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肽的酶法制备及分离鉴定研究进展
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鉴定方法研究

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鉴定方法研究引言: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一直是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生物活性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在食品营养研究和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鉴定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成为了食品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鉴定方法研究,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鉴定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一、质谱法质谱法是目前鉴定食品中生物活性肽常用的方法之一。
质谱法可以通过测量肽的质荷比来确定其分子量。
通过质谱法的鉴定,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成分,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二、色谱法色谱法也是鉴定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方法之一。
色谱法可以通过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进而得到纯净的肽物质,以便进一步进行鉴定和功能研究。
常用的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等,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三、酶法酶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鉴定方法,通过在特定条件下,使用适当的酶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肽分解为较小的肽或氨基酸。
常用的酶包括胰蛋白酶、蛋白酶K等。
酶法鉴定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但对样品的处理和酶选择要求较高。
四、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指通过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与结合来鉴定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
例如,可以利用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方法。
免疫学方法的优点是高度特异,可以检测特定肽的存在,但需要制备特异性抗体,制备成本较高。
五、生物活性测定法生物活性测定法是通过生物学活性来鉴定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
例如,可以使用细胞实验来检测肽对细胞的生长、分化等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动物试验来评估肽对机体的生理效应。
生物活性测定法的优点是直接反映肽的生物功能,但需要相对复杂的实验体系和数据分析。
六、综合方法针对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鉴定,综合多种方法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结合质谱法和色谱法进行分析,或者结合酶法和免疫学方法进行鉴定。
食品中活性肽的提取与生物活性鉴定

食品中活性肽的提取与生物活性鉴定近年来,食品中活性肽的提取与生物活性鉴定成为了食品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活性肽是由蛋白质分子中的特定序列组成的短链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功效。
本文将从提取技术和鉴定方法两个方面,探讨食品中活性肽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提取技术食品中的活性肽来源丰富,包括乳制品、豆制品、海鲜、畜禽肉类等。
提取活性肽的常用方法有酶解法、酸解法、发酵法和超声波法等。
其中,酶解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通过加入适量的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水解,生成活性肽。
酸解法则是通过加入适量的酸,如盐酸、硫酸等,使蛋白质的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提取出活性肽。
发酵法则是指在一定的发酵条件下,微生物通过产生特定的酶来水解蛋白质,生成活性肽。
超声波法则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效应,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分解,得到活性肽。
二、鉴定方法鉴定活性肽的生物活性是活性肽研究的重要方面。
常用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和抗菌活性等。
抗氧化活性是指活性肽对抗自由基的能力。
自由基是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而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损伤。
常用的抗氧化活性鉴定方法有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力测定法等。
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测定活性肽溶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是指活性肽对炎症过程中的细胞损伤和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
炎症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于组织损伤或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却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常用的抗炎活性鉴定方法有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RT-PCR等。
其中,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是一种直接测定活性肽对免疫细胞增殖能力的方法。
通过观察活性肽对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活性,来评估其抗炎活性。
