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膝关节生物力学
膝关节运动学

(一)膝关节组成和运动方向
1.膝关节的组成 2.膝关节的运动方向
(二)膝关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解剖
1. 膝组成关节 2.膝关节的半月板 3.膝关节的韧带 4.关节囊和滑囊 5. 膝关节的肌
(三)膝关节生物力学
1.膝关节的轴 2.螺旋扣锁机制与膝稳定 3.膝不同屈曲角度,髌骨对股四头肌力臂的改变
(一)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膝关节的四个轴
带
(二)膝关节的功能解剖
1.组成关节 胫股关节 髌股关节
2.膝半月板
(1) 附着关节囊内面,外缘厚、内缘薄。外侧半月板呈“O”形、内 侧半月板呈“C”形
外侧
功能:
内侧
-吸收震荡、缓冲冲击力 -楔形形成浅窝、稳定膝关节。防 止关节囊嵌入 -协助控制膝关节运动 -使关节滑液均匀分布 -负重功能
膝屈曲时,前外侧部纤维紧张;伸展时后内侧部纤维紧张
膝关节韧带
髌韧带 髌内侧支持带 髌外侧支持带 伸膝装置 髌韧带 髌内、外侧支持带 股四头肌腱 髌骨
内侧支持带
外侧 支持带
髌韧带
膝关节韧带
胫侧 副韧带
胫侧副韧带
tibial collateral ligament
股骨收肌结节髁内侧
胫骨内侧
腓 侧 副 韧 带
膝关节的肌
(三)膝关节的生物力学 1.膝关节的轴
(1)力学轴:从股骨头中心到踝骨中心的连 线,在髁间结节穿过膝,使髋、膝、踝三关 节中心的轴,偏离垂直方向约3 º 。 (2)解剖轴:为贯穿股骨干的直线,由近端 向远端偏离力学轴约6 º ,而髌骨解剖轴与下 肢力学轴一致,二轴与膝关节相交时形成 170 º ~175 º 的钝角,称为膝部的生理外翻 角,正常时地心引力经过膝关节中心,重量 均分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结构上。
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生物力学

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生物力学 2009-07-01 21:37:01 阅读25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一、膝关节的构成(一)骨性结构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
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
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
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
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
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
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
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
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
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
膝盖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一、实验目的1. 了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2. 掌握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实验方法;3. 分析膝关节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4. 为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具有复杂的生物力学特性。
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有助于揭示膝关节损伤的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膝关节模型;2. 生物力学测试仪;3. 力传感器;4.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5. 软件及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将膝关节模型安装在生物力学测试仪上,将力传感器安装在膝关节模型上,通过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实时采集实验数据。
