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法勘探
实验项目名称: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上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和观测系统,了解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掌握高密度电法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内容
任选高密度电法剖面,用RES2DINV软件进行数据畸变点剔除、反演计算以及结果成图。
三、实验具体要求
1.掌握高密度电法装置观测系统特点,熟悉资料反演方法和基本步骤。
2.安装RES2DINV高密度电法软件,根据软件说明,熟悉RES2DINV软件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
3.任选一个高密度电法剖面,剔除数据畸变点,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反演,完成反演结果的显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在RES2DINV软件中打开一个数据文件,加载后剔除畸变点
2. 剔除畸变点后,对数据文件进行最小二乘法反演
3.结果分析
根据最小二乘法反演图结果显示,测量点11到13米处埋深2.5米处呈现低阻异常,而在地面20到22埋深3.19米处呈现高阻异常表现为高电阻率,在地表出有几处小水坑,表现为较高电阻率。
五、总结与认识
通过本次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实验,对于物探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对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使我们对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也使我们对前面所学课本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感谢老师的倾心授课,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
高密度电法(1)

实验二高密度电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工作方法;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二、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原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相同。
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探方法,根据在施加电场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的赋存情况。
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多路电极转换器、电极系 3 部分组成。
多路电极转换器通过电缆控制电极系各电极的供电与测量状态。
主机通过通讯电缆、供电电缆向多路电极转换器发出工作指令、向电极供电并接收、存贮测量数据。
数据采集结果自动存入主机,主机通过通讯软件把原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
计算机将数据转换成处理软件要求的数据格式,经相应处理模块进行畸变点剔除、地形校正等预处理后,做视电阻率等值线图。
在等值线图上根据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结合钻探、地质调查资料作地质解释,并绘制出物探成果解释图。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实验内容本实验在室外采用温纳装置做剖面观测,学习电法勘探的野外工作过程和仪器操作,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实验报告。
(二)仪器高密度电阻率勘探工作仪器包括测量系统和反演软件系统。
测量系统包括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测控主机)和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
该系统具有存储量大、测量准确快速、操作方便等特点,并且可方便地与国内常用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配合使用。
(三)装置形式采用的装置形式为:固定断面扫描装置α排列(温纳装置AMNB)见图1-1。
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依此不断扫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由于供电电极AB和MN均按一定比例增大,所以在反映深部信息是有比较好的效果。
图3-1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装置(四)各项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主机电源电压,转换电极控制器开关,转换电极控制器电源电压,主机各接线柱之间的绝缘电阻,转换电极控制器各接线柱之间的绝缘电阻,32芯物探电缆完整性,干电池箱的电压等。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地下岩土体的电学性质,如电阻率、电导率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掌握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技术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地下岩土体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基于地下岩土体的电学性质差异,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位分布,推断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分布情况。
该方法采用高密度电极排列,能够快速获取大量数据,提高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收集实验场地信息,包括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2)准备实验仪器,包括高密度电阻率仪、电极、导线等;(3)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电极排列、测量深度、扫描范围等。
2.现场布置(1)根据实验方案,布置电极排列;(2)连接导线,确保连接稳定可靠;(3)检查仪器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3.数据采集(1)设置测量参数,包括采样间隔、扫描速度等;(2)开始测量,记录电位数据;(3)检查测量数据,确保质量合格。