抗菌活性是指活性肽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细菌感染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而抗菌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酶法制备海洋活性肽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酶法制备海洋活性肽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张岩;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宫晓静【摘要】海洋生物活性肤(Marine 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具有优化机体代谢环境、有益于机体健康的一类多肤.酶法制备海洋生物活性肤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适当的蛋白酶水解海洋生物蛋白来制备生物活性肤的一种方法.海洋生物活性肤在降血压、抗氧化、抗凝血及抗菌等方面效果显著,对治疗和预防痰病具有巨大潜力.介绍海洋生物活性肤在酶解制备及其生物学功能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活性多肽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7页(P42-48)【关键词】海洋生物蛋白;酶法制备;生物活性肽;生物学功能【作者】张岩;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宫晓静【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广州510300;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广州510300;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生物链健全及再生能力强,海洋生物约占全球生物总量的一半。
多变的生活环境、漫长的进化历程使这些生物具有与陆生生物不同的生理性状,并产生许多结构新颖、作用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来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生物活性肽(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是指具有优化机体代谢环境、有益于机体健康的一类多肽。
一般由蛋白质酶解制得,通常含有3-20个氨基酸残基,它在原蛋白质序列上没有生物活性,但是通过酸、碱或酶水解释放后具有生物活性,其活性取决于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及其排列顺序[1]。
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研究

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
生物活性肽具有调节生理功能、抑制疾病发生的潜力,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提取和分离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一、背景介绍生物活性肽是由蛋白质分解而成的短链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降血压、抗氧化、抗菌等。
在许多食品中,如乳制品、肉制品、海产品等,都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肽。
因此,研究如何提取和分离这些生物活性肽,对于探索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开发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活性肽的提取方法1. 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提取生物活性肽的方法。
通过加入适当的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将食品蛋白质分解为肽链,然后通过分离提取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活性肽。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果好,但需要较长的酶解时间。
2. 发酵法发酵法利用菌种分解食品蛋白质,产生生物活性肽。
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如温度、时间等,可以提高生物活性肽的含量和产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容易发酵的食品,如豆制品、发酵乳等。
3.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将食品中的蛋白质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实现分离。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包括超滤、逆渗透等。
这种方法不需要添加酶或进行发酵,提取过程简单方便,并且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生物活性肽。
三、生物活性肽的分离方法1. 层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生物活性肽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流动相,可以将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这种方法操作灵活,分离效果好,但需要较复杂的仪器设备。
2. 电泳法电泳法是基于生物活性肽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分离。
常用的电泳方法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
这种方法分离效果良好,但操作复杂,需耗费较多时间。
3. 膜技术法膜技术法是一种较新的分离生物活性肽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生物活性肽的高效分离。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四、结论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营养成分。
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鉴定与提取研究

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鉴定与提取研究食品作为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其中,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食品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营养分子,被称为生物活性肽,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鉴定和提取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成为了食品科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生物活性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鉴定和提取这些生物活性肽对于深入研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开发具有健康功能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鉴定生物活性肽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质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手段进行分析。
通过测量每个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可以确定该肽链是否具有生物活性。
同时,提取生物活性肽也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如水解、纯化等过程。
