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术语和标准的由来
术语、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

术语、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术语、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作者:龚益术语(terminology)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或者说,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
在我国,人们习惯称其为"名词"。
术语是传播知识、技能,进行社会文化、经济交流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作为科学发展和交流的载体,术语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人类进步历程中知识语言的结晶。
从某种意义上说,术语工作的进展和水平,直接反映了全社会知识积累和科学进步的程度。
术语和文化,如影之随形,须臾不离。
不同的文化要用不同的术语来说明,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必须吸收外来术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概念大量涌现,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定义、指称这些概念。
所谓概念,是客体的抽象,在专门语言中用称谓表示,并用定义描述。
客体、概念、称谓和定义构成术语学的基础。
研究概念、概念定义和概念命名基本规律的边缘学科---术语学,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正式创立。
从那时起,术语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专业领域的术语规范工作。
一般认为,术语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奥地利的欧根·于斯特(1898~1977)教授提出来的,他也是术语学中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
其他如苏联的艾·德列曾、察普雷金(1868~1942)、洛特(1898~1950)等人,也在30年代初就开始了术语学的研究工作。
洛特院士撰写的《科技术语构成原则》始终是苏联术语工作的理论基础。
察普雷金是空气动力学家,他和洛特同为后来兴起的术语学中莫斯科学派的鼻祖。
语言学中布拉格学派的后继者至今仍致力于术语学课题的研究。
30年代初期,他们从术语标准化的角度对术语学产生兴趣,其论点受到布拉格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影响。
术语学中加拿大的魁北克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建立术语库和翻译(包括机器翻译)工作方面成绩显著。
在魁北克的拉维尔大学,由隆多教授开设了术语学理论讲座,并培养术语学硕士和博士(粟武宾,1990)。
标准的名词解释

标准的名词解释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他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条目5.3中对标准描述为: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文件。
附录A表A.1序号2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文件。
国家标准GB/T 3935.1—83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国家标准GB/T 3935.1-1996 《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一直致力于标准化概念的研究,先后以“指南”的形式给“标准”的定义作出统一规定: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
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读音:biāo zhǔn①衡量事物的准则:技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②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音ㄧ~时。
③指榜样;规范。
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士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
”“标”是投射器,“准”是靶心。
标准合用,具有行为和结果要相一致的内涵。
名词术语(一)

名词术语(一)名词术语,是特定领域中特定含义的词语,是专业术语的一种。
它们通常具有明确的定义,被广泛应用于特定领域的文献和会话中,能够传达一个具体最准确的信息。
本文将对名词术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名词术语的意义名词术语是特定学科中使用的一定范围的词汇,这些词汇通常由特定的学科内的专家或社区内的人士所使用。
例如,医学行业内的专业术语,法律领域中的专业术语,电子工程领域中的专业术语等。
这些专业术语在通俗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太多应用,但在特定的领域之内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名词术语的意义,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 严谨性:名词术语是特定领域中最具有严谨性的词汇,它们能够传达最精准的信息。
2. 统一性:名词术语是特定领域内的专用语言,可以使不同行业或不同阶层的人在交流中达成一致,使交流更加顺畅。
3. 规范性:名词术语通过国际、国家或行业的认证和规范,保证了其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4. 传承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学科不断丰富,名词术语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承载了行业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意义。
二、名词术语的应用名词术语在特定领域内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 术语交流:名词术语可以使同行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用于表达特定含义的词汇,能够避免歧义。
2. 学科传承:名词术语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改进,可以体现学科的传承和发展。
3. 学科认知:学习一门学科需要熟悉其特定的名词术语,这有助于认知学科的纵深。
4. 文献阅读:阅读特定学科的文献需要具备对其名词术语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准确理解文献中表达的含义。
5. 沟通应用:应用名词术语能够在就业、笔试等方面展现专业水平,有助于增强个人的竞争力和专业程度。
三、细节使用在应用名词术语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熟练运用:要熟练掌握名词术语,并相互理解、灵活运用。
2. 注意规范:要按照国际、国家或行业的规范使用名词术语,保证其规范性和权威性。
3. 避免滥用:尽管名词术语在特定领域内很具有精准性,但在日常生活中滥用名词术语会给人带来困惑和不适。
医学术语标准发展概述

