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第七章设计与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感性工程学的发展
感性最早指的是基于人类身体的感觉而产生的情感冲动和欲求。 “感性”在日本应用的很广泛,含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一个 包括认知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5种感官感受的综合心 理学概念。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某种意向;动态的“感 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指主体人从受到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 的全过程。
在感性工学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中,将其分为单调感性工学、线性 感性工学、高级感性工学。 其他分类方式 1.按系统分类(消费决策辅助系统、设计师决策辅助系统、综合正 向和逆向的综合感性工程系统) 2.按测试分类(表出法、印象法) 3.长町三生归纳的方法(类别分类法、感性工程系统法、混合感性 工程系统法、感性工程模型法、虚拟感性工程法) 4.按使用环境分类(消费者主导型、使用主导型、销售主导型、生 产主导型)
感觉与感性
感觉的量化
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感觉,通常该研究方法需要建立集合系统, 而集合系统的建立则涉及感觉的量化。比如心理学、生理学、控制论、计 算机仿真、现代数学等的发展都有助于感觉量化过程的发展和完善。 目前感觉测量的基本原理:当一个人受到激发或内心感到紧张或产生警觉 时会产生“活化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位于人脑根部的被称为网络活化 系统的次皮下但愿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一些装置就可以测出人的活化作 用水平,并以此为依据量化其情感警觉程度。 尽管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很多,但是在测量对产品的感性反应时还是比较困 难。
感性工学本质是一种采用数理分析参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试图依据理性分 析的手段和方法将感性问题定量和部分定量的表达,研究对象是“人”,服务 的目的是设计物或现象,建立其人和物之间的逻辑对等关系,并认为此关系为 表征感性问题的唯一特征。
感性工学_以用户为导向的工效学技术

文章编号:100628309(2007)0320047203作者简介:王松琴(1978- ),女,河南三门峡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电子信箱)wangsq@mail .sysu .edu .cn 。
感性工学:以用户为导向的工效学技术王松琴1,何灿群2(1.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州 5102752.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摘要:感性工学是把用户对产品的感性意象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要素。
本文对感性工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感性工学;感性工学系统;感性工学建模;虚拟感性工学;协同感性工学设计中国分类号:T B18;B849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感性(Kansei )是指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心理感觉与意象,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 )是把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感性转换为产品设计要素的一种技术、理论与方法[1~2]。
该领域把工程心理学与设计科学结合起来,在工程心理学的基础上来探讨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产品更加人性化。
Naga machi [2]认为感性工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如何获得消费者在工效、心理方面对产品的感性与意象;②如何根据消费者的感性与意象来确定产品的设计要点;③如何建立一套人因技术的感性工学系统;④如何根据社会变化及人们的偏好趋势来修正已有的感性工学系统。
2 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2.1 范畴区分法(Category Classificati on )该方法是把用户对产品的感性与意象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采用层次递推的方法,把其转化为设计要点。
Naga machi (1995)[2]把感性工学应用于汽车设计时,提出新车应达到“人车合一”的状态(零水平感性),为了实现这个总感性,又提出了“紧凑感性”、“速度感性”等子感性,而为了实现这些子感性,又提出了下一级的概念,……,直到获得设计的具体要求(如把“紧凑感性”转化为设计要素:3.8m 长、2个座位)[2]。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产品设计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功能满足转变为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深度挖掘。
在这一转变中,感性工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逐渐受到设计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感性工学起源于日本广岛大学,是一种以用户感性需求为核心,将消费者的感性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技术。
它通过探索人们对产品的情感反应,将这些情感反应转译为具体的产品设计要素,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的消费多样化格局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使用需求转变为对个性化、情感化需求的追求。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应用感性工学,使产品不仅满足基本功能,还要符合消费者的情感期待。
