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民族茶俗[1]
四饮茶习俗

• 注重午后饮茶,其源始于18世纪中期。因英国 人重视早餐,轻视午餐,直到晚上8时以后才 进晚餐。由于早晚两餐之间时间长,使人有疲 惫饥饿之感。为此,英国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 就在下午5时左右请大家品茗用点以提神充饥, 深得赞许。久面久之,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风 习,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在英国的 火车上,还备有茶篮,内放茶、面包、饼干、 红糖、牛奶、柠檬等,供旅客饮午后茶用。午 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应 一杯茶和一碟糕点,只有招待贵宾时,内容才 会丰富。
冲泡,属纯茶原汁味饮法,认为清饮能保持茶 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而最有汉族 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 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2
品龙井茶
• 茶美,境融,水净,器精,艺巧 • 1:50-60,80 • 少量高冲湿润茶叶(浸润泡)10-15S 七分满,
三分空(七分茶,三分情) • 赏叶观色闻香品味 • “龙井真茶者,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
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 溺沦乎赤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真味也。”
3
茶与婚礼
•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 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 茶性纯洁,茶树多籽 • 古代认为茶只能直播,移载不能成活(江南婚
俗: “三茶礼”——爱情不移) • 湖南浏阳“喝茶定终身” • 湖南元江“鸡蛋茶” • 浙江湖州:“吃茶”、“受茶”、“献茶”、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分类
• 1、清茶品饮,香真味实
• 2、大碗急饮,生津止渴
• 3、以茶点缀,意在示礼
• 4、借茶喻世,追求哲理
• 5、名茶名点,相辅相成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族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经济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国各地区仍在传播的茶俗:一、凉拌茶与煮茶基诺族,自称是“基诺”或“雅诺”,过去称为“攸乐”,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主事农业,善于种茶。
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而闻名。
清代攸乐茶被列为贡茶。
基诺族饮茶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
凉拌茶。
原始食法,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双手稍用力搓揉,把嫩梢揉碎,放入清洁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切碎辣椒,投入适量盐于碗中,其作料多少以人爱好而定。
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待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此种凉拌茶,用糯米饭佐餐,清香甘甜,余味悠长,满口甘醇,使人饭量倍增,浑身有劲,夏食消毒,冬食驱寒。
煮茶: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取出适量的成品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将壶中的茶汤注入竹筒,供人饮用。
竹筒,是基诺族的盛具,也是饮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
二、柚茶在台湾地区,习惯泡饮一种用柚子和茶叶加工的独特“午时茶”(也叫柚茶)。
柚子是选用当地特产的大颗粒“文旦蜜柚”,先用水果刀环绕柚子1/4处切开一个盖,然后压进乌龙茶约100克,再用比较粗的针线缝合好,像挂灯笼似的一个个挂在雨淋不到的屋檐下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便成柚茶。
待到来年端午节中午取柚冲泡,具有健胃、消食、解油腻、祛荤腥等作用。
三、土家罐罐茶生活在山区的土家人,火炕里昼夜有火,三脚架挂着黑乎乎的煨茶土罐,其罐上部有带嘴的圆口,底部圆形,中间为罗汉肚形,有提耳。
制作罐罐茶,先是净罐体,拭干水汽,放到火上烘烤,初闻茗香,因罐久作其茶,而自然发出之味;第二步是“炕茶”(土家方言,是用器皿盛装后在火上烘烤的意思),即放足茶叶,边炕边摇,茶香顿时弥散满屋。
神州茶俗各不同

于 我 国地 域广阔 , 各 民族 习 俗不 同 ,茶
叶品种繁多,这便形成 了各民族多姿多
彩 的饮 茶 习 俗 ,说 来颇具 情趣 。
湖 南 嚼 茶 。 湖 南 有 些 地 方 的 人 喜 ,
欢饮用带有烟味的绿茶 ,并有连 同茶叶
一 起 咀 嚼 的癖好 。 如 果 客 来敬 茶 ,只 是
浓 郁 清 , 亮 似 茗 , 故 名 “ 虫 茶 ” 。
布依 族 打油茶 。 贵州布依族群众喜
欢 “ 打油 茶” 。 其制作是 先将黄豆 、 玉 米
花等放油以大火炒 熟 ,然后 分别撮入 茶
