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古诗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

《古诗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

《古诗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目录•引言•修身思想•古诗中的修身•处世智慧•道德修养•齐家思想•家庭和谐•孝道的表达•男女关系•治国思想•君主与臣民•法律与礼仪•聚众之道•平天下思想•社会公正•民生福祉•国际关系•总结引言中国古代文化深厚而广泛,伴随着千百年的历史发展,渗透到了各个方面。

而古代诗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也融入了许多智慧和思想。

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也是古代诗人在作品中经常探讨的主题。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歌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修身思想修身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强调个人修养和自律,以达到道德高尚的境地。

在古代诗歌中,我们能够找到许多有关修身的表达和反思。

古诗中的修身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修身的诗歌,比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赞美了一个修身养性的女子,通过她的道德品质吸引了一位优秀的男子。

古人认为修身的重要性在于,只有通过自身净化和修养,才能吸引到道德和智慧上的伴侣,享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处世智慧古代诗人也通过诗歌传递了许多处世的智慧。

比如《唐诗三百首》中的《赵客缦胡缨》:“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出身低贱但有志向的形象,通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种处世智慧告诉我们,不管境遇如何,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并积极努力,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修身思想的核心。

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表达了道德修养的诗句,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向他人学习那些善良和高尚的品质,通过古人的智慧和榜样激励自己。

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和提升,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目标。

齐家思想齐家即家庭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古代诗词通常用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家庭和谐的追求与理解。

核心价值观的古诗词

核心价值观的古诗词

核心价值观的古诗词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像文天祥为了国家宁死不屈,这不就是忠诚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吗?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心系天下的情怀,不正是在告诉我们要有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吗?这难道不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吗?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如同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用自己的付出诠释着敬业的核心价值观呀,我们怎能不被感动呢?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不就是友善待人的生动写照吗?就像我们身边那些互相帮助的邻里一样,多美好啊!5.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的坚韧就好像人们坚守诚信的品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这是多么可贵啊!6.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的这种心怀天下苍生的情怀,不正是体现了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吗?我们是不是也该有这样的胸怀呢?7.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正像那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吗?我们怎能不敬仰他呢?8.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种对正直的追求,不正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吗?难道不应该时刻铭记吗?9.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就如同那些默默做好事不图回报的人,他们对高尚品德的坚守,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1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不也是一种对和谐生活追求的体现吗?我们不也向往这样的生活吗?我觉得这些古诗词都很好地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它们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可以通过选取与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可以选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来教学。

这首诗中讴歌了大唐盛世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到追求梦想、追求进步的重要性,培养自强不息、勇于追求的精神,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

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可以通过教学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化。

可以选取宋代文学家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一词来教学。

这首词揭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社会现实,通过对人性的批判,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反思社会的现实问题,提高对人性的认识,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热爱现实、关心他人的道德情感。

在古诗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以选取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来进行教学。

这篇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为主线,寄托了作者忠诚友邦、倾心慷慨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和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学习这篇赋,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感悟到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仁义 古诗词

仁义 古诗词

仁义古诗词仁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古代文人墨客们经常在诗词中表达的主题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仁义的古诗词,以供参考: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2. 《岳阳楼记》——范仲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通过描写洞庭水和岳阳楼的变迁来引发对过去亲朋好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3.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人用豪情满怀的笔触写下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亲人的深情表达也贯穿全诗。

4. 《离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人笔下的“巫山”不仅是具体的地理意象,也象征着仁义之谊。

他以修道和君子之道比拟,表达了对伦理道德价值的追求。

5. 《过故人庄》——孟云卿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诗人以田园为背景,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在此情境下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

诗中表现出了对朋友之间真挚情感的思考。

以上仅是几首代表性的古诗词,而古代文人墨客创作的与仁义相关的诗词还有很多。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人们对仁义的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道德价值的重要性。

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古诗词名句

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古诗词名句

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古诗词名句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就像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时,坚定地选择为正义而牺牲,她的丹心不也如这诗句一样光照千古吗?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疫情期间无数的医护人员不正是怀着这样的精神,不顾自身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吗?
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这不就是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的真实写照吗,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不会退缩!
4.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想想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的人们,不就是像竹子一样坚韧吗?
5.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廉洁奉公的好干部们不正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诗句吗?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我们的老师们不也如春蚕和蜡炬一样,无私奉献着自己吗?
7.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当你遇到挫折时,难道不应该像这句诗说的那样,充满信心地勇往直前吗?
8.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运动员们为了国家荣誉奋力拼搏时,不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吗?
9.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看看那些虽年事已高但仍心怀壮志的人,真的好让人敬佩啊!
我觉得古诗词中的这些名句所蕴含的价值观真的非常珍贵,它们不仅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更是能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些价值观,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光彩。