2. 实验步骤:(1)调整膝关节模型,使其处于中立位;(2)在膝关节模型上施加不同的负荷,记录相应的受力情况;(3)模拟膝关节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如屈伸、旋转等;(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膝关节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在膝关节中立位时,股骨与胫骨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受力分布较为均匀;(2)在膝关节屈伸运动过程中,受力集中在膝关节前侧,受力大小随着屈伸角度的增加而增大;(3)在膝关节旋转运动过程中,受力集中在膝关节内侧,受力大小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2. 结果分析(1)膝关节中立位时,受力分布较为均匀,有利于关节的稳定;(2)膝关节屈伸运动过程中,受力集中在膝关节前侧,可能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承受的张力有关;(3)膝关节旋转运动过程中,受力集中在膝关节内侧,可能与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承受的张力有关。
六、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分析了膝关节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膝关节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受力分布存在差异,为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膝关节模型进行实验,与人体膝关节存在一定差异,实验结果仅供参考;2. 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可能存在误差;3. 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等,本实验未考虑这些因素,实验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
《膝关节肌骨系统生物力学分析》范文

《膝关节肌骨系统生物力学分析》篇一一、引言膝关节是人体内最为复杂且重要的关节之一,承担着身体重量、保持平衡和运动功能的重要任务。
而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则依赖于其肌骨系统的协同作用。
因此,对膝关节肌骨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对于理解其功能、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膝关节肌骨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探讨其结构、功能和影响因素,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膝关节肌骨系统的结构膝关节的肌骨系统主要包括骨骼、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结构。
其中,骨骼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等组成,形成了膝关节的骨架;肌肉则包括大腿的前部肌肉(如股四头肌)和小腿的后部肌肉(如腓肠肌)等,负责产生关节运动的力量;肌腱和韧带则连接肌肉和骨骼,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协调。
三、膝关节肌骨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1. 肌肉力量与关节运动肌肉是产生关节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
在膝关节的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会产生力量,使膝关节产生屈曲和伸展等运动。
例如,股四头肌的收缩可以产生膝关节的伸展运动,而腓肠肌的收缩则可以产生膝关节的屈曲运动。
此外,肌肉的力量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荷尔蒙的影响。
2. 骨骼的力学特性骨骼是膝关节的主要支撑结构,具有承受重量、传递力量和维持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骨骼的力学特性包括弹性、塑性和强度等,这些特性决定了骨骼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反应。
例如,在膝关节的运动中,骨骼的弹性可以吸收部分能量,减轻关节的冲击。
3. 肌腱和韧带的稳定作用肌腱和韧带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结构,具有维持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协调的作用。
它们通过限制关节的运动范围和提供支撑力量来保护关节免受损伤。
例如,前交叉韧带可以防止股骨过度向前移动,后交叉韧带则可以防止胫骨过度向后移动。
四、影响因素及疾病预防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会逐渐降低,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因此,老年人需要特别关注膝关节的保护和锻炼。
2. 运动损伤:过度的运动或不当的运动方式可能导致膝关节的损伤,如骨折、肌肉拉伤等。
《膝关节肌骨系统生物力学分析》

《膝关节肌骨系统生物力学分析》篇一一、引言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负责维持下肢的运动平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运动习惯的改变,膝关节损伤问题日益突出,这要求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生物力学特性。
