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魅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散文练习题

散文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散文的特点?A. 结构自由B. 语言优美C. 主题明确D. 叙事完整A. 鲁迅B. 朱自清C. 茅盾D. 冰心3. 下列散文中,不属于抒情散文的是:A. 《荷塘月色》B. 《背影》C. 《背影》D. 《荷塘月色》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散文的写作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对比D. 议论A. 《背影》B. 《荷塘月色》C. 《背影》D. 《荷塘月色》二、填空题1. 散文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学体裁。
2. 散文的______是其灵魂,______是其血肉。
3. 散文的______可以是一种情感,也可以是一种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散文的特点。
2. 简述散文的分类。
3. 简述散文的写作手法。
四、论述题1.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散文中的抒情手法。
2.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散文中的议论手法。
五、阅读题散文片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它们仿佛在洗涤,在抚爱,在默默无言地奉献自己。
这时,叶子与花也在默默无言地感谢着这突然的、意外的光临。
问题:1. 这段散文片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这段散文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这段散文片段中的“月光”有什么象征意义?六、翻译题“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七、改写题“他工作非常努力。
”“太阳升起来了。
”八、续写题“我独自站在窗前,望着那______。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我______。
”九、比较阅读题1. 比较阅读《荷塘月色》和《背影》,分析两篇散文的异同。
2. 比较阅读《背影》和《背影》,分析两篇散文的写作手法。
十、创作题1. 以“家乡的回忆”为题,写一篇散文。
2. 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散文。
十一、分析题1. 分析《荷塘月色》中的环境描写。
2. 分析《背影》中的情感描写。
十二、评论题1. 对《荷塘月色》进行评论。
2. 对《背影》进行评论。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请结合教育理论,谈谈你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践行这一理念。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背影》这篇文章,谈谈如何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兴趣。
第三题题目: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第四题题目:请以“诗意语文”为主题,谈谈你的教学设想及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第五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一教育理念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你将如何将其应用于你的教学实践中。
第六题题目:谈谈你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第七题题目:请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题,谈谈你对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关系。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九题题目:试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十题请结合具体教材内容,谈谈你如何设计一堂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要求,设计一节高中语文课的教学方案。
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走马上任,林黛玉进贾府》2.教学目标:a.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b.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c.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d.培养学生欣赏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a.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b.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教学方案:一、教学时间: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红楼梦》第一回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红楼梦》第二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意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借助相关资料自学,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B.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习惯,由传统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过渡C.精讲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寻找方法、规律,提升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D.意在督促学生高效学习,段段清、堂堂清,同时发挥诊断性评价的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答案】 D2、阅读两位教师教学《背影》的课堂小结,按要求答题。
A.教师甲的总结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B.教师乙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要思想感情C.教师甲的总结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D.教师乙的总结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答案】 C3、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
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答案】 B4、阅读下面《散步》的片段教学设计,按照要求答题。
A.该教师设计的第一步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B.该教师自拟题目的设计是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文章的深意C.该教学设计侧重了对文章重点段落的感受、理解D.该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即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答案】 C5、在学习《北京的胡同》时,教师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出的“京昧儿”,播放了北京胡同的纪录片和老北京的小贩儿的吆喝声儿。
对于这一教学资源分析不恰当的是()A.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能够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B.再现了文章中的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C.真实的教学情境没有给学生的想象留下充足的空间D.有效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现代化的进步【答案】 C6、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
朱自清《背影》阅读答案

朱自清《背影》阅读答案朱自清《背影》阅读答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3、品味文章寓深情与质朴的语言特色。