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以用户为主导的产品设计技术,其目标是构建出满足用户感性诉求的产品模型,使产品与用户实现心理感受和使用功能的匹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感性工学已经从最初的建筑室内设计拓展到产品、建筑、环境与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尤其在产品设计中,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家具等多个行业。
设计师通过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感性工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这一研究领域涉及到感性工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感性工学的概念与起源20世纪后半叶,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增长,感性工学应运而生。
日本是感性工学研究的先驱,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情感和体验的重视。
利用心理学原理,如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来理解用户的感性需求。
应用统计学和工程设计方法,将感性需求量化并转化为设计元素。
通过感性工学,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浅谈感性工学及其研究方法

浅谈感性工学及其研究方法【摘要】本文先从感性工学的研究意义着手,研究了什么是感性;其次,分析了感性工学的定义和本质,并针对研究范畴进行了综述;再次,从研究方法入手,主要论述了感性工学三种研究方法的概念;最后,研究了感性工学中的情感设计方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加深设计领域对感性工学的认识与了解,促进感性工学的运用。
【关键词】感性工学;量化;研究方法;情感设计二十世纪的最后三十年,产品设计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相对于之前设计时只考虑功能和造型,现在的设计逐渐把“人”放入首要考虑的因素中。
用户对产品的情感需求提高了,产品的设计趋势也渐渐从功能实现转向情感化设计。
感性工学是设计工程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在设计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感性工学刚刚兴起时,依据相关理论设计出来的产品基本都获得了用户和市场的认可。
在中国,感性工学理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研究成果还没有深入地、系统地进行整理。
本文拟在此方面作初步的探究,为设计领域产品研发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提供理论支持。
1.感性工学1.1 感性《现代汉语词典》中“感性”的定义是:“指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 和‘理性’相对。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是两个有相对含义的词,这就不难理解“感性”含义。
感性是最初认识事物的阶段,理性却是一个对于判断的过程。
众所周知,人们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上升阶段。
1.2 感性工学的定义和本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把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只有满足了底层的需求才会对更高一层的需求渴望满足。
在产品设计中,在满足了消费者基本低层次的需求后,就要像向更高层次提出要求。
要满足消费者心理喜好和精神的需求,就要针对产品的材料、外观、操作方式等要素来进行设计。
这样,消费者会渐渐将将注意力转移到感性层面的需求,从理性消费转到感性消费。
感性工学是一种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来探讨“人”的感性与“物”的设计特性间关系的理论及方法,运用它可将用户难以量化的感性需求及意象转化为细部设计的形态要素。
设计心理学(诺曼)课件

27
故意增加操作难度
保险箱正面(左)背面(右)
有些东西是故意设计的很难用,但这样的设计确实合 情合理。
设计心理学(诺曼)
28
第七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一、故意增加操作难度 二、看起来简单,用起来却不容易 三、设计的社会功能 四、日用品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诺曼)
29
看起来简单,用起来却不容易
冲浪板
设计心理学(诺曼)
32
设计的社会功能
看似简单的发明对社会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影响
设计心理学(诺曼)
33
第七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一、故意增加操作难度 二、看起来简单,用起来却不容易 三、设计的社会功能 四、日用品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诺曼)
34
日用品的设计
燃气灶
注重可视性,降低误操作的发生率,利用自然限制 因素和强迫性功能这样一来,用户就完全不必体验操作 中的困惑或是蒙受未察觉的操作错误带来的损失。
37
设计心理学(诺曼)
8
自然演进设计的个案史
最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而打 字机是全机械结构的打字工具,因此如果打字速度过快, 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
肖尔斯发明了QWERTY键盘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 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键速度以避免卡 键。
设计心理学(诺曼)
9
第六章 设计中的挑战
设计心理学(诺曼)
17
第六章 设计中的挑战
一、设计的自然演进 二、设计人员为何误入歧途 三、设计过程的复杂性 四、设计人员的致命诱惑
设计心理学(诺曼)
18
设计过程的复杂性
设计是一个不断应用各种限制因素的过程,直到一个 独特的产品问世。
感性工程

优势 定性分析 节约成本,将占先机 基础性,直观性,通俗性
缺点 范围不够大,难以识别 对操作者要求高
方法 二手资料调研法 观察法
发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 提高定量效率
定量分析 科学先进,富有时代感 精确,具体可靠
不一定能反映出调研者感兴趣的人群
不能脱离定性分析而单独存在 对无需量化的数据量化会多此一举 对难以量化的数据量化造成成本过高
标准差公式
Slide / 01
5.确定相关关系
(1)构造筛选后的均值矩阵
(2)计算每个变量与“喜欢-不喜欢”变量的相关关系
Slide / 01
X²
假设H0:喜欢程度与圆角尖锐之间无相关关系。 取显著水平α=0.05 查表得临界值X²(0)=m,若m<X² 超过临界值,落在拒绝域,拒绝0假设 ,所以相关 或看p值与0.05关系,p<0.05(落在拒绝域),相关(p为X²值所对应的概率)
