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

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

觉等。

输注指征

1、手术及创伤患者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

容量等情况)

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

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

(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

1、非手术病人

(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

(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

(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

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

(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

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

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

腰穿PLT>50×109/L

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

?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与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

(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

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

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

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

剖腹产PLT ≥80×109/L(50)

大手术PLT 80-100×109/L

三、血浆输注

1、凝血因子缺乏

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

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

4、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

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

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

5、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

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

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就是相对安全的

6、大量输血

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

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7、维生素K不足导致的凝血异常:不推荐常规使用。

四、冷沉淀

1、获得性或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当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0g/L伴活跃出血或拟行手术,血浆源性纤维蛋白原供应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补充纤维蛋白原

2、大量输血伴出血

当单纯输注FFP不能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在1、0 g/L以上时,可同时输注冷沉淀

3、FⅩⅢ缺乏症

用于活跃出血者的止血;

手术后出血、刀口愈合延迟或愈合不良的预防;

预防FⅩⅢ缺乏相关的习惯性流产。

FⅩⅢ的半寿期约为9天,血浆水平达5%就能维持有效止血,故先天性FⅩⅢ缺乏者输注1袋/10-20kg冷沉淀即可

4、血友病A:血浆源制品FⅧ短缺时可输注冷沉淀

5、部分类型的血管性血友病(vWD):含vWF的血浆源性FⅧ供应短缺时,用于1型vWD(去精氨酸加压素无效)与2B、2N型vWD(禁忌使用去精氨酸加压素)

6、尿毒症伴止血功能异常:冷沉淀可用于治疗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弱的尿毒症并

出血的病人

7、溶栓治疗过度以及原位肝移植出血等

输血有效性评价

一、红细胞疗效评估

1、精确评价

红细胞2,3-DPG水平与携氧量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计算:Y=0、34X+3、5

Y就是携氧量,用每100ml血液含氧量的ml数表示,X就是红细胞的2,3-DPG水平,用μmol/gHb 表示。

2、粗略评价

一般输注2u悬浮红细胞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红细胞容积升高0、03。

临床判断输注红细胞制剂就是否有效,应在输注后血红蛋白升高至少20g/L

3、临床缺氧症状改善或消失

二、粒细胞疗效评估

临床症状改善----输注后观察病人感染就是否得到控制或体温就是否下降

而不就是观察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就是否增加

三、血小板疗效评估

1、精确计算

(1)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又称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

CCI大于10表示有效;输注后1小时测定值一般认为CCI小于7、5~10、0认定为输注无效。

(2)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又称血小板恢复百分数(%)

1小时应大于60%,24小时应大于40%。

2、粗略计算

体重50kg病人输注1u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可使机体血小板计数升高30×109/L。

