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梅毒发病率上升趋势原因分析
中国梅毒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死亡率及防控措施

中国梅毒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死亡率及防控措施一、梅毒传播途径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
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
未治疗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4年以上的患者基本无传染性。
二、梅毒发病数量及死亡情况2020年中国梅毒发病数量为464435例,相比2019年减少了71384例;死亡人数为54例,相比2019年增长了12例。
2020年中国梅毒发病率为33.0831/10万,死亡率为0.0038/10万;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率为38.3677/10万,死亡率为0.003/10万。
三、梅毒防治面临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梅毒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但在我国梅毒防治工作诸多方法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成为梅毒防治中的重要挑战,需要从机制、技术等方面通过更加创新、可行、有效的方法加以积极应对。
四、梅毒防控建议我国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制定国家梅毒控制或消除规划的国家之一,在梅毒防治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为我国进一步迈向梅毒消除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我国在梅毒防治中取得的经验将有助于其他梅毒流行的发展中国家加以借鉴,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一带一路”向其他国家介绍中国的防治经验。
此外,需要针对我国梅毒防治的现状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理顺工作机制、明确防治职责、落实关键环节、强化精准防治等,针对“关龙头”(有效预防和控制高危人群的感染与传播)、“堵洞眼”(阻断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传播)和“拖地板”(加强孕产妇的干预以预防母婴传播的发生)几个方面加大防控的力度,最终实现我国消除梅毒(包括消除梅毒母婴传播)的目标,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1424例梅毒病例临床分析

l临床分型
1424例梅毒病例中二期梅毒占大多数
行具有重要意义…。潜伏梅毒病例在所有梅毒病例中所占 比例逐年上升,…潜伏梅毒无临床症状更具有潜在危险性 和复杂性,分析其原因:亚治疗量抗生索改变了梅毒的自 然病程,延长了临床症状及阳性血清出现的时间‘31。二期 梅毒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及其典型皮损的减少、以及梅 毒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发生,使梅毒病例的临床诊断面 临较大复杂性,有可能造成误诊、漏诊,这些变化应当引 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并应注意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加以 鉴别。自2006年起,连续在性病门诊梅毒病例中发现合 并HIV病毒感染的病人,由于艾滋病和梅毒均可通过性传 播途径传播,故加强对性病门诊就诊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 识的宣教,对于控制艾滋病在性病患者这一人群中的蔓延 和艾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1.29:1。
2.2.2皮损情况大部分梅毒病例为躯干部位主发梅毒疹 (248例,占二期29.14%),其次为掌跖梅毒疹189例(占 二期22.20%)、其它部位(生殖器、肛周、口腔咽喉)扁 平湿疣168例(占二期19.74%)、生殖器靡烂及溃疡246 例(占二期28.90%)。 在248例躯干梅毒疹病例中,丘疹鳞屑性皮疹占大部 分(136例),剩余112例为玫瑰疹。168例扁平湿疣病例 中以生殖器扁平湿疣为最多(9l例),其次为肛周部位44 例、口腔咽喉部位33例。 2.2.3合并感染情况1424例梅毒病人中。有183例病例 合并感染其它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沙眼 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诊和艾滋病),占所有病例数的
15974—
年起逐年上升,由1997年的33例升至2008年的183例, 梅毒确诊率由1997年的2.45%上升至2008年的26.18%。 12年来梅毒确诊病例数占初诊总人数的13.36%。 1424例梅毒年度确诊分析
2012-2021年晋宁区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2012-2021年晋宁区梅毒流行特征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晋宁区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晋宁区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2-2021年晋宁区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
结果 2012-2021年晋宁区共报告梅毒病例894例,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2 年28.35/10 万增至2019年42.34/10 万,年均增长5.89%;男女性别比例为0.97∶1;病例以(20 ~ 49)岁性活跃期青壮年为主,占67.67%,以隐性梅毒为主占94.97%;职业以农民最多,占65.44%。
结论 2012-2019年晋宁区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2021年呈下降趋势,但疫情仍较严重,应积极开展规范诊疗,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的梅毒监测和筛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大众健康教育宣传和行为干预,控制梅毒的传播。
