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够代替的。
专业的医院护理人员通过恰当的交谈、细致的服务以及熟练的技能,为患者创造出舒适、放松的医疗环境,从而使患者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压力以及恐惧。
【关键词】妇产科; 心理; 护理【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01-02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护理,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最佳的医疗护理作用。
心理护理主要将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联系起来,帮助患者消除自身的不良心理刺激,进而防止患者的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
这样不仅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使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而且也有助于对患者的检查、诊断、医疗以及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为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提供一定的保障。
因此,可以说,医护人员做好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尤为重要的。
1 妇产科患者心理反应1.1 焦虑、恐惧心理:绝大多数病人普遍存在,主要是由于缺乏对环境的信任。
常见于初次接受手术的病人和初产妇,因为病人缺乏足够的妇产科方面的医学知识,对特殊诊断检查、分娩和所患疾病的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识,造成心理障碍。
易使患者失眠、食欲下降,引起疲劳、脱水和体力消耗,可出现宫缩乏力而难产手术患者易担心手术不顺利及术后会出现性格和生理等方面的改变,影响夫妻生活和生育能力,病人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中,部分肿瘤患者在未确定良恶之前产生焦虑,寝食难。
患者患病后不仅遭受病痛的折磨,且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拘束感。
同时,又迫切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如:如何治疗、病情会持续多久、自己的经济状况能否坚持等,特别是一些急、重症患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势迅猛凶险,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其心理反应尤为强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从而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1.2 悲观、失望心理:有些患者因患病只能躺在床上,自己的日常生活还得由他人照顾,或因牵挂父母和子女的抚养及自己是否成为配偶的累赘等问题而忧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甚至拒绝治疗。
妇产科心理护理

妇产科心理护理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分娩、产后三个时期的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和如何提高心理护理的措施。
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她们对各方面因素的顾虑,找到合适的心理护理的方法。
结果心理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对麻醉和手术的顺利施行起到重要作用。
结论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能帮助产妇放松心情,扫除思想障碍,保障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心理护理;顾虑;产前;分娩;产后医学科学快速发展,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影响大脑的活动、免疫和内分泌的功能。
心理护理是产前、分娩、产后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能够减少产妇的顾虑,保证产妇的情绪稳定,就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手术是妇产科主要的治疗手段,会带来一定的创伤、出血甚至是有生命危险的。
多数的产妇都需要一个心理的适应过程,手术室的心理护理是找到不同产妇不同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护理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产妇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心理活动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护士要到病房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给产妇关怀和帮助,提高产妇的适应能力,增强产妇的信心。
1资料一共有产妇100例,产妇的年龄:19-36岁,74例;37-46岁,24例;46岁以上有2例。
其中有农民42例,工人26例,知识分子18例,干部14例。
有46例产妇性格开朗,32例产妇性格内向,22例产妇无典型的性格特点。
2心理问题产妇对手术的顾虑:12例产妇不理解手术的必要,46例产妇担心有生命危险,50例产妇担心出血,76例产妇担心被当做实验品。
对医生的顾虑:64例怕实习医生,86例希望主任开刀,6例选择医生的性别。
对麻醉的顾虑:86例怕疼,2例怕全麻影响智力,6例希望使用全麻。
手术后顾虑:62例怕感染,22例怕影响以后的生育能力。
8例产妇怕花钱太多,6例怕影响工作,6例怕影响身材。
紧张、恐惧不安型心理:一般是第一次生产的产妇,不理解生产的过程,尤其是担心疼痛,手术的效果等等。
浅谈产程中的心理护理

浅谈产程中的心理护理产程中的心理护理是指为妇女在分娩过程中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以减轻她们的焦虑、恐惧和痛苦,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
产程是整个分娩过程的一部分,从宫颈开始开放到胎儿完全娩出。
由于分娩过程的痛苦和身体变化,很多妇女会感到紧张、疼痛和无助,因此心理护理对于她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产程中的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情感支持:护士应该积极关注妇女的情绪变化,并表达理解和支持。
可以通过亲切的语言、关心的问候和接触等方式来传递爱和关怀,促进妇女的情绪稳定。
2. 减轻焦虑和恐惧:分娩过程对于妇女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生理和心理挑战,很多人会感到害怕和紧张。
护士可以通过解释分娩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妇女了解分娩的过程,减轻她们的恐惧和焦虑。
3. 鼓励积极的情绪表达:产程中,妇女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如恐惧、疼痛和愤怒。
护士应该鼓励妇女积极地表达情绪,不压抑自己的感受。
可以通过亲密的交流和倾听来帮助妇女释放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4. 提供疼痛管理支持:产程中,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护士应该及时评估和记录妇女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疼痛,如提供疼痛缓解的技巧、使用药物等。
在执行疼痛管理的护士需要指导妇女采用正确的呼吸法和放松技巧,以减轻疼痛和焦虑。
