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与遏制——中国应对美国再平衡战略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意图及其实现手段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意图及其实现手段
王新明
【期刊名称】《黑河学刊》
【年(卷),期】2015(0)8
【摘要】美国是自“二战”以来的一个公认的世界头号强国,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亚洲的地区性强国,对周边国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亚太地区同时作为美国与中国的对外战略重心地带,双方都希望能保持和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为维护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制定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来限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但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和重要的贸易伙伴,与美国又有着广泛的经济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既压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又不损害与中国的经济往来,选择通过激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等问题来实现其“亚太再平衡”的目的。
中国将面临美国重返亚太后引发的一系列地区性政治矛盾所带来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间的矛盾,分化对中国的压制力量。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王新明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68
【相关文献】
1.从“尼克松主义”到“再平衡”战略——再思考美国亚太战略的中国因素
2.美国深化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中国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3.美国媒体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作用
4.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到印太战略:美国亚洲战略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5.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美国、中国、印度三边关系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摘要: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在战略和军事安全领域加以制约防范,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又须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美、中战略竞争的重心。
这一战略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指导方针,势必会对亚洲的局势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分析这一战略有利于理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相关活动,也是我国采取应对措施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影响应对措施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产生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11月在夏威夷抓住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机遇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
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出,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
奥巴马团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的概念下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
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2014年4月2日-4月3日,“美国-东盟防务论坛”在夏威夷召开,美国首度以东道主身份主办美国与东盟之间的部长级非正式会议。
会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将启程访问日本、中国、蒙古国,奥巴马4月下旬将出访亚洲,美领导人出发前在家门口“挽”住东盟“秀”姿态,实质是重申其战略重心不变。
哈格尔在此次论坛中反复强调,希望向与会东盟防长及代表重申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承诺”,美方期待将这一论坛活动常规化,释放出“亚太再平衡”将会延续的信号。
二、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五讲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再平衡”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
通过战略与安全的“再平衡”、盟友及伙伴关系的“再平衡”和经济“再平衡”,美国力图维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配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挑战。
“再平衡”在强化美国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风险,同时导致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中小国家可能出现的“选边站”困境。
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美国战咯调整带来的地区效应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实与潜在影响。
一、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及其调整2012年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
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
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
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
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1.美国的“绝对安全”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自二战之后,彻底打破孤立主义,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为自己界定出了明确的安全和防务原则,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在摇篮之中,而不是坐等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
在这种“预防性防务哲学”下,美国军事战略总是以近期的多元威胁和远期的重点威胁为着眼点,试图建立“绝对的安全”。
