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戏剧语言与戏剧冲突专题辅导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戏剧》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戏剧》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戏剧》知识点总结1. 戏剧的结构和分类戏剧结构外部分为幕、场、景等。

内部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戏剧分类表现形式话剧、歌剧、舞剧等。

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等。

题材历史剧、神话剧等。

2. 戏剧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的特征尖锐激烈: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因此最后爆发的冲突是格外激烈的。

《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戏剧冲突,人物之间的交锋是惊心动魄的,矛盾层层叠加,最终爆发。

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矛盾,冲突鲜明而集中。

《雷雨》中三十年来两代人的矛盾纠葛,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内展开,剧中场景集中在周家客厅和鲁家。

矛盾冲突的表现形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属于外部冲突。

意志冲突,是指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出现,从而交织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

《雷雨》中资本家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不同动机,封建家长周朴园和渴望爱情与自由的蘩漪的不同动机,构成阶级、家庭之间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表现形态人物内心的冲突:存在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属于内部冲突,此类冲突往往不易摆脱。

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的关系使鲁侍萍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她的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需要戏剧化的表现形式。

《茶馆》展示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不同类型单一型:这类戏剧冲突的对立面自始至终基本不变,在一次次的交锋中,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后爆发。

《雷雨》中蘩漪与周萍的冲突一直存在,最终爆发。

主次型:全剧有一个主要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

《西厢记》中主要冲突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三人与老夫人的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即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

多样型:一些剧作没有完整而集中的戏剧情节,各场多由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组成。

这些剧作多在众多人物的活动中展示一个个分散的冲突,而这些冲突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下。

中学高中语文 校本教材学习指导系列十八 矛盾的集合体 冲突的发生地 语文与戏剧

中学高中语文 校本教材学习指导系列十八 矛盾的集合体 冲突的发生地 语文与戏剧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十八、矛盾的集合体,冲突的发生地——语文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了文学、舞蹈、音乐、绘画、建筑、木偶等艺术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文学则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形式而形成的综合艺术。

戏剧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当然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戏剧文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塑造形象,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口语化、动作性和文学性等特征,并且赋予潜台词(靠读者意会,比如《雷雨》中鲁侍萍的台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儿子的?”)。

第二,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这是由戏剧表演所决定的。

第三,具有尖锐、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这是戏剧的生命线。

下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课文中学到的戏剧,看看是不是这样。

《雷雨》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

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剧本情节的紧凑集中,结构安排的巧妙周到,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是分不开的。

课文节选部分就是极好的证明。

课文一共有两场戏,地点都是周公馆的客厅。

第一场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

意外相见,如在梦中,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父与子相见,却是誓不两立的仇人;母与子相见,却无法相认。

全文情节紧凑集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冲突紧张激烈,你愤我怒,互不相让,而第一场戏的安排尤为巧妙。

课文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在生活”交织在一起。

做到了时间、时间、场景的高度集中。

鲁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家,与周朴园不期而遇,这是“现在生活”。

侍萍关窗的动作和无锡口音,使周朴园感到“奇怪”,引出他的追问,于是有了侍萍的讲述和回忆,这是“过去生活”。

高考考点聚焦:如何分析戏剧的语言

高考考点聚焦:如何分析戏剧的语言

1.分析舞台说明,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辅助作用。
2.分析人物语言,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主要作用。
典题例析
典题1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选段
选段
选段
选段
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说话
题目1
人为什么要这是娜拉,“生人”指的是海尔茂。娜拉这样称 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 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海尔茂对娜拉来 说就像一个生人。
【解析】:这道题前两问考查指代内容,根据上下文不难推知。关键是第三 问。之所以这样称呼,在于本戏剧的戏剧冲突,即两人之间的矛盾,隶属与抗 争的对峙,这正是这一出戏的关键。
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相信
题目2
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答案】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娜 拉通过这句话向海尔茂表示不相信自己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 果;建立真正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高考考点聚焦
如何分析戏剧的语言
分析戏剧语言,是把握戏剧冲突、分析 戏剧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领悟戏剧艺 术魅力的重要能力。无论高考考不考戏剧, 都需要掌握品味戏剧语言的知识与方法。
1 知识讲解 2 典题例析 3 答题方法
CONTENTS


知识讲解
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 布景的说明,人物的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 明;二是人物语言,也称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戏剧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人物形象,主要从分 析戏剧语言入手。

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戏剧文学专题训练+考点梳理:二、把握戏剧冲突,掌握赏析戏剧的技法

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戏剧文学专题训练+考点梳理:二、把握戏剧冲突,掌握赏析戏剧的技法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戏剧文学阅读专题:一、把握戏剧冲突,掌握赏析戏剧的技法【训练目标】一、明确高考考查题型,掌握戏剧的赏析技法。