碗 ,再 把 茶 叶用油 炒香 ,配 以清水 及 葱 、
姜 、 盐 等煮 沸去 渣 ,最 后 混合 饮用 。
荼尖 倒 人 锅 中炒 熟 ,然后 将 茶 叶放 入 竹
筒 内烘 烤 ,直 到 竹 筒 皮烤 焦 ,再 用 刀 剖
开 竹筒取 茶饮 用 。
回 族 八 宝 茶 。 回 族是 个好客 的 民
族 贵 ; 宾 临 门 , 即 以 “ 八 宝 荼 ” 招 待 。 这 种
茶掺 有桂 圆 、 荔技 、 葡 萄干 、 杏干 等 ,喝
一 些 茶叶放入 能装 2 公 斤水 的铜 壶 里
煮 后 滤渣 ,渗入 牛奶 、 盐 ,再 煮 沸就 成 待
客佳品奶茶 了。
藏 族 酥 油 茶 。 藏族人 把酥油 荼 当作
生 活 的 必 需 品 ,他们 将牦 牛 乳 、 藏 庄 茶 、
盐 或糖 , 加 上 研 细 的花 生 米 ,核 桃仁 、 芝
麻 放 , 入 高 约 一 米 、 直 径 五 、 六 寸 的 特 制
就 壶斟汤 ,就会被视 为不懂礼节。
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习惯与实践

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习惯与实践引言中国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而闻名于世,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中国境内共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饮食习俗和传统饮食文化,这些习俗和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以及他们实践这些习俗的方式。
壮族——榨茶文化H3 壮族的饮茶习俗壮族的榨茶文化是壮族人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榨茶是壮族人民对来客表达喜欢之情的一种传统方式,象征着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款待。
壮族榨茶时会使用特殊的茶具,将绿茶叶或茉莉花瓣装入木质茶桶中,然后倒入沸水,用长木杓搅拌,使茶汤澄清。
榨茶时,壮家姑娘们会穿着传统的壮族服装,手持扁担,金项圈,以表达出对客人的敬意和友好。
H3 榨茶的历史和传承榨茶在壮族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据说在过去的岁月里,壮族人们常常把榨茶作为一种节日喜庆或迎新送旧的重要方式。
每年的正月十五,壮族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榨茶,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庆祝。
榨茶的传承也是壮族文化的传承之一,许多家族将制作榨茶的技术一代代传承下来,以保留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哈萨克族——奶茶文化H3 哈萨克族的奶茶习俗哈萨克族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奶茶文化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哈萨克族的奶茶有着独特的做法和味道,被誉为哈萨克族的“国饮”。
哈萨克族人民认为奶茶是社交和款待的象征,因此它在社交场合和节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哈萨克族人民制作奶茶时会使用马奶、奶粉、茶叶和盐,将这些原料混合并经过煮沸后,奶茶就制作完成了。
H3 哈萨克族奶茶的文化意义哈萨克族的奶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还代表着哈萨克族人民的精神和情感。
哈萨克族人民通常把奶茶看作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象征,因此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和庆典中,他们会以奶茶作为对客人的款待方式。
此外,哈萨克族奶茶还被认为是增强体力和提供营养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哈萨克族的牧民中尤其受欢迎。
藏族——酥油茶文化H3 藏族酥油茶的特点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饮食文化以酥油茶为代表。
【文化】56个民族,56种美女,56道茶!(珍藏版)

【文化】56个民族,56种美女,56道茶!(珍藏版)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风民俗也多姿多采。
而喝茶是华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的共同爱好,不论哪个民族,在其漫长的日常生活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下面给大家带来56个民族、56种美女、56道茶,赏心悦目!1、藏族特色茶种: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在这里只要有人烟的地方,你都可以闻到飘来的酥油茶的香味。
藏族人民最嗜爱酥油茶。
而奶茶,是将牛奶或羊奶掺入用红茶或粗茶加热成的清茶而饮,它既有奶的甜味,又有茶的清香。
甜茶是将红茶、牛奶、白糖加在一起煮制而成的,在西藏茶史上,虽没有酥油茶那么久远,但也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饮料。
藏族美女2、维吾尔族特色茶种: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茶是维吾尔族不可或缺的饮料,可以说是“不行一日无茶”。
若至维吾尔族员家作客,通常由女主人用托盘向客人敬榜首碗茶。
第二碗开端,则由男主人敬。
斟茶时要慢慢倒入茶碗内,茶不能满碗。
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将碗口捂一下,便是向主人暗示:已喝好。
