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脂添加剂 介绍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现状及发展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现状及发展【摘要】纳米润滑脂添加剂是近年来润滑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定义、特点以及市场现状。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具有粒径小、润滑性能好和抗磨损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
在研发方面,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技术不断创新,性能优势逐渐显现。
未来,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发展趋势将更趋多元化,市场前景也将不断拓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纳米润滑脂添加剂必将在未来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推动整个润滑技术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纳米润滑脂,添加剂,市场现状,应用领域,研发进展,性能优势,未来发展趋势,市场前景1. 引言1.1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现状及发展纳米润滑脂添加剂是近年来润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提高机械设备运行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现状及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在当今工业领域,纳米润滑脂添加剂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首先介绍纳米润滑脂的定义与特点,深入探讨其微观结构和性质。
接着,我们将分析纳米润滑脂添加剂在市场上的现状,总结其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
随后,我们将着重介绍纳米润滑脂添加剂在不同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探讨其在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我们将关注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性能优势,比较其与传统润滑脂的差异和优势所在。
本文将展望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潜在的市场前景和商业机会。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现状及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与指导。
2. 正文2.1 纳米润滑脂的定义与特点纳米润滑脂是一种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润滑剂,具有微观尺度下的特殊性质和优势。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纳米尺度效应:纳米润滑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边界面积,因此在摩擦表面形成的纳米尺度薄膜能更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润滑效果。
润滑脂成分

润滑脂成分润滑脂是一种常见的润滑剂,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摩擦、保护机械部件,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润滑脂由多种成分组成,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润滑脂成分进行介绍。
1. 基础油基础油是润滑脂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占据了润滑脂总体积的大部分。
基础油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润滑脂的性能。
常见的基础油有矿物油、合成油和植物油等。
矿物油是一种天然的石油产品,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合成油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人工润滑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和耐高温性能。
植物油则是从植物的种子或果实中提取的天然油脂,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
