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之情节手法导学案

小说之情节手法导学案
小说之情节手法导学案

班级: 姓名:学号:小组:使用日期:

小说之情节手法

【学习目标】

1、明确情节手法题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2、明确解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重点)

3、掌握各类手法的内涵及其作用(重点)

4、准确运用情节手法知识进行答题(难点)

一、展,以错定标。(5分钟)

展示学生考试得分情況、学生典型错误、学生优秀试卷。

二、议,合作纠错。(6分钟)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先解決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问,互教共赢。( 9分钟)

两两或小组内不能解決的问题,可以进行组间询问。

四、评,精讲点拨。( 15分钟)

(一)情节手法概念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二)常见设问方式

1、高考涉及到的设问方式

①(2018·高考全国卷Ⅰ)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②(2017·高考全国卷Ⅰ)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③(2015·高考浙江卷)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④(2014·高考全国卷Ⅰ)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其他设问方式

①×××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②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③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④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三)各类手法的内涵及其作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阅读《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2、我要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作小说评论。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难点: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知识链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中篇小说《虹》;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小说评论的阅读指导: 小说评论是文学评论的一种,属于议论文范畴。评论的对象是小说,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写小说评论时,对于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小说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评论点要集中,鲜明;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要用确凿的材料去支撑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害臊.()点缀.()宽shù() bào()歉 kāng kǎi( )( ) 激昂 ..()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代作家,原名,字,代表作品主要有。 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茅盾对《百合花》的总评价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在评论中引用了大量小说原文,这有什么作用?

1、文章标题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故事的简单体现在哪?情节的精致又体现在哪? 2、从茅盾先生的评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三、课堂练习 基础部分(必做题) 1、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动②点缀()③忸怩()() 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 ⑦宽shù()⑧尴尬()() ⑨qián()诚⑩安xiáng () 2、作者是怎样围绕他的独特感受展开评论的? 拓展延伸(选做题) 1、回头再看《百合花》这篇小说,能不能自己也选个角度来对文章进行评析? (例如可以从语言特色上、谋篇布局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比手法的使用上等方面着手)。

小说故事情节学案(教师版)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 学案二:故事情节 一、情节类解题策略 二、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晕厥羊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

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这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

小说阅读之作用类导学案

评测练习 【学习目标】 1、探讨小说作用类答题思路。 2、把握小说作用类解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在小说阅读中找到解题技巧并会熟练运用。 【纠偏提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失踪 周海亮 男人随很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 他失踪了? 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 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他回来过吗? 没有。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勇敢。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 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第四单元语文导学案

13.散文家谈散文-- 白鹭第1学时导学案 定向导学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2.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镶嵌( ) 嗜好( ) 赦免( ) 长喙( ) 蓑毛( ) 铿锵( )( ) 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种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3.猜谜语,打一动物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合作交流 阅读《白鹭》,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点拨:诗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音乐性。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感情强烈。白鹭的形体优美,文中对白鹭在不同地点和时间的活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它优美的姿态,又揭示了它丰富的内涵,展示了它平凡而高洁的性格,因此它具有诗一样的形式和内容美。)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3.用简洁语言概括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4.最能概括白鹭的美的一句话是哪两句? 5.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6.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 1.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 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3.《白鹭》的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用《关于散文〈白鹭〉》原文回答) 5. 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温馨指津:借物抒情的散文往往由赞美物到赞美人,对物的感情其实就是对这种人的感情,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联系这一点。) 学习反思: 13.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第2 学时 定向导学 1.认识《白鹭》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于具体实在的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其好处。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隽永( ) 睿智( ) 绮丽( ) 恬淡( ) liáo 廓( ) 冷jùn ( ) 2.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 3.请你仿照下列语段的表达形式再写两个短语,本文中提到的作家除外。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合作交流 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2.为什么介绍第1、2 节的内容? 3.在第3-- 7 段中,核心段落是哪一段? 第5、6 段引用古人与莱辛的话是什么用意呢? 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 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1.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点评: 2.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 学习反思: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的作用导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的作用导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的作用导学案 一、高考典题感知 【例】(2016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问题。

会明 建从文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 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

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 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 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 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 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 是,她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

小说阅读学案(一)

一、复习目标:1.把握作品主题、特征及表现手法。 2.赏析作品的语言、形象、内涵。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 二、阅读小说,完成后面的问题。 (柴进与林冲正在吃酒间,只见那洪教头)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教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 “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 洪教头道: 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便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要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柴大官人面上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巴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十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柴进说道:“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还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 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己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惭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选自施耐庵,水浒传),有删改) (一)把握故事情节 (二)文本精读 1、请各用两个词分别概括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征。(4分)

小说家谈小说 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小说家谈小说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十四、小说家谈小说 【点拨导学】 学习目标: 1。阅读评论,能读懂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阅读小说,能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 3。能抓住细节描写,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1。阅读评论,能读懂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能抓住细节描写,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学习环节】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自主学习) 1、默读下面一则材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

