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弓弦乐器起源

中国弓弦乐器起源
中国弓弦乐器起源

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

关于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当代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尚未一致,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弹弦乐器筝、弦鼗和奚琴,这是大部分学者的观点;二是中国的弓弦乐器由阿拉伯或印度传入中国的观点;三是中国的弓弦乐器是由先秦时期的击弦乐器筑演变而来的观点。持第一种观点即“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弹弦乐器”说的主要代表有萧兴华先生(见发表于《乐器》1981年第6期的《我国拉弦乐器的产生和演变》)和朱岱弘先生(见发表于《中国音乐》1984年第2期《我国弓弦乐器的源流考》);持第二种观点即“中国弓弦乐器西来”说的,主要有中国学者周菁葆先生(见发表于《中国音乐》1987年第3 期的《胡琴的演变》)和日本的学者林谦三先生(见音乐出版社1962年版《东亚乐器考》)、岸边成雄先生(见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1版《伊斯兰音乐史》)及田边尚雄先生(见《东洋音乐史》);持第三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项阳先生(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第一版《中国弓弦乐器史》)。

中国的弓弦乐器从共鸣体的形制和演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唐代出现的轧筝为代表的共鸣体呈长方形的弓弦乐器(此类乐器中国目前已很少有使用),第二类是唐宋时期出现的胡琴类弓弦乐器。其中胡琴类弓弦乐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唐代出现的奚琴(嵇琴)为代表的共鸣体呈圆筒形、琴杆呈细棒状的弓弦乐器(发展到目前的二胡、板胡、高胡等弓弦乐器),另一类是以北宋至元代时出现的形制如火不思、琵琶的胡琴、二弦为代表的弓弦乐器(发展到目前流行于内蒙古的马头琴和新疆的萨他尔等弓弦乐器)。

唐代出现的轧筝是中国弓弦乐器的始祖。轧筝在宋代时也称为秦,宋代曾三异的《同话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述:“世有乐器,小而用七弦,名‘轧筝’,今乃谓之,筝以一名为二物。”《元史·礼乐志》中记载:“,制如筝而七弦,有柱,用竹轧之。”轧筝的琴体的基本形制呈半圆弧状,有七根(或更多根)弦,弓在弦外演奏,一弦发一音,演奏方式有坐着或站着或边走边演奏。演奏时将琴靠在左肩上,左手持琴,右手持弓,一弓一音。轧筝类弓弦乐器到目前仍在民间可见其遗存,主要有河北邯郸的轧琴、山东青州的挫琴、广西的瓦琴、山西河津的拂琴、西安的轧筝、延边朝鲜族的牙筝等等。这些乐器都是唐代轧筝的遗存在各地的不同名称,这些乐器至今仍用竹片、高粱杆、芦苇杆、木棒之类的弓演奏而不用马尾弓演奏。

山西河津文化馆现存有轧筝遗存拂琴一张,项阳先生曾在河津实地采访演奏拂琴的盲艺人张恩科,山东青州文化馆也存有轧筝遗存挫琴一张。据有关音乐机构实地调查,目前山东的青州市和东营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兰、巴马、凤山的交界处、吉林延边自治州的朝鲜族中、河南的平顶山、浙江的舟山等地仍还有人会演奏轧筝的遗存乐器。

作为中国弓弦乐器的最初形式轧筝出现于唐代,是用竹片或木棒等来擦奏的,这是没有争议的。但轧筝是从何种乐器演变而来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轧筝是由弹弦乐器筝演变而来的。萧兴华先生在《我国拉弦乐器产生和演变》一文中认为:“《旧唐书》並没有把轧筝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乐器来对待,而是把它作为弹弦乐器筝的一种变体记录下来,並特别对轧筝的演奏方法进行了说明,以示与弹弦的筝有所区别。从形制构造上来看,筝和轧筝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轧筝加了一根擦弦的竹棒。若从演奏角度和发音方式来看,两者就有了根本性的区别,筝属于弹弦乐器,轧筝则是擦弦乐器。就目前所知,轧筝是我国拉弦乐器的最初形式。”