13
国内
现有医学术语标准成果多以词汇表、分类剧烈体系为主,且 各有其关注领域,互相之间无太大关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WS/T 102-1998 《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 • WS/T 203—2001《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 信息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 息研究所
健康医疗大数据来源
患者产生型数据(PGHD)
各机构“托管”数据
可穿戴设备
医疗机构
硬
软
件 提
智能手机
个人
第三方 服务机构
件 提
供
供
商
家用便携式 设备
监管方
商
出生
智能环境 监测设备
支付方
死亡
3
不同信息系统和软件应用间的互操作能力,是多源异构健康 医疗大数据利用的前提,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HIMSS将互操作能力程度的分为4个等级
• 国家级的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和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中心,是中国医学 科学院的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承担着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 革发展、医学科技创新开展医学信息研究、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和 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任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信息研究
所
• 是国内唯一从事中医药信息研究与教学的部属综合性科研院所,信 息 所共设8个研究室、2个中心,分别为文献资源研究室、古籍资源 研究 室、多媒体资源研究室、科学数据研究室、情报研究室、信息 技术研 究室、中医药信息原理与标准研究室、临床应用信息研究室、 中国中 医科学院中医药统计中心及编辑出版中心。
8 files卟Wash—ington,American:The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2003:4-7.
给出一些英语医学术语的起源

给出一些英语医学术语的起源(最新版)目录1.医学术语的来源和演变2.英语医学术语的起源和构成3.常见英语医学术语的含义和用法4.学习医学英语术语的重要性和方法正文医学术语是描述医学现象、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专业词汇。
在医学领域中,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这些术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涉及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然而,很多医学术语源于古老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了解医学术语的起源和构成,以及学习医学英语的方法对于医学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
一、医学术语的来源和演变医学术语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医学。
这些词汇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医学术语体系。
在医学术语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时期:1.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这个时期的医学术语主要源于古希腊语和拉丁语。
许多现代医学术语,如"pathology"(病理学)、"therapy"(治疗) 等,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2.19 世纪至今:19 世纪以来,医学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许多新的疾病和医学概念不断涌现。
这导致了大量的医学术语的产生,许多术语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根,但也有一些源于日常用语。
二、英语医学术语的起源和构成英语医学术语主要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些词汇在医学领域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此外,英语医学术语还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如法语和德语等。
英语医学术语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部分:1.词根:词根是医学术语的基本部分,通常来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
例如,"cardio-"(心脏)、"hepat-"(肝脏) 等。
2.前缀和后缀:前缀和后缀用于改变词根的意义和词性。
例如,"un-"(不)、"pre-"(前)、"post-"(后) 等。
3.复合词:复合词是由两个或多个词根、前缀和后缀组合而成,如"cardiopulmonary"(心脏和肺部的) 等。
英语词汇的起源

英语词汇的起源.txt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
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既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既不简单。
英语词汇起源及妙记1、Chemistry 化学古代的炼金术士们总想找到一种方法,将低贱的金属变为金子。
现在通过原子裂变的原理表明,他们的这种想法并非一般人们想象的那么愚蠢。
古埃及人入侵欧洲后,将他们所研究的炼金术,连同其命名al-kimia一起传入欧洲。
后来,这个词变成alchemy,“炼金的人”叫做alchemist,最后成了chemistry。
“化学”的概念就是从“炼金术”演变来的。
2、Geology 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形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
Geology 是从希腊语来的,ge即“earth”;-ology,“science”,即研究地球本身的科学。
3、Law 法律“法律”是立法机关制定的、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Law在古英语中写作lagu,意即“something laid down(规定下来的事情)”。
4、Electricity 电古希腊人常用琥珀制作爱情护符,确信戴着这种护符的人可以引来爱人。
他们发现,磨擦琥珀可以吸引羽毛、线头等小东西,磨擦时会放出火花。
他们就把这种磨擦起电的现象叫做elektron。
来自希腊语elektor,意即“发光的太阳”,进入拉丁语后写作electrum。
英语演变为electricity。
5、Atom 原子古希腊人认为,特质是不可能无限止地分割下去的,越分越小,最后小到不可再分。
他们把“原子”叫做atomos:a即“not”;tomos ,“cut”意即“不能再分割”以后这个词在英语中演变为atom。
尽管后来发现“原子”并非“不可再分割”,然而约定俗成,“原子”的名字仍然以atom流传下来。
6、Uranium 铀“铀”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U,主要用来产生原子能。
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曾用铀作实验,发现了放射现象。
汉语术语规范工作的历史沿革

