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再平衡战略

合集下载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分析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分析

军 情 关 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分析钱文荣专题:论剑—亚太再平衡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一个十分热点的国际话题,也是美国21世纪谋求控制全球的国家核心战略之一。

奥巴马正式提出这个战略到今天已为时不短,而对于其战略内涵却依旧众说纷纭。

当下,美国从军事、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谋篇布局,可谓东风正劲!其所谓的盟友如日本、菲律宾等,在本国利益驱使之下,正动作频频!与此同时,“阿拉伯之春”席卷多国,影响迅速蔓延;乌克兰发生克里米亚危机,美俄角力。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博弈,小国求存。

多方牵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如何发展演变?立身局中中国如何落子,摆出胜负手?本期专题《论剑—亚太再平衡战略》特邀七位专门从事美国战略研究的专家学者,力图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剥茧抽丝地来剖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真实用意和未来走向。

这里既有国内专家从全球战略背景和概念角度加以分析,从美国再平衡战略多重目标加以解读,从美国武器装备发展趋势加以判断,还有美国专家从美国立场解读这一战略理念,同时也有日本专家针对此战略阐述的观点。

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这些观点的汇集,或令读者脑海中有一个基本判断,再谈起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个“热词”时有了自己的考量。

自奥巴马2011年11月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对亚太地在哲学上,“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在国际关系伙伴,加紧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推行所谓的“民主价值观”,其主要目标是遏制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大. All Rights Reserved.2010年美日达成声明称:两国同盟关系“不可撼动”08 军事文摘2014.062013年韩国总统朴瑾蕙访美开展价值观外交,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总统部署”。

去年以来加快了在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

表面上说是为了防美印、美日、美菲联合军演10 军事文摘2014.062014.06军事文摘2013年中美在夏威夷举行联合军演12 军事文摘2014.06。

小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小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小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单单从这个战略来看,似乎只是一个国家的军事部署行动,但是其本质却远不止表面上简单。

首先,“亚太再平衡”是一个统治阶级的狼子野心的昭然若揭。

二战后,在经济上,美国没有在亚洲积极推进类似于欧洲一体化的地区主义建设;在安全上,也没有建立类似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多边安全框架,而是建立了以华盛顿为中心、以经济和安全高度依赖美国为两大支柱的双边同盟网络——这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台湾(地区)。

不可否认,这个双边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地区稳定,也带来了经济发展,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个网络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从军事层面上来说,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宣布从台湾撤军(尽管还以对台军售的方式延续了部分痕迹),美国同台湾的同盟关系已经结束。

上世纪80年代,因为新西兰在核动力舰艇进入问题上同美国的分歧,美新同盟关系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

90年代初,菲律宾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国会通过决议不允许美国继续驻军苏比克湾基地,而泰国则在柬埔寨问题解决后始终拒绝美国在境内部署军队和永久基地。

从经济层面上来说,这些美国过去的和现存的亚洲盟友——除了菲律宾以外——其最大贸易伙伴,几乎都已经从美国变成了中国,美国的双边同盟网络的经济支柱也已经松动。

奥巴马团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的概念下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

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苏浩日前撰文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摘要: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在战略和军事安全领域加以制约防范,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又须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美、中战略竞争的重心。

这一战略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指导方针,势必会对亚洲的局势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分析这一战略有利于理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相关活动,也是我国采取应对措施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影响应对措施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产生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11月在夏威夷抓住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机遇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

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出,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

奥巴马团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的概念下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

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2014年4月2日-4月3日,“美国-东盟防务论坛”在夏威夷召开,美国首度以东道主身份主办美国与东盟之间的部长级非正式会议。

会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将启程访问日本、中国、蒙古国,奥巴马4月下旬将出访亚洲,美领导人出发前在家门口“挽”住东盟“秀”姿态,实质是重申其战略重心不变。

哈格尔在此次论坛中反复强调,希望向与会东盟防长及代表重申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承诺”,美方期待将这一论坛活动常规化,释放出“亚太再平衡”将会延续的信号。

二、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五讲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再平衡”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

通过战略与安全的“再平衡”、盟友及伙伴关系的“再平衡”和经济“再平衡”,美国力图维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配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挑战。

“再平衡”在强化美国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风险,同时导致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中小国家可能出现的“选边站”困境。

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美国战咯调整带来的地区效应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实与潜在影响。