持另一种观点的项阳先生则认为轧筝是由先秦时出现的击弦乐器筑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演变而来的。项先生在《中国弓弦乐器史》中认为:“中国的弓弦乐器是由击弦乐器演变而来,先秦时特有的一种板面状击弦乐器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完成了由击弦向轧弦的嬗变,击弦之‘弓’演化成擦弦之‘弓’,产生了轧筝,继而影响了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的产生,由此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弓弦乐器的发展轨迹。”筑是中国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年)中晚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击弦乐器,就目前所见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筑最早和最明确的记载是在战国时代。《战国策·齐策》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战国策·燕策》中则有高渐离击筑刺秦皇的悲壮故事。《史记·高祖本记》中有记载刘邦在家乡击筑並演唱《大风歌》的情景。魏晋六朝时期,战乱不息,筑的流传情况失载。至隋代筑被列入宫廷音乐,唐乐承隋乐旧制,筑入雅乐。《旧唐书·音乐志》载:“筑如筝,细颈,以竹击之,如击琴。”至宋代筑仍有流传,宋以后就名存实亡了。作为击弦乐器筑,是用竹尺、竹片、棍棒之类的器物击奏的。项阳先生根据考古资料及有关历史文献的分析,推测筑是最有希望、最有可能成为弓弦乐器的。筑的击弦之弓在史籍记载中均为竹片、竹棍、竹尺、木棍,在其嬗变为轧筝之后,所用的弓依旧是竹片、桃枝、芦苇杆、高粱杆、木棍之类。直至20世纪,轧筝的遗存挫琴、拂琴、牙琴、轧琴等多种乐器仍使用高粱杆、芦苇杆等材料做的弓擦奏。

民族乐器教案

民族乐器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民族乐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民族乐器,了解各类乐器的音色特征; 2、认识听赏民族乐器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重奏; 3、听赏民族乐器演奏,感受各种乐器的表现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中国民族乐器及音色特征。 教学过程: 一、中国民族乐器简介 1、乐器是人类用来演奏音乐、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全世界的古今乐器达一万多种,中国记载的乐器达千余种。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芋、鼓瑟、弹琴等演奏形式;秦汉时的鼓吹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鼓乐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 2、常见乐器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重奏。 二、初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 观看民乐合奏《光明行》片段 提问:你认识哪些乐器?你会演奏哪些乐器? 学生举手回答: 三、常见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拉弦乐器:二胡、京胡、高胡、低胡

弹拨乐器:古筝、琵琶、三弦、柳琴 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箫 打击乐器:锣、鼓、钹 四、中国民族乐器认识(课件显示) 分类认识各种乐器,听辨乐器音色特征(图片与音乐一一显示) 五、民族乐器演奏 要求:了解乐器的演奏形式,感受各种乐器的表现特征。作品欣赏:1、二胡齐奏《战马奔腾》 感受音乐的热烈与激昂,体会二胡的表现力和音色。 2、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 感受音乐欢快热闹的场面,听辨竹笛的音色与表现力。 3、琵琶独奏《十面埋伏》 体会音乐的深刻内涵,听辨琵琶的音色。 4、古筝独奏《战台风》 感受听辨古筝的音色与表现力,感受工人与台风搏斗的情景。 5、打击乐合奏《迎春锣鼓》 感受热闹欢快的锣鼓乐及锣鼓丰富的表现力。 六、学生互动 1、学生交流讨论对中国乐器民族乐器的认识体会。 2、听辨练习:播放乐器演奏音乐,让学生找出对应的乐器名称。 音乐01 音乐02 音乐03 音乐04 音乐05 二胡 古筝

各种乐器基本知识大全

各种乐器基本知识大全 小提琴(violin) 乐器名称:小提琴(violin)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琴身(包括琴头、琴颈、指板和共鸣箱)、琴弦 系统(包括弦轴、挂弦板、琴马和琴弦)和琴弓。 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 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属丝;琴弓:马尾。 乐器特色:属提琴族乐器中的高音乐器,艺术表现力丰富, 音色优美、表达含蓄、变化多端,具有歌唱般的魅 力。 小提琴是一切弓弦乐器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乐器,也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 现在的四弦小提琴是16世纪从老式的三弦小提琴发展来的,1650-1730年间经斯特拉迪瓦里、阿马蒂和瓜