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2、速读小说(不出声,快速浏览),想一想:文章写了 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3、大声朗读,发音准确 撂(liào) 讷讷(nènè) 忸怩(niŭní) 憨憨(hānhān) 执拗(niù) 髻(ji) 尴尬(gāngà) 讪讪(shànshàn) 瞅 (chôu) 挟(xié) 嬷嬷(mómó) 砦(zhài) 虔诚(qián) 磕磕绊绊(kēkebanban) 二、说一说(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小说《百合花》讨论交流: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基本情节。 (2)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

小说阅读学案之情节

小说阅读学案情节 考点解读 考试说明中对情节没有直接的表述,“分析作品结构”算是和情节关系较密切的一句。但是小说是通过讲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这就必然涉及到情节。一般来说,高考对情节的考查体现在一概括情节,二情节展开,三情节作用,四情节安排及情节之间的关系,五赏析情节,六探究情节等方面。 知识梳理 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情节组成部分通常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情节往往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高考对情节的考查集中在两个角度:1.概括、梳理情节;2.鉴赏探究情节的特点及其作用。 类题索引

类题一:概括、梳理情节 【真题导航】 文本:2014年江苏卷《安娜之死》(见《五三》P274) 题目: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从这段文字中明显可以看出安娜已经绝望,虽然等来了沃伦斯基的拉力新,但信的内容让她更加绝望;于是她卧轨自杀,显然是对生活的绝望。 【答案】①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②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③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变式训练】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本的故事情节。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故事情节要通观全文,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答案】安娜因为对与沃伦斯基的感情感到绝望而卧轨自杀。 【思考】 你觉得变式训练和原题相比作答时有什么区别 【思维导图】

2018高考小说阅读标题含义作用导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标题含义作用导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标题命题类型 2、掌握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一、高考典题导入 【典题】(2016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锄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

271导学案.第2辑.九年级语文.配SJ版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预习案001 ……………………………………………探究案001 ……………………………………………训练案043 ……………………………………………学习目标 预习案003 ……………………………………………探究案004 ……………………………………………学习目标 预习案007 ……………………………………………探究案007 ……………………………………………?第四单元复习案009 ………………………………?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047 …………………………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预习案011 ……………………………………………探究案012 ……………………………………………训练案051 ……………………………………………学习目标 预习案015……………………………………………探究案015……………………………………………训练案053 ……………………………………………学习目标预习案017……………………………………………探究案017……………………………………………训练案055 ……………………………………………学习目标预习案019……………………………………………探究案020……………………………………………训练案057 ……………………………………………学习目标预习案023……………………………………………探究案024……………………………………………训练案061 ……………………………………………学习目标预习案027……………………………………………探究案027……………………………………………训练案065……………………………………………?第五单元复习案029………………………………?第五单元过关测试卷067…………………………

高中语文 小说阅读:情节作用考点讲解及训练 学案

一、回顾与检测成绩:________ (一)古诗词默写(50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诗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锦瑟》) (4),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5),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二)选择专练(50分=10*5)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场(chǎng)所逮(dài)捕疾风劲(jìng)草 B. 应(yìng)届贿赂(lù)飒(sà)爽英姿 C. 功绩(jì)星宿(sù)揆情度(duó)理 D. 谈吐(tù)麇(qún)集小精悍(hà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首屈一指毛骨耸然义愤填膺劳动锻练 B.励行节约一枕黄梁妄费心机通宵达旦 C.堰苗助长结局园满不可思议一劳永逸 D. 记忆犹新乔装打扮顷刻之间罄竹难书 3. 在下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_________,委婉,使我们一面产生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_________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②今天的一晚,且默了_________的言说,且舒了_________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语。 A. 安静憧憬侃侃恻隐 B.安静向往滔滔隐秘 C.恬静憧憬滔滔恻恻 D. 恬静神往夸夸隐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犯了错误,不要讳疾忌医 ....,应当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检查,坚决改正。 B. 他既已认错,就不为已甚 ....,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吧。 C.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 ....,要努力学习才是。 D.“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 ....的错误想法。

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2016_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小说阅读9突破三大类情节题学案

专题四小说阅读 学案9 突破三大类情节题 【学案略语】 小说情节能够展示曲折生动的故事,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必要手段。准确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基础,分析情节更是检验考生文学修养的有效方法。课标卷非常注重对情节作用的考查,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从整体角度考查情节构思的特色和效果,二是从局部考查情节安排及其作用。二轮复习要在这两种题型上下功夫,切实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2016·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 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 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 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她。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 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 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 被人接起来。 “哈罗?”