汉语术语规工作的历史沿革术语是传播知识、技能,进行社会文化、经济交流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术语和文化,如影之随形,须臾不离。
不同的文化要用不同的术语来说明,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必须吸收外来术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概念大量涌现,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定义、指称这些概念。
一、古老的科技文明,悠久的术语规传统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曾经占据重要地位,其科技名词术语的出现也较为久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就收列了不少术语,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初始的名词概念;唐代《一切经音义》注释了佛教用语;北宋年间的《营造法式》规定了建筑业的术语;明代时珍的《本草纲目》命名了大量动物、植物和矿物;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创造了大量农业、土壤和水利工程方面的术语;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大量工程技术术语;其他如清代的《格致镜原》以及1936年编纂完成的《辞海》等工具书,都表明我国在术语工作方面早已存在着科学的命名和释义原则。
从元代开始,西学东渐使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概念开始引进中国。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以后,数百年间,中国学者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天文举要》、《测量要义》、《金石鉴别》、《地学浅释》、《化学鉴原》、《天演论》等等。
在这些译著中,简明、精确地创立了一批反映科技新概念的译名(粟武宾,1990)。
在外语辞书方面,早在明代,就有《华夷辞典》问世,其中译有西天语(梵语)、阿拉伯语等基本词汇(龚莉,2003)。
术语随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知识的传播与交流而出现了规统一的需求。
1904年,由杜亚泉翻译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学教科书《植物学矿物学》和《最新矿物学》,其中引进、创造了很多矿物学新名称和名词术语(云唐,2003)。
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物理学语汇》、《化学语汇》,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科学词汇辞书。
1915年该馆出版的《华英工程字汇》,是由中国学者自编的最早的专科辞书之一。
标准及标准化的起源