感恩为善!16首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古诗词

感恩为善!16首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古诗词

一、《劝学》—陆游1. 孝敬父母,根深蒂固,学习提升自己,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 诗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子弟更要努力学习,不负父母的期望。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1. 诗中表现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更体现了对父母的孝敬和感恩之情。

2. 通过登高远眺,回想家乡远亲,体现出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之涣1. 诗中通过送别杜少府,表达了对父母的不舍之情,体现了对父母的深切思念。

2. 传达了对亲人的感恩之心,扬弃父母教导子女孝顺的美德。

四、《梅花》—王安石1. 诗中表现了对父母的孝敬之心,通过梅花形象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2. 对家乡父母的怀念,体现了孝敬父母的美德。

五、《别董大》—高适1. 诗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对父母的深切感情。

2. 体现出对亲人的感恩之心,扬弃父母教导子女孝顺的美德。

六、《送春》—吕岩1. 诗中表达了对父母的孝顺之心,通过送春来表达对父母的深切感情。

2. 对家乡父母的怀念,体现了孝敬父母的美德。

七、《饮湖上初晴后雨》—于谦1. 诗中通过描绘湖水景色,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对父母的深切感情。

2. 体现出对亲人的感恩之心,扬弃父母教导子女孝顺的美德。

八、《春日》—刘禹锡1. 诗中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之心,通过描绘春日景色来表达对父母的深切感情。

2. 对家乡父母的怀念,体现了孝敬父母的美德。

九、《秦娥》—杜牧1. 诗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对父母的深切感情。

2. 体现出对亲人的感恩之心,扬弃父母教导子女孝顺的美德。

十、《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望》—王之涣1. 诗中通过登高远望,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对父母的深切感情。

2. 对家乡父母的怀念,体现了孝敬父母的美德。

十一、《送萧燕山》—韩愈1. 诗中表达了对父母的孝顺之心,通过送别萧燕山来表达对父母的深切感情。

2. 体现出对亲人的感恩之心,扬弃父母教导子女孝顺的美德。

十二、《听弹琴》—王维1. 诗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对父母的深切感情。

文明礼仪的古诗七言

文明礼仪的古诗七言

文明礼仪的古诗七言一、古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1.1 古代文明礼仪的定义文明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古代文明礼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维系人们心与心之间的纽带。

1.2 古代文明礼仪的作用古代文明礼仪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

人们通过遵守文明礼仪的规定,尊重对方的权利和尊严,减少了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其次,古代文明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能够培养出一种谦和有礼、守纪守法的优秀品质。

此外,古代文明礼仪也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和进步。

二、古代文明礼仪的诗词2.1 古代文明礼仪的呈现在古代的诗词中,文明礼仪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许多古代诗人通过笔墨,抒发了对文明礼仪的推崇和讴歌。

他们用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文明礼仪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人对礼仪的重视和执着。

2.2 古代文明礼仪的经典名篇以下是一些古代文明礼仪的经典名篇:1.《礼记》中的《大同篇》2.《诗经》中的《周南·关雎》3.《周礼》中的《坊记》4.《三礼图》中的《礼仪图》5.《诗经》中的《鲁颂·南山有台》三、古代文明礼仪的核心价值观3.1 礼在古代,礼是文明礼仪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古人认为,“礼者,人之端也”,礼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通过礼仪,人们能够准确判断是非、尊卑,以及如何与他人交往。

3.2 仁仁是古代文明礼仪的又一个重要价值观。

仁者,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乐于助人。

古代文人崇尚仁义道德,认为只有通过对他人的慈爱和关怀,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3.3 智智在古代文明礼仪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价值观。

智者,指的是具有高尚智慧和明辨是非能力的人。

古代文人常常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智慧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文明礼仪的精髓。

3.4 信信是古代文明礼仪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

信者,代表诚信和守信。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非常重视信用,认为只有通过守信才能建立起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古诗文教学的实践与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古诗文教学的实践与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古诗文教学的实践与策略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积极向上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诗文的时代背景,解读作品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和社会价值观念。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进行综合评价,既要承认古诗文的艺术价值,也要看到其中的局限性和时代烙印,避免盲目推崇或排斥。

