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茶俗茶礼范文

合集下载

土家族茶俗茶礼

土家族茶俗茶礼

土家族茶俗茶礼“在土家族这样一个有着茶图腾崇拜残迹的古老民族中,茶,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

茶,还必须是积淀在他们生命中、血液里的一种神圣的信仰”。

如今,虽然在土家族地区早已没有往日隆重浩大的祀拜仪式,但是,通过渗透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民族茶文化各个方面古老而纷繁多彩的茶俗,一代又一代地从混沌初开的原始时代传承至今,最终铸就了土家族人民淳朴、平实、廉俭、坚毅的民族性格。

“既然茶俗是原始宗教的一种信仰形式。

而宗教最显着的特点是固守本色,即保留原始宗教的原汁原味”,因而,茶俗语中也往往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茶的原有印记。

再则,土家人大多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地域相对封闭,又遭封建制度的长期隔离,故使其茶俗中的古老韵味更为原始浓烈一些。

享有“中国茶叶之乡”美誉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红功夫茶和水仙春毫、福绿毛尖、银毫等极品绿茶系列产品闻名遐迩。

早在明代即有上好贡茶入朝,种茶制茶历史悠久。

因而茶俗的形成更是渊源流长。

乡人以好客为乐事,不论生人熟人,总是以茶相待。

土家人视茶为圣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视为沾污茶神。

抓茶叶必须洗手,名曰“净手”,这仍是对神灵的尊重,亦有防止污染的作用。

所泡茶叶,在杯中如有“茶果果”出现,当主家中必有客来。

茶不仅用于待客,在特定情况下,还用于敬奉神灵和留存于宗教仪式中。

“土家族茶俗与土家火笼(也称‘火坑’)联系紧密,因为土家大部分泡茶煮茶饮茶活动,都是在火笼里发生的。

当你尚未光临这火笼之前,主人家平常饮用的,是那大茶罐里茶。

大茶罐多是铜质的,若是陶罐,起码得有一个铜盖。

土家人居家过日子节俭,一般嫩叶做成的细茶,自己绝然是舍不得饮用的,一定会拿去卖钱换取衣食,只留少许待客之用。

平时喝的皆是粗茶,那粗茶是夏秋之时采摘的老茶叶(俗称捡蔸茶),经蒸煮晒干而成。

泡茶时抓一大把塞进大茶罐内,注入滚开的水,再将茶罐移近火边煨烤。

只烤得滚沸多时,打开罐盖,但见那茶呀:浓浓的如羹,酽酽的似酱。

喝茶习俗礼节的作文

喝茶习俗礼节的作文

喝茶习俗礼节的作文
茶,这一片小小的叶子,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情感。

在中国,喝茶可不仅
仅是把水倒进杯子里,泡上茶叶,然后咕嘟咕嘟喝下去那么简单,这里面的习
俗礼节可有不少讲究!
咱就先说这请人喝茶吧。

要是有客人到家里来,主人得先把茶具洗得干干
净净,这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泡茶的时候,水不能太满,俗话说“茶满欺客”,意思是满满的一杯茶,那是对客人不友好的表现。

而且,递茶给客人也有规矩,得用双手,这表示诚挚。

还有啊,在喝茶的时候,不能像喝水那样“咕咚咕咚”大口灌。

得慢慢地品,一小口一小口地抿,这样才能尝出茶的韵味。

要是你在懂茶的人面前牛饮,人家可能会在心里偷笑你不懂行呢!
再说说在茶馆里喝茶。

要是几个人一起去,别一坐下就大声嚷嚷着点茶,
那会显得很没素质。

得安安静静地看茶单,轻声和服务员交流。

而且,别人给
你倒茶的时候,你可以用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几下,表示感谢。

这可是有个小
故事的,据说在古代,有个皇帝微服私访给大臣倒茶,大臣不好当面下跪谢恩,就用手指敲桌子代替磕头,于是就流传下来啦。

另外,和长辈一起喝茶,那更得注意了。

长辈没动杯子,晚辈可不能先喝,要懂得尊老。

而且,喝茶的时候别只顾着自己闷头享受,要和大家交流交流品
茶的心得,这才有意思。

喝茶的习俗礼节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它让我们在享受茶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温暖。

