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特性介绍

合集下载

几种主要的封装材料的特性

几种主要的封装材料的特性

几种主要的封装材料的特性封装材料是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封装中的材料,它们具有多种不同的特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封装材料及其特性。

1.硅胶封装材料:硅胶是最常用的封装材料之一,具有以下特性:-良好的耐热性:硅胶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

-优良的绝缘性能:硅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电流泄漏,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

-高效的防护能力:硅胶具有优异的防潮、防尘和耐化学品腐蚀的能力,可以有效保护封装的电子元器件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2.光敏胶封装材料:光敏胶是一种特殊的封装材料,其特性包括:-高分辨率:光敏胶具有高分辨率的特性,可以实现精细图案的刻蚀和印刷。

-快速固化:光敏胶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来固化,并且固化速度很快,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良好的粘附性:光敏胶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可以牢固地粘合封装的电子元器件,提高其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3.导电胶封装材料:导电胶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封装材料,其特性包括:-优良的导电性能:导电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有效地传导电流,保证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良好的粘附性:导电胶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可以牢固地粘合封装的电子元器件,提高其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低电阻率:导电胶的电阻率非常低,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子元器件的电阻,提高其性能。

4.纳米粒子封装材料:纳米粒子封装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封装材料-高强度:纳米粒子封装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可以有效地保护封装的电子元器件免受外部冲击和挤压的影响。

-优异的导热性:纳米粒子封装材料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地散热,提高封装的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良好的稳定性:纳米粒子封装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可以在极端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

总之,不同的封装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封装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原材料有哪些种类

半导体原材料有哪些种类

半导体原材料种类解析
在半导体产业中,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半导体原材料在半导体
制造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半导体原材料种类及其特点。

硅(Silicon)
硅是半导体行业中最为常见的原材料之一,被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

硅具
有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和稳定性,常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

硼(Boron)
硼是另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原材料,通常与硅混合使用,形成p型半导体材料。

硼掺杂的硅材料在半导体器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调控半导体器件的电子性能。

砷(Arsenic)
砷是一种常用的n型掺杂剂,可用于制备n型半导体材料。

砷掺杂的硅材料通常用于制造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等。

氮(Nitrogen)
氮是另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原材料,通常用于制造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氮化镓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热导率,被广泛应用于微波器件、通信器件等领域。

磷(Phosphorus)
磷是一种常见的n型掺杂剂,可用于制备n型半导体材料。

磷掺杂的硅材料在制造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半导体原材料种类,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原材料在半导体行业
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同种类的半导体原材料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共同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半导体原材料的种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
步认识半导体产业的多元发展。

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特性简介

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特性简介

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特性简介一、“工业的黄金”——铜(最古老的金属)铜在地壳中含量比较少,在金属中含量排第17位。

铜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各种铜矿中,常见的有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

物理性质:金属铜,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4,比重8.92,熔点1083oC,沸点2567℃,密度8.92g/cm3。

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表面形成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铜色所以又称为紫铜或红铜。

铜属有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焰色反应呈绿色。

铜为紫红色金属,质地坚韧、有延展性;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铜的机械性能与物理状态有关,也受温度和晶粒大小的影响。

铜是不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和干燥的空气里,不容易生锈。

在空气中或中加热表面变黑:,利用此反应可除去混在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少量,在高温下还可生成。

与的作用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可生成铜绿,。

与稀盐酸、稀溶液不反应;与浓反应;与硝酸反应;与盐溶液反应;Cu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具有较强氧化性,在加热时能被CO、、C等还原;可与酸反应:;呈砖红色,可用于制红色玻璃,本身较稳定,但在酸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

