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植物与动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比较植物与动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比较植物与动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比较动物与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动物与植物虽然营养方式不同,但在化学组成上却十分相近。目前已知的109种化学元素中,动植物体内已发现6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分布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Ⅰ族和第Ⅷ族,多数处于第1~4周期内,原子序数较小,是比较轻的元素。这些元素中,以C、H、O、N含量最多,占总量95%以上。矿物元素的含量较少,约占5%。

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并非都游离存在,绝大部分构成复杂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一、动物体的化学成分

动物体的化学成分依动物种类、年龄、体重、营养状况不同而不同,见表1-1。

(一)水分动物体内水分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以牛为例,胚胎期含水分高达95%,初生犊牛含水75%~80%,5月龄幼牛含水66%~72%,成年牛体内含水仅40%~60%,相对稳定。动物体内水分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脂肪的增加。从表1-l可以看出:瘦阉牛体内含脂肪12%,含水64%;肥阉牛体内含脂肪41%,含水43%。又如猪从体重8kg至100kg,水分从73%下降到49%,脂肪则从6%上升到36%。由此可见动物体内水分和脂肪的消长关系十分明显。

水分是动物体成分之一,不同器官和组织因机能不同,水分含量亦不同。血液含水分90%~92%,肌肉含分水72%~78%,骨骼组织含水分约45%,牙齿珐琅质含水分仅5%。

(二)有机物质脂肪和蛋白质是动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

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各组织器官重要的组成成分。动物体内各种酶、抗体、内外分泌物、色素以及对动物有机体起消化、代谢、保护作用的一些特殊物质多为蛋白质。动物体内的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真蛋白质。

动物种类不同体内的脂肪含量不同。一般说来,猪体脂肪贮量最高,牛、羊次之,鸡、兔、鱼等动物体内脂肪贮量较少。脂肪的含量与营养水平、采食量密切相关。同一种动物用高营养水平,特别是高能量水平饲喂,体脂的贮量则高。动物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体脂肪和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9)。动物生产上分割脂肪组织含脂肪30%~90%。分割肌肉组织含脂肪较少。如猪的肌肉组织含脂肪约20%;鸡的胸肌组织含脂肪不足20%;大理石状的牛腰肉含脂肪15%~20%。

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于1%,主要以肝糖原和肌糖原形式存在。肝糖原约占肝鲜重的2%~8%,总糖原的15%。肌糖元约占肌肉鲜重的0.5%~1%,总糖原的80%。其他组织中糖原约占5%。葡萄糖是重要的营养性单糖,肝、肾是体内葡萄糖的贮存库。

(三)灰分(矿物质)动物体内灰分主要由各种矿物质组成,其中钙、磷占65%~75%。90%以上的钙、约80%的磷和70%的镁分布在动物骨骼和牙齿中,其余钙、磷、镁则分布于软组织和体液中。据18头不同年龄的阉牛空体成分(除去消化道内容物)分析,主要矿物元素平均百分含量为:Ca 1.33、P 0.74、Mg 0.04、Na 0.16、K 0.19、Cl 0.11、S 0.15。

除以上矿物元素外,含量仅为动物体十万分之几至千万分之几的Fe、Cu、Zn、Mn、CO、Se、Mo、F、Cr、Ni、V、Sn、St、As等15种元素,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Ba、Cd、Sr、Br等元素是否必需,尚无定论。另外还有一些元素在动物体内存在,但生理作用不了解,它们是动物所必需的还是因环境污染而进入动物体内的,尚待进一步研究。

(四)动物活体成分的估计动物总体成分的分析,是研究动物营养经常要进行的一项工作。鉴于动物总体成分分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简化分析程序,获得了一定成效。

根据动物活体成分构成规律,动物总体重=水分重+脂肪重+脱脂干物质重。水分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脱水和脱脂干物质中,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又相对稳定(表1-2)。因此估计动物的活体成分只需要测出体脂肪或水分含量,即可估测活体其他成分。有人认为用相对密度法可以测定动物活体脂肪含量;用各种染料(如evans蓝染料)或氧化氘(deuterium oxide)或氚(tritium)等作标记物,静脉注射,然后测定该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稀释量,由此估计动物体内水分含量。以牛为例,经测定水分和脂肪存在如下关系:

y=355.9+0.36x-202.9logx

式中:y为脂肪含量(%),X为水分含量(%)