4、体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清深,培养自己怜爱长辈、怜爱他人的感情。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学者、。
《背影》是散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交卸()奔丧()橘子(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狼籍:踌躇:触目伤怀:蹒跚:自已:颓唐:课堂探究[1、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比比小组内谁读的最好)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在文中标注出来。
说说作者主要写哪次背影呢?3、本文是通过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的,文章的2、3语段与此有什么联系呢?4、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以文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即什么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当堂检测一、读写训练1、请你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你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浓浓的爱,写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2、根据你对父爱的理解,仿写练习:(1)、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2)、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二、达标检测1、书写完全正确的()a.悲哀衰弱妥帖诸多b.惨淡踪迹栅栏钩留c.晶萤交御奔丧狼藉d.亏空赋闲谋事踌蝫2、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b.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d.颓唐(失败的样子)自已(控制,抑制住)3、迁移过关玉兰花的记忆卢玮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背影》精品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影》精品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颓唐() 踌躇() 蹒跚() 拭泪()举箸()游逛()交卸()奔丧()晶yínɡ()琐xiè()zhà()栏狼jí()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细小而繁多的事:。
②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③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④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心里感到悲伤:。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对赋闲的人员进行转岗新技能培训。
B.在校庆会议上,老校长神采奕奕,没有一点60多岁人的颓唐之气。
C.看着眼前张张笑脸和一枚枚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喜极而悲。
D.重阳节,走路蹒跚的爷爷,坚持户外活动1小时。
4.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①这些日子,家中光境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改为②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
改为③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
改为在晶萤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改为5.找出下面语段中两个病句并修改。
①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民主战士,对敌人从不留情面。
②然而,通过阅读《背影》,又让我们看到了他深情的一面。
③或者,伟大的人物,都如他般憎爱分明。
④憎得彻底,爱得深沉。
(1)第句是病句,应改为。
(2)第③句是病句,应改为。
6.仿照写母爱的例句,以“父爱”开头,写一组句子。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7.能表明选段所写内容的小标题是()A.父子情B.父亲的背影C.惜别D.买橘送别8.找出选段中描写父亲过铁道时动作的词语,并分析其妙处。
9.下面是选段中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几句话,请你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情感。
(1)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3)进去吧,里边没人。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课后练习(word版 有答案)

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幌.子(huǎng) 积蓄.(xù) 怯.懦(qiè)B.眩晕.(yùn) 拾掇.(cuō) 捣.蛋(dǎo)C.凄惨.(chǎn) 砧.板(zhēn) 落.子(lào)D.老匾.(biǎn) 簇.拥(cù) 打怵.(shù)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窝囊憋闷咬牙跺脚B.侦辑威严骂骂咧咧C.额外打镲日进百斤D.侍候转悠爱搭不理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件事我无能为力,你还是另请高明....吧!B.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C.曹雪芹从赫赫扬扬....的官宦世家,坠入“绳床瓦灶”的境地,这一急剧的变化,使曹雪芹甚为痛苦。
D.班长是主持节目的老手,这次庆国庆联欢会,他主持得特别棒,真是一鸣惊人....。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②但因为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A.④①③⑤②B.④③①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⑤②④③①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卢孟实有人在东家那儿告我,在老家买地置房子,不错,有这事儿。
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成顺!成顺是。
卢孟实你哪天办喜事?成顺二月二。
卢孟实龙抬头,好日子!(从修手里取过一个红封包)这是柜上送的喜幛子钱。
成顺谢谢掌柜的!卢孟实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
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散吧! 罗大头(憋了一肚子火)等等!成顺动我的烤杆。
卢孟实(不动声色)怎么啦?罗大头这是坏柜上的规矩!烤炉的不到七十不传徒弟,皇上都认可过。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飞天奔.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根深dì()固的梦想。
航天人努力了几代人、几十年,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宇宙飞船带回1731克月壤。
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当传承追逐梦想、zī()()以求的探月精神。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要牢记那句箴.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bēn jiān B.bèn zhēn C.bēn zhēn D.bèn jiā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根深dì( )固zī( )( )以求(3)有同学认为画线句是病句,请把修改好的句子写下来。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周恩来少年时期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愿得此生长报国,为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是青年袁隆平立下“禾下乘凉梦”的理想,日夜奋战研究出杂交水稻,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是……青年时种下的梦想种子,便成为一棵苍天大树,庇佑苍生。
