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肝脏90551
麻醉与肝脏PPT课件

(二)氧化亚氮对肝脏的影响 长期接触N2O,对肝脏有毒性作用; 单用N2O,肝血流量并无改变,和巴比妥类药 合用可导致肝血流量降低; 和N2O相关的缺氧可导致肝脏损伤。
35
(三)非阿片类镇静药 常用静脉麻醉药不引起肝功能明显改变; 大剂量硫贲妥钠(>750mg),可导致肝功能 异常; 氯胺酮可引起肝脏酶学中等度升高。
疹、肝功检查酶学异常; 3.一般3~6日后出现黄疸; 4.病人既往多有用过氟烷的历史。
33
有关氟烷肝炎的几个特点:
儿童发病极其罕见,即使反复使用; 成人仅用一次也少见发生; 无可靠的实验诊断或排出; 易感因素: ①年龄>40岁, ②中年、肥胖女性, ③此前用过氟烷,尤其是短时间内(<6周) 。
34
15
3.肝血流量的激素调节 内分泌激素能改变肝血流量,包
括儿茶酚胺,胃泌素,胰高血糖素, 促胰液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垂体后 叶素。
16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导致肝动脉收缩,紧接着舒张,对门静脉
仅产生收缩作用。 多巴胺:
对肝动脉的调节作用极弱。 胰高血糖素:
产生渐进的,长时间的肝动脉舒张,拮抗生 理刺激导致的肝动脉收缩。
酶系统不成熟─早产儿、 新生儿黄疸,
遗传缺陷─Gilber’s综合 征,
药物性。
肝细胞性─肝炎,肝硬化、 药物性肝损伤,
肝内淤胆─药物性、妊娠,
良性术后黄疸,
脓毒血症,
梗阻性黄疸─肝内和肝外 梗阻。
30
血浆蛋白测定─反映肝脏功能重要指标: 在慢性肝炎病人,血浆白蛋白降低表明有
肝功能损害加重。 在急性肝功能紊乱病人,血浆白蛋白是一
麻醉与肝脏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麻醉科
1
肝脏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麻醉与肝脏

麻醉与肝脏Part1 肝胆组织解剖生理学肝的组织结构1.肝细胞膜有三个不同的功能面:肝血窦面、胆小管面和肝细胞连接面,在肝血窦面和胆小管面的细胞膜卷曲成微绒毛,使肝细胞和血液及胆小管之间的物质交换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物质的吸收和排出。
如果胆小管面微绒毛减少,直接胆红素不能顺利进入胆小管,经肝血窦面反流到窦周间隙(Disse Space)而进入肝血窦,使血中直接胆红素增高2.内皮细胞:是构成肝血窦壁的主要成分,其间间隙较大,因此肝血窦通透性较大,血浆中除了乳糜微粒外其他大分子物质均可自由通过,有利于肝细胞的摄取和排泄3.肝巨噬细胞:又称Kupffer细胞,是定居在肝脏内的巨噬细胞,构成机体的一道重要防线,尤其是吞噬清除从胃肠道进入门静脉的细菌、病毒、异物方面起重要作用4.大颗粒淋巴细胞:一般较牢靠的附着在内皮细胞或Kupffer细胞表面,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5.肝星形细胞:又称储脂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表面,细胞内形成脂滴,生理情况下,以摄取和储存维生素A为其主要功能,合成胶原的功能收抑制;在病理情况下,储脂细胞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增强6.肝小叶: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肝小叶;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间隙和胆小管组成7.门管区:几个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区域称门管区,内含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肝硬化时,小叶间静脉首先受压,可造成门脉高压8.肝腺泡学说:以门管区血管发出的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及小叶间胆管为中轴,两端以邻近的两个中央静脉为界,根据血流方向和肝细胞获得营养的先后,将其分为三带:Ⅰ带为近中轴的部分,最先获得含氧和营养的新鲜血液,肝细胞代谢活跃,再生能力强;Ⅲ带为近中央静脉的部分,对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差,再生能力弱;Ⅱ带介于Ⅰ带和Ⅲ带之间胆囊的组织结构:1.