【关键词】梅毒;流行特征;分析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inJinning District from 2012 to 2021WANG Xue-fenJinn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Kunming 650600,Yunnan Province,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 in Jinning District, and to provide a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syphil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in Jinning Distric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syphilis epidemic data in Jinning District from 2012-2021 was conducted. Results From 2012 to 2021, a total of 894 syphilis cases were reported in Jining District, and the reported incidence ofsyphilis increased from 28.35/105 in 2012 to 42.34/105 in 2019,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5.89%. The ratio of the male to the femalewas 0.97:1; the majority of cases were among sexually active young adults (20 to 49 years old), accounting for 67.67%, and 94.97% of cases were latent syphilis; the occupation of farmers was the most common, accounting for 65.44%.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 Jinning District from 2012 to 2019 showed a gradually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and a decreasing trend in 2020 and 2021, but the epidemic is still serious, so standardized treatment should be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syphilis surveillance and screening in vulnerable population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targete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paganda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launched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syphilis.Keywords syphilis;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alyze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2024年梅毒防治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梅毒防治市场环境分析一、引言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全球梅毒感染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梅毒的传播,需要对梅毒防治市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梅毒防治市场环境概述2.1 市场规模梅毒防治市场可分为梅毒检测市场、梅毒治疗市场和梅毒防治服务市场。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梅毒检测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增长率。
梅毒治疗市场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受到梅毒感染人群增加和临床需求的影响。
梅毒防治服务市场包括相关医疗机构、检测机构和防治宣传机构等,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2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梅毒防治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医药企业和检测机构之间。
这些企业通过研发和推广创新产品,建立技术壁垒,提高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也开展梅毒防治服务,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需要密切关注,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三、2024年梅毒防治市场环境分析3.1 政策环境政府对梅毒防治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市场环境。
医药法规的制定和政府对梅毒防治的相关投入是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此外,政府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也对市场需求起到积极影响。
3.2 技术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梅毒检测和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新技术的出现可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竞争。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3.3 经济环境经济因素对梅毒防治市场的影响较大。
梅毒防治服务的消费需求和支付能力决定了市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问题是影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3.4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对梅毒防治市场环境有一定影响。
社会对性传播疾病的认知和态度,性行为健康知识普及程度以及社会道德观念等都会影响个体对梅毒防治服务的需求和接受程度。
四、梅毒防治市场环境挑战尽管梅毒防治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梅毒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及预防措施分析报告

中国梅毒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及预防措施分析一、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梅毒在全世界流行,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
近年来梅毒在我国增长迅速,已成为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性病。
所报告的梅毒中,潜伏梅毒占多数,一、二期梅毒也较为常见,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也在增加。
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皮肤或黏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
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途径传染。
获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传染源,95%以上是通过危险的或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染,少数通过接亲吻、输血、污染的衣物等传染。
胎传梅毒由患梅毒的孕妇传染,如果一、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几率相当高。