尔内里等家族加以改进而臻于完美。再后来的改良包括加长指板,增加腮托,用钢丝和尼龙丝取代肠线琴 弦等。 小提琴是最具表现力的乐器之一,演奏技巧极其丰富,作曲家们经常用以引发作品的基调。小提琴在 交响乐队中,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常担任乐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则担任乐曲主 要声部的和声伴奏。此外,小提琴也常在室内乐和小品中常用于独奏。近年来,小提琴又成为当代流行乐 和爵士乐的当家乐器之一。 迄今为止售价最高的小提琴系斯特拉迪瓦里奥斯于1720年制造的。1990年11月以820,000英镑的价格 易手。 中提琴(viola) 乐器名称:中提琴(viola) 应用谱号:上中音谱号。结构组成:类似小提琴,但琴身稍大 ,琴弓较长且稍显粗重,定弦比小提琴低五度。 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

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属丝;琴弓:马尾。 乐器特色: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上中音乐器,音色柔和、深沉, 略带些沙哑,因而亦独具特色。 中提琴仅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同样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以及室内 乐(尤其是弦乐四重奏)中。但中提琴通常担当中音声部,为主旋律起伴奏和衬托的作用,极少用于独奏 。不过偶尔也以独奏乐器的形象出现,如在柏辽兹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中提琴的独奏就占 了相当比重。中提琴的音质别具一格,近似鼻音的咏叹,非常适合表现深沉与神秘的情调。大提琴(cello) 乐器名称:大提琴(cello)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或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 结构组成:类似小提琴,但琴身大很多,琴弓稍粗且短,定弦 比中提琴低八度。 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 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属丝;琴弓:马尾。

(完整版)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一、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 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 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l 三、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四、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介绍

一、吹管乐器典型乐器: 笛子、箫、排箫、埙、笙、芦笙、巴乌、管子、唢呐。我国吹管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振动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管子、双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排箫、巴乌等。 二、弹拨乐器典型乐器: 柳琴、琵琶、阮、月琴、古琴、筝、杨琴、三弦、东不拉、热瓦甫。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三、打击乐器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定音缸鼓、铜鼓、大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等。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四、拉弦乐器典型乐器:

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高胡。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古琴 阮 笛子 埙 扬琴 中国民族乐器概述 作者:舒泽池 一、八音分类法 中国乐器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河南舞阳骨笛与浙江河姆渡骨笛和埙来看,至少都可以上溯到七千至八千年之前。夏商之后直到周代,现有记载存留的乐器即已达七十多种,因而产生了主要以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分类法”,将乐器分为金(如钟、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①)、匏②(如笙、竽)、

弓弦乐器

第四章西洋乐器 第一节弓弦乐器 一、概论 二、小提琴 三、中提琴 四、大提琴 五、低音提琴 第二节木管乐器 一、概论 二、长笛 三、短笛 四、双簧管 五、单簧管 六、巴松管 第三节铜管乐器 一、概论 二、圆号 三、小号 四、长号 五、大号 第四节打击乐器 一、竖琴、钢琴及钢片琴 二、有音高变化的打击乐 三、无音高变化的打击乐