二、开展规范训练,提升欣赏能力和做题能力。

【导入学习】戏剧文学阅读虽然在高考试题中没有出现,但在全国新高考实验区的模拟试题中时常出现。

从题型看,与其他文学性文本阅读一致,是两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赏析题。

两道主观赏析题考查的重点:把握戏剧冲突,赏析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概括作品的主题,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

【自主学习】把握戏剧冲突的“两角度”1.局部冲突概括——要素串连法。

戏剧同小说一样,一般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把这些要素串连成一段通顺的话,从而概括出戏剧的局部矛盾冲突。

2.整体冲突概括——主题透视法。

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几方面。

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剧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特别是人物性格的相互“抵触”、相互“冲突”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因此,可从戏剧表现的主题分析冲突的性质,也可通过概括主要情节,把握戏剧的整体矛盾冲突。

分析戏剧中人物形象的“三方法”1.把握人物的身份特征。

人物的身份特征包括人物的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形成。

在分析某一人物形象时,须结合全文,准确把握其在文中的身份特征,进而可以准确判断出该人物的行为依据。

2.揣摩人物的言外之意。

戏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它是戏剧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如果在阅读时只是一直平平地看下去,不去细细领会对话中的潜台词,就很难体会到戏剧的魅力所在。

所以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话里之因,话中之话,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从而把握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分析人物的冲突关系。

我们知道,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

因此,要想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应从分析冲突入手。

高考考点聚焦:把握和分析戏剧冲突

高考考点聚焦:把握和分析戏剧冲突

题目2:“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
题目2 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
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析。
答案与解析
【答案】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 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 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 迫害和阻挠时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
1 知识讲解 2 典题例析 3 答题方法
CONTENTS


知识讲解
1.什么是戏剧冲突
2.把握戏剧冲突的途径
了解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为了吸引读者,剧本十 分讲究情节性。读者了解了戏剧情节,才能把握戏剧冲突, 受到艺术感染。从情节的推进入手,分析戏剧冲突的发展过 程,有两条途径。
途径一
途径二
3.戏剧冲突与人物和主题的关系
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等方 面。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剧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特别是通 过人物性格(指人物的世界观、阶级立场、政治观点、道德品质、思想感情、 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抵触”、相互“冲突”来展开故事 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因此,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 握戏剧主题,应从分析冲突入手。
高考考点聚焦
把握和分析戏பைடு நூலகம்冲突
《窦娥冤(节选)》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冲突,这些冲 突的性质是不同的,如窦娥与官府的冲突,实质上是劳 动人民与封建统治者的冲突;窦娥对天与地的控诉,实 质上是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抗议。学习戏剧首先要学会 分析戏剧冲突。戏剧阅读属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戏剧阅 读必须从戏剧的独特性出发,掌握阅读戏剧的一些方法。 高考没有考过戏剧,但是不等于以后不考,我们要学会 写影视评论,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之戏剧舞台说明、台词、戏剧冲突实例解析与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之戏剧舞台说明、台词、戏剧冲突实例解析与训练

2023届高考戏剧舞台说明、台词、戏剧冲突实例解析与训练考点:1.田汉《获虎之夜(节选)》(戏剧)——舞台说明2.《雷雨》第一幕(戏剧)——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3.菊池宽《父归(节选)》(戏剧)——舞台说明的作用4.刘恒《窝头会馆(节选)》(戏剧)——戏剧冲突【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舞台说明2.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3.舞台说明的作用4.戏剧冲突【考点示例】一、田汉《获虎之夜(节选)》(戏剧)——舞台说明【考点解读】1. 舞台说明2. 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3. 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4.理论与实践对接——“无巧不成书”5. 对比分析形象特点二、《雷雨》第一幕(戏剧)——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考点解读】1. 舞台说明与心理变化2. 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3.因果题【考题对接】一、菊池宽《父归(节选)》(戏剧)——舞台说明的作用1.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色厉内荏地”的作用。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的,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

B.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

C.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只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

D.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

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

如“我们根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

B.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D.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

分析戏剧冲突和语言,赏析戏剧主题和人物形象

分析戏剧冲突和语言,赏析戏剧主题和人物形象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这一“嗯”一“哦”,语言很简单,但发自人物的内心,揭示出人 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这两个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
3.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指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来,但观众通过思考能领悟 出来的语言。它是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 之言等,亦指某种暗含的意思,即“话中有话”。它常用双关、暗示、 隐喻等手法。潜台词作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 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进戏剧冲突、表现主题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
你回头跟太太说。
《雷雨》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 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 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使之也 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倘秀才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 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 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 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 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 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 人行方便。
(4)谐音双关式 [鲁大海揭露周朴园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榨取抚恤金发昧心财的真 相,周萍打了鲁大海两个嘴巴。鲁侍萍见到周萍。]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 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欲说还休,多么大的悲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七戏剧阅读第一节把握戏剧冲突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七戏剧阅读第一节把握戏剧冲突课件新人教版