所以,下次喝茶的时候,可别忘了这些小小的规矩哦,做一个有品的茶客!。

家乡的风俗油茶500作文

家乡的风俗油茶500作文

家乡的风俗油茶500作文
吾邑有风俗,名之曰油茶。

自昔及今,乡人嗜之,日不可或缺,犹阳光与空气,皆为生活所必需。

夫油茶者,乃以茶油为主,杂以盐、姜、蒜、辣椒等物,煮之以火,调和诸味,香飘四溢,令人神怡。

其色澄明,犹如秋水镜潭;其味醇厚,宛似古酿陈酒。

食之,可驱寒湿,温中下气,久疾之人,亦能以此获苏。

每逢宾客至,主必先献油茶,以示敬意。

客饮之后,无不赞其妙绝,誉之为“乡液琼浆”。

盖因此茶,不独解渴,更有助于身心之康泰。

且说此茶之制,亦非易事。

初,须精选上好茶叶,次则熬制茶油,再以文火慢炖,使之味道尽出。

其间,火候之把握,调配料之分量,皆需匠心独运,方能成其佳品。

乡人于此,尤为讲究。

每逢冬至、岁朝,家家户户必备油茶,以贺新春,谓之“开年茶”。

又有婚丧嫁娶,亦以油茶待宾,示其隆礼重情。

油茶之俗,不独饮之以解渴,更在于凝聚乡情,传承文化。

乡人于斯,无论老幼,皆能道其一二,可见风俗之深厚,文化之久远。

是以,吾邑之油茶,非徒一饮,实为家乡之所系,风俗之所聚,文化之所传。

每饮一杯,犹如品味千年历史,感悟乡土情怀,不禁令人心旷神怡,怀古思今。

家乡的风俗喝茶待客作文400字

家乡的风俗喝茶待客作文400字

家乡的风俗喝茶待客作文400字家乡的风俗喝茶待客非常重要。

Drinking tea and hosting guests is an important custom in my hometown.来客人时,第一件事情就是泡上一壶香气扑鼻的茶。

When guests arrive,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to brew a pot of fragrant tea.泡茶的过程中,需要细心地倾听客人的话语。

During the tea brewing process, it is important to attentively listen to the guest's words.泡好的茶要倒入精美的茶具中,展示出对客人的尊重。

The brewed tea should be poured into exquisite tea sets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guests.茶具敬献给客人,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Offering the tea set to the guests is a polite gesture.坐下后,品茗谈天成了家乡待客的一种习惯。

Sitting down and having tea while chatting has become a habit in my hometown for hosting guests.在家乡,泡茶的水温要适中,茶叶的选择也很讲究。

In my hometown, the water temperature for brewing tea is moderate, and the selection of tea leaves is also very particular.来客人时,家里的小孩会乖乖地把茶水端上来。

When guests arrive, the children at home will obediently bring the tea.泡好的茶水会被倒入茶杯中,淡淡的茶香飘散开来。

【茶文化论文】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及呈现

【茶文化论文】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及呈现

【茶文化论文】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及呈现摘要:恩施茶文化是古代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差异性、交融性、发展性等鲜明特点。

茶民俗是恩施茶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以其鲜活的形态留存于“历史冰箱”中,内容丰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其呈现方式展现了恩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恩施;民俗茶文化;土家族一、渊远流长的恩施民俗茶文化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

民俗文化是由所在区域的全体民众共同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它是世俗的,属于集体共有,带着泥土气息,具有烟火味道。

“恩施民俗是以土家族习俗为主的民俗,作为继承性文化现象的民俗,更有古代巴人的许多遗风”[5](P2)。

巴人最先饮茶,并创造了茶文化。

巴人及其先辈,自上古时期就开始以茶叶为饮料,成为习俗[6](P145)。

作为巴人一支的“廪君蛮”起源于清江中游武落钟离山,廪君是部落首领。

随着巴人势力的强大,茶文化随着巴人的步履先后传播到汉中、四川盆地,后来又传到武陵地区。

随后,巴人因为政治、军事等原因造成了大规模的迁徙,巴人将茶叶及茶文化传播到族群所至之处[6](P95-104)。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巴人后裔退回至武陵山区生存繁衍,从此再也没有大的迁徙,巴人后裔世居在武陵山区,一直保留先祖的饮茶习俗。

