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历史第7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历史第7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历史第7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历史第7课是一堂关于“封建社会”的历史课程,学生
会了解到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过程。

一、封建社会的起源
封建社会是指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社会形态。

在5世纪至10
世纪间,欧洲发生了大量的战争和混乱,贵族和官僚控制了土地、人员和资源,形成了封建制度。

二、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和官僚控制了土地和资源,并支配了普通
民众。

封建领主和农民之间建立了封建契约,农民必须为封建领
主工作,而封建领主则为农民提供保护。

三、封建社会的灭亡
封建社会的灭亡始于14世纪,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以
及强大的国家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封建制度逐渐被废除,成
为历史的遗迹。

总的来说,七年级上历史第7课让学生了解了封建社会的起源、发展和灭亡,促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①“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总规律,人们要顺其自然。 ②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思考:(1)我们学过的哪一历史事件能体现出人类在生活中是依“道”
而行的呢?
大禹治水
(2)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什么都不做么?
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干预、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
2、思想主张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同桌合作,归纳孔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核材料心一思:想“是仁“者仁爱人”,,泛提爱出众“,仁而者亲人爱”人。”…;…将子“曰:仁“”出作门为如处见理大宾人,与使人民
关如承系大的祭最。高己行所为不欲准,则勿和施道于德人规,范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夫仁者,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 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
D.“礼治”
3.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下列各学派的思想中蕴含和平
C 理念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提倡“法治”
随堂练习
4.为纪念孔子诞辰2575年,2024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
2、原因
1、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和生 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根 本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 2、政治: 争霸(环境自由)
因 :

3、阶春秋级战:国时“期铁士犁”牛阶耕的层出活现 跃和受重用
会 大
4、文化:
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
变 革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春间秋”争霸形势图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的知识点七年级历史第七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也就是历史上的大一统时代,它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由于官僚体系的构建和土地私有化的发展,社会的地位开始出现了分化。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的知识点就是这个时期的内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官僚体系官僚体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由皇帝任命的官员构成的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的特点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科举选拔、相互监督等等。

官员的身份、职责和权力都是由等级确定的,高层官员可以统率低层官员,而低层官员则向高层官员汇报。

科举选拔是封建官僚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通过统一的考试选拔人才来填补政府机构的官员岗位。

二、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等级制度,这是一种以阶级为单位的分层系统。

顶层是皇帝和皇家宫廷,中层是官僚、士大夫和富商,底层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不同的等级社会地位不同,并且具有不同的权利和待遇。

社会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土地私有化土地私有化指的是土地逐渐从整体性质变为个体所有性质。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原本是国家所有的,通过官僚体系来管理,但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土地逐渐私有化。

富商和地主开始收买贫苦人家的土地,最终形成了土地私有化制度。

农民已经分不到土地,只能在地主家务虚的。

土地私有化的发展,使得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种不平等的分配导致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四、科技进步封建社会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四大发明,其中有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这些发明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且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封建社会的科技进步,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官僚体系、社会等级制度、土地私有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必背重点①使用打制石器,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②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③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 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必背重点|二、稻作农业的繁荣和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4500 年。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必背重点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国家:约5000多年前,农业、畜牧业发展→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形成早期国家。

2.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注: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三、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必背重点三、西周的兴衰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必背重点一、战国七雄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二、商鞅变法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必背重点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8 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必背重点|一、天文、历法和医学二、甲骨文与青铜器三、《诗经》和“楚辞”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 课秦统一中国必背重点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重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七年级历史第7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7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7课知识点本文是关于七年级历史第7课知识点的介绍和讲解,涵盖了几个主要知识点。

一、中世纪城市中世纪城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城墙、城堡和城市。

城墙是用来保护城市的,城堡是城市内最重要的建筑,一般由贵族拥有,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拥有许多商店和市场。

城市的人口都是各种各样的人,例如商人、手工业者、阶级较低的人等等。

他们都是城市的经济支柱。

城市的另一个特点是文化环境的多样性,因为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涌往城市,所以城市内不同文化的人们相遇、交流很容易。

二、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对于穆斯林的一次宗教战争。

在1096年至1270年间,欧洲基督教军队发起的一系列东征。

这些十字军分别来自不同国家,如英格兰、法国、德意志等,他们穿过欧洲、亚洲、非洲,最终抵达位于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试图收复耶路撒冷并重振基督教。

然而,十字军东征在历史上的影响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它还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商业和经济贸易的繁荣。

此外,十字军东征还带来了基督教中世纪文化的涌动,为艺术、音乐、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骑士和封建制度骑士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身份和职业。

他们通常是精通武术技能的贵族,拥有自己的领土和家族,代表了荣誉、勇气、纯洁等美德。

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主要社会组织形式。

封建性社会的主要结构是君主、贵族、骑士、农民等层级。

贵族和骑士拥有土地和权力,而农民则是他们的佃户或仆人。

在封建制度中,所有的工作都由农民完成,而贵族和骑士则担任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角色。

