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36例老年患者药源性便秘的护理体会

的关 爱 。亲 人 的 陪护 不 仅 能 解 除 肉 体 上 的 痛 苦 , 且 能 唤 醒 而 患 者 心 灵 之 奋 发 。这 样 才 有 利 于 患 者 配 合 治 疗 。
癌 症 患 者 对 亲 人 陪 护 、 庭 关 怀 产 生 较 高 需 求 , 映 出患 家 反 者 在 住 院期 间 , 特别 是 化 疗 期 间 , 需 要 亲 人 的 关 怀 和 照 顾 , 更 因为 这 不 仅 可 以给 患 者 带 来 情 感 上的 满 足 、 活 上 的 方 便 、 生 心 理 的安 全 感 , 且 能 减轻 患者 无 言 的孤 独 , 而使 患 者 能 以 良 而 从 好 的心 态 配 合 疾 病 的治 疗 , 患者 缩 短 住 院时 间 , 日恢 复健 让 早 康 , 而 提 高 总 体 生 活 质 量 。 在 医 院 的管 理 下 , 从 我们 应 该 鼓 励
1 1 对象 .
选 择 2 1 年 6月 ~ 2 1 00 0 1年 6 在 我 院老 年 一 科 月
住 院的 3 6例 药 源 性 便 秘 患 者 , 中脑 梗 塞 所 致 精 神 障 碍 1 其 2 例 , 血 压 性 心 脏 病 5 , 尿 病 4例 , 高 例 糖 帕金 森 综 合 征 3 , 例 骨 质 疏 松 2 , 郁 症 2 , 性 心 功 能 不 全 2例 , 年 痴 呆 5 例 抑 例 慢 老
1 对 象 与 方 法
等 具 体 情 况 , 通 俗 易 懂 的 语 言 , 复 、 致 、耐 心 地 向 患 者 用 反 细
讲 解 便 秘 是 由于 药 物 的 副 作 用所 致 , 给 予 适 当 的 引 导 ;) 并 3 生
物 反 馈 训 练 , 日晨 起 后 收 缩 腹 肌 1 n 收缩 肛 门 和排 便 训 每 0 mi ,
便秘

中医诊断与治疗
概述 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 1.便秘的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 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2. 便秘的源流《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 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 便反硬,名曰阴结也。”《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 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方 面。金元时期张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 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 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 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内容辨证论治。病 因病机 一便秘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外因:感受外邪。 二、 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 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 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 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 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 阳俱虚之证。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便秘的诊断要点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 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 心悸等症。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等病史。二、便秘与肠结的鉴别 便秘与 肠结均可出现腹部包块。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小腹左侧,肠结则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扪 及索条状物,肠结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为燥屎内结,通下排便后消失或减少,肠结之包块则 与排便无关。辨证论治 一、便秘的辨证要点便秘辨证当分虚实,实者当辨热秘、气秘和冷秘, 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二、便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 散、通导之法,使邪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法,使正盛便通。三、 热秘气秘、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药源性胃肠疾病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容易被患者接受的途径。