5. 创造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分娩过程中,为妇女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该保持洁净、温暖和安静的产房环境,提供必要的物品和设备,如病床、婴儿床等。
护士还应该关注妇女的意愿和需求,尽量满足她们的要求,增强她们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6. 与家属和团队合作:除了给予妇女心理护理外,护士还应该与家属和团队进行合作,共同关心和照顾妇女。
可以向家属解释分娩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与团队合作,共同评估和管理妇女的状况,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产程中的心理护理对于妇女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鼓励积极的情绪表达、提供疼痛管理支持、创造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以及与家属和团队合作,护士可以帮助妇女顺利度过分娩过程,增强其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产妇的身体康复和母婴健康。
浅谈产程中的心理护理

浅谈产程中的心理护理产程中的心理护理是指在妇女分娩过程中关注和照顾其心理健康的工作。
产程中妇女往往会经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疼痛、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因此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帮助妇女顺利分娩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产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护理的意义和方法、如何进行产程中的心理干预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产程中的心理特点产程是妇女怀孕期的最后阶段,是胎儿自然从子宫内进入子宫外的过渡过程。
在产程中,妇女会经历从疼痛、不安到期待和愉悦的情绪波动,这些情绪变化往往对分娩过程和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1. 疼痛:产程中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开宫口、宫缩加剧的时候,妇女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会影响妇女的情绪状态,使其容易进入恐慌和焦虑状态。
2. 不安:妇女在产程中会感到不安,不安来自于对产程的恐惧和未知,它可能会加重妇女的疼痛感受,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
3. 期待和愉悦:随着产程的进行,妇女往往会感到期待和愉悦,因为她们知道分娩就要结束了,即将能见到自己的宝宝,这种情绪会使妇女放松心情,顺利完成分娩。
二、心理护理的意义和方法1. 意义:产程中的心理护理意味着给予妇女恰当的心理支持,帮助她们应对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不安和恐惧,有助于改善妇女的情绪状态,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减少分娩的并发症,促进母婴的健康。
2. 方法:(1)情绪支持:产程中的心理护理首先需要给予产妇情绪上的支持,理解她们的情绪变化,积极倾听她们的抱怨和恐惧,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2)信息沟通:在产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向产妇和她的家人传递分娩进程、医学诊断和治疗情况的信息,让她们了解自己和胎儿的状况,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
(3)舒适环境:为产妇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可以适当调节室内的光线和温度,播放柔和的音乐,提供舒适的床位和护理用品。
(4)情绪疏导:当产妇情绪低落、恐惧或烦躁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她们进行沟通,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帮助她们排解情绪,保持心情稳定。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用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是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主动调节自身情绪和意志,以达到缓解症状、早日实现康复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在就医的过程中伴随的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妇产科患者尤其如此。
心理护理不仅能满足妇产科患者的治疗需求,还能为患者创造舒适放松的就医环境,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使患者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
因此,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患者十分重要。
一、妇产科患者临床心理特征1.1妇科患者的心理特征1.1.1恐惧:恐惧心理在妇科患者的身上表现为多虑、紧张、恐惧、爱挑剔、易激怒、不听从医护人员忠告等,这些往往造成患者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尿频、心慌或头晕等。
1.1.2自卑:妇科患者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疾病治疗没有信心,这种心理在妇产科肿瘤和性病患者中最为常见。
肿瘤患者常常担心自己身上的肿瘤是恶性肿瘤,这样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难,高昂的医药费用还会给家庭带来负担,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
性病患者常因为担心自己会受到医护人员的歧视,从而出现自卑心理。
1.2产科患者的心理特征1.2.1害羞、敏感:由于涉及性与生殖等隐私问题,许多患者离开了平时熟悉的生活环境而住进陌生的医院,对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十分谨慎,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未婚先孕和生育知识欠缺的女生普遍存在害羞心理。
前者多害怕被熟人发现而产生悔恨、自责、羞愧、负罪的心理,而后者则因为对医院分娩的流程不够了解而存在担心自己隐私受侵犯等心理障碍。
1.2.2忧虑: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普遍出现晚婚晚育,高龄孕产妇逐渐增多,各个年龄段的孕产妇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焦虑。
高龄产妇担心自己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大出血等危急生命的现象或者出生的宝宝会有先天性疾病等,初产妇不了解生产过程,害怕生产带来的疼痛,担心分娩引起的身体损伤及死亡、小孩是否健康等;有些产妇及家庭的传统观念比较落后,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禁止非医学胎儿性别鉴定的检查,会让这类产妇出现严重的产前焦虑。
妇产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妇产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妇产科病房是妇科和产科的综合性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有急诊手术,择期手术。
急诊患者多在大出血休克急诊入院进入手术室,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多数都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
