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维生素
维生素

在维生素A缺乏时,必然引起11-顺视
黄醛的补充不足,视紫红质合成减少, 对弱光敏感性降低,日光适应能力减 弱,严重时会发生"夜盲症"。
2.参与糖蛋白的合成 当维生素A缺乏时,可导致糖蛋白合成的 中间体的异常,低分子量的多糖-脂的堆积。 维生素A为组织的发育分化所必需,若维生 素A缺乏,可引起上皮组织干燥、增生和角 化等,这也与维生素A能促进糖蛋白的合成 有关。
第五章
维生素
许昌卫生学校 郑学锋
第一节 概述
一、 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vitamin)是机体 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 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 物质。维生素的每日需要量甚少,它们既不是构 成机体组织的成分,也不是体内供能物质,然而 在调节物质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等方面却发挥着 重要作用。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导致维生素 缺乏症。按溶解性不同,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 水溶性两大类。
三、分类 维生素的种类繁多,化学结构差异很大,通常接溶解性质将其分为脂溶性维 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根据分布情况,水溶性维生素又可分为维生素B 混合体与维生素C两类。 l、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又名抗干眼病维生素,或视黄醇。 (2)维生素D,又名抗佝偻病维生素,或钙化醇。 (3)维生素E,又名抗不育维生素或生育酚。 (4)维生素K,又名凝血维生素。 2、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又名抗脚气病维生素或硫胺素。 (2)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 (3)维生素PP,又名抗癞皮病维生素,即尼克酸和尼克酚胺或烟酸和烟 酰胺。 (4)维生素B6,又名抗皮炎维生素,即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 (5)泛酸,又名遍多酸。 (6)生物素。 (7)叶酸。 (8)维生素B12,又名抗恶性贫血维生素或钴胺素。 以上8种维生素,再加上对氨基苯甲酸、胆碱及肌醇,总称为维生素B混合 体。 (9)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 以上所列是较为重要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A、D、B1、B2、PP和维生 素C对机体的代谢调节最为重要,从膳食中的供应也常不足或缺乏。
第9章 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

▪ 身体各部位的衰退将以不同的速度出现在不同的 人身上,这主要取决于人的遗传、病史、饮食和 一生中的医疗保健状况。
▪ 二、衰老学说
▪ (一)自由基学说
▪ 英国D. Harman于1955年率先提出自由基 学说,它在众多衰老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理论认为衰老是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 最终产生脂褐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蓄积 于体内,成为老年色素。自由基学说在第 五章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四)代谢失调学说
▪ 衰老的代谢失调学说是由中国著名营养学家 郑集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从生物化学的观点 来看,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代谢,如果代谢途 径和细胞组成成分的更新发生衰退性变化, 最终可导致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人体形 态和功能的衰老。所以人体的衰老是内外因 素作用于代谢的结果。
这里必须指出,人体内多余的儿茶酚类物质需在肝脏分解、解毒,因此,一个理想的MAOI只抑制脑内的MAO-B,而对肝脏的MAO-B 仅有轻微或没有抑制作用。 维生素E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 LD50(2496±32)mg/kg(大鼠,口服)。 机体衰老时,肝细胞周期也发生变化,而摄取维生素E或维生素E与 C同时服用后,可使该指标发生“逆转性变化”,所观察的自由基 代谢的变化也与之相适应。 照射后给药,虽不能对抗Co60的致死作用,但可以使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 他们认为在中心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个控制“衰老”的神经结构,并形象地称之为“衰老钟”。 油脂、火腿、糕点及其馅,0. 体内多种天然抗氧化剂——自由基消除剂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单一摄入维生素E的抗氧化和抗衰老的效果不如与维生素C或硒等