无论是在冷战期间,乃至“后冷战时代”都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为此,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试图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威胁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
例如,在延绵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尽管苏联其从始自终其军事战略都是以防御性为主导,但其主动防御战略客观上却无形地挑战了美国在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
从“尼克松主义”到“再平衡”战略——再思考美国亚太战略的中国因素

从“尼克松主义”到“再平衡”战略——再思考美国亚太战
略的中国因素
曾璐
【期刊名称】《东南亚纵横》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尼克松主义”与“再平衡”战略对中国产生的不同影响,指出中国只有从外交、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综合理解美国的“再平衡”战略,采取灵活的战略应对,才能保证自“尼克松主义”以来开创的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曾璐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与华侨华人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3
【相关文献】
1.美国亚太战略中的中国因素外刊论美国国家报告对中国的评估 [J],
2.基于中国视角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再思考 [J], 郑国;姜龙范
3.遭遇困境: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再评估 [J], 张景全;刘丽莉
4.韩国“消极”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中国因素 [J], 潘超伟;杨守明
5.美国全球战略调适及其对华政策——基于奥巴马主义与尼克松主义的比较分析[J], 孙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_PPT课件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二、 “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安全影 三、中国的应对战略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 1、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 • 2、美国 “亚太再平衡”合纵战略 • 3、构建战略支点 • 4、推进“TPP”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1、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
• 世界经济政治重心向亚太转移 • 亚太新兴大国——中国的崛起
拉拢周边国家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3、构建战略支点
• 强化美日同盟 • 强化美澳同盟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4、推进“TPP”
• 阻挠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 • 干扰中国与日本、韩国自贸区建立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对中国安全影
• 1、美国“亚太再平衡”对中国地缘政治影响 • 阻碍中国的崛起 • 挤压中国战略空间 • 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三、中国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
• 3、推进“一带一路” • 构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 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推进“一带一路”
三、中国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
• 1、连横突破美国的围堵 • 向西发展 • 巩固周边 • 稳定东南亚
三、中国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
• 2、强化伙伴关系 • 深化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强化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
三、中国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
• 2、强化伙伴关系 • 深化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强化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对中国安全影
• 2、美国“亚太再平衡”对中国国土安全影响 • 影响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 增强日本窃取中国钓鱼岛野心 • 助长南海岛屿争端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
•
3.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受到挑战
•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之一
便是恢复其在亚太地区的制度塑造力,从 而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构成挑战。
中国通过参加亚太地区的各种机制建设,如东 盟10+3、中日韩首脑峰会、中国—东盟自贸区、 东亚峰会等合作机制,提升了中国在地区制度建 设中的影响力。为了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力,2009年7月,美国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 约》,11月举行了首届美国—东盟峰会。2011年 11月19日第六届东亚峰会召开,美国作为正式成 员国首次参加这次会议。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形势与政策2016(春)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内容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对中国提出的挑战 四、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策略
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
近年来,美国反复强调自己是“亚太 国家”,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奥巴马 将自己称作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平洋总 统”.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郑重 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亚洲事务将在 美国外交议程上处于更加显著的位置”。 继2010年高调介入南中国海问题后,美国 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参与更加明显。
3.维护和扩大在亚洲的经贸利益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增长
