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肝脏 (2)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麻醉与肝脏精PPT课件

麻醉与肝脏精PPT课件

与蛋白质有关的肝功能试验
2、氨基酸与血氨的测定: ⑴血浆游离氨基酸测定: 肝病时血浆游离氨基酸变化仅见于严重肝 损害病例。 ⑵血氨的测定: 测定血氨主要用于估计肝损害程度及其预后。在 重症肝病患者血氨可显著增加。
与蛋白质有关的肝功能试验
3、血清酶的测定 ⑴转氨酶:以丙氨酸转氨酶(也称谷丙转氨酶 (ALT, GPT) )和门冬氨酸转氨酶(也称谷草转 氨酶(AST, GOT))最为重要。 ⑵乳酸脱氢酶: ⑶血清胆碱酯酶同工酶:诊断肝硬化. ⑷碱性磷酸酶: 升高的程度为胆汁淤积>肝癌>肝细胞损伤
2、肝小叶: 肝的基本结构与功 能单位,由中央静脉、 肝板、肝血窦、窦周间
隙和胆小管组成。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枯否细胞(Kupffercell): 存在于肝血窦腔内的肝 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 能力。在免疫反应中它也 有重大作用,如产生促炎 细胞因子白介素一1、白 介素一6、肿瘤坏死因子。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肝、胆的主要功能
(一)肝的主要功能
①贮存和滤过血流; ②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功能; ③参与物质代谢,包括分解、合成、 转化、贮存; ④屏障和吞噬功能; ⑤生物转化(解毒)等功能。
肝、胆的主要功能
1、胆红素代谢
衰老红 细胞的Hb 未成熟 红细胞 含血红 素的酶类 间接 胆红素 肝 肾 粪便
直接 胆红素
3、门管区: 肝硬化时, 结缔组织增生, 小叶间静脉首 先受压,可造 成门脉高压。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肝腺泡学说: 以门管区 的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和 小叶间胆管为 中轴,两端以 邻近的中央静 脉为界。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胆小管 黑林管
胆汁
小叶 间胆管
左右 肝管
汇合

肝功能不全病人的手术麻醉ppt课件

肝功能不全病人的手术麻醉ppt课件
酮效应有助于增加尿量。
(6) 积极防治术中并发症,如出血性休克、渗血不止、心 律失常和酸碱失衡、术后苏醒延迟和肝性脑病等。
(7)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病人凝血功能正常才能够选 择硬膜外腔阻滞,术毕应监测病人硬膜外腔阻滞平面,平 面低于胸6,才能拔除气管内导管,避免麻醉平面过高引 起的呼吸抑制。
麻醉手术后处理
(1) 手术结束后,仍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观察生命体 征,掌握好拔管时机;对相对复杂的手术,术后可能会发 生肺水肿,保留气管内插管可能会更好。
(2) 注意对尿量、体温、血糖、电解质、酸碱状态和凝血 功能等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纠正、维持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
(3) 保证充足氧供,防止低氧血症。
造成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肝脏原发疾病如肝炎、肝癌 、肝硬化等。
心功能不全、休克、败血症、贫血和肾脏疾病等肝外因素 亦可以导致肝功能损害。
(2) 肝脏:严重肝功能损害病人容易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 。短期内大量肝坏死细胞和脂肪变性,黄疽急剧加深,肝 脏进行性缩小,出现肝性脑病、脑水肿、肝肾综合征和心 肺功能衰竭。
(4) 观察黄疸、腹腔积液情况变化;继续保肝治疗,加强 营养支持,保证热量和能量。防治随时可能发生的肝功能 衰竭。
(5) 手术后长时间意识未能恢复,应考虑急性肝衰竭、肝 性脑病,合并血氨水平升高应给予精氨酸处理。
(6) 术后疼痛会限制病人呼吸,导致通气不足;还会增强 炎性反应,导致术后恢复和伤口愈合延迟。但镇痛药物种 类和量的选择,要注意参考肝脏对药物清除能力的改变。 应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更为理想,合并凝血功能 障碍时要防止硬膜外血肿。
(2) 加强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心电图、SPO2、BP、PETCO2等。观察 手术过程中尿量、体温、血糖变化以及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 状态。相对复杂的大手术,最好使用有创监测。动脉置管可测直接动 脉压,及时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便于血气、血糖、电解质、酸碱状