维吾尔族美女3、蒙古族特色茶种: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蒙古族人酷爱喝茶,重饮(茶)轻吃(食)往往到了“一日三次茶”、“一日一顿饭”的地步。
清晨,主妇们会煮上供全家整天喝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
早茶后,将其余的咸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
蒙古族美女4、回族特色茶种: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回族喝茶的一大特征是都喝盖碗茶,盖碗茶由茶碗、茶盖、茶托组成。
有的茶盖上还绘有蓝色的斑纹或赤色的小花朵,有的还绘有绿色或黑色的阿拉伯文“清真”字样,精巧漂亮,便利经用。
回族美女5、哈萨克族特色茶种: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哈萨克族朋友习惯于一日早、中、晚三次喝奶茶,中老年还得上午和下午各增加一次。
有客从远方来,主人就会迎客入帐,席地围坐。
这时,好客的女主人会献上烤羊肉、馕、奶油、蜂蜜等,再端上一碗奶茶。
各族人民饮茶风俗大扫描

各族人民饮茶风俗大扫描徐艳文(凌海市工商局121200)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
56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形成了各具千秋的饮茶风俗。
笔者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饮茶方式,分别简述如下。
汉族的清饮茶汉族的饮茶方式分品和喝两种,大多推崇清饮,方法是将茶直接用开水冲泡,品的是味,喝的是纯。
最具代表性的饮法是:品龙井、啜乌龙、盖碗茶、九道茶、早市茶、喝大碗茶。
品饮龙井茶,首先要选择一个幽雅的环境,其次,要学会龙井茶的品饮技艺。
品饮时,应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
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
啜乌龙茶很有讲究,配套的茶具是必不可少的,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
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迥旋品味。
这种饮茶方式,目的不在于解渴,主要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饮盖碗茶,有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品饮四道程序。
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别有一番风情。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
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早市茶,又称早茶,多见于中国大中城市,其中历史最久,影响最深的是羊城广州,那里的人们们无论在早晨上工前,还是在工余后,抑或是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
这种清茶较粗犷,颇有野味,但它随意,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桌子,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藏族的酥油茶酥油茶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
中国茶道的不同

中国茶道的不同中国茶道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历史悠久,流传广泛。
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茶道呈现出多种风貌和特色。
本文将以地域和民族为切入点,探讨中国茶道的不同。
一、四川茶道四川茶道以岷江流域为中心,融合了巴渝、川西和川南等多个地区的茶文化。
四川茶道强调“川茶韵味”,将茶的品茶艺术与川菜烹饪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川茶韵味茶道。
茶道师会使用川茶器具,如蓝釉紫砂壶、槟榔叶杯等,同时川剧变脸和川派歌舞等传统文艺形式也常在茶道表演中出现。
二、福建茶道福建作为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福建茶文化深厚。
福建茶道,即闽南茶道,以福建南部沿海和闽南地区为主要传承地。
闽南茶道注重“福建茶神韵”,茶道仪式庄重严谨,独具匠心。
福建茶道的道具包括茶杯、花雕茶壶等,茶道表演中常常融入闽南音乐、歌曲和舞蹈等特色元素。
三、新疆茶道新疆作为中国的边疆地区,茶文化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新疆与中亚、西亚等地的茶文化交流密切,新疆茶道因此呈现出异域风情。
新疆茶道注重茶叶的烹饪和泡制技艺,且多以砖茶、沱茶等为主要茶品。
茶道表演中,音乐、舞蹈、竹笛以及传统的维吾尔族歌曲等元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展示出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藏区茶道藏区茶道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茶文化。
藏区茶道以藏茶为基础,融入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茶道表演常常伴随着高原舞蹈、独具特色的藏剧表演以及藏族传统歌曲,充分展现了藏区茶道的神秘性和独特之处。
五、滇越茶道滇越茶道是中国茶道中的佼佼者,以滇南和越南北部为主要传承区域。