3、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或出血时间恢复至正常或改善等

四、血浆与冷沉淀疗效评估

1、以凝血因子Ⅷ活性增高为疗效评估指标。新鲜冰冻血浆15ml/kg或冷沉淀15IU/kg,每12h 输注1次,连续输注2次后,凝血因子Ⅷ活性可增高30%。

2、临床出血凝血症状改善或消失

3、APTT或/与PT或/与凝血时间恢复正常或改善

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

结合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评价PDF来学习 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点击数:186更新时间:2007年07月20日 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是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以1995年《成分输血指南》为基础,分析近期的大量相关文献制订的。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科学合理用血、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与1995年指南相比,本指南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输血技术,输血规范更加科学合理。本指南应用对象是手术病人或因有创操作而大量出血的病人,包括:(1)体外循环或心脏手术、急诊、产科、器官移植以及非心脏大手术病人;(2)血液病及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继发大出血病人;(3)危重病人;(4)拒绝输血病人。 1术前评估 1.1病史回顾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如Ⅷ因子缺乏、镰状细胞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肝病等。 1.2病人本人或其亲属述说是否存在相关危险因素1)器官缺血如心肺疾病,可影响红细胞转运;(2)凝血功能障碍如应用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影响非红细胞成分的转运;(3)是否应用维生素及中草药;(4)是否用过抑肽酶等药物(再次应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1.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凝血测定,可估测输血需求和大量失血可能。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还应进一步评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1.4告知病人输血利弊 2术前准备 2.1调整或终止抗凝治疗择期手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手术延期至抗凝药作用消失。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用时间大约1周。华法林作用持续几天,逆转药物有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组活化Ⅶ因子和新鲜冰冻血浆。改变抗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会同时增加失血,应权衡利弊。 2.2预防性应用药物术前应用抗纤溶药物(如抑肽酶、6-氨基己酸、氨甲环酸)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失血。但是应用抗纤溶药物应考虑到潜在的不良预后,如移植物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罕见的大块血栓形成。而再次应用抑肽酶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抗纤溶药物适用于大量失血病人,但是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术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避免或减少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慢性病贫血或拒绝输血病人)的异体血输入。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价格昂 贵,而且起效慢,使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加需要几周时间。 2.3术前收集自体血在需要时回输收集的自体血,可减少或避免异体血输入。但这样可引起术前贫血,并使术中自体血或异体血需要量增加,费用也相应增加,其可行性尚待探讨。 2.4预计出血量大而须输血时应确保病人及时获得血液和血液成分。 3术中术后失血和输血的管理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SOP-培训版) 一、受血者血样采集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二、接收血液

四、输血注意事项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 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参照依据:2000年10月01日起实施的由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试题

精品文档 (一)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 A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 B输血支持疗法 C输血治疗同意书的鉴定 D不同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 患者到什么单位做自身储血的采集和贮藏 A采供血机构B医院输血科或血库 C病房医护人员D手术室 卫生部何年何月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A 2001年2月 B 2000年6月 C 2002年8月 D 2003年6月 手术室对患者实施自身输血,可能采取几种方法 A血液等容稀释,术中自身血回输,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B控制出血,用止血药及红细胞生成素 C术前采血,术后输血 D晶体盐或胶体液维持 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直接输给患者吗 A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 B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 C由分管医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 D分管医生提岀输血申请,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分管医生如何办理输血申请 A分管医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上级医师核准,采受血者血样预定输血日期,送交输血科或血库 B医生下医嘱,护士办理输血申请 C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病房工人送输血科 D医生让病人家属办理 决定输血前分管医生应该向病人或家属说明什么 A不输血可能发生的危险B输异体血还是自体血 C应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D输血根据病人的失血量而定输注量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 A先输血抢救,后上报院领导B用晶体胶体盐维持 C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 D等待领导批准 临床输血应沿用一百多年的输血习惯,还是其它方法 A应沿用百年经验输血 B应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 C百年经验和实际相结合 D以安全输血为主 病人需要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或血浆置换,病人到血站还是就诊 医院输血科治疗A由分管医生申请,输血科或血库参加,制定医疗方案,由输血科和分管医生负责治疗和监护 B由分管医生申请,血站制定方案来完成治疗 C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D由分管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择期手术时,如何输血最好 A应动员患者自身输血B选择同型血 C选择配合血输注C选晶体或胶体液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应如何办理实施手续 A分管医生申请,上级医师批准,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字,由医院输血科和血站工作人员共同实施 B分管医生申请,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 C医生向输血科申请,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D医生写输血申请后,由病人家属同意后直接联系治疗 病人输血前,医护人员将做哪些工作 A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血样标签,共同核对患者性命,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序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送输血科或血库B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 C病房工人持输血申请和血样送输血科 D无须核对,只要医生写好输血申请,即可送输血科 交叉配血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内的 A 2天内 B 3天内 C 5天内 D 1周内 输血病人血样除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外,RH(D)血型是否要检 查 A常规检查B无须检查C必要时检查D常规检查急症抢救除外 成分血输注时ABO血型是否同型输注 A是B不是 交叉配血不合时,哪些情况下可做抗体筛选 A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者 B只要配血不合就做抗体筛选 C常规筛选 D必要时 ACD,CPD,CPD-A抗凝血液,4 ± 'C条件下各保存几天 A ACD保存21天,CPD保存28天,CPD-A 保存35天 B ACD-B,CPD 保存28 天,CPD-A 保存35 天 C ACD-B 保存21 天,CPD,CPD-A 保存35 天 D全部28天 洗涤红细胞与解冻红细胞制备后,多长时间内输注 A 4h B 6h C 8h D 24h 机采血小板(pc-2)采集后需在什么条件下保存 A 22 ±乙振荡保存 B 4-6 C保存 C常温保存D 8-10 C保存 机采浓缩白细胞采集后,多长时间内输注 A 4h B 8h C 16h D 24h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 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 1、手术及创伤患者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 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 (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 1、非手术病人 (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 (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教学提纲

