》、《成语典故词典》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文言文阅读资源,如在线文言文数据库、文言文阅读网站等。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每节课后预留一定的课时用于文言文阅读教学。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课文言文两则教案1(含反思)

第 1 课文言文两则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依据课后说明联系上下文,认识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领会到学习一定全神贯注、不行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领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课要点:理解要点词句,意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课难点:初步感觉文言文的特色,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 1.部署学生认识孔子的平生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间: 2 课时。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依据课后说明联系上下文,认识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领会到学习一定全神贯注、不行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课重难点:理解要点词句,意会文中所讲的道理;初步感觉文言文的特色,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课过程: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读,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板有眼、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朗读兴趣。
领读时存心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联合说明,疏导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联合文后的说明理解每一话,而后谈谈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增补,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导文意。
5.指名说全文粗心。
三、导悟相济,打破难点。
(指引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联合学生发问要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 1)议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的原由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能否有这类经历和领会。
(2)指名谈谈“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含反思 (6)

1 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部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讲《世说新语两则》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部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讲《世说新语两则》对比阅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两则》选自部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文言文。
这两篇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了解古代人物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两篇文章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如文言文的读音、词汇、句式等。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把握文章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人物的品质和风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两篇文章的思想内容。
2.难点:对比阅读两篇文章,分析其异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对比阅读法: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3.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好教学过程。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两则》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两篇文章,注意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案:《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案:《论语》十则内容预览:10、《论语》十则一、教学目标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③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二、教学设计1、导入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2、板书课题。
3、介绍孔子及其《论语》4、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理解课文内容①理解重点词语a.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现代文言文解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教案

现代文言文解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教案案例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现代文言文的特点与应用,并能够进行案例分析。
二、教学准备:PPT、教材、案例分析资料、课堂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即现代文言文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现代文言文与古代文言文进行比较,并找出其不同之处。
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文言文是在传统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语言的改造,更贴近现代人的表达习惯。
3. 案例分析介绍(15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个现代文言文的案例,并解析其中的语言用法。
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句式、词汇以及成语的运用,让学生认识到现代文言文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4. 案例分析练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案例分析资料。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整理出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等。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撰写一份小结,然后进行展示。
5. 讲解与评析(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案例分析展示,并进行讲解和评析。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6. 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强调现代文言文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更加注重对现代文言文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一则现代文言文新闻报道,并撰写一篇文章进行分析和评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现代文言文的分析中,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意义理解不深,教师需要在讲解中加强对案例分析的解释和引导。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含反思 (1)

1 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语文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孔敬悬梁小古文阅读教案