肝脏手术的麻醉ppt 课件

肝脏手术的麻醉ppt 课件
23
呼吸功能不全病人的评估
呼吸功能不全病人确定手术适应证
·肺功能状况 ·肝脏手术的复杂程度和创伤大小 ·病人的体能储备
24
肺功能要求
一般要求
· 肺活量>预计值的50% · RV/TLV<50% ·一秒率 (FEV,/FVC)>50% · MVV>预计值的50%
应该结合病人的体能储备和心功能状况综合 评估
机体代谢
11
目前,肝脏手术病人仍以中年病人居多,因 此,合并上述夹杂症的病人也较少。 为确保病人的安全,仍然应当重视术前评估, 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12
肝脏手术的麻醉选择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13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目前肝脏手术的 首选的麻醉方法
14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优点
·深呼吸和吸气后屏气
29
术后管理原则
早期体疗
·翻身、拍背 ·早期活动
术后NPPV支持
·术前即可开始适应性训练 · 术后4~6小时开始间断NPPV 支持,有利于气道湿
化,减少病人呼吸作功,节省体力,降低代谢
30
肝脏手术后的呼吸功能不全
主要原因
·上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减损 c3功能残气量下降 c 膈肌功能下降
19
保护肝脏功能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缩短肝门阻断时间 减少全麻药用量,减轻肝脏负担 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不输正内环境紊乱 注意外科医生的操作,如腹腔内填塞、放置 肝脏拉钩、阻断肝门或下腔静脉等,应及时 采取措施
21
腹水引流
大量腹水严重影响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传统理论
现为气促和低氧血症
8
泌尿系统
肾功能减退

肝移植手术的麻醉 PPT精品课件

肝移植手术的麻醉 PPT精品课件

电解质紊乱
低钠 ❖纠正不宜过快,有报道发生中枢桥脑脱 髓鞘病变
低钙 ❖大量输入枸橼酸钠抗凝的库血 ❖输注氯化钙
电解质紊乱
低钾 ❖可能是医源性治疗,利尿剂 ❖不必积极治疗
低镁 ❖心血管功能会受到抑制 ❖新肝再通后会逐步恢复正常
凝血功能异常
术前凝血功能障碍 ❖新鲜冰冻血浆 ❖根据TEG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
儿科患者肝移植
❖ 主要为胆道闭锁的患者,大出血可能性小,肝脏合成功能完 整
❖ 肝动脉血栓形成较成人多见,因此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存在 争议,避免使用抗纤溶药物,维持INR 1.5~1.8
❖ 阻断时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一般不需要高流量输液装置; 维持好血球压积,避免HCT波动
❖ 注意保温
完成期
❖ 总结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出入液量,复查血 气分析,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纤溶亢进 ❖在无肝期并不常见 ❖无需预防性使用冷沉淀
无肝前期(二)
❖ 低血容量 腹水引流 出血 a) 凝血功能下降、血小板减少 b) 门脉高压 c) 手术操作复杂,手术史
❖ 处理:适当补充胶体,必要时输血;使用血管 活性药物
无肝期(一)
❖ 容量管理
原则:限量补液,低中心静脉压技术(3~5 mmHg),
❖ 高流量加温输液:Highflow、Levelone ❖ 动脉穿刺:诱导前或诱导后短时间 ❖ 血液回收:非肿瘤患者(目前)
静脉鞘管
麻醉与监测相关技术
❖ 保温:加温毯、Warmtouch ❖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抗栓泵 ❖ 肺动脉导管 ❖ TEE
术中监测
常规监测:
❖ 5导ECG、SPO2、有创动脉压、气体监测 ❖ 体温、中心静脉压、尿量 ❖ 肌松监测 ❖ 血气分析

麻醉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肝胆 精品课件】

麻醉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肝胆 精品课件】
1956年
➢ 氟烷作为第一个卤代烷类麻醉药进入临床
1大面积致死性肝坏死的报道
氟烷性肝炎
1959-1962年
➢ 全美氟烷应用情况调查
回顾了34个医学机构的865515例全身麻醉病例 确认82例致死性肝坏死 9例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此9例中有7例接受过氟烷麻醉 这7例中有4例在此前6周内接受过1次以上氟烷麻醉 结论:氟烷引起的肝坏死率高于其它全身麻醉药物
可被纳洛酮逆转
全身麻醉对肝胆系统的影响
通常使肝血流减少
➢ 吸入与静脉麻醉药物的作用 ➢ 通气模式的影响
机械通气
✓ 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肝静脉压 ✓ 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血压,增加交感神经张力 ✓ 呼气末正压(PEEP)的影响更为显著
自主呼吸
✓ 对维持肝血流更有优势
区域麻醉对肝胆系统的影响
高位脊麻与硬膜外麻醉时肝血流减少
总体而言,静脉麻醉药对肝血流仅存在轻微影响, 且对术后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阿片类药物对肝胆系统的影响
对肝功能影响轻微 所有阿片类药物均呈剂量与药物依赖性地增加
胆道压力与Oddi括约肌张力
➢ 芬太尼≈阿芬太尼>吗啡>哌替啶>布托啡诺>纳不啡 ➢ 理论上可导致胆绞痛或胆道造影伪像,但实际上… ➢ 除哌替啶外,其它阿片类药物增加胆道压力的作用均
避免使用 ➢ 尽管在儿童中有氟烷性肝炎的报道,但仍可适用 ➢ 恩氟醚、异氟醚与地氟醚是更为安全的吸入麻醉药 ➢ 对麻醉药物引起的肝炎要进行排除诊断
静脉麻醉药对肝胆系统的影响
依托咪酯与硫喷妥钠可减少肝血流
➢ 增加肝动脉血管阻力 ➢ 降低心排量与血压
氯胺酮对肝血流影响很小 丙泊酚可增加THBF
➢ 舒张内脏血管,增加肝动脉与门静脉循环
氟烷性肝炎