二、恩施民俗茶文化形成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是形成恩施特色民俗茶文化的主要原因。

恩施境内交通十分不便,成为中央政权难以到达的“荒徼”之地。

历代封建王朝对此地实行“羁縻制度”“土司制度”,采取“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策略,执行“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民族隔离政策,在恩施地区建立“施州卫”“大田千户所”“百里荒千户所”等军事设施,对土司地区内外人群流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7]。

这些措施导致文化技术交流滞阻,中原文明对恩施地区影响甚微,土家人沿袭先祖巴人习俗,茶文化一脉相承。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茶文化,,独特的土家茶文化有什么特色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茶文化,,独特的土家茶文化有什么特色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茶文化,,独特的土家茶文化有什么特色茶文化是土家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土家族崇拜大自然,因此对于茶叶也有敬意,认为山中有山神,茶也有茶神,这就形成了土家族的茶文化。

一是敬茶。

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即玷污茶神。

抓茶叶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叶。

这既是对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叶。

“茶不欺客”,倒茶的时候,得依照一定的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不掉一人,哪怕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得问问大人一声“喝点茶”。

“茶棍儿立,客到齐。

”即在倒的茶杯中,若出现倒立的茶梗,预示着客人还没到齐。

若出现的茶梗悬浮在空中没动,表示客人到齐了。

在对茶园的管理上,无论是种茶、摘茶,他们都有自己的讲究。

比如:“阳坡的木瓜阴坡的茶”“家里有五园(果菜茶竹麻),不愁没有钱”“摘茶不收兜,像个偷食猴”“摘茶不下园,撩死万人嫌”“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头道香二道涩,三道好喝无人摘”等等。

最神秘最神圣的,则是用茶水敬神灵。

比如除夕敬亡灵、敬财神、灶神等等,都得用茶水。

茶水乃是打通阴与阳、天与地、虚与实之间的中介物。

通过茶水,今天活着的人在精神上与先祖进行了沟通,与神灵进行了沟通,实现了天人合一,获得了至高境界。

二是独特的泡制方法与享受。

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为专门烧制的土罐。

即喝烤罐茶。

先架上大火,一边烧开炊壶的水,一边将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发烫了再放进茶叶,边摇边烤,直到满屋子溢出茶香,才将炊壶的开水倒上少许“发窝子”。

“窝子”发好,然后再将茶罐注满水,文火缓烤,煮出茶汁。

这样泡出的茶特别香,喝上一口可以让唇齿间的茶香保留一整天。

喝茶也有特别的喝法。

“头道水,二道茶”“头杯渣,二杯茶”。

茶一般要喝第二口,第二杯。

而喝茶也要喝出响动,深吸气,不仅要让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得把茶香深深地吸进肺中,让五脏六腑都得到享受之后才吞下去。

人活一世,在物质世界里的享受也无外乎烟酒茶,而对烟酒茶他们也有独特的看法:“饱茶饿酒饭后烟”“粗茶淡饭,多活一半”“少呼烟,多喝茶,阎王拿他没办法”等等。

中国茶道文化风俗作文

中国茶道文化风俗作文

中国茶道文化风俗作文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茶道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通过茶具、茶艺、茶叶等要素的独特组合,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

下面我们将一同探索中国茶道文化的风俗习惯。

一、茶艺表演的仪式感中国茶道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茶艺表演,它包含了一系列细致而复杂的仪式动作。

