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形式美课件

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一、课程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六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它是在学生前几课初步了解了美术鉴赏相关的基础知识之上,开始学习的专业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从本课开始学生进入到美术专业领域欣赏评鉴活动。本课涵盖两个概念:艺术美和形式美及二者间的关系,其中涉及美的不同形态,本课应让学生掌握在形式美构成的元素、手段、规则的基础上理解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异同,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教材容量大且难度深,加之对高中学生是否有相关知识支撑不了解,授课难度非常之大。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涉及整个艺术领域,提到了一个很专业的高度。而对高中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储备情况和基本素养也一概不了解,本课教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设计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以校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中注重美术本体知识的渗化理解,运用媒体手段扩大知识的外延与内涵,使学生深入理解全课要点达到掌握新知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美的多种形态,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美术鉴赏活动。 2、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欣赏评述、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阔学生视野,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科体系,完善、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审美品位。 五、教学评价: ①能否积极探究,大胆正确描述范例所展示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人文内涵。 ②能否运用艺术美和形式美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美术作品赏鉴问题。

图案的形式美

图案的形式美 【课题】图案的形式美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介绍了图案形式美的原理,主要讲解图案的变化与统一两者的关系,图案的组织规律以及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教材中包含大量图例,采用对比方法展示,条理清晰,概念阐述明确清楚,适合学习。 【教学目标】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同学们之前的学习情况以及本节课的具体性质设定了一下几个目标: 一、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图案形式美的原理以及图案的组织规律和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学会自己设计图案,学会欣赏美的图案。【教学重点】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在掌握图案形式美的法则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出美的图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教材、幻灯片、绘画工具等 【学具准备】教材、铅笔、素描纸、橡皮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评点作业,选取其中的典型作业做范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引出本课内容:图案的形式美。 二、讲授新课: 图案一般不表现重大题材和复杂情节,只是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自身的形态、色彩、纹饰、构成等要素而显现其审美价值,让人们在生活日用中得到愉悦。 1、形式美的原理 指多样统一或称为变化与统一的和谐。 1)统一与变化 变化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A、形的变化:大与小、长与短、曲与直、粗与继、厚与薄等; B、色的变化:浓与淡、冷与暖、明与暗、强与弱等; C、构图的变化:高与低、正与反、疏与密、虚与实。恰当地运用这些手法 去设计图案,就会达到变化丰富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变化”是多样的,可使图案活泼、生动。 “统一”要求有规律,可使图案完整、庄重大方,过分强调易造成比较单调。 关系是:只有变化和统一结合起来,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才 能充分体现出图案形式美的艺术规律。 2)条理与反复 “条理”是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更多的体现“程式化”的美。(条理化, 达到层次分明) “反复”利用同一种纹样重复出现。表现出一种节奏的图案。 2.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全体、全面、全过程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获取知识,感受情感价值,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鉴赏基础的中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的学习内容,是在理解了艺术作品的具象、意向和抽象三种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即: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以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同时,为接下来的各时期、各类美术作品的鉴赏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高一阶段是学生学习心理发展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有自主、自立、自强、自信心理品质迅速发展及其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主要采取“对比鉴赏”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2、由于在初中时期很少接触美术鉴赏内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了解甚少,而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是培养学生鉴赏基础,带领学生进入专业审美层面的基础课,向专业鉴赏迈进一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从作品的对比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美术作品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让学生脱离简单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欣赏、探究促进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受理解。 3、正确的认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体验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艺术价值,感悟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 教学难点:概念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以“比较鉴赏法”为主,结合交流讨论法、观察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完成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学习材料等手段辅助教学。

《图案基础》教案 第二课 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图案基础》教案:第二课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重点] 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各图案构成形式美法则之间的综合应用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这种规律性与形式美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据则。它是我们表现不同图案内容,取得完美装饰效果的共同原则。 一、变化与统一 自然界的物种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每个物种在各式各样的形态变化中均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形式和内在的联系。如叶子的形状有成千上万种.但它们大多被统一在一种扁平的形态中,同一种叶子在相同的外形与颜色中又有着细微的个体差异与变化;

蝴蝶有变幻奇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形状,但它们都拥有特征统一的外形;

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固有特征,而每一种族又有各自的体形.相貌和肤色特点。每个人面目各异,但形态结构却是统一的,人还可以通过服饰和动作的一致性实现群体的统一。宇宙中不同种类的物体都有其共同的特征与个体变化。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物种中。

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它来源于自然.也是图案构成法则中最基本的原则。 变化即多样性、差异性;统一即同一性,一致性。图案的变化是追求各部分的区别和不同,图案的统一是追求各部分的联系和一致。变化是指图案不同的构成因素:大小、方圆、长短,粗细、冷暖、明暗、动静.疏密等;一是指这些因素之间的台理秩序和恰当关系。