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和禁忌症 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和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 1.手术及创伤患者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 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 (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 1.非手术病人

产科输血指南整理

产科输血指南整理 一、输血的原则 限制性输血比开放性输血好 输红细胞比全血好 输去白细胞血比不去白细胞血好 输晶体液/胶体液比单纯晶体液好 羟乙基淀粉(万汶、贺斯)扩容比白蛋白扩容好 急性创伤病人延迟性液体复苏比快速补液好 二、输血指征 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 .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Hb>100g/L不必输血 Hb<70g/L应考虑输浓缩红细胞 Hb<70~100g/L根据病情决定 出血量>30%可输入全血 美国 美国ASA Hb<60g/L 美国NIH Hb<70g/L 美国FDA Hb<70g/L 美国输血学会Hb<80g/L 台湾Hb<6g/dl 日本Hb<7-8g/dl 2.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美国ASA 血小板一般用于血小板计数<50×109 /L ,很少超过100 ×109 /L 新加坡严重血小板减少,有威胁生命的出血或可能性。血小板大于20 x 109/L通常不会自发出血。输注15-20单位全血或红细胞,血小板经常下降低于这个水平,是输入血小板的指征。 台湾(當血小板低於50,000/μl或血小板機能不良者、有明顯出血或正在出血者) 巨量輸血後之血小板稀釋現象。 日本输血小板的基准:5万以下 3.新鲜冰冻血浆(FFP)(全部凝血因子,包括V和VIII因子)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完整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考试题

《输血规范》试卷 姓名:科室: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括号内(每题2分,共计60分) 1.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 A 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 B 输血支持疗法C血治疗同意书的鉴定D 不同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 2.患者到什么单位做自身储血的采集和贮藏() A 采供血机构 B 医院输血科或血库 C 病房医护人员 D 手术室 3.卫生部何年何月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A 2001 年2 月 B 2000 年6 月 C 2002 年8 月 D 2003 年6 月 4.手术室对患者实施自身输血,可能采取()方法 A 血液等容稀释,术中自身血回输,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B 控制出血,用止血药及红细胞生成素 C 术前采血,术后输血 D 晶体盐或胶体液维持 5.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直接输给患者吗() A 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 B 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 C 由分管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 D 分管医生提出输血申请,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 6.分管医生如何办理输血申请() A 分管医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上级医师核准,采受血者血样预定输血日期,送交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办理输血申请 C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病房工人送输血科 D 医生让病人家属办理 7. 决定输血前分管医生应该向病人或家属说明() A 不输血可能发生的危险 B 输异体血还是自体血 C 应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D 输血根据病人的失血量而定输注量 8.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应() A 先输血抢救,后上报院领导 B 用晶体胶体盐维持 C 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 D 等待领导批准 9.临床输血应沿用一百多年的输血习惯,还是其它方法() A 应沿用百年经验输血 B 应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 C 百年经验和实际相结合 D 以安全输血为主病人需要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或血浆置换,病人到血站还是就诊 10.医院输血治疗() A 由分管医生申请,输血科或血库参加,制定医疗方案,由输血科和分管医生负责治疗和监护 B 由分管医生申请,血站制定方案来完成治疗 C 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D 由分管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11.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择期手术时,如何输血最好() A 应动员患者自身输血 B 选择同型血 C 选择配合血输注D选晶体或胶体液

