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锋公共经济学笔记

张思锋公共经济学笔记
张思锋公共经济学笔记

张思锋公共经济学笔记

2021版

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目录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1)

第二章外部性理论 (5)

第三章政府干预理论 (10)

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 (17)

第五章公共财政理论 (21)

第六章公共选择理论 (34)

第七章公共规制理论 (40)

第八章新制度经济学原理 (44)

经济学答题技巧分享 (48)

后言致谢 (51)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的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这种状态改变,就称为帕累托改进。

2.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状况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即为帕累托最优。

二、简答题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并作图

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的水平长度表示整个经济中第一种产品x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第二种产品y的数量。在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处于消费者A和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则它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并称之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如下图所示,所有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曲线VV’,即交换的契约曲线,它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的集合。

假设a点是消费者A、B对商品x和y的最初分配组合,由于在a点无差异曲线相交而不是相切,故消费者A和B的边际替代率MRS

xy

不相等,通过消费者

A和B对商品x和y的交换,假设从a点到c点,A的福利为A

2

保持不变,而B

的福利从B

1提高到了B

2

,因此,a点存在帕累托改进。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要使两种商品x和y在两个消费者A和B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用公式表现为:

MRS A xy=MRS B xy=P x/P y

图1-1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并作图

生产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的水平长度表示整个经济中第一种要素的数量假设为劳动L ,垂直高度表示第二种要素的数量假设为K ,生产的埃奇沃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处于生产者C 和D 的两条等产量线的切点上,则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并称之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如下图所示,所有等产量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曲线qq’,即生产的契约曲线,它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要是要素L 和K 在两个生产者x 和y 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生产者来说,这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MRTS C

LK =MRTS D LK =P L /P K

3.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a.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表示用既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两种不同商品的最大数量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向右下方倾斜,向右上方凸出的特点。如图所示,X 商品对y 商品的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MRT=|dy/dx|

b.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用公式表示为

:

图1-2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S xy=MRT xy

如图中切线S和T’平行时,就达到了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最优条件。

图1-3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基于社会福利函数,分析为什么在市场在分配领域是失效的?

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看作是个人福利的总和,所以社会福利是所有个人福利总和的函数。以效用水平表示个人的福利,则社会福利就是个人福利的函数。

在图中,W1、W2、W3三条无差异曲线表示社会福利水平的依次递增,距离原点越远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的社会福利水平越大。与效用可能性曲线UU’相交于E、F两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W1,表示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可以满足,但社会总福利不是最大;尽管效用可能性曲线UU’之外的社会无差异曲线W3表示的社会总福利更大,但是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却无法满足。只有与效用可能性曲线UU’相切于Q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W2,表示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可以满足的最大社会福利水平,其相切点Q,就是效用可能性曲线UU’上,达到社会福利最大时的点。

在分配领域中,因为每一种收入分配状态都属于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如果进行收入再分配,不管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多大,如果将富人的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从而使穷人境况变得更好但是使富人境况变得更坏,其结果是违反了这一原则的。市场竞争可以在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帕累托最有状态,使财富总量最大化,但是市场竞争对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却是无能为力的,帕累托改进在分配领域失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总量的最大化。因此应该强调政府干预,从实现社会成员收入的公平化。

三、论述题

试论述福利经济学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

A.积极意义:

1.为现代社会的保障制度提供理论基础。在福利经济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诸如贫困者需要救助、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有所保障、社会的潜在危险应该排除、由于非自我原因的损坏应该得到补偿等基本精神,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公众认可并接受,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庇古关于收入均等化、国家干预论等观点以及穷人享受富人的转移福利激、励工作机制等等观点,对于从摇篮到坟墓的过度福利化以及“养懒汉”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3.以罗宾斯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家,强调效率与公平两个方面,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分化的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4.福利经济学家提出来的“选择性”和“瞄准性”的福利政策,对于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B.局限性

福利经济学家诞生以来就不断受到各种学派派系的质疑与批评,这对于福利经济学的自我更新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不影响福利经济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是,如果把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来看,依然存在着其内在的逻辑上的矛盾。

一是关于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的矛盾。福利经济学用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定义福利研究目标是如何促进社会总福利,认为社会总福利是个人福利的总和,个人福利水平的提高会表现为社会总福利水平的提高。但在社会实践中,既无法找到普适的个人福利评价标准,也无法对个人福利进行准确测量,还存在着同一因素对不同个体带来的福利可能是相反影响的情况。阿罗不可能定理准确地指出了福利经济学理论假设上的这一逻辑矛盾。

二是关于公平效率的矛盾。福利经济学的研究目标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不断摇摆,福利经济学分析公平目标时运用的是以效率为目标的帕里托生产与交换的最优分析方法;福利经济学分析效率目标时,把社会经济总量最大化与社会总福利最大化等同,这与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如出一辙,显得福利经济学就没有存在

的必要了。

三是关于规范与实证的矛盾。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运用价值判断的规范分析方法,使用基数效用论界定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概念,使得个人福利具有可测量性;罗宾斯等人的新福利经济学,运用事实判断的实证分析方法,使用序数效用论界定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概念,只能用无差异曲线、消费可能性曲线对个人福利、社会福利进行分析,而无法测量与计量。由于此后没有某个福利经济学家对新旧福利经济学进行集大成的综合与统一,留下了福利经济学体系中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与实证分析、序数效用与序数效用分析方法上的难以融合,以及福利与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的两种诠释。

第二章外部性理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外部性,怎么消除?(山东大学)

当单个经济单位,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不等于该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时,该经济单位对社会产生了外部影响。外部性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外部经济时,单个经济主体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此时,私人活动的水平往往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微观政策:

(1)科斯定理(规定财产权)。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2)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相当于将外部影响内部化,这样企业将会总体考虑自己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做出对社会最优的选择。

(3)税收和津贴。对外部不经济的行为,真说以提高其私人成本,对外部经济的行为给予津贴,以提高其私人收益。

2. 根据“庇古税原理”论述如何对负外部性征税和对正外部性进行补贴并作图?

