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单(双)腕臂长度计算
腕臂计算

h2
22 1
a2 受
线电 路弓 中中 CX 心 心
14
锚支定位卡子
15
2型定位环
16
定位管(非抬高支)
17
限位定位器
18
定位线夹
19
防风拉线
套 套 套 套 套 根
1 2 1 1 1 1
20
跳线卡箍
套
4
21
接地跳线
米
≈7
22
棒式绝缘子
套
2
23
定位管卡子
套
2
腕臂计算的整体思路
❖ 腕臂计算主要是基于在直角三角形内计算 各边长,应用基本的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 就能满足腕臂的精确计算。对于初学者来说 最关键的就是能理清思路,注意:各部位不 能漏掉扣料或者扣料长度错误。
练习题
❖ 设计条件:导高6450mm,结构高度1400mm,上下 底座安装高度差1750mm,拉出值+400,套管双耳到 承力索座中心距为300mm,承力索座中心到腕臂头 外漏为300mm;
❖ 现场测量数据:限界3100mm,线路侧支柱斜率17, 外轨超高120mm;
❖ 已知数据:上底座长度130mm,下底座160mm,平棒 瓷长760mm,斜棒瓷630mm,承力索座高88mm,套管 双耳高度77mm,定位环高度80mm;
AB的长度Lb=X2-X11, X11为套管双耳的高度。 ❖ 由三角形可知,斜腕臂计算长度为:
❖
Y1=(La2+Lb2)1/2-X7, 式中X7表示绝缘子扣料长度
❖ (2)有抬高时的斜腕臂长度:
❖ 在相似三角形ONM与OEF中,NF/NM=EN/ON,故NF=NM*EN/ON,而 NM=X18,EN=X8,ON=P2-X9+X6,所以NF=X18*X8/(P2-X9+X6)
腕臂计算(1)

武九支柱腕臂计算(中间柱)【单腕臂】一.计算条件1.需要测量的数据(1)现场实测的斜率值X1(斜率仪测量)之后需转换成斜率的转换值f=(80-68*2+X1)/1000,其中80为垂直线路侧的斜率,68为顺线路方向的斜率;(【】)(2)侧面限界CX;(3)线路超高h1(曲外为正,曲内为负)之后需算出接触线距线路中心c=a-m的值,c=a-h1*H/L,其中H为导线高度6450,L为两轨间距1435;2.图纸上给定的数据(1)导线高度和结构高度分别为6450和1400;(2)拉出值:直线一般是±300;曲外一般为+150,曲内一般为-150;(3)混凝土支柱H78、H93的总高是9.2+3,其中:埋深至钢轨的距离是3950,但考虑到支柱下陷,以3970进行腕臂计算;3.材料上量出的数据(1)上底座通长130,但支柱在埋深不够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孔外装时另需外加60的槽钢厚度,即算190;(2)下底座通长100,和上底座的一样,孔外装时另需外加60的槽钢厚度,即算160;(3)P棒瓷通长840(双重绝缘);单重绝缘740(4)X棒瓷通长790(双重绝缘);单重绝缘690(5)承力索座至P腕臂的边缘距离为88;(6)五孔套管双耳中心至P腕臂的边缘距离为74;4.技术参数(1)上、下底座之间的距离1750(支柱)〖小限界时,也需调整为1550左右〗;【2500的吊柱通常是1550】(2)定位器坡度400(矩形(限位)定位器),也就是定位点至定位管中心的距离;【站线定位器通常取300】(3)五孔套管双耳中心至承力索座中心的距离300〖小限界时,需调整为350〗,而承力索座中心至P腕臂的边缘距离为350,其中二者之和为650〖小限界时,需调整为700〗;(4)由导线高度和结构高度分别为6450和1400,可得到下底座的为6450+1400-88-1750=6012【注:YHL的钢柱和孔外装的水泥柱的计算就按下底座至轨平面6012的位置进行安装和计算,上下底座间距1750的位置进行安装和计算】;○注根据不同的轨面连线至支柱标示【3900,即支柱底部外露的一孔和二孔中间的位置】(以轨面为基准)h2、支柱下底至钢轨连线,即支柱埋深3950(计算时:以3970为计)和以3900为基准可计算出下底座的安装高度h为6012+3970-(3900-h2)=?,这时更需注意以6012上下浮动200的范围内都采用孔内装,反之,若超过时,则采用孔外装。
腕臂计算(1)