(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教程

(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 A 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 B 输血支持疗法 C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鉴定 D 不同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 2.患者到什么单位做自身储血的采集和贮藏? A 采供血机构 B 医院输血科或血库 C 病房医护人员 D 手术室 3.卫生部何年何月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A 2001年2月 B 2000年6月 C 2002年8月 D 2003年6月 4.手术室对患者实施自身输血,可能采取几种方法? A 血液等容稀释,术中自身血回输,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B 控制出血,用止血药及红细胞生成素 C 术前采血,术后输血 D 晶体盐或胶体液维持 5.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直接输给患者吗? A 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 B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 C由分管医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 D 分管医生提出输血申请,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 6.分管医生如何办理输血申请 A 分管医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上级医师核准,采受血者血样预定输血日期,送交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办理输血申请 C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病房工人送输血科 D 医生让病人家属办理 7.决定输血前分管医生应该向病人或家属说明什么? A 不输血可能发生的危险 B 输异体血还是自体血 C 应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D 输血根据病人的失血量而定输注量 8.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 A 先输血抢救,后上报院领导 B 用晶体胶体盐维持 C 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 D 等待领导批准 9.临床输血应沿用一百多年的输血习惯,还是其它方法? A 应沿用百年经验输血 B 应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 C 百年经验和实际相结合 D 以安全输血为主 10.病人需要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或血浆置换,病人到血站还是就诊医院输血科治疗? A 由分管医生申请,输血科或血库参加,制定医疗方案,由输血科和分管医生负责治疗和监护 B 由分管医生申请,血站制定方案来完成治疗 C 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D 由分管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11.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择期手术时,如何输血最好? A 应动员患者自身输血 B 选择同型血 C 选择配合血输注 C 选晶体或胶体液 12.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应如何办理实施手续? A 分管医生申请,上级医师批准,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字,由医院输血科和血站工作人员共同实施 B 分管医生申请,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 C 医生向输血科申请,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D 医生写输血申请后,由病人家属同意后直接联系治疗 13.病人输血前,医护人员将做哪些工作? A 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血样标签,共同核对患者性命、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序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送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 C 病房工人持输血申请和血样送输血科 D 无须核对,只要医生写好输血申请,即可送输血科 14.交叉配血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内的? A 2天内 B 3天内 C 5天内 D 1周内 15.输血病人血样除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外,RH(D)血型是否要检查? A 常规检查 B 无须检查 C 必要时检查 D 常规检查急症抢救除外 16.成分血输注时ABO血型是否同型输注 A 是 B 不是

输血临床指南

输血临床指南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临床输血指南 一、外科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适应症】用于增强运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 【适应症】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者。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如果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3)新鲜冰冻血浆 【适应症】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a、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后;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 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 二、内科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适应症】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2)血小板 【适应症】由患者血小板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输注; 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以防出血; 血小板计数在10-50×109/L之间,应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3)新鲜冰冻血浆 【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3)普通冰冻血浆 【适应症】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临床输血管理文件(完整)手册范本

临床输血管理手册 第A版 编号:LYZY-LAB-SX-001-023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2年8月1日

目录 目录 (2) 修订页 (3) 临床输血管理总则 (4) 输血管理三统一 (5) 临床输血申请、登记、审批制度 (6)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制度 (8) 输血科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9) 临床输血制度 (10) 满足临床24小时用血管理办法 (12) 急诊用血和“O”型异型输血的规定和程序 (13) 血液接收、储存的规定及成分血输血指南 (14) 输血管理 (19)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21) 配合性试验及血液成分的选择 (22) 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 (23) 储血室、储血冰箱消毒和空气培养制度规程 (24) 血库感染管理 (25) 血库工作制度 (26) 血库技术人员培训制度 (27) 血库资料保存制度 (28) 血液标本的保存制度 (29) 血库配血技术操作的复核制度 (30) 血液报废审批制度 (31) 临床输血登记制度 (32) 泸医附属中医医院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33 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 34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35