设T为对具有负外部性厂商的征税额,如图所示,T=MEC,对其征收相当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使边际外部成本转化为厂商的边际私人成本。这时,边际私人成本曲线MPC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MSC重合,并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均衡点E’;在点E’的位置上,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收益相等,MSR=MSC,厂商的生产规模从Q缩小到Q’,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设B为具有正外部性厂商的补贴额,如图所示,B=MER,即政府给厂商发放相当于边际外部收益MER的补贴额,这时,厂商的边际私人收益曲线MPR与边际社会收益曲线MSR重合,并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均衡点E’;在点E’的位置上,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即MSR=MSC,厂商的生产规模从Q增加到Q’,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3.举例作图分析科斯第一定理即产权界定理论

科斯第一定理:交易成本等于零时,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案。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以至可以忽略的情况下,无论初始产权怎样界定,比如无论赋予化工厂污染权还是赋予周边居民的不被污染,全经双方当事人讨价还价的自由交易,都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其科斯第一定理。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产量Q,纵轴表示价格P。NMR表示施加外部性损害方的边际净收益曲线,MEC(MD)表示遭受外部性损害方的边际外部成本曲线。(1)若把产权界定给施加外部性损害方,则边际外部成本曲线MEC也是遭受方愿意向对方支付的最高边际补偿曲线;边际净收益NMR曲线也是施加外部性损害方愿意向对方提供的最低边际补偿曲线。

当产量为Q1时,工厂产量达到最大,污染最大,边际净收益等于零,而边际外部成本MEC却达到最大,其遭受外部性损害方为减少产量而提供的补偿BQ

1远远大于施加外部性损害方的边际净收益NMR;施加外部性损害方会选择接受补偿,把产量从Q1减少到Qe。

当产量处于0与Qe之间时,施加外部性损害方的边际净收益总是大于边际外部成本,即NMR>MEC,所以,遭受外部线损害方愿意提供的相当于边际外部成本的补偿,都不会被施加外部性损害方接受,产量从0增加到Qe。

(2)若将产权界定给遭受外部性损害方,则边际外部成本曲线MEC曲线也是遭受外部性损害方向对方要求的最低边际补偿曲线;边际净收益NMR曲线也是施加外部性损害方愿意为对方提供的最高边际补偿曲线。

当产量为零时,边际外部成本MEC=0,遭受外部性损害方的总损失为零,施加外部性损害方愿意提供的相当于边际净收益NMR的潜在补偿为OA,此时,施加外部性损害方愿意为对方提供补偿而获得继续生产的权利,生产规模继续扩大。

当产量处于0和Qe之间时,施加外部性损害方的边际净收益总是大于边际外部成本,即NMR

当产量处于Qe与Q

与之间时,施加外部性损害方的边际净收益总是小于边

1

际外部成本,即NMR

图2-1 科斯第一定理图解

4.分析正外部性为什么会带来产量不足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点拨)对于正外部性,比如邻居养的鲜花,我每天上学都要凑到她家窗前闻闻花香,但是我从不给她的花浇水,她越想越气,于是把花都拔了,最终大家都没有花闻了,造成社会福利损失,这个时候我要做的就是每天送几颗棒棒糖去

补贴讨好邻居,最终她浇花也有劲,花儿越养越多,才增进了社会福利。

当存在正外部性时,市场对商品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会导致市场供给不足,因为个人或厂商在决定生产多少时,只考虑自己获得的收益,而不考虑是否会给别人带来好处,这样,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生产,其私人收益就低于社会收益,从而由私人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决定的私人最优产量就低于由社会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决定的社会最优产量。

正外部性是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环境利益有溢出效应,其他经济人不必向为此带来的人支付任何费用,可以无偿的享受福利,但这使得厂商无辜承担额外的成本,如果不及时地对厂商进行补贴,厂商的生产意愿会进一步萎缩,最终导致供给不足,造成社会福利的减少。

PS(学长有话说)

正外部性,供给不足,社会福利损失,需要进行补贴。

负外部性,供给过剩,社会福利损失,需要进行征税。

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结果都会使整个社会福利都受到损失,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需要运用征税或补贴的方式进行纠正。

二、论述题

1.评价庇古税原理的优缺点

A.积极意义:

(1)通过对排放污染物的厂商征税,把厂商污染行为造成的外部成本内在化,降低厂商的边际净收益,使生产规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引导生产者不断寻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技术、工艺、管理等创新。(3)作为一种污染税,庇古税提供了主要用于环保事业的税金收入。

B.局限性:

(1)征收或发放矫正性补贴,是以准确测量具有外部性效应的厂商行为带来的边际外部收益、边际外部成本的大小为前提;由于外部性效应具有多样性、流动性、间接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操作难度、成本高。

(2)施加外部性损害方因征税而增加成本,但遭受外部性损害方不会因为施加外部性损害方被征税而增加收益,有可能继续向施加外部性损害方索赔,引发无休止的纠纷。

(3)庇古税最终会通过价格转嫁给消费者,造成消费者剩余减少乃至社会净福利损失。

(4)庇古税征收过程难免诱发寻租行为。

2.评价科斯产权界定原理的优缺点

A.积极意义

(1)科斯对“交易成本”概念的界定,把交易成本正式纳入外部性分析之中。

(2)揭示了产权界定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得出产权界定状况决定资源配置结果这一反传统的结论。

(3)认证了产权制度对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性,推进了法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的发展。