腕臂计算(1)武九支柱腕臂计算(中间柱)【单腕臂】一.计算条件1.需要测量的数据(1)现场实测的斜率值X1(斜率仪测量)之后需转换成斜率的转换值f=(80-68*2+X1)/1000,其中80为垂直线路侧的斜率,68为顺线路方向的斜率;(【】)(2)侧面限界CX;(3)线路超高h1(曲外为正,曲内为负)之后需算出接触线距线路中心c=a-m的值,c=a-h1*H/L,其中H为导线高度6450,L为两轨间距1435;2.图纸上给定的数据(1)导线高度和结构高度分别为6450和1400;(2)拉出值:直线一般是±300;曲外一般为+150,曲内一般为-150;(3)混凝土支柱H78、H93的总高是9.2+3,其中:埋深至钢轨的距离是3950,但考虑到支柱下陷,以3970进行腕臂计算;3.材料上量出的数据(1)上底座通长130,但支柱在埋深不够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孔外装时另需外加60的槽钢厚度,即算190;(2)下底座通长100,和上底座的一样,孔外装时另需外加60的槽钢厚度,即算160;(3)P棒瓷通长840(双重绝缘);单重绝缘740(4)X棒瓷通长790(双重绝缘);单重绝缘690(5)承力索座至P腕臂的边缘距离为88;(6)五孔套管双耳中心至P腕臂的边缘距离为74;4.技术参数(1)上、下底座之间的距离1750(支柱)〖小限界时,也需调整为1550左右〗;【2500的吊柱通常是1550】(2)定位器坡度400(矩形(限位)定位器),也就是定位点至定位管中心的距离;【站线定位器通常取300】(3)五孔套管双耳中心至承力索座中心的距离300〖小限界时,需调整为350〗,而承力索座中心至P腕臂的边缘距离为350,其中二者之和为650〖小限界时,需调整为700〗;(4)由导线高度和结构高度分别为6450和1400,可得到下底座的为6450+1400-88-1750=6012【注:YHL的钢柱和孔外装的水泥柱的计算就按下底座至轨平面6012的位置进行安装和计算,上下底座间距1750的位置进行安装和计算】;○注根据不同的轨面连线至支柱标示【3900,即支柱底部外露的一孔和二孔中间的位置】(以轨面为基准)h2、支柱下底至钢轨连线,即支柱埋深3950(计算时:以3970为计)和以3900为基准可计算出下底座的安装高度h为6012+3970-(3900-h2)=?,这时更需注意以6012上下浮动200的范围内都采用孔内装,反之,若超过时,则采用孔外装。
广清城轨接触网中间柱腕臂及腕臂支撑计算

2020年20期方法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广清城轨接触网中间柱腕臂及腕臂支撑计算周国维(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1概述接触网腕臂组装是电气化接触网施工中的一项关键工序,而腕臂预配计算是腕臂组装中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准确计算及预配腕臂,使腕臂组装能一次到位,直接影响电气化施工效率。
在广清城轨接触网施工过程中,存在由腕臂支撑过长导致的腕臂支撑与腕臂夹角不符合要求,腕臂支撑与平腕臂绝缘子、定位环距离过小等问题,本文就此类问题对接触网中间柱腕臂及腕臂支撑计算方法进行探讨,为接触网问题整改提供参考。
2腕臂计算2.1安装方式广清城轨接触网采用带回流线路的直接供电方式全补偿简单直链型悬挂,中间柱正、反定位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
2.2平腕臂计算在腕臂计算中,需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定位点到线路中心的距离m 值。
由腕臂计算模型图2可得,支柱在曲线外侧时平腕臂长度L P =H p *β+C x -m-C+L 露头。
注:L P :平腕臂总长度;H p :平腕臂离轨面高度;β:支柱斜率(广清城轨桥梁、路基区段采用H 型钢柱,近似计算β可直接取0);C x :侧面限界;m :定位点到线路中心线的距离;C :腕臂上其他零部件长度的代数和(图中C=L 腕臂底座+L 绝缘子-L 铁模压板=100+800-90=810mm );L 露头:承力索座中心至平腕臂管帽距离。
上述公式中H p 、β、C x 、C 四个量可现场直接测出,而m 值需通过其他计算得出。
m 值与拉出值a 、外轨超高h 、接触线高度H 及轨距L 有关。
当定位点在线路中心线和曲外之间时,可得m=a-c 。
注意a 、m 有符号规定:m 为正值时,摘要:文章主要论述广清城轨接触网中间柱腕臂及腕臂支撑的预配计算方法,针对目前存在的腕臂支撑过长问题,通过计算腕臂长度,可计算出相应的腕臂支撑长度,保证腕臂安装一次到位。
接触网腕臂测量数据探讨