▪ 目前,世界人口正在向老年化发展,有55个国家和 地区已进入老年型社会。
药物分析试题(五)

药物分析试题及答案第八章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一、选择题1.用非水滴定法测定生物碱氢卤酸盐时,须加入醋酸汞,其目的是()A 增加酸性B 除去杂质干扰C 消除氢卤酸根影响D 消除微量水分影响E 增加碱性2.提取容量法最常用的碱化试剂为()A 氢氧化钠B 氨水C 碳酸氢钠D 氢氧化钾E 氯化铵3.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生物碱含量时,通常加入溶剂为10~30 ml,消耗0.1mol/L 标准溶液()mlHClO4A 8B 5C 9D 4E 74.关于生物碱类药物的鉴别,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 在生物碱类药物分子中,大都含有双键结构,因此具有紫外特征吸收峰,据此用于鉴别。
B 紫外吸收光谱较红外吸收光谱丰富,是更好的药物鉴别方法。
C 化学鉴别最常用的是沉淀反应和显色反应。
D 生物碱可用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来进行鉴别。
E 薄层色谱分离鉴别中生物碱必须以游离碱的形式存在。
5.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A 碘-碘化钾B 碘化铋钾C 钼硫酸D 磷钼酸E 碘化汞钾6.常用的生物碱显色试剂有()A 硅钨酸B 浓硫酸C 浓硝酸D 苦味酸E 钼硫酸7.咖啡因和茶碱的特征鉴别反应是()A 双缩脲反应B Vitali反应C 紫脲酸铵反应D 绿奎宁反应E 甲醛-硫酸反应8.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硫酸奎宁含量的反应条件为()A 冰醋酸-醋酐为溶剂B 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C 1 mol的高氯酸与1/3mol的硫酸奎宁反应D 仅用电位法指示终点E 溴酚蓝为指示剂9.酸性染料比色法中,水相的pH值过小,则()A 能形成离子对B 有机溶剂提取能完全C 酸性染料以阴离子状态存在D 生物碱几乎全部以分子状态存在E 酸性染料以分子状态存在二、填空题1.双缩脲反应为芳环侧链具有结构的特征反应。
2.Vitali反应为类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本类药物与发烟硝酸共热,水解并得到黄色的三硝基衍生物,遇醇制KOH显色。
3.绿奎宁反应为衍生物的特征反应,在性水溶液中,滴加微过量的溴水或氯水,再加入过量的氨水,应显色。
第九章维生素的测定ppt课件

维生素的结构复杂: 分为: 胺类(B1) 醛类(B6) 醇类(A) 酚 醌类等
萝卜素,主要是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 三氯化锑比色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析法 液相色谱法。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比色法测定VA的含量 (GB/T 5009.82—2003中第二法) (一) 原理
维生素的分析方法
测定方法 生物鉴定法
微生物法 仪器分析(紫外法; 荧光法) 各种色谱法(柱、纸 、薄层层析)
现代高压液相色谱和 气相色谱
化学分析法(比色法
优点
不用详尽分离
选择性高,主要用于 水溶性V 灵敏、快速、有较好 的选择性 高分离效能,可分离 、纯人、定性、定量
缺点
费时(21天)费力( 要动物饲料)
检查方法:三氯甲烷不稳定,放置后易受空气中氧的作用生 成氯化氢。检查时可取少量三氯甲烷置试管中加水振摇,使 氯化氢溶到水层。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如有白色沉淀即说 明三氯甲烷中有分解产物。 (6) 25%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 用三氯甲烷配制25%三氯 化锑溶液,储于棕色瓶中(注意避免吸收水分) (7) 50%氢氧化钾溶液(KOH) W/V (8) 维生素A标准液 视黄醇(纯度85% Sigma)用脱醛乙 醇溶解维生素A标准品,使其浓度大约为1ml相当于1mg视黄 醇。临用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定其准确浓度。 (9) 酚酞指示剂 用95%乙醇配制1%溶液
药物分析 第09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ChP 片剂、注射剂
g/100ml
E11c%m = 421 A = ECL
(每片)相当于标示量的%=
E 1 1c % A m 10W 0稀 1 释 平 标 度 均 示 1 片 量 0% 0
g
稀释倍数 稀1释度
规格 g/片
(三) 硅钨酸重量法
1、 重量法特点
准确度高 灵敏度低 操作繁琐 设备简单
(三) 其他反应
S元素反应
V iN t B a N O P a H A b S c P b
HA N O3 g N AO g 白 C N H N lH H OO
K 2 HH + 4 g I淡[黄 B ]H 2H4g
I 2 H + K I 红 [B 色 ]H I2 I
硅 H 钨 + 酸白
色[B]2SiO2OH2
12WO 34H2O
苦 H +酮 酸 白 色 扇 形
橙红色
强氧化剂
H3C
CH3 O
O O
H3C HO
HNO3
CH3 O
CH3
CH3 C16H33
生育酚
CH3 C16H33
生育红(橙红色)