滇越茶道以普洱茶为核心,强调茶叶与茶具的和谐,注重茶质的回甘和茶汤的色泽。
茶道表演中,常常融入滇剧、越南传统音乐、舞蹈等元素,充分展现了滇越茶道的独特魅力和民族风情。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每个茶道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元素。
通过传承和发展茶道,人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使茶的韵味与人们的心灵相互交融,在喝茶的过程中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茶艺教案第三讲民族茶俗

茶艺教案第三讲民族茶俗一、引言茶艺作为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茶艺不仅是喝茶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表现传统文化的方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三讲的内容,即民族茶俗,探索不同民族在喝茶方面的独特习俗和文化。
二、少数民族茶文化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有的茶文化和茶俗。
在少数民族的茶文化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饮茶方式的差异不同民族在饮茶方式上存在差异。
比如,阿昌族、布朗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使用大木杯,采取倒茶的方式,而藏族则喜欢使用宜巴杯,采取小盖碗茶的方式。
这些独特的饮茶方式反映了不同民族饮茶文化的多样性。
2. 茶具的材质和造型少数民族茶具的材质和造型也各不相同。
例如,满族喜欢使用银质茶具,鄂温克族则喜欢使用朴实的木头茶具。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审美观念差异,也反映了各民族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独特理解。
3. 茶俗活动的举办形式不同民族在茶俗活动的举办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比如,哈尼族、傣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喜欢在特定的节日或重要的场合举办大型的茶宴,邀请亲友和邻里共饮,以表达团结和友谊。
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则更注重茶道表演和茶艺技巧的传承。
三、具体民族茶俗介绍1. 阿昌族阿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等地。
他们喝茶有一套独特的仪式。
阿昌族采取的倒茶方式是先满杯、后倒出,既能体现他们对茶的礼节,也能防止茶叶泡得过浓。
在阿昌族的茶俗活动中,常常会邀请亲友一起品茶,用茶叶和咀嚼过的茶叶搭配食品一同品味。
2. 藏族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
藏族人对茶有着浓厚的热爱和敬重。
在藏族的茶艺文化中,使用的主要是宜巴杯。
宜巴泡茶是一种将茶叶放入杯中,再加入黄油、盐和牛奶等调料搅拌均匀的方法。
这种茶的口感浓郁,与藏族人朴实的性格和生活方式相契合。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新婚请茶 汉族婚俗,见于现代各城市。婚礼除宴请男女双 方至亲好友外,实行喜事新办,宾客前来祝贺,只 泡清茶一杯,摆糖果、瓜子等几种茶点招待,既节 约又热闹亲切。 5、新婚三道茶 亦称“行三道茶”。新婚男女在拜堂成亲后饮用: 亦称“行三道茶”。新婚男女在拜堂成亲后饮用: 第一道是两杯白果汤,第二道是莲子红枣汤,第三 道是茶汤。新郎新娘双手接过第一道茶,对着神龛 作揖以敬神;第二道茶敬父母;第三道茶一饮而尽。 意在祈求神灵保佑新人白头到老,夫妻恩爱,同时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青茶
2、啜乌龙 乌龙茶既是茶类的品名,又是茶树 的种名。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 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 杯,谓之“烹茶四宝”。泡茶用水应选 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 冲。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 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 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 鼻。
第五章 中国各民族茶俗例说 一、教学目标 了解民族茶俗,从中可以窥探中华民族大家 庭与茶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和民族茶文化 发展的背景及在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二、重点难点 民俗的概念 茶俗的内涵
第一节
综述
茶,性恬淡清雅,提神益思。最宜饮用。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普遍习俗。有客 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的极大尊 重。各地敬茶的方式和习惯又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富贵之家,还是 贫困之户,都离不开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 的国家,饮茶习俗五花八门。 “客来敬茶”已成为中国人民的美德。