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组成,粘膜有许多皱襞突入胆囊腔内,胆囊充盈时皱襞消失2.若胆囊有炎症,胆汁酸的吸收增加,可促使胆结石的形成肝的血流:1.肝接受肝动脉和肝门静脉的双重供血;肝门静脉血来自胃肠胰脾等内脏的静脉血,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一些待肝脏加工的毒性物质2.正常肝脏可贮存500ml的血液,相当于血容量的10%①右心衰竭时,肝含血量可高达1000ml②急性大量出血时,机体动员肝脏贮血进入体循环,但肝脏有可能因之缺血、功能损伤3.肝血流量的调节:①肝门静脉入肝后的分支有平滑肌,而与肝血窦相连的小静脉无平滑肌;肝动脉入肝后的分支与肝血窦相连处均有平滑肌②肝血流量接受神经调节,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肝动脉和胃肠道血管收缩,肝血流量暂时下降,数分钟后恢复正常;交感兴奋也使门静脉收缩,提高肝门静脉的压力,但不影响肝门静脉的血流③体液因素如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肝动脉收缩;缓激肽、前列腺素等参与肝动脉扩张的调节④血管升压素可使腹腔脏器动脉收缩,从而间接使肝门静脉血流量减少⑤在低血压、低血容量或高碳酸血症等病理情况下,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胃肠道静脉持续收缩,肝门静脉血流量减少,间接使肝血流量减少4.肝的神经支配:①肝的神经来自双侧T7-10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左右支及右膈神经②肝血管仅由交感神经控制其收缩③肝的感觉神经是右膈神经,其纤维分布于肝内以及肝胆道系统,因此,肝与胆囊的病变引起的右肩部放射性疼痛,一般认为是右膈神经传入的5.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贮存和滤过血液;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参与物质代谢,包括合成、分解、转化和贮存;屏障和吞噬功能;生物转化如解毒等。
麻醉与肝脏(精) ppt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教研室
-
1
教学目的
掌握肝的血流、调节及神经支配、肝 胆的主要功能,掌握肝功的评估,掌握 麻醉和手术对肝功的影响。
目录
肝胆组织解剖生理学 肝功能的评估 麻醉和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课后思考题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一)肝的组织结构
1、肝细胞: 为肝的实质细胞,
多为单核。 肝细胞的功能面: 肝血窦面、胆小管面 和肝细胞连接面
汁排放等功能。 ②胆囊的分泌、吸收和收缩排空功能受神
经与体液调节。
肝功能的评估
目前尚无一种试验能反映肝的全部功能。 单凭一种试验结果作出肝病判断易犯 错误,应作若干种试验,必要时反复检 查,且需配合临床表现或其他辅助项目检 查,全面考虑后作出判断。
与蛋白质有关的肝功能试验
1、血清总蛋白: 正常值为60 ~ 80g /L,白蛋白35 ~50g /L, 球蛋白20 ~ 30g /L ,白/球比值为1.5~ 2.5。 血清总蛋白减少至60g /L以下,表明预后 不良有肝坏死的可能。 白蛋白浓度<20g/L ,表明预后不良。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1)线粒体: 是肝脏能量
产生和贮存的场 所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2)内质网: 分粗面内质
网和滑面内质网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3)高尔基复合 体:ຫໍສະໝຸດ 参与蛋白质 的加工和贮存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4)溶酶体 (lysome)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5)微体: 肝细胞
内最小的细 胞器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肝、胆的主要功能
(一)肝的主要功能
①贮存和滤过血流; ②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功能; ③参与物质代谢,包括分解、合成、