2. 压力添加剂压力添加剂可以提高润滑脂的承载能力和抗压性能。
常见的压力添加剂有磺酸盐、亚磷酸盐和硫醇等。
磺酸盐可以在润滑脂中形成一层薄膜,减少摩擦和磨损。
亚磷酸盐可以防止润滑脂在高温下氧化和腐蚀金属表面。
硫醇则可以增加润滑脂的黏度,提高润滑脂的润滑性能。
3. 抗氧剂抗氧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润滑脂氧化降解的添加剂。
润滑脂在长时间使用或高温条件下容易氧化,导致性能下降。
抗氧剂可以有效抑制润滑脂的氧化反应,延长其使用寿命。
常见的抗氧剂有酚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和硫化合物等。
4. 析水剂润滑脂中的水分会降低其润滑性能,甚至引起腐蚀。
析水剂可以吸附和分离润滑脂中的水分,保持润滑脂的干燥状态。
常见的析水剂有硅胶、分子筛和脱水剂等。
5. 析油剂润滑脂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杂质的污染,如灰尘、金属屑等。
这些杂质会降低润滑脂的润滑性能,引起磨损和故障。
析油剂可以吸附和分离润滑脂中的杂质,保持润滑脂的清洁状态。
常见的析油剂有活性白土、活性炭和滤纸等。
6. 稠化剂稠化剂是润滑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润滑脂形成凝胶状的结构,增加其黏度和黏附性。
常见的稠化剂有钠皂、锂皂和钙皂等。
钠皂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适用于潮湿环境下的润滑。
锂皂润滑脂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机械稳定性。
钙皂润滑脂则具有较好的极压性能和抗冲击性能。
氮化硼在高温润滑脂中的作用

氮化硼在高温润滑脂中的作用
高温润滑脂是一种用于在高温条件下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润滑剂。
而氮化硼作为一种添加剂,可以为高温润滑脂带来许多优势。
氮化硼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
在高温环境下,润滑脂往往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分解、挥发或氧化,从而失去润滑性。
然而,添加氮化硼可以显著提高高温润滑脂的耐热性能,使其在高温下依然能够保持优异的润滑效果。
氮化硼具有出色的抗磨性能。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摩擦表面之间的接触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和磨损。
而添加氮化硼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膜,有效减少接触面的磨损,延长润滑脂的使用寿命。
氮化硼还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在高温环境下,润滑脂往往会受到氧化、硫化等化学物质的侵蚀,从而导致脂膜的破坏和润滑性能的下降。
而添加氮化硼可以抑制或减缓这些化学腐蚀反应的发生,保护润滑脂免受腐蚀损害。
氮化硼还具有良好的热导性能。
在高温条件下,润滑脂往往会因为热量的积聚而导致脂膜的破坏和润滑性能的下降。
而添加氮化硼可以提高润滑脂的热导率,有效地将热量传导出去,保持脂膜的稳定性和润滑性能。
氮化硼在高温润滑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耐热性能、抗磨性能、抗腐蚀性能和热导性能,使得高温润滑脂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优异的润滑效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氮化硼是高温润滑脂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之一。
润滑脂组成之添加剂

润滑脂组成之添加剂
添加剂
具有提高润滑脂抗氧化性能的添加剂有:2.6-二叔丁基对甲酚、苯基紫胺、酸钠等。
在润滑脂中,防止金属生锈的添加剂有:石油磷酸钡、环烷酸锌、亚硝酸钠等
能提高润滑脂润滑性的添加剂有:硫化烯烃、磷酸三甲酚酯、环烷酸铅、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氧化钼等。
稳定剂的作用是使稠化剂和基础油稳定地结合而不产生析油现象。
对润滑脂中的皂结构具有稳定作用的添加剂有:甘油、高级醇、脂肪酸、碘酸盐等。
钙基润滑脂中的水也是一种结构稳定剂。
不同润滑脂使用的稳定剂也不同,如钙基脂用微量水(1%~2%)作稳定剂,一旦钙基脂失去水分,脂的结构就完全被破坏,从而造成严重的油皂分离。
⑤黏附剂
可增强润滑脂黏附性的添加剂有:聚异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等。
固体润滑剂是指用以分隔摩擦副对偶表面的一层低剪切阻力的固体材料。
对于这类材料,除了要求具有低剪切阻力外,与基底表面之间还应具备较强的键联力。
这也就是说,载荷由基底承受,而相对运动发生在固体润滑剂内。
常用的固体润滑剂有:层状固体材料(如石墨、二硫化钼、氮化硼等),某些无机化合物(如氟化锂、氟化钙、氧化铅、硫化铅等),软金属(如铅、铟、锡、金、银、镉等),高分子聚合物(如尼龙、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等)。