B.局限性:

(1)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科斯关于只要产权是清晰的,市场的自由交易或自愿协商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观点难以发挥作用。

(2)自愿协商是否可行,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若交易成本过高则自愿协商就不经济。在一个法制不健全、信用缺失的经济中,交易成本必然过高,自愿协商方式缺乏现实适用性。

(3)产权明确界定是自愿协商的前提条件,如环境、资源等公共产品的产权往往难以界定或界定成本过高。

第三章政府干预理论

一、简答题

1.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垄断、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原因,使得供求规律、价格机制、自由竞争等市场过程难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周期性波动、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不公、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等现象。

2.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

政府失灵是指,在政府采用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和行政法律等手段对经济过程实施干预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完全、官僚主义政策变化频繁、厂商的机会主义行为等原因导致政策失灵、手段失效、措施无效的结果,政府干预的表现,一是政府干预的力度不足或范围偏差或方式适当,不能满足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需要,二是政府干预过度,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需要。

3.请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1)消费需求不足。依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消费支出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分解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因此,随着消费者消费支出占收入比重的下降,储蓄占收入的比重相应的提高,从而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2)投资需求不足。根据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资本投资总额中用于装备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资本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资本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预期风险上升;当风险预期大于利润预期时,厂商投资意愿减弱,储蓄意愿加强,从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3)流动性偏好。根据流动性陷阱效应,利息率的降低会受到流动性偏好限制,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利息率下降到不能更低的程度,此时,厂商的投资倾向减弱,消费者的消费倾向降低,从而导致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4.请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是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13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

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3-1 菲利普斯曲线

二、论述题

1.当经济萧条时,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方面:

a. 政府预算手段。政府增加预算支出,刺激社会有效需求。

b. 税收手段。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减税、增加个人和企业可支配收入,扩大有效需求。

c. 国债手段。政府通过增加债务规模,延长债务归还期限等手段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有效需求。

d. 政府支出手段。政府通过扩大支出规模,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

(2)货币政策方面

a.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扩大贷款规模,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

b.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再贴现率,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

c.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发行基础货币,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

d. 汇率。在固定汇率条件下,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汇率,使本币贬值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一直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增加外贸顺差;在浮动汇率条件下,中央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国货币,提高汇率使本币贬值,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抑制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增加外贸顺差。

2.当经济膨胀时,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方面

a. 政府预算手段。政府通过在预算中压缩预算支出,冻结预算盈余,减少社会有效需求。

b. 税收手段。政府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抑制社会有效需求。

c. 国债手段。政府通过缩减债务规模,缩短债务归还期限等手段,减少政府支出,抑制有效需求。

d. 政府支出手段。政府通过减少支出规模,以抑制社会有效需求。

(2)货币政策方面

a.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缩小贷款规模,以抑制社会有效需求。

b.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率,减少货币供给量,以抑制社会有效需求。

c.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回笼基础货币,以抑制社会有效需求。

d. 汇率。在固定汇率条件下,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汇率使本币升值,抑制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促进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减少外贸顺差;在浮动汇率条件下,中央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售卖外国货币,降低汇率使本币升值,抑制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促进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减少外贸顺差。

3.请简述斯蒂格利茨的政府干预思想

斯蒂格利茨认为,由于不完全信息造成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导致不完备契约和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市场失灵普遍存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也要涉及经济过程的各个环节。

A.政府干预的理由

斯蒂格利茨认为,福利经济学关于市场机制可以自发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结论是以错误的假设为前提的,政府干预的理由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福利经济学首先以买卖双方通过观察价格,掌握所有商品交易信息的完全信息假设为前提,事实上,信息是不完全的,影响厂商利润的很多不确定事件,很多市场变量的波动不能很快反映到市场价格上。

(2)福利经济学假定存在一套完备的市场,即买方和卖方信息完全对称,完全竞争能够自我实现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完整市场。事实上,完备市场的假定也是不成立的,一方面,构建市场是需要费用的,尤其是建立商品种类繁多、偶然事件多发、不确定性很强的市场需要耗费巨大的组织成本;另一方面,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代理人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总是不断打破市场的完备状态。

(3)福利经济学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其任意厂商和消费者都不可能单独操纵市场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简单接受者。事实上,信息不完全和搜寻信息花费的高额成本,使得竞争普遍弱化,当一个厂商提高价格时,由于搜寻信息需要花费高额成本,该厂商的所有顾客并不会马上转向另一家产品同质而价格更低的厂商,同理,一个厂商的降价行为也不会迅速吸引其他厂商的顾客,同时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一个大企业比若干小企业生产某种产品会有更高的效率,因为产量的增加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从而降低平均成本,这种自然垄断使大企业拥有更大的定价权。

市场失灵是以事实上普遍存在的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备市场为基础的,是无处不在的,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应该遍布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经济过程的各个环节。

B.政府低效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斯蒂格力茨认为并非只有政府部门才会出现低效率的现象,在私人部门中,同样可以找到类似的低效率现象,而政府部门存在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竞争、没有破产威胁、承担社会目标过分追求公平、限制职权范围等。政府失灵并不比市场失灵更糟,不能以政府失灵为借口排斥政府干预,政府失灵是可以被缓解乃至被消除的,只要采取适当政策,比如把公共服务交给不同政府团体去经营,使人们可以在不同政府团队的竞争中比较他们之间的效率优劣;允许并鼓励政府、企业与私人企业之间展开竞争,建立一套硬化政府企业预算约束的程序等等,则可以有效的改变政府部门低效率的现象。

C. 政府干预经济的优势

(1)政府有征税权。政府也会面临与私人部门一样的不完全信息约束,但是政府可以通过纠正性税收影响生产、引导消费、增加社会福利,实现帕累托改进。例如,政府虽然缺乏吸烟者吸烟的信息,但却可以通过对香烟征税抑制人们吸烟,从而减少因吸烟引起的火灾风险而增加社会福利收益。