在茶艺表演之前,茶艺师会先准备好茶具和优质的茶叶。

茶具通常是精心挑选的陶瓷器皿,象征着朴素和纯洁。

茶艺师在表演过程中,会展示自己娴熟的技艺,将热水倒入茶壶中,然后轻轻倾斜碗盖,以适当的速度倾倒热水。

这种动作需要准确的力度和节奏感,以展示茶艺师的技巧和对于茶叶的敬重。

二、品尝的方式和礼仪中国茶道文化注重的不仅仅是茶的品质,还包括了喝茶的方式和相关的礼仪。

在正式品茶前,首先需要洗茶。

洗茶过程是用热水冲洗茶叶,目的是初步去除茶叶中的尘土和杂质,并使茶叶焕发出清香。

而后,茶艺师会将热水倒入茶杯中,开始冲泡茶叶。

茶艺师通常会略微晃动茶杯,使茶叶与水充分接触,释放出香气。

在品茶时,要注意细细品味,感受茶叶带来的韵味。

此外,喝茶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如轻轻拂去杯沿上的茶渍,展现出品茶者的儒雅和细致。

三、茶具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中国茶道文化中,茶具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茶具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特征鲜明,体现出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茶壶、茶盘、茶杯等器具形状各异,造型独特,常常承载了设计师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此外,茶具的材质和色彩也非常讲究,如紫砂壶以其质朴和纯净而备受推崇,青花瓷则因其独特的蓝色而受到喜爱。

茶具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展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学。

四、茶道与社交文化茶道在中国具有较长的历史,作为社交活动的一种方式,它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人喜欢邀请亲友们来家中品茶,以增进彼此的感情和友谊。

茶道的细致和温馨让人们更加亲近和和睦。

土家“罐罐茶”

土家“罐罐茶”

⼟家“罐罐茶”系列散⽂“⼟家那些事”中的⼀篇。

中国⼈的民族特征是崇尚⾃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

体现在饮茶上亦是如此,⽽⼭⾥⽼家的⼟家罐罐茶就更是如此了,泡饮起来总是显得是那么地⾃然与朴实。

不像⽇本茶道,饮上⼀⼝茶,还需具有那么严格的仪式,带有那么浓厚的宗教⾊彩。

⼟家族是好客的民族。

即便是荒⼭野岭,有⼈打门前路过,不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相互⼀招呼,主⼈便都会热情地挽留客⼈歇上⼀会,喝了茶后再⾛。

⼟家⼈饮茶,说不讲究也真不算讲究,瓷杯⽡罐的,普普通通,甚⾄有的茶罐盖还是⼀只断柄的铜勺,或⼀只破损的碗底,就论其茶具,说讲究也还真的讲究不到那⼉去;但倘若要说完全不讲究那也是假,⼀罐浓酽的罐罐茶泡出来,要让它⾹⽓扑⿐,或多或少还是有着它⾃⼰那么⼀点讲究的。

或许是因为⼭⾥的寒⽓太重,⼟家⼈再窄的房屋也都会有宽⼤的⽕屋。

尤其是冬天,客⼈⼀来,迎进⽕屋,然后架起熊熊⼤⽕,⽤⼀把烧得黢⿊的铜炊壶打来清澈的⼭泉,往⽕塘中央特制的铁钩上⼀挂,烧⽔泡茶的架势⼀拉开,茶还未喝,客⼈的⼼⾥倒就先暖和了⼀⼤半。

在⼟家⼈看来,要想泡出⼀罐好茶,就得先烧出⼀壶新鲜的滚开⽔。

接下来,主⼈是不急不缓地⼀边不停地给⽕塘添加薪柴,⼀边与客⼈东家长、西家短漫⽆⽬的地拉着家常。

待⽕塘⾥的红⽕烧得那黢⿊的炊壶开始在“吱吱呀呀”地唱歌,主⼈也就忙着开始做泡茶的准备了。

先是倒尽早前茶罐⾥的残茶,涮净茶罐,然后是去找来家⾥上等的茶叶,连同洗净的茶杯拿到临⽕塘的⼩桌凳上⼀字摆开。

待这⼀切做完,炊壶⾥的⽔也就“咕咚咕咚”地开始冒横⽓。

炊壶⾥的⽔变成了滚开⽔了,主⼈也不急,只是拿着茶罐将罐底伸到⽕堆⾥,翻转着⼿腕烤⽔⽓。

待⼿中的茶罐⽔⽓散尽,嘣嘣作响,主⼈这才拿出上等的茶叶放⼊罐中,并再次将茶罐伸⼊⽕中不停地簸动,⼀边不时凑到⿐前闻闻其⾹⽓。

⼟家⼈谓之“炕茶”。

这“炕茶”的学问可⼤着呢!茶叶⾥的⽔⽓不炕⼲,泡出来的茶不够⾹;茶叶放在茶罐⾥炕过⽕了,泡出来的茶⼜会有⼀种难闻的焦糊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族茶俗茶礼“在土家族这样一个有着茶图腾崇拜残迹的古老民族中,茶,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