(二) 三氯化铁-联吡啶反应
VitE
K△OH
生育酚
Fe 3
[O]
对 生育醌
Fe 2 联吡啶 红色
H3C
CH3 O
CH3 C16H33
2×337.27
3479.22
换 算 2 因 M V数 i1t B 233 .27 70.19 M 沉淀34.2729
3、 测定方法
药分第9章 维生素c

可被不同氧化剂定量氧化
碘量法;2,6-二氯吲哚酚法
(各国药典)
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法(自学) (复方制剂、体液中微量维生素C的测定)
直接碘量法(原料药、制剂)
原理:
CH2OH
CH2OH
H C OH
H C OH
+ I2
H+
O
O
O
O
+ 2HI
NaO
OH
问题:
O
玫瑰红色(氧化形)
CH2OH H C OH
O
H
+ HO
N
O
无色(还原形)
Cl OH
Cl
O
O
鉴别试验
(三)利用维生素C具糖类性质的反应:
维生素C 三氯醋酸或盐酸 水解、脱羧
戊糖 失水 糖醛
吡咯、加热至50°C 蓝色
具体反应式见本科讲义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
维生素C 在0.01mol/L盐酸中,在243nm处有唯一的最大
O
应用:(简便、快速)
1. 加稀醋酸的目的?
中国药典测维生素C 及其制剂含量
2. 为什么加新沸过的冷水?
美、英、日等国均采用碘量法
3. 终点如何判断?
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4. 注射剂测定前加丙酮的目的?
2,6-二氯吲哚酚滴定法
2,6-二氯吲哚酚 = 2,6-二氯靛酚 反应原理见鉴别反应 测定方法见讲义
1% 1cm
=545~585
中性或碱性条件
max=265nm
二、鉴别试验
(一)硝酸银反应:
CH2OH
H C OH
O
+2AgNO3
护理学基础第9章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休息与睡眠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休息的涵义( D )A、没有焦虑、紧张B、身体各部的放松C、良好心理状态D、良好生理状态。
2.缺少休息可产生的身体症状是( A )A、疲倦、劳累B、注意力下降C神经质D、易激动。
3.满足休息的先决条件( C )A、减少紧张B生理上的舒适C充足睡眠D减少焦虑。
4.卧床休息的主要目的( A )A、限制活动,减少体力和精力的消耗B、减少焦虑,紧张C促进运动系统功能恢复D促进放松。
5.睡眠是生理活动所必要的过程,睡觉占人生( B )A、1/2 B、1/3 C、1/4 D、2/36 .下列哪项不是睡眠时的生理变化( D )A、呼吸、心理减慢且规则B、血压、体温下降C、感觉功能暂时减退D、肌肉逐渐紧张。
7 .下列哪项是NREM第三时相的生理表现( B )A、呼吸均匀,脉搏减慢B、肌肉松驰发、心跳缓慢C、全身松驰,呼吸缓慢均匀 D. 心率、血压,呼吸大幅度波动。
8.眼肌活跃,眼球迅速转动,易出现梦境,此时期是( D )A、NREN第一期B、NREN第三期C、NREM第四期D、REM期。
9.成年人平均每晚睡眠时相周期( B )A、3-5 个B、4-6 个C、6-8 个D、8-10 个。
10 .睡眠时相同期,把下列哪一期称“入门期”( B )A、NREM第一时相B、NREM第二时相C、NREM第三时相D、NREM第四时相。
11 .睡眠状态与年龄无关的是( B )A、总的睡眠时间随年龄而增长B、NREM第四时相增加C、NREM第一、二时相增加D、睡眠过程中醒来的次数增多。
12. 下列哪项条件不是影响病人入睡因素( B )A、卧位不适B、适当通风C、焦虑D、强光、噪声。
13 .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睡眠障碍( C )A、药物依赖失眠症B、睡眠性呼吸暂停C、酒精中毒D、睡眠过度。
14 .住院期间睡眠期受到下列因素影响哪一项不确切( D )A、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B、睡眠中断C、诱发补偿现象D、发作性睡眠。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
2、蛋白质、糖类、脂肪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3、水、无机盐、维生素是非供能物质。
水占体重的60%-70%,无机盐也参与人体的构成,如钙、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4、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瘦肉、鱼、蛋、奶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5、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谷类、食用糖、根茎类等食物中有较多的糖类。
6、脂肪是储备能量,肉类、大豆、花生等食物含较多脂肪。
7、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
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
缺乏老人患骨质疏松症、小孩患佝偻病老人患骨质疏松症、小孩患佝偻病。
缺乏维生素A患坏血酸病。
缺乏维生素B1患脚气病、神经炎。
8、缺乏钙老人患骨质疏松症、小孩患佝偻病,补钙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9、缺铁易患贫血病,多吃含铁食物可预防。