本文将详细分析膝关节肌骨系统的生物力学结构,以及其工作机制与运动功能的关联性。
二、膝关节的解剖结构膝关节主要由股骨、胫骨、髌骨及相关的韧带、软骨和肌肉等构成。
这些骨骼、软组织结构形成了复杂的生物力学系统,支撑并协助下肢运动。
其中,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三、膝关节肌骨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1. 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膝关节的肌肉主要分为伸肌和屈肌两类。
伸肌主要是股四头肌,而屈肌包括腘绳肌等。
这些肌肉的收缩力及运动模式,直接影响到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
当肌肉收缩时,能产生较大的关节扭矩,推动膝关节运动。
此外,肌肉的力量分布及运动协调性对于保持关节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2. 韧带与软骨的生物力学作用韧带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结构,如膝部的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等。
它们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软骨则能减少关节摩擦,保护关节面免受磨损。
韧带和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对膝关节的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这些结构受损时,会直接影响到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和功能发挥。
3. 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点股骨、胫骨等骨组织在膝关节运动中起到支撑和传导力量的作用。
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决定了其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和承受能力。
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骨组织需要承受来自肌肉收缩和韧带牵拉产生的各种力量,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四、膝关节肌骨系统生物力学的应用1. 运动康复了解膝关节肌骨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对于运动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稳定性及运动协调性等生物力学参数,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
2. 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通过分析膝关节的运动机制和生物力学特性,可以预防和治疗因肌肉、韧带、软骨或骨组织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
膝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简介(下)

性 , 床 上 仍有 失 败 的病 例 。在 我 们 先 前 的 研 究 发 现 , 为 临 ]因 衬 垫 可 自 由转 动 , 长 时 间使 用后 衬 垫 磨 损 变 薄 而 减 弱 关 节 在 稳 定性 而 产 生 衬 垫 半 脱 位 , 可 能 因 为 衬 垫 与 金 属 背 衬 间 的 也 相 对 运 动 较 多 , 致 产 生 更 多 的微 小 磨 屑 , 加 骨 溶 解 的 危 导 增 险 [1o 根 据 目前 的 临 床 研 究 , 高 分 子 量 聚 乙烯 组 件 的磨 9] , 0 超
现 两 种 设 计 在髌 骨 滑 动 轨 迹 上 并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基 于嵌 入 但 式 可 增 加 骨 与 髌 骨植 人 物 间 的 接 触 面 积 而 防止 髌 骨 组 件 松
入 时 发 生 组 件 对 位 不 佳 , 节 衬 垫 也 可 以 稍 微 调 整 位 置 以减 关
正 常 功 能 外 , 韧 带 过 于 松 弛 会 造 成 关 节 不 稳 定 , 紧则 可 若 太
能增 加 聚 乙烯 衬 垫 后 方 的磨 损 。如 医 生 选 择 置 换 后 十 字 韧 带 取 代 型 设 计 , 方 便 切 除 关 节 面 , 保 恢 复 患 者 术 后 的 膝 关 可 确
节功能。
造 成 聚 乙 烯 材 料 的磨 损 破 裂 。 固定 式 设 计 的关 节 表 面 为 高 若
吻 合 接 触 则 可 能 有 较 高 的拘 束 力 产 生 , 要 因为 膝 关 节 除 了 主
弯 曲运 动 外 还 会 伴 随 着 旋 转 与 内 、 翻 , 关节 衬 垫 与胫 骨 外 在 基 座 接 触 面 上 或 是 组 件 与胫 骨 接 触 面 上 常 发 生 剪 应 力 破 坏
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