(2)政府有禁止权。政府可以凭借其强制力,禁止某项对资源合理配置具有负效应的活动。例如,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备市场导致的市场失灵会使某些具有较高固定成本或者具有垄断特征的商品价格特别高,而且也无法淘汰这类商品;政府可以行使具有强制力的禁止权,限制这些商品进入市场。

(3)政府具有处罚权。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对市场中的违约行为进行处罚。(4)政府有社会福利的制度安排权。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备市场导致的市场失灵,以及搭便车、逆向选择等扭曲了市场交易费用,政府可以通过对公共产品供给、社会福利项目的制度安排、节约交易费用。例如,保险公司为了弄清投保人的情况,需要一笔巨额运转费用,相比之下,政府社会福利体系的运转费用则低得多。

D.斯蒂格力茨的政府干预理论的积极意义:

(1)从新的视角重新界定市场失灵的范围。斯蒂格里茨一方面将不完全信息原理引入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中证明了在不完全信息、不完备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失灵的普遍性和常态性。

(2)认为帕累托最优只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状态”。斯蒂格利茨认为,在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作用过程中,由于存在不完全信息、不完备市场和不完全竞争,不可能自发地把资源配置到恰好是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3)强调把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斯蒂格利茨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反对把政府和市场能力单方面绝对化,主张把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结合起来,建立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E.斯蒂格力茨政府干预理论的局限性:

(1)斯蒂格利茨一方面认为市场机制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另一方面又主张政府对所有商品征收纠正性税收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言论互相矛盾。事实上,由于征收纠正性税收需要支付巨大的信息成本,因而也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帕累托最优的“理想状态”。

(2)把政府拥有的强制力绝对化。斯蒂格利茨认为,政府拥有绝对的强制力,是政府显著的优势。事实上,政府的强制力在现实的经济中并非绝对有效。一方面,在开放的经济体制下,当公众或公司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不满意时,他们可以选择移民或选择到国外投资来躲避国家经济政策的约束,从而削弱了国家的强制力;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需要地方政府来执行,当国家经济政策有损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时,其强制力也被削弱了。

4.请论述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的优缺点

凯恩斯认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A.积极意义

(1)对“供给为自己创造需求”的萨伊定理的革命。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社会产品以价值形式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形成的社会收入中有一部分用于储蓄社会的有效需求,小于由社会产品构成的市场供给,因此出现了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2)对马歇尔等人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的革命。凯恩斯认为,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流动性偏好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情况下,必须经过政府对经济过程的干预,才能实现经济的周期性复苏。

(3)凯恩斯提出的政府运用财政和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复苏的需求管理政策为欧美等国走出萧条,摆脱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路径;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理论依据。(4)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和需求管理政策,成为此后不断发展完善的宏观经济学的起点,对于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B. 局限性

(1)凯恩斯主义只看到了经济效率,而没有看到社会公平。政府扩张政策的实施,若同时加上更加公平的分配政策,就可能减少贫富差距的拉大。但若在实行扩张政策的同时,强调分配的自由市场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受益最多的往往是大企业和强势团体以及富裕阶层,而穷人往往是受益最少的群体,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2)凯恩斯主义只看到“节俭的悖论”,而没有看到“浪费的悖论”。从局部和短期看,节俭固然可以减少需求,不利于刺激经济,但从长期和整体看,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经济学的本质就是证明并倡导“节约型”生产和消费的,而凯恩斯经济学却在教导人们怎样进行奢侈性的“浪费型”生产和消费。

(3)凯恩斯主义只看到需求方面的重要性,而没有看到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凯恩斯革命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萨伊定理的否定。萨伊定理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而凯恩斯认为需求是最重要的。

(4)政府人为地对经济进行干预,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并且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都是存在弊端的。

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消费的不可分割性是指一个产品不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够独立消费的部分,必须以整体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的产品属性。公共产品的消费一般具有不可分割性,即作为整体提供给全体社会成员消费。(2)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3)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此外,公共物品也可以这样分类: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2.为什么公共物品要由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全体社会成员享用的物品。

a. 一方面,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非可分割性等特点,这使得公共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私人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在这种条件下使得私人市场生产缺乏动力,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b. 另一方面,由于“林达尔均衡”的假设条件在当今社会难以实现以及免费搭车者问题的存在,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摊的合作融资方式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但是公共物品又不可或缺,所以只有依赖政府使用非市场的方式—公共财政,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

c.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只适合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于提供公共产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产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政府的职责。

3.什么是林达尔均衡,什么叫免费搭车者,如何解决“搭便车”的问题?

(1)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自愿捐献的资金数额与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相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量便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就被称作“林达尔均衡”。

(2)人们不管付费与否,他所能消费的公共产品的总量是相同的。如果消费者所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取决于自己申报的从公共产品中获益的情况,那么他就会倾向于隐瞒或从低申报自己真实效用水平,成为免费搭车者。

(3)解决“搭便车”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按自己从公共物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用水平真实地表示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承担公共物品的成本。

4.分析私人产品的局部均衡并作图

如图所示,设某一私人产品有A、B两个消费者,A、B对该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DA、DB,社会需求曲线为D=DA+DB。再设该私人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

私人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E,是市场均衡点。与E点相对应的P0为均衡价格,Q0为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P0相对应的QA为消费者A的需求量,QB为消费者B的需求量,社会需求量Q0=QA+QB。E点为私人产品的局部均衡点,也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点。

