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混合运算教案新部编本

同级混合运算教案新部编本
同级混合运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32-10-6 = 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53-24+38=67(人)(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课堂作业: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1 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1 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知识点:乘除法混合运算 第1~3页,例1、试一试,课堂活动1,练习一1,2,6。 ◆教学提示 本课时是在四年级(上)两步计算(没有括号或只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三步计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多媒体出示: 87+23-38 125÷5×4 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两道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页例1情境图。 师:四年级的手工兴趣小组同学,都在忙着做灯笼,从情境图中,大家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一共要做200个;4天做了80个,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有做? 师:怎么理解“照这样计算”呢? 学生交流讨论,明确“照这样计算”就是按照每天做多少个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交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的隐含信息,养成解决复杂问题前进行仔细阅读分析的习惯。 (二)探究新知: 1.师:问题让我们求出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有做?要想求还剩多少个?需要用到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明确数量关系:一共的-做好的=还剩的[板书] 师:从刚才找出的已知信息中我们知道了数量关系中的哪些内容?哪些数量不能直接知道呢? 两人交流讨论:建立知识联系200个就是“一共的”。“做好的”和“还剩的”是不能直接指导的数量。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应用题精编版.doc

???????????????????????最新料推荐??????????????????? ②小红每分钟跳多少下?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应用题 某商店买进 7 箱苹果,每箱重 8 千克,又买来了 44 千克鸭梨,一共买了多少千的水 果? 5、我们学校有 6 个年级,每个年级有 8 个班,平均每个班有 56 名学生,学校多少名 学生? 2、停车场有面包车36 辆,小轿车的辆数比面包车的 4 倍少 19 辆。小轿车有多少 辆? 6 、一艘轮船每小时行驶 45 千米,上午行驶3 小时,下午行驶5 小时,这艘轮船一天共行驶了多 少千米? 3一辆大巴车能载客62 人,一辆中巴车载客的人数比大巴车少18 人, 8 辆中巴车能 载客多少人? 7、王伯伯收西瓜,上午收了87 筐,下午收的筐数比上午的 3 倍少 26 筐。下午 收了多少筐? 4 跳绳比赛。小刚每分钟跳76下小立我每分钟比小刚的 2 倍少 18 下, 小红说我比小刚多跳 15 下 8、十月一观看海豚表演,周六的2 场表演,每场有95 人,周日的观众有236 人,两天一共有多少观 ①小立 3 分钟跳多少下? 众?

9、有 4 个社区,每个社区安排15 人去打扫卫生。再安排30 人去敬老院帮助人。15、柳树和杨树一共有46 棵,杨树有 18 棵。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 六年级有 4 个班每个班派 22 人,够吗? 16、小华和小明踢毽子,小华踢了78 下,小明踢的是小华的2 倍。两人一共踢了多少下? 10 、三年级植树 87 棵,六年级植树的棵树是三年级的 3 倍,求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 少棵 17、李大妈养了 87 只公鸡,养的母鸡是公鸡的 4 倍。母鸡比公鸡多几只? 11、我们学校有6 个年级,每个年级有8 个班,平均每个班有56 名学生,学校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8 、一艘轮船每小时行驶 45 千米,上午行驶 3 小时,下午行驶 5 小时,这艘一12、张丽小组计划用一星期的时间给学校幼儿园做226 朵小红花 . 前 3 天做了 98 朵,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后 4 天平均每天做多少朵 , 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13、王师傅计划加工50 个机器零件,已经工作了6 小时,每小时加工7 个。还有多少个没有加工? 19 、王伯伯收西瓜,上午收了207 筐,下午收的筐数比上午的 3 倍少56 筐。下午收 了多少筐? 14、商店有一批洗衣机。卖出 8 台后,剩下的是卖出的3 倍。商店原来有多少衣机?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课时 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教案