梅毒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梅毒的临床表现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传染病医院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4-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数持续增加,2018年中国梅毒发病数为494867例,较2017年增加了19007例;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数为535819例,较2018年增加了40952例。
2014-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数统计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整理 2014-2019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逐年减少,2018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为39人,较2017年减少了6人,2019年较2018年有所增长,2019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为42人,较2017年增加了3人。
2014-2019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统计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整理 2015-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率逐年增加,2018年中国梅毒发病率为35.6251/10万,较2017年增加了1.1384/10万;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率为38.3677/10万,较2018年增加了2.7426/10万。
2015-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率统计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整理 2015-2018年中国梅毒死亡率逐年下降,2018中国梅毒死亡率为0.0028/10万,较2017年减少了0.0005/10万,2019年较2018年有所增加,2019中国梅毒死亡率为0.003/10万,较2018年增长了0.0002/10万。
2006—2008年住院患者感染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者的检出数呈上升趋势 . 见表 2 。
表 2 20 - 0 8 0 6-20 年住院患者中梅毒 患者科室分布情况
研究证实梅毒患者感染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 ( I 的比例 明显 H V)
高 于 一 般 人 群 , 了解 我 院 梅 毒 患 者 的 感 染 情 况 , 范 消 毒 为 规 隔 离 措 施 , 止 梅 毒 医 院 感 染 , 们 对 2 0- 2 0 防 我 0 6- 0 8年 我 院 住 院患 者 中梅 毒患 者 的住 院 病 历 资 料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将 结 果 现 报告如下。
3 讨
论 Βιβλιοθήκη 心血管系统疾病就诊较多 , 为梅毒的系统损 害之一 。②心 内
科 患 者 以高 年 龄 段 居 多 , 以低 滴 度 为 明显 , 能部 分 感 染 且 可
2 0 年 中 国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的 统 计 表 明 目前 我 国 的 08
梅毒正呈现明显的上 升趋 势 , 且潜伏梅毒上升最为 明显 。由
别 、 室分 布 、 科 血清 滴 度 等 特 征 。
2 结 果
23 现症梅毒感染患者 R R滴度分 析 : . P 见表 3 。
表 3 2 0- 20 年 间住院患者中现症梅毒患者 R R滴度分析 0 6- 0 8 - P
21 梅毒 的类 型 、 出率及变化趋势 : . 检 从近 3 的住院患者 年
在 6 9例感 染梅 毒 的患 者 中 24例 为 既往感 染梅 毒 . 1 3
3 5例为现症感染梅毒 , 8 且均未接受正规治疗 。 由表 3 可见现
症梅 毒感染患者 中以低 滴度 ( : 1 8以下 )感染 最多见为 3 4 6 例, 占现症感染梅毒患者的 9 . 45 %。
重庆地区443例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重庆地区443例梅毒感染情况分析丁正林;刘少华;李燕【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部分就诊人员共计11 657例梅毒感染者,了解重庆南川地区各类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利用TP-ELISA检测就诊患者血清梅毒抗体,利用χ2检验分析男女之间及各年龄段人群阳性率差异.结果在11 657例中,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43例,其中4 616例男性标本检出阳性数为169例,检出百分率为3.66%;7 041例女性标本检出阳性为274例,检出百分率为3.89%.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梅毒已经成为该地区性病的主要感染疾病之一,提示高危人群中梅毒潜在感染率已经很高了,且处于稳定增长期.应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同时针对流行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1(000)013【总页数】2页(P1539-1540)【关键词】梅毒;感染率;人群分布【作者】丁正林;刘少华;李燕【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检验科,408400;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检验科,408000;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检验科,408000【正文语种】中文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它可以侵犯皮肤、黏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病程中有时呈无症状的潜伏状态,根据病程可分为3期,病原体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发生胎传梅毒(TP)。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为了掌握本区高危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协助临床及疾控部门诊断、治疗及预防,本文分析了近年到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就诊的部份患者的梅毒感染(及既往感染)情况。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部分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共计11 657例。
1.2 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由英科新创(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仪器T-2100型全自动酶标仪,由深圳雷杜公司提供; TE-B型定时微量振荡器,江苏省康健医疗器具厂生产。
