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学期论文选图文稿

合集下载

西方法律思想史论文图文稿

西方法律思想史论文图文稿

西方法律思想史论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黑格尔的自由意志与法———读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2013法班摘要黑格尔说:“任何定在,只要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就叫作法。

”①本文立足于《法哲学原理》中的自由意志对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进行论述。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的一部比较成熟的着作。

自由意志是黑格尔法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他的整个法哲学体系始终贯穿着自由意志这条主线。

在黑格尔的其他着作中,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自由意志进行了论述,而在《法哲学原理》中他则是从社会的角度集中地、系统地阐发了他的自由意志学说。

这本书所描述的整个内容就是“自由意志”在社会中的发展以及自由意志是如何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

因而这就涉及到了社会领域中的法律、道德和国家等问题,但无论涉及到什么问题,黑格尔都是从人的自由意志出发的,所以说自由意志是《法哲学原理》的主题。

黑格尔通过对抽象法、道德、伦理三篇德尔论述阐明了自由意志从客观、主观到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关键词:黑格尔;自由意志;定在;法哲学;法黑格尔从抽象的法哲学体系中把握世界,《法哲学原理》中自由意志和法的内容让我们来专门论述。

根据黑格尔自己的说法,本文将对黑格尔自由意志与法进行阐述。

一、自由意志(一)自由意志的提出关于自由的问题,自从人类走出自然界,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时就发生了。

这表明自由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因此自由在人们的心目中,从来都是一个圣神的东西。

“自由”一词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已经开始使用,虽然这时的“自由”已具备了自主、自立、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和人格独立的含义,但是,希腊哲学和罗马法律都未曾对“自由”概念本身加以系统的阐释。

到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和神权政治不仅束缚着人们的行动,而且也窒息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但是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在反封建、反神权的斗争中给“自由”提出了新的概念。

奥古斯丁在通过追问罪与责的来源和根据而提出了人的自由意志,由此开始了伦理学从“幸福生活指南”向“罪-责伦理学”的转向。

西方社会思想史

西方社会思想史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论文标题理想国与乌托邦姓名骆昊所在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班级社会学学号0121111824 指导教师孙丽敏完成日期2014年1月2日得分理想国与乌托邦内容摘要: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写下《理想国》,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而时隔千年后,莫尔的《乌托邦》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乌托邦》源于《理想国》但是又高于《理想国》。

该论文从体模式、生活方式、财产、婚姻男女关系分析两者的相同性,差异性。

关键词:乌托邦理想国柏拉图莫尔柏拉图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写出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同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政治家莫尔手下的乌托邦,他们有部分观点相似,但是却还存在着差异与不同。

理想国和乌托邦都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对未来设计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理想社会,这是两者的共性。

但是理想国中却带有明显的阶级倾向性,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出发。

乌托邦则又有很明显的民主性质。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城邦的一个贵族家庭,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他的社会思想模式的构建主要存在于他的巨著《理想国》之中,他有很多的空想主义成分,被称为早期的乌托邦。

他的这一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奠基人托马斯·莫尔有很大影响。

托马斯·莫尔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为人正直,最终由于与国王意见不合而被处死。

莫尔著有《乌托邦》一书,对英国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构想了一个没有金钱,没有私有财产,人人丰衣足食,和睦相处的理想的美好社会。

这个理想的乌托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都有一定空想成分,但在有些方面却有些现实意义。

西方社会思想史论文

西方社会思想史论文

西方社会思想史论文霍布斯与卢梭社会契约论之比较关键词:霍布斯卢梭社会契约论自然状态内容提要:在西方社会思想史上,霍布斯和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

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国家、历史、环境不同,他们对社会契约的定义、解析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均有所不同。

本文对此进行了对比论述和认真探讨。

引言作为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与卢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的社会契约理论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什么同样强调社会契约,而现今的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而法国则是半总统制呢?霍布斯与卢梭在各自社会契约上的不同观点对其本国的政治制度必然有较大的影响。

一、霍布斯与卢梭思想产生的背景(一)霍布斯社会契约论产生的背景出生于战乱年代的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是一位对生活缺乏安全感的人。

对战争和秩序缺失的恐惧伴随了霍布斯的一生,并且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的学术思想。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的学说不是对抗革命,而是顺应历史出现的。

当时社会异常动乱,党派的倾轧,连年的战争,严重威胁着个人的生命与财产。

资产阶级逐步取得优势地位之后,对这种状态深为不安。

因此,霍布斯提出和平是自然法的首要法则,符合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更符合社会向着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利益稳定发展。

在当时混乱的状况下,只有先靠强力,靠绝对专制的权力才能得以保证。

(二)卢梭背景卢梭(Jean Jacque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他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

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

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

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

18世纪40年代,卢梭非常困难,他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本科生专业课程论文题目:论《君主论》中对人性的认识及其政治观指导教师:刘述良职称:副教授201 6 年6 月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浅析《君主论》中对人性的认识及其政治观摘要: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影响巨大,各个时代的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本文力图从君主和人民的互动这一角度论述《君主论》一书中对人性的分析和认识,以此探究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观点,从而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一书有全方面地认识,深刻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深入认识与把握近代早期西方国家政治观念的本质。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维持统治人性恶假设马基雅维利作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西欧众多思想巨人中的一个,他的《君主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同时也对西方世界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主论》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中尊重现实的这一特点。