第5单元混合运算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进一步加强对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应用训练。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考。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下面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1.45-40=5 5×4=20 2.35-28=7 14÷7=2 3.87-63=24 24÷6=4 列出一个式子时,要把谁写在前面,谁写在后面?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巡视,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好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列式,说说烈士的方法,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4。 屏幕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观察画面,说一说画面上讲了什么事?让学生说,从屏幕上获得的信息。 (2)思考怎样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先要知道剩下多少。) 教师边讲解,边用图形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师:一共要烤90个面包,包括已经考了的36个,和没有烤的部分,每次能烤9个,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剩下的) 所以这道题,我们要先求什么?(剩下的是多少。) 然后再把剩下的,分成9份,就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 每次烤9个,烤几次? (3)独立尝试解答例4. 学生列式解答。 指名汇报。 90-36=54(个)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没烤好的面包有多少个?) 54÷9=6(次)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 (4)谈话:刚才我们解决这道题用的是分步解答,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90-36)÷9 =54÷9 =6(次)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解法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从而弄清这样列式是错误的。第二种解法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小括号在算式中起了什么作用? 让学生齐读两遍。 想一想,用综合算式解答时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 (5)检验。 学生交流检验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例1及练习十六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简评: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来的哪些知识有 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课件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学生1:200-(35×3+63) =200-(105+63) =200-168 =32(元) 学生2:200-35×3-63 =200-105-63 =95-63 =32(元)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1: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学生2:我们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四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 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 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 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 (出示面包店的图片)去买过面包吗?你们喜欢吃面包吗? 预设学生:喜欢! (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面包店里体验一下面包 师的生活。(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问题:1.看图说一说图中的情景。 (预设:两个叔叔在烤面包) 2.再看图找一找图中的数学信息。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要求: 1、画图理解题意。(请在图上将知道的信息表示出来) 2、探究解题思路。(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1)要求“剩下的还要考几次?”,应知道哪些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求“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应知道哪些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出分步算式:没烤的面包:_________________ 还要烤几次:_________________ 4、试试列出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预设:先算减法,求出的是图上粉色的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预设:剩下的和每次能烤几个。 3. 这两个信息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预设:每次烤几个是告诉我们的,剩下的是没有告诉我们的。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预设:一共要烤的面包个数和已经烤好的面包的个数。 (90-36)÷9 = 54÷9 = 6(次) 90个 36个 每次烤9个,烤几次? 已烤的 剩下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探究乐趣,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并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掌握同级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对对看。说说运算顺序。我们学过哪些运算?(+、-、×、 ÷)。猜一猜,谁和谁是同级运算?(加分)(板书)用这些运算解决问题。说一说做法。做法相同的举手。 这些难不倒大家,但是因为喜欢读书的同学越来越多,下午又来了很多人。请大声读出学习单第1题。

二、学习单探索。 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①抢答:小组起立,组长提问,全答出即可坐下。 ②独立列式计算。 ③小组内交流算法,代表汇报。(板书) ④小组补充不同算法。(板书) 对比两种算法,运算顺序一样,用两个算式的叫分步算式(板书),合成一个的叫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中含有加减两种运算,所以叫混合运算。 优缺点:分步算式能看出运算顺序和每次运算的结果,但是麻烦。综合算式简单,但是不能看出运算顺序和每次运算的结果。 (2)为了便于看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我们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就是脱式计算。 ①规范脱式计算书写格式。 把“=”写在横式第一个数字下面左边,第一步先算53-24,在下面划上横线,把结果写在“=”后面,并用箭头标记,不计算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照抄下来。再进行第二步计算,把结果写在下面(=67) ②在学习单上写出脱式计算过程。 ③小组讨论:脱式计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先观察,先算部分用横线标出,“=”靠左写,上下对齐。横式无“=”。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 (2)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页例1,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二第1~6题。 【教学目标】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分析分率句。 小黑板出示: (1)梨树棵数是杨树的4/5。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的6/7。 教师提问:这两句话中,分别是把谁看作单位“1”?你从分率句中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从分数、比、份数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三峡工程的很多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三峡工程的哪些信息? 抽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引入课题:三峡工程中也有我们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将要解决三峡工程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引入:这是我搜集到的有关三峡工程的一个信息。出示例1及条形图。学生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得哪些信息?你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表述完整清晰的给予表扬,并强调:弄清信息,就是要善于把题中的文字与图表信息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分析、理解题中的这些信息。 (2)分析信息,理解关键句。 教师提问:这些信息中,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你对“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比2006年提高19/156”怎样理解的?用分析分率句的方法和同桌间说说它们的意思。 同桌互说,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对“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的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这句话,教师适时引导:“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是把谁看作单位“1”? (3)解决问题,交流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求出2003年的水位是多少米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抽不同学生的方法上黑板展示。主要可能有这样两种方法: ①156-156×7/52 =156-21 =135(米)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 教学关键: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写出综合算式(幻灯出示) ⑴145÷5=29 179 - 29 = 150 综合式: 2、说出下运算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120-144÷18+35 (158+37)÷(64-45) 第1题由学生说教师标运算顺序;第2题由学生自己标运算顺序。 指名讲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⑴出示尝试题347+45×2-4160÷52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347+90-8 =437-8 学生互相评价 =429 2、教学例2 ⑴出示尝试题(58+37)÷(69-9×5)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哪两步可以同时计算,为什么?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95÷(64-45) =95÷19 学生互相评价 =5 3、集体练习 1515-15×(94+54÷9)1420+580-64×21÷28 ⑴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独立运算 ⑶学生反馈