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 36

修订页

临床输血管理总则 总则: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主任对输血方针、政策、试验技术实施的操作程序负责,它包括成份血液输注的适应证的决策、血液的储存发放、实验试剂及方法的选择。对血库操作规程进行全程监控。做到“一切行为有依据,一切行为有记录,一切行为可溯源。”使每一个工作过程和方法都有章可循,使过程和方法质量有可靠保证。 我院临床输供血管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中华人民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医发[1999]第6号 《临床输血技术规》卫医发[2000]184号 《输血技术规的附件容》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处理条例》 《医院感染管理规》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下发《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川卫医发[1999]007号

输血临床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 一、外科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适应症】用于增强运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 【适应症】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者。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如果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3)新鲜冰冻血浆 【适应症】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a、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后;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 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 二、内科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适应症】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2)血小板 【适应症】由患者血小板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输注; 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以防出血; 血小板计数在10-50×109/L之间,应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输血指南

围手术期输血共识(2014) 目录 术前评估 术前准备 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自身输血 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 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 围手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手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术前评估 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氯吡格雷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史及详细用药史; 6、一般体格检查; 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

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9、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二、术前准备 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 4、既往有出血小板功能检测,并判别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 5、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肾功能不全、炎症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拒绝输血的患者术前可考虑铁剂治疗,排除缺铁因素,术前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6、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7、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8、Rh 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三、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如吸引器和纱布计量); (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Hct),必要时监测血气和酸碱平衡、电解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pHi ; (3)凝血功能监测:包括实验室诊断项目如血小板计数、PT、APTT、INR 、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应进行床旁及时凝血监测如血栓弹性图(TEG)、Sonoclot等; (4)监测原则

临床输血效果评估程序

临床输血效果评估程序 输血前评估 1、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使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在决定输血治疗前,应予病人做充分的检查:基本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等)、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功能、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传染病四项(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查。 2、科学合理用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和成分输血两方面。《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包括4个附件:成分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内科输血指南和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这些为临床提供了输血适应证的指南以及输血效果评价的依据。 3、输血量和输血速度需根据输血适应症、年龄、贫血程度、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心肺情况等决定。 a)一般来说,对一个体重60公斤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 400ml全血约 可提高血红蛋白(Hb)10g/L或红细胞压 (Hct)0.03;对大量出血或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量要大;对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每次输注l~2单位b)红细胞为宜;对老年人和儿童以及心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每次宜输注少量 红细胞。 c)在大出血时,止血、输液以尽快的维持循环容量是非常重要。病人大出血时, 在有效采取止血和补液措施的同时,需要尽快进行输血治疗。输血应合理应用血液成分: 失血量为血容量的30~50%,补充血容量+输注红细胞;失血量>血容量的50%,补充血容量+输注红细胞+白蛋白, 且应考虑输注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 输血后效果评价 1、输血治疗后应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功能、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a)输注全血、悬浮红细胞:应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胆红素等,以评价输血 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试题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 小题) 1、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 A 输血目的, 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 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 B 输血支持疗法 C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鉴定 D 不同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 2、患者到什么单位做自身储血的采集和贮藏 A 采供血机构 B 医院输血科或血库 C 病房医护人员 D 手术室 3、卫生部何年何月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A 2001 年2 月 B 2000 年6 月 C 2002 年8 月 D 2003 年6 月 4、手术室对患者实施自身输血, 可能采取几种方法A 血液等容稀释, 术中自身血回输,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B 控制出血, 用止血药及红细胞生成素 C 术前采血, 术后输血 D 晶体盐或胶体液维持 5、患者亲属献血, 应到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直接输给患者吗 A 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 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 B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 C由分管医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 D 分管医生提出输血申请, 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 6、分管医生如何办理输血申请 A 分管医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 上级医师核, 采受血者血样预定输血日期, 送交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办理输血申请 C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病房工人送输血科 D 医生让病人家属办理 7、决定输血前分管医生应该向病人或家属说明什么 A 不输血可能发生的危险 B 输异体血还是自体血 C 应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D 输血根据病人的失血量而定输注量 8、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 如果无家属, 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A 先输血抢救, 后上报院领导 B 用晶体胶体盐维持 C 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 D 等待领导批准 9、临床输血应沿用一百多年的输血习惯, 还是其它方法 A 应沿用百年经验输血 B 应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 C 百年经验和实际相结合 D 以安全输血为主 10、病人需要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或血浆置换, 病人到血站还是就诊医院输血科治疗 A 由分管医生申请, 输血科或血库参加, 制定医疗方案, 由输血科和分管医生负责治疗和监护 B 由分管医生申请, 血站制定方案来完成治疗 C 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D 由分管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11、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择期手术时,如何输血最好 A 应动员患者自身输血 B 选择同型血 C 选择配合血输注 D 选晶体或胶体液 12、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 应如何办理实施手续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献血法》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得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与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得临床输血技术与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与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得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得技术指导与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与其她科学、合理用血措施得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得不良反应与经血传播疾病得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得无自主意识患者得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人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与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得医疗监护。手术室内得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得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得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