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分别可按占无脂干物质的80.3%和19.7%计算。

其他动物活体成分的估计,也有类似的推算公式。

二、植物体的化学成分

表l-2上列出了植物及其各部位的化学成分。植物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相对比例变异较大。植物整体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老熟,逐渐减少。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构成物质,在植物茎杆中含量较高。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的含量随植物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如豆科植物含蛋白质较多,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含矿物质相对较多。一般说来,动物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

植物不同部位的成分差异较大。植物成熟后,将大量营养物质输送到籽实中贮存,因而籽实中蛋白质、脂肪和元氮浸出物含量皆高于茎叶,粗纤维含量则低于茎叶。如玉米籽实和玉米秸的成分差异较大(表1-2)。植物叶片是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叶片中蛋白质、脂肪、无氮浸出物含量比茎秆高,粗纤维则比茎秆低。如表1-2中苜蓿叶与苜蓿茎相比,成分差异较大。动物生产上,叶片保存完整的饲料植物营养价值也相对较高。

三、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

19世纪初期,科学工作者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动植物体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作了比较,发现二者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植物因种类不同,化学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不同种类动物体化学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无论植物或动物所含化学元素,皆以氧为最多,碳和氢次之,钙和磷较少。动物体内的钙、磷、钠含量,大大超过植物,钾含量则低于植物。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对较稳定。植物则受土壤、肥料、气候条件和收、贮存时间等因素影响而变化。

动物从饲料中摄取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后,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经一系列化学变化合成特定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比较这些化合物可以看出,植物性饲料与动物体化学成分间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贮备物质。植物体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分布比较集中,如芸苔属植物根的液泡中葡萄糖含量较高,甘蔗、甜菜等茎中蔗糖含量特别高。豆科籽实中棉籽糖、水苏糖含量高。块根块茎和禾谷类籽实干物质中淀粉等营养性多糖含量高达80%以上。一些木质化程度很高的茎叶、秕壳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

结构性多糖主要分布于根茎叶和种皮中,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细胞壁组成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纤维素含量约占20%~40%,也可高达60%;半纤维素含量约10%~20%;果胶约1%~10%;木质素是植物生长成熟后才出现在细胞壁中的物质,约占5%~10%。动物体内完全不含这一类物质。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的结构物质。构成动植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相同,但植物体能自身合成全部的氨基酸,动物体则不能全部合成,一部分氨基酸必须从饲料中获得。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而动物体内的蛋白质主要是真蛋白质和少量游离氨基酸、激素和酶。

(三)脂类脂类是动物体的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脂类主要是结构性的复合脂类,如磷脂、糖脂、鞘脂、脂蛋白质和贮存的简单脂类等。动物因种类、品种、肥育程度等不同,含脂肪量差异大(表1-1)。植物种子中的脂类主要是简单的甘油三酯,复合脂类是细胞中

的结构物质,平均占细胞膜干物质一半或一半以上。此外,还含有蜡质、色素等。油料植物中脂类含量较多,一般植物脂类含量较少。

此外,植物体内水分含量变异范围很大,成年动物体内水分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多(以干物质计)。特别是钙、磷、镁、钾、钠、氯、硫等常量矿物元素的含量远高于植物体。

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楚雄市环城小学六(2)班陈阳晶指导教师周晓丽 不久前,我们家搬进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成了植物园了,换摆那么多植物干嘛?”爸爸笑着说:“植物能造成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都离不开它们|,离开它们都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为什么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了两只小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园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然后用薄膜把鱼缸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里面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壁绕着缸低快速地往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轻轻拿开,捉出第一只小老鼠,又搬入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薄膜。我不停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有烟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个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

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到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科技书籍,又到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①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丝尚存。但如果没有氧气,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②动物与植物的呼吸,植物的燃烧,也都需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减少吗?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制氧场,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③有人做过统计,1公倾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树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用完。