三、文字题练习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和÷13=商算式(52+65)÷13 3、比较 为什么第2题要添小括号而第1题却不需要? 65-345÷23 56×(33-21)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页第2题的3、4两小题。第3 题共6小题。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347+45×2-4160÷52 (58+37)÷(69-9×5) =347+90-8 =95÷(64-45) =437-8 =95÷19 =429 =5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1

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案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解决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页例1,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二第1~6题。 【教学目标】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分析分率句。 小黑板出示: (1)梨树棵数是杨树的4/5。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的6/7。 教师提问:这两句话中,分别是把谁看作单位“1”你从分率句中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从分数、比、份数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三峡工程的很多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三峡工程的哪些信息? 抽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引入课题:三峡工程中也有我们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将要解决三峡工程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引入:这是我搜集到的有关三峡工程的一个信息。出示例1及条形图。学生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得哪些信息你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表述完整清晰的给予表扬,并强调:弄清信息,就是要善于把题中的文字与图表信息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分析、理解题中的这些信息。 (2)分析信息,理解关键句。 教师提问:这些信息中,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你对“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比2006年提高19/156”怎样理解的?用分析分率句的方法和同桌间说说它们的意思。 同桌互说,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对“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的理解。

混合运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6)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12+5+30=47 18-7+10= 21 23+26-15=34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1)课件出示:53-24+38,(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案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运算律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板演:5/8×18 1—3/4 4/5÷3/4 2/3+4/7 说说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 2、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将数据改为例1的场景图,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西师大四下数学教案-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3 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知识点: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材第4~6页,例3,课堂活动1,2,练习一,1,2,5,思考题。 ◆教学提示 例3是有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时,重点防在引导学生列出混合运算算式后讨论运算顺序。首先得出“师徒合作的零件个数÷师徒两人每时共做的个数=师徒合作的时数”,从而列出“(147-27)÷(12+18)”。再讨论“为什么要用两个括号”、“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完成例3的计算后,可引导学生对照计算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与态度: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难点 掌握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多媒体出示工厂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很多制造工厂,因此,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怎样才能培养技术高超的工人呢?其中,由有经验的工人担当师傅,新工人作为徒弟,经过几年的学习,就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间加工零件的工厂,看看里面的数学问题吧!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要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刻体会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 (二)探究新知: 多媒体出示课本第4页例3情境图。 ①让学生仔细读题,提问:用你们现有的知识能做出这道题吗? ②你们能用自己话概括这道题的思路吗? ③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 师徒合作的零件个数÷师徒两人每时共做的个数=师徒合作的时数。 ④让学生在刚才总结的文字的基础上列出式子:(147-27)÷(12+18) ⑤讨论为什么这个式子要有两个括号? ⑥讨论有两种括号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先做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18÷9×8200-17×7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35×(107-79)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 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应该先算20×7,再用200减去它们的乘积。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看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doc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在昨天的数学课里还知道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吗? 生1:我学到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件出示) 生2:我学会了怎样写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生3: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算一算 12+4+3=46 15+10-8=17 2×4×7=56 6÷3×2=4÷ 这些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二、讲授新课 师: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那么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又如何计算呢? 