小说阅读导学案三

小说阅读方法导学案三 了解感知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自主学习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二、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4.以主要人物为题。5.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导学案(无答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矛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二、【重点难点】 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三、【自主学习】 1、阅读小说《百合花》及茅盾的评论。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 ..)厚 挪.()步讪( ..()掂.()量鹿砦.()颤.()动..)笑尴尬 虔.()诚忸怩 ..()跌宕.()执拗.() 3、解释词语。 清新: 俊逸: 跌宕: 撂: 木讷: 忸怩: 执拗: 讪讪: 虔诚: 四、【合作探究】 1、了解《百合花》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发展: 故事情节 高潮: 结局: 环境: 主题: 2、谈谈传神的细节描写对发展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例: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1)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 (2)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 (3)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

3、我学专家 第一部分(1、2) 专家评第二部分(3—5) 第三部分(6) 4、精读课文。 作品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 5、再读《百合花》,向专家学习后,我们再来读读《百合花》,想想有没有新的感悟。学会欣赏小说中的景物美和人物美以及小说中动词的巧妙运用等等。 2、《百合花》中,作者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有何特点? 3、《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节描写?() A、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下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C、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D、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5、《百合花》中,新媳妇给刚刚牺牲的通讯员缝补肩上的破洞,呼应了前文找针找线要为通讯员缝补衣服破洞的情节。请结合两处细节,分析课文细节描写中这样呼应的作用。 6、《百合花》中,前后两次对百合花作了细节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茅盾先生评论《百合花》的文章中,第一节提到“长长的行列”,这指的是: 8、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严主题,在当时最常见的笔调是什么?

鲁迅祝福》学案附答案

《祝福》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2.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3.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学习难点】 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 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3.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课前预习] 【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 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 部。 《呐喊》收录了他自1918至1922年间所写的《故乡》《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 等14篇作品,此时的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 集,收录了写自1924年至1925年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11篇小说,这些作 品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他在《彷 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来在《题〈彷徨〉》一 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写作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 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 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江苏省宿迁中学2017届高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常见考点。 2、掌握解答情节结构思路体的技巧。 二、方法指导 1、情节概念 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是指小说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有时还有序幕、尾声。 2、常见的情节安排技巧(或:小说中的叙事方式) 【《凤凰台》174页相关知识】 3、情节常见题型 ①概括情节,即用一句话或简明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方法: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抓住场面。 ②情节作用题,即分析小说中某一情节在全篇中的作用。例如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 【情节常见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③情节探究题,对小说的某一情节或多个情节进行探究。例:分析小说情节详略安排的意图,如2011辽宁卷《怪人》凤凰台 236页学生 184页: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概括说明。 方法:要从人物、前后情节、主题等方面探究。 4、结构常见题型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 ①结构特色题,概括作品思路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其好处。 小说的结构(构思)特点主要有:巧于剪裁,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以小见大,尺水兴波;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等。 ②结构探究题,如2010全国卷《保护人》《凤凰台》230页学生版179页: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方法:要联系上下文情节,同时与人物、环境、主题等相结合考虑。 三、典型题目 (一)面包(2010广东卷) 《凤凰台》 254 教师版 201 学生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 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二)茶垢 凌鼎 史老爹喝茶大半辈子,喝出了独家怪论:“茶垢,茶之精华也!” 故而,他那把紫砂茶壶是从来不洗不擦的。因常年在手里摩挲,壶身油腻腻,紫黑里透亮。揭开壶盖,但见壶壁发褐发赭,那厚厚的茶垢竟使壶内天地瘦了一大圈呢。 莫看此壶其貌不扬邋里邋遢,却是史老爹第一心爱之物。从不许他人碰一碰,更不要说让喝壶中之茶了。 据说此壶乃传之于史老爹祖上有位御笔亲点的状元之手。更有一说录此备考:即此壶较之一般茶壶有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大特色。其一,任是大暑天,此壶所泡之茶,逾整日而原味,隔数夜而不馊;其二,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茶垢厚实,若是茶叶断档,无妨,白开水冲下去,照样水色如茶,其味不改。 史老爹曾不无炫耀地说过:“如此丰厚之茶垢,非百年之积淀,焉能得之?!壶,千金可购;垢,万金难求。此壶堪称壶之粹,国之宝……” 史老爹喜欢端坐在那把老式紫檀木太师椅上,微眯着眼,轻轻地呷上一口,让那苦中蕴甘的液体滋润着口腔,然后顺着喉道慢慢地滑下去,他悠悠然品着,仿佛在体会着祖上所遗精华之韵味,简直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去年夏天,史老爹在上海工作的小儿子带了放暑假的女儿清清回古庙镇来探望老人。 清清读二年级,长得天真可爱。史老爹一见这天使般的孙女,自是高兴不尽。大概他太喜欢这孙女了,竟破天荒地想让孙女喝一口紫砂壶中的茶。哪料到清清一见这脏兮兮的紫砂壶,直感恶心。她推开紫砂壶说:“爷爷,你不讲卫生,我不喝。” “你不喝我喝。”史老爹有滋有味地呷着品着。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概括导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概括导学案 一、高考典题感知 例:(2013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机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靠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挺直胸膛得意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去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的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停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殴打,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