术前的各项护理操作如:备皮、导尿、灌肠等处置,更导致病人烦躁、失眠,不仅加重病情,又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更不利于术后康复。
因此,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使他们在手术前尽可能接近正常心理、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医生接受手术,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早日恢复健康。
下面谈一下对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1 各年龄组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1.1根据老年组患者的心理方面特点进行心理护理,进入老年后不单是机体方面、精神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常表现做事力不从心,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感到空虚、无聊、常有孤独感,大多数老年人存在旧的封建思想,对于手术前准备不合作,另外担心术后会成为家庭的负担,性情变得固执,难以接受家人的劝告,尤其是退休后有资历的老干部,更难以接受手术。
为此护理各层次的患者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观点,饱满的精力和耐心去影响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达到改善病人心理恢复健康的目的,鼓励他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1.2中青年患者精力充沛,术前一般精神过度紧张,会担心住院使她失去日常习惯的生活方式,手术会引起疼痛,或恐惧手术有夺去生命的危险。
更担心身体的过度暴露,顾虑手术可能会使自己丧失某些重要的功能,以致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些年轻妇女担心切除子宫会引起早衰,影响夫妻关系等,更担心子宫切除会使身体形象受损,对病人及其家属都会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护理人员要有热情、和蔼、体贴的态度,使她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术前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和多种技能2.1护理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如备皮、导尿、灌肠等各项护理操作,取得患者信任外。
还要在掌握多学科综合知识的前提下,需要有心理学、伦理学、道德学、教育学、社会学、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丰富的心理护理内容,提高护理艺术。
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

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从而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的需求,心理护理已广泛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
妇科手术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疾病和手术的双重压力,尤其女性在情感过程中感受较强,较男性更脆弱、敏感,因此,做好妇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尤其重要。
现将我院妇产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37例患者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妇科手术患者心理特征护理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年龄30~76岁。
其中子宫肌瘤20例,卵巢囊肿8例,宫外孕8例,宫颈癌1例。
2 心理特点2.1 恐惧和焦虑由于患者对陌生环境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的不了解,会产生疑惑、忧虑、抑郁、恐惧等心理活动。
最多的心理反应是恐惧和焦虑,也是护理工作应该重点解除的心理状态。
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甚至会超过对疾病的恐惧,表现出紧张、焦虑和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纳差、失眠、血压升高。
手术和麻醉的风险、术中术后的疼痛及手术室的陌生环境都会使患者感到恐惧不已。
2.2 忧郁如女性患者由于子宫等性器官被切除后,常出现自身器官损失感,自认为失去了女性特征,担心术后性功能改变,影响夫妻生活,担忧提前衰老,术后体形改变、性别改变,提前进入更年期,影响生活、工作,常表现出忧郁寡欢、对周围缺乏兴趣、不爱交谈、性格孤僻【1】。
也可因患者的丈夫、朋友、同事的影响使患者产生忧虑、悲观的心理。
2.3 依赖、期待不能正确对待这次手术,从而表现出早年的退化性言行及心理状态。
3 护理针对上述心理特点,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妇科病房,护士与女患者的沟通,首先注意的是礼节性的沟通,体现在尊重女患者的基础上,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对手术的看法,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安慰鼓励患者,态度要和蔼可亲、热情大方,关心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得到女患者的信任,让女患者乐于与护士沟通,才能达到有效的护患沟通。
浅谈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此次 调查 共 发放 问卷 9 2份 , 回收 问卷 8 9份 , 有效 问卷
8 6份 ,有效率 9 3 . 4 %。干预前 后 2组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情 况
见表 1 。
[ 4 ] 张毅 , 牛立军. 心理 干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J 】 . 现代护理 , 2 0 0 7 , 1 1 ( 1 3 ) : 3 0 5 7 — 3 0 5 8 .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1 3 )
属耐心陪伴 , 悉心照顾 , 从而缓解孕妇的恐慌和无助感。当宫 口 开全上产床后 ,护理人员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关 心照顾产妇 , 随 时帮助孕妇喝水 , 轻揉腰部 以缓解疼痛 , 分散注意力 , 并正确指
娩、 新生儿护理及产后 保健 等各方 面的知识均不 了解 , 所 以均
存在不 同程度的忧虑感 。 针对这类人群在入院时不仅要给予常 规 的入 院指导 , 同时还要进行 围生期 的知识宣教 , 让她们 尽量
进行有 目的的护理干预 。通过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 , 能唤起患
者的E t 常活动能力 , 提高 患者 的生活质量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 中, 要及时讲解 身残 志坚 的励 志故 事。邀请 自理能力恢复较好 的患者现身说法 , 耐心讲解疾病 的康复过程 , 从思想 上和行动
者的积极情绪 , 发挥正常 的心理 防御机制 , 有效地 改善患者 的 负性情绪及 主观躯体症状 , 提高护理质量 , 消除焦虑状况 , 促进 神经功能的恢复 , 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
参考文献
上开导患者 。鼓励患者与 同种病例 的病友接触交流 , 认识生存 的价值 , 提高应 对能力 , 使患者主动进行功f i  ̄ i J I I 练, 最大程度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1-09-26T14:00:24.51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余春梅1陈燕飞2 [导读]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够代替的。