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吃海产品可预防。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1、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腺、胃腺、肠腺。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2、咽、食道是食物进出的通道。
基本无消化吸收功能。
3、蛋白质、脂肪、淀粉是大分子物质必须有酶的参与才能变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
无机盐、水、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需消化可直接吸收。
4、消化的方式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属于物理性消化,消化液和酶的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
5、糖类如淀粉首先在口腔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由无甜味物质变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注意探究唾液淀粉酶之类的题目。
原理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酶作用的适宜温度为37℃.6、蛋白质首先在胃中进行初步的消化。
7、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肝脏分泌)、胰液、肠液的消化。
8、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λ(nm) A 药典规定的吸收度比值 3000.324 0.555 316 0.495 0.907 328 0.560 1.000 340 0.4720.811 3600.229 0.299 A,100.0% B,104.0% C,102.0% D,99.7% E,101.2% 19.维生素 A 胶丸规格为 5000U,20 粒胶丸内容物总重 量为 1.6532g,精密称取内容物适量,加环已烷溶解并 稀释至 100mL,摇匀,精密量取 1mL,再加环已烷稀释 至 10mL,使其浓度为 9~15IU/mL.试计算内容物取样量 范围(g) . A,1.653~2.480 B,0.1653~0.2480 C,0.2683~0.4138 D,0.3333~0.5555E,0.1488~0.2480 20.维生素 C 片(规格 100mg)的含量测定:取 20 片, 精密称定, 2.1020g, 重 研细, 精密称取 0.4012g 片粉, 置 100 量瓶中, 加稀醋酸 10mL 与新沸过的冷水至刻度, 振摇,使维生素 C 溶解,摇匀,用干燥滤纸迅速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 50mL,加淀粉指示液 1mL,用碘滴定液 (0.1008mol/L) 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 30 秒钟不褪, 消耗碘滴定液 22.36mL, 1mL 的碘滴定液 每 (0.1mol/L) 相当于 8.806mg 的维生素 C.平均每片含维生素 C 多少 mg? ( ) A,51.99 B,100.5 C,103.2 D,51.58 E,104.0 21.维生素 B1 的硫色素荧光法:精密称取本品 0.0202g, 加 0.2 mol/L 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 100 mL,精密量取 1mL,稀释至 100 mL,再取 1.0 mL,定量稀释至 10 mL, 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 5mL 两份,分别 置甲,乙两试管中,于甲管中加入铁氰化钾的氢氧化钠 溶液 3.0mL, 乙管中加入同样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3.0mL (作为空白) ,两管中分别加入 20.0mL 的异丁醇,剧烈 振摇 90 秒钟, 加无水乙醇 2mL, 旋摇数秒钟, 待分层后, 取上层异丁醇溶液,测定荧光强度.另取维生素 B1 对 照品适量,用 0.2 mol/L 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 0.21 μg/mL 溶液,作为对照液.精密量取 5mL 两份,按照供 试品溶液同法处理,测定.测得对照液的甲,乙两管的 荧光强度分别为 55.3%和 4.1%,供试品溶液甲,乙两管 的荧光强度分别为 52.4%和 4.3%,计算维生素 B1 的含 量? A,97.7 % B,110.7% C,99.7% D,101.2% E,105.2%