湖南大学、西北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日本感性工程学会每年一次的交流 工业设计工科类
中国
质&量
任何事物都具备质和量两个方面
质——定性分析 调研分析结果没有经过量化,考察用户的 态度、感觉或动机。 由众多小样本决定 依赖于调研者的主观认识和个人解释 二手资料、实地调查 量:定量分析 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 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 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发 展趋势
3
计算权重
效用A
举例: 汽车对比 品
确定评价指标
目标层A
油 耗 B2
配 置 B3
外 观 B4
动 力 B5
准则层B
牌 B1
车1 C1
复习资料:设计心理学(课堂笔记)

复习资料:设计心理学(课堂笔记)————————————————————————————————作者:————————————————————————————————日期:设计心理学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一、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科学.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设计,就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就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二、消费者:1、定义:所谓消费者是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构成交换关系:·直接交换关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产品或服务)·可能交换关系:潜在消费者的存在,是由CSI显示,预测可知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品种和容量等参数3、消费者类型:(1)潜在消费者:消费者具有的买点与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立或部分对立,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数量庞大,分布面广,是企业的市场资源,也是企业的发展空间(2)准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了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的过客。
(3)显在消费者: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4)惠顾消费者:常客。
·惠顾消费者产生的原因:品牌忠诚、产品情结、服务周到(5)种子消费者: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的特殊消费者。
·种子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忠诚性、排他性、重复性、传播性三、消费者心理及行为规律:1、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心理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
消费者的心理现象既包括消费者的一般心理活动过程,也涉及消费者作为个别人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即个性。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产品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对产品的好恶态度,从而引发肯定和否定的情感。
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情感程度不同,最后会反映在产品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上。
设计心理学第七章设计与感性工学

首先将感性工学实用化,生产出第一批“感性商品”是从汽车产业开始的, 当时日产、马自达、三菱将感性工学引入汽车的开发研究中,一改过去 “高级”、“豪华”的设计定位,转为“方便”、“简捷”、“快乐”使 用的设计定位。
其中:
.
日产汽车分析消费者心理,把突破造型外部形式作为研发中心。
三菱汽车特别重视感性化的驾驶台的设计。
.
设计心理学
1
Design Psychology
.
第七章 设计与感性工学
第一节 感性工学概述
go
第二节 感性工学的基本内容 go
第三节 感性工学的应用 go
返回 2
.
设计 师
设计 尸
3
.
如何改变这种现
状?
4
.
感性工学 设计推理方法之 (Kansei Engineering) 5
.
关于“感性工学”这个词可能对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 但是你手中用的手机、你开的汽车,甚至你周围的任 何一个工业产品都有受它理论的影响。
(1)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理论发展初期。自从 山本健一提出感性工学理论开始,人们把研究目光集中在理论 发展与评价量表分析上面。
(2)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取得突破。 自从1995年Nagamachi提出将消费者感知与造型要素结合以后, “感性工学”研究重点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种 理论对产品进行研究,寻求消费者感觉偏好与造型要素之间关30 系,各种数学方法在模型建立以及关系分析上面得到使用。
17
.
一 研究背景
18
.
1.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逐渐成为制造商的产品开 发策略
1970年以来用户需求得到重视; 1985年 英国学者 Brian Shackel 在信息工效学基础上指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获得的某种印象;
动态的“感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是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对未 知的、多义的、不明确的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过程。
在信息化时代,这种“感性”能力尤为重要,除了感受信息也包含交 换信息的能力,即从复杂的外界剌激中,抽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和将自 己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准确传递给他人的能力。
因素,转为现在的认真考虑顾客到底需要什么,即从以产品 为中心转向以顾客为中心