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局部,因而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据报道,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约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20%~40%。
ADRS可累及消化系统各部分,导致消化道黏膜完整性受损,消化管运动、腺体分泌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药物不良反应作为消化系统药源性疾病的病因之一,它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病毒、细菌、饮食、肿瘤、精神因素等)所致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几乎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所有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黄疸、便秘等。
此外,还可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痛、关节痛等消化系统以外的症状,也可能同时出现其他系统药源性损害症状。
其涉及器官包括食管、胃、肠道、肝脏、胆囊、胰腺、腹膜等。
一、药物引起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引起的消化系统各器官严重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特别是药物性肝损害最常见,通常将药物对消化系统一般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在内。
一般情况下,口服药物从口腔经食管很快到胃,很少引起食管不良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药物可引起食管黏膜损害,此称药源性食管疾病。
药源性食管疾病常见表现形式有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有时并发食管出血、狭窄、穿孔、食管感染等。
表现形式多样,程度轻重不一,但都有相似的起病过程。
通常在服药后4-12h 内出现突发胸骨后疼痛、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胸骨后疼痛多呈持续性,进食不能缓解,反而加重。
可向颈、背、上肢等部位放射,可伴有咽喉部异物感及紧缩感。
a.一般反应。
很多药物都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的刺激反应,也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b.胃肠道黏膜炎症。
各类细胞生长抑制剂因能抑制细胞增殖影响上皮的修复而引起口腔炎、舌炎、食道炎及肠炎等。
伪摸膜性肠炎多见于广谱抗生素诱发的二重感染。
c.吸收不良综合征。
因为药物作用可引起小肠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受损,使食物中多种营养成分不能进入组织而从粪便中过量地排泄。
便秘

便秘的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
凡有排便困难费力、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量少,可以诊断为 便秘。
Q &A
提OUR ATTENTION
2.药物治疗
慢性腹泻以膨胀性泻剂为主,不可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 长期慢性便秘,特别是有粪便嵌顿可用灌肠法; 急性便秘可选择盐性泻剂、渗透性泻剂、润滑性泻剂,时间不超过一 周
2.药物治疗 (2)促动力药 莫沙比利及伊托必利 机制:刺激肠肌间神经元,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促进大肠和小肠运 转,对慢传输性便秘有效,可长期间歇使用。
便
秘
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 结量少。 排便次数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 次,但有少数人平素一贯是2~3天才大便1次,且大便性状正常,此 种情况不应认为是便秘;对同一人而言,如大便由每天1次或每2天1次 变为2天以上或更长时间始大便1次时,应视为便秘。
3.结肠传输试验
诊断与鉴别
其他辅助检查
4.排粪造影检查
模拟排便过程中,通过钡剂灌肠,了解肛门、直肠、盆底在排便时 动静态变化,用于出口型梗阻便秘的诊断,如直肠前突、盆底失迟缓。
5.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利用压力测定装置置入直肠内,令肛门收缩和放松,检查肛门内外 括约肌、盆底、直肠功能及协调,可用于分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类型。
(3)生物反馈疗法
通过测压和肌电设备使患者直观的感知其排便的盆底肌的功能状态, “意会”在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同时增加腹内压实现排便的疗法。 对部分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有效。
便秘评估规范

便秘评估规范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指的是排便难点、排便次数减少或者排便时间延长的情况。