二、铜带情况引线框架是半导体芯片的载体;并为半导体、芯片提供电流和信号输入、输出的通路,同时散逸半导体芯片产生的热量。

国内铜带在电导率,抗拉强度、延伸率方面基本可满足引线框架生产的要求,但存在下几部分不足:1、硬度不稳定国产铜带硬度常常不能完全符合客户要求,有时太低,有时太高。

硬度低,会影响引线框架的冲制,卸料不畅,极易产生毛刺而使引线框架达不到质量要求,在封装后因材质软而产生弯曲,不利于编带生产。

硬度太高,在引线框架冲刺时极易造成冲制模的磨损,增加修复模具的几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在封装后,成品使用极易造成管脚折断而成为废品,在引线框架生产中,有条检验要求就是管脚在弯曲90°三次后不断裂,而硬度太高,就达不到此要求。

硬度的控制,应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过程控制的原因。

半导体材料有哪些重要特性

半导体材料有哪些重要特性

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特性
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在电学特性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使其在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特性。

1. 禁带宽度
禁带宽度是半导体材料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代表了在材料中带电子和空穴运动的能量范围。

禁带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光电性能。

2. 基本电荷载流子
半导体材料中的基本电荷载流子包括电子和空穴。

电子带负电荷,空穴带正电荷,它们在半导体材料中进行载流子输运,是实现半导体器件功能的基础。

3. 能带结构
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是指在半导体中,导带和价带之间的能级分布。

通过控制能带结构,可以实现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质调控。

4. 激子效应
激子是电子和空穴之间形成的一对电子振动态,具有不同于单独电子和空穴的性质。

激子效应在半导体光电器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5. 能带偏移
能带偏移是指在不同半导体材料接触界面或异质结构中,由于晶格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带隙位置的偏移现象,影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结语
半导体材料具有多种重要特性,包括禁带宽度、基本电荷载流子、能带结构、激子效应和能带偏移等。

这些特性使得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要深入了解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几种主要的封装材料的特性

几种主要的封装材料的特性

几种主要的封装材料的特性封装材料是用于封装和保护电子元器件的材料。

不同的封装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封装材料及其特性:1. 硅(Silicon):硅是一种常用的封装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电阻性能。

它能够有效传导热量,以保持电子元器件的温度稳定,同时也提供良好的电绝缘性能,以防止电气短路。

2. 聚合物(Polymer):聚合物是一种轻量级和可塑性很强的封装材料。

它具有较低的成本、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可满足不同封装需求。

聚合物材料还可以被加工为不同形状和尺寸,以适应各种封装设计。

3. 陶瓷(Ceramic):陶瓷材料是一种在高温和高电压环境下具有优异性能的封装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绝缘性能,能够有效保护电子元器件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陶瓷材料还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热导率,可以有效排除产生的热量。

4. 导热胶(Thermal grease):导热胶是一种具有较高热导率的封装材料。

它通常用于电子元器件和封装基板之间的热接触界面,以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

导热胶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填充性,能够填充微小的间隙并同时排出热量。

5. 玻璃(Glass):玻璃是一种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绝缘性能的封装材料。

它可以承受高温环境下的应力和压力,并保持电子元件的稳定性。

由于玻璃的透明性和耐腐蚀性,它还经常用于光学封装和显示器件中。

6. 金属(Metal):金属材料常用于高功率和高电流应用的封装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并能够有效抵抗电磁干扰。

金属材料还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可以保护内部电子元器件免受外部冲击和振动的影响。

以上所列的封装材料仅是几种常见的材料,实际上还有其他许多封装材料,如纳米材料、聚酰亚胺等。

每种封装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应用领域,根据具体的封装需求和工作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非常重要。

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特性介绍

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特性介绍

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特性介绍引言半导体封装是指将半导体芯片封装在一种保护性的材料中,以便保护芯片并提供电气和机械连接。

半导体封装材料一般由多种原材料组成,每种原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特性,包括导电性、绝缘性、热导率和机械性能等。

导电性导电性是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决定了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用途和性能。

导电性强的材料可以用于连接电气信号和电源,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常见的导电性较好的材料有铜和银等金属。