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最大的单关节,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特点,其角度变化十分大,
可以发挥出优秀的功能。
它由三块独立的骨头、四个软骨的滑膜和四个韧带组成,是非常
复杂的结构,需要强大的支撑力和协调能力。
膝关节的角度变化主要受韧带和肌腱的结构及肌肉力量的影响,其可以在 0 到 135
度之间进行活动,肯定角度不同,膝关节的支撑力会有所变化,在 0 度时其支撑力最强,可上达 600N,大约占到了体重的一半,随着膝关节角度不断增大,支撑力会减弱,在
120 度处可达 300N,而大约在 135 度处支撑力便会渐渐减少,膝关节活动抵抗力相较于
膝关节支撑力来说,是一种较大的力量。
膝关节可以承受外界力的椎量,不被外界力所扰动。
膝关节在受力时,所传递的力经由四个面向骨头的面之间的韧带和软骨,再经由关节
壁向关节中心传递,因此可以保护到骨头之间的部分,有效的保护骨头的安全。
但是在集
中的力作用下,滑膜也可能面临损伤,形成软骨病变,从而影响到膝关节的功能。
此外,
膝关节中的韧带有着极大的弹性,它们上有高强度神经纤维组织,可以极速的收缩,它们
构成了一个良好的稳定系统,可以有效的应付受力的膝关节。
以上就是关于膝关节生物力学特点的概述,它具有承载大量力的能力,具有强大的力
学耐受力、活动抵抗力,并受到弹性韧带的补充,肌肉的协调力及软骨的特性,膝关节特
点众多,在健康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全面的功能。
在受伤后,我们应该重视治疗,并重视
预防,以免受伤时出现问题。
只有保持膝关节的健康,才能让我们发挥出最佳的功效。
膝关节生物力学简讲

简稿----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缘于膝关节病的高发和普遍性,以及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使得临床越来越重视和进一步研究膝关节病。
那么,要想准确无误的诊断和辨别本病是骨骼、肌肉、韧带、半月板、滑膜等具体部位病变,首先需要掌握的是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基本运动和运动特点。
在此基础上再阐述一下膝关节的常见病,其病因、症状、体征、特殊和辅助检查等,从而完成常见膝关节病的诊疗工作。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滑膜关节生理运动功能的形态学基础一、概述:膝关节属于滑膜关节,滑膜关节是骨连接的最高级分化形式,主要结构为:1、骨端关节面2、关节面上的关节软骨3、关节囊4、密闭的关节腔(少量积液)。
为了适应某些关节的运动机能,可有:1、韧带2、关节盘3、关节窝周缘的关节唇。
膝关节属于屈戌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
在半屈时,小腿可做旋转运动。
二、关节囊:呈袋状,附于关节面周缘的骨面,并于骨膜融合延续,它包围关节,使之与邻近结构分开。
关节囊分两层:内层为滑膜,外层为纤维层。
1、滑膜:内表面光滑发亮,长向关节腔突起形成滑膜皱襞和绒毛。
多数绒毛小而纤细,因年龄和部位的不同,其数量、大小也不同,或因受伤及刺激绒毛增多增粗。
滑膜组成:a)、被衬层:邻近关节腔,为滑膜内膜。
约1-4层。
b)、基底层:称滑膜下组织或内膜下组织,外表面并入关节囊纤维层中。
(不同关节或不同部位,其组织可有不同,但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管,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可程玻璃样变性,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可以破裂,释放少量红细胞到关节腔,就是正常关节滑液中可能有少量红细胞的原因。
其无神经末梢,但有血管外膜的自主神经纤维)滑膜类型:a)、纤维性滑膜:监狱承受压力或覆盖于韧带、肌腱上的滑膜(此类型滑膜下组织可有成群的胶原纤维)b)、网隙型滑膜:见于可在关节囊被衬层的纤维部分上自由移动的滑膜(此类型滑膜下组织有少量胶原纤维和丰富的纤维间组织)c)、脂肪型滑膜:覆盖于关节内脂肪垫上(此类型滑膜下组织主含脂肪组织)d)、中间类型:纤维网隙型、网隙脂肪型滑膜功能:a)制造和调节滑液---滑液的分泌作用,位于关节腔内(即结缔组织间隙内)毛细血管紧靠关节腔,因此,就含有少量渗出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S膝中股骨髁的后滚
在后稳定型TKA中,PCL已予切 除,股骨髁的后滚依靠POST-CAM 结构调整。因此,其后滚更可预测, 虽然与生理性的仍有差异。当然 post-cam结构是增加了磨损的来源 ,也增加了系统的限制性。
伸膝旋转锁定机制
在膝关节接近完全伸直时,胫骨相对于股 骨发生外旋(也即股骨相对于胫骨发生内旋 ),内侧胫骨平台在隆凸的内侧股骨髁上作 滑行,直到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获得锁定。
形合度增加与活动度减小之间的矛盾被称 为是“运动学冲突”
活动平台膝关节系统
解决运动学冲突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活动平台 假体。
此类假体的胫骨垫与股骨髁高度形合,但在 胫骨垫与胫骨托之间存在第二个关节面,允许 胫骨垫作旋转或前/后向移动。
虽然这一设计在理论上颇具吸引力,但至今 的临床结果并未证明优于固定平台假体。
ACL止于股骨髁外侧 伸膝时ACL将外侧股骨髁拉向前方 ACL缺损的膝没有外旋锁定
膝关节活动时的受力
膝关节
生物力学