常见的动植物

常见的动植物 【知识要点】 一、常见的动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1、(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 一样。 2、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 动物。 3、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鱼类:○1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分头、躯干、尾,体表有鳞片;身体呈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 ○2例子:海马、鲨鱼都是鱼。淡水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四大家鱼)。海水鱼:黄鱼、带鱼、鲨鱼。 两栖类:○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兼用 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 ○2例子:大鲵(娃娃鱼)、蝾螈、蛙。 爬行类:○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鳞片或甲,腹部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体内受精。 ○2例子:龟、蜥蜴(变色龙)、蛇、恐龙、鳖、鳄鱼。 ○3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区别:有无毒牙和毒腺 外形区别:毒蛇头部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常常是毒蛇。 被毒蛇咬伤,要立即根据齿痕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鸟类:○1主要特征:体表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骨骼愈合,薄、中空,胸肌发达、脑发达,体温恒定。 ○2例子:企鹅、鸡、鸭、鹅等。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1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和哺乳;体温恒定。 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胎生、哺乳。 2.例子:穿山甲、鸭嘴兽、蝙蝠、鲸、白鳍豚、袋鼠。 4、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身体由单细胞构成。(草履虫、变形虫) 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状。(水母(海蜇)、水螅、海葵、珊瑚虫) 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海参、海胆)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具贝壳。(蚌、螺、蛤、蜗牛、乌贼、章鱼) 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环节。(蚂蟥(水蛭)、蚯蚓) 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松材线虫、蛲虫) 节肢动物:无贝壳,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具有外骨骼。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构成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细胞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体系与功能体系。很多重要的细胞器与细胞结构,如细胞膜、核膜、染色质、核仁、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微管与微丝等,在不同细胞中不仅形态结构和成分相同,功能也一样。近年来在植物细胞内发现了类似动物细胞的中等纤维和溶酶体的结构,植物细胞的圆球体和糊粉粒具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植物细胞也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与细胞器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及其他质体。 细胞壁细胞壁是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先在分裂细胞之间形成胞间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质,再在胞间层之间形成有弹性的初生壁,有些细胞还形成坚硬的次生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果胶质、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等。细胞壁的某些部位有间隙,原生质可以由此沟通,形成胞间连丝。 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的代谢库,起调节细胞内环境的作用。它是由脂蛋白膜包围而形成的,内部是水、无机盐、糖和色素等物质,溶液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液泡是随着细胞的生长,由小液泡合并与增大而成为大液泡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膨胀的状态。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利用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变为糖。叶绿体是世界上成本最低、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生物工厂”。除叶绿体外,植物细胞中还有白色体、有色体等质体。

模拟制作植物细胞 1.除需准备制作动物模型的物品外,还应准备透明塑料小盒、小塑料食品袋、糖水。 2.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时,先在小塑料袋内注入糖水,并用线扎紧。将小塑料袋放入已装有琼脂和果脯的较大塑料袋中,然后将较大塑料袋放在塑料小盒中盖好。 3.其余制作过程同动物细胞模型的制作。 在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中,透明塑料盒相当于细胞壁,小塑料袋及其内的糖水相当于液泡。还可以增加若干颗绿色果脯(如青梅),表示叶绿体。

常见的动物及植物

动物: 一、动物的分类 陆生动物 根据是水生还是陆生: 水生动物 有羽毛动物 根据有没有羽毛: 无羽毛动物 脊椎动物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 无脊椎动物 二、脊椎动物 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脊椎动物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鱼类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体温不恒定.卵生. 种类:淡水鱼、海水鱼。<黄鳝,泥鳅> 两栖类特征: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体 温不恒定.卵生.种类:青蛙、蟾蜍、蝾螈、大鲵等等。<娃 娃鱼> 脊椎动物爬行类特征:陆生,体表被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贴地爬行。 体温不恒定.卵生.种类:蛇、蜥蜴、龟、鳄鱼、鳖等。(最高等的动物) 鸟类特征:身体呈纺锤型,前肢特化成翼,体表被羽毛,胸肌发 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较发达适于飞翔。体温恒定. 卵生种类:鸡、鸭、鹰、鸵鸟、猫头鹰等等。 哺乳类特征: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体表被毛,胎生, 哺乳,体温恒定种类:白鳍豚、蝙蝠、鲸.老虎等等。 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 鱼类两栖类哺乳类 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

三、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120万种 原生动物特点:体形微小、一般由单细胞构成、适应性极强如变形虫、 草履虫、疟原虫、绿眼虫等。 腔肠动物特点:多细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身体和排泄同一开口。 如水螅、海蜇、水母、海葵、珊瑚 扁形动物特点: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如:涡虫、吸虫、绦虫 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特点:身体线形,不分节,消化系统有口和肛门。如:蛔虫、 蠕虫、蛲虫 环节动物特征:身体分节、真体腔如:蚯蚓、沙蚕、水蛭 软体动物特点: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如:蚌,蜗牛 棘皮动物特点:体具棘皮,身体辐射对称。如:海参、海胆、海星等 节肢动物特点:身体和足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其中昆虫纲是成员最多 的家族,已知道有的100多万种。 讨论:昆虫中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人类如何进行利用的防治? 植物: 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的最小单位:种 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少 分类等级越低,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植物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了食物1