这些金属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的电气连接性,可以实现低电阻的电气连接。

在半导体封装过程中,由于半导体芯片和其他电子元件之间会有较高的电压差,需要使用绝缘性材料来阻止电流的流动,以防止短路和其他电气故障。

绝缘性材料一般应具备较高的电阻率和较低的电导率。

常见的绝缘性材料有聚合物和石英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阻止电流的流动。

热导率半导体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地散热,将会导致器件温度升高,影响其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半导体封装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热导率,以便将热量快速散发。

金属材料一般具有较高的热导率,例如铜和铝等。

此外,一些陶瓷材料如氧化铝和氮化硅等也具有较好的热导率。

半导体封装材料在封装过程中需要经受各种机械应力,如挤压、剪切和拉伸等。

因此,材料的机械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强度和韧性,以保证在封装过程中不发生破裂和断裂。

聚合物材料一般具有较好的韧性,而金属材料那么具有较高的强度。

结论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的特性对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导电性、绝缘性、热导率和机械性能是封装材料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不同的半导体封装应用需要选择具有适当特性的材料,以满足其性能需求。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开展,封装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不断推进,为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提升提供更多可能性。

半导体封装材料

半导体封装材料

半导体封装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是指包裹在集成电路(IC)芯片表面的材料,用于保护芯片免受机械损伤和环境影响。

封装材料在半导体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电气绝缘、导热、机械保护等功能,同时还能够降低封装芯片的尺寸,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常见的半导体封装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封装材料和金属封装材料。

塑料封装材料通常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填充物组成。

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并且能够在制程过程中完成注塑成型。

常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有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醚酮等。

填充物一般是导热颗粒,用于增强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

塑料封装材料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封装尺寸小,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封装。

然而,塑料封装材料导热性能较差,不适合高功率芯片的封装。

金属封装材料主要是由金属铅合金或金属无铅合金组成。

金属封装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机械强度和封装可靠性,广泛应用于高功率芯片的封装。

金属封装材料的制造过程较为复杂,一般采用铸造、模锻等工艺,成本较高。

常见的金属封装材料有铝合金、铜合金、钢合金等。

金属封装材料还可以实现电磁屏蔽和外部引线的封装,提高封装的抗干扰和机械强度。

半导体封装材料的选择取决于集成电路芯片的类型、功率和应用环境。

对于低功率芯片,塑料封装材料具有优势,可以实现小型化和低成本封装。

而对于高功率芯片和特殊应用,金属封装材料更为合适,可以提供更好的导热性能和机械保护。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封装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研究人员正积极探索新型封装材料,如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高导热率材料等,以满足不同功率和性能要求的集成电路封装。

这些新型封装材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

芯片制造中的封装材料分析与选择

芯片制造中的封装材料分析与选择

芯片制造中的封装材料分析与选择在芯片制造的过程中,封装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保护芯片并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正确选择和分析封装材料对于确保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芯片制造中的封装材料进行分析,并介绍选择封装材料的准则。

一、封装材料的种类及其特性封装材料通常分为有机封装材料和无机封装材料两大类。

有机封装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热塑性塑料等;无机封装材料主要包括硅胶、陶瓷等。

1. 有机封装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易于加工和成型。

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粘接性、导热性和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封装中。

聚酰亚胺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适合用于高温环境。

热塑性塑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成型性,适合于复杂形状的封装。

2. 无机封装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热性,适用于高功率芯片和高温环境。

硅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防护性能,能够有效降低芯片温度。

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可用于对抗外界环境的腐蚀。

二、封装材料的特性分析在选择封装材料时,需要对其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芯片的需求。

1. 热性能:封装材料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会影响芯片的温度分布和热散尽效果。

较高的热导率能够迅速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降低芯片温度。

而较小的热膨胀系数能够减少封装材料与芯片间的应力和变形。

2. 电性能:封装材料的电绝缘性能和导电性会对芯片的电气性能产生影响。

材料应具备足够的绝缘性能,以避免电流泄漏和短路现象的发生。

此外,导电性良好的封装材料能够提供良好的接地效果,减少电磁干扰和电热效应。

3. 化学稳定性:封装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耐受酸碱、溶剂等外界环境的腐蚀。

这样可以保证芯片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工作,并提高其使用寿命。

4. 机械性能:封装材料的机械强度和耐冲击性对芯片的抗压能力和抗震动性能至关重要。

较高的机械强度可以减少封装材料的开裂和脱落现象,提高芯片的可靠性。

三、封装材料的选择准则在选择封装材料时,应充分考虑芯片的应用环境、性能要求以及成本因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封装原材料特性简介一、“工业的黄金”——铜(最古老的金属)铜在地壳中含量比较少,在金属中含量排第17位。