肝病与麻醉ppt参考课件

肝病与麻醉ppt参考课件
缺乏或不足。 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明显减少,提示已出 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表示肝脏已经坏 死,禁忌做任何手术。
8
LOREM IPSUM DOLOR
1. 肝脏病人的麻醉耐受力估计 ①轻度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影响不大; ②中度肝功能不全或濒于失代偿时,麻醉和手术耐受力显
肝病与麻醉
LOREM IPSUM DOLOR
1
LOREM IPSUM DOLOR
➢ 一、概述 ➢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常见的有肝炎、肝硬化、
肝脓肿、脂肪肝、酒精肝和原发性肝癌等多种肝病。 ➢ 常见的五大类肝病当中,危害性最大最为广泛的是乙
型肝炎(简称乙肝),据统计全球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人 数超过2.8亿,在中国人群当中约有1.3%人口感染。
12
LOREM IPSUM DOLOR
4、 屏障吞噬功能; 5 、生物转化解毒功能。与临床麻醉最密切的有胆红素代
谢、蛋白质代谢、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药物生物 转化和解毒功能。
13
麻醉药对肝功能的影响
药物→胃肠道→血液
14
LOREM IPSUM DOLOR
➢ 1、吸入麻醉药 ➢ 在低氧条件下,重复吸入氟烷课引起“氟烷肝炎”,
④急性肝炎病人除紧急抢救性手术外,一律禁忌施术; ⑤慢性肝病病人手术中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凝血机制异常,
与其常合并胃肠道功能异常,维生素K吸收不全,致肝 脏合成V、VII、IX、X因子不足有关,术前必须重视纠 正。
11
LOREM IPSUM DOLOR
肝脏的主要功能 1 、储存和滤过血流; 2 、分泌胆汁参与食物消化 ; 3 、参与多种物质的分解、合成、转化、储存等代谢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蛋白与药物效应 药物入血 与血浆蛋白结合→暂无药理活性 游离状态→有药理活性
肝合成血浆胆碱酯酶
对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酯类局麻药(普鲁卡因) 代谢有影响
2、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肝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以及抗凝作用的抗凝血酶III和纤溶 酶原,肝对维持正常凝血和纤溶过程起重要作用。 当肝有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凝血纤溶发生紊乱,严重可 致DIC。 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 Ⅶ Ⅸ Ⅹ 维生素K依赖的蛋白质C具有抗凝调节作用
双侧T7-10交感N →肝血管仅有交感N支配,调节血流量 迷走N左右支→胆道系统同时受交感,副交感N调节 右膈N→肝的传入(感觉)N,纤维分布于肝内及胆道系统
三、肝、胆的主要功能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贮存、净化血液 分泌胆汁参与消化 营养物质代谢调节
参与凝血和纤溶调节 生物转化(解毒) 宿主防御功能
与临床麻醉关系最密切的有 胆红素代谢 蛋白质代谢 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药物转化、解毒功能
(一)胆红素代谢
1. 过程
血红蛋白分解
80-85%
单核巨噬cell
含血红素的酶类
游离胆红素
入血 与血浆白蛋白结合
(未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尿胆原(肠道细菌)排入胆管 结合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 肝cell (直接胆红素)
血清直接胆红素 正常<3.4μmol/L
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尿胆红素:正常尿中无,如有为直接胆红素 尿胆原
(二)蛋白质代谢及相关试验
1、蛋白质合成 肝可以合成血浆中的主要蛋白质:白蛋白、纤维蛋白原、α 、β球蛋白和凝血因子II、V、VII、IX、 X、 XII、XIII等
肝是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合成的唯一器官, 白蛋白从合成到分泌仅需20-30min,成人每日合成12g白蛋白。 合成分泌多种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原,血小板 生成素等 灭活多种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雌激素等