油溶黄、汉沙黄、孔雀蓝、颜料绿、油溶黑等。
国内润滑脂添加剂简介

1998 年 6 月
润 滑 油
第 13 卷第 3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内润滑脂添加剂简介
王先会
( 天津汉沽石油 化学厂, 天津 300480)
1 前言
随着我国润滑脂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
来润滑脂添加剂品种及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添
加剂方面, 润滑脂与润滑油相比, 有许多共同之处, 润滑油常用的抗氧、防锈和极压抗磨添加剂, 多数能
多效剂有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和二烷基二硫代 氨基甲酸盐两类。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以锌盐为主, 也有镁、锑、 镍等盐。这种添加剂在 200℃开始分解, 不能用于复 合锂、复合铝、聚脲等高温润滑脂中。国产添加剂品 种有二( 正丁基异辛基) 二硫代磷酸锌、双辛基碱性 锌盐、二( 异丙基异辛基) 二硫代磷酸锌。
选择磺酸盐作润滑脂防锈剂时, 应注意以下几 点:
( 1) 通常情况下, 合成磺酸盐要比石油磺酸盐较 易通过防锈评定试验。
( 2) 润滑脂中其它添加剂是酸性的, 选用碱性磺 酸盐具有协合效应。
( 3) 剂量达 7% 以上时, 能使润滑脂稠度明显下 降。 2. 4 多效剂 多效添加剂是分子中含有氮、硫、磷、铅、钼等几 种功能用的化合物, 对润滑脂可产生抗氧、极压、抗 磨、抗腐蚀等综合功能。采用多效剂可简化润滑脂添 加剂品种, 还能克服因不同添加剂配伍性差而产生 的有害影响。
锂基润滑脂常用的添加剂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在钢铁工业、重型机械工业中许多设备的润滑均处于边界润滑状态,机械工作部位的润滑需要使用优质极压润滑脂以满足润滑要求。锂基润滑脂是一种通用性润滑脂,与极压、抗磨添加剂的配伍性好,加入极压抗磨添加剂后可制备性能优良的极压锂基润滑脂。
极压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大致有这样的规律。磷化合物能有效地提高润滑脂的抗磨性,而硫、氯化合物能有效地提高润滑脂的耐负荷性,含硫化合物比含氯化物效果更好,同时含氯和磷的化合物或含磷和硫的化合物,既具有极压性又具有抗磨性。为了改进润滑批的抗磨性和极压性可以复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极压抗磨添加剂 。以铁霸二硫化钼油脂为例,美国铁霸二硫化钼极压高温润滑脂是由深度精练的矿物油配合以二硫化钼干性极压剂经过精心调配而成的锂基脂,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抗氧化性;同时具有良好的高负荷承受性和耐水性,是一种多用途润滑脂。
锂基润滑脂常用的添加剂
锂基润滑脂常用的添加剂和其他润滑脂相类似,但锂基润滑脂使用的添加剂更广泛,它对于许多添加剂有着良好的配伍性。常用的添加剂主要有抗氧剂、金属表面钝化剂、防腐剂、结构改盖剂、极压抗磨剂、色泽稳定剂、拉丝性增强剂。
1、抗氧剂
常用的锂基润滑脂的抗氧剂主要有:
(2)苯其-α-萘胺 又名防老剂甲,石油添加剂统一代号T531。无色片状结晶,暴露于日光或空气中逐渐变成黄色或紫色。有毒!相对密度1.16~1.17,熔点62℃。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主要作橡胶制品的防老剂,同时也是润滑脂最有效的氧化抑制剂之一。在合成酯类油等锂基润滑脂中常用,使用温度可达150℃。添加量一般为0.1%~1.0%。
抗氧剂在12-羟基硬脂酸锂基润滑脂中抗氧化效果的顺序下:二苯胺>苯其-α-萘胺>二戊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润滑脂固体添加剂

润滑脂的固体添加剂固体材料做为润滑脂的减摩和极压添加剂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合成润滑脂,由于其使用温度高,常规硫、磷型添加剂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甚至对润滑脂的高温性能有加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合成润滑脂(特别是高温润滑脂)更多地考虑选用耐高温性能优良的固体添加剂。
常用的固体添加剂大致有以下品种1.石墨石墨(含氟化石墨)是具有六方晶系的晶体结构,因为与基础面平行的面间结合力弱,所以这些晶体在其面间都很容易被剪切,亦即摩擦力小。
同时能够支持垂直于基础面的负荷,所以承载能力强,摩擦因数小,具有作为固体润滑剂的最佳性质。
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是用于生产润滑脂的非皂基无机稠化剂,因其受热不熔化,将其添加至润滑脂中后,不仅能够改善润滑脂的抗磨和承载性能,而且可以提高基础脂的热安定性。