第四章西洋乐器 概述 我们常说的配器课程包括乐器法(instrumentation)与配器法(orchestration)两个大类。Instrumentation是指一种对个别乐器的学习,包括其乐器结构、历史、以及性能等;orchestration则是一种写作乐队音乐的实际操作。对于学习管弦乐队音乐的学生而言,这两个术语在某种意义上是合二为一的。因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涉及大量关于乐器法的知识。而orchestration这个术语也使用在对乐器编制有特殊要求的音乐作品中。这就如同我们在学习管弦乐队作品时也会用到instrumentation。 虽然,配器法包含着许多艺术家的个性选择,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有些基本知识是应该掌握的: (1)乐器名称与管弦乐术语(包括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和德语); (2)在谱面上的乐器排列顺序; (3)乐器的音域; (4)正确的记谱法,包括移调乐器与各种谱号; (5)乐器的常规演奏技巧,以及它们自身局限所在; (6)乐器之间的音色混合,以及平衡搭配的原则; (7)不同流派的特性。 上述知识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途径获得,例如配器课程、教材,与乐队演奏员的交流,以及对总谱的仔细研究。但是,还有另一类的知识只能通过长期阅读总谱,并养成一种细心的聆听习惯来学习。这种类型的知识主要是指: (1)每种乐器的音色特质; (2)各种混合音色; (3)特殊演奏法所产生的特殊音色。 为了在开始学习单件乐器以及乐器组合之间形成一些基本概念,我们将对管弦乐队做一个简短的全貌概括。 管弦乐队,有时也被称为交响乐队,后者明显是缺乏精确性的称呼。从小到室内乐型的乐队编制,到大至包括四管编制与庞大的铜管乐器组的大型乐队——这在Strauss和Mahler 的作品中尤为常见——都可被称为管弦乐队。今天我们在音乐会上常见的是在这两种极端编制之间的常规编制的管弦乐队。 Table 1.1 列出了管弦乐队的乐器,以及一些在乐队中常用的变型乐器。当然,说这些乐队是“常用的”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任何作品中都必须使用。例如,在许多作品中并不要求使用英国管。而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中音长笛和降E调单簧管也较少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要求一位演奏者交替演奏两件不同的乐器,当然,这两件乐器应该属于同类乐器。例如,第二长笛演奏员可以兼奏短笛,第二单簧管演奏员可以兼奏低音单簧管。如果在乐队中有三个双簧管演奏员,那么,其中一位也许会兼任或专任英国管的演奏。每一种木管声部至少要有一位演奏者是精通这些变型乐器的。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乐器数量的安排要符合乐队的实际情况。我们假定Table1.1中每一木管声部的最大数量为四个演奏者,也就是说,配器时不可能写出四支长笛再加上一支短笛或中音长笛。出于音乐与经济上的考虑,一般很少用到超大型的乐队编制。

最新全国导游基础第七章考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全国导游基础第七章考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第7章中国的古典园林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人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现在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

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人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三)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乐器的演讲稿范文

乐器的演讲稿范文 从中国有关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资料中我们知道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打击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关于鼓、磬和钟的传说《礼记.明堂位》说:“土鼓、蒉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传说中远古时期的打击乐器有土制的鼓、石制的磬和陶土制的钟这一时期的管乐器有骨制的骨笛、芦苇编制的苇籥和陶土制的埙原始社会时期的乐器中打击乐器占主要地位当时乐器的形制和发音 都非常简单和原始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时乐器的种类已有好多种其中有打击乐器鼓鼗、铃、磬、编磬、钟、编钟、缶等等吹奏乐器有埙、籥、言(大箫)、龢(编管吹奏乐器小笙的前身)到西周时期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弹弦乐器琴和 瑟也已产生按制成乐器的不同材料来分当时的乐器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不同材料做成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称为“八音”公元前11世纪中期十二律的音律体系已完成七声音阶已开始使用至春秋战国时期又产生了一些新型的乐器主要有弹弦乐器筝击弦 乐器筑和吹管乐器笛秦汉时期又出现了吹管乐器排箫、羌笛和弹弦乐器箜篌、琵琶等到这时中国除了弓弦乐器外的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都已产生弓弦乐器出现较晚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始于唐代《旧唐书.音乐志》载:“轧筝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唐代以来的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过轧筝、嵇琴、奚琴、胡琴、二弦等弓弦乐器的名称