接触网腕臂测量数据探讨作者:魏博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01期接触网腕臂作为弓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优劣可以影响到整个弓网系统,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国内铁路工程接触网腕臂是利用现场测量数据,并结合设计资料,通过专业软件计算得出。
其中现场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决定了腕臂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本文着重对铁路工程接触网腕臂计算流程中的现场测量数据进行简要的探讨。
1接触网腕臂设计目前在国外,日本新干线、我国台湾、法国高铁、韩国高铁接触网采用钢腕臂及定位系统,德国及西班牙高铁接触网采用铝合金腕臂及定位系统。
我国国内主要以传统钢腕臂结构为主,近几年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铝合金腕臂及定位系统也开始广泛使用。
对比两种材质的腕臂。
铝合金腕臂系统重量轻、美观性能好,但铝合金零部件大多采用铸造工艺生产,少量采用锻造工艺,其产品加工难度大,成品率低,工程造价较高,钢腕臂系统采用无缝钢管,连接零件采用钢材锻造、冲压或焊接而成,零部件加工难度小、质量稳定,同时关键受力节点采用螺栓连接,区别于铝合金系统的摩擦副连接,系统结构强度更好,更加安全可靠。
对大风等恶劣气候适应性更强。
从整体结构上对比中国传统钢腕臂结构、高速铝合金和日式钢腕臂结构,三者都是三角腕臂结构,主要差别有三点:一是平腕臂和斜腕臂连接方式不同;二是定位管形式;三是定位器形式。
本文以铝合金腕臂及定位系统为研究对象,腕臂支持装置一般采用绝缘旋转全腕臂结构形式,为水平腕臂与斜腕臂组成的平腕臂三角形结构,采用承力素座固定承力素,斜腕臂与水平腕臂间加设腕臂支撑。
就目前国内铁路接触网腕臂系统,主要的腕臂结构形式有正定位腕臂结构形式、反定位腕臂结构形式和非工作锚支定位腕臀结构形式。
2接触网腕臂计算2.1计算流程铁路工程接觚网腕臂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
从流程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整个接触网腕臂的计算过程中,现场测量数据是整个计算过程的控制点,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决定了接触网腕臂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接触网计算

中定位环 定位管长 位置1 度1 定位坡度
当拉出值为 直线反定位 值,根据拉 出值不同, 输入-0.2或 -0.3。其余 均为正值。
锚柱 非支 近开 口
2.67 2.716 2.673 2.745 2.786 2.796 2.957 2.844
0.028 0.033 0.043 0.071 0.094 0.107 0.103 0.101
0.029 0.012 0.019 0.022 0.023 0.02 0.025 0.022
0.21 0.087 0.137 0.159 0.166 0.145 0.181 0.159
0.014 0.101 0.077 0.022 0.159 0.122 0.014 0.101 0.077 -0.01 -0.07 -0.06
1.63 2.735475556 1.63 2.944785 1.63 2.462211667 1.63 2.6547
锚柱 非支 远开 口
99 H60 非支 近开 口 锚柱
2.93 0.088 2.89 0.083 2.8 0.08 2.93 0.082 2.94 0.083
0.08 0.061
1.63 2.706941111 1.63 1.63 1.63 1.63 2.680303889 2.564035556 2.676524444 2.780073889
锚柱 非支 近开 口
0.116 0.231 0.166 0.181 0.181 0.21 0.108 0.159 0.174 0.166 0.108 0.239 0.224
0.088 0.177 0.127 0.138 0.138 0.16 0.083 0.122 0.133 0.127 0.083 0.182 0.171
接触网腕臂计算模型