转化、贮存; ④屏障和吞噬功能; ⑤生物转化(解毒)等功能。
麻醉药物与肝脏PPT课件

• •Leabharlann (一)第一相反应 多数药物的第一相反应在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微 粒体)处进行。此系由一组药酶(又称混合功能氧 化酶系)所催化的各种类型的氧化作用,使非极性 脂溶性化合物产生带氧的极性基因(如羟基),从 而增加其水溶性。有时羟化后形成的不稳定产物还 可进一步分解,脱去原来的烷基或氨基等。其反应 可概括如下:
局麻药 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主要有血浆和肝内胆碱酯酶 水解;酰胺类麻醉药如利多可因在肝内通过微粒体 氧化酶和酰胺酶代谢。所以 局麻药用于肝病病人, 应限制剂量。
• •
肌松药 去极化肌松药如琥珀胆碱,由血浆胆碱酯酶水解, 在肝功能损害病人,因合成胆碱酯酶减少,将延缓 药效,故用药间隔时间需相应延长。在肝功能损害 病人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如半哭溴铵、维库溴铵时, 因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药物的表现分布客观容积增大, 往往出现药效不足,需增加剂量才显肌松效果。因 肝病病人的肝功能损害,药物转化功能减少药量, 延长用药间隔时间。顺式阿曲库铵通过Hoffmann 消除降解,不受肝脏疾病影响。
手术、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
•
①麻醉和手术主要是通过改变肝血流量而影响肝功 能,肝血流量的变化取决于:
•
体循环的动脉压(肝动脉压)
内脏血管阻力(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肝静脉压)
• •
②肝血流量减少,会引起肝细胞供氧不足,
缺氧会造成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甚至坏死。
吸入麻醉药 在低氧条件下,重复吸入氟烷课引起“氟烷肝炎”, 是应为氟烷代谢产生无机氟化物,引起肝细胞损伤 所致。甲氧氟烷可引起类似氟烷肝炎的结果。恩氟 烷、异氟烷、七氟烷小部分在体内代谢,大部分以 原型有肺排出,对肝功能影响不大,由以七氟烷最 轻。
麻醉与肝脏

二、肝的血流及调节
(一)肝的血流
接受肝动脉和肝门静脉双重血供。
研究表明结扎动物的肝门静脉可使肝内各 种酶、肝糖原储存发生变化,并可见肝细胞 变性、坏死;而结扎肝动脉,上述变化较轻, 且在结扎后2周可代偿,说明肝门静脉对维 持肝脏的功能较肝动脉为重要。
(二)肝血流量的调节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肝功能异常科干扰葡萄糖的产生(糖原分解、 糖原异生)或利用(糖原合成、三酰甘油 合成),引起低血糖或高血糖。
第二节 麻醉和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一、麻醉药物的影响
(一)吸入麻醉药 可产生与剂量相关的、可逆的线粒体呼吸抑
制,特别易抑制NADPH脱氢酶。 重复使用氟烷可引起“氟烷性肝炎”。
(二)静脉麻醉药 应用时间越长,重复给药次数越频,体内蓄
再灌注综合征概念: 肝移植手术新肝开放时多种因素引起 的以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心律失常、 心跳骤停、肺动脉压力以及中心静脉压 增高为主要变化的一系列症候群。
导致再灌注综合征的外部主要因素: 肝脏内的冷灌注液、电解质紊乱、酸中
毒、炎性介质、容量的突然增加、气栓等
病例5-1
病史:
患者,男,37岁。 因腹胀、腹泻2周入院。 既往有乙肝病史10余年。
输血速度应怎样? 7、名词解释:酶抑、酶促、酶抑制剂、酶诱导剂 8、对肝病患者麻醉用药量和用药间隔时间应注意什么? 9、应从哪些方面考虑麻醉用药对肝脏的影响?
Ⅱ相反应:是外源性物质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盐、牛 磺酸盐或甘氨酸结合,结合后的化合物易于经尿或胆 汁排出(吗啡)。
肝脏生物转化酶活性(如细胞色素P450) 往往受到某些药物的作用而加强,从而加 快药物的生物转化速率,该现象称酶诱导 或酶促。
许多物质或肝脏细胞病变本身,可抑制药 物代谢的活性,延缓药物代谢,使药效延 长,易致药物在体内蓄积,甚至发生相对 逾量中毒,该过程称酶抑制或酶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