③发展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阿庆嫂发现刁德一诡计多端,异常狡猾,借让座、泡茶 观察敌人,并利用胡传魁的感恩、义气巧妙应对。 ④高潮 刁德一了解到阿庆嫂曾经在日本兵的面前救过胡传魁,便假惺惺地称赞阿庆 嫂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试探阿庆嫂,被阿庆嫂挡回。刁德一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他抓住阿庆嫂“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一句,追问阿庆嫂:“新四军久在沙家 浜…… 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又被阿庆嫂一番话里有话的“生意话”堵了回去。 ⑤结局 胡传魁见阿庆嫂与刁德一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哈哈哈”大笑;刁德一在阿庆 嫂面前自讨没趣,“嘿嘿嘿”尴尬而笑,一场激烈的矛盾冲突至此告一段落。
解析: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阿庆嫂和刁德一之间,没有胡传魁。
3.刁德一为什么怀疑自己上司的救命恩人阿庆嫂?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说 明。 参考答案:①阿庆嫂帮助胡传魁躲避日本人的追赶;②阿庆嫂在帮胡传魁时 神情自若,不是一般人;③阿庆嫂不是本地人;④面对刁德一的怀疑,阿庆嫂 态度不卑不亢。
阿庆嫂 (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 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 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 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四、鉴赏戏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戏剧冲突。剧中人物由于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对社会的认识 和采取的态度也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渗透于剧作的 全过程和全要素中,它是题材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的基本动力,主旨显现 的决定性依据。把握住了戏剧冲突,就等于抓住了总纲,纲举而其目自张。 2.品味戏剧语言。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 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二是人 物语言,戏剧中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戏剧语言是塑造艺术 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艺术形象,主要从分析戏剧语言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戏剧语言与戏剧冲突专题辅导
江西于文岩
阅读指导
戏剧特点
戏剧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和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型。

戏剧艺术的中心是性格意志的矛盾冲突所形成的情境,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场面。

同学们应通过学习,掌握戏剧艺术语言的特点,通过结合戏剧作品的赏析,加深对戏剧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戏剧的一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戏剧作品。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剧中人物由于性格、文化修养等不同,对社会的认识和采取的态度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比如课文节选的《雷雨》部分,最初,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二人又各有自己内心的矛盾斗争;鲁大海上场后,冲突又集中到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进而又有周萍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冲突。

这些冲突既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戏剧情节。

戏剧文学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容量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它必须把反映的社会矛盾集中起来,达到尖锐、激烈的程度。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社会矛盾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戏剧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不管是多幕剧,还是独幕剧,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戏剧语言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舞台说明是戏剧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同人物语言相比,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因此,鉴赏剧本,品味人物语言至关重要。

首先,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因为个性化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剧本对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要求非常高,正像高尔基所说:“在剧本里,他(指作者)不能对观众提示什么。

剧中人物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而不是叙述的语言。

”优秀的剧本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写出人物的性格,做到“话到人到”。

其次,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如周萍打鲁大海;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如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理,等等。

也就是说,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也包括内部动作,即内心活动。

我们常常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的内在感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

从这个角度说,人物语言的动作性主要指人物的内心动作。

这种显示动作性的语言,从人物的内心发出,能够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最后,还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

所谓潜台词,也就是话语字面意义以外的一种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

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强化训练
巴金的小说《家》第三十六节的开头写陈姨太借口所谓的“血光之灾”要瑞珏迁到城外去分娩,在场诸人有的随声附和,有的虽不以为然,也只好同意,下文是写觉新和瑞珏的态度的:
(甲)……他们要觉新马上照办,他们说祖父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些话对觉新虽然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是他和平地接受了。

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

他一生就没有对谁说过一句反抗的话。

无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

他忍受一切。

他甚至不去考虑这样的忍受是否会损害别人的幸福。

觉新回到房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瑞珏,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

她只是哭。

她的哭声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

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

她只好让人摆布。

但曹禺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四幕话剧《家》,却对这个情节进行了戏剧化的处理:
(乙)陈:(阴沉)大少爷?
新:(望一望低着头的瑞珏,转对克明,痛苦地)三爸,您看
——(克明毫无勇气地低下头来。

新转对周氏)母亲,您
——(周氏用手帕擦着眼角。

新缓转头,哀视着瑞珏)
珏:(哀痛中抚慰着觉新)不要着急,明轩。

(对陈姨太,沉静地)我就搬。

(转对周氏)城外总可以找,找着房子的。

推荐题目:
2. 陈姨太“大少爷”这句台词的潜台词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两段文字在描写瑞珏性格上有什么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两段文字,对觉新的性格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简要回答:曹禺改编的话剧与巴金的小说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