一、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及其调整2012年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

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

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

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

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1.美国的“绝对安全”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自二战之后,彻底打破孤立主义,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为自己界定出了明确的安全和防务原则,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在摇篮之中,而不是坐等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

在这种“预防性防务哲学”下,美国军事战略总是以近期的多元威胁和远期的重点威胁为着眼点,试图建立“绝对的安全”。

无论是在冷战期间,乃至“后冷战时代”都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为此,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试图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威胁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

例如,在延绵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尽管苏联其从始自终其军事战略都是以防御性为主导,但其主动防御战略客观上却无形地挑战了美国在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的应对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的应对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的应对作者:赵思睿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10期【摘要】: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复杂和微妙的双边关系。

奥巴马自2009年上任以来,在完成了伊拉克撤军后,对亚太地区日渐重视。

美国的亚太战略经历了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并至今处于不断的演进变化中,该战略的转变经历了“重返亚洲”、“战略重心东移”以及“亚太再平衡”三个过程。

本文将对这一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现实主义中美关系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与历史演变自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已历经了40余年的时间。

而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复杂又最微妙的双边关系,其发展变化对于两国乃至国际体系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体系格局“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逐渐形成加强。

亚太地区是美国地缘政治战略中的重要地区。

尤其自2009年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完成了自伊拉克撤军的战略部署,此后亚太地区受到的重视日渐加强。

而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增强,长期潜伏在此处的矛盾和冲突由于海洋争端而不断增多。

“亚太再平衡”战略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总体看来,该战略经历了最初的“重返亚洲”(back to Asia),之后的“战略重心东移”,以及最后“亚太再平衡”(rebalance to Asia-Pacific)。

同时,美国的亚太战略也经历了从模糊到明确、从分散到集中、从部份到整体的过程。

(一)“亚太再平衡”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亚太再平衡”战略,是美国基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战略地位以及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提出的旨在将自身战略重点转向至亚太地区的重大标志性举措。

该战略试图影响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最终目的是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事务的主导地位和霸权地位。

“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不是单纯某一方面的战略和政策,而是一项包含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综合性战略,是美国在外交上巩固伙伴关系、经济上主导规则制定以及军事上保持领导地位的辩证统一。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2012年6月3日,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闭幕,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亚太地区27个国家的代表团、14位国防部长、众多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本次对话的5个主题分会分别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保护海事自由”、“威慑和地区稳定”、“新型战争:网络、无人机和新威胁”、“全球和亚太安全的新风险”。

其中,首次亮相香格里拉对话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2日参会讨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

“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

“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那么,美国要“再平衡”什么?首先是欧亚地区战略的平衡。

即认为欧洲不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亚洲已经取而代之。

帕内塔说,今后五至十年,美国将继续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将更大比例的部队部署在该地区。

其次是军事战略的平衡。

即更加注重海军和空军,到2020年前,美国海军力量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五五开”的部署格局,将60%的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与濒海战斗舰部署在太平洋,航空母舰数量增加到6艘。

帕内塔说,除数量外,美国还要在太平洋部署更先进的高科技潜艇与战舰,以及新的电子战设备与通讯系统等,以提高质量。

再次是部署方式的平衡。

即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建设新的大型的永久性基地,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是与盟友及伙伴国协作,通过接受临时任务,参加联合军演、训练和行动,确保伙伴国提供港口、机场和其他设施供其使用。