铜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各种铜矿中,常见的有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

物理性质:金属铜,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4,比重8.92,熔点1083oC,沸点2567℃,密度8.92g/cm3。

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表面形成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铜色所以又称为紫铜或红铜。

铜属有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焰色反应呈绿色。

铜为紫红色金属,质地坚韧、有延展性;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铜的机械性能与物理状态有关,也受温度和晶粒大小的影响。

铜是不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和干燥的空气里,不容易生锈。

在空气中或中加热表面变黑:,利用此反应可除去混在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少量,在高温下还可生成。

与的作用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可生成铜绿,。

与稀盐酸、稀溶液不反应;与浓反应;与硝酸反应;与盐溶液反应;Cu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具有较强氧化性,在加热时能被CO、、C等还原;可与酸反应:;呈砖红色,可用于制红色玻璃,本身较稳定,但在酸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

二、铜带情况引线框架是半导体芯片的载体;并为半导体、芯片提供电流和信号输入、输出的通路,同时散逸半导体芯片产生的热量。

国内铜带在电导率,抗拉强度、延伸率方面基本可满足引线框架生产的要求,但存在下几部分不足:1、硬度不稳定国产铜带硬度常常不能完全符合客户要求,有时太低,有时太高。

硬度低,会影响引线框架的冲制,卸料不畅,极易产生毛刺而使引线框架达不到质量要求,在封装后因材质软而产生弯曲,不利于编带生产。

硬度太高,在引线框架冲刺时极易造成冲制模的磨损,增加修复模具的几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在封装后,成品使用极易造成管脚折断而成为废品,在引线框架生产中,有条检验要求就是管脚在弯曲90°三次后不断裂,而硬度太高,就达不到此要求。

硬度的控制,应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过程控制的原因。

2、软化点太低国产铜带有时常温下硬度达到要求,但经常发生在400~500度高温下,硬度迅速下降的现象,这就是材料的软化点太低,在后封装工艺中,粘片焊线时温度会有短时间的高温,要求材料硬度不能变化太大,在引线框架的检验标准中,会进行500℃,1分钟的高温试验,会发现有材料会很快变形而失去弹性。

3、内应力不均匀铜材的内应力消除,而使其均匀分布,对于引线框架的生产极其重要。

国内铜材应力的问题常常在引线框架生产中带来较多的质量问题,为了保证引线框架的平面度,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两道校平工序,冲制一次,切断一次,如果原材料内主力消除得好,引线框架的成品平面度可以达到保证,而使产品扭曲标准达到要求;内应力消除得不好会使产品在最终产生较大的变形,流入用户手中,会造成封装时卡轨停机。

4、宽度与厚度公差超差国内铜带在宽度、厚度与侧弯、横弯、卷弯、扭曲度等公差方面,国产铜带常常超差。

特别是宽度公差方面的问题较多,由于分切的原因,在同一卷铜带上出现宽度不一的现象。

考虑到成本的原因,许多引线框架产品的宽度就是要求铜带的宽度,原材料的宽度不一,将导致引线框架产生质量问题。

宽度小于规定值,会使引线框架有关尺寸偏移,宽度大于规定值,将在冲制工序中,进入冲制模中卡死,严重的会引起模具损坏,增加生产的成本,造成引线框架的质量达不到封装厂的质量要求。

5、外观要求不合格引线框架用铜带在外观上要求非常严格,例如凹坑、裂痕、起皮、模痕、刮伤、麻点、粘污、生锈、氧化等问题都会给框架生产带来致命的缺陷,框架生产厂对凹坑、模痕、刮伤、毛刺等检验都有具体的要求。