植物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了食物。人们可以直接享用植物的种子,例如小麦种子磨成面粉、水稻种子去壳加工成大米、大豆种子做成豆腐、芝麻种子榨出食用油、胡椒种子压成胡椒粉作调料等等;也可以直接享用植物的茎叶,如白菜、油菜、莴苣、甘蔗等等;或者享用植物的根茎,如马铃薯、甘薯、萝卜、甜菜等等;还有植物的花朵,如花椰菜、西兰花等等;或者植物的果实,如番茄、黄瓜、苹果、桃子、草莓等等。人们还可以用植物来饲养牲畜,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品。人们种植棉、麻用来纺纱织布,种桑养蚕得到丝织品。人们种植草药获得药材。种植烟草、咖啡、可可得到刺激品。植树造林取得木材和造纸原料,森林还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归根结底,人类的衣食住行统统离不开植物,植物养活了整个人类。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植物一般是由小小的种子发育而成。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细胞发生分裂,胚发育成胚芽和胚根,利用胚乳提供的营养,幼苗破土而出,而且在三叶期前一直吸取胚乳中分解的养料生存,形成茎、枝、叶和根,组成了植株。后来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和13种植物必需矿质养分,生长壮大。到了一定年龄,就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过渡,开花、结果、成熟、衰老、死亡,留下种子进行新的一轮生命过程。 植物是一座天然化工厂。从植物生命诞生之日起,它的身体内就每时每刻进行着复杂微妙的化学反应。用最简单的无机物质作原料合成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质。在白天或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从大气中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进二氧化碳,与根系吸收的水分生成碳水化合物,既糖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和热量,这一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夜间或黑暗条件下,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掉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而使另一

《动物营养与饲料》习题试卷及答案汇总

《动物营养与饲料》习题 一、选择题 1、产奶母牛在采食大量生长旺盛的青草后出现的“草痉挛”,主要是因为奶牛体内哪种矿物元素不足所致() A.磷 B.镁 C.硫 D.铜 2、饲料中的粗蛋白除了包括真蛋白质外,还包括()。 A.氨基酸 B.非蛋白氮 C.葡萄糖 D.纤维素 3、碘作为必需微量元素,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组成,调节体内代谢平衡。 A.甲状腺 B.肾上腺 C.胰腺 D.皮脂腺 4、新生幼畜及时吃上初乳,可保证获得足够的抗体,对幼畜的健康非常重要,其原因是因为幼畜可从初乳中直接吸收()。 A.葡萄糖 B.免疫球蛋白 C.粗纤维 D.胆固醇 5、活菌制剂是一种活的微生物添加剂,具有防治疾病、促进生长的作用,又称 为()。 A.酶制剂 B.益生素 C.酸化剂 D.调味剂 6、动物体内缺铁的典型症状为()。 A贫血 B.佝偻病 C.夜盲症 D.骨折 7.反刍动物如奶牛饲粮中粗纤维严重不足或粉碎过细时,会产生()。 A.蹄叶炎 B.乳酸中毒 C.瘤胃不完全角化 D.皱胃位移 8.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减去粪能的差值称为()。 A.消化能 B.代谢能 C.气体能 D.生产净能 9.维生素B1又叫硫胺素,对于禽类的典型缺乏症表现为()。 A.脚气病 B.多发性神经炎 C.麻痹症 D.佝偻病 10.反刍动物比单胃动物能更好的利用()。 A.蛋白质 B.脂肪 C.无氮浸出物 D.粗纤维 11.反刍动物使用高精料饲粮时,容易出现酸中毒,饲粮中添加缓冲剂,可以提高瘤胃的消化功能,防止酸中毒,生产中常用的缓冲剂为()。 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钠 C.硫酸铜 D.氯化钠 12.动物体内缺锌的典型症状为()。

