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原理与技术培训讲义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2

热泵
q1 TH
wnet TH TL
能量利用的经济指标
效率
收益 代价
能量品质 动力循环 制冷循环 热泵循环 间壁换热器
热效率(数量)
t
W Q1
Q2 W
Q1 W
Q2 Q1
火用效率(质 量)
ex
E x ,W E x ,Q1
ex
E x ,Q2 E x ,W
ex
E x ,Q1 E x ,W
一个系统与环境处于热力学平衡,可以是完全的热力学 平衡,也可以是不完全的热力学平衡,这取决于研究的 问题。当取不完全平衡环境状态作为基准计算时,一个 系统的能量所具有的火用称为该能量的物理火用;当取 完全平衡环境状态作为计算基准时,一个系统所具有的 火用为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之和。一个系统的能量的化 学火用是系统在p0、T0时相对于完全平衡环境状态因化学 不平衡所具有的火用。
z2
h1 h2 T0 (s1 s2 )
例2-4 p46
(3) 理想气体火用的计算
e h h0 T0 (s s0 )
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可以进行计算
① 温度火用 ② 压力火用
e(T )
T T0
C
p
(1
T0 T
)dT
e(P)
RT0
ln
p p0
e e(P) e(T ),当CP为常数时:
Tm (T2 T1) / ln(T2 / T1)
(3) 热量火用的计算
温差传热要引起火用损失,并且在温差相同、传热 量相同时,低温的火用损失要比高温时大得多。
例2-2(P43),例2-3(P44)
(4) 化学火用
任何一个系统,当其与环境处于热力学平衡的状态时, 称其处于环境状态,这时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形式能量的 火用值为零。而与环境不同的任何系统所具有的能量都 含有火用。
《化工节能技术》课件

借助综合能源利用技术,该工 业园区成功实现能源回收和共 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案例三:某化工厂节能 监测
利用能耗监测系统,该化工厂 实时监测能耗情况,分析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能耗优化。
总结
• 化工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化工企业应如何落实节能措施?
工艺升级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排放。工艺 升级能够改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综合能源利用
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热废气,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耗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能耗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能 耗问题,实现能耗管理和优化。
节能案例
案例一:某化工企业节 能改造
案例二:某工业园区综 合能源利用
通过投资设备优化和工艺升级, 该企业成功实现能耗降低20%, 减少碳排放。
《化工节能技术》PPT课 件
"化工节能技术"是一个热门话题,本课件将介绍节能的概述、节能技术和节能 案例,帮助化工企业落实节能措施。让我们开始探索吧!
节能概述
• 节能意义 • 节能政策 • 节能技术分类
节能技术
设备优化
通过改进设备以降低能耗,例如节能设备和 工艺改进。优化设备可提供显著的节能效果。
第五章 炼油化工厂节能技术12 (1)PPT课件

我国岳阳化工厂、兰州化工公司等均有采用。
19
2 、 低 温 朗 肯 循 环 ( LRC—Low temperature
Rankin Cycle)
17
QC+QA=QG+QE
高压
高压 供入热
补充热 低压
解吸器
低压
图5-3 第二类吸收热泵系统
AQHAP温的应度用最,高目,前以QG低和温域QE的的吸温收度制基冷为本多相(同以,溴为化中锂 为温工,质而),Q不C的以温供度热为最目低的。,也常被称为“吸收制冷”。18
吸收式热泵
日本尤尼奇卡公司采用AHP以0.2MPa蒸汽为热源, 将20~25℃低温水升级到70~75℃供热。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能量升级利用技术
炼油化工厂中,在装置进行工艺和换热网络优化 后,仍有许多低温热排出系统。这些低温热的回收 利用是石油化工厂深化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炼油厂,空冷、水冷余热大多分布在 90~200℃之间,约占总余热量的55.4%。
过热器
发电
朗肯循环是各种
汽轮机
复杂的蒸汽动力
乏气 循 环 的 基 本 循 环 。
锅炉
冷
凝
它是由锅炉、过
器
热器、汽轮机、
水泵
冷凝器和水泵组
成的。如图
图5-4 朗肯循环图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10