速度最快的地区。在世界贸易方面,东亚地区以接近占世 界贸易总额的40%高居榜首,而西欧和北美则以37%和20% 位居其次。目前,美国与亚洲的进出口贸易已大大超过欧 洲。 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12月23日刊登题为“新兴市场新 潮流”的文章:“到2020年,3/4的消费支出将来自新兴 市场。到那时, 亚洲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消费支出将超过 北美,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地区。 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随着亚洲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亚洲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务卿希拉里•克 林顿2010年10月28日在夏威夷发表演讲谈到为何美国将亚 洲作为其外交优先任务时说:“我们知道,21世纪的大部 分历史将在亚洲书写。这一地区将出现这个星球上最具变 革性的经济增长。亚洲的许多城市将变成全球商务和文化 中心。”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险 ,美 国奥 巴马政府 的“亚太再平衡 ”战 略即是 如此。这 遏 制的同时 .通过接触来 “引导”中国共产 主义革命 ,使
项 战略从 出台之 日起 ,一 直给 中美关系带来 巨大 的影 中国回归成为 国际社会 中负责任 的一员…。“遏制但不
响 ,而此也是西 方特别是美 国学者们关 注的重点 。
第 35卷 第 8期
V o1.35 N O.8
新 乡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
2018年 8月
Aug.2018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及其对 中美关系的影响
郭 琰
(伦敦 大 学学院 美洲研 究所 ,英 国 伦 敦 WC1E 6BT)
到 了 20世纪 60年代 ,美 国对华 的战略思路有 了 既存 在着大量挑战 ,也存在 着不少机遇 ,因而美 国无法
一 些调 整 ,决策 部 门形成 了“遏 制但 不孤立 ”的政 策共 继续保持与 中国长期 以来 形成 的对 抗性关 系 ,转 而需
识 。该政策 主张美 国在一定程度 上与中国接触 ,甚 至不 排 斥从外交上 承认 中国。但从本 质上来看 ,这种 战略仍 然 是一种遏制形式 ,只是它的方式不是通过外 交孤立
国 。此外 。美 国政 府还对中 国实行 贸易禁 运并操纵联合 环境 、能源 、卫生等领域 的世 界禁运 的决议 ”。在 涉及 中国 在政 治上用保护知识产权 和要求 中国开放市场 、限制
主权 的台湾问题上 ,美国在联 合 国提 出讨论所 谓 的“台 向中国转让高新技术等方 法限制 中围的发展 ,希 望用
湾 未来 地位 ”问题 ,借机 阻挠 中国重返联合 国。总之 ,正 “胡 萝 卜加大棒”的手段 “以压促 变”。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之危与机资料

加强同东南亚 国家的军事联 盟与安全合作
(二)经济上重返亚太—宣布加入TPP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发起国:新西兰、新加坡、智利 、文莱 (2002发起,2005年签约) 2009 美国宣布加入 26亿人口 23.3万亿美元,全球GDP35.5% 贸易额48%
(三)政治上重返亚太—参加东亚峰会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之危与机
……….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及目的
(一)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二)搭上亚太高速发展的顺风车
(三)在亚太地区重新找回存在感
(四)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崛起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具体方面
(一)军事上重返亚太—“五三二一”战略 (二)经济上重返亚太—宣布加入TPP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之机遇
一使中国有了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的理由和机会
二使中国有机会实现力量格局的调整 三使中国有机会展示自身的影响力 四使中国更加积极地去解决与周边国家的矛盾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之危与机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美国首次出席东亚峰会 (2011.11 印尼 巴厘岛)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之危与机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之危与机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之威胁
一是美国对华军事压力增大
二是中国的周边环境更加复杂 三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受到挑战 四是中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意识形态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崛起与遏制——中国应对美国再平衡战略
宋亦明
【摘要】中国最为快速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冲击着美国的世界霸权地
位,为遏制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制定了‚重返东亚战略‛并在此
基础上通过‚亚太战略再平衡战略‛进一步稳固自身地位。
由于美
国的介入,中国周边政治安全局势紧张:军事演习频繁、军火贸易
数量巨大、中日关系更为紧张。
为了更好地应对‚再平衡战略‛,中
国应该提高外交政策的灵活程度、增强增信释疑的能力、加强军事
威慑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构建同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
【关键词】中国美国战略再平衡
自2009年奥巴马总统提出‚重返东亚‛战略之后,美国加速调整其全球战略,将其战略重心逐渐从中东地区转移到东亚地区。
其表现有战争政治上进一步强化与东亚盟友的关系;在安全上加强进一步加强军事存在,加强军事介入能力;在经济上着力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1。
在此基础上,2012年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在香格里拉峰会进一步提出了‚亚太战略再平衡‛2战略,旨在补充之前的‚重返东亚‛战略,运用巧实力继续维护在东亚地缘的政治军事优势,遏制中国以保证自身全球霸权的稳固。
观察近期中国周边重大的政治、安全事件,很容易发现美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
[1]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军事演习密集,军事部署发生重大调整。
自2012
年以来,以美国主导或者美国参加的例行军演和联合军演在亚太地区平凡上演,亚太地区的军事演习密度远远超过世界的其他地区3。
以美国海军为例,美国海军每年所开展的有代号的68个演戏中,集中在西太平洋的就多达17个。
美国海军将在未来数年内把其60%的海上力量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以应对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海军‚走向蓝水‛。
这不仅折射出了美国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的担忧,也十分直观的展现出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战略意图。
[2]美国军售高涨,亚太地区买家众多。
2012年全球军售市场极为火爆,其最主要的原因为美国军售额的大幅攀升,美国以其全年663亿美元的军售额独占全世界853亿美元的78%4。
东亚地区集中了美国军火的主要买家:韩国、日本、菲律宾等美国的盟国;越南、印度等美国所要重点拉拢的‚友好国家‛以及阿富汗等存在美国势力或是依附于美国的国家。
美国军售的对象均位于中国大陆周边
[1] 《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魏磊张汉林):通过TPP谈判达成新型的区域贸易协定,逐步介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抵消东盟、中国和日本等经济体的区域影响力,为全面主导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打下制度和组织基础。