课件出示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2、齐读课题 3、教学例2: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面有很多玩的项目,你们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再次来到游乐园,看看哪里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请打开48页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在跷跷板乐园里,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 生2:还有7位小朋友在周围观看。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3: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中的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旧知铺垫 (一)课件出示例4主题图的左半部分(如下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收集的信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有多少个没有烤?)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尝试列式解答。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此处简化了例4,仅提供两个条件让学生提问解答,既回顾了以前学习的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又为后面寻找隐藏的中间问题埋下伏笔,还为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交流的空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第53页例4情境图: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一共要烤多少次?(2)已经烤了几次?(3)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二)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的问题。 1.想一想:要知道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画一画: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简易色条图。 (三)尝试解答,体会方法 1.议一议:应该如何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倾听不同的想法。 2.说一说: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 3.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四)交流汇报,形成板书。 1.学生汇报不同的解答方法(让学生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 90-36=54(个)(90-36)÷9 90-36÷990÷9-36÷9 54÷9=6(次)=54÷9=54÷9 =10-4 =6(次) =6(次) =6(次) 2.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 (1)小组交流这两种解法的不同之处。 (2)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 (3)方法二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加上小括号后就是先求什么?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9页例4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比、计算,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导学卡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板书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新知学习 1.计算 96÷12+4×2 (1)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一生板演。 (3)总结计算顺序。 2.深入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问:计算上述算式用到了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如果将这个题加上小括号,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 96÷(12+4)×2 (2)生说出运算顺序,后独立计算。 (3)汇报计算过程,师板书。 (4)总结算法。 (5)对比两题的计算顺序,发现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不同。 3.在 96÷(12+4)×2 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 96÷[(12+4)]×2 ,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 (1)“[ ]”是什么括号?生介绍中括号,师补充。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应用题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应用题 某商店买进7箱苹果,每箱重8千克,又买来了44千克鸭梨,一共买了多少千的水果? 2、停车场有面包车36辆,小轿车的辆数比面包车的4倍少19辆。小轿车有多少辆? 3一辆大巴车能载客62人,一辆中巴车载客的人数比大巴车少18人,8辆中巴车能载客多少人? 4跳绳比赛。小刚每分钟跳76下小立我每分钟比小刚的2倍少18下,小红说我比小刚多跳15下 ①小立3分钟跳多少下? ②小红每分钟跳多少下? 5、我们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56名学生,学校多少名学生? 6、一艘轮船每小时行驶45千米,上午行驶3小时,下午行驶5小时,这艘轮船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7、王伯伯收西瓜,上午收了87筐,下午收的筐数比上午的3倍少26筐。下午收了多少筐? 8、十月一观看海豚表演,周六的2场表演,每场有95人,周日的观众有236人,两天一共有多少观众?

9、有4个社区,每个社区安排15人去打扫卫生。再安排30人去敬老院帮助人。六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派22人,够吗? 10、三年级植树87棵,六年级植树的棵树是三年级的3倍,求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11、我们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56名学生,学校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2、张丽小组计划用一星期的时间给学校幼儿园做226朵小红花.前3天做了98朵,后4天平均每天做多少朵,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13、王师傅计划加工50个机器零件,已经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7个。还有多少个没有加工? 14、商店有一批洗衣机。卖出8台后,剩下的是卖出的3倍。商店原来有多少衣机?15、柳树和杨树一共有46棵,杨树有18棵。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 16、小华和小明踢毽子,小华踢了78下,小明踢的是小华的2倍。两人一共踢了多少下? 17、李大妈养了87只公鸡,养的母鸡是公鸡的4倍。母鸡比公鸡多几只? 18、一艘轮船每小时行驶45千米,上午行驶3小时,下午行驶5小时,这艘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19、王伯伯收西瓜,上午收了207筐,下午收的筐数比上午的3倍少56筐。下午收了多少筐?

2020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

2020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案 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下面是Wie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2020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总汇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 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