标准及标准化的起源、发展与标准化本质摘要:回顾了标准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结合标准化发展给出了标准化的不同定义,指出标准范围应扩大到道德、伦理、传统、文化、习俗等软层面的规则,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行业和企业制定的各种标准和制度;分析标准化的本质是有序化,介绍了利用标准化熵度量系统有序程度的方法;给出了成功实施标准化的实例。
关键词:定义,统一,有序化,熵0 前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这样的呼唤,虽然本意是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鼓吹与呐喊,但深刻反映了标准对中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所发挥的根本性作用。
“规矩”就是一种“标准”。
标准一词包含了太多的含义:规矩、规格、规范……古文化赋予了标准一词很多的含义,才有了我们今天所提的标准。
日本承接中国传统文化,至今存在的一个标准化机构“日本规格协会”,就是一个证明。
石器工具的标准化是猿人与其他动物的显著区别,工具、计量器具、货币的标准化推动了社会分工;公元前300多年前,“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反映了文字、道路及道德与行为的标准化,是始皇帝利用标准化手段统一全国的有力手段;1902年英国纽瓦尔标准、1906年英国颁布国家公差标准、1911年美国泰勒提出的“标准作业方法”和“标准时间”推动了以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运用标准化的基本原理“简化”发动的全国性生产简化运动,为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1];而基于互联网标准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互联网,将地球连接成为“地球村”,推进全球化的发展,使人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因此,标准化得到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国家制定了标准化发展战略,国标委组织开展了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国家电网公司于2007年提出了“四化”发展战略,将标准化纳入企业发展战略,2009年开始选择河北电力等5家单位开展了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2012年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各单位构建了完整标准体系,进入体系运行[2],而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制度标准一体化”工作要求,只有技术标准,而将管理标准融入规章制度,也不再单独编制工作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名词术语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由来1.1 常用术语1.1.1 ISOISO是指国际标准化的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1.1.2 ISO 9000ISO 9000是指ISO制订的9000系列标准。
这一族标准通常称为ISO 9000族标准。
这一族标准是ISO/TC 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共20多个,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
它不受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的限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并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促进相互理解。
ISO 9000族标准化包括了以下一组密切相关的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表达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是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
该标准的目的是促进组织业绩改进和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ISO 900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审核指南》提供审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
1.1.3 组织organization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1.1.4 质量 Quatity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意,固有特性:可区分的特征。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要注意:质量的广义性:这里的质量不仅仅是指实物产品的质量,也可指服务等的质量。
不仅指产品质量,还可以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质量的时效性:因为顾客的要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质量的相对性:顾客和向官方对同一产品或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顾客而言,质量是有不同的。
1.1.5过程 Process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制条件下运行。
注3: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为“特殊过程”。
1.1.6 产品 Product过程的结果。
注:公认的产品类别有四种:硬件(如发动机械零件)、软件(如计算机程序)、服务(如运输)、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1.1.7 程序 Procedure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注2:当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
含有程序的文件可称“程序文件”。
1.1.8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1.1.9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若干管理体系中的一个。
1.2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和发展1.2.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二次大战后,美国军工产品生产方面的质量保证活动的成功经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在七十年代末先后制订和发布了用于民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随着各国经济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对供方质量体系审核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的前提。
世界各国先后发布了许多关于质量体系及审核的标准。
由于各国标准的不一致,给国际贸易带来了障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化成为当时世界各国的迫切需要。
随着地区化、集团化、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顾客对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每个组织为了竞争和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努力设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的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
针对所有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必须建立、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从而使组织获得成功。
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会在产品规范中表述。
如果提供和支持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那么规范本身就不能始终满足顾客的需要。
因此,这方面的关注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并以其作为对技术规范中有关产品要求的补充。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 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1986年发布了ISO 8402《质量——术语》标准,1987年发布了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 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 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 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 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等6项标准,通称为ISO 9000系列标准。
ISO 9000系列标准的颁布,使各国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统一在ISO 9000标准的基础之上,标准总结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统一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术语和概念,并对推动组织的质量管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消除贸易壁垒,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采用。
迄今为止,它已被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并广泛用于工业、经济和政府的管理领域,有50多个国家建立了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世界各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的互认和质量体系认证互认制度也在广泛范围内得以建立和实施。
1.2.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修订和发展为了使1987年版的ISO 9000系列标准更加协调和完善,ISO/TC 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于1990年决定对标准进行修订,提出了《90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国际通称为《2000年展望》),其目标是:“要让全世界都接受和使用ISO 9000族标准;为了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进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的繁荣和发展;使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有信心从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产品以及将自己的产品顺利销到世界各地。
”按《2000年展望》提出的目标,标准分两阶段修改。
第一阶段修改称为:“有限修改”,即为1994年版本的ISO 9000族标准。
第二阶段修改是在总体结构和技术内容上作较大的改动。
其主要任务是:“识别并理解质量保证及质量管理领域中顾客的需求,制订有效反映顾客期望的标准:支持这些标准的实施,并促进对实施效果的评价。
”标准在2000年正式颁布。
第一阶段修改是主要对质量保证要求(ISO 9001、ISO 9002、ISO 9003)和质量管理指南(ISO 9004)的技术内容作局部修改。
标准的总体结构和思路不变,通过ISO 9000-1与ISO 8402两项标准,引入了为第二阶段修改提供过渡的理论基础。
1994年,ISO/TC 176完成了对标准第一阶段的修订工作,发布了1994年版的ISO 8402、ISO 9000-1、ISO 9001、ISO 9002、ISO 9003、和ISO 9004-1等6项国际标准。
到1999年底,已陆续发布了22项标准和2项技术报告。
为了提高标准使用者的竞争力,促进组织内部工作的持续改进,并适合于各种规模和(尤其是中小企业)类型(服务业和软件)组织的需要,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ISO/TC 176对ISO 9000族标准的修订工作进行了策划,成立了战略规划咨询组(SPAG),负责收集和分析标准修订的战略性观点,并对《2000年展望》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了《关于ISO 9000族标准的设想和战略规划》,供ISO/TC决策。
1996年,在广泛征求世界各国标准使用意见、了解顾客对标准的要求并比较修订方案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2000版ISO 9001标准结构和内容的设计规范”和“ISO 9001修订草案”,作为对1994版标准的修订的依据。
1997年,ISO/TC 176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纳了国际上一批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整理并编撰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2000年版ISO 9000族标准的修订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0年12月15日,ISO/TC 176正式发布了新版本的ISO 9000族标准。
其中4个核心标准是:ISO9000:2000基本原理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其中ISO9004和ISO9001是一对协调使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19011:2000标准是ISOTC176与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联合制订的,以遵循“不同管理体系,可以共同管理和审核的要求”的原则。
该标准的修订充分考虑了1987年版和1994年版标准,以及现有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使用经验,因此,它将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加适合组织需要。
新版标准更加强了顾客满意及监视和测量的重要性,以及质量管量体系要求标准和指南标准的一致性,促进了质量管理原则在各类组织中的应用,并满足了使用者对标准应更通俗易懂的要求。
新版标准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变革”和“创新”这一21世纪企业经营的主题。
1.2.3实施GB/T 19000族标准的意义ISO 9000族标准的诞生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
我国实施GB/T 9000族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向国际标准靠拢,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的作用和意义:1.实施GB/T 19000—ISO 9000族标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产品向高科技、多功能、精细化和复杂化发展。
但是,消费者在采购或使用这些产品时,一般很难从技术上对产品加以鉴别。
即使产品是按照技术规范生产的,但当技术规范本身不完善或组织质量管理水平不健全时,无法达到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
按GB/T 19000—ISO 9000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能够促进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也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
2.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GB/T 19000—ISO 9000族标准鼓励组织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和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
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并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