铜带表面凹坑,如果超标存在,会因为积存在里面的杂物在生产过程中的电镀工序中清洗不干净,而使镀层结合力不好,产生起泡。

模痕和刮伤,在电镀后更加明显,除影响框架的外观外,如在有效工作区内,还会给后封装带来芯片结合不良的后果。

因为框架生产是自动化、连续的大批量生产,不可能去对铜带一卷、一段地挑选使用。

而后封装工厂对框架质量却是使每一只引线在生产过程中得到验证,要使框架的质量保证后封装要求,铜带必须在外观上根本消除以上缺陷。

6、包装简陋铜带的外包装要求牢固、结实,适于长途运输,每一卷的包装要做到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和氧化。

外包装和内包装都应有完整的标签,可以告知使用方完整的信息,包括重量、盘数、生产日期、制造厂商、规格、材料型号、每盘重量等等。

国外进口的铜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仔细,而国产铜带却明显的地过于简陋。

三、硅硅和强碱反应会生成氢气,曾有人用这种方法来制备氢气。

在野外,为了迅速得到氢气,用含量高的硅粉与干燥的Ca(OH)2和NaOH 混合,并强热,即可迅速地得到氢气。

Si+Ca(OH)2+2NaOH Na2SiO3+CaO+2H2↑这种Si、Ca(OH)2和NaOH的混合物叫做生氢剂。

SiO2中Si—O键的键能很高,熔点、沸点较高(熔点1723℃,沸点2230℃)。

是酸性氧化物、硅酸的酸酐。

化学性质很稳定。

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不跟一般的酸起作用。

能与氟化氢气体或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

有酸性氧化物的其它通性,高温下能与碱(强碱溶液或熔化的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四、铅铅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就能氧化!所以它的氧化温度是常温! 以下是铅的性质:元素符号Pb,原子序数82,相对原子质量207.2。

银灰色金属,质软,密度11.35g/cm3,延性弱,展性强,熔点327.4℃,沸点1620℃,在空气中迅速氧化,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铅薄膜,保持内层不再氧化,不溶于盐酸和硫酸,溶于硝酸、醋酸和碱液。

铅主要用于制作电缆、蓄电池等材料,也可制合金。

铅为带蓝色的银白色重金属,化学符号为Pb。

金属铅在空气中受到氧、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时、其表面会很快氧化,生成一层保护膜而失去光泽,这层膜可能是碱式碳酸盐。

水能使铅的保护膜脱落,继续氧化。

铅对无氧、无二氧化碳的纯水是稳定的。

铅与冷盐酸、浓硫酸几乎没有反应,这是因为表面生成的二氧化铅和硫酸铅极难溶于水。

铅能慢慢地溶于稀硝酸而生成硝酸铅。

因为铅的密度很大,高能辐射几乎不能通过较厚的铅板,故铅板可用来防护X射线、γ射线等辐射。

铅、锡和锑合金可铸铅字,锡和铅的合金可做焊锡。

在化学、原子能、建筑、桥梁和船舶工业中,铅常用来制造防酸蚀的管道和各种构件。

铅还曾大量用于制造汽油抗爆剂。

铅中毒:铅的蒸气和粉尘容易通过呼吸道和食道进入人体,铅和氧化铅溶于血液引起中毒,常有贫血、腹痛、痉挛、眼和肾受损害等症状。

铅的毒性是由于它能破坏血液,使血球分解,同时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器官和组织并进入骨骼,造成挠骨神经麻痹及手指震颤症,严重时会导致铅毒性脑病而死亡。

五、錫熔點:231.9℃;沸點:2270℃;密度:5.77(灰錫aSn) 7.29(白錫bSn);變相點:13.2℃;導電度:15% IACS;強度:14 MPa;硬度:Brinell 硬度 10kg , 20℃;錫是一種熱及電的良導體 , 易延展柔軟的金屬 , 錫有原子價2或4 , 屬於兩性元素金屬 , 作為電鍍用的錫化合物主要有SnO2;锡和铜的合金就是青铜,它的熔点比纯铜低,铸造性能比纯铜好,硬度也比纯铜大。