一些企业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产品开发前期的顾客需求 分析,挖掘他们的真实需要。
2. 关注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成为现代设计发展 趋势
传统设计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特性,随着经济的发 展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顾客在购买产品时不仅注 重产品的功能特性,更看重产品的感觉特性。
➢ 本质和内涵 ① 感性工学是一种产品研发方法论 ② 感性工学是一种人因探讨技术 ③ 感性工学是一种评价方法 ➢ 研究范畴:感性工学的综合与交叉涉及艺术科学、心理学、
残疾研究、基础医学、运动生理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的诸多领域。
① 情感设计的理解
➢ 感性工学的发展 ➢ 感性工学在新产品设计开发中的运用。 ① 以顾客的感性为中心定义产品的设计特征,研发新产品。 ② 以感性工学为基础,开发高科技人性化、商品化的产品。 ③ 满足社会的转变以及人们的喜好倾向,推进高新技术产品
1998年 推出的ISO9241211推出质量适用性标准,发达国 家越加重视适用性的研究;
2000年 P. W. Jordan 教授提出产品应具备机能性,适用性,
目前的市场环境:
顾客——以自身需求和偏好选择商品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周期不断缩短,顾客需求多
方位多层次 企业——重视产品创新,新产品开发也由过去过分注重技术
“感性工学”的提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更重要的观点—— “形式追随情感”
所以,感性工学其实就是利用人作为人的一些行为和感觉去设计让人自己 满意的东西,所以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打动你的产品,如果仔细思考其实背 后都是运用这一套理论,懂得这套理论的设计师可以抓住人心的细腻感受 并将它重现到你的面前,所以有人把这样的设计师叫做“心灵捕手”。
的进步。
第二节 感性工学的基本内容
感性工学的基本概念
➢ 感觉 ➢ 感性 ➢ 感性工程化 ➢ 感觉量化
感性工学的基本方法
➢ 控制论 ➢ 计算机模拟仿真 ➢ 现代数学工具 ➢ 心理学
第三节 感性工学的应用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流程 实例 血液分析仪设计
➢ 背景介绍 ➢ 设计目标 ➢ 设源自程序 ➢ 设计结果 产品的感觉特性
人对产品的心理感受和整体印象,反映顾客情感需求和偏 好。
动感的、时尚的、大气的、高科技的、结实的、个性化的 等。
3. 基于顾客需求的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急 待研究
Hsuet al.在2000年提出,对于一个实际的目标,设 计师和用户情感存在很大的差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 过程中考虑到用户的需要和偏爱。
Palm 公司的 webOS 虽然出 师未捷身先死,日渐走入边缘, 但是它当年的设计很超前,现 在依然可以在苹果 iOS 以及 andorid 4.0 中看到它的身影,
webOS 的整个 UI 交互很多 细节体现着“感性工学”的理 论,卡片式的多任务,甩动卡 片退出任务,点触屏幕出现的 波纹等等。
企业已经意识到产品设计中顾客感觉需求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不能确切描述产品的感觉特 性,也不了解产品感觉特性与顾客情感偏好之间的关 系,更缺少识别产品关键感觉特性及建立感觉特性与 设计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而这些正是产品感觉 特性设计所必需的支持技术。
二 感性工学概述
“感性”这个词来源于日语词汇,与之对应的英文是 sensibility 或者 feeling ,简单点说所谓的“感性工学”,就是通过对使用者感官(五 感:形,色,味,音,触等)的把握,设计出让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设计心理学
Design Psychology
第七章 设计与感性工学
第一节 感性工学概述
go
第二节 感性工学的基本内容 go
第三节 感性工学的应用 go
返回
设计 师
设计 尸
如何改变这种现
状?
感性工学 设计推理方法之 (Kansei Engineering)
关于“感性工学”这个词可能对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 但是你手中用的手机、你开的汽车,甚至你周围的任 何一个工业产品都有受它理论的影响。
消费行为的转变——快乐消费
经济性、功能性、美观性、合理性
表
现性、关爱性、体验性 产品信息传达方式的转变——交互
说教式的单向产品信息表达
双向或多项式
交互式产品信息交流
产品诉求内涵的转变——和谐化设计
第一节 感性工学概述
感性工学的概念
➢ 感性工学是一个以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综合不同学科包含 设计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产品语意学,计 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感性 向理性,感觉到数据的一个过程。
N9 令人印象深刻的弧形屏幕,是否让你联想到快溢出的水所展现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感性的时代,以人为中心已经成为设计的
主流。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30年,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技
术创新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
企业家和产品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在工程技术领域导入人类
的感性分析,从而诞生出一门新的学科——感性工学。
一 研究背景
1.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逐渐成为制造商的产品开 发策略
1970年以来用户需求得到重视;
1985年 英国学者 Brian Shackel 在信息工效学基础上指出 产品研发要包含用户要素;
1986年 美国学者 Don Norman 提出了用户中心设计概念, 基本思想是以认知心理学为背景的认知工程学 ,强调以用户 需求设计产品;
感性工学是感性与工学相结合的技术,主要通过分析人的感 性来设计产品,依据人的喜好来制造产品,它属于工学的一 个新分支。
• 定义:以工学的手法,设法将人的各种感性定量化 (“感性量”),再寻找出这个感性量与工学中所使 用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高元函数关系,作为工程研究 的基础。 简单地说,感性工学就是将感性转译到工学中去,将 对人的感性分析的结果转化为产品物理设计要素,依 据人的喜好来制造产品,它属于工学的一个新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