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原则
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骨骼的位置和朝向( 运动学)是各种力量(动力学)获得平衡的结 果
关节形状(解剖学)决定了大部分接触应力 的作用方向
因此:解剖学影响动力学 动力学决定运动学
机械轴与解剖轴
任何膝关节置换的目的是通过截 骨、软组织平衡和良好的假体安放 恢复下肢的机械轴。
大多数TKA采用髓内或髓外定位 来判断解剖轴。截骨导向能对股骨 和胫骨截骨的旋转和对线作精确的 调整,目的是用解剖轴来重建机械 轴。
下机肢械力轴线与解剖轴
解剖轴 机械轴
机械轴
机械轴:股骨头中心——胫 骨平台中心——踝关节中心
正常的机械轴能使60%的负 荷通过内侧间室、40%的负荷 通过外侧间室。
在外翻畸形时,下肢机械轴通过膝关节中心的外侧 ,使外侧间室的负荷增加,并使内侧结构扩张甚或丧 失功能。
膝膝内内翻/外与翻膝外翻
股骨解剖轴
解剖轴:是股骨、胫骨髓腔线与 胫股关节线相交形成的角度。
股骨解剖轴呈5-9度外翻,在个子 较小的患者,这一角度将会较大。
股股骨骨髁解与剖轴下与肢机力械线轴的关系
发育、关节炎、创伤等能改 变机械轴,从而改变负荷在两 侧间室的分布比例,引起进行 性退变。
膝内/外翻
在正常膝关节,下肢机械轴通过膝关节中心或中心 略偏内侧
在膝内翻畸形时,下肢机械轴通过膝关节中心的内 侧,使内侧间室负荷增加。这一负荷增加会导致一个 畸形进行性恶化的循环。当畸形变得非常严重时,或 者负重时会觉得膝关节在向外侧凸出。
胫骨解剖轴
胫骨的解剖轴在胫骨干的中央,它 与胫骨关节面垂线之间有3度的内翻角 。从侧面观,胫骨关节表面有一5-7度 的后倾。
胫骨平台后倾
TKA中重要的画线
TKA中重要的画线
关节的形合度
与髋关节不同,膝关节两相对骨面 形合度较差。因此,软组织结构在维 持关节稳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术者了解正常的下肢对线、作用于 膝关节上的外力和膝关节运动的限制 结构等都是必须的
ACL和PCL是这一系统中的韧带连接 部分,而其在胫骨与股骨止点之间的骨 质是这一系统中的另外两边。
整个膝关节的瞬间旋转中心位于ACL 与PCL的交叉处
A四C边L/框PC架LBiblioteka 膝股关骨节髁的的后滚滚动和滑动
没股有骨滑髁动的后时滚的膝关节运动——分离
CR膝中股骨髁的后滚
在PCL保留的TKA中,PCL仍 能调节股骨髁的后滚,但因为ACL 的缺如和整个闭合四边框架系统的 断裂,这一后滚于生理性的并不相 同
这一机制是由股骨内侧髁的形状和大小、 膝关节周围肌肉和软组织结构共同调节的。
膝伸关膝节旋的转锁横定轴机制
膝伸关膝节旋的转锁伸定屈机和制旋转
屈曲+外旋 伸展+内旋
膝伸关屈节与活旋转动总结
股骨运动 胫骨运动
滚动 旋转 滚动 旋转
膝屈曲 后滚 外旋 前滚 内旋 膝伸展 前滚 内旋 后滚 外旋
内侧股骨髁位移
膝关节屈曲
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都包含了滚动和 滑动。
随着屈曲的增加,股骨髁上的瞬间旋 转中心向后移动。这一瞬间旋转中心的 后移即为股骨髁后滚,其作用是防止股 骨与胫骨的撞击,以增加膝关节屈曲。 同时它也增加了伸膝装置的力臂,从而 提高了股四头肌的作用力。
股骨髁的后滚
在生理性膝关节,股骨髁的后滚是由 四边框架系统来调整的。
膝关节活动范围
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自过伸0-20度至屈曲 125-165度。
功能性膝关节的活动范围约是0-115度。
正常步态时需要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是070度。
膝关节活动范围
活动 步行
上楼梯 下楼梯 从站立位坐下
穿鞋 提起重物
大约需要的屈曲角度 0-67 0-83 0-90 0-93 0-106 0-117
关关节节软的骨形合的度作用
胫关骨节内的外形合侧度平台差异的意义
关节的形合度
在生理性膝关节,半月板增加了股 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的形合。
形合程度的增加也就增加了分担负 荷的关节面表面积,从而减少了特定 某一点的负荷。因此,半月板切除后 ,关节软骨某些部位上承受的负荷会 增加高达400%。
关节的形合度
外侧股骨髁位移
胫骨平台的解剖
内侧平台 凹陷 前端有隆起 向后变平坦
外侧平台 凸起 对股骨髁前后向活动无限制
伸膝旋转锁定机制
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位
股骨髁内旋5度 机械轴正对膝关节中心 膝关节稳定无需股四头肌参与 完全伸膝位有效的站立 股骨前髁内侧防止髌骨脱位
伸膝旋转锁定机制
外旋锁定机制的机理
膝关节活动
膝关节并非是一个单纯的铰链关节。膝 关节的活动极其复杂,包括了屈曲/伸展、 内旋/外旋、内收/外展
因无法照顾到这一复杂的活动,是加速 高限制性全膝关节假体失败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高限制性的早期“铰链膝”,后 者仅有伸屈一个方向上的活动
膝膝关关节节的活动运动
三根轴 六个方向
膝关节活动
在正常膝关节的0-120度屈曲中: 内侧半月板的飘移可达5 mm, 外侧半月板的飘移则达11 mm。
关节的形合度
TKA的关节形合度
在TKA后,股骨髁与胫骨垫的形合度远高 于生理性膝,因此关节接触面大,接触应力 小、磨损也可能小。
但这一高形合度降低了关节的自由活动, 从而可能减小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聚乙烯 内和假体-股骨界面上的应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