中国梅毒流行特征分析与趋势预测

结论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全国淋病与梅毒的流行特征存在地区、 性别和年龄差异;淋病与梅毒对公众健康产生着巨大影响,需要加强预防和控 制工作。
针对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性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性传播 疾病的认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淋病和梅毒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提高医疗水平, 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3、疫苗开发前景广阔
针对梅毒的疫苗开发是未来防控梅毒的重要方向。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梅毒疫苗的开发前景广阔。若能成功研发出高效、安全的梅毒疫苗,将极大地 减少梅毒的传播。
四、预防和控制措施
1、加强卫生教育
应加强全民卫生教育,普及梅毒防治知识,提高大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 力。特别是对于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应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流行特征分析
1、地区分布
淋病与梅毒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性开放程度 较高的城市,淋病和梅毒的发病率较高。而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性开放程度 较低的地区,淋病和梅毒的发病率较低。此外,不同地区的病死率也存在差异, 与医疗水平和治疗及时性等因素有关。
2、性别年龄分布
淋病与梅毒的感染存在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淋病,而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染梅毒。此外,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淋病和梅毒的易感性 也存在差异。青春期和青年期是淋病和梅毒的高发期,可能与性活跃程度较高 有关。
一、梅毒的基本信息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 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其中中国新发病 例约86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伏梅毒发病率上升趋势原因分析目的观察并讨论潜伏梅毒的临床相关因素,以期降低梅毒发病率及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150例潜伏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对患者展开血清学检测、就诊原因及诊治情况分析。
结果经分析得知,女性潜伏梅毒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所有患者血清RPR 滴度为1:1~1:128;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RPR阴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IgM阴转率为38.7%,治疗6个月IgM阴转率为18.0%,患者IgM转阴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潜伏梅毒患者施以严格血清学检测评估并由此开展治疗,重视对潜伏患者的追踪检测,对降低临床的潜伏梅毒发病率具有显著意义,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
标签:潜伏梅毒;血清学;分析观察;研究[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related factor of latent syphili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syphilis and infection risks of AIDS. Methods The data of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atent syphil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5 were summarized,and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serology detection,and the diagnosis causes and situa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emale patients with latent syphili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male patients,the serum RPR titer of all patients was between 1:1 to 1:128,after 3-month and 6-month treatment,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RPR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P>0.05,and 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Ig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fter 3-month and 6-month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strict serology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hen carry ou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latent syphilis,and it is of obvious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latent syphilis in clinic tha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racing detection,which is worth great promotion in clinic.[Key words] Latent syphilis;Serology;Analysis and observation;Research近些年来,国内临床潜伏梅毒的发病率始终呈逐年递升的态势,且增长迅速[1]。
潜伏梅毒一般无临床特异性,然而其危害性仍需引起足够重视,该病也常称之为复发性梅毒,一旦治疗或控制不当,则会发展成晚期梅毒,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损害[2]。
潜伏梅毒因无其他疾病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故而早期难以被发现,对患者健康有极大危害。
随着现代临床血清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和筛查力度的加强,通过血清学诊断出的潜伏梅毒的病例也更为确实可靠,对梅毒的治疗和防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150例潜伏病毒患者,对患者展开血清学检测、就诊原因及诊治情况分析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150例潜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标准。