为了准确评估便秘症状,制定了便秘评估规范,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症状、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一、症状评估便秘的症状评估是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和相关症状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常用的症状评估指标:1. 排便频率:记录患者每周排便的次数,普通认为小于3次为便秘。
2. 排便时间:记录患者每次排便所需的时间,超过10分钟为排便时间延长。
3. 排便难点程度:评估患者排便时是否需要用力,是否有腹痛或者腹胀感。
4. 排便质量:评估患者的粪便质地,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布里斯托尔大便评分表。
5. 其他相关症状:评估患者是否伴有腹痛、腹胀、肛门不适等相关症状。
二、病因评估便秘的病因评估是为了确定便秘的原因,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治疗计划。
以下是常见的病因评估指标:1. 饮食习惯: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和摄入量,是否缺乏膳食纤维和水分。
2. 生活方式:评估患者的运动情况、工作环境和精神状态等,是否存在久坐、压力大等因素。
3. 药物使用:评估患者是否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镇痛药、抗抑郁药等,是否可能导致便秘。
4. 疾病史:评估患者是否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是否可能引起便秘。
5. 粪便检查:评估患者的粪便是否存在血便、黏液等异常,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三、诊断评估便秘的诊断评估是为了确定便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评估指标:1. 便秘类型:根据排便频率和排便质量,将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肠道梗阻性便秘和神经源性便秘等类型。
2. 便秘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便秘的轻、中、重度。
3. 并发症评估:评估患者是否伴有并发症,如痔疮、肛裂等,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四、治疗评估便秘的治疗评估是为了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评估指标:1. 排便频率和时间:评估患者在治疗后的排便频率和时间是否有改善。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揭示了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在药源性消化系
统疾病中的作用。
临床研究进展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流 行病学研究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不同 药物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及其影响因 素。
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
针对不同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开展了诊断方法和 治疗策略的研究,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目录
•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 常见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 •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不良反应
与应对
目录
•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管 理
•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与 展望
01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指由于药 物使用不当或药物不良反应引起 的消化系统疾病。
提高临床研究的严谨性和 可重复性
加强临床研究方法学的规范和 标准化,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 度和可重复性。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应对药源性消化系统疾 病的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 展与展望
基础研究进展
01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了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具体作用机制,包括对胃肠道黏膜、消化
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
02Βιβλιοθήκη 药物代谢与排泄研究针对不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进行了研究,为预防和治疗药源
性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03