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们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许多食品中的蛋白质需要经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然而,某些生物活性肽可以通过调节胃液的分泌和胃肠运动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其次,生物活性肽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菌的作用。
在人体内,氧自由基和有害菌群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某些生物活性肽可以中和自由基、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相关疾病的风险。
此外,生物活性肽还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在鉴定和提取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食材。
食品中不同的蛋白质含有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肽,例如,乳制品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以及豆制品中的大豆蛋白等。
其次,需要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
水解是鉴定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步骤,而不同的水解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肽的释放。
此外,适当的纯化和分离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需要进行适当的鉴定和评估。
鉴定生物活性肽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质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评估则需要进行相关的生理学实验。
虽然鉴定和提取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_李勇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李 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100083)摘 要 生物活性肽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其吸收机制优于游离氨基酸,且具有氨基酸不可比拟的生理功能和改善食品感官效应。
海洋生物活性肽资源丰富,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高血压、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肽,生物活性肽,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理功能收稿日期:2006-01-031 肽和生物活性肽基本概念肽(peptides )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
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氨基酸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由2个或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肽分别叫二肽和三肽,以此类推为四肽、五肽。
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
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
由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活性肽(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func -tional peptide )。
肽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存在20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的二级、三级结构,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
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此外活性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据研究,有些多肽在10-7mol /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m L 的多肽用60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
而且生物体可依据生理状态来合成和降解活性肽,因此,具有调节功能的活性肽的半衰期均很短。
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生物活性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多肽,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作用,如改善免疫系统、降低血压、增强肠胃功能等。
由于它的生理活性,生物活性肽对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分离纯化和鉴定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生物活性肽的来源生物活性肽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天然来源、化学合成和酶解产物。
其中,天然来源是最常见的,包括动物、植物、真菌、海洋生物等。
在生物体内,生物活性肽通常被储存于前体蛋白中,需要在内外切割酶的作用下被切割出来。
此外,一些食品中也含有生物活性肽,如乳类产品、海产品、肉制品等。
二、分离纯化方法1.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基于离子交换原理的一种分离方法,可以将不同电荷性质的组分分离开来。
离子交换色谱法常用于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
该方法首先将混合物样品溶液通入高性能离子交换柱中,然后通过梯度洗脱和洗脱缓冲改变离子浓度和PH值,将不同极性的蛋白分离出来。
2.凝胶过滤色谱法凝胶过滤色谱法是一种分子筛分离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不同分子大小的分子筛,使较大分子无法进入小孔,被分离出来。
凝胶过滤色谱法可以把不同分子量的肽分离开来。
3.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极性的分离方法。
在该方法中,样品溶液通过反相柱,具有不同的亲水性,亲水性较强的分子会发生亲水作用,与柱子被吸附在一起,而亲水性较弱的物质则通过柱子,此时分离出来的物质组分与溶液中极性成反比。
三、鉴定方法1.质谱法质谱法是用于肽的分子量判定的一种方法。
生物活性肽经分离纯化后,可以通过质谱法来进行鉴定。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肽的精确分子量,也可以检测出其序列及其各种修饰。
2.氨基酸分析法氨基酸分析法是一种确定氨基酸成分的方法。
通过氨基酸分析法可以确定分离出的生物活性肽是由哪些氨基酸组成。
该方法可以确定哪些氨基酸有生物活性。
3.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是指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动物、人体试验等方法,检测生物活性肽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