5.分析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分析并作图

如图所示,设某一公共产品有A、B两个消费者,A、B对该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DA、DB,社会需求曲线为D=DA+DB。再设该公共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经济学》王雍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研究生课程刚刚开始的阶段,我首先自学的教材是《公共经济学》。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内的理论和应用,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我要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部门入手,开始我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研究之旅。 通过公共经济的学习,首先是要弥补一下理论的空缺。书中按照篇章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这让我想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引来严重拥堵成为了新闻热点,我想这就是政策将准公共物品改为了纯公共物品,去除了排他性,造成了“劣币追逐良币”的效应,低效益追求者将高效益追求者一起共享有限的资源,另外,我认为这个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原理,也并没有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却进行了政府的政策干预,最终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一度瘫痪。我想公共政策的出台、公共物品的提供,既然出发点是社会效益,那么就需要以结果为导向。高速公路这种资源在使用中,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资源如何有效配置而非如何平等配置。公共物品的提供并不一定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私人部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私人部门可以承担生产和管理责任,公共部门则承担决策和融资责任。公共部门

东北大学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一一经济活动的科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刘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进一步说,尽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表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事实上它是存在着一条主线的。这条主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 本书对于公共经济学的阐释,是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开始并以公共部门的收入与支出为主线的。作为开篇,这章的基本线索是:由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入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给出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揭示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界定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 1.1 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具有效率是最重要的。 那么,应当如何把握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条件呢? 1.1.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对资源配置效率含义的最严谨的解释,是由帕累托做出的。 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可能是以其他人境况变坏为条件而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判断标准。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说是具有效率的。 1.1.2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将以往使用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一分为二”: 按照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区分为“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两类。即所谓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能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公共经济学在线作业1

公共经济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1-28 10:23:30 一、单选题 1.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C. 非均衡增长模型 ? D.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2. (5分)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履行( )强。 ?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 B. 保证社会安定 ?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 D. 资源配置的职能 纠错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是()。 ? A. 比例税率 ? B. 累进税率 ? C. 定额税 ? D. 累退税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关税在性质上属于( )。 ? A. 所得税 ? B. 财产税 ? C. 行为税 ? D. 流转税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答案D 解析5. (5分)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公共收支计划指标,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 A. 单式预算 ? B. 复式预算 ? C. 零基预算 ? D. 增量预算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6.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D. 非均衡增长模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 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一般为: 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一、 资源配臵职能 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臵职能的原因: 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2. )外部效应的存在 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原因: 1.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 2.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 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 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 4.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 1)征税 ( 2)转移性支出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原因: 1.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 ) 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 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读后感-《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任何人类行为都能归因于对那一行为的本能或偏好,但这丝毫不能增加我们的知识。”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奥尔森教授将经济学方法引入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中,提出与传统集团理论不同的观点,通过各种例子分析小集团和大集团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选择性激励”来解决集体行动的困难。 集体行动为何会失败? 奥尔森教授的研究始终是以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理性人”为基础的,同样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本书认为人们对于共同的利益有兴趣,但对于追求利益所形成的集体成本没有兴趣,所以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而之前的社会科学家认为个人组成集体前后的目标是相同的,组成一个集体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人们会采取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住在同一座楼里的人会提供公共通道的照明灯;同一社区的人会保持公共环境卫生;持有同一公司股票的人会齐心协力扶持该股票的价格;消费者会组织起来与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斗争;同一国家的国民会支援本国货币的坚挺。两种假设都有它们的逻辑,但很明显在现实中,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相反地,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产生极其有害的结果,比如家喻户晓的”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样的情况符合了奥尔森教授的假设,但”两个和尚挑水喝”又与传统的理论不谋而

合。而书中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个人的理性行为在什么时候才会和集体的理性相一致? 结合本书与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因为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做出努力的人。比如出于某些经济或政治的需求,外国工人经常罢工,迫使政府做出有利于工人的决定。如果成功的话,整个工人群体都会受益。但是失败的话那些罢工游行的工人就承受了所有的损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被逮捕被伤害。用中国的话说就是”有福可以同享,有难却不能同当”。按照平常的想法,人如果知道了自己最容易被牺牲,肯定不会留在这样的集体里,除非有什么非要留下的理由。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于集体行动的成果有不同的评价,如果边际收益远远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当然会愿意承担大部分的风险,就好像上面提到的三个和尚,不能完成挑水这个集体行动但最终谁最不能忍耐口渴,谁就会去挑水。除了对成果的评价不同外,另一个原因是有的成果是并不是集体性质的,比如参与罢工的工人可以得到其他工人的尊重,获得领导的权力。 小集团——“少数剥削多数” 于是,奥尔森教授发现了小集团里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即一个小集团中对提供公共物品的负担进行的分配与集体物品带来的利益不成比例,评价最高的成员会不成比例地承担成本,提供最大数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个人总结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在其自身的运行中自发产生的缺陷或弊病。 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自发性、滞后性、不稳定性 市场失灵的表现: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2、公共产品与搭便车3、外部效应4、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5、垄断与自然垄断 6、信息不对称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学的分支,是论述公共部门所需资源量、公共部门各领域的资源分配以及如何监督资源使用等问题,回答公共部门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第二章 公共品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或无法全部生产的,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政府参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是共生和互补的关系,由于资源稀缺,必须取舍权衡。 私人品:排他的、具有很强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品:有共同受益特征的物品或服务。(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竞争性:人数增加需求增加。无法使每个消费者在利益完整的条件下得到满足。 排他性:拥有者可以完全排除其他人收益 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享用,任何消费者无法排除其他消费者从公共品获得利益 私人品的有效供给(横向相加)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纵向相加) 公共品提供存在的问题: 1、搭便车:指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公共品的好处。 2、强制乘车:政府使用强制性力量使人们为公共品买单,结果对公共品没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也将被强制征税。公共品的攻击方式:政府、私人部门、自愿 公地悲剧: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由于不能排他,但本身又是竞争性的,可能会存在资源被滥用的问题。