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
记录
保留用药记录和医疗记录, 以便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进 行追溯和分析。
麻子仁丸加减治疗药源性便秘48例观察

 ̄
[ OURNAL OF PRAC CAL TI TRADI ONA CHI TI L NES EDI NE 2 1 12 . EM CI 0 0 Vo .6 No 3
●观察 与研究 ●
[ 摘
要 ] 目的 : 察麻 子仁 丸 加减 治疗精 神 药物 所致 便秘 的 临床 疗效 。 方 法 : 观 治疗 组 2 4例 用麻 子仁 丸加 减 、 对
照组 2 例 用莫 沙 必利 治疗 , 4 疗程 均 为 3 0天 , 访 3个 月 。结果 : 疗组 治愈 率 7 .% 、 随 治 5O 总有 效 率 9 . % , 照 组 治愈 17 对
排 便少 于 2次 。 4 治 疗结 果
5 r ) 氯氮平 2 0 g, a 3例 ( 量 30— 0 m ) 奋 乃静 5例 用 0 50 g , (0~ 0 g , 3 4 m ) 利培酮 8例 ( 6 g , 3~ m ) 奥氮平 9例 ( 0~ 1
2 mg 。 0 )
诊 断标 准按 2 0 0 3年 9月 南 昌 召 开 的 全 国便 秘 专 题
率4 .%、 5 8 总有效率 7 .% , 0 8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00 ) P< .1 。治疗组 3个月复发 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过程 中
仅 见 轻度 胃肠 道反 应 ( 治疗 组 8 3 % , 照组 1 .% ) 均 未影 响 治疗 。 结论 : 子仁 丸加 减是 治疗精 神 药物 所致 便秘 .3 对 25 , 麻
1 g乌药 1 g 阳虚肢体不温者加 肉苁 蓉 1g锁 阳 1g 0, 5; 5, 0;
精神药物所致 的便秘 , 由于药物的外周抗胆碱能 是
便秘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

治法:
温阳通便。
方药:
济川煎
肉苁蓉、牛膝、肉桂
壳
温补肾阳
火麻仁、当归、升麻、 泽泻、枳
润肠通便
加减:
➢①若老人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 ➢②脾阳不足,阴寒冷积,可用温脾汤。 ➢③肾阳不足,尚可用肾气丸。 ➢还可辨证选用理中丸、四神丸、右归丸
等。
临床常用中成药: ➢六味安消胶囊 ➢苁蓉通便口服液 ➢便秘通 ➢通泰胶囊 ➢果导片 ➢开塞露 ➢大黄苏打片 ➢牛黄解毒片
关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寒结、气滞 。 主要是辩虚实
阴、阳亏虚 。
燥热、 气、血、
二、治疗原则
基本治疗原则:实则通泻,虚则润补。
通导
泻热、温散、
顺气。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血、益气温阳
滋阴养
注意事项:
不可滥用通便之品,首先应排除泻 下禁忌症。同时应防止损伤正气,或 使患者对泻下药物产生依赖性。
分证论治
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 血化瘀。
(二)虚秘 1.气虚 主证:有便意,努挣乏力,难以排出。 兼次症:乏力、汗出、气短、面色无 舌华象、:懒质淡言胖。、齿痕,苔薄白。
脉象:细弱。
治法:
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方药:
黄芪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 火麻仁、蜂蜜
补益脾肺
润肠通便
加减:
➢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 ➢若排便困难,腹部坠胀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升
范畴
功能性便秘、肠道易激综合 征、
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 病、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肌力减 退。
病因病机
1.肠胃积热
➢素体阳盛
➢饮酒过多 ➢过食辛辣
热毒内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药 源 性 便 秘 的诊 断 与治 疗
叶国富( 江苏省仪 征市人民医院 仪 征 2 1 1 4 0 0 )
摘要 : 阐述药源性便秘的概念, 归纳分析引起 药源性便秘的发病机制、 涉及的药物类型和品种。 浅谈 药源性便秘诊断、 预 防和治疗。
关键词 : 药源性便秘 发病机制 药物 合 理 用 药
中图分类号 : R 2 5 6 . 3 5 8 3 5 1 ( 2 0 1 3) 1 0 - 0 0 2 1 — 0 1
可引起 胃肠蠕动减弱 , 形成便 秘 , 以老年人尤 为突 出。 2 . 8 非 甾体类抗炎药 :非 甾体类抗生 素多为有机酸类化合物 , 大剂量或过度使用 , 可改变肠道正常的碱 性环境 , 从而引起黏 膜糜烂 、 溃疡 , 继 而发生下层纤维增生 , 导致便秘 、 腹胀 、 梗阻 。 2 . 9刺激性泻剂 : 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 , 如蓖麻油 、 酚酞以及大 黄、 番泻 叶等蒽醌 类药或直肠栓剂 , 可 因减少 直肠的排便反射 引起迟缓性便秘 , 长期 服用刺激性泻药可引起结肠黑便病 , 反 而加重便秘。一般停药后可逆转。 3 药 源 性 便 秘 的 诊 断 和 防治 3 . 