就一般的乐器发展史来看最早产生的乐器是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然后出现的是弦鸣的弹拨乐器最后出现的才是弦鸣的弓弦乐器远古的原始人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用棒之类的东西打击一些不同的石块、陶土等固体物质会产生音高不同的声音同时吹一些大小、长短不同的芦苇管之类的管子、动物的骨头或陶土制成的某些器皿时也会发出音高不同的声音于是就慢慢地形成了音调很简单的原始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用丝或其它类似的纤维做成的线、绳之类张紧后用手弹拨会发出声音张紧程度不一样线的粗细不一样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一样于是慢慢地产生了弦鸣的弹拨乐器就世界乐器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弓弦乐器的产生远远晚于弹拨乐器中国的弓弦乐器轧筝的最初形式最早出现于7~10世纪欧洲的提琴类弓弦乐器则产生于15~16世纪关于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当代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弹弦乐器筝、弦鼗和奚琴这是大部分学者的观点;二是中国的弓弦乐器由阿拉伯或印度传入中国;三是中国的弓弦乐器是由先秦时期的击弦乐器筑演变而来的持第一种观点即“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弹弦乐器”说的主要的代表有萧兴华先生(见发表于《乐器》1981年第6期的《我国拉弦乐器的产生和演变》)和朱岱弘先生(见发表于《中国音乐》1984年第2期《我国弓弦乐器的源流考》);持第二种观点即“中国弓弦乐器西来”说的主要有中国学者周菁葆先生(见发表于《中国音乐》1987年第3期的《胡琴的演变》)和日本的学者林谦三先生(见音乐出版社1962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划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囿与台(名解)4、 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囿:行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的构景手法 一、章节名称:《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 二、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构景手法,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并且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构景手法的不同,进而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 三、教学重点: 添景、夹景、框景、漏景 四、教学难点: 添景与夹景的区别;框景与漏景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举例讨论法 六、学时分配:20分钟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点、分类及组成要素 2、提问:我们在游览一些古典园林时,有时在园林入口经常会看到一些假山,视线的 两侧大而无挡的空旷之处,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这样的设计 在园林设计中属于什么构景手段呢? (二)讲授新课 1、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2、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3、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

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4、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5、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6、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7、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三)归纳小结 1. 添景与夹景: ——添景指的是主景与过渡景的前后关系; ——夹景指的是主景与两侧景物的关系。 2. 框景与漏景: ——漏景必须通过漏窗; ——框景可通过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 (四)巩固练习 指出下列各例所使用的园林构景手段: 1. 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该山的构景作用是:() 2. 无锡寄畅园因园外惠山的景色而显得更加秀丽。产生这一效果的构景手法是:() 3. 坐在网师园的集虚斋内,透过月洞门可见园内的假山、花木。月洞门的构景作用 是:() 4. 在上海大观园内,登大观楼可观赏怡红院,登怡红院也可观赏大观楼。这种构景手 段称:() 5. 透过梅花窗、修竹窗,可见院外的美景,这类窗户的构景作用是:() 6. 颐和园内,在昆明湖和万寿山之间湖畔多种垂柳,垂柳的构景作用是:()

在中国民族乐器中

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古时称为“横吹”的是_________,又名“喇叭”的是唢呐,称为“南胡”的是_______,用琴竹演奏的是_______,一般有十六或二十一根弦的是筝,音域宽广,由波斯传入我国的四弦乐器是___________,由若干小锣组成,按一定音阶定音的是__________,在民乐演奏的舞台上,这些乐器都是有固定的位置的,请将这些乐器填入合适的位置上。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指挥 提问者采纳 2009-06-11 18:06 笛 二胡 扬琴 琵琶 云锣,又叫九音锣 以上百度都能找到 下面是一些乐器介绍,想看就看下,不想就算了 民族乐器介绍 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主要是指弓弦磨擦发音的乐器,这类乐器发音优美,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被广泛使用。 1、二胡 二胡又称胡琴、南胡,约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是各地普遍流行的拉弦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琴筒用木或竹制成,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琴弦。由琴筒、蟒皮、琴杆、弦轴、琴弦(丝弦或金属弦)、千斤(也称腰马)、琴马以及琴弓等