王德国教授[83用蹦ex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球形和微孔型非晶纳米Si02粒子及其与油酸复配,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并对其耐磨减摩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表明Si02纳米粒子在润滑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Si02纳米粒子能提高润滑脂的润滑效果,减摩抗磨性能及承载能力比基础脂有较大的改善;Sj02纳米粒子在添加质量分数约为4%时具有最佳的效果,与油酸复配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Si02纳米粒子的润滑机理是其在摩擦表面形成复合材料层,与油酸复配后在摩擦界面的吸附膜,可进一步改善界面的特性。
3金刚石采用爆炸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颗粒或称超精细金刚石(简称UDD),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兴纳米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峰等人利用自制的球/棒疲劳试验机,研究了纳米金刚石粉对钢球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
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纳米金刚石粉抗滚动接触疲劳的机理,表明与基础脂相比,添加纳米金刚石粉后钢球的疲劳寿命都得到了改善。
并利用微粒吸附作用、渗入作用和极压抗磨性能,解释了纳米金刚石粉提高钢球接触疲劳寿命的原因。
指出以纳米金刚石粉作为添加剂,在润滑过程中能起到较好的抗疲劳作用,点蚀坑多为鳞状剥落,裂纹减小,对两种基础脂的疲劳寿命都有明显的改善;纳米金刚石微粒通过修复和镶嵌作用,增强润滑脂的润滑性能,同时避免了裂纹的进一步萌生,减缓了裂纹扩展速度,提高了接触疲劳寿命;纳米金刚石粉末对3号通用锂基脂的抗疲劳能力的改善好于对7014宽温航空润滑脂抗疲劳能力的改善。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现状及发展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现状及发展1. 引言1.1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定义纳米润滑脂添加剂是一种通过添加纳米级颗粒的方式来改善润滑效果的新型润滑剂。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通常由纳米级的固体颗粒和基础油组成,这些纳米颗粒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微观的保护膜,降低摩擦与磨损,提高润滑效果和耐磨性能。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微观结构和表面活性使得它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能够在高温、高压以及重负荷情况下发挥出色的效果。
与传统润滑剂相比,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颗粒尺寸更小,表面活性更高,可以更加有效地填充摩擦表面的微观缺陷,降低摩擦系数,增加工件的使用寿命。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还具有独特的稠化效果,能够有效防止油膜破裂和泄漏,提高润滑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1.2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应用领域纳米润滑脂添加剂是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目前,纳米润滑脂添加剂已经在诸多行业中找到了应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 机械制造业:纳米润滑脂添加剂可以用于制造机械设备的润滑部件,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2. 航空航天领域:纳米润滑脂添加剂可以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飞机结构等部件的润滑,提高航空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未来有望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各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2. 正文2.1 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研究现状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可以说是非常活跃和多元化的。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希望通过纳米润滑脂添加剂来提高润滑效果、减少摩擦损耗、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当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纳米润滑脂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性能优化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效果等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形貌、大小和结构等参数,探索最适合工业应用的纳米润滑脂添加剂配方。