《自由、市场和国家》读书笔记

《自由、市场和国家》读书笔记 国民经济学11级研究生 高钟琴 我想在写读书笔记之前先理出一个头绪,便于行文的流畅。我不想按照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这本书的章节顺序来写,那样难度太大,连作者本人在重新编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能理出一气呵成的逻辑,我也放弃了那种愿景。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图解布坎南写作此书的思维路线。第一个图解如下: 自由 市场 国家 经济模式转变之后,“公共问题”与“政府失 败”相继被发现,尤其是70年代以来的“滞 胀”问题,让经济学家开始深入反思 布坎南:“市场失灵”不是国家采取宏观干预甚至直接微 观调整的充分条件!我们要回到自由主义的交换经济学! 自由 市场 互 为 属 性 照理,应该运行得很自在的, 却出现了“市场失灵”,特别是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导 致了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普遍的国家干预政策 国家似乎成了经济的主导,不受限制的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通过对传统经济学思想的整理和反思,布坎南寻找到了 什么???

怎么才能回到自由主义的交换经济学呢?亚当·斯密、维克塞尔、弗兰克.奈特、哈耶克等经济学家给了布坎南启示,他在这本书中传达的就是对市场运行的重新解释。下面是第二个图解: 也就是说,第一个图在布坎南那里成了下面的第三个图解: 大致的脉络我已经用图示法表达清楚了,接下来的工作,我想根据布坎南在书中的论证,用我认为比较清晰的脉络重新论述一遍。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也因为《同意的计算》这本书开创的公共经济学学科而获得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谓公共选择理民众 契约(宪法制度或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 界定权限 制约活动 国家或政府 按照宪法或规则界定的权利进 行政治或经济活动,即执法 按照宪法或者规则进行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即立法 自由 市场 交换的学科,发展的主线 布坎南的理论框架(四个假设) 第一:市场、政府的经济人范式 第二:交换的政治学和经济学 第三:主观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第四:宪法的民主产权制度保障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 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 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 2.1资源配置的内涵 2.2市场失灵 2.3政府经济职能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 3.1公共物品的概念

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 4.1外部效应概论 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4.3外部效应的纠正 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 5.1公共选择方法论 5.2几个重要定理 5.3寻租理论 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 6.1公共预算概论 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 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 7.1公共收入概论 7.2主要税种 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 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 8.1公共支出概论 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9.1概论 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东大-19春学期《公共经济学》在线作业21答案

18秋学期《公共经济学》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9.下列选项中,与确立分税制的依据无关的是()。 A.以各类税种的自身特征为依据 B.以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为依据 C.以国际通行惯例和国际法为依据 D.以加强和方便税收征管为依据 正确答案:C 2.72.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A.纳税人 B.纳税义务人 C.负税人 D.法人 正确答案:C 3.22.由于政府开征税率很高的奢侈品消费税,从而导致人们放弃购买本国的奢侈品,转向在不征收奢侈品税的国家消费奢侈品,结果这项税收对于本国的奢侈品制造业产生了()。 A.中性效应 B.激励效应 C.阻碍效应 D.正效应 正确答案:C 4.80. 公共品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竞争性和排他性 D.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正确答案:B 5.2.早期经济学家提出的"三要素"说认为,社会生产由三种基本要素的数量决定,这三大类要素即社会生产中最基本的资源。在下面的选项中不属于这三类基本要素的是()。 A.劳动力 B.土地 C.科学技术 D.资本 正确答案:C

6.5.每一流转环节、每一厂商,都以其商品与劳务的销售收入额减去其用于生产的购入中间性产品和劳务支出以及同期购入的资本品价格的数额,作为增值额并据以课税的增值税是()。 A.生产型增值税 B.消费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储蓄型增值税 正确答案:B 7.36.以下因素中,与政府转移性支出没有直接关系的选项是()。 A.加速资本积累 B.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律规定 C.领土防卫 D.经济周期 正确答案:C 8.70.如果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可以说这种物品是() A.公共产品 B.共有资源 C.竞争性的 D.排他性的 正确答案:D 9.14.下列选项中,属于现实中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供给方面原因的是()。 A.税收征管的强化 B.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增 C.经济干预的加强 D.物价的上升 正确答案:A 10.44.理论上,下列税收政策工具中,与紧缩性税收政策不相容的是()。 A.开征新税 B.增加税率的累进级次,提高边际税率 C.加速折旧 D.减少税式支出 正确答案:C 二、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定稿)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3 答:公共经济学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28——34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失效。资源配置失效是由垄断形成的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的存在、市场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偏好不合理造成的。 第二,收入分配不公。 第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29——30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纠正外部效应一是根据科斯定律通过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二是进行组织重构,合并与外部效应影响有关的企业;三