组成。用高音谱表记谱。 二胡按五度关系定弦,内弦“d(上标1)”,外弦“a(上标1)”,音域从“d(上标1)—e(上标4)”达三个八度,常用音域为“d(上标1)—e(上标8)”。二胡的低音区厚实、不很明亮;中音区柔和、圆润、较明亮,音色很美;高音区发音纤细、稍紧张,尚美;极高音区尖锐、纤细,不能强奏,少用。 二胡可以自如地演奏音阶和音程的跳动,也可以演奏各种装饰音、滑音和泛音。常用的演奏技巧有二分弓、连弓、顿弓、连顿弓、跳弓、抖弓、颤音、滑音、快弓、拔奏等。二胡没有固定品位,转调自如,常用D、G、F、C等调,必要时移动千斤,可改变音列的音高。 二胡的音色柔和,表现力丰富,擅长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性乐段。二胡还可以模仿人声、鸟声、甚至打击乐器的音响。二胡可用于独奏、亦可参加重奏或合奏。 2、高胡 高胡亦称粤胡,原流行于广东地区,不仅粤剧音乐使用,而且现也在各类民族乐队中普遍使用。琴筒木制,张两根金属弦。其外形、弓法、指法、符号、把位与二胡相同。高胡用高音谱表记谱,可按实际音高记谱,也可作低八度记谱。 高胡按纯五度关系定弦(内弦“a(上标1)”、外弦“e(上标2)”)。音域从“a(上标1)—g(上标3)”。高胡没有明显的音区差别,b(上标3)以上的音尖锐、纤细,不宜多用。 高胡的音质清亮、透明、华美、飘逸,声音穿透力强,它既可以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段。高胡可独奏,也可用于重奏、合奏。 3、中胡 中胡即中音二胡的简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的中音拉奏乐器,多用于合奏中。形状比二胡大些,张两根金属弦。中胡用高音谱表记谱。 中胡按纯五度关系定弦,内弦“g”(或“a”),外弦“d(上标1)”(或“e(上标1)”)。常用音域“g—g(上标2)”,共两个八度。中胡没有明显的音区区别。 中胡音色丰满、宽厚,在民族乐队中是重要的中音乐器,常常担负中音声部的演奏。中胡也可独奏或参加重奏。 中胡的演奏技巧与二胡相同,由于左手按音的指距较宽,演奏起来不如二胡灵活4、低胡 民族拉弦乐器组的低音乐器尚在发展和制造过程中,现今各地区各个乐队所使用的低音拉弦乐器各有不同。我们这里讲的低胡是指低音二胡,形状和构造与二胡、中胡基本相同,定弦比中胡低四度或五度,演奏方法同中胡。 5、板胡 板胡又称秦胡、梆子胡、大弦等,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拉奏乐器,板胡琴筒为椰壳,以桐木为板面,琴杆较粗,张两根金属弦(或丝弦),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大纲 2012-12-20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园林的概念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时代背景,园林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造园四要素 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发展分期,历史朝代,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城市与建筑 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的三个源头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举例 三、典型代表 1.殷周时期: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2.西汉时期 上林苑主要特点 一池三山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城与洛阳城 隋唐长安城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二、皇家园林 西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三、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举例 文人园林的概念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一、城市与建筑 北宋东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营造法式》 二、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艮岳的历史地位和造园特点 三、私家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一、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规划史中的地位 《工程做法则例》 二、皇家园林 1.“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的概念、历史地位,五园的类型 2.大内御苑 1)西苑 乾隆时期改建后,北海的总体布局 琼华岛的的总体布局、造景特色 其他大内御苑,主要特点 3.行宫御苑 主要行宫御苑及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可见最初的园林叫“囿”,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商晚周初即有之。 秦汉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武帝的“上林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略表汉苑之规模和水平;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班固的《西都赋》描述得更为详细。而上林苑中的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营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初唐盛唐时期的“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唐太宗当年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杜甫)。 宋代园林建筑没有唐朝的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却更为秀丽、精巧,富于变化。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宋徽宗对绘画有相当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他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宋代的平江(今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造园之风大盛,特别是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宋代在平江专为宋徽宗主办“化石纲”的朱勔,在城内营建园林,取名石筑山、点景。苏舜卿所筑的沧浪亭、蒋希鲁所筑的隐圃登耶都应用了不少湖石,从此,叠石遂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叠山家及有关著作。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期在园林与园林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在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2019年乐器的演讲稿范文