4.数据处理与分析(1)处理测量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操作;(2)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电阻率分布图;(3)结合地质资料,对电阻率分布进行分析解释。
5.实验总结与报告编写(1)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2)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获取了实验场地的电阻率分布数据。
根据数据绘制出的电阻率分布图显示,实验场地的电阻率值存在明显的差异。
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可知,这些差异可能与地下岩土体的类型、含水性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电阻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五、实验结论与建议本次实验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了实验场地的电阻率分布情况,掌握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高密度电法应用技术

高密度电法应用技术一、工作原理高密度电法应用技术是近几年发展应用起来的地球物理电法勘探技术,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法勘探基本相同,其地球物理前提是被勘探体中介质的电性差异。
通过向被勘探体加入一定电压、电流的直流电,由于被勘探体中介质不同或电性存在差异,致使被勘探体存在电位、电流异常,这种异常经过反演得到被勘探体内部结构。
高密度电法技术与传统的电法勘探相比,具有一个排列多电极同时作业、极距根据需要可以加密调整、野外工作效率高、勘探精度高、勘探深度大等优点。
二、G MD高密度电法仪性能指标及野外工作布置(一)仪器性能指标该仪器性能优越,与国外同类仪器相比,各项性能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外业施工方便,一根电缆(10芯)覆盖整个剖面,国内首创,连接方便、灵活。
1、仪器性能指标参数(1) 最大电极通道数240道(2) 电位测量范围±10V,分辨率10μV(3) 电流测量范围±3A,分辨率0.01mA(4) 输入阻抗大于20MΩ(内部>100 MΩ)(5) 供电电流±3A,最大电压400V(6) 50Hz工频抑制≥60dB2、仪器性能指标测试结果高阻斜板高阻背斜(模型)直立铜板充水铜球(二)野外工作布置高密度电法技术野外工作测线布置根据勘探目的,结合场地情况(地质、地形等),进行布线设网。
电极数量、极距应根据勘探目标体的大小、埋深等因素进行选择。
下图为高密度电法野外工作示意图。
三、高密度电法应用领域高密度电法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阔,涉及到水利水电、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环保、地矿等部门。
在水利水电部门,应用高密度电法技术,进行堤、坝的隐患(管涌、脱空、塌陷等)探测、江河水位探测、地下水位探测和找水等工作;在公路部门,应用高密度电法技术,进行地质构造探测(岩溶、断层破碎带、滑坡体等)、路基检测等;在地矿部门,高密度电法技术用来地质勘探、矿床探测等。
总之,高密度电法技术愈来愈来被工程界看好,其应用领域会被人们的实践不断扩大。
高密度电法路基基底探测报告

检测报告试验名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委托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检测类别委托报告日期 xxxxxxxxxxx目录1、工程概况 (1)2、检测方法及原理 (1)3、野外工作方法 (2)4、采用的仪器设备 (2)5、资料处理与解释 (3)5.1.反演计算 (3)5.2.探测深度 (3)6、勘探成果 (3)6.1测线1 (3)6.2测线2 (5)6.3测线3 (6)7、结论 (6)1、工程概况受xxxxxxxx委托,我单位于xxxxxxxx对邯沙公路邯武段xxxxxxxxx路基裂缝区域路基基底是否存在防空洞、采空区等情况进行了探测,探测使用DUK-2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经过室内资料整理后编制出检测报告。
2、检测方法及原理高密度电法其工作原理是在常规电测深和电剖面装置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程控高密度转换器,沿剖面纵向、横向上进行电法高效率的分层数据采集,并且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系统(geopen)和图示系统(2DRev)数据处理软件,实现由实测数据对整个断面进行反演电阻率成像,其最大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反映的地电断面信息量大,反演成果准确,图像直观逼真。
该方法目前已在铁路、高层建筑、机场跑道、高速公路、水库大坝等各领域的工程勘察中广泛应用,获得了理想的地质勘探效果。
高密度电法是通过检测地下介质传导直流电流的能力的差异来反演地下介质的物探新方法,是多种排列的常规电阻率法与资料自动反演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它仍然是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电探方法, 与常规电阻率法相同, 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 野外观测时只需将全部电极沿测线一次性布设, 仪器按已设定的供电和测量排列方式自动采集所有电极的电位差, 计算出相应的视电阻率, 测量过程中数据自动存盘。
高密度电法可以实现电阻率的快速采集和现场数据的实时处理,从而改变了电法的传统工作模式。
它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于一体,采用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提供的数据量大、信息多,并且观测精度较高、速度快,是寻找构造破碎带、断层及划分电性差异较大介质界面最直观而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

****高速公路西段K275(原K101)滑坡工程地质物探报告2011年9月目录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1)2.1、第四系地层 (2)2.2、燕山期中粗粒(混合)花岗岩 (2)3、工作目的与任务解释 (2)4、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3)5、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4)6、剖面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4)7、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6)7.1、探测原理 (6)7.2、质量评价 (7)7.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7)8、纵剖面解释 (8)8.1、II-II剖面解释 (8)8.2、III-III剖面解释 (8)8.3、IV- IV剖面解释 (11)8.4、V- V剖面解释 (13)8.5、加I剖面解释 (13)9、横剖面解释 (16)9.1、横剖面1-1解释 (16)9.2、横剖面2-2解释 (17)9.3、横剖面3-3解释 (18)9.4、横剖面4-4解释 (19)10、综合电法层析成像剖面解释 (19)11、截水隧洞纵剖面解释 (22)11.1、隧洞SD3-4剖面解释 (22)11.2、隧洞SD4-5剖面解释 (23)11.3、隧洞SD2-5剖面解释 (24)11.4、隧洞SD5-6剖面解释 (25)11.5、隧洞综合地质解释 (26)1、工程概况****区域为华夏陆台多轮回造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
侏罗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本地区现代地貌的轮廓。