这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力量!二、名句名篇默写2.古诗文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强不息”出自《周易》。
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应当勤勉不懈,奋发进取。
这是中国人树立的自身理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品格之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时刻铭记过往,中华民族要奋发,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勇追时代激流,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时代激流之中自强不息。
【材料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春》这篇文章的主题?A. 春天的美好B. 祖国河山的壮丽C.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D. 劳动人民的辛勤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特点?A. 语言优美B. 情感真挚C. 描述细致D. 故事性强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背影》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A. 描写B. 叙述C. 抒情D. 议论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主题?A. 童年的快乐B. 对知识的渴望C. 对生活的热爱D. 对教育的反思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情感?A. 悲伤B. 思念C. 感激D. 愤怒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朱自清。
()2.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
()3. 《背影》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鲁迅。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
()5.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巴金。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
2.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
3. 《背影》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
5.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春》这篇文章的主题。
2. 简述《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特点。
3. 简述《背影》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
4. 简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主题。
5. 简述《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情感。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请结合《春》这篇文章,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
2. 请结合《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谈谈你对冬天的感受。
3. 请结合《背影》这篇文章,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4. 请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谈谈你对知识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背影的魅力
总是记起父亲的背影。
成年后与父亲似乎少有话说,四目相对之际,那眼神不知怎的,
总有一丝游移。
父亲是中学政治教师,那时候我正分在他的班上,印
象中慈爱的他,上起课来竟是一脸严肃,让人心生畏意,几堂课下来,我就基本埋头书本,尽量不与他照面了。
当然,当他转身板书的时候,我是勇于盯着他的背影的,一来二去,竟觉得他那背影反倒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少年时的记忆不会是那么恒久的吧?渐长,与父亲面对面的交流
好像越来越少,偶有话说,常是三句两句说完便默然了。
沉默中父亲
与我都有些不自然,都有些没话找话。
代沟么?我早已理解了父亲当年,理解了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需要。
但记忆的惯性总推着我追寻他的背影,追寻那个微胖的、在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的板书间晃动的、落
满粉笔灰的背影。
甚至一起散步的时候,我也常常习惯地落在后头,
对着那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背影,心头升腾起的是一种遥远的温馨。
每当这时,我就不由想起A的《背影》,那个同样微胖的、抱着橘子满珊穿越铁道的背影,恍惚间竟与眼前父亲的背影有些重叠。
从晚清的风雨中晃晃悠悠走来的外婆,如今号称百岁。
微瘪的嘴、一脸的皱纹年斑、一双迎风流泪的眼,总爱逮着我絮絮叨叨说些陈年谷子旧芝麻,百岁其实等同三岁,说着说着她就泪流满面,奇怪的是
我对她的记忆也多是背影。
那一日扶她公园走走,赶上内急,让她靠
在古樟树边等我。
待我回来,见她手撑拐杖,身依古树,正痴痴地望
着将落未落的夕阳,满头银丝亮亮地晃风中。
夕阳、古树、老人、背影…天地人共同组成了那般和谐、那般默契的令人敬畏的经典场景。
我一时竟然看得呆了。
或许是人世间磕磕碰碰太多的缘故,这些年与人交往,总不自觉
地多了些揣摩。
满面笑容的背后,会不会是闪着寒光的刀子呢?一脸真诚的表象下会不会是早已咬破了嫉妒乃至仇恨的牙呢?人自告别
婴儿就有了面具,越向成人靠拢,那面具就越发五颜六色,运用自如。
每个所谓成熟的男女,都堪与川剧中那个变脸的大师烧美,什么场合用什么表情,那都是无师自通,周到妥帖、变幻无穷,就是孙悟空的
火眼金睛恐怕也难以看穿面具包裹着的真实。
旧谚“逢人只说三分
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真是对人世间扑朔迷离的感慨。
相形之下,
背影就让人放心多了,你见过谁的后脑勺上带过面具呢?
不记得哪本书上有这么一段大概是通过背影识人方为上策。
背影
是不会假的,无论善与恶,它展示的都是真实。
因为一个人的背影有
一个人的味道,这样的味道是无法掩饰的,无法作伪的。
你想要真正
了解一个人吗?不要光听他的慷慨激昂,不要光看他一副真诚的脸,
找个机会转到他的身后吧,背影会泄露他的一切。
比起面容,背影其实是没有什么特点的,却为何能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让人感慨莫名呢?人的面容是生动丰富的,一个人会有数种乃至数十种不同的表情,但正是这样的丰富让人真伪难辨,让人高深莫测,让人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有踏实。
背影是不会
有这么多花样的,它永远是一种色调一一本色。
每个人的背影当然都不同,但每个人的背影都体现了自己的本色。
在这永恒的本色面前心灵能不受到强烈的震撼!
73.第4.段划线处,A是指作家_______________。
74.仔细阅读文章,根据下面的内容提示概括亲人的背影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
(1)少年时,盯望着父亲转身板书的背影,我感到莫名的亲切。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文章第3段写到“对着那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背影,心头升腾起的是一种遥远的温馨。
”作者与父亲相隔不远,却说是“遥远”的,是
否矛盾?为什么?
76.第6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77.阅读第6~8段,说说“背影的魅力”有哪些?
【答案】
73.朱自清
74.散步时,对着父亲那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背影,心头升起的是
一种遥远的温馨。
外婆痴望夕阳的背影,天地人共同组成了和谐、那般默契令人敬畏的经典场景。
75.不矛盾。
因为“渐长,与父亲面对面交流越来越少,供有话说,
常是三两句说完便默然了。
沉默中父亲与我都有些不自然,有些没话找话”,这说明我与父亲逐渐出现了代钩,这使得父亲明明在我眼前,我却无法亲近的与他交流沟通,因而作者与父亲相隔咫尺,却又说是要遥远的。
76.反问①反面强调了人自告别了婴儿,表情就充满了虚伪,②突出“背影是不会有这么多花样的,它水运是一种色调---本色”。
77.(1)背影具有真实性、无欺骗性、可靠性(背影是不会假的,无
论善与恶,它展示的都是真实。
因为一个人的背影有一个人的味道,
这样的味道是无法掩饰的,无法作伪的。
)(2)每个人的背影都体现自己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