选择题 一,最佳选择题 1. 维生素 A 具有易被紫外光裂解,易被空气中氧或氧 化剂氧化等性质,是由于分子中含有( ) A,环已烯基 B,2,6,6-三甲基环已烯基 C,伯醇基 D,乙醇基 E,共轭多烯醇侧链 2. 维生素 C 能与硝酸银试液反应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和 金属银黑色沉淀,是因为分子中含有( ) A,环已烯基 B,伯醇基 C,仲醇基 D,二烯醇基 E,环氧基 3. 维生素 C 一般表现为一元酸,是由于分子中( ) A,C2 上的羟基 B,C3 上的羟基 C,C6 上的羟基 D,二烯醇基 E,环氧基 4.中国药典测定维生素 E 含量的方法为( ) A,气相色谱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碘量法 D,荧光分光度法 E,紫外分光光度法 5.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 加入铁氰化钾后, 再加正丁醇, 显蓝色荧光的是(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1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E,维生素 E 6.紫外法测定维生素 A 含量时, 测得λmax 在 330nm, 328 A/A 比值中有一个比值超过了规定值±0.02,应采用什么方 法测定( ) A,多波长测定 B,取 A328 值直接计算 C,用皂化法(第二法) D,用校正值计算 E,比较校正值与未校正值的差值后再决定
三,比较选择题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1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1.可用三氯化锑反应鉴别( ) 2.可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 ) 3.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 4.定量加入硫代硫酸钠,用标准碘液作剩余滴定( ) 5.可用硫色素反应鉴别( ) A,维生素 B1 B,维生素 C C,两者均能 D,两者均不能 6.与碘化汞钾生成黄色沉淀( ) 7.属水溶性维生素类( ) 8.属脂溶性维生素类( ) 9.与 2,6-二氯靛酚反应使颜色消失( ) 10. 在碱性条件下与铁氰化钾反应,产生蓝色荧光 ) ( A, 维生素 D B,维生素 E C, 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1.具有酯结构( ) 12.在λ325~328nm 有λmax( ) 13.用 NP-HPLC 法测定含量( ) 14.水中不溶( ) 15.检查甲萘醌和顺式异构体( )
13. 维生素 B1 与下列哪个试剂反应产生扇形白色结晶? ( ) A,硅钨酸 B,苦酮酸 C,磷钼酸 D,碘化汞钾 E,碘 14.精密称取维生素 C 约 0.2g,加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 100mL,与稀醋酸 10mL 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 1mL,立 即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持续的蓝色. 此操作中加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的目的是: ) ( A,使维生素 C 溶解 B,除去水中微生物的影响 C,使终点敏锐 D,除去水中二氧化碳的影响 E,消除水中溶解氧的影响 15.紫外法测定维生素 A 含量,测得校正后的 A 值与未 校正的 A 值的差值为-10%. ) ( A,改用色谱法测定 B,应按"其它维生素 A"规定的方法测定 C,不需要校正,仍按原来的 A 值计算 D,应以校正后的 A 值计算含量 E,改用第二法测定 16.盐酸硫胺在碱性溶液中与下列哪个试剂作用,在异 丁醇中产生蓝色荧光( ) A,过氧化氢 B,高锰酸钾 C,溴水 D,氰化钾 E,铁氰化钾 17.在用反相 HPLC 法分离测定 B 族维生素时,常加入 己烷磺酸钠,其目的是( ) A, 调节溶液的 pH,使样品充分游离 B,与 B 族维生素反应,生成离子对,易于被色谱柱保 留 C,防止样品被氧化 D,络合样品中微量的金属离子 E,提高分离度 18.维生素 A 的含量测定:取本品适量,用环已烷稀释 成 20.46μg/mL 的溶液,在规定波长处测得吸收度见下 表. 已知: 校正公式 A328(校正)=3.52 (2A328 A316 A340), 换算因子=1900,维生素 A 的规格为每 1g 含维生素 A 50 万单位.求本品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7.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已知维生素 C 的分子 量为 176.13,每 1mL 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维生 素 C 的量为( ) A,17.61mg B,8.806mg C,176.1mg D,88.06mg E,1.761mg 3. 需检查特殊杂质游离生育酚的药物是(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1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E E,维生素 D 9.重量法测定时,加入适量过量的沉淀剂,可使被测 物沉淀更完全,这是利用( ) A,盐效应 B,酸效应 C,络合效应 D,溶剂化效应 E,同离子效应 10. 2.6-二氯靛酚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终点时溶液 ( ) A,由红色→无色 B,由蓝色→无色 C,由无色→红色 D,由无色→蓝色 E,由红色→蓝色 11.硫色素荧光法测定维生素 B1 溶液,测得对照液荧光 强度为 45%(浓度 2.0μg/mL) ,空白液荧光强度为 5%; 样品液荧光强度为 55%,空白液荧光强度为 5%.维生素 B1 溶液的含量为( ) : A,2.4μg/mL B,2.5μg/mL C,1.5μg/mL D,1.6μg/mL E,2.44μg/mL 12.维生素 A 在盐酸存在下加热后,在 350-390nm 波长 间出现 3 个最大吸收峰, 这是因为维生素 A 发生了 ) ( A,氧化反应 B,去水反应 C,水解反应 D,异构化反应 E,共轭反应