2019年乐器的演讲稿范文 从中国有关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资料中我们知道,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打击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关于鼓、磬和钟的传说。《礼记.明堂位》说:“土鼓、蒉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传说中远古时期的打击乐器有土制的鼓、石制的磬和陶土制的钟。这一时期的管乐器有骨制的骨笛、芦苇编制的苇籥和陶土制的埙。原始社会时期的乐器中打击乐器占主要地位,当时乐器的形制和发音都非常简单和原始。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时,乐器的种类已有好多种,其中有打击乐器鼓鼗、铃、磬、编磬、钟、编钟、缶等等,吹奏乐器有埙、籥、言(大箫)、龢(编管吹奏乐器,小笙的前身)。到西周时期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弹弦乐器琴和瑟也已产生。按制成乐器的不同材料来分,当时的乐器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不同材料做成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称为“八音”。公元前11世纪中期十二律的音律体系已完成,七声音阶已开始使用。至春秋战国时期又产生了一些新型的乐器,主要有弹弦乐器筝,击弦乐器筑和吹管乐器笛,秦汉时期又出现了吹管乐器排箫、羌笛和弹弦乐器箜篌、琵琶等。到这时,中国除了弓弦乐器外的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都已产生。弓弦乐器出现较晚,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始于唐代,《旧唐书.音乐志》载:“轧筝,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唐代以来的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过轧筝、嵇琴、奚琴、胡琴、二弦等弓弦乐器的名称。

就一般的乐器发展史来看,最早产生的乐器是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然后出现的是弦鸣的弹拨乐器,最后出现的才是弦鸣的弓弦乐器。远古的原始人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用棒之类的东西打击一些不同的石块、陶土等固体物质会产生音高不同的声音,同时吹一些大小、长短不同的芦苇管之类的管子、动物的骨头或陶土制成的某些器皿时也会发出音高不同的声音,于是就慢慢地形成了音调很简单的原始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用丝或其它类似的纤维做成的线、绳之类张紧后,用手弹拨会发出声音,张紧程度不一样,线的粗细不一样,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一样,于是慢慢地产生了弦鸣的弹拨乐器。就世界乐器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弓弦乐器的产生远远晚于弹拨乐器,中国的弓弦乐器轧筝的最初形式最早出现于7~10世纪,欧洲的提琴类弓弦乐器则产生于15~16世纪。 关于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当代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弹弦乐器筝、弦鼗和奚琴,这是大部分学者的观点;二是中国的弓弦乐器由阿拉伯或印度传入中国;三是中国的弓弦乐器是由先秦时期的击弦乐器筑演变而来的。持第一种观点即“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弹弦乐器”说的主要的代表有萧兴华先生(见发表于《乐器》1981年第6期的《我国拉弦乐器的产生和演变》)和朱岱弘先生(见发表于《中国音乐》1984年第2期《我国弓弦乐器的源流考》);持第二种观点即“中国弓弦乐器西来”说的,主要有中国学者周菁葆先生(见发表于《中国音乐》1987年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各种常见的民族乐器,基本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认真欣赏器乐曲片段,并从中辨别出乐曲中主奏乐器的名称。 2.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与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4.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喜欢和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理念: 这是一节感受和鉴赏民族器乐曲的欣赏课。感受与鉴赏是音乐中的重要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课采用了交互合作教学策略、激励探究教学策略、情感陶冶教学策略、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允许学生对乐器音色,音乐作品,民族音乐的发展有各自的体验与不同的理解。从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讲授与分析音乐的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而不是把教材,教师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探究音乐。 教学重点: 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民族器乐曲片段,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学生实际的辨别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学情分析: 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已掌握了初步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达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欠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系统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另外,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不满足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方式,渴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呈现方式的新颖性,感官刺激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活泼性。中学生对音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希望主动的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 教学过程:

中国乐器大全

乐器名称大全之民族乐器 吹奏乐器:唢呐管子笙喉管埙巴乌芦笙侗笛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海笛双管抱笙排笙、葫芦丝、萨克斯 弹奏乐器:琵琶月琴阮柳琴扬琴冬不拉三弦独弦琴筝(古筝和转调筝)、七弦琴(古琴)、扎木聂、热瓦普、弹布尔 拉奏乐器:二胡椰胡高胡大胡京胡坠胡板胡二弦中胡马头琴革胡马骨胡四胡艾捷克打击乐器大鼓缸鼓小鼓云锣大锣大钹小锣小钹铜鼓板鼓朝鲜族长鼓梆子排鼓木鱼象脚鼓梆、铃、定音缸鼓、堂鼓(大鼓)、碰铃、达卜(手鼓) 乐器名称大全之西洋乐器 木管乐器:长笛(flute) 短笛(piccolo) 大管(bassoon) 双簧管(oboe) 小单簧管(降e clarinet) 单簧管(clarinet) 低音单簧管(bass clarinet) 英国管(english horn) 低音大管(double bassoon) 铜管乐器:圆号(horn) 小号(trumpet) 次中音号(tenor saxhorn) 长号(trombone) 小低音号(baritone saxhorn) 大号(tuba) 低音长号(bass trombone) 打击乐器定音鼓(kettle drums) 架子鼓小军鼓(side drum) 铃鼓(tambourine) 大鼓(bass drum) 木琴(xylophone) 三角铁(triangle) 钟琴(glckenspiel) 钹(cymbals) 排钟(bells) 响板(castanets) 沙槌拨弦乐器竖琴(harp) 吉他(guitar) 键盘乐器钢琴(piano) 手风琴(accordion) 钢片琴(celesta)弓弦乐器小提琴(violin)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cello) 低音提琴(double bass)

《中国古典园林史》学习知识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最早出现的弓弦乐器可能出自中亚,并逐渐传播到中国、印度和中东。

最早出现的弓弦乐器可能出自中亚,并逐渐传播到中国、印度和中东。 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最早出现于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它在意大利文中称为“violino”,意为“小的中提琴”。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没有保存至今的实物。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条弦,由此推断,小提琴最初的制作者可能借鉴了其它早于小提琴的乐器,比如中世纪三弦琴(Rebec),这种琴自10世纪开始出现并被使用,它自身源于阿拉伯的雷贝琴(Rebab)。 目前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 Jambe de Fer 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 最古老的4弦小提琴是由著名的安德雷亚·阿玛蒂(Andrea Amati)应美第奇家族之请制作于1555年。阿玛蒂是当时著名的拨弦乐器制作师,他有一套严格的制作流程来保证他作品的精致优雅。不仅如此,他还率先将拱形结构引入拨弦乐器的制作中,据他所知,拱形结构能明显提升拨弦乐器的音色与听感。 当时鲁特琴(Lute)在贵族中很流行。而美第奇家族需要一种与鲁特琴类似,但能用于街头演奏的乐器,故尔向安德雷亚·阿玛蒂定做了小提琴。 小提琴迅速流行起来,不论是街头艺人还是贵族都对它青睐有加。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命令阿玛蒂组建了一只完整的弦乐队,这便足以说明当时小提琴的热度。 据琴身所标明的日期来看,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雷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na)。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 博物馆。 从16世纪到18世纪最著名的制琴师有: ?阿玛蒂家族(意大利),包括:安德雷亚·阿玛蒂(Andrea Amati)(1500-1577),安东尼奥·阿玛蒂(Antonio Amati)(1540-1607),基罗拉摩·阿玛蒂 I(Girolamo Amati I)(1550-1630),吉罗拉莫·阿玛蒂 II(Girolamo Amati II)(1649-1740),尼科洛·阿玛蒂(Nicolo Amati)(1596-1684) ?瓜奈里家族(意大利),包括:安德雷亚·瓜奈里(Andrea Guarneri)(1626-1698),曼图阿(意大利北部城市)的皮埃特罗·瓜奈里(Pietro of Mantua)(1655-1720),朱塞佩·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Joseph filius Andreae)(1666-1739),(威尼斯的)皮埃特罗·瓜奈里(Pietro Guarneri)(1695-1762),朱塞佩·瓜奈里·德尔·杰素(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1698-1744)?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家族(意大利克雷莫纳)。 ?雅各·史坦纳(Jacob Stainer)(1617-1683)(蒂罗尔地区) [编辑]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