茶,还必须是积淀在他们生命中、血液里的一种神圣的信仰”。

如今,虽然在土家族地区早已没有往日隆重浩大的祀拜仪式,但是,通过渗透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民族茶文化各个方面古老而纷繁多彩的茶俗,一代又一代地从混沌初开的原始时代传承至今,最终铸就了土家族人民淳朴、平实、廉俭、坚毅的民族性格。

“既然茶俗是原始宗教的一种信仰形式。

而宗教最显着的特点是固守本色,即保留原始宗教的原汁原味”,因而,茶俗语中也往往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茶的原有印记。

再则,土家人大多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地域相对封闭,又遭封建制度的长期隔离,故使其茶俗中的古老韵味更为原始浓烈一些。

享有“中国茶叶之乡”美誉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红功夫茶和水仙春毫、福绿毛尖、银毫等极品绿茶系列产品闻名遐迩。

早在明代即有上好贡茶入朝,种茶制茶历史悠久。

因而茶俗的形成更是渊源流长。

乡人以好客为乐事,不论生人熟人,总是以茶相待。

土家人视茶为圣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视为沾污茶神。

抓茶叶必须洗手,名曰“净手”,这仍是对神灵的尊重,亦有防止污染的作用。

所泡茶叶,在杯中如有“茶果果”出现,当主家中必有客来。

茶不仅用于待客,在特定情况下,还用于敬奉神灵和留存于宗教仪式中。

“土家族茶俗与土家火笼(也称‘火坑’)联系紧密,因为土家大部分泡茶煮茶饮茶活动,都是在火笼里发生的。

当你尚未光临这火笼之前,主人家平常饮用的,是那大茶罐里茶。

大茶罐多是铜质的,若是陶罐,起码得有一个铜盖。

土家人居家过日子节俭,一般嫩叶做成的细茶,自己绝然是舍不得饮用的,一定会拿去卖钱换取衣食,只留少许待客之用。

平时喝的皆是粗茶,那粗茶是夏秋之时采摘的老茶叶(俗称捡蔸茶),经蒸煮晒干而成。

泡茶时抓一大把塞进大茶罐内,注入滚开的水,再将茶罐移近火边煨烤。

只烤得滚沸多时,打开罐盖,但见那茶呀:浓浓的如羹,酽酽的似酱。

干活累了,讲经(俗称‘日白’聊天的意思)乏了,咕噜咕噜喝上一大碗,特别解渴提神,活血舒筋”。

如果你是初入土家的贵客,那就不能喝这茶了。

当你进入土家火笼入坐以后,主人一边向你寒暄,一边架(音gà,升火的意思)火烧水,火旺了,连忙洗净另外一只特制的小茶罐。

这罐或是紫砂的,或是灰砂的,殷实人家则是特制的小铜茶罐了,约为一般搪瓷缸大小,是专门待客的茶罐,俗称“敬茶罐”。

将茶罐洗净之后便煨在火笼里烤干,然后找出珍藏的细茶,或毛尖、或茸勾的一声,一缕白雾似的气团夹带着浓浓的茶香冲罐而出,急盖上罐盖,煨烤片刻(俗称“发窝子”)后,再将炊壶高吊注满滚水,文火缓烤,使茶汁均匀,此时便可以一一筛敬了。

主人将第一杯茶双手呈给你这稀客,这叫“筛茶”,然后依次筛给火笼里其他长辈或乡邻陪饮。

火笼里的筛茶活动,除了你是初来乍到筛一次外,即便是你吃完饭以后,你说:“糟踏哒(土家客套话,多为感谢之意)!”主人便会说:“您落箸哟!请到火笼喝茶!”来到火笼里,茶才筛来。