其中,女86例,男64例,年龄分布为18~47岁(平均年龄26.5±2.6岁)。
感染时间为2年内的早期潜伏梅毒患者中,早期潜伏梅毒58例,晚期潜伏梅毒72例,无法确定感染时间的病例为20例。
1.2 方法15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驱梅治疗,每3个月随访1次,共2次。
随访期间,抽静脉血3mL,放4℃冰箱凝固,后立刻进行血清分离,再放入-15℃水箱保存以备下次检测。
所有样本均开展梅毒血清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IgM检测。
分析患者就诊原因及诊疗效果,并就患者在进行血清试验时的滴度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RPR、IgM转阴率实施统计。
1.3 统计方法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χ2值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血清学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潜伏梅毒女性患者例数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50例潜伏梅毒患者中,血清RPR滴度为1:1~1:128,3例RPR异常增高。
2.2 治疗3个月、6个月后血清学变化比较如表2所示,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患者RPP阴转率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均接受节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共3周。
治疗3个月、6个月后,复查IgM阴转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潜伏梅毒往往不存在任何特异性表现和体征,容易被临床和患者所忽视,一般都是在各种体检或其他疾病诊治中被查出[3]。
潜伏梅毒会通过性、血液、母婴等形式进行传播,尤其对健康人群有很大的危害性,病情的隐蔽性较高,符合流行病学的定义[4]。
身患潜伏梅毒的孕妇患者有极大可能导致胎传梅毒[5]。
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如果没有进行治疗,则会形成早期的传染性损害;晚期潜伏梅毒患者通常没有传染性,一旦未彻底治愈,一些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心血管梅毒等晚期梅毒病变,由于潜伏梅毒具有潜伏性强、隐蔽性高的特点,使得近些年来国内临床潜伏梅毒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
有相当数量的潜伏梅毒患者都是通过血液和经性伴侣传播的,并未意识到自身已患梅毒,通常情况下,也并不会自主地去往医院实施梅毒血清学检测。
鉴于此,在日常临床阶段,医护人员更需要仔细向患者询问其病史,这对早期发现潜伏梅毒具有较大意义。
患者的性伴追踪同样是得知并切断潜伏梅毒传播的关键途径。
由于对怀孕期的孕妇来说,在孕前、孕期、献血、受血以及术前常规检查中都需要展开常规的梅毒血清学检测。
此次临床资料显示,150例潜伏梅毒患者中女性患者86例、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例数明显高于男性患者。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男性患者一期梅毒易观察,从而得以及时就诊,而女性一期梅毒通常会因临床表现无异常而被误诊或漏诊,故而在数量上潜伏梅毒女性要多于男性。
潜伏梅毒的潜伏期一般很长,因此,就必须要从多个环节进行筛查,同时更应要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对存在既往不洁性行为的患者尽快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查。
潜伏梅毒患者RP R滴度水平一般较低,主要集中于1:8以下。
150例潜伏梅毒患者中,110例均处于这一水平下,占比73.3%。
潜伏梅毒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易出现血清固定,其血清阴率不高。
该研究中,在治疗3个月后RPP阴转率为21.3%,在治疗6个月后RPP 阴转率为20.7%,治疗前后的阴转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阴转率低,治疗周期长,很大程度上和患者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低下相关。
潜伏梅毒病发可以说是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治疗的规范化与否以及梅毒螺旋体间抗衡下的结果[5]。
如果患者免疫功能较强,或规范化通过药物治疗梅毒并形成疗效时,患者体内梅毒螺旋体遭遇抑制,则成潜伏梅毒;同样,如果患者在某一时期的身体状况不佳、免疫功能地下,梅毒螺旋体则会在其体内活泛运动且侵害其他组织,则成显性梅毒。
因潜伏梅毒患者大体上并无明显不适感觉与临床特征(即便存在亦是轻微的),非常容易被患者忽视进而加快病毒发展,机体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始终存在,对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的破坏持续进行;潜伏梅毒患者仍然存在传染性,对其性伴侣或与之一起生活的人造成威胁。
及早诊断潜伏梅毒患者,开展梅毒血清筛查试验是很有必要的。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属梅毒感染早期形成的一种抗体,通常会在感染之后的14 d会从血清中检测出,抗梅毒螺旋体IgG抗体则要在患者感染后28 d后测出[6]。
既往临床观察得知,早期的潜伏梅毒IgM阳性率超过晚期潜伏梅毒,这就解释了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患者机体免疫能力获得一定修复,因而一些患者有自愈可能[7]。
对比之下,晚期的潜伏梅毒患者形成IgM阳性则要权衡有无再感染或其机体内未清除病灶再燃的现象。
因为潜伏梅毒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无自察机会,因而临床医务人员在诊断患者的病程、明确医疗方案时存在很大难度。
因梅毒IgM抗体属梅毒传染性指标,IgM形成较早,在彻底治愈后能够缓慢消退,所以IgM可证明疾病治疗是否成功。
通过检测潜伏梅毒患者血液中IgM抗体,对预判潜伏梅毒患者的病程、判断是否再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也是判断性伴间梅毒传播性的直接指标。
该研究中,在治疗3个月后IgM阴转率为38.7%,在治疗6个月后IgM阴转率为18.0%,复查IgM阴转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8]。
综上所述,潜伏梅毒由于不存在临床的特异性表现而容易被临床忽视,患者在发现疾病时往往已经进入潜伏期,而也将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隐患,并生成严重的公共性卫生和社会问题。
潜伏梅毒患者无临床特征,但其危害更大于显性梅毒,是梅毒患者的主要传染源。
对此,加大性病相关知识宣传力度,普及防治性病知识,开展血清学筛查和检测,加强梅毒规范化治疗,对于遏制潜伏梅毒发病率上升趋势,降低梅毒患者危害性以及控制梅毒流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具有加大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