《孔敬悬梁》小古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能够理解小古文的大意,了解故事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理解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勤奋刻苦精神,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小古文的大意,掌握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故事内涵,体会古人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悬梁刺股”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0分钟)
学生先自读一遍课文,再由教师范读一遍,然后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
3. 小组合作,理解大意(15分钟)
学生分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逐句阅读,讨论并理解小古文的大意。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4. 分享交流,深入理解(15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理解,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修正。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引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回顾小古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 布置作业(5分钟)
背诵小古文;用自己的话写一篇读后感;搜集一些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下节课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山水凄清影萧条,千万孤独谁人懂》——《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0年《彰显传统文化内涵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 究》市课题
2011、4《公输》教学设计及教后感 《教育智慧》
2012年《初中文言文文体意义的挖掘及教学应用》发 表于2月的《教学月刊》,并于2012年6月被人大复印 资料全文转载
《陈涉世家》第一课时开头 历史上揭竿起义的人不胜枚举,出生草莽,很多只能算是土匪 头子,暴徒头头。而这么一个人物居然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 与另29个王国诸侯合称30世家。能称王称侯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 们在世时都会追溯家族历史,总会找到辉煌的过去,所有的世家绝 大部分都有这方面的纪录,而对于陈涉的大泽乡起义历史上发生过, 正是靠大泽乡起义他一夜成名,人们都在纳闷这是谁呀?怎么从来 没听说过,有一个人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这个人就是和陈涉一起佣 耕后来被陈涉杀头的那个人。他到处自豪地跟别人说: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我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我笑而应曰:“若为庸耕, 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彰显文化内涵的文言文教学研究》
它必须有韵味,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韵味。文言里有 庄子的逍遥云游,孔子的颠沛流离;琵琶的珠落玉盘, 琴瑟的高山流水,太白的杯中酒,雪芹的梦中泪,文言 还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但求以字数根须,千古绝唱的 诗词歌赋,功垂青史的史书传记。甚至是笔走龙蛇的书 法写意,梅兰竹菊的纸身墨影,似隐非隐的仙风道骨, 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
杭州市第十中学 孔晓玲
我的思考与实践 值得学习的两个课例 文言文教学的三种设计思路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2004年《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承传与创新》(杭州市教学论 文评比一等奖)
2008年《文言文教学内容指向的四个维度》(杭州市教学 论文评比二等奖)
2009年 《新课程下文言文阅读教学探究》发表于《浙江教 育学院学报》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 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 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传承与创新——新课改下文言文课堂阅读教学探究》
• 关于文言文教学价值辩证思考
文化积淀、思想教育、情感熏陶 • 继承回归,寻找文言文教学的本根,增强古文的文
“高万仞”就是很高的意思,“方七百里”就是方圆面 积七百里。山又高又大,很难移。
师:说得很好。移山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不 同的精神面貌。接下来让我们根据这张人物表上出现 的人物,来看看他们对待移山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文 章里有两个人讲的话差不多,你们看是谁啊?
生:愚公妻和智叟,他们两人的态度差不多。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文言文教学的三种设计思路
1、言文合一——理念引领下的教学设计 2、文体样式——回归本质的教学设计 3、学生期待——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
师:差不多吧。好,我们就先把他们两个的话一起读一遍 吧,比较比较,看看两人的态度究竟是不是一样。 (学生朗读)
师:想一想,他们的态度一样吗? 生:智叟讲愚公很笨,太不聪明了。愚公妻没有讲。 师:你再说说看,智叟讲的这个句子是怎样组织的? 生:倒装的。 师:那么不倒装该怎么说呢? 生:汝之不惠甚矣。 师:你知道为什么要倒装吗? 生:强调愚公不聪明。 师:对,把“甚矣”提前,强调愚公不聪明到了极点。这
“兰溪” 4、2010年《公输》 浙派名师课堂展示 5、2011年《孙权劝学》省领雁语文名师课堂交流 6、2012年《公共怒触不周山》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展示活动 8、2013年《马说》浙江省语文高级研究班
文言文教学实践: 设计——解读——设计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设计: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疏通字、词、句 分析思想感情
化底蕴,实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理性反思与实践。
• 发扬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张扬古 文的生命活力,完成新课程下文言文教学的开拓 与升华。
语文教学认定了民族语教学这个目标,多一点对 民族传统、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 魂。