他们也在探索纳米润滑脂添加剂与不同基础油的相容性,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润滑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引人注目的另一类型的抗磨极压添加剂是硼酸盐或硼酸酯类。它是一类新型极压抗磨添加剂,不含
磷、硫、氯等活性元素。它是所谓的“惰性”极压抗磨添加剂。通过分散剂(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钠)将无机硼酸盐以极细的颗粒分散到矿物油中,分散体系中硼酸盐是非结晶小球,平均
直径为0.1μm。
硼酸盐具有以下优点
• •
THANKS
谢 谢 聆 听
吩噻嗪
0.1~1.0
高温抗氧剂
0.1~0.5 0.1~0.5 高温抗氧剂
烷基酚亚磷酸酯 双十二烷基硒 2.0~5.0 磷酸三钠 0.5~1.0
钠基脂用
常用的胺类如苯基-α-萘胺、二苯胺、苯二胺等衍生物,可使用到150℃以上。 酚类抗氧剂有萘酚、二异丁基对甲酚、2,4,6-三甲基酚等。2,6-二叔丁基对 甲酚因高温挥发性大,在100℃以上不能使用
•
•
•
•
•
(四) 防锈添加剂
• 为了提高润滑脂的防护性,防止空气、水分等透过润滑脂膜,造成金属的生锈,要向润滑脂中加入
防锈添加剂。作为防锈添加剂的物质是一些有机极性化合物,如金属皂、有机酸、酯、胺等。其作
用机理是:这些极性化合物吸附在金属表面,或是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盐,它们在金属表面 上形成致密而稳定的薄膜使金属面与水分和空气相隔离,从而起到防锈作用。
一种常用的结构改善剂。胶溶剂的作用机理是:由于它含有极性基因,能吸附在皂分 子极性端间,使皂纤维中的皂分子的排列距离就相应增大,使基础油膨化到皂纤维内 的量增大。此外,皂纤维内外表面增大,皂油间的吸附也就增大。因此,在胶溶剂存 在时,可使皂和基础油形成较稳定的胶体结构。
•
胶溶剂的类型随稠化剂和基础油而不同,如甘油是一些皂基润滑脂的结构改
但是由于润滑脂自身流动性比不上润滑油,所以润滑脂中
加入添加剂的量比较大一些。另外,润滑脂是胶体分散体, 有许多添加剂是极性化合物,加入时会造成润滑脂胶体体 系的破坏,影响润滑脂稠度、滴点、分油、机械安定性等 性能的变化。因此,在润滑中评选一种理想的添加剂还是
不容易的事情。
二、类型
常用的润滑脂添加剂有:
•
根据稠化剂中金属种类的不同,催化效果也有所差异,如铝、钙等金属皂比 钠、锂的催化作用弱。
润滑脂的抗氧化剂的种类很多
• • • • • • • • • 酰胺 醚 添加剂类型 胺 二苯胺 典型化合物 0.1~1.0 用量/%(质量) 备注
苯基-α-萘胺 0.1~1.0 乙二胺四乙酸四苄基酰胺 2,4-二氨基二苯基醚 2~10 170℃以下有效
•
• • •
其他
二环已胺
羰基钨
硼酸酯或硼酸盐 1~10 抗磨添加剂
0.1~3
•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是近20多年来引人注目的通用多效添加剂,这类添加剂已成功地用于许多 润滑脂和发动机油及工业润滑油中。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的二价和三价金属盐,是润滑剂的多效 能添加剂。它具有抗氧化、抗磨和极压剂的功能,有的还具有金属钝化剂的功能。锌盐和镉盐主要 用做抗氧剂,但也兼有一些抗磨和极压性能。钼、铝、锑盐主要用做抗磨极压添加剂,但也兼有一 些抗氧化性能。锌盐还可起到金属钝化剂的作用。
抗氧化添加剂对润滑脂的适应性——
•胺类添加剂适于中性或弱碱性的润滑脂,酚类对于含游离酸的润滑脂较有效。
•适宜的用量需经验来确定,超过适宜的浓度会降低效果,一般来说,抗氧剂的 用量比较小。
(三)极压抗磨添加剂
•
一些含磷、氯、硫的化合物具有极压和抗磨性。一般磷化合物具有抗磨性,
而氯化物与硫化物具有极压性。同时含氯和磷化合物和含磷或硫化合物,既
润滑脂添加剂 介绍
Derill 2015.06.26
一、概述
• 润滑脂添加剂通常指为改善润滑脂某方面的使用 性能而添加的少量物质
• 在润滑脂中,除了稠化剂和基础油外,还会有各 种不同的功能添加剂 • 润滑脂添加剂基本上为油溶性添加剂,和润滑油 添加剂可部分混用,有部分添加剂则为润滑脂专 用添加剂
• 润滑脂中的添加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和润滑油是一样的,
0.0001~1.0 锂基脂用 0.1~5 酯类油皂基脂用
脲类化合物 酚的衍生物 硫代氨基甲酸盐
1-(烷基苯甲基)-3-苯基脲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0.05~1.0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铝或锌 0.1~1.0
0.1~2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或锌