在古诗文教学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可以选取与这些价值观相契合的古诗文,通过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

可以通过讲述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表达的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不舍来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对情感的培养和启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的精神,教师可以选取体现这些情感的古诗文,通过朗读、默读和讲解等方式引起学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友爱之情和同理心。

可以通过讲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传递的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同胞的祝福的情感来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古诗文教学中加强价值观的解读和批判能力的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古诗文的通过对作品中存在的价值观念的分析和批判,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鉴别和批判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价值观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多元文化视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古诗文教学相互融合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南一校“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诵读教材《古诗文中的核心价值观》前言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既孕育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又深深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里。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其中许多内容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

比如,“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的富强之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之要,“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文明之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之美;“卷舒一代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的自由之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的平等之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公正之则,“明法制,去私恩。

令必行,禁必止”的法治之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之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之心,“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诚信之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善之情……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上下对接,互鉴贯通。

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株参天大树的丰富滋养。

包括古典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审美情趣、民族精神、人生哲理等,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历久弥新,光彩夺目,是圣贤先哲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和精神食粮,已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的滋养剂,永远值得我们去好好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仰望历史的星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需做到不断传承古典诗词,用情领略其风韵,用心感受其魅力,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富强古人论富强:富足强盛,民富国强。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论语·颜渊篇》:“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管子·形势解》:“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

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

”《史记·李斯列传》:“李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和吴御史汴biàn渠》:“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彊。

”清杜濬《初闻灯船鼓吹歌》:“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

”民主古人论民主: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存第一,自由民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哀公》篇:“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宋张载《横梁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严复《原强修订稿》:“身贵自由,国贵自主。

”清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曹雪芹《红楼梦》:“拚pīn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文明古人论文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荀子·大略》:“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孔子《论语·泰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宋林逋bǔ《省心录》:“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礼记·曲礼上》:“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xiānɡ哉《中华谚海》:“千里送鹅毛,礼清史襄轻人意重。

”和谐古人论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统一。

孔子:“和为贵。

”墨子:“兼相爱。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又有所长,鳏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宋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自由古人论自由:不自由,毋宁死。

有权利,有自由,有快乐。

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秦陈胜曰:“苟富贵,无wù相忘。

”《墨子·非命》:“执有命者,是覆天下之义,而说百姓之谇suì也。

”清梁启超《论自由》:“若有欲求真自由者乎,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

一曰勿为古人之奴隶也,二曰勿为世俗之奴隶也,三曰勿为境遇之奴隶也,四曰勿为情欲之奴隶也。

”宋邵尧夫诗云:“卷舒一代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

”平等古人论平等:合情合理,不偏不奇。

公道正派,记勋论赏。

《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管子·形势解》:“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明汪天锡:“夫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凡行事涉邪私者,皆由不公正故也。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张云清《官镜录集解》下卷:“徇人则失己,徇情则废法。

”公正古人论公正:公正美德,以公心为基础。

一要无私,二要心虚,三要心平,四要心正。

《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礼记•大学》:“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唐房玄龄《公平正直对》:“理国要道,实在公平正直。

”民国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法治古人论法治:治国必尊法,无法必国乱。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慎子》逸文:“治国无其法必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韩非子•饰邪》:“明法制,去私恩。

令必行,禁必止。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左传•赵公五年》:“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墨子•尚同中》:“赏当贤,罚当暴。

”清赵藩fān:“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爱国古人论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人都应该爱国、卫国。

《礼记·大学》:“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荀子·君道》:“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元欧阳玄《宋史·李琼传》:“以正守国,以奇用兵。

”元欧阳玄《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敬业古人论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爱岗敬业,学习工作。

《书·旅獒áo》:“为山九仞rèn,功亏一篑kuì。

”《关伊子·匕篇》:“猎夫习虎则勇,渔夫习水则沉。

”《韩非子·喻老》:“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荀子·劝学》:“鍥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淮南子·说林》:“跬步不休,跛bǒ鳖biē千里;累积不辍,可成丘阜。

”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清郑燮xiè《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诚信古人论诚信:诚则成己,诚则成物,诚则立身。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荀子·不苟》:“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

”《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汉贾谊《新书卷八道德说》:“道者,道之本也;仁者,德之出也;义者,德之理也;忠者,德之厚也;信者,德之固也。

”。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友善古人论友善:心地善良,志同道合,和睦相处,友爱友善。

孔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孟子曰:“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周易·文言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