是使用矫正性的税收(收费)政策和补贴政策。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 答: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90 答:第一,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 第二,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第三,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曼昆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微观经济学》读书总结 下面是我读曼昆微观经济学所做的笔记以及感受: 曼昆经济学是一本特别好读的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浅显易懂、少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更绝的是,曼昆善于使用案例,将知识方方面面融于一个案例后再向读者娓娓道来,在轻轻松松读故事中将读者引入经济学宝库中。在读曼昆微观经济学过程中,不断与高鸿业版本的西方经济学对比,真是感慨不已!我们的经济学家喜欢将问题搞得复杂化,提高一门学科的壁垒,这完全是自杀之举!试看如今我国经济学界,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理论上老是拾欧美经济学家的牙慧,实践上老是在不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拿来别国学说,我们经济水平又怎么能非常有效的发展呢?当下,经济学界要摒弃门户之观,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并向国外推广,让我们的智慧造福全人类。 第一章里,曼昆提出了自己创造的十大原理,从中有很多其他学派的影子。原理一:人类面临权衡选择。这一方面是人们有偏好,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资源稀缺性决定的,不能什么东西都可以据为己有。原理二:要考虑机会成本。这也是经济效益和会计效益之间的区别,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仅仅考虑总量是不够的,边际量是变动量,动态看待整个经济运行才可以找到平衡。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当然有正负之分,这也就存在积极与消极反应,微观主体行为也就在我们眼前了。原理五:贸易可以增加我们的福利。比较优势观点支持此种看法,互通有无也是中国智慧。原理六:市场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斯密的看不见手已经尽人皆知,市场中的确蕴藏非常强大的能量。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家永恒的争论话题,当然两者既然存在都有其经济意义,不管是何种影响。原理八:一国经济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也就是生产力。原理九:货币过多发行引起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固然有货币的因素,而其他因素也是不可小觑。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权衡。通胀与失业貌似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则描述了经济学家的双重身份,这也牵扯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通过观察理论再观察,提出一定的假说,再通过式子或者图表表达出来,形成观点或理论。这用到的是实证分析,就是描述这个世界到是什么样子,不涉及评判标准。而当经济学家变成政策建言者,身份发生变化,所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带有一定利益代表。这也就是规范分析,提出一个标准来评判,企图描述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三章强调贸易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所谓的绝对优势,就是在生产成本上取得优势;比较优势,则是从机会成本上取得优势。贸易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实现分工则是比较优势的结果。 第二篇中有三章内容,分别讲述了供需定理、弹性和政策制定。供需定理是经济学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原理,我猜测,所有的经济学现象最终都可以通过供需这两者来解释。供需这两种要素就好像矛盾的对立统一两方面,不可或缺,又可以产生相互作用。要想明晰供需定理,必须从图表入手。先谈一下概念,供给和需求都是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并可以提供或需求的数量。影响供给与需求的要素非常多,影响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要素也非常多,一定要记得:量的变动是价格导致的。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就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就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与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就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她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与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瞧不见的手”与“瞧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与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与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与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就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与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有关情况汇报一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有关情况汇报 一、研究方向 1、土地经济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地租理论、土地价格和价值定价理论和方法、土地利用原理与方法、乡村-城市土地流转动力学机制和管理原理、土地利用方式转换—土地产权变化—土地收益让渡的互动规律和决策、土地市场运行运用规律、土地产权与制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的福利变化和估算等理论和实务。 2、土地利用规划与信息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土地利用演变机制、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土地开发整理保护、土地复垦、土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城镇发展与非农土地利用控制、土地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 3、土地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农业资源最优利用模式、环境优化理论、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资源利用福利评价与制度变迁、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同进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前沿性和综合性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注重前沿性和综合性,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性和系统性 2、层次性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与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拉开档次,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拉开档次。这在短期内难以做到,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多样性 从教学形式来看,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自学、课堂讨论、专题报告、做读书笔记和报告等多种形式。 4、开放性 受时间和经历的限制,我们的研究领域和知识面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为了搞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的培养工作,我们将在教学上进行三个层面的开放: (1)面向校内开放。一是请经济贸易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的老师主讲有关课程;二是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这比较容易,而且已经做到。 (2)面向国内开放。我们将利用各种机会,邀请国内的专家教授做专题报告和短期讲授。这已经起动,我们恳求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给予帮助和支持。 (3)面向国外开放。邀请国外专家教授讲课。这方面我们要向一些兄弟院校学习。

高培勇《公共部门经济学》导师教案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 2.在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一般原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的公共经济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读原著、课堂讨论、写小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进度表

五、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1.内容:公共部门界定;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发展;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和内容 2.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3.难点:无 作业题: 1. 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 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2. 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公共部门的职能 2.重点: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及公共部门的职能 3.难点: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及实现的条件 作业题: 1、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 1、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2、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第三章外部效应 1.内容: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外部将就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纠正 2.重点: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失效的分析及外部效应的纠正 3.难点:科斯定理在纠正外部效应中的应用 作业题: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思考题:对外部效应纠正的政府及非政府措施 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 1.内容: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需求分析;纯粹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乘;混合产品 2.重点:公共产品配置效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3.难点:混合产品的提供。 作业题: 1、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哪些特性? 2、如何实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 思考题:1、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服务?混合产品是怎样供给的? 2、什么叫免费搭乘者?如何解决免费搭乘者问题?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

帕累托效率效率最大化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重点) MSB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MSC则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MSB=MSC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和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总效益(total social benefit,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MSB)则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公共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存在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税制设计的巧妙安排各种类型转移性支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制通过制度性安排,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如造纸厂在生产纸张时,除了生产的纸张以外,对于河流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也是一种成本)。 只要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个人或另一个企业,而后者没有为此付费或者收费,外部性就会出现。 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正的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讲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讲义 李由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课程描述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经济学有关制度、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经济体制(制度)改革的方式、过程、内容和绩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能够在经济活动、政府或企业管理、市场分析和咨询、学术研究等方面灵活有效应用。 在学习上,要初步掌握积极、高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养成合作和分享精神,基本的逻辑分析和思辩能力,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初步掌握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养成怀疑、创新与实践能力,要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简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研究经济转轨(转型、过渡、改革、变革)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度和制度变迁以及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学科,主要研究制度、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中国经济体制(制度)改革的方式、过程、内容和绩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体内容:公平、平等与效率;制度、制度变迁;中国的渐进改革;国有经济制度的改革;农村和农业的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财政制度的改革;中国的发展战略等。 三、学前准备(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概论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四、教学和学习方式 在教学上,一半课时用于课堂讲授,其他时间组织关键知识和案例的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和课下阅读、小论文。在学习上,将研究、自主、探究性学习与灌输性学习结合起来。 五、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占40分,包括出勤、课堂发言、读书笔记、调查访谈、体制改革案例分析等。其中,案例分析主要是对国内外体制创新和变迁的案例分析,包括事件的背景、变革过程和效果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每篇字数3000—5000字或者更多,遵照学术规范,独立完成。 期终综合考试占60分。 六、学习材料 1、相关参考书目(按出版年代为序)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