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使汕尾地区表现为断裂隆起和多处塌陷,产生了侵蚀剥削和堆积,北部上升,南部下降。
以后的新构造运动继续抬高,使花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广阔的花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工区为粤东沿海平原丘陵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1.8℃,年平均降雨量为1828mm,并常受台风侵袭。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高密度电阻率法一、实验目的1.熟悉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掌握电阻率测量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3.研究不同材料的电阻率特性,分析其导电性能。
二、实验原理四电极法是在样品上加入四个电极,两个电极起电流作用,两个电极测量电压,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可以得出样品的电阻。
为了减小接触电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电极要采用大面积接触面积,以及保持电极与样品接点清洁,减小接触电阻。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A/L其中,ρ为电阻率,R为电阻,A为电阻的横截面积,L为电阻的长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高密度电阻率测试仪;2.不同导电材料样品。
四、实验步骤1.打开高密度电阻率测试仪,确保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2.将要测试的导电材料样品放置在测试夹具上,并将电极接触到样品表面;3.选择合适的电流大小,通过测试仪的控制面板设置电流;4.设置测量时间,保证样品得到充分供电;5.点击“开始测量”按钮,测试仪开始对样品进行电阻率测量;6.测量完成后,记录下电阻率的数值;7.更换不同导电材料样品,重复步骤2-6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电阻率测量,记录下不同导电材料样品的电阻率数值。
导电材料,电阻率(Ω·m)-----------,---------------铜,X铁,Y铝,Z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导电材料的电阻率有所差异。
铜的电阻率最低,铁的电阻率中等,铝的电阻率最高。
这与材料的导电性质相对应,导电性越好的材料电阻率越低。
六、实验总结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实验,我们熟悉了该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并且对不同导电材料的电阻率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电极与样品的接触面积大和接触点的清洁,以减小接触电阻的影响。
此外,实验中所测得的电阻率值还受到温度和材料状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比较时应注意这些因素可能带来的误差。
综上所述,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导体材料电阻率的方法,对于研究材料的导电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全解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二0一六年六月报告名称: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单位:物探院项目负责:嵇星华*******物探院二0一六年六月目录1、工程概况 (4)1.1、探测区地质概况 (5)1.2、探测区地质概况 (5)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5)3、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6)4、仪器设备 (6)5、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6)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7)6.1、探测原理 (7)6.2、质量评价 (7)6.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8)7、剖面解释 (8)7.1、雷河物探横剖面图 (9)7.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10)7.3、琪嘉物探横剖面图 (11)8、结论及建议 (14)前言1、工程概况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位于烈区,本次工作分别为雷河、致富路、琪嘉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内,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见物探工作示意图(图1)。
我院受委托开展该项目的工程物探工作。
2016年6月9号设备、仪器进场开始野外工作,2015年6月11日结束野外转入室内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报告编写工作,2016年6月13提交物探成果报告。
(图1)1.1、探测区地质概况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丰水期多现于6~9月份,枯水期多出现于12月至第二年2月。
年水位变幅2.0m左右。
本次勘查期水位埋深大约为4.0~4.3m。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场地内埋深10.0m以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地层,主要特性分析如下:①层杂填土(Q4ml):灰黄、黄褐色,松散,潮湿,主要由混泥土路面、石块及煤矸石结构组成。
本层厚度1.0~2.1m。
②层黏土(Q4al):黄褐色,可塑,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夹薄层粉土,本层层底埋深3.5.0~4.4m。