除非置办酒席,一般是不将茶筛到饭桌上的。

其他时间,如果你想喝茶,就自便到罐中去倒吧!喝粗品细,啜茗咀茶,还真别有一番情趣和感受。

此茶俗五峰土家亦管叫“喝罐罐茶”,类似湘西土家的“烤罐茶”,其味十分别致,饮后喉管里生出清甜甘苦的味道,诱使你不得不多喝几口。

不习惯喝茶者,饮后不免觉得苦味满口,但善饮者,却回味绵长。

五峰土家人心底宽厚,乐善好施,有的人家在三伏盛夏于门前的大路边放上一缸茶,让过路行人自由取用,这种习俗名为“施茶”,有的过往路人入户讨茶水,主人多慨然允饮,由此可见此地民风淳朴。

“茶叶本是两头尖,知人待客茶上前;烧茶娘子本辛苦,儿孙后来做高官”。

这首民谣表达了五峰土家“以茶为礼”,不辞劳苦而又有所期待的茶俗。

给人贺喜,叫做“吃茶”。

给人送的礼物称作“茶礼”,饭前的小吃叫“吃茶食子”等等。

“高山出细茶,平坝出棉花,青瓷莲花碗,待客细筛茶”。

五峰土家人以茶为礼,以茶为敬,百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茶”字。

山寨人家以青花大碗待客的还有鸡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米子茶;新媳妇进门第一天早上必须给公公婆婆各敬一杯茶,受了这杯茶,公婆则回礼以茶钱若干;有的公公第二天早上迟迟不肯起床,新媳妇就把茶送到床前去,叫做喝“揪脑壳茶”,这种敬茶方式哪怕茶钱高出平时的好几倍,但公公也是乐意掏钱的。

其实这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家庭茶礼。

不难看出,茶礼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是密不可分的。

世代土家族人在他们的长期劳作生活中,创造了许多原始性状的茶俗或茶食,根据不同节令和不同场合,分别食用或敬客,颇有情趣和味道。

如盛夏气候炎热,就泡“糊米凉茶”解暑。

酷暑难忍,他们便可山中采或水仙、或珍眉,放一小勺于罐中,盖上盖,再移到火笼浸泡过通,)材腐豆名学(物植”的苞籽剪奶“叫名种一集边缓烤,并不时摇动茶罐,少倾,听见罐内茶叶微微炸裂的声响,只到揭盖时有浓香溢出。

这时,悬挂在火笼中央梭铜钩(一种土家火笼里烧水的挂器)上大铜炊壶里的水也滚开了。

主人立即将开水注入罐里少许,只听“咝”搓揉,捣出其汁,用凉开水稀释,待其凝结成“冻子”后,用锅铲舀成片状,置于红茶水溶液中,再加以红糖、白醋,即做成一碗凉粉茶。

若此时烈日当空,口干舌燥,于凉棚或树荫下喝上一碗,既生津,又止渴,简直就是舒46服之极。

此茶俗至今在土家五峰一带广为流传。

土家人勤劳、实在,从无奢靡之习。

当劳作饥渴时,土家人则用葫芦、竹筒取来清凉山泉,冲兑自行配制的糯米杂粮甜酒饮之,俗称“凉水甜酒茶。

”住家时若有贵客造访,亦多以“凉水甜酒茶”敬之。

据汉族诗人顾采所撰《容美纪游》记载,在其游历容美途径湾潭(今五峰湾潭镇)时,目睹“家家养蜂作粉”之情景,可以断定土家人早谙养蜂之术,故常年有蜂蜜产出。

因而,土家先民也制作出一种“凉水蜂蜜茶”,此茶通常是在茶中加入蜂蜜或者用纯蜂蜜冲茶。

当遇其他季节有客来时,便以“蜂蜜茶”相敬,让来客别有一番品味。

土家族作为一个南方山地民族,多居住在峰峦重叠的沟壑之间,山间平均气温低,且变化无常,全年无霜期相对较短,冬天显得更长一些。

为了抵御风寒,土家人摸索出一些奇特的饮茶方法。

当冷冽的隆冬来临时,土家人常按自创的方法熬制姜茶(俗称姜汤)饮之,以御风寒侵袭。

若是遭遇伤风着凉,喝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顿觉浑身轻快许多。

如遇客来,则以“红米姜茶”相敬,使客人备感身心温暖。

每入冬季,除了“赶仗”守猎以外,一般土家人大都在各自的吊脚楼,围着火笼熬制“罐罐茶”。

宰肥猪,过“赶年”,油荤重了,一碗浓茶下肚,颇感快畅,也格外提神,一家人和着乡邻乡里的亲戚朋友,围坐火笼,边讲经、边喝茶、拉家常、话来年,好—派情意融融的升平景象。