腕臂计算模型1、平腕臂低头52mm时与水平线夹角为1度,对平腕臂长度影响为0.3mm,忽略不计;2、斜腕臂计算以下三角直角三角形计算,其中A、B值按下面方法求得;3、测量数据为:支柱侧面限界CX、线路超高h、支柱斜率&。
4、已知参数:上底座高度:Hs=7372(7822),上下底座间距1750,线间距1440,定位器开口400(350、250);5、材料数据:(上下)底座长度200;棒式绝缘子长度860-85(750-85),承力索座高度80,定位环长度50;6、图纸数据:导高6000(6450),拉出值a,结构高度7、平腕臂计算:计算总长:CXZC=CX+Hs×&-M+200(腕臂头外露)腕臂复核:CXFH=CXZC-200(底座扣料)腕臂下料:PWBXL=CXFH-860(双重绝缘860,普通750)+85(套筒长度)承力索座:CLSZ=WBXL-200-30(承力索座半宽)套管双耳wb:TGwb=WBXL-500-30(套管双耳半宽)套管双耳zc:TGzc=150-30(套管双耳半宽)8、斜腕臂计算:直角边A:A=TGwb+30(套管双耳半宽)+860(双重绝缘860,普通750)-85(套筒长度)-1.75&(斜率差)直角边B:B=1750(底座间距)-50(此处腕臂低头折算值)-80(套管双耳扣料长度)斜腕臂复核长度:XWBFH=SQRT(A^2+B^2)斜腕臂下料长度:XWBXL=XWBFH-860+85定位环位置:DWH=(6000+400-5622)×XWBFH÷A-860+85腕臂支持套管双耳位置:XTGZC= XWBXL -TGwb+150+85定位管支持套管双耳位置:TGDWZC= XTGZC+410(定位管支撑长度)+80(套管双耳扣料长度)9、定位管上计算:正定位定位管长度:ZDWGC=CX+5.622&-M-(6000+400-5622)×A÷B-200(底座扣料)-50(定位环扣料)+600(防风拉线长度)+200(定位管外露长度)反定位定位管长度:FDWGC=CX+5.622&-M-(6000+400-5622)×A÷B-200(底座扣料)-50(定位环扣料)+1200(1050定位器长度)+200(定位管外露长度)正定位管上定位环位置:ZGSDWH=ZDWGC-1200(1050定位器长度)-600-200反定位管上定位环位置:FGSDWH=FDWGC-200正定位防风拉线定位环位置:ZFFDWH= ZGSDWH-200正定位防风拉线定位环位置:FFFDWH= FGSDWH-1200(1050定位器长度)-600-200。
腕臂装置的预配及计算.

第一节腕臂支柱的装配腕臂支柱的装配是指腕臂支持装置在支柱上部的装配。
即指定位装置、腕臂和支柱组合的形式。
支持装置中以腕臂支持装置应用最广泛,所以腕臂支柱装配是接触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采用的支柱装配的结构形式较多,早期引进的前苏联的技术,近一时期引进了法国和德国的技术,也曾引进过日本的技术。
不同的国家采用的悬挂形式和腕臂结构形式各不相同,本书介绍京沪线电气化铁路腕臂装配形式。
一、腕臂支柱装配的要求腕臂支柱装配安装图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接触线正常工作高度箱区段一般为6450mm,困难地段不小于6330mm,其它地段以设计为准;2、接触线的拉出值,直线区段一般为300mm;3、接触悬挂的结构高度,一般为1400mm,有变化时见平面图附注;4、支柱的侧面限界区间满足大机养道要求,一般为3.1m;5、最小绝缘距离,一般要求不小于500mm。
困难时不小于300mm。
二、腕臂底座的选用京沪线所有腕臂底都为孔外安装,对双底座的要求为:道岔柱为1200mm长双底座,所有转换柱、中心柱为1600mm长双底座。
腕臂底座的有关接触网腕臂安装图有:1、接触网腕臂安装图第一册腕臂安装单线图[京沪电化徐沪施(网)-050000],可根据平面布置图查本图,再根据本图查腕臂安装图。
2、接触网锚段关节、线岔平面图[京沪电化徐沪施(网)-040000],根据本图可以了解关节的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的有关设计。
下面是京沪线各种锚段关节平面、立面图的示意图。
四跨绝缘关节立面示意图四跨绝缘关节平面示意图五跨绝缘关节立面示意图四跨非绝缘关节立面示意图四跨非绝缘关节平面示意图六跨带中性区双绝缘关节电分相平、立面示意图3、接触网腕臂安装图 第二册 [京沪电化徐沪施(网)-050000],根据本图可直接查出所需零件及安装要求。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的安装图号为单线图号,在应用过程中应从单线图中查腕臂安装图。