多肽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多肽的制备及其功能活性的研究进展摘要:科学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物质,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活性。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经酶水解后,主要以肽的形式被消化吸收。
几乎所有细胞都受多肽调节,它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为机体提供营养的双重成效。
人们已从包括人、植物、动物在内的各种生物体中别离出各类活性多肽,并且对多肽的性质、制备方法、别离纯化方法、鉴定技术、功能活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介绍了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及其活性研究现状,对多肽的多种功能活性进行了介绍,概述了不同来源多肽的制备方法和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多肽;功能活性;别离纯化前言近年来,多肽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量研究结果说明,蛋白质由于其分子量大,结构复杂,摄人人体后不易被消化吸收,从而影响了其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的有效发挥。
多肽是比蛋白质结构简单,分子量小,由2~16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的一类化合物,按氨基酸组成数目可人为分为短肽(2~5个氨基酸),多肽(6~16个氨基酸)。
多肽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科学发现,几乎所有细胞都受多肽调节,如:细胞分化、神经激素递质调节、免疫调节等均与活性多肽密切相关,它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为机体提供营养的双重成效。
由于多肽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活化细胞免疫机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和抗衰老等生理活性,这为开发肽药物、肽类保健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可见,进行多肽的研究和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1】。
一,多肽的制备方法目前,国内外制备多肽的方法主要有:蛋白酶水解法、化学合成法、基因重组法、别离提取法等。
酶法生产功能性多肽应用较为普遍[2]。
龚吉军等人[3]利用茶籽蛋白酶酶解制备菜籽多肽,确定了最正确条件,此条件下氨基酸态氮生成率可达34.64%,制备的茶籽多肽对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强烈的去除作用;李书国等人[4]研究了酶法生产大豆多肽的加工工艺,别离得到纯洁的酸性水解物溶液,水解率高达95%;班玉凤等人[5]研究了Alcalase水解大豆蛋白制备大豆蛋白寡肽的方法,确定了酶解的最正确条件,其水解液的水解度到达了24.1%;刘大川等[6]也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富硒菜籽别离蛋白酶解制备蛋白肽,水解度达32.51%,制得的富硒菜籽蛋白肽分子量分布较好,几乎完全是小分子多肽,分子量均在1500D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 蛋 白质水 解制 备功 能性 多肽 是 目前 功能 性 食 品研究 的热点 , 因为 功能性 肽具有 促进矿物质吸收 、 抑制细 菌 、 抗高 血压 、 氧化 、 抗 抗疲 劳 、 神经调 节 、 免疫 调节等 生理活性 , 而这些 功能是原 蛋 白质 或其组 成氨 基酸不 具备 的 , 且许多活性 肽 的组成 氨基 酸不一定 是 必需氨基酸 , 这就为更充分 的利用蛋 白质资源 , 特别是 为那 些原 本认 为生 物效 价不 高 的蛋 白质 资源 提供 了
L a-i , EL i R N u fn・ Ii j Y e , O GR i e Jn e —
( . o ee f r d c ne f e i no nvr t, e ig10 9 , hn ; . ecesC l g B in no 1C l g A ta i c B in U i U ie i B in 0 1 1 C ia 2T ah r o ee f e ig i l o sn S e o j g n sy j l o j U n
等 用瑞 士乳杆 菌发 酵牛奶 得 到抗大 肠杆 菌 O H 感 :, 染 的多肽嘲 ( ) ;2 外切酶 : 于蛋 白质或多肽分子氨基 作用 或羧基末端 的肽键 , 生成游离氨基酸 , 中作用于氨基 其
末端 的称为氨肽 酶 ,作用 于羧基 末端 的称 为羧肽 酶。
3 个部分 。
基 金 项 目:北京 市 教 育委 员会 科 技 发展 计 划 面上 项 目( M 08 K 20
U i rt, e ig 0 0 , hn ) nv sy B in 0 1 C ia ei j 1 1
Ab t a t T e r s a c r g e so nz mai r p r to sr c : h e e r h p o r s n e y tcp e a ain,s p rto e a ain,p rfc to n tu tr d n i c t n u i ai na d sr cu ei e t ia i i f o
摘 要 : 述 酶 法 制 备 生 物 活 性肽 的研 究进 展 , 当前 生物 活性 肽 的 分 离纯 化技 术 , 结 构鉴 定 技 术 进 行 综 述 , 对 概 对 及 并
生 物 活 性 肽 的酶 法制 备 进 行 展 望 。
关键词 : 生物活性肽 ; 酶解 ; 分离 ; 结构鉴定
Re e r h Adv n e n En y a i e a a i n a p r to I e tfc to fBi a fv p i s sa c a c so z m tc Pr p r to nd Se a a in d n i a i n o o c e Pe tde i i
通过 酶法 制备 生物 活性肽 , 产成 本低 , 品安 生 产
全性高 , 生产条件 温和 , 水解 进程易 于控 制 , 可定位 生
产特定 的肽 , 能较好地满足生产需要 , 目前 活性肽的 是 主要制备方法[ 2 1 。酶法制备活性肽 的操作要点包括 : 蛋 白酶 的选 择 、 酶解工 艺的优化及 酶解产 物 的活性评价
目前 常用蛋 白酶 分为以下 2 类 :1 内切酶 : () 作用于蛋 白质分 子内部肽键 。包括 动物蛋 白酶 , 如胰蛋 白酶 、 胰 凝乳蛋 白酶 、 胃蛋 白酶 等 ; 植物蛋 白酶 , 如木瓜蛋 白酶 、
菠 萝蛋 白酶 、 无花果 蛋 白酶等 ; 以及微 生物来 源 蛋 白
酶 ,如丹麦 N v 公 司生产 的碱 性蛋 白酶 Acl e 复 oo la s 、 a 合蛋 白酶 Po me 、 rt x 中性蛋 白酶 N urs 等 。另外 , a et e a 也 有 研究者 直接利用 微生物 在原料 中发酵 ,如 L bae el n
14 7 1 1 0 0) 1
外 切酶 的一个 重要 特性 就是 能够 把处 于肽链 末端 的 疏水性氨基酸水解 出来 ,降低多肽 的苦味 。常见的一
专题论述
食品研究与开发
Fo d Ree r hAn v lp n o sa c dDe eo me t
21 0 2年 2月
第3 卷第2 l 5 3 期 9
= =I
生物活性肽的酶法制备及分离鉴定研究进展
李 建杰 叶磊 荣瑞芬 ‘ , , ・ (. 1北京联合 大学 应用文理学 院 , 北京 10 9 ; . 0 11 2 北京联合大学 师范学 院 , 北京 10 1 ) 0 0 1
新的机遇 _。本文对 近年来酶解蛋 白质制备活性肽 的 l l 研究做一综述 。 1 活性肽的酶法制备
11 蛋 白酶的选择及应用 . 蛋 白酶的选 择是 酶法制备 活性肽 的关键步骤 。在
酶 的筛选过程 中 , 以原 , 可根据 目标 活性肽 的结构特 点进行选 择或 也 通 过酶工程来 生产特定 酶[ 3 ] 。根据水解 方式不 同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