动植物知识

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一、动植物知识: 1、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3、蚯蚓没有眼睛、没有耳朵,也没有腿。 4、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蚯蚓身体表面有短而坚硬的刚毛。 5、种子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六部分构成。 6、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7、每个人的一生中,胎记、酒窝、单双眼皮这些特征都不会改变。 8、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9、凤仙花的叶子是长条形的。 二、土壤的知识: 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 2、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3、湿润的土壤颜色较深,手感有粘性,有酸臭味。 4、干燥的土壤颜色较浅,手感无粘性。 5、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组成的。 6、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腐殖质,它也是土壤的一种成分。 7、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砂,颗粒较小的是粘土。 8、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土壤。 三、水的知识: 1、水是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液体。 2、改变物体的轻重、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其他的物体都可以改变物体 在水中的沉浮。 3、水量大、水位高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得更快。 4、如果把地球的总水量平均分成100份,海水大约占97份,在不足3 份的淡水中,冰又占去了2份,可利用的淡水还不到1份。 四、空气知识: 1、空气是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 味道、透明的液体。 2、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摩擦力的大小、转动的灵活程度、迎风的角度直接影响到风车转动的 速度和提起物体的重量。 4、纸飞翼停留在空中的时间长短与纸飞翼的重量、纸飞翼的翼面面积、 纸飞翼的翼面角度有关。 五、食物与健康知识: 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在: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 水。 2、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肉类、奶类、豆类。 3、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有水果、蔬菜。 4、矿泉水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在矿物质,例如钙、镁、钾、钠、铁等。 5、健壮的身体、愉快的心情才是健康的表现。 6、讲究卫生、合理饮食、积极锻炼、按时作息才能做到更健康。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不同,下列哪一种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 A. 肌胃收缩 B. 微生物发酵 C. 胃蛋白酶的消化 D. 牙齿咀嚼 2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种动物有发达的盲肠,主要进行微生物发酵 A. 鸡 B. 狗 C. 兔 D. 猪

3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种动物的饲料需要加入着色剂和粘合剂 A. 狗 B. 猪 C. 鱼 D. 牛 4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种动物的饲料需要加入保健沙 A. 狗 B. 猪 C. 鸡 D. 牛

5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种动物的饲料一般做成粉料 A. 狗 B. 牛 C. 鸡 D. 猪 6 【单选题】(10分) 牛的哪一个胃可消化大量的粗纤维 A. 瓣胃 B. 皱胃 C. 网胃 D. 瘤胃

7 【多选题】(10分) 下列属于常量元素的有 A. 碳 B. 氢 C. 铁 D. 氧 8 【多选题】(10分) 下列属于微量元素的有 A. 钙 B. 钴 C. 钠 D. 铜

9 【判断题】(10分) 动物体内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多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10分) 钙属于微量元素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种供水方式是的 A. 初生动物1周内饮12-15℃的水

B. 动物使役后马上饮水 C. 先饮水,后放牧 D. 先饲后饮 2 【单选题】(10分) 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形式以下列哪个为主。 A. 乳糖 B. 葡萄糖 C. 麦芽糖 D. 蔗糖 3 【单选题】(10分) 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家禽饲料时,下列哪个氨基酸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 蛋氨酸 B.

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

1. 种群 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都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在地表总是占据着一定的地区,我们把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群叫做种群。换句话说,种群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的个体群。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当生物进入到种群水平时,生物的个体已成为较大和较复杂生物体系中的一部分,此时,作为整体的种群出现了许多不为个体所具有的新属性,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分布格局和某些动物种群独有的社群结构等特征。在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对象。种群个体数目的增加称为种群增长。如果一个单独的种群(在自然界,常常是若干种群的个体生长在一起)在食物和空间充足,并无天敌与疾病以及个体的迁人与迁出等因素存在时,按恒定的瞬时增长率(r)连续地增殖,即世代是重叠时,该种群便表现为指数式增长,即dN/dt=rN。其积分就得到经过时间t后种群的总个体数,可用一条个体数目不断增加的J形曲线来表示(图10-4)。种群如按此方式增长,那么一个细菌经过36小时,完成108个世代后,将繁殖出2107个细菌,可以布满全球一尺厚。达尔文也曾计算过繁殖缓慢的大象的个体。一对大象任其自由繁殖,后代都能成活,750年后将会有19 000 000 头大象的存在。这些显然是一种推算。实际上,这种按生物内在增长能力即生物