•
• • • •
其他有机硫化物
磷化合物 硒或碲化物 二芳基硒 无机酸盐
•
防锈添加剂主要有:磺酸盐和环烷酸盐,如石油磺酸钡、石油磺酸钙、二壬基萘磺酸钡、环烷酸钡、
环烷酸锌等;酯类,如山梨糖醇单油酸酯(斯盘-80)、季戊四醇单油酸酯;杂环化合物,如十七 烯基咪唑啉、巯基苯并噻唑;有机酸,如十二烯基丁二酸、油酰肌氨酸等。
•
一般来说,润滑脂本身就有较厚的覆盖油膜,具有防锈性,故在通常条件下不加防锈添加剂。但近
• ①抗磨极压效果好,特别是在低黏度油中具有良好的抗磨极压效果。国外称之为“节能油”的齿轮 油,主要是由低黏度油加含硼添加剂制成,满足了抗磨极压性的要求。
②硼酸盐极压剂的使用寿命长。因为硼酸盐的作用机理是由渗硼形成的FexBy形式的极压膜,这一 层表面膜具有较高硬度,较好的抗磨性,较好的抗高温氧化、耐腐蚀性。而含磷、硫、氯活性元素 的极压性,作用机理主要是活性元素同金属(铁)起化学反应生成一层膜,这层膜的抗剪切强度比 基础金属(铁)的低。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这层膜容易被磨掉,换句话说,含磷、硫、氯的极压性, 在使用过程中消耗得比硼酸盐快。表现在使用寿命上,硼酸盐显得长。 ③硼酸盐添加剂的抗磨性,对金属材料的选择性不敏感,换句话说,硼酸盐添加剂对各种金属材料 都比较适应。而含磷、硫、氯添加剂,抗磨性的好坏受金属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 ④硼酸盐添加剂一般不会造成金属的腐蚀,而含磷、硫、氯的极压添加剂,若配制的不好,往往造 成金属腐蚀。硼酸盐一般没有什么毒性。 ⑤硼酸盐极压添加剂同其他的含磷、硫、氯极压添加剂具有很好的配伍性。它同含磷、硫、氯的极 压剂复合使用时都能较大的提高抗磨极压性能。 硼酸盐添加剂的惟一的缺点是抗水性能较差。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 未能根本改进。
• • • • • • 胶溶剂 抗氧化剂 极压抗磨剂 抗水剂 油性剂 减摩剂
• • • • • •
粘附剂 防锈剂 染色剂 填充剂 拉丝性增强剂 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剂等
(一)胶溶剂
• 胶溶剂又称结构改善剂或稳定剂,它的作用是改善润滑脂的胶体结构,从而达到改善 润滑脂的某些性能的目的。
•
胶溶剂是一些极性较强但分子比较小的化合物,如有机酸、甘油、醇、胺等。水也是
•
•
(2)复合剂亟待开发
润滑脂复合添加剂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美国范德比尔 公司生产的8610、71、73等系列牌号的极压复合剂,A2、SL系列抗氧剂等,已达到较 高的质量水平。我国部分润滑脂生产厂已开始使用这些添加剂,所以,国产润滑脂复 合剂亟待开发。 (3)润滑脂添加剂生产专业化 国内添加剂生产开发主要是针对润滑油产品进行的,尚无润滑脂添加剂专业生产厂。 研制生产出润滑脂专用的抗氧、防锈、极压抗磨等新型添加剂。
具有极压性,又具有抗磨性。为了改进润滑脂的抗磨性和极压性可以混合使 用两种或更多的添加剂。
极压剂和抗磨剂的类型
• • • • • • • 添加剂类型 硫化合物 硫化鲸鱼油 双丁基黄原酸盐 苯间二酚硫化物 1~10 0.1~20 氯和氟化物 三氟氯乙烯调聚物 1~10 硅油脂用 1~10 典型化合物 用量/% 备注
脂的稠度也降低。所以,结构改善剂的用量要适当,一般结构改善剂的用量 是由实验来确定的。
(二)抗氧化添加剂
• 润滑脂的抗氧剂的作用机理同润滑油一样,主要是打断氧化链锁反应的反应 链,从而终止氧化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
润滑脂的氧化主要是基础油氧化的结果。由于皂基润滑脂中的金属对氧化有 催化作用,能加速基础油的氧化,因此润滑脂比润滑油更易氧化。
善剂。锂基润滑脂中常见微量的环烷酸皂;钙基润滑脂中加少量水或乙酸钙; 钡基润滑脂中加乙酸钡;膨润土润滑脂中加微量水;铝基润滑脂中加油酸等。
•
实践中发现,胶溶剂的用量过多或过少都对润滑脂的质量有不利影响;例如, 胶溶剂过少,皂的聚结程度较大,膨化和吸附的油量较少,皂-油体系不安
定;反之,胶溶剂过多,由于极性的影响,也会造成胶体结构的破坏,润滑
年来,都要求润滑脂具有良好的防锈性,因而要求加防锈剂。但是防锈剂是极性化合物,或多或少 对润滑脂的胶体结构有破坏作用。因而评选一个理想的润滑脂的防锈剂还是相当困难的事。
三、发展趋势
• • 在各种基础润滑脂已基本定型的情况下,提高和改善润滑脂性能主要依靠添加剂变化 来实现。润滑脂添加剂的发展趋势,预测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润滑脂添加剂加入量会逐步提高。锂基润滑脂是一个递增趋势,润滑脂添加剂消耗 量必然会相应增加。机械设备不断进步,润滑脂产品更新换代,都需要通过添加剂提 供抗氧、防锈、极压抗磨等性能。
•
• • • • • • • • • •
磷化合物 三甲苯磷酸酯
硫、氯、磷化合物
0.5~3
硫代双二氯酚
抗磨添加剂
三(2-氯乙基)亚磷酸酯 0.2~5 0.1~5 膨润土脂用
合成油锂基脂用 钼和硫化物 某些金属化合物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 磷酸钙和硫化铋混合物 0.5~10 1 和其添加剂共用 2~3 二硫代氨基甲酸氧化钼 环烷酸铝 >1 抗磨、极压、抗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