• 4.3.3 换热网络面积目标 • 物流按纯逆流垂直换热时的近似面积目标,即在冷热复合加而得。 •第 i 区段的换热面积
•换热网络的总面积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10
•第 4 章 过程系统节能 – 夹点技 术
4.3 换热网络设计目标
•第 4 章 过程系统节能 – 夹点技 术
4.1 绪论
4.1.2 夹点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发展
• 夹点技术适用于过程系统的设计和节能改造;
• 过程工业是以处理物料流和能量流为目的的行业
• 过程工业的生产系统:工艺过程子系统、热回收换热网络子系统和
•
蒸汽动力公用工程子系统
• 工艺过程子系统由反应器、分离器等单元设备组成的生产流程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10
•第 4 章 过程系统节能 – 夹点技 术
4.4 换热网络优化设计
• 4.4.4 阈值问题 • ΔTTHR < ΔTmin 夹点问题 • ΔTTHR >= Δtmin 阈值问题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10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2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10
• 热回收换热网络子系统是由换热器、加热器、冷却器组成的系统
• 蒸汽动力公用工程子系统是指为生产过程提供各种级别的蒸汽和动力的
•
子系统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10
•第 4 章 过程系统节能 – 夹点技 术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10
•第 4 章 过程系统节能 – 夹点技 术
4.1 绪论
4.1.2 夹点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发展 • 夹点技术最初源于热回收换热网络的优化集成 • 发展为包括热回收换热网络子系统和蒸汽动力公用工程子系统的总能系
石化行业夹点节能技术讲座

正比。一定的 Q R ,当换热面积 A 大一点,那么温度差 (TH − TC ) 就可以小一点。但是换热必须有温度差,而换热面积大则表明换 热器的造价就大。所以窄点温差 ∆Tmin 与热量回收系统的造价关 系很大。在相同的换热量 Q R 下, ∆Tmin 越小,热量回收系统的造 价就越大。窄点温差 ∆Tmin 需由热量回收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 性综合来确定。
六、夹点节能技术原理
• 对炼化企业的某套装置或整个企业来说, 有许多进装置的物料需要加热,有许多出装 置的物料或产品需要冷却,当采用热物流来 加热冷物流就形成了热回收系统。对一需要 加热的冷物流来说,在温焓图上可直观地表 述该物流的能耗状况,即需要消耗的加热量 以及该物流起始温度和目标温度。同样,对 一需要冷却的热物流来说,在温焓图上可直 观地表述该物流的能耗状况,见图1。
22
11) 六、夹点节能技术原理(续11)
同理,如果在窄点下部采用了加热工程对冷物流进行加热,由于本 来在窄点下部热物流对冷物流就供热过剩,所以一定有: (1) 在窄点下部采用加热工程其能耗量为 QH ,就会使冷却工程额外增 加 2QH 的能耗量; 如果,使窄点上部的热物流热量穿过窄点对窄点下部的冷物流进行 加热,由于本来在窄点上部热物流对冷物流就供热不足,以及本来在窄 点下部热物流对冷物流就供热过剩,所以一定有: (2) 当窄点上部的热物流的热量穿过窄点对窄点下部的冷物流进行加热, 其加热量为 QH ,不仅会使加热工程额外增加 QH 的能耗量,而且还使冷 却工程额外增加 QH 的能耗量,即使加热工程与冷却工程合计额外增加
8
四、夹点节能技术的应用状况 (续4)
表3
名称 厂家 生产能力 (kt/a) 工作时间 能耗降低 (%) 节煤 (t/a) 投资 (万元) 效益 (万元/年)
化工节能与减排培训讲义