这种做法更加经济实惠,花费少成本低,伙伴国的政治反对相对较小。

明眼人都看得出,在各种“平衡”之中,美国正将亚洲装修成表演场,以展示肌肉,上演“健美秀”,以不断增长的军事存在为特征的“再平衡”,无疑将打破该地区原有平衡。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3.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受到挑战
•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之一
便是恢复其在亚太地区的制度塑造力,从 而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构成挑战。
中国通过参加亚太地区的各种机制建设,如东 盟10+3、中日韩首脑峰会、中国—东盟自贸区、 东亚峰会等合作机制,提升了中国在地区制度建 设中的影响力。为了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力,2009年7月,美国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 约》,11月举行了首届美国—东盟峰会。2011年 11月19日第六届东亚峰会召开,美国作为正式成 员国首次参加这次会议。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形势与政策2016(春)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内容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对中国提出的挑战 四、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策略
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
近年来,美国反复强调自己是“亚太 国家”,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奥巴马 将自己称作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平洋总 统”.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郑重 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亚洲事务将在 美国外交议程上处于更加显著的位置”。 继2010年高调介入南中国海问题后,美国 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参与更加明显。
3.维护和扩大在亚洲的经贸利益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增长
速度最快的地区。在世界贸易方面,东亚地区以接近占世 界贸易总额的40%高居榜首,而西欧和北美则以37%和20% 位居其次。目前,美国与亚洲的进出口贸易已大大超过欧 洲。 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12月23日刊登题为“新兴市场新 潮流”的文章:“到2020年,3/4的消费支出将来自新兴 市场。到那时, 亚洲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消费支出将超过 北美,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地区。 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随着亚洲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亚洲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务卿希拉里•克 林顿2010年10月28日在夏威夷发表演讲谈到为何美国将亚 洲作为其外交优先任务时说:“我们知道,21世纪的大部 分历史将在亚洲书写。这一地区将出现这个星球上最具变 革性的经济增长。亚洲的许多城市将变成全球商务和文化 中心。”

亚太再平衡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首先,谈谈对美国所谓的亚太再平衡的理解: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从此不难看出。

其实亚太再平衡战略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

这是为了平衡亚太地区美国的利益,是一种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表现。

在美国方面,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事主要是奥巴马团队来执行。

美国需要在不激怒中国的前提下,承诺对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国家提供支持,美国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在打擦边球。

他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把亚太很多国家列为他对抗中国崛起的先头部队。

记得,中国威胁论是在高中所知,当时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崛起是一种威胁,强国自有强国志,如果中国发展起来,会很大程度的威胁世界的安全,从我理解来看,实际上是他们觉得中国的崛起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至此之后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相继从欧美政府出台。

其实美国所谓的亚太战略平衡多数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亚太舆论普遍不相信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会不针对中国,现实是明摆着的:美国口头上否认遏制中国崛起,但构建亚太安全新格局时往往又将中国当成“靶子”。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有明显的对抗一面,这不得不引起亚太许多国家的注意。

这一充满矛盾的战略无疑将加剧亚太安全格局的复杂一面,好与坏并存。

在日本方面,从现在近期日本与美国的关系来看,很明显日本很欢迎美国的亚太战略平衡战略。

自从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之后,就陆续访问亚太地区的许多小国家,致力于简历各种合作关系。

安倍此次对东南亚国家的访问是想通过加强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来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

与越南和菲律宾一样,日本与中国在海洋划界和岛屿所有权的争端越来越激烈。

在安倍访问泰国期间,安倍表示,相信泰国将在地区争端问题上扮演双边和多边沟通渠道的角色。

他还说,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将会在21世纪迅速增长,泰国是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区域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析美国“重返亚太”(又称“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政治地理北京,你认为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展露才能哟晓得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对整个安全的影响?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在亚太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在亚太争当霸主,维持美国全球的领导地位。

通过各种手段拉拢周围国家,降低中国与周围国家政治经济上的互信。

在中国东部和东南部凭借美日安保条约和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来对中国防御。

增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经济上的合作,一方面利用亚洲快速发展势头来度过国内经济危机。

通过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介入,将你中国对周围国家经济上的影响,遏制中国的崛起。

美国利用钓鱼岛问题,让中日发生摩擦;利用中韩的苏岩礁问题;经济上,拉动韩国日本加入自己的韩日美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菲律宾越南的南海问题给中国。

首先,我们应该在继续深化巩固改革成果,要继续促进经济快速的发展,不能让美国的重返亚太打乱阵脚。

在民生领域下大力气,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发展环境。

在军事方面,我们不搞军备竞赛,但是要有自己的多个杀手锏,使得美国不敢轻易冒犯中国核心利益。

同时重点发展海空军,使得能够形成军事上的威慑,让美国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不敢贸然介入。

军队要给国家创造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

其次,我们加强与周边国家政治经济上的合作。

利用区位和经济快速发展顺风车优势与美国展开对周围国家外交上的博弈,不让美国分化瓦解孤立中国。

巩固中国与传统盟友巴基斯坦、朝鲜、俄罗斯的关系。

在适当时候,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印度作为南亚唯一大国,经济发展势头也不错,中印俄合作,能够对整个亚洲产生重要的影响。