下面分别介绍正线(R ≥4500m 段的中间柱(050101)和正线直线段的锚段关节(050201)单线图,以及怎样从单线图中查腕臂安装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腕臂长度计算
1-12-15 直线与曲线外侧中间柱腕臂长度计算示意图
由于目前接触网结构普遍采用平腕臂结构,所以在平腕臂安装和预配过程中,需要准确确定平腕臂和斜腕臂长度,根据平腕臂长度计算,在地面预配好整体结构,对今后一次性安装成功,减少调整工作量具有重要意义。
腕臂长度计算与支柱所在位置和用途密切相关,直线和曲线计算方法不同,同样是曲线,则支柱在曲线外侧和曲线内侧时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转换柱与中心柱的计算方法也有区别。
现就上述几种情况分别作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一)直线和曲线支柱腕臂长度计算
图1-12-15中符号说明如下:
L 1、L 2-分别表示平腕臂承力索固定点至支柱固定点长度和承力索至腕臂头长度。
(m) L 3-斜腕臂水平投影长度。
(m)
L 4-非工作支承力索与工作支承力索之间的水平距离。
(m )
L 平、L 斜-分别表示平腕臂底座和斜腕臂底座突出支柱部分长度。
(m)
h 1-平腕臂底座与斜腕臂底座之间的垂直安装距离。
(m)
h 2-斜腕臂套管双耳零件连接长度。
(m)
h 3-斜腕臂垂直投影长度。
(m)
h 4-支柱侧面限界测量点至平腕臂支柱固定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m)
H c -承力索至钢轨面的垂直高度。
(m)
C x -支柱侧面限界。
(m)
m c -承力索在曲线上轨平面处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的偏移距离(a- L
h H C )。
(m) h-曲线外轨超高。
(m)
1.直线区段腕臂长度计算
可根据下式确定:
L 1= C x +βh 4±a (m )
h 3= h 1- h 2 (m )
L 3= L 1 -(承力索至承力索座中心的距离)-(承力索座中心至套管双耳的距离)- βh 1 式中:a-承力索拉出值。
(m)
β-支柱斜率(要考虑支柱整正后产生的斜率)。
“±”- 正定位时取“-”号,反定位时取“+”号。
平腕臂钢管长度= L 1 + L 2- L 平-L 棒 (m)
斜腕臂钢管长度=2323-h L L +)(斜 -L 棒 (m)
其中L 2应考虑承力索至平腕臂钢管头的距离,L 棒棒式绝缘子安装长度。
2.曲线区段腕臂长度计算 可根据下式确定:
L 1= C x +βh 4±(a- L
h H C ) (m ) 式中 “±”- 当支柱位于曲线外侧时取“-”号,支柱位于曲线内侧时取“+”号。
L-钢轨轨距。
(m)
其余符号与直线腕臂长度计算相同。
h 3= h 1- h 2 (m )
L 3= L 1-(承力索至承力索座中心的距离)-(承力索座中心至套管双耳的距离)- βh 1 平腕臂钢管长度= L 1 + L 2- L 平-L 棒 (m)
斜腕臂钢管长度=2
323-h L L +)(斜 -L 棒 (m)
3.转换柱、中心柱腕臂长度计算
1-12-16 转换柱腕臂长度计算示意图
根据1-12-16图可以看出,转换柱非工作支腕臂按线间距要求相对工作支有一定水平偏移(L 4)和抬高(h 5),对于工作支腕臂长度可以按普通中间柱计算方法进行,现就非工作支腕臂长度计算说明如下:
L 5=25
241h )L L (+± 式中:“±”-当非工作支承力索位于工作支承力索支柱侧时取“-”号,位于另一侧时取“+”号。
图中ac 段(承力索座中心至套管双耳的距离)垂直投影长度(h 7)计算:
h 7=(ac 段长度)×415L L h ± h 6=h 1+h 5-h 2-h 7
L 6= L 5-(承力索至承力索座中心的距离)-(承力索座中心至套管双耳的距离)- βh 1 平腕臂钢管长度= L 5 + L 2- L 平-L 棒 (m)
斜腕臂钢管长度=2
626-h L L +)(斜 -L 棒 (m)
四、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腕臂安装属于小组作业需7人,其中杆上2人,一人在腕臂底座处,另一人在平腕臂底座处,3人拉绳起吊,2人拉辅助晃绳。