本层厚度1.3~3.4m。
③层粉质黏土(亚黏土)(Q4al):黄褐~青黄杂,可~硬塑状态,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含砂礓,本层层底埋深3.5~4.4m,厚度4.2~5.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二0一六年六月报告名称: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单位:物探院项目负责:嵇星华*******物探院二0一六年六月目录1、工程概况 (4)1.1、探测区地质概况 (5)1.2、探测区地质概况 (5)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5)3、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6)4、仪器设备 (6)5、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6)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7)6.1、探测原理 (7)6.2、质量评价 (7)6.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8)7、剖面解释 (8)7.1、雷河物探横剖面图 (9)7.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10)7.3、琪嘉物探横剖面图 (11)8、结论及建议 (14)前言1、工程概况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位于烈区,本次工作分别为雷河、致富路、琪嘉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内,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见物探工作示意图(图1)。
我院受委托开展该项目的工程物探工作。
2016年6月9号设备、仪器进场开始野外工作,2015年6月11日结束野外转入室内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报告编写工作,2016年6月13提交物探成果报告。
(图1)1.1、探测区地质概况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丰水期多现于6~9月份,枯水期多出现于12月至第二年2月。
年水位变幅2.0m左右。
本次勘查期水位埋深大约为4.0~4.3m。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场地内埋深10.0m以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地层,主要特性分析如下:①层杂填土(Q4ml):灰黄、黄褐色,松散,潮湿,主要由混泥土路面、石块及煤矸石结构组成。
本层厚度1.0~2.1m。
②层黏土(Q4al):黄褐色,可塑,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夹薄层粉土,本层层底埋深3.5.0~4.4m。
本层厚度1.3~3.4m。
③层粉质黏土(亚黏土)(Q4al):黄褐~青黄杂,可~硬塑状态,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含砂礓,本层层底埋深3.5~4.4m,厚度4.2~5.0m。
④层粉砂(Q3al):浅黄色,饱和,中密状态,土质均匀。
本层层底埋深4.4m以下(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9米。
1.2、探测区地质概况本次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污水管道铺设路线地下隐伏的管线等地质情况,为该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管道的铺设路径及施工方法提供指导性科学依据。
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城市地下管道主要包括煤气、自来水、污水、雨水、通讯、暖气管线等等。
地下管线在地面以下层层交错,错综复杂,形成了网状的地下管网。
从制作材质上来说,地下管道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管道,其中非金属管道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损坏地下管线,需要查阅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资料,但实际中,往往查阅不到精确、详细的资料,因此,地下管道的探测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一般说来,在淮北平原地区,无论是金属材质的管道还是混凝土管道,在视电阻率或反演模型电阻率剖面上都呈现高阻反映。
因为在埋设金属管道时,要在其表面包裹防锈防腐塑料布或涂复具有同样效果的涂层,管道沟内及管道周围大量投放碎石和砂土,完全覆盖后还要进行夯实碾压。
反映在实际探测中,与管道周围的土层相比,应当呈现出相对高阻的闭合圈。
此外,如钢质供水管道和钢质煤气管道的外面都包裹有塑料防腐材料,供热的钢质管道更包裹有一定厚度的泡沫海绵及橡胶保护层,地下集束型通讯电缆、光缆的塑料外皮毫无疑问属于高绝缘材质,其铺设需要事先埋置塑料材质的外保护管,这些外管也都是高绝缘物质,与周围相对低阻土层有明显的电性差异。
因此,通过这种地电性质,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利用电阻率方法来找到管线的分界面。
这一特性构成了我们此次对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的地球物理前提。
3、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本次对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工作电法勘探项目实施依据,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及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1.《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2.《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85);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153-95))。
4、仪器设备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UK-2型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由DZD-6型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和60道多路转换开关组成。