化工节能与减排培训讲义1. 引言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化工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面临着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化工节能与减排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行为。
为了提高化工从业人员对于节能减排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本次培训将围绕化工节能减排的原则、方法和实践展开。
•循环利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和废物应尽可能进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优化设计:通过改善化工生产过程的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清洁生产: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或消除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节约用水: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和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和处理成本。
3.1 节能技术•高效换热器:采用高效换热器能够提高热能的传导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废热回收:通过废热回收技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热转化为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节能电机:使用节能电机替代传统电机,能够降低电能消耗。
•过程集成:通过优化化工生产过程,减少能源的中间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控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化工生产过程的精确监控和调节,减少能源的浪费。
3.2 减排技术•废气治理: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需要经过治理设备进行处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废水处理:化工废水需要经过处理设备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固体废物处理:化工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
•绿色产品设计: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4. 节能减排的实践案例4.1 垂直整合生产流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垂直整合生产流程的方法,可以减少能源的中间消耗。
通过整合生产流程,将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到最大,减少资源浪费。
4.2 废热回收利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废热产生,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造成能源浪费。
通过废热回收技术,可以将废热转化为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原理与技术培训讲义(doc 92页)

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原理与技术培训讲义(doc 92页)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原理和节能技术讲义尹洪超教授博士生导师前言节能是指在满足相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通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
一、我国的能源发展和供求问题1、能源供应压力大“十五”期间,由于能源需求增长迅速,我国能源市场由“九五”时期的供需基本均衡转向供不应求。
按可比价格计算,这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而相应的能源消费量年均仅增长 4.6%,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其中1997至1999三年能耗为负增长。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迅猛,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
我国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6亿吨标准煤。
其中发电量24747亿千瓦小时,比2004年增长12.3%;原煤21.9亿吨,增长9.9%;原油1.81亿吨,增长2.8%。
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22.2亿吨标准煤,比2004年增长9.5%。
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吨,增长10.6%;原油3.0亿吨,增长2.1%;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20.6%;水电4010亿千瓦小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小时,增长3.7%。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1年的13.49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
如今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
图1 “十五”期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对比表1 “十五”期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对比年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2001 12.1 13.52002 13.8 14.82003 16.0 17.12004 18.5 19.72005 20.6 22.2但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低。
节能技术讲座(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节能技术中心 郭文豪】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节能技术中心 郭文豪
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石化工业用能特点及潜力 能耗计算与评价 节能原理、方法与途径 窄点技术 能量平衡 节能新技术、新设备 石化工业的节能方向
1.石化工业用能特点及潜力
1.1 用能量大,占加工成本比例大
以乙烯装置为例,国内装置能耗大部分在750kg标准油/t, 2003年国内乙烯总产量约600万吨,总能耗450万吨标准油, 能耗费用近60亿元(2007年国内乙烯总产量将达1100万吨, 总能耗达825万吨标准油)。 以炼油工业为例,综合能耗量占原油加工量的8%~10%。 2001年全国原油加工量达1.98亿吨,耗能量约1700万吨标油, 费用约220亿元。平均能耗成本(包括自产燃料等)占总加工成 本的50%~60%。
系统存在更大的节能潜力
相对来说,过程组合即系统节能的潜力更大。 热联合 蒸汽动力系统 储运系统 低温余热的回收和利用。
根据节能中心掌握的有关资料:目前对于30万吨/年的乙 烯装置或500万吨/年的炼油厂,设定投资回收期为2年时,年节 能效益一般在5000万元以上。 对某300万吨/年炼油厂所做的节能规划,仅气体分馏装 置和储运系统用低温余热代替1.0Mpa蒸汽就达40t/h,年效益2500 万元。
乎达到了每年修理费的水平。
由于该厂的单位能量因数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炼 油企业的平均节能潜力为20元/吨原油。
修正后的炼油加工费指标合理地反映了各项影响因素,
能耗费用成为炼油加工成本的第一影响因素。 因此节能永远是石化企业挖潜增效,增强竞争力的一个
主题。