腕臂采用事先预配好,在现场整体吊装,具体操作方法是:
1.2人上杆,分别检查支柱上、下底座是否安装牢固,然后安装底座并在平腕臂底座处挂开口滑轮和棕绳。
2.地面人员检查腕臂零件是否安装牢固,特别是套管双耳应紧固,否则在挂上负载后会出现滑移的严重事故。
3.将平腕臂与腕臂在棒式绝缘子处进行临时固定。
用棕绳将平腕臂与腕臂拉起,受力部分为棒式绝缘子端。
起吊中要用辅助绳将悬式绝缘子拉离支柱,防止绝缘子瓷体刮碰柱体造成损坏。
4.腕臂整体起吊后,先连接腕臂底座双耳连接器处的销钉。
然后松开平腕臂与腕臂在棒式绝缘子处的临时固定,地面人员紧绳将平腕臂继续上吊,腕臂底座处作业人员将腕臂推离支柱;平腕臂底座处作业人员接好平腕臂棒式绝缘子,连接平腕臂底座双耳连接器处的销钉,即安装完毕。
腕臂安装及绳套系法见图1-2-15。
5.检查腕臂安装牢固后,卸去滑轮和棕绳,填写工程记录,撤离现场。
起吊中应注意检查绝缘子是否损坏,底座螺栓应拧紧,腕臂顺线路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作业中严禁抛递工具、材料,作业人员应带安全帽和安全带,在运营线路上要按“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办理停电作业手续。
四、腕臂检修标准
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要求,腕臂安装后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1.腕臂底座、平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
底座角钢(槽钢)应水平安装,两端高差不得大于10mm 。
图1-2-17 腕臂安装及绳套系法
2. 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或支撑点)距轨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允许误差±200mm;悬挂点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符合规定。
3. 棒式绝缘子安装时滴水孔朝下,腕臂的各部件均应组装正确,腕臂上的各部件(不包括定位装置)应与腕臂在同一垂直面内,铰接处要转动灵活。
腕臂不得弯曲且无永久性变形,顶部非受力部分长度为100-200mm。
顶端管口封堵良好。
4. 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
定位立柱应保持铅垂状态。
5. 腕臂偏移
标准值:无偏移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腕臂顶部的偏移要和该处的承力索伸缩量相对应。
安全值:标准值±100mm。
限界值: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腕臂垂直投影长度的1/3。
6.水平腕臂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平腕臂的安装位置要满足承力索的悬挂需要,安装误差与腕臂相同。
(2)水平腕臂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悬挂点侧仰高不超过100mm。
7. 结构高度
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
安全值:标准值±200mm。
限界值:(以跨距中最短吊弦长度为依据界定)在160km/h及以下运行区段,最短吊弦长度为250mm;在160km/h以上运行区段,最短吊弦长度不小于500m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300mm。
思考练习题
1.腕臂的作用是什么?对他有什么要求?
2.详细说明腕臂的分类。
3.什么是接触线的工作高度?它的最高与最低高度是多少?根据什么确定这两个高
度?
4.说明支柱侧面限界和结构高度的意义。
5.叙述中间腕臂柱的装配结构。
6.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软定位和反定位装配?
7.应如何选择道岔住装配结构?
8.说明腕臂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