提到土家族最具特色的茶俗习惯,就非“锅巴茶”莫属了,这种茶是将锅巴置于火上烤成焦块,然后放至开水中,待冷却后再喝,极具香凉止渴解暑之功效。

制作简便,随处可制可饮。

还有一种用“糖缸叶”(一种野生糖梨子树的树叶)制作的“林清茶”,此茶制作也很简单,将采集回来的糖梨子树叶凉干,烧开山泉,置于钵内,抓一大把糖缸叶放入开水中,冷却后即可饮用。

此茶汤色微红透亮,滋味甜润,清香扑鼻,喝上一碗,不仅消火败暑,而且生津止渴,的确别有一番味道。

更让人叫绝的是“林清茶”无论加水几道,其味不淡,倒有越来越浓的感觉;即使酷暑时节放上三、五天也没有馊味。

此茶同“糊米茶”“甜酒茶”一样,“锅巴茶”“蜂蜜茶”其本意已超出了今天我们所称呼的茶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茶”总是与土家族人群甚至整个人类的初始时代生活紧密相联的,是土家先民茶事活动的重要内容。

然而,真正最具土家特色,受世人青睐的原始茶俗要算是土家“油茶汤”了。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茶食或茶饮。

油茶汤的做法十分讲究,首先选用茶叶和炸炒熟透47民族茶文化的米、豆、花生、芝麻等原料,配以姜、花椒、蒜、葱、食盐等佐料,加水煮沸后即可饮用。

其味香青可口,提神解乏,驱热祛寒,强身健体,是土家人常年自饮或待客的佳品。

土家几乎一日三餐都要做油茶汤吃,故有“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之说。

当有客至时,热情淳朴的土家人则必烧油茶汤为来宾接风洗尘。

土家油茶汤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简单做法是:首先取适量的茶油放入锅中,待茶油加热至冒出青烟时,放入一小撮茶叶和花椒少许,视茶叶焦黄时,快速倒入适量的冷水,再放入姜丝等,用锅铲挤压茶叶和姜丝,以充分榨出茶汁和姜汁。

待水滚开后徐徐掺入冷水,再待水即将煮沸时,依次加入食盐、大蒜、胡椒等佐料,油茶汤就做成了。

复杂做法主要是指八宝油茶汤,其方法是:在按简单做法之前,先将阴苞米(系嫩苞谷经烫熟、风干后的制品)、黄豆、花生米、核桃仁、阴米子(将糯米蒸熟后凉干后的颗粒)、团撒(阴米子粘结而成的薄饼)、熏豆腐干子、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熟待用。

然后按通常油茶汤做法烧汤,汤沸后盛入装有油炸混谷物的碗中即成。

这道油茶汤制作的关键工序,就是要掌握好炸茶叶的火候,因而,凡流行油茶汤习俗的土家地区都有这么一句俗话:“打汤没得巧,只要煎得好。

”更为有趣的是油茶汤的吃法,土家人在食用油茶汤时不用筷子和酌子及其他餐具,只是双手合捧陶碗,一碗油茶汤全部下了肚,而碗中什么也不剩。

这一茶俗至今在来凤、鹤峰、五峰湾潭一带广为流传。

今天,在整理发掘古代茶艺表现形式资源过程中,若是正式的茶艺展示,土家油茶汤演绎的乡土味则更浓烈、更原始。

一般由两位土家姑娘表演,一位土家男子在旁配与经典的解说。

整个过程既肃穆典雅,又充满情趣。

据资料介绍,1991年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来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茶艺表演团为中外嘉宾作了油茶汤现场茶艺表演,当嘉宾观摩和品尝了这道极具土家特色和风情的油茶汤后,都不由自主地惊叹称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