潜力呈几何级数或指数方式的增长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限制生物增长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即环境阻力的存在(如有限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种内和种间竞争,天故的捕食,疾病和不良气候条件等)和生物的年龄变化等必然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数目,从而降低种群的实际增长率,使个体数目不可能无限地增长下去。相反,通常是当种群侵入到一个新地区后,开始时增长较快,随后逐渐变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或者在这一水平上下波动。此时个体数目接近或达到环境最大容量或环境的最大负荷量(K)。在这种有限制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增长可用逻辑斯谛方程表示:dN/dt=rN(K-N/K)=rN(1-N/K),1-N/K 代表环境阻力。增长曲线表现为S形。一般认为,这种增长动态是自然种群最普遍的形式。种群动态与调节机能的研究,对于管理和保护生物资源,以及对于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群落 ①群落的概念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物种都不是孤立地生存,总有许多其他生物种与之同群共居,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群休。正如种群是个体的集合体一样,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是一个比种群更复杂更高一级的生命组织层次。群落因成分中生物类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果在一定地段上,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种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彼此发生作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组合,这种多植物种的组合就叫做植物群落。它是不同种类植物松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 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填空: 1饲料的养分概括为:(1 )蛋白质,(2)碳水化合物,(3)脂肪,(4)维生素,(5)矿物质(6)水,等六类。 2、饲料养分对动物机体的一般功能概括为:(1)(作为建造和维持动物体的构成物质),(2) (作为产热、役用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3)(调节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动物产品的形成),(4)(养分的附加功能:如产乳、产蛋)等。 3、养分的一般表示方法为:(1)(%)。(2)(PPm),(3)(mg/Kg )等。 二、判断正误: 1、饲料中的能值主要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脂肪含量越多,则其能值越高。(V) 2、动物的饮水量等于采食干物质量。(X) 3、动物机体内的水分亦同饲料植物一样含量变化很大。(X) 4、动物性饲料本身不含CF (V) 四、单项选择: 1、调节动物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保证动物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为量营养物质称为(D) A、氨化物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绝干物质的指干物质状态在(D) A、90% B、98% C、无水 D、100% 三、问答: (一)饲料的概略养分 (二)动植物体在化学组成方面有何差异?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1)单胃动物: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2)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胃内进行。皱胃和小 肠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3)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哺乳单胃动物的消化 3、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微生物三种。物理性是磨碎、增加表面积和消化液混 合;化学性是将营养物质的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微生物是将营养物质的结构降解,合成新物质。 第四章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一、概念: 1、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 2、氨化物:饲料中所含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总称。 4、代谢粪蛋白质:随粪排出的蛋白质并非全部来自消化的饲料蛋白质。其中包括肠道脱落粘膜及肠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导学案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复习总结课 一、知识回顾: 1.制作洋葱鳞叶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滴,撕,展,盖,染,吸 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滴,刮,涂,盖,染,吸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4.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动物细胞有的结构植物细胞都具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的目的是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生理盐 水而不用清水的原因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避免细胞吸水破裂;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染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 7.口腔上皮细胞呈椭圆形,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呈橘黄色。 二、达标测评: 1.请分析回答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观察等相关问题: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__; 染色时所用的染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__________倍。

若视野内有污点,移动临时装片和转动目镜后,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在 ____________ 上(3)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与上图中的_______(填“甲”或“乙”)相同,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黄瓜果肉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线粒体 ⑥叶绿体 ⑦液泡 A .①⑥⑦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3.与植物细胞比较,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 ) ①镊子 ②生理盐水 ③稀碘液 ④清水 ⑤消毒牙签 ⑥刀片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 5.如图甲和图乙“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丙所示显微镜的结构,如图镜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 ]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拨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 ]_____________ (4)如果要将图丁中左下方的细胞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___________方移动装片. (5)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调暗,应当改用___________和平面反光镜. 6.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动物营养与饲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 第二章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第三章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 第四章饲料的常规分析 第五章饲料厂的审批、建设与管理 畜禽营养基础 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教学目标: 1、理解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2、掌握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成分 教学重点: 1、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2、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教学难点: 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教学方法: 启发法、导入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元素组成: (一)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类: 1、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者称为常量元素。 2、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二)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植物的化学成分(%) 动物体内的化学成分(%)

不同收获期的苜蓿养分含量(%) 植物体和动物体成分比较(%)

分析表可知,碳水化合物在植物性饲料中含量高,约占物质的70%左右,而动物体中糖分含量极少,只占体重的1%以下;植物性饲料中,含水量在5%-95%之间变化,而动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体重的1/2-2/3;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除肥育动物变动明显外,一般健康的成年动物都相似,但植物性饲料则不然。 二、动植物体的化学成分蛋白质 饲料概略分析法 水分维生素 有机物脂肪 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无氮浸出物 糖类 干物质 粗纤维 灰分(矿物质) (一)动物体的化学成分特点 (1)水分:动物体内水分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大幅率降低。 (2)有机物质:脂肪和蛋白质是动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各组织器重要的组成成分。动物体内各种酶、抗体、内外分泌物、色素以及对动物有机体起消化、代谢、保护作用的一些特殊物质多为蛋白质。动物体内的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构成的真蛋白质。 (3)灰分(矿物质) 钙、磷占:65%-75%。90%以上的钙、约80%的磷和70%的镁,分布在动物骨骼和牙齿中,其余钙、磷、镁则分布于软组织和体液中。 (4)动物活体成分的估计 动物活体成分构成规律: 动物总体重=水分重+脂肪重+脱脂干物质重。 水分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二)植物体的化学成分特点 植物体水分及其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老熟逐渐减少,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构成物质,在植物茎秆中含量较高。动物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 (四)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结构性多糖主要分布于根茎叶和种皮中,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 (2)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的结构物质。构成动植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相同。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 (3)脂类:脂类是动物体的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脂类主要是结构性的复合脂类,如磷脂、糖脂、鞘脂、脂蛋白质和贮存的简单脂类等。