公共经济学_在线作业_2 100

公共经济学_在线作业_2 100 交卷时间:2016-03-05 14:51:00 一、单选题 1. (5分)下列哪项不是税收的基本要素( )。 ? A. 课税主体 ? B. 课税客体 ? C. 税率 ? D. 税种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2. (5分)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履行()强。 ? A. 保证社会安定 ? B.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 C. 资源配置的职能 ? D.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3.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B.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C. 非均衡增长模型 ? D.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4. (5分)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而给第三者带来的额外的成本叫做()。 ? A. 外部边际成本 ? B. 私人边际成本 ? C. 社会边际成本 ? D. 外部边际效益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5.

(5分)公债的基本职能是()。 ? A.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 B. 弥补财政赤字 ? C. 资源配置职能 ? D. 为政府的基本性支出筹集资金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6. (5分)三元经济中,当C+I+G>GDP时,GDP()。 ? A. 收缩 ? B. 扩张 ? C. 没有变化 ? D. 达到均衡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7. (5分)功能财政论的创立者是()。 ? A. 汉森 ? B. 勒纳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浙大优秀课程汇总

选课了,希望大家都有好课选。找学长要了些选课的参考,有些课有点小变化吧,别的基本没变,希望对大家可以有点帮 助!!! 仅供参考 一、课程及老师推荐 由历届学长们的血的教训总结而出 1. 语言英语:方富民王元春吴越民熊海虹徐明陈颖朱晨晨德语:陆伸日语:张宏斌 2. 计算机计算机组成:潘学增杨起帆 数据结构:王申康陈越 操作系统:李善平 网络应用:孟炳泉 c语言:高济平王何宇白洪欢吴晓华应晶 大学计算机基础:白洪欢 vb 程序:孟炳泉 3. 理工科微积分:苏得矿吴明华龚乐春陈锦辉卢兴江吴建民景荣荣金显吴彪 大学物理:陈凤至潘正权阮晓声 physics:方本民潘正权鲍世宁大学物理:阮晓声陈凤至陆文琴 大学物理学实验:周小风陈星 有机化学:吴军吴百乐 无机及分析化学:贾之慎大学化学实验:曾秀琼

概率论:谈之奕黄柏琴吴国桢 数理统计:吴国桢 复变函数:汪国昭应文隆 线性代数:谈之奕戴佳玲单鉴华李方汪国军 [何勇] 电路原理:贾爱民马佐群孙辉范承志 常微分方程:卢兴江应文隆贾厚玉薛儒英姜海益吴彪 偏微分方程:薛儒英贾厚玉 数学分析:沙震(是丘班的课,一般人不可选)李松 模拟电路:祁才君沈连丰 数字电路:沈连丰 电子技术基础:王小海 有机化学:吴军 工程图学:施岳定费少梅 画法几何:施林祥 理论力学:叶敏 应用电子学:王玉芬 4. 经管现代经济学:陈君徐林危启才盛晓明凤进 微观经济学:金祥荣章华施杰 宏观经济学:徐林叶航 经济法:丁关良 财务管理:赵静 管理心理学:林良夫 5. 生物医学生物论理学:袁康培 现代遗传学概论:石春海 普通生物学:钱凯先 生物化学:史锋 现代遗传学:石春海 医学史:郭永松 6. 公选课政治经济学:戴文标舒泽虎蒋文华廖亦宏包松王建宇李敏 邓论:熊卫平绕清水章鑫强吴元耕宇正香 军事理论:吕强褚良才

公共经济学期末重点

公共关系 1.公共部门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公共部门指的是政府及其附属部门之和,它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民间团体,其中政府是公共部门的主体. 2.如何理解混合经济体制? 混合经济体制是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调节补充市场调节,通过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经济效率实现条件是什么? 两个条件:①产品的净社会收益非负,②总社会收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净社会收益最大化) 4.资源配置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习惯模式,政府命令模式,市场模式 5.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问题,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信息不完全问题,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失业通胀及经济失衡. 补充,公共部门经济职能(市场失灵的原因):一资源配置(自然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全)二收入分配.三稳定经济, 6.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有限信息,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7.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生产的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企业生产活动中私人成本与其生产活动造成的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产品生产数量超过社会适宜量,污染物过度排放. 生产的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科学技术创新有可能产生生产的正外部性问题.在企业技术革新产生后,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商品. 消费的负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消费活动也会对他人产生额外的不利影响例如吸烟. 消费的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一些消费活动具有正的外部性,该消费活动的社会边际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消费活动存在正效应的外溢. 8.公共部门矫正外部性的措施有哪些? 命令与控制,征税或收费,(征收排污费征收庇古税,命令控制与征税收费的比较.)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可交易污染许可证: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既能达到高效率的污染控制目标,又能实现污染控制成本最低,而且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 根据一定的污染物排放量,向各个排污厂商分配排污权,从而有效的满足一个地区特定的总量排放水平或满足一个确定的环境标准,然后准许各个持有排污权的厂商进行交易.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9.何为公共产品的政府直接供给和间接供给? 政府建立公共产品的生产经营实体,由政府直接控制经营实体来生产经营公共产品.,叫做政府直接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由市场上的私人部门生产经营通常是指政府利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经济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