[2] 《布局亚太,美国意欲何为》(金灿荣金君达):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发表了题为《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战略》的演讲。
主要指出了到2020年将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
[3] 《亚洲高密度军演环绕中国》(环球网)/roll/2012-03/2545944.html
[4] 《美国对外军售占全球武器销售额的四分之三》(人民网):
(/n/2012/0827/c1002-18847178.html)
但惟独不包括中国大陆,这不仅是美国对华军售禁运政策的延续,也体现出美国通过向中国周边国家提供军事装备并借助这些国家的力量遏制中国的战略思维。
[3]日本对华立场强硬,美国为其‚撑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释放了对华的强硬信号5:日本有义务也有能力遏制
中国所谓的‚与周边国家的冲突‛。
日本在领土、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军事战略层级、政治影响力均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两者不在一个量级。
而近期日本高层频频释放强硬信号、表明强硬立场的举动表明日本在对处理对华关系上并不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更多依靠于同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美国对《美日安保条约》的承诺。
这些事件不仅是近年来中国周边紧张的政治、安全局势的缩影,也是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体现。
作为快速崛起的世界性大国,中国需要摆脱霸权国家和霸权国家所建立的政治、安全体制的束缚,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再平衡‛战略。
[1]增强外交政策的灵活度,形成并运用以‚介入型外交‛为指导思想的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向来强调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在灵活性方面相比于美国欠佳。
在我看来,这最为直观的表现为‚美国可以和原来的敌人越走越近‛,而‚中国同先前的盟友渐行渐远‛。
美国运用灵活的外交活动彻底改变了越战时同越南的敌对关系,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总统的对于越南‚金兰湾‛的访问标志着越南同美国的外交关系大为改善6。
而中国对于朝鲜、缅甸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影响
力在逐渐减弱。
中国应该增加放弃传统外交观念,放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自身道义‛的外交策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撬动周边由美国构建的安全板块。
通过‚介入型外交‛下先手棋,展现新兴大国气势。
[2]提升增信释疑的能力。
中国作为新兴的世界性大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对于现有区域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对于与中国处于同一地缘的国家来说,中国的快速崛起成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并没有以一个具有亲和力、友好的世界性大国的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的舞台上,而是给周边国家留下了经济发达而不安全、国力强大但是无法信任的形象。
中国应该以更为开放的胸襟,与周边国家加强政治、军事的合作,建立真正的互信而非纸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彻底革除在东亚地区所存在的‚经济上以中国为核心,安全上以美国为核心‛的‚二元结构‛,以此铲除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所寄生的周边国家对中国不信任的土壤。
[3]进一步加强军事威慑能力。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军事的最高境界,但是中国为应对安全问题时并不能放弃武力。
相反,中国军事应该有的放矢,中国的军事威慑能力应该进一步强化。
前者要求中国在应对安全问题时并不应该完全保持克制,并不应该完全尊重道义和国际法,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反应,对于威
[5]《Japan’s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Chinese need for conflict is ‘deeply ingrained’》(The Washington Post):TOKYO —China has a ‚deeply ingrained‛ need to spar with Japan and other Asian neighbors over territory, because the ruling Communist Party uses the disputes to maintain strong domestic support,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said in an interview.(/world/japans-prime-minister-shinzo-abe-chinese-need-for-conf lict-is-deeply-ingrained/2013/02/20/48adbc80-7a87-11e2-9a75-dab0201670da_story.html)
[6]《美防长帕内塔历史性访问金兰湾给中国敲响警钟》(环球网)‚帕内塔访越向中国发出信号‛,美联
社用这样的标题报道帕内塔的金兰湾之行。
文章说,帕内塔在金兰湾的谈话中没有提及中国,但以南海为
背景,他无疑表明美国将在这一地区保持强大存在,帮助保护盟国及其海洋权益。
(/gt/2012-06/2650841.html)
胁中国安全或者中国的潜在敌人予以适当的打击、震慑;后者要求中国提升自身的威慑能力,参考俄罗斯的方式,开展战略核轰炸机的定期巡航,派遣舰队在争议地区部署。
加强军事威慑能力可以有效增加在争议问题上的筹码,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以此打消美国对争议问题介入的可能性。
[4]构建新型大国关系7。
作为应对‚亚太战略再平衡‛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的方式,构建同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在当前尤为重要和紧迫。
中美两国关系从最初的对抗逐渐转为缓和,到现在仍然以螺旋式的方式不断上升。
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中美关系会发展地更好。
所以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只是暂时的,是一个历史的产物。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对这一战略大可不必担心,我们的着眼点要超出战略层级,达到国家甚至世界层级。
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使得两国在经济上联系更为紧密、政治上更加互信、安全上互动频繁,也会使得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失去价值。
参考文献
[1]《Japan’s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Chinese need for conflict is ‘deeply ingrained’》《The Washington Post》.[N]
[2] 魏磊张汉林.《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J].国际贸易.2010年9月刊
[3] 金灿荣金君达.《布局亚太,美国意欲何为》.[J].国际大势
[4] 王逸舟.《创造介入型——中国外交新取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
[7]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唯一选择》(人民日报2012年5月4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