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 住杯底,举杯倾倒茶汤入口,含汤在口 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 入肚,口中“啧! !”回味,又觉鼻口生 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 香,咽喉生津,“两腋生风”,回味无 穷。 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 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 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所以, 凡“有朋自远方来”,对啜乌龙茶,都 “不亦乐乎”。
第三节 少数民族茶俗
本章涉及的各民族茶俗:沏茶的方法、 饮茶方式、用茶目的的多种多样。而饮茶是 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 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以教材知识点为主, 学生们应潜心学习了解。 一、蒙古奶茶 二、)、刮顶、 )、刮顶 “高冲、低斟(分茶)、刮顶、淋 ——要诀 眉”——要诀 1、茶具组合:泥炉、砂铫、冲罐或盖碗、
茶杯、茶洗
2、冲泡程序:温具→干壶→置茶(分 、冲泡程序:温具→干壶→置茶(分 粗细于纸上)→烘茶→冲点→摇壶→ 粗细于纸上)→烘茶→冲点→摇壶→倒 茶→抖茶壶泡二泡
民俗的概念 所谓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 个地区,通过人们的长期生活积累,演变发 展,世代相传,口传心授,而自然积淀起来 的文化现象。既有传承性,又有变异性,既 十分古老,又不断打上时代的印记,区域性 特征十分突出。 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反映民俗纷繁多姿,使人难以把握。 了解民族茶俗,从中可以窥探中华民族 大家庭与茶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和民族茶 文化发展的背景及在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 地位。
14、台湾婚礼茶宴 14、台湾婚礼茶宴 台湾婚礼茶俗。婚礼开始后,在礼堂一端设 泡茶区,中间放茶车一部,两边各两部,并 用鲜花连接。礼堂的中间摆一长桌,桌上摆 茶点与料理。等宾客到齐之后,新人来到泡 茶区,新娘表演茶艺,新郎则向父母、证婚 人等敬茶,仪式举行约一小时左右,然后, 在音乐声中送客,婚礼结束。 15、跪茶:广东15、跪茶:广东-旧时广东顺德婚俗。新娘 进堂屋,跪行到桌前叩头三次,给公婆敬茶, 每人一杯。此礼节今已不存在。
(一)、汉族饮茶方式: ①清饮(将茶直接用滚开水冲泡):饮茶讲 究茶叶、水质的品格,火候水温的适宜以及 茶具的风格,饮茶的环境、气氛等多种条件。 最有汉族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 乌龙、吃盖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②调饮:在茶汤中加入姜、椒、盐、糖之类 佐料等等。
饮茶-主要茶类的冲饮技巧: 饮茶-主要茶类的冲饮技巧: 1、能够按照茶艺要求,选择和配置相应 的音乐、服饰、插花、薰香、茶挂 2、明确茶具配备基本知识、器具的应用 知识。 3、茶叶品质知识 4、茶叶产地知识 5、相关的茶文化知识
福建冲泡法、广东潮汕冲泡法、台湾冲泡法 区别: ①茶具,福建用茶房四宝潮汕炉、玉书碨、 孟臣壶、若深瓯, 潮汕有泥炉、砂铫diao、冲罐或盖碗、茶杯、 潮汕有泥炉、砂铫diao、冲罐或盖碗、茶杯、 茶洗, 台湾泡法除上述外,增加闻香杯和公道杯。 台湾泡法除上述外,增加闻香杯和公道杯。 ②泡饮区别:潮汕法一般泡中低档的茶,置 茶时要放在白纸上分粗细(粗茶在下面→ 茶时要放在白纸上分粗细(粗茶在下面→细 碎中间→ 碎中间→稍粗之茶撒在其上,分别放入壶底 或盖碗底),烘茶时间长些,强调热品。 福建冲泡法冲泡的为高档茶,烘茶时间短。 台湾冲泡法采用温品,更侧重于闻香。
绿茶
高级绿茶用玻璃杯冲泡为好。以显出茶叶的品 高级绿茶用玻璃杯冲泡为好。以显出茶叶的品 质特色,又便于观赏。 普通眉茶、珠茶用瓷质茶杯冲泡。瓷杯保温性 普通眉茶、珠茶用瓷质茶杯冲泡。瓷杯保温性 能强于玻璃,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 得到较厚的茶汤。 低级绿茶多用壶泡法,便于将茶汤与茶渣分离, 低级绿茶多用壶泡法,便于将茶汤与茶渣分离, 饮用方便。茶、水比例为1 50。一般以“二道” 饮用方便。茶、水比例为1:50。一般以“二道” (头杯水饮后,再续水冲泡为“二道茶”)茶味 最好,浓香且色佳。特别是好茶,条索紧结,茶 叶中的有效物质不易一时泡出,冲泡第二杯时, 汤色和滋味才达上乘。
2、食茶 亦称“走媒”。旧时汉族婚俗,流行于浙江西 部地区,媒人受男方之托,向女方提亲,倘女方 应允,则泡茶、煮蛋招待,俗称“食茶”。可用 桂圆干泡茶,或用三只水泡蛋,加白糖拌和,当 地称:“圆眼茶”和“鸡子茶”。 3、茶礼 也称“下茶”、“聘礼茶”。定亲的聘礼。以 也称“下茶”、“聘礼茶”。定亲的聘礼。以 茶为礼取茶种“不移”之意,寓其白头偕老。明 茶为礼取茶种“不移”之意,寓其白头偕老。明 代许次纾《茶疏》 代许次纾《茶疏》:“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 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今 人又名其礼曰“下茶” 。此俗最迟宋已有之, 延续至近代。
品饮乌龙茶有哪三忌? 品饮乌龙茶有哪三忌? 乌龙茶因含茶多酚及咖啡碱较其他 茶多,因而民间饮茶有三忌: 一是空腹不能喝,否则会出现“茶醉”; 二是睡前不能饮,否则会难以入睡; 三是冷茶不能饮,乌龙茶冷后性寒,对 胃不利。