变化与统一是相互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变化要在统一之中,多样性要建立在整体陛之上。统一是变化的基础.变化则相对于统一而存在。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图案会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生气;变化过多而无统一,图案易杂乱无章.缺少和谐美。 图案的变化与统一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及处理手法等方面。 造型的变化是指形态因素在大小、长短、粗细、曲直等方面的区别与对比,统一则是将这些对比因素做秩序化的组台或形式上的协调。 这是两幅表现同一种植物的图案作品,左边所示的图案轻柔、纤巧,用线松软、自然;右边所示的图案厚重、饱满,用线严谨,刚挺。它们分别以不同的语言奠定了各自的风格基调,构成了花、叶、茎造型形式的统一,而在各自统一的形式中.花、叶、茎又有大小、方向及形态的多样性变化,使图案效果看起来丰富而和谐。 色彩的变化主要指颜色在色相、明度、纯度及冷暖上的区别·色彩的统一则是强调画面要有一个总的色调,使各种颜色有一个和谐的搭配,这一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讲解。 处理手法是实现图案变化与统一的重要途径,图案可以通过统一的处理手法,使多变的内容达到协调。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漂亮是艺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高中美术 3、课时:1课时完成 4、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人民美术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材分析: 本课代表学生进入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体现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专业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拓展了学生鉴赏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大概在16-17岁之间,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思想比较敏感,强调自我个性,但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上,凭借自己的直观感觉来分析周围的美术作品和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艺术美的概念,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元素和手段,掌握形式美的语言规则。尝试应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分析几件典型作品,从中学会鉴赏美的形式法则,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规则,实现更高层次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亲身的感受到艺术美和形式美带来的美的冲击,并能够运用自己以往的观察、经验来描述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应用艺术美与形式美鉴赏典型作品的全过程,并从中发现鉴赏的乐趣和成就感,能够与他人交换自己的观点,养成正确的审美取向。

教学重点: 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 通过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美和美术作品的描述和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画和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图片。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与自主总结归纳 2、探究问题与合作交流 3、个人展示与课堂评价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 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 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 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教学策略:通过导入两组不同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出新课何为艺术美并通过名画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何为“艺术美”,进而引出形式美。 教学媒材:课件、投影 导入新课:幻灯片欣大海的图片、自然风光图片和美术作品,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让学生分析、判断图片中艺术自身的“美”。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 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聿、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 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参 差、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齐一与参差 人类对形式美的认识和创造、运用,是逐步从简单发展到

复杂的。参差与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参差齐一”是指按“一生一”的结构构成的形式规律。“参差”是指在形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差异色调等。“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特定形式因素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重复组成的。按照“参差齐一”法则构成的形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 调和与对比 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著,可简可繁。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无论质和量都相辅相成,互为需要,其矛盾形成秩序的动态,是一种变化的美。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和谐,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相互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称为调和。调和出现趋于一致的关系,呈现出平静,稳当,单纯的感觉,其缺乏灵巧活泼感,故对比应运用变化的原理,用形象的差异性加以处理,使调和的形象有变化,形成对比调和,但对比不能过分脱离统一调和的原则,否则会使画面过于刺激,而失去统一。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与尺度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2 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韵律原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简论图案中的形式美法则 刘婷 (西安市艺术学校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图案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原理相结合而形成的法则,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包括变化与统一;条理与反复;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这些法则运用得当,则会使图案取得完美的装饰效果。 【关键词】图案;形式;形式美法则 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这种规律性与形式美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它是我们表现不同图案内容,取得完美装饰效果的共同原则。艺术的形式与形式美问题,在图案美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式和内容是一个整体,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依赖形式得到表现,形式在内容的前提下存在,形式美法则即是图案的构成法则。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图案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原理相结合而形成。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有变化统一、对称均衡、比例权衡、节奏韵律。 总体上说,图案的基本法则就是统一与变化的协调,是对立统一辨证法在艺术创造上的应用。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指相异的形、色、质等图案因素并置在一起,造成的显著对比的效果。如构图中的宾与主,虚与实;位置的上与下、前与后;形的大与小、方与圆;数量的多与少、繁与简;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质地的粗与细、软与硬等等。 变化富于动感。图案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变化,给人以生动活泼,新鲜强烈,丰富多彩的感觉。但是,当其处理不当则易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 统一是指图案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讲即是通过图案各部分相同或类似的形、色、质等构成因素,将图案各变化的局部,组织整体的有机联系叫统一。 统一富有静感。图案的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统一,给人以调和安定,庄重严肃,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分的统一,也易单调,乏味而失去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