金属锡很柔软,用小刀就能切开它;具有银白色的光泽,它的展性很好,能展成极薄的锡箔,厚度可以薄到0.04毫米以下。

不过,它的延性比较差,一拉就断,不能拉成细丝。

它的熔点很低,只有232℃,因此,只要用酒精灯或蜡烛火焰就能使它熔化成象水银一样的流动性的液体。

锡也是一种低熔点的金属,它的熔点只有232℃,因此,只要用蜡烛火焰就能把它熔化成像水银一样的流动性很好的液体. 纯锡有一种奇特的性能:当锡棒和锡板弯曲时,会发出一种特别的仿佛是哭泣声的爆裂声.这种声音是由晶体之间发出的摩擦引起的.当晶体变形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摩擦.奇怪的是,如果换用锡的合金,在变形时,却不会发出这种哭声.因此,人们常常根据锡的这一特性来鉴别一块金属究竟是不是锡.锡作的"外衣"有哪些优良的性质呢简单地说,就是:既能抗蚀,又能防毒.六、银(1)银的试验方法:外观质量用目视检测。

(2)银的性质及用途A、物理性质:银(Ag)的原子序数为47,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类B族,属副族元素。

原子量为107.868;原子半径为0.1445nm;熔点为960.5℃。

银有极好的的延展性,可碾成厚度为0.025mm的银箔,拉成直径为0.001mm的银丝,但当含有少量的砷、锑、铋时,则变脆。

银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在所有的金属中,银的导电性能最好。

常温下,银的电阻率仅为1.61μΩ.cm-1 。

B、化学性质:银与氧不直接化合,但在熔融状态下1体积的银溶解近20体积的氧,固体状态下的氧的溶解度极小,因此,在银熔体固化时溶于其中的氧析出,且常伴有金属喷溅现象,形成“银雨”。

“银雨”对银铸锭有一定的危害。

常温下银与硫化氢作用,银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膜,这就是银制品逐渐变黑的原因。

银与游离的氯、溴、碘相互作用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这些反应常温下也能进行,当有水、光加热情况下,反应更快。

C、银的用途二十世纪前,银主要用于首饰、美术工艺、货币的原料,近几十年来,其用途已深入到新技术、电子工业、航天、航空和医疗等方面,其用量和作用呈快升之势。

其用于科技电子工业等方面为时不久,但潜在用途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电接触材料;②电阻材料;③测温材料;④焊接材料,用于焊接高温工作部件;⑤氢净化材料,金银钯组成钯基合金,净化氢气,生产高纯度氢气,制造航天燃料;⑥厚膜浆料,用于集成电路,微波领域等;⑦催化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⑧电镀,提高元件表面的防腐耐磨性。

七、地壳中最多的金属——铝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就是铝;铝还有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轻。

铝的物理性质:铝是银白色的轻金属,较软,密度2.7g/cm3,熔点660.4℃,沸点2467℃,铝和铝的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铝对光的反射性能良好,反射紫外线比银还强,铝越纯,它的反射能力越好,常用真空镀铝膜的方法来制得高质量的反射镜。

真空镀铝膜和多晶硅薄膜结合,就成为便宜轻巧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铝粉能保持银白色的光泽,常用来制作涂料,俗称银粉。

纯铝的导电性很好,仅次于银、铜,在电力工业上它可以代替部分铜作导线和电缆。

铝是热的良导体,在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民用炊具等。

铝有良好的延展性,能够抽成细丝,轧制成各种铝制品,还可制成薄于0.01mm的铝箔,广泛地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

铝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铝更优良的性能,从而大大拓宽了铝的应用范围。

例如,纯铝较软,当铝中加入一定量的铜、镁、锰等金属,强度可以大大提高,几乎相当于钢材,且密度较小,不易锈蚀,广泛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人造卫星、火箭的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