——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魂”》
教学目标是教学之本,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 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视野去关 照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内容的厚实与韵味就会蕴含其 中。在文化的背景中理解字词、篇章、人物,每一个 内容只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内容就是一个小小的传 统文化专题。
1、言文合一 ——理念引领的教学设计
“如何在语文具有文化性、精神性的前提下, 使语文寻找到自身的位置。”(薛毅:《文学的悲 哀》)对于这样的追问,我的理解是,文学、文化, 其由此深透的精神、人格,这些语文教育的灵魂应 该附“体”,这个“体”,在文言文教学中,就是 文言本身。离开了文言本身,文言文教学就会“魂 不附体”,更没有“沉稳”可言了。
课外片断)
他的悲剧能否避免?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墨子 公输
请问开花的大地, 请问解冻的河流。——艾青
谢谢聆听!
(1)《小石潭记》山水游记 (2)《智子疑邻》寓言 (3)《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
从文化解读到教学设计
2、学生期待——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用故事点亮文言教学》 任何一种教学法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才会焕
发生命的活力。运用故事演绎法的较高层次,在于 着眼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 度去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序号 1 2 3 4 5
不同点比较 对愚公的看法不同 对愚公的称谓不同 对愚公的态度不同 对愚公说话的语气不同 对愚公的心理不同
知识点落实 “倒装句” 古汉语称谓知识 实词“毛”的词义 “其”字特殊用法 “焉置”的含义
余映潮《记承天寺夜游》
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 1、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2、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3、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4、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 即兴想象描绘佣耕的环境。 生:四周是辽阔的田野,大部分地方裸露着黄土,一阵 风刮过,弥漫着沙尘,陈涉赶紧用手遮住眼睛,等风沙 过后,放眼眺望,田地被分割成一块一块,斑斑驳驳, 苍黄萧索。 • 陈涉的神态:陈涉不再看我,他的眼神越过我的头顶
默默地望着远处的高山,坚定地长叹一声。 • 我一路上都在想象着见到陈涉的情景,结果:(补充
句话愚公的妻子是不讲的。这里有一点不同。我们再 来看一看称谓,愚公妻称愚公什么?
生:(齐声)君。 师:那么智叟称愚公—— 生:(齐声)汝。 师:这两个词有区别吗? 生:“君”表示尊重,“汝”很不客气。 师:嗯,好!我再把这个“汝”简单地讲一讲。长辈对小
辈,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一般用“汝”。平辈 之间用“汝”,就有些不尊重的意思。智叟叫愚公为 什么用“汝”啊? 生:智叟看不起愚公,因为他觉得愚公笨。 师:对,这是又一点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还有两句讲得不一样。愚公妻说:“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说:“以残 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袁卫星
2、文体样式——回归文学本质的教学设计
量体裁衣,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以文定教,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初中文言文文体意义的挖掘及教学应用》
关注文体,探寻文言文的文体意义 1.文体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和精神世界。 2.文体表现为文章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特征。 3.文体展示了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传承创新。
2013年《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研究》省 课题
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目标确定——内容选择——活动设计
文言文教学实践:
1、2008年《小石潭记》杭州市名师课堂展示、浙江省语文疑难 问题教学研讨、全国语文学习科学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
2、2009年《三峡》浙江省中小学名师送教下乡“遂昌” 3、2009年《智子疑邻》“百课千人”省派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焉置”就是“置焉”,放在哪里。愚公妻有这个问 题没解决,后来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怎么解决的? 生:大家说“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师:他妻子提出这个问题来说明师:关心又担心,两人都 讲得对。她关心这个技术问题怎么解决;还对老头子有点 担心,快九十的人了,去移那么大的山,能不叫人担心吗? 智叟呢?“嘿,你这个笨老头,一根小草也毁不了的人, 想去移山,瞧你有多笨!”两人一样吗?不一样。
文人、文学、文化皆含其中,智者、仁者、寿者, 皆能缘文悟道。
《彰显文化内涵的文言文教学研究》
二、值得学习的两个课例
钱梦龙《愚公移山》 余映潮《记承天寺夜游》
钱梦龙《愚公移山》 师:这个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齐声)移山。 师:这件事做起来难吗?从文章里找出句子来说明。 生:很难。文章里有“高万仞”、“方七百里”两句。
生:愚公妻说愚公不能把小山怎么样;智叟说连山上一根 毛都不能动,有点讽刺的意思。
师:啊,讲得好。这里的“毛”字,是什么意思? 生:小草。 师:请你把这个解释用到句子里去讲讲看。 生: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就是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小草。 师:对,一棵小草也毁不了,这是一种什么语气? 生:轻蔑。 师:对,轻蔑的,这跟愚公的妻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看,这里又有不同。还有“如太行、王屋何”和“其
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活泼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 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 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 教学问题为宗旨。
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