3、成都盖碗茶 盖碗茶盛于清代,如今,在四川成 都、云南昆明等地,已成为当地茶楼、 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法, 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 一是净具: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 清洗干净。
二是置茶:用盖碗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 茶,常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普洱 茶。常为3 茶。常为3—5克。 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 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 碗口沿时,盖好碗盖,以待品饮。 四是闻香: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出生成 是闻香:泡5 茶汤时,则用左手提起茶托,右手掀盖, 随即闻香舒腑。 五是品饮: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 盖,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 提神消烦,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用玻璃杯沏泡绿茶有三种方法: 分别是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上投法:是先将杯冲水至七分满,然后投 上投法:是先将杯冲水至七分满,然后投 入适量的茶叶,待茶叶泡好后便可饮用; 中投法:是先冲水至杯的三分满,然后投 中投法:是先冲水至杯的三分满,然后投 入适量的茶叶,再冲水至杯的七分满,茶 叶泡好后便可饮用; 下投法:是先将适量茶叶放入杯中,然后 下投法:是先将适量茶叶放入杯中,然后 冲水至杯的七分满,待茶叶泡好后便可饮 用。
品龙井茶: 品龙井茶: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艺术的欣赏。品饮时,先应慢慢提起清 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观 察多变的叶姿。尔后,将杯送入鼻端, 深深地嗅一下龙井茶的嫩香,使人舒心 清神。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 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
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 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 此情此景,正如清人陆次云所 说:“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 :“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 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 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 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这就是品 龙井茶的动人写照。
一、茶俗的内涵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同的地方(地 理环境)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个性(民 族风情),并通过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特 有生活、心理、习惯加以表现出来。人们在 用茶、饮茶的时候,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 民族风情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沏茶方法、 民族风情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沏茶方法、 饮茶方式、用茶目的,这就形成了多种多样 饮茶方式、用茶目的,这就形成了多种多样 的民族饮茶习俗。
二、 茶俗的类型 1、清茶品饮,香真味实。 2、大碗急饮,止渴生津。 3、以茶点缀,意在示礼。 4、借茶喻世,追求哲理。 5、名茶名点,相辅相成。 6、陶冶情操,品茶养心。 7、以茶料理,用意在吃。 8、茶药相通,强身保健。
第二节 汉族茶俗 一、汉族的饮茶习俗 汉民族的饮茶方式, 汉民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 之分。大抵说来,品重在意境,以鉴别香气、 滋味,欣赏茶姿、茶汤,观察茶色、茶形为 目的,自娱自乐者,谓之品茶。凡品茶者, 得以细啜缓咽,注重精神享受。倘在劳动之 际,汗流夹背,或炎夏暑热,以清凉、消暑、 解渴为目的,手捧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 连饮带咽者,谓之喝茶。 连饮带咽者,谓之喝茶。
福建工夫冲泡法 1、茶具组合:烹茶四宝 、茶具组合:烹茶四宝 2、冲泡程序:治器→备茶→候汤→ 、冲泡程序:治器→备茶→候汤→ 热罐→淋杯→置茶→冲茶→刮沫→ 热罐→淋杯→置茶→冲茶→刮沫→淋 壶→运壶(关公巡城) 运壶(关公巡城 关公巡城) →分茶(韩信点兵)→奉茶 分茶(韩信点兵)
台湾乌龙茶冲泡法 1、茶具组合:茶船、随手泡、紫砂 壶、公道杯 闻香杯、品茗杯、茶器 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茶器 公道杯、 筒 2、冲泡程序:备具→候汤→烫壶温 、冲泡程序:备具→候汤→ 盅→赏茶→置茶→洗茶→冲茶→斟茶 赏茶→置茶→洗茶→冲茶→ →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