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4、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探究带来的快乐;2、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3、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4、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从光合作用的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

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方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联系实际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VR技术展示地球,问陆地为什么大部分呈现绿色?(同学们自由发挥)有绿色植物,可以说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没有绿色植物,也就没有我们的现在,那么它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它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一一来解决,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活动 2【活动】【自主学习】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___________________处一昼夜。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设计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学习目标:1、学会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方法,知道实验过程、目的和原理。

2、学会分析实验结果3、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和产物二、自主学习:(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暗处理:将植物放在一昼夜。

2、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几小时后,摘下,去掉的纸片。

3、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含有的溶解到酒精中。

4、漂洗、染色:清水漂洗后向叶片滴加,稍停片刻,用清水碘液。

5、观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6、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

(2)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二)器官和场所: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就都能够制造有机物。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三、合作探究(一)学生阅读课本P117页实验,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遮盖一面可以吗?3、脱去叶绿素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什么?叶片的颜色如何变化?4、叶片滴碘液后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5、本实验说明了什么?(二)阅读课文后回答:1、植物体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2、思考:在小麦生长期间,如果害虫吃了大部分叶片,这对麦田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三)某同学在探究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三株完全相同的植株进行暗处理后,分别同时用40W、100W、200W的白炽灯等距离照射。

2~3小时后,在三个植株上分别摘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同时脱色、染色处理后,发现叶片都呈现蓝色,但深浅不同。

请分析回答:1、你认为染色后蓝色最深的叶片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三个植株上的叶片颜色深浅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的这一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生物七上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上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设计
2、叶片为什么放在酒精中?为什么隔水加热?
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4、为什么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5、归纳概括实验步骤?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结论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描述
有机物的作用
1、用来构建植物体
2、提供食物
1、教师引领学生再一次审视实验题目,体会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绿叶、光、有机物
2、实验步骤
激发学习热情,打开思路,积极思考
先了解实验目的,材料用具,结合教材让学生分析,思考实验过程中探究的5个问题
生思考解答问题
自学p118,学生阅读,总结光合作用定义,进一步理解概念
光合作用条件——光
光合作用产物——淀粉
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自学p118-p119
达标检测
多媒体课件展示
看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自学师指导共同归纳
梳理知识点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
情感态度
及价值观
1、学会合作交流,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认识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意义并养成爱绿护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
书、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过程
暗处理 遮光 光照 摘叶 脱色 冲洗 滴碘液
冲洗 观察
二、光合作用的定义
构建植物体
三、有机物的作用
教学内容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领导
意见
共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从而更好地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掌握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关系。
6.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表、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加深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5.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2.新课内容: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概念、过程、意义等,结合叶绿体的结构、功能进行讲解。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环保行为,鼓励学生为保护绿色植物做出贡献。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影响。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可能局限于表面,难以理解其内在机制和意义。
2.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过程中,可能缺乏系统、严密的思维方法。
3.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需要教师激发和引导。
4.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合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日益浓厚,对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光合作用这一抽象的概念和过程,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a.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是如何被绿色植物捕获并转化为化学能的?
b.光合作用为什么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c.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意义?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及意义。
2.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生物圈提供物质和能量。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5.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6.情感教育:通过讲解绿色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绿色植物的热情。
7.总结与拓展: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阅读:
a.邀请学生阅读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光合作用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b.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纪录片,拓宽知识视野。
5.家庭作业:
a.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中或周围的绿色植物,讨论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b.结合所学知识,与家人分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提高全家人的环保意识。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9.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片绿意盎然的森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讲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强调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4.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如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哪些重要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角度进行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理解不够深入。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知道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掌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理解这一过程对生物圈的意义。
3.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如光照、二氧化碳、水等。
1.对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相关知识点。
2.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3.在团队合作中,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步教学,循序渐进:
将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按照“现象—原理—应用”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
3.实践探究,加深理解:
设计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4.知识整合,提高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到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等。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章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对这一概念主要是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来使学生认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邮寄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用途。

一是为了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教材分别从细胞、器官、个体水平,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从而认识有机物对于植物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禁养育了自身,还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这部分内容的叙述是以学生已经学过的关于食物链、食物网知识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前面学习植物的叶绿体和叶片结构的知识为本节课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章的学习也为下一章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能力目标】1. 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 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进一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4. 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认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培养学生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有哪些?怎样操作?2. 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课前准备本次教学需要教具模型、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章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对这一概念主要是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来使学生认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邮寄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用途。

一是为了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教材分别从细胞、器官、个体水平,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从而认识有机物对于植物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禁养育了自身,还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这部分内容的叙述是以学生已经学过的关于食物链、食物网知识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前面学习植物的叶绿体和叶片结构的知识为本节课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章的学习也为下一章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能力目标】
1. 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 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进一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4. 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认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培养学生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有哪些?怎样操作?
2. 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课前准备
本次教学需要教具模型、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从而养活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那些绿叶。

2. 发现问题
(1)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呢?
(2)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学习新知:
1.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解决发现的问题。

2.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1)提出问题
根据: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并且大多为淀粉。

你能提出什么探究性问题呢?
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多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因为今天的时间有限,我们主要来探究绿叶知道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和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两个问题。

(2)作出假设
根据上述的两个问题,大家能作出什么假设呢?
(3)制定计划
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假设,结合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

反馈《同步学习》自学反馈的第一题的第一题。

【提问、讲述、层层引进】
a. 为什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 移到阳光下时,为何将选取叶子的一部分用黑纸片遮住?
c. 酒精有什么作用?
d. 为什么酒精要隔水加热?
e. 叶片取出清洗后,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重点:渗透科学原理、科学方法。


(4)实施计划
a. 明确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

用完酒精灯后,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万一酒精洒出,在桌面燃烧,用湿布扑盖。

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因此用外焰加热。

b.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c. 学生展示并说出最后观察到的现象:
(5)得出结论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色植物见光部分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

(6)表达与交流
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收获?(课谈谈你的心得体会、掌握哪些实验方法等)
教学反思
一、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要自己做一遍实验,以确定实验选材以及关键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时间,并以此安排教学进度,从而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二、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写好相应的实验课教案,确定实验具体目的与要求,确定实验的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同时准备好实验材料用具。

三、生物学实验教学除了能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它还能训练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只有明白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更好的设计和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