(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与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得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与其她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得,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与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得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与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与贴好标签得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们急诊、床号、血型与诊断,采集血样、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第四章交叉配血 第十四条受血者配血试验得血标本必须就是输血前3天之内得。 第十五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与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第十六条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就是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往、 第十七条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闲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急慢性贫血和失血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 2、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1)血红蛋白v 70g/L ; (2)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山?W 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 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3)术前心肺功能不 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100g/L 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 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4、所有先心病术前备红细胞悬液,作为术中体外循环灌注 预充及手术失血补充。术中同时采用血液回吸收技术。先心病术后红细胞输注指征:有活动性出血,即每小时失血量>血容量的

5%-10%,血球压积<30%(儿童)或35%(小婴儿),血色素<90g/L ; 5、骨科的大型手术出血。如发育性髋脱位、脊柱侧弯、四肢近端骨折等手术,术中及术后需要维持血色素在80g/L以上。术中尽可能使用自体血液回收。 注: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红细胞补充量=(Hct 预计X 55X体重-Het实际测定值X 55 X 体重)/0.60。 【血小板】 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1血小板计数〉100 X 109/L ,不需要输血小板; 2、术前血小板计数V 50 X 109/L ,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 X 109/L 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X 109/L 之间,应根据是否有 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血小板;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 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5、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doc-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

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逐项核对。 第四章交叉配血 第十四条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第十五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第十六条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第十七条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交叉配血不合时;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科输血特点 1.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血容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变化。 因此血液成分的使用需考虑患儿当时的体重、正常状态下的血容量、贫血的程度、出凝血状态等因素。失血比例应根据体重和机体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 2.新生儿由于在宫内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但以胎儿血红蛋白(HbF)为主,其对氧的亲和力强,释放氧的能力较低。 因此,新生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评判贫血程度时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儿童。 3.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血容量较少,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出血的患者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补充非常重要。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仅为300m l 左右,而失血量又不易准确评估,故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4.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 5.大量失血时常伴有凝血因子的丢失与消耗。 儿童输血前评估 1.急性失血,Hb呈进行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 儿(尤其是新儿)。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因伴发凝血功能障碍(如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等),易导致颅内或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初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常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3.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出现鼻出血不止。青春期女孩血小板计数<30×109~50×109/L,经期出血不止。 4.重度贫血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5.对于围术期的患儿,应对术中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备血方案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1)新生儿。 (2)术前贫血,Hb<90g/L。 (3)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再次手术、粘连严重,预计手术较为困难。 (5)复杂手术、大型手术或Ⅳ级手术估计出血较多,恶性肿瘤根治术等。 (6)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感染性损伤及非感染性损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地开展自体输血。 儿童输血指征 1 红细胞输注指征 (1)一般儿科红细胞输注指征: 1)Hb<60g/L或Hct<,伴有明显贫血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