二,配伍选择题 A,蓝色荧光 B,不稳定蓝色 C,黄色→红色→绿色 D,生育酚 E,红色退去 1.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与维生素 C 作用( ) 2. 维生素 A 与三氯化锑作用( ) 3. 维生素 E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加热产生( ) 4. 盐酸硫胺在碱性条件下与铁氰化钾作用( ) 5. 维生素 D 与醋酐-浓硫酸反应( ) 在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 B1 含量中 A,为得到较大颗粒的沉淀 B,除去多余的沉淀剂 C,除去剩余的 HClD,除去剩余的水份 E,使沉淀组成恒定 6.加 HCl 的目的( ) 7.沉淀剂加完后煮沸 2~5min( ) 8.用热的 HCl 洗涤沉淀( ) 9.用丙酮洗涤沉淀( ) 10.80℃干燥( ) A,消除盐酸的影响 B,除去水分 C,水解 D,消除抗氧剂的干扰 E,除去水中的氧 11.铈量法测定维生素 E 含量,加 H2SO4,加热回流的作 用是( ) 12.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 B1,沉淀用丙酮洗是( ) 13.非水碱量法测定维生素 B1,加醋酸汞的作用是( ) 14.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溶解样品的水须采用新沸放 冷的水的目的是为了( ) 15.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注射液时,要加丙酮,其作用 是( ) A. 产生有关物质以供系统适用性试验 B. 用作内标 C. 除去盐酸影响 D. 消除抗氧剂的干扰 E. 除去水中的氧 16.维生素 E 含量测定中加正三十二烷( ) 17. 在维生素 D 含量测定中, 对照品用紫外光照射 ) ( 18.非水碱量法测定维生素 B1,加醋酸汞的作用是( ) 19.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溶解样品的水须采用新沸放 冷的水的目的是为了( ) 20.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注射液时,要加丙酮,其作用 是( )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练习思考题 1. 将维生素 A 溶于无水乙醇-盐酸溶液中,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在 326nm 波长处有一吸收峰,而将此液置水浴 上加热,冷却后,在 300-400nm 范围内出现 3 个吸收峰,这是为什么? 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 A 含量时,采用三点校正法的目的是什么? 3. 药典规定以什么表示维生素 A 的质量,它与重量关系如何? 4. 维生素 A 用紫外法测定含量时,要应用校正公式,此校正公式的推导有哪两种方法?分别说说每一种方法中 λ2,λ3 是怎样选择的? 5. 按照中国药典维生素 A 测定法测定时,什么情况下需应用校正公式?什么情况下需用第二法测定? 1% 1% 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 A 中的换算因数 1900 的含义是什么?含量计算公式中的 E cm 与通常意义的 E cm 有何不同? 7. 维生素 E 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8. 维生素 E 中游离生育酚的检查原理是什么? 9. 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日本药局方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维生素 E 的含量? 10. 维生素 B1 具有怎样的性质?可用哪些方法进行鉴别? 11. 盐酸硫胺的特殊反应是什么?说明其原理. 12. 重量法测定维生素 B1 时,为什么要加盐酸?硅钨酸量对含量测定有何影响? 13. 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 B1 时,其重量换算因数 0.1939 是如何求得的? 14. 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 B1 中,生成的沉淀为什么要依次用煮沸的盐酸溶液,水和丙酮洗涤? 15. 维生素 B1 除用硅钨酸重量法,非水碱量法测定含量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测定含量?试举 2~3 例,并说明 测定原理. 16. 维生素 C 具有哪些鉴别反应? 17. 药典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该法测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8. 用 2,6-二氯吲哚酚测定维生素 C 含量时,如何判断滴定终点? 19. 维生素 D 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 HPLC 法, 该法所用的色谱柱和流动相与一般反相色谱法有何区别?药典 收载了几种测定方法,分别用于什么情况下维生素 D 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