1药源性便秘 的诊断依据 : ① 有明确 的服 药史 : 有 明确 的服 用易导致便秘的药物 的服药史 ; ②临床表 现 : 用 药后 排便次数 较原有 次数 明显减 少 , 排便习惯 明显延迟 , 排便 困难 , 粪便 硬 如羊粪且减少 ; 腹 部检查可有腹部胀气 ; 直肠 指诊 可触及到大 的坚硬粪块 ; 除外 其他 如肠 道疾 病 、 全身性疾病及 精神疾病引 起 的便秘 ; ③再激 发试 验阳性 : 停用药物配合对症 治疗多可缓 解, 再用药物可重新诱发。 3 . 2药源性便秘 的预 防: 充分 的水 分和纤维 摄人 , 适宜 的锻炼 活动以及禁 止滥 用泻药是预防药源性便秘 的良好措施 。 ① 摄入水分充足 : 充足 的水分摄入是 维持体 内水分平衡 、 防治大便干燥 的基本要求 。 每日1 5 0 0 ~ 2 5 0 0 m 1 , 或多喝汤类 , 多 吃水果 ; ②增加膳食纤 维 : 膳食纤维能改变粪便性 质和排便习 性, 由于纤维不能被吸收 , 能使粪便 膨胀 , 刺激结肠蠕动 。富含 纤维 的天然食 品包括麦麸 、 水果 、 蔬菜 、 燕麦 、 玉米 、 大豆等 ; ③ 适宜的体育锻炼 : 特别 是腹 肌的锻炼 有利 于 胃肠功能 的恢复 ; ④禁止滥用泻药 : 禁止滥用泻药是预防药源性便秘 、 药源性腹 泻或腹痛 、 药源性长柄的措施之一 。为减少 对直肠激惹及引起 腹泻的副作用 , 使 用泻 药要 适当调整剂量 , 使其达 到通便的 目 的即可 ,但一般只用数天 ;⑤养成 良好 的生 活习惯和排便习 惯: 避免过 度劳累或抑 郁情绪 , 保持乐 观的生活态度 , 养 成定 时排便的习惯 , 建立 良好的排便规律 。 3 . 3 药源性便秘 的治疗 : ①停用致病药物 : 一旦确诊应该及时停 药或更换药物; ②一般治疗 : 一般停用药物后 , 无需通便药物 , 但 要保证充足 的纤维、 水分和进行体育锻炼 ; ③药物治疗 : 所有便 秘患者 , 在增 加饮 食或 口服通便 药物前 , 必须排 除粪便 嵌塞的 可能性 , 一般用直肠栓剂或灌肠 已足够 ; 当排 除粪便嵌塞后 , 急 性便秘可短时口服通便药 , 如番泻叶、 山梨醇等 ; ④辅助治疗 : 超 短波 、 水疗 、 矿泉水浴 、 按摩等方法作为辅助治疗 可有效 。 等 。② 可乐定 : 由于新型抗高血压药的出现 , 现在使用 可乐 定 4 讨 论 的人数 较少 ,该药可 以减少神经 冲动 和直接作用于肠道平 滑 临床医师应该正确合理用药 ,对药物 的选择 要严格掌握 肌, 导致便秘 。 适应症 、 禁忌症。药物使用时应严格控制使用量 , 掌握正确的 2 . 6麻 醉性镇静药 : 吗啡对 胃肠 道平滑肌 有直接作 用 , 使括 约 给药途径和用药方法 ,同时注意药物 的配伍禁忌 和药物的相 肌 收缩 而使纵 向肌张力减弱 , 导致 胃肠分节增加而 蠕动缓慢 ; 互作用 。临床药师应提高 自身素质 , 指导合理用药 。患者一定 而其会使 胃肠消化液分泌减少 , 使 胃肠 内容物干燥导致便秘。 要遵照医嘱 , 切忌擅 自加大药物剂量 或延 长用药时 间, 特别不 2 . 7利尿剂 : 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 、 氢氯噻嗪等导致低 血钾症 , 要 自行盲 目用药 。三者共 同努力从而减 少药源性疾病 。 药 源性疾病 简称 “ 药物病 ” , 系指药 物用于 预防 、 诊断、 治 疗疾病 的过 程中 , 因药物 本身作用 、 药物相互 作用 以及药物 使 用 引起 机体 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 质性 损害而 出现某 种 临床症状 。而药源性便秘是指 因为服用 药物 而导致排便 次数 减少 , 或排便不畅 、 费力 困难 、 粪便 干结且量少 。 1 药 源 性 便 秘 的 发 病 机 制 1 . 1 抑制 或损害肠 壁 自主神 经 : 抗 精神病药 物 , 抗胆碱 类药 物 及部分抗肿瘤药物 。抑制或损害 自主神经的功能 , 使肠蠕动减 慢, 延长粪便在肠道 内的停 留时间。 1 . 2干扰 平滑肌运 动 :钙通 道阻滞剂 等可拮抗 肠壁 钙离子 内 流, 降低平滑肌张力 , 延缓平滑肌蠕动 , 导致便秘 。 1 . 3成 团反应 : 钡剂 、 铁剂 、 铝剂 、 钙剂 、 铋剂 等含有 阳离子 的制 剂 大量 服用 时 , 与食物纤 维进行成 团反应导致肠道阻塞 。 1 . 4改变 肠 内环境 : 服 用非 甾体抗 炎药等有 机酸化 合物 , 可 改 变肠道 正常的碱性环境 ,导致黏膜糜烂 或溃疡之后激 发黏膜 下层纤维增生 , 最后导致肠腔狭窄 。 2 引起药源- 眭便秘的药物 2 . 1 抗胆碱类药 物 : 阿托 品 、 山莨菪碱等大剂量或合 并应用时 , 可 引起肠梗 阻。和其他药物合用时 , 常会 出现便秘 。 2 . 2抗精神病药 物 : 抗精神病药物 中的氯丙 嗪 、 奋乃 静等 , 抗 抑 郁 药 中的阿米替林 、 多 塞平 等 , 抗焦虑 药 中的地 西泮 、 氯氮 卓 等, 均有不 同程度的抗胆碱作 用。患者在服药过程 中可出现 胃 肠 蠕动缓慢 、腹胀和便秘等 ,如合用抗 胆碱药物症状会 更严 重, 甚 至 引 起 麻 痹 性 肠梗 阻 。 2 . 3含 阳离子制 剂 : ① 铝剂 : 氢氧 化铝具有抗 酸 、 吸附作 用 , 可 以在肠 内形成磷酸铝而不被吸收 , 长期使用可导致便秘 , 阻塞 肠道 。②钙剂 : 碳酸钙中和 胃酸快而强 , 但 在碱性肠液 内又可 形成碳 酸钙 , 形成块结。③铁剂 : 铁制剂因为收敛性 , 常常出现 便秘 , 粪便呈现褐黑色 。④钡剂 : 硫酸钡常常用于 胃肠道 x线 检查, 其不被 吸收但可 沉积在肠 黏膜上 , 发生纤 维化 , 形成 钡 结节 , 引发便秘 。⑤ 铋剂 : 不溶性铋剂可 以作 为黏膜保 护剂 保 护 胃肠道黏膜 , 用于治疗 胃肠 道溃疡 、 肠炎等。可以引起便秘 。 2 . 4抗 肿 瘤 药 物 : 长春新碱等抗 肿瘤药物具 有神 经毒性 , 在 某 些 患者 中呈现 自主神经病 。用药后 , 患者可 出现便秘甚至发生 麻 痹性 肠 梗 阻 。 2 . 5抗高血压药 : ①钙通道阻滞剂 : 可以松弛肠道平 滑肌 , 降低 平 滑肌 张力 , 从而导致 便秘或肠 梗阻 , 如硝苯地 平 、 维拉 帕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