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光电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光电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工程方向,半导体绿色光源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品德高尚、视野开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工程技能,具有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信息显示、光伏技术、光电检测等技术领域,尤其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制备、封装与检测、电光源驱动以及半导体照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够在绿色光源行业及其相关的半导体公司胜任光电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产品检测等工作,适应江门五邑地区、珠三角、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工程方向、半导体绿色光源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三、主干学科半导体物理四、相近专业微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光学工程五、专业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显示与驱动、LED驱动电路设计与制作、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基础物理、近代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发光学与发光材料、光电子技术、光电子专业实验、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光电薄膜与真空技术、光电信号检测、LED 封装技术、光学设计、照明散热与分析等课程。

六、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总学分、总学时及构成表八、毕业规定1、至少取得168学分(其中必修课143学分,选修课25学分)。

选修课中人文社科、艺术类及经管类等三类通识课程至少各取得2学分,模块一至少取得17.5学分(或模块二至少取得14.5学分)。

参加3+1模式学习的学生,可在企业获得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分。

2、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九、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表十、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工程方向、半导体绿色光源方向)(本科)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四年)。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色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教育思想,重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培养。

导航及应用技术方向侧重于卫星导航的原理、信号体制和终端设计、数据处理等。

信息处理技术方向侧重于音视频信号的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

三、培养标准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学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4.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有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意识和对电子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二、培养目标(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2)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中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进行协作;(4)具备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课程设置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通信原理等,这些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工程、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与通信安全等。

这些课程将深入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通过电子信息工程实验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习和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和实训,让他们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参与实际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毕业设计(1)选题要求:毕业设计选择实际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导师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提供学术和技术指导。

(3)实践能力要求: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4)论文撰写和答辩:学生需按规定要求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向导师和评审委员会展示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

六、质量保证为了保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平台。

(2)增加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等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现代电子技术、电气智能技术领域从事设备的生产、维护、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要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信仰;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基本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力;具有良好的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具有批判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了解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和专业主要进展。

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和书籍,具有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熟练使用相关的CAD软件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具有一定科技文献检索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意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统地掌握电路与电子学、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电磁场与电磁波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电子技术或电气智能技术方面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具有将各种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以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5.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坚韧的意志。

三、主要课程1.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I、高等数学(一)II、大学外语(一)专业基础课:III、电路分析基础IV、模拟电子技术基础V、数字电子技术基础VI、信号与系统专业课:VII、传感器与检测技术VIII、单片机原理与应用IX、现代通信技术X、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2.主要实践环节I、电子工艺实习II、单片机应用实训III、EDA技术设计与制作IV、专业综合实训V、毕业设计四、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6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造性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电子信息类行业,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技术改造以及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内一定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工作范围;③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④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和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⑤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⑥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⑦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⑧具有英语读、说、听、写、译的基本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

3、具有体育、卫生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修业年限为3-6年。

四、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要课程与学位课程1、专业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专门人才: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制版;3、具备一定的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事通信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实践课程: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电路设计实习、通信网络实习、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习等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素质、外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实践环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实验是本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的另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级培养方案 (二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级培养方案 (二院)

通信工程专业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工程应用人才。

Aims to bring up competent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who ma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who may have all around development in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aspects, who may own good science and literature quality,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business-creating ability, who may undertake research, desig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in the communications field, who may develop and apply the technology and the equipment for communications in every depart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二、培养要求Ⅱ.Major requirements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3.专业方向课程: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
4.实践环节:实验课程、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第1篇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电子信息科技领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我国电子信息科技教育的领军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科技人才的重任。本培养方案旨在规范电子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及评价标准,确保培养出具பைடு நூலகம்扎实理论基础、强大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2.专业基础教育:涵盖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等核心课程,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深入教育:设置微电子学、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方向课程,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4.综合素质教育:通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参与等,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2.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研发能力。
3.素质教育: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
4.国际视野:学生应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三、课程体系构建
1.公共基础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数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跨学科知识。
4.国际视野:通过参加国际交流、学术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色
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教育思想,重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培养。

导航及应用技术方向侧重于卫星导航的原理、信号体制和终端设计、数据处理等。

信息处理技术方向侧重于音视频信号的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学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4.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有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意识和对电子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55
56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分析、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通信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路系列实验、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EDA技术、电子工程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六、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89学分,包括:所有课程、实践教学、素质拓展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七、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教学进程计划表(详见附表一)
九、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学分统计表(详见附表二)
十、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详见附表三)
57
附件一
58
注:表中有★的课程为核心课程,有▲标志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主管校长:欧阳缮教务处长:郭庆学院领导:仇洪冰专业负责人:欧阳缮
59
注:表中有▲标志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60
注:表中有▲标志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6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实践与素质拓展教育部分)
62
注:1、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

2、表中有▲标志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63
附表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学分统计表
附表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
64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