《第1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第1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校园观察计划。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情感目标: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 交流活动法、观察法、小组协作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呢?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今天主要看看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一)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 讲解:大自然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植物,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几类。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 讲解: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目的要求:1、识别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举例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画观察路线草图和做观察记录。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选定区域做观察对象。 2、选定观察路线和重点观察点。 3、各组展开活动按照路线观察并绘制观察路线草图和记录结果。 4、各组成果交流,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1、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你获得了哪些生物方面的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绘制观察区域示意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3、你从其他组绘制的观察区域示意图以及汇报中学到了什么? 结论:我们身边的动植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三)检测与评价 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 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它生物油什么关系。 (四)阅读资料 市花市树的选择条件。

人类与动植物

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 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植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植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与动植物有关,离开了动植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环境中的生物链》 当前大多数的环境问题,都是来自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错误行动。 我们把征服自然看做是人类的进步,这就意味着常常因为我们的错误认识而破坏了动植物世界。---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 关键词:动植物生物链生存关系 Summary:Scientists believe the future human existence is the biggest challenge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day's earth in ecological aspects has overload. In the new century, mankind must a mor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land and water, energy, raw materials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In modern life, plants and animals with human relations can say is inseparable. People were also found in plants and animals from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life. ----from INTERNE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environment natural resources important 土地沙漠化、海洋泛赤潮、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南极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地球变暖、酸雨的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步步紧逼、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洪涝灾害、干旱灾难、大气污染、人口爆炸、生态失衡……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忧心忡忡、惴惴不安,每天各种各样的有关环境方面灾难性的消息报道令人类惶惶不可终日,大有坐在即将喷涌爆发的火山顶上等待一蹴而灭的恐惧、惊愕。有关环保和诵之物保护方面的话题及行动,成为人类的世纪话题之一。 在现代的生活中,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人们从中也发现了动植物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1)动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丰富的动物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物质宝库。时至今日,仍有靠猎取动物为生的民族,如巴西东南部游牧的高楚人。有许多国家,动物资源是维持国计民生的支柱。澳大利亚一向以“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而著称。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多少世纪来一直是阿拉伯人赖以取得衣食的重要来源。

动植物发育的异同

高等动物的发育可以一般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 从受精卵起到胚胎出离卵膜的一段过程(以人为例)。人的受精作用是在输卵管的上段完成。当受精卵在输卵管中段时,胚胎发育就开始了。受精卵一边进行有丝分裂,一边沿输卵管向子宫方向下行,胚胎发育进入卵裂期,接着进入桑葚胚、囊胚、原肠胚。囊胚不断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的分化而长大,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胚胎本身将来发育成胎儿;另一部分演变为胚外膜,最重要的是羊膜、胎盘和脐带,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在前两个月中,胚胎继续细胞分裂、分化,产生各种细胞,组建各种组织、器官。到第三个月末,各器官系统基本建成,已称为胎儿。以后主要是增大和少数结构的改变。由于胎儿迅速生长,母亲的负担日益加重;一般到280天左右,也就是九个月多一点(常说“十月怀胎”实际上以农历来衡量的)将发生自然娩。接着进行胚后发育。 胚后发育: 在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从卵孵化后,或从母体生出后,经过幼虫或幼体至成虫、或成体达到性成熟时的发育过程。许多动物的幼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与成体差别较小,因此,幼体不经过明显的变化就逐渐长成为成体,如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对于这些动物来说,胚后发育主要是指身体的长大和生殖器官的逐渐成熟。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如蛙。这类动物在胚后发育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要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这种类型的胚后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胚后发育的情况也有区别。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蚯蚓、蚂蟥和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胚后发育,其幼体与成体极为相似,不经变态,逐渐长大成为成体(直接发育);另一些无脊椎动物有极为特殊的幼体期,幼体与成体极不相同,要经过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后,才能发育成为成体(变态发育),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中的许多种,其中以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最为特殊,它们从卵孵化后,要