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测量电压范围:±4000mV测量电压精度:±1%±1个字测量电压的分辨率: 0.01mV最大测量电流: 2000mA测量电流精度:±1%±1个字测量电流的分辨率: 0.01mA自然电位补偿范围:±1000 mV显示器: LCD为图形点阵式(160×128)液晶模块存储容量: 120000点测量数据对50HZ工频干扰压制:优于–80dB5、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本次物探工作根据设计勘测范围和目的要求,分别在致富路布置了1个高密度电法排列,琪嘉路布置了3个高密度电法排列,雷河布置了4个高密度电法剖面(图2),合计测线3625延米,有效测点734个。
为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本次勘测选取了5m的密集测深点距布极,具体见下图2所示。
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6.1、探测原理高密度电法是综合物探方法中管线探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以岩、土体管线的导电性差异为物理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下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高密度电法和常规电法一样,通过A、B电极向地下供电流I,在M、N极间测量电位差△V,从而可求得该点(M、N的中点)的视电阻率ρ=K·△V/I,K为装置系数,工作原理见图3。
高密度电法兼具剖面法与电测深法的效果,并具有点距小、数据采集密度大的特点,它彻底地抛弃了视电阻率的概念,将所测得的大量数据利用现代的反演技术直接反演成真电阻率剖面图,此图可直接用于地下岩土分布的分析和解释,能反映岩、土体与管线的位置和走向,高密度电法测量的二维地电断面能较直观的反映不同性质岩、土体管线的界限情况及异常体的位置、埋深等地质信息。
6.2、质量评价如图4所示,高密度电法野外数据信息采集量大,一次性布极,大大减少了数据采集的人为误差。
高密度电法层析成像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经数字滤波和人工经验修正后,可消除各种人为的测量误差,使其所探测的调查对象更加形象直观,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的处理程序更加合理,更加实际,大大减少了解释的多解性。
对本次观测数据经处理软件的多次改正和反演满足了勘测技术要求,保证了所需达到的探测精度。
同时,全部勘测工作严格按照物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并采用GPS进行剖面定位,保证了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资料解释和分析结果是可信的。
6.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与常规直流电法的分析解释(目前常规直流电测深法数据的分析解释早已计算机化,但也可沿用以前的量板和作图法)不同,高密度电法的成果分析解释必须依靠高性能的计算机和具有良好解释效果的分析软件。
经过比较,我院所使用的数据处理是利用该套仪器专门配置的处理软件高密度处理软件(李晓芹)Geogiga RTomo.EXE进行处理。
实际使用时需要修整数据,调节深度转换系数,选择等值线间隔,一般迭代2~3次即可得到较为满意的反演结果,最后结合地质及其它物探方法的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工作。
7、剖面解释本次野外数据采集一共采集到雷河—1的120米剖面,由于雷河—2线路拐点太多,工作线路受限,场地施工条件受限,无法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致富路的2条300米剖面,琪嘉路的5条300米剖面。
见实际材料图:7.1、雷河物探横剖面图图7-1-1 雷河物探横剖面图因为探测区在闹市内,工作排列长度受限,此排列使用的是2m点距,隔离系数16.采集了较为完整的数据,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不太均匀,深度在0~2m点位在0~-60处电阻率值较低,这与地表湿润的浮土的低电阻反应,深度在0~2m点位在60~-120处电阻率出现高值,实地勘察地表为水泥混泥土地层引起的。
7.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由于致富路长度500米左右,本次至北向南一共做了2个排列(排列2-1、排列2-2),使用的是5m点距,隔离系数8采集了完整的数据。
图7-2-1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物性分层明显。
在0~-4.0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20~40Ω.Μ范围内,其中在左侧和右侧出现两处高电阻率。
现场观测到左侧是由于公路水泥混泥土造成右侧是工厂的门口水泥混泥土引起这种现象。
在4~-10.0m 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10~20Ω.Μ范围内的低阻反应,现场观察到有一条排水道沿着探测线走向,可能是地表的排水道水引起的低阻异常。
2-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物性分层明显。
在0~-4.0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20~40Ω.Μ范围内,在4~-10.0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10~20Ω.Μ范围内的低阻反应,现场观察到有一条排水道沿着探测线走向,可能是地表的排水道水引起的低阻异常。
其中在右侧出现高电阻率纵向异常。
现场观测到右侧是由于已经接近山脚,是由于山体岩石出露引起这种现象。
7.3、琪嘉物探横剖面图由于琪嘉路成Z字状走向,总长度1500米作用,本次至西向东一共做了5个排列,其中排列3-1、排列3-2连续,排列3-4、排列3-5连续,排列3-3独立南北向,使用的是5m 点距,隔离系数8采集了完整的数据。
图7-3-1琪嘉路物探横剖面图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在深度在0~12m点位在0~-160处电阻率值较低,这与地表湿润的浮土的低电阻反应,点位在160~-290处电阻率出现高值,实地勘察地表为水泥混泥土地层引起的。
图7-3-2琪嘉路物探横剖面图由于7-3-1与7-3-2所处一条剖面上,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与7-3-1相接的地方地质反应吻合,物性分层明显。
在0~-4.0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10~15Ω.Μ范围内,从左至右侧出现电阻率降低趋势可能是由于绿化带浮土覆盖层加深的趋势,现场也勘察数那一片浮土较为湿润。
图7-3-3琪嘉路物探横剖面图此排列为南北向独立的一个排列,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物性分层明显。
在0~-4.2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10~15Ω.Μ范围内,在点号20和点号100~150处出现深度0~-4.2m位置为低电阻反应,现场勘查为厂区门口的绿化带引起的,其他高电阻反应为厂区门口水泥混泥土引起。
图7-3-4琪嘉路物探横剖面图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物性分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