2002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专业达标指标
(4)能耗计算例题
设蜡油、顶循、柴油、油浆的比热分别为 0.55,0.6,0.55,0.7 kcal/(kg.℃), 热损失为5%。此题仅为说明能耗的计算,数值大小无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源供应压力大
“十五”期间,由于能源需求增长迅速,我国能源市场由“九五”时期的供需基本均衡转向供不应求。按可比价格计算,这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而相应的能源消费量年均仅增长4.6%,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其中1997至1999三年能耗为负增长。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迅猛,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
图2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单位GDP产出能耗量对比(2003年)
表32003年单位GDP能耗国际比较(摘自世界经济年鉴)
国家
GDP
(亿美元)
一次能源消费量
(百万吨标油)
单位GDP能耗
(吨标油/万美元)
单位GDP能耗比率
(中国/外国)
中国
13200
1178.3
8.93
1.00
印度
5590
345.3
6.18
2、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尤其是石油的进口依存度上升很快。2001~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从39.9%上升到48.6%,平均每年上升4.4个百分点。三年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平均水平达到43.3%。
随着进口石油数量的持续增加,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测算,国际油价每桶变动1美元,将影响进口用汇46亿元人民币,直接影响我国GDP增长0.043个百分点。最近两年,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我国深受其害。从统计资料来看,2004年,原油进口平均价格比2003年上涨58.9美元/吨,我国为此多支付外汇70.68亿美元;2005年,国际油价上涨更多,据估计我国至少为此多支出了100亿美元外汇。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
2001
12.1
13.5
2002
13.8
14.8
2003
16.0
17.1
2004
18.5
19.7
2005
20.6
22.2
但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低。2004年,我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1.08吨标准油,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6%,美国的13.4%,日本的26.7%,英国的28.1%。目前,美国人均消费石油是我国的14倍,日本是我国的3.8倍。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均能源消费量越高。我国到2010年要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这客观上要求人均能源消费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优质能源需求量的增长。
从国际上进口大量的石油,意味着风险性因素增多和不安全程度提高,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3、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浪费严重
我国在能源利用上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就是在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条件下,不少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靠“三高”(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来支撑,结果表现为“两低”(低质量、低效益),以及“三荒”(煤荒、电荒、油荒)现象。
如不改变能源低效利用的现实,到2020年,我国要以能源翻一番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按2003-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的趋势,我国能源消费量将高达40多亿吨标准煤,在能源供应及能源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问题。即便考虑到各种节能因素,我国能源消费量仍将达30亿吨标准煤,因此必须通过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表22004年世界一次能源人均消费(英国石油公司BP资料)
世界平均水平
1.63吨标准油/人
中国
1.08吨标准油/人
美国
8.02吨标准油/人
日本
4.03吨标准油/人
英国
3.82吨标准油/人
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能源供给约束越来越大。综合起来看,当前我国能源供给的矛盾已超出生产能力不足这个层面,更为突出地表现为资源不足的“瓶颈性”约束。
1.45
韩国
7330
2.89
3.09
日本
58800
504.8
0.86
10.40
俄罗斯
5060
670.8
13.26
0.67
德国
27100
332.2
1.23
7.28
法国
18300
260.6
1.42
6.27
英国
13900
223.2
1.61
5.56
意大利
12400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1年的13.49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如今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
图1“十五”期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对比
表1“十五”期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对比
年份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
我国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6亿吨标准煤。其中发电量24747亿千瓦小时,比2004年增长12.3%;原煤21.9亿吨,增长9.9%;原油1.81亿吨,增长2.8%。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22.2亿吨标准煤,比2004年增长9.5%。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吨,增长10.6%;原油3.0亿吨,增长2.1%;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20.6%;水电4010亿千瓦小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小时,增长3.7%。
从能源消耗强度来看,2003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能耗,我国为893吨标准油,比目前世界平均水平高2.3倍,比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分别高2.7倍和9.4倍,比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还高0.45倍。
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石 油 化 工 行 业
节能
尹洪超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2007年4月
目 录
目 录1
前 言ﻩ2
第一节节能的基本原理10
第二节 典型例题分析ﻩ22
第三节 节能的基本概念32
第四节 企业节能的原则和基本途径43
第五节 企业通用节能技术50
第六节 石化行业节能技术85
前
节能是指在满足相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通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