3、生物转化功能:
大多数麻醉药属脂溶性和非极化性质,不能经肾排出,
需在肝脏转化为水溶性的极化性物质从肾排出。
肝生物转化:
巴比妥类 苯二氮棹类
阿司匹林
I相反应:细胞色素P450酶系或混合功能氧化酶
吗啡
(氧化、还原、水解、脱烷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甲基化) 氯霉素
II 相反应:结合反应(形成化合物易于经尿或胆汁排出)
(葡萄糖醛酸、硫酸盐、牛磺酸盐、甘氨酸)
巴比妥、苯二氮棹类经I相反应灭活,乙醇(氧化), 阿司匹林(水解) 吗啡、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酶诱导:酶活性受药物的作用而加强,加快药物生物 转化 (如苯巴比妥、氢化可的松、乙醇)
酶抑制:抑制酶的活性,延缓药物代谢 如西咪替丁(甲氰咪呱)
肝脏内在代谢清除率
肝脏通过代谢和转化灭活药物的能力
可用药物一次通过肝脏时发生代谢转化的比例来反映。
高清除率药物: 清除速度 利多卡因 取决于肝 布比卡因 血流量 吗啡 氯胺酮 异丙酚 芬太尼 苯海拉明
低清除率药物:
地西泮
安替比林
茶碱
与肝脏代 谢药物能 力有关
硫喷妥钠
4、有关的肝功能试验:
(1) 血清总蛋白:正常60-80g/L,白蛋白35-50g/L,球蛋白20-0g/L, 白/球比:1.5-2.5/1
门V
肝A
肝管
肝硬化时,结缔组织增生,小叶间静脉首先受压
(二)胆囊:主要贮存 胆汁作用
二、肝的血液循环及神经支配
(一)肝的血供 来源
肝的血液供应丰实,有双重血液供应,占心排量的25%。
门V
肝A
①来源:
来自胃、肠、脾脏的血液 来自腹主动脉分支
②供血量: 供应肝血的70-75%
25-30%
③供O2量
各占50%
各占50%
④含O2饱和度 70-85%
98%(氧供丰富)
⑤压力情况: 低(6-12mmHg)
高(100mmHg)
肝A→小叶间A (营养循环)
门V→小叶间V (功能循环)
血窦
窦 周 隙肝
细 胞
中央V
肝V
小叶下V
肝血流的调节 低血压
低血容量高 1.神经调节:一般碳认酸为血肝症血管仅有交感N支配,调节血流量
麻醉与肝脏 (2)优秀课件
概述
肝脏是机体中最大的实质器官,是维护持生命活动 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重要脏器,还有很强的生 物转化(解毒)功能,因此在肝细胞中包含有丰实 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 酶体、微体等。
第一节 肝胆解剖及生理学
一、肝、胆的解剖、组织结构
(一)肝脏 1、肝小叶: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直接、间接胆红素特点
直接胆红素
溶解性
水溶性
与偶氮试剂反应 直接阳性
通透性
不易通过细胞膜
肾小球滤过
可滤过可出现在尿中
间接胆红素 脂溶性 间接阳性 易透过细胞膜
与血尿蛋白结合,不能滤 过,不可出现在尿中
3. 胆红素代谢试验
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17.1μmol/L,
>34.2- 51.3μmol/L可出现肉眼黄疸
示胆道梗阻胆汁淤积及骨骼病变
(3)血氨及氨基酸测定:
体内的氨主要由氨基酸分解来,也可肠道细菌作用含氮物质产生, 它主要在肝内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由肾排出;
肝功能不全→尿素生成↓ 血氨↑
多面棱柱体 (1) 中央静脉 (2) 肝板 (索) (3) 肝血窦 (4) 窦周隙 (5) 胆小管
2、肝细胞:肝的实质细胞 三种不同的功能面 肝血窦面 胆小管面 肝细胞连接面 窦 周 间 隙 ( Disse space ) : 物质交换场所,有散在的贮脂 细胞
3、门管区:几个相邻肝小叶之间结缔组织区域,有小淋巴管及神经 纤维内含有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胆管。
(2)血清酶测定: ➢ 谷丙转氨酶(ALT GPT):最敏感、主要位于肝脏对肝损害意义大 ➢ 谷草转氨酶(AST GDT) ➢ 乳酸脱氢酶:其中LDHS主要来自肝脏及胃骼肌,敏感性好 ➢ 胆碱酯酶同工酶:肝功受损;胆碱脂酶合成↓ ➢ 碱性磷酸酶(ALP):成人血清中ALP主要来自肝。ALP升高,一般提
交感神经 +
2.体液调节:
肝A 收缩
胃肠血管
肝血流量
5-HT、NE、血管紧张素
肝A收缩
缓激肽、前列腺素
肝A扩张
血管加压素
肠系膜A和脾A收缩 肝门V血流
胰高血糖素 肝门V血流 ,肝A血流不变
3.自身调节: 中央静脉---管壁无平滑肌,内皮细胞收缩控制肝血窦血流量 肝A与门V之间血流互相补偿机制
(二)肝的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