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

动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摘要:通常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或种群)的遗传结构由于回应于另一个物种(或种群) 遗传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的相应改变。广义的理解,协同进化是相互作用的物种之间的互惠进化。生物之间、特别是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协同适应与进化,已经成为生物进化、生态、遗传等学科十分关注的问题,可能成为生物学中各学科研究的交汇点或结点。作者具体阐述了:(1)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研究意义,包括对生物学与生态学的价值;(2)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研究的限制或困难,诸如时间、研究对象、进化等级尺度和研究方法的限制;(3)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主要研究对象( 系统),即昆虫传粉系统、昆虫诱导植物反应系统、种子散布系统、以及大型草食动物采食与植物反应系统;(4)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适应特征(性状)——物种的可塑性,以及适应机制——物种适应过程与策略两个方面;(5)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研究的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协同进化;协同适应;植物;草食动物。 1、协同进化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自然界中,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成分的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体现于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依存的协同进化(coevolution)[1,2]。一方面,植物为了逃避各类草食动物的采食而形成防卫性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另一方面,动物为了获取最大净营养(食物),通过优化采食、增大解剖与生理特征的可塑性,以提高其适合(fitness)[3]。大量野外观察与实验都已表明,动植物之间所表现的相互拮抗与互惠特征(antagonistic and mutualistic traits)是同时出现的,而且随着自然历史的发展,它们之间可能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以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进化[2]。协同进化这一概念最早是Ehrlich 和Raven 在研究蝶类与植物之间的作用关系时提出的[3]。Janzen 曾给以定义,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反应于另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后者的特征同样回应于前者的特征而进化[4]。进一步理解,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或种群)的遗传结构由于回应于另一个物种(或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的相应改变。近年来人们对协同进化概念的外延又有扩展理解,即不仅存在物种之间的协同,也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那么协同进化又是在生态上密切相关联的进化[5]。 作为自然界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家们聚焦的新领域。协同进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开展,而这种相互关系始终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说明物种间相互适应、以及共同进化的机制也

动植物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 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难点: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复习导入:动物和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评价并引导:动物和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所以,它有严格的结构。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 1.动物和人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它将怎样变化成为一群细胞? 2.什么是组织?是怎样形成的?人有哪四种组织,功能如何? 3.什么是器官? 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郭延昆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4.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难点: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 二、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来,它们的结构层次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那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 受精卵——(分裂)多个细胞——(形成)分生组织——(分化)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最后一部分组织终生保持分裂能力(分生组织) 二、绿色开花植物有六个器官 动物体是由八大系统构成动物体的,而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植物体为什么没有出现“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所有的植物都有六个器官吗?哪一类植物有六个器官? 细胞→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Root,stalk stalk [D.J.:st?:k][K.K.:st?k]n.主茎, 花梗, 叶柄 foliage [D.J.:'f?uliid?][K.K.:'foli?d?, 'fol?d?]n.植物的叶子(总称); 叶子及梗和枝Most trees lose their foliage in winter.大多数树木在冬天落叶。 fructification [D.J.:,fr?ktifi'kei??n][K.K.:,fr?kt?f?'ke??n, ,fr?k-] n.结果实,结实器官,果实 pip [pip]n(.苹果、梨等的)果仁, 种子 三、植物的四种主要组织 动物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植物器官也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植物有哪些组织呢? 四、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 根尖是指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各种植物根尖的结构基本相同,从尖端向上依次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成熟区:细胞体积较大,出现了细胞分化,内部出现了导管,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根伸长最快的区域,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 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的区域,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能促进跟的生长。

《第一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校园观察计划。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情感目标: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 交流活动法、观察法、小组协作。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呢?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今天主要看看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一)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 讲解:大自然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植物,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几类。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 讲解: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目的要求: 1、识别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举例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画观察路线草图和做观察记录。 过程: 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选定区域做观察对象。 2、选定观察路线和重点观察点。 3、各组展开活动按照路线观察并绘制观察路线草图和记录结果。 4、各组成果交流,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 1、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你获得了哪些生物方面的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绘制观察区域示意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3、你从其他组绘制的观察区域示意图以及汇报中学到了什么? 结论:我们身边的动植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三)检测与评价 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 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它生物油什么关系。 (四)阅读资料 市花市树的选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