加强与周围国家的合作,可以适当时候一起搞军事演习,增强互信。

还可以利用国家上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例如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克里米亚问题。

采取微妙的外交手段,转移美国的注意力,不让美国把中国当做最重要遏制对象。

让一些激进的国家充当“挡箭牌”,给中国一个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美国与中国的经济方面的关系密切,我们可以采用“又打又拉”的策略,使得中美关系不至于恶化,中美的发展谁都离不开谁。

对拉美的一些国家加强合作,偶尔给美国后院点点火,让它手忙脚乱一会儿。

让美国遏制中国时有所顾忌。

二、东南亚在我国“和平崛起”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哪些?在争夺东南亚的过程中,中国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一方面,东南亚地处两洲两洋十字路口,交通位置重要,是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能够保证的重要区域,扼守这重要的海上石油通道,在中国和平崛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区域的国家经济发展较快,这里自然资源丰富,能够为我国的经济提供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东南亚各国目前有着强烈的发展经济的需求,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密切合作,在东南亚拓展自己的影响力,不仅仅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定环境,也是在亚洲破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手段。

从中国周边邻国分析发现,我国对于东南亚的优势在于,与东南亚地理位置
接近,并且是距离东南亚最近的具有影响力的大国举足轻重,对东南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在东南亚有大量华人,华人在当地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往来密切,中国在东盟有重要的影响力。

劣势方面,与各国都有或多或少几乎都海洋利益的冲出,和菲律宾、越南等的海洋权益冲突相对比较严重,给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和不确定因素;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感到喜忧参半,他们惧怕中国有朝一日会重新控制整个东亚地区。

三、中东为什么长期是国际政治地理中的“热点地区”?
中东之所以长期动荡不安,是由于中东地区各种复杂的地缘政治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复杂的民族矛盾、尖锐的宗教分歧、众多的领土争端及外部势力的渗透和干预是造成中东长期动荡的四大要素。

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矛盾是中东最主要的矛盾。

两伊战争的因素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之间的矛盾——两伊战争的三大因素之一,库尔德人与伊拉克、伊朗、土耳其人之间的矛盾,阿拉伯民族内部的矛盾,阿富汗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各种矛盾交织。

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众多国家间长期以来存在着领土争端,冲突不断,彼此仇恨交织。

此外还存在水源之争等。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大国不断干预影响,使得中东长期动乱,这一区域也成为长期以来“热点地区”。

四、从政治地理学角度分析,乌克兰危机说明了什么?
美国在输出本国民主背后是赤裸裸的全球地缘战略企图。

通过所谓的民主政治,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出去。

在西化过程中落入道路选择陷阱无疑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罪魁祸首。

从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

乌克兰新选举出来的总统,在东西方矛盾激化初现端倪时,没有进行化解矛盾,弥补裂痕。

不恰当的举措,使得民族矛盾激化,最终分崩离析。

所以,民族矛盾处理不好,会产生巨大的危机。

小国外交处理不好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大国未了彼此的战略利益,拉拢小国,将小国当做炮灰。

乌克兰在地图上位于东欧,西方国家想让其加入欧盟进而威胁俄罗斯。

但是俄罗斯抓住机会,在乌克兰快要倒向北约之际,利用乌克兰自身问题,夺回克里米亚。

从暂时来说俄罗斯是赢家,但是长期冲突已经埋下了火药。

触犯一个大国的核心利益时一定要慎重。

美国为了拉拢乌克兰来对付俄罗斯,如果乌克兰倒向欧洲后,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将受到很大影响。

俄罗斯为了摆脱困境,不得不选择使得克里米亚独立然后加入俄罗斯。

五、通过学习政治地理与国际热点课程,你有哪些收获、体会或感想。

政治地理是我在大学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这门课程十分有意义,特别是王
通过学习政治地理与国际热点课程,我不仅了解了很多地缘政治方面的知识,增长了很多的见识。

特别是老师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完全改变了我对复杂的国际问题认识。

初步学会如何将复杂的问题从最简单的整理分析,再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认识。

其次,我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学到了许多曾经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对一些复杂的国际问题背后的原因有了新的认识。

王老师的分析思路,能够帮助我们把复杂的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变成几个国家,对我们认识全世界有着巨大的帮助。

对这么课有了更多的兴趣,感觉今后有机会再听听老师的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