总之,七年级历史第7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中世纪城市、十字军东征以及骑士和封建制度。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欧洲历史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第七课是一节关于中国古代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解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类通过打猎、采集和渔猎的方式生活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古代中国人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

他们开始种植庄稼、养殖动物,并建立起了一个农耕社会。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集体劳动的形成,社会形成了更加稳定和有序的状态。

古代中国的朝代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朝代。

这些朝代是按照先后顺序来划分中国历史的时期。

其中一些重要的朝代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等。

每个朝代都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存在着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即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对地方上的领主进行封赏,使他们获得土地和农民,同时也要求领主为君主提供军队和其他贡献。

这种制度使得社会形成了等级制度,君主和地方领主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依附的关系。

封建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古代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中国古代人民在农业、纺织、医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例如,他们发明了农具、编织机械和医疗器具,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张衡、郭守敬等,他们的贡献在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总结通过这门历史课程,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中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但它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今天的中国,并且对于我们的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我们还学习到了古代中国的朝代、封建制度以及科技发展等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7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7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7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上册7课主要讲述了中古时期的唐、宋、元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章节内容。

一、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王朝,其定都长安(今天的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唐朝政治和经济繁荣,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文化,如唐诗、唐画等,成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但唐朝后期出现了安史之乱、割据和内外战争,导致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1.唐朝的政治体制唐朝的政治体制为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天下万物之主,掌握着最高权力,管理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事务。

此外,唐朝还设置了丞相、六部、台省等官职,管理国家大事,制定法律和政策。

2.唐朝的经济发展唐朝的经济繁荣,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唐朝开设了盐、铁、酒、钱等国营工坊,还兴建了很多商业城镇,如长安、洛阳、杭州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唐朝在丝绸之路上开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播到其他国家和民族。

3.唐朝的文化成就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唐诗、唐画、唐文化等为中国文化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

唐朝还注重教育,开设了国子监、太学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二、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王朝,其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实行了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宋朝还发明了很多科技,如印刷术、纸币、火药等,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1.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体制呈现出中央集权、封建分权、县乡地方自治的特点。

中央集权在宋代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制定并执行政策。

此外,宋朝还设置了诸侯爵位,让他们管理一定的地方,这一政策既有利于加强封建制度的稳定,也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2.宋朝的经济发展宋朝的经济发展繁荣,在此时期中产阶级的产生,商业贸易、手工业、农业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此外,宋朝还实行了铜钱制度和纸币制度,加速了财富的流通。

3.宋朝的文化成就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宋词、宋画、宋文化等为中国文化添加了诸多元素。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选择题:
第7课主要讲述了哪个朝代的历史?
A. 秦朝
B. 汉朝(正确答案)
C. 唐朝
D. 明朝
汉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A. 刘邦(正确答案)
B. 项羽
C. 刘备
D. 孙权
汉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制度?
A. 分封制
B. 郡县制(正确答案)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汉朝的哪位皇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A. 汉高祖
B. 汉武帝(正确答案)
C. 汉光武帝
D. 汉明帝
汉朝与哪个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A. 匈奴(正确答案)
B. 日本
C. 朝鲜
D. 越南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长安(正确答案)
B. 洛阳
C. 南京
D. 北京
汉朝时期,哪位历史人物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
A. 张骞(正确答案)
B. 班超
C. 卫青
D. 霍去病
汉朝的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作品。

以下哪部作品是汉朝时期的?
A. 《史记》(正确答案)
B. 《资治通鉴》
C. 《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汉朝时期,科技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以下哪项科技成就是汉朝时期的?
A. 造纸术的改进(正确答案)
B. 火药的发明
C. 指南针的发明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3、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4、桂陵之战是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的战役,即成语“围魏救赵”的典故。

5、马陵之战是继桂陵之战后,齐国再次攻击魏国的战役,是历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

6、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7、问题思考P——34
当时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因此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他们最渴望的是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8、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9、商鞅变法的内容:
(1)政治上:①确立县制;②废除贵族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④严明法治,禁止私斗。

(2)经济上: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军功。

10、材料研读——P35
商鞅依法治理秦国,公平公正,处罚时不怕强权,奖励
时不赏亲近者。

材料中反映了商鞅是以公正平等的态度推行改革的。

11、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12、材料研读——37: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1)解决了水灾和旱灾的影响;
(2)农业生产有了保障,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称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13、课后活动:——P37--1
春秋: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唇亡齿寒
战国:纸上谈兵、朝秦暮楚、百发百中、完璧归赵
14、课后活动:——P37--2
(1)变法改革过程中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必然会找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有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2)只要变法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改革终究会进行下去,变法的成果不会个别人而废止,并最终会取得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