余春梅1陈燕飞2
【摘要】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够代替的。
专业的医院护理人员通过恰当的交谈、细致的服务以及熟练的技能,为患者创造出舒适、放松的医疗环境,从而使患者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压力以及恐惧。
【关键词】妇产科; 心理; 护理【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01-02 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护理,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最佳的医疗护理作用。
心理护理主要将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联系起来,帮助患者消除自身的不良心理刺激,进而防止患者的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
这样不仅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使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而且也有助于对患者的检查、诊断、医疗以及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为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提供一定的保障。
因此,可以说,医护人员做好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尤为重要的。
1妇产科患者心理反应
1.1焦虑、恐惧心理:绝大多数病人普遍存在,主要是由于缺乏对环境的信任。
常见于初次接受手术的病人和初产妇,因为病人缺乏足够的妇产科方面的医学知识,对特殊诊断检查、分娩和所患疾病的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识,造成心理障碍。
易使患者失眠、食欲下降,引起疲劳、脱水和体力消耗,可出现宫缩乏力而难产手术患者易担心手术不顺利及术后会出现性格和生理等方面的改变,影响夫妻生活和生育能力,病人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中,部分肿瘤患者在未确定良恶之前产生焦虑,寝食难。
患者患病后不仅遭受病痛的折磨,且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拘束感。
同时,又迫切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如:如何治疗、病情会持续多久、自己的经济状况能否坚持等,特别是一些急、重症患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势迅猛凶险,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其心理反应尤为强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从而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1.2悲观、失望心理:有些患者因患病只能躺在床上,自己的日常生活还得由他人照顾,或因牵挂父母和子女的抚养及自己是否成为配偶的累赘等问题而忧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甚至拒绝治疗。
1.3猜疑、敏感心理:妇产科患者的自尊心很强,担心被嫌弃、轻视,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些知识女性更为敏感,旁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使其情绪低落,从而产生自卑、自责的心理。
1.4害怕疼痛精神高度紧张:分娩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大部分孕妇无经验,加上社会和家庭对分娩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宫缩的疼痛更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有的孕妇大喊大叫,不与医生护士很好的配合,延误产程进展,也有的孕妇因为害怕疼痛不愿等待自然分娩而强烈要求剖宫产术。
2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2.1焦虑与恐惧心理护理:因此,以和蔼的态度态度进行入院宣教,使患者熟悉病房、待产室、产房的环境,介绍其主管医师及护士,消除陌生感;耐心、认真地解释清楚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或告知各种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及诊断检查、手术、治疗和用药的目的,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以减少焦虑和恐惧感;以温和的语言、亲切的问候和端庄的举止、敏捷的操作技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用肯定、关怀的口气安慰患者,给患者以精神鼓励;不要在患者能听到的范围内与别的工作人员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可以运用暗示、转移、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2.2自卑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充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给予患者关心;其次要适当的选择时机向患者介绍病情的治疗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尽可能的消除患者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使患者可以重新树立信心,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2.3紧张、害羞心理护理:通过暗示、转移以及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宣传讲解关于女性生理的知识,并提供相关书籍给她们进行阅读。
在进行注射、换药、导尿、阴道冲洗的时侯,要尽量的让异性回避。
面对接受子宫、卵巢或者乳房切除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以及患者家人进行交流,特别是患者的丈夫,让他们充分的了解解决办法,即使切除了卵巢,其他的内分泌系统也仍然会分泌雌激素,通过口服也可以进行雌激素的补充,从而维持女性的基本特征。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妇产科的护理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护理技能,还应该注意分析探讨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并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足够的重视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当探讨到有关患者心理护理方面问题的时侯,不能回避或者照本宣科,在工作之余要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淑琦.心理学与心理卫生[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85 [2]徐美春,武汉玉.晚期癌症病人的护理特点[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3,20(4):64 [3]赵爱红.妇产科手术患者6,N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1,22(8):30作者单位:550416贵州省瓮安县监所医院1 550400贵州省瓮安县人民医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