他的政治理论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理论与实践的巨大矛盾这一真实的情形。

马基雅维利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激怒”了当时的许多伪君子和假道学;另一方面,马基雅维利说:“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做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1]他指出,君主要同时具有狮子和狐狸的特点,即具备狮子的凶残和狐狸的狡猾,这种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在《君主论》中,他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摆脱了神学和道德的束缚,总结了国家权力得失的原因,他将法律、军队和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是最早看清政治的实质是权力问题,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

它打破了开始一直围绕着城邦国家而展开的对政治的理解,开始论述有关权术的思想,让人们看到了权力对于政治的重大意义,将政治的理解由国家扩展到权利的领域,从此翻开了政治哲学的新的一页。

一、《君主论》的背景1.历史背景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提出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

西方思想史小论文

西方思想史小论文

研究生学位课考试论文论文题目:思想史课程与外语专业研究生批判性整合思维的提升The Cours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Upgrade of Foreign Language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tegrative Thinking目录摘要Abstract第1章引言 (1)第2章批判性整合思维与人生价值取向 (1)2.1 批判性思维 (2)2.2 整合性思维 (3)2.3人生价值取向 (4)第3章批判性整合思维之思想史课程中三种价值取向 (5)3.1伊壁鸠鲁主义 (6)3.2斯多葛主义 (7)3.3怀疑主义 (7)3.4批判整合的看待三种价值取向 (8)3.5 外语专业研究生的价值取向自省 (8)第4章总结 (10)参考文献 (11)摘要知识不等于智慧,丰富的知识不代表高质量的思维。

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加速的变革,思想的碰撞,各种危机,价值危机犹为突出,没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人生面临着各种选择性危机,尤其是价值危机(value crisis)。

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缺席(speculative absence)”的状况导致了他们在学业、工作和生活上常常感到空虚迷茫,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这体现了知识和智慧,特别是知识和思维能力的严重失调。

思维决定行为,外语专业研究生应该在增加知识同时,更要培养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整合思维( integrative thinking)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握精彩人生。

本文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解析西方思想史上出现的三股争鸣的潮流,整合的对待这三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values),希望为读者的人生导航提供参考。

关键词: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批判性思维;整合性思维AbstractKnowledge is not wisdom; rich knowledge does not mean high quality thinking. Increasing complexity, accelerating change, thought contend, and all kinds of crisis, among them value crisis is outstanding. Without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life faces a variety of selective crisis, especially the crisis of value. Foreign language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speculative absence", the situation has caused them to often feel empty and disoriented in study, work and life because of lack of good value orientation. This reflects that their knowledge and wisdom, especially their knowledge and thinking ability is seriously imbalanced. Thinking decides behavior. Foreign language professional graduates should gain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try hard to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tegrative thinking ability so as to set up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and to grasp a wonderful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different trends of values in life which appeared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from critical thinking point of view. And it is also an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these three different values in life, hoping to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reader's life navigation. Key Words:; Values; Value Orientation; Critical Thinking; Integrative Thinking第1章引言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处理的问题,面对的挑战,承受的压力等让我们经常感到筋疲力尽,焦头烂额,所以我们要想改变不如意的现状,首先要转换自己的思维,我们不能再只是做一个人云亦云的,没有主见,没有想法的接受知识的机器——生活在信息的洪流中,不去思考,缺乏思辨能力。

第十章 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西方社会思想史

第十章 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西方社会思想史
——刘易斯.科瑟
(二)人类知识的进步规则和社会学在 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实证的内涵:
1、真实而非虚幻 2、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3、肯定的而非犹豫的 4、精确地而非模糊的 5、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二)人类知识的进步规则和社会学在 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孔德依据实证主义原则,研究了人类智力发展的 历史,逻辑地构造出一个“科学的等级体系”,提出 社会学这一名词。
社会和有机体一样,如果一个大的灾难夺取了整体的生命,那 么,不会立即夺取其所有组成部分的生命;反之,如果没有灾 难发生的话,整体的生命将有可能长于其组成部分的生命。
社会有机体育生物有机体的不同:
要素联系程度或结构
联系模式
意识层次
生 单元(细胞)紧密结合 物 构成实在统一的有形体 体 各组成部分位置固定
(一)思想来源
启蒙主义传统——社会动力学 强调科学的作用和社会进步
传统主义思想——社会静力学 强调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
整体大于构成他的部分之和,因此社会不 是追求个人目的的个人的聚合体。社会是 由处在等级关系中的社会群体组成的,个 人应该受控于这些等级体系。
他给我们留下了双重的形象:既是第 一个主要的社会学综合体系的创始人,也 是悲哀的人道宗教教皇;既是社会学事业 的开拓者,也是一个向木匠们和知识上的 失败者布道的小老头;既是一个期望能够 为人类的过去和未来描绘出一幅统一画面 的激愤者,也是一个向沙皇建议加强检查 制度,以防出现颠覆性思想的胆怯老人。
有机领域
超级领域
一、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有机体”论的 提出:社会与有机 体一样具有结构性、 功能性和相互依赖 性;复杂社会在结 构上比简单社会更 脆弱,同时,整体 总要受到其组成部 分的功能运作过程 的影响与制约。

第六讲-17世纪西方社会思想资料 文档全文预览

第六讲-17世纪西方社会思想资料 文档全文预览

就是主权。掌握这个主权的人或机构就是主权
者。

国家不同于自然状态,它的本质特征就
在于有一个主权或主权者。霍布斯把这个国家
称为“利维坦”。 37
霍布斯契约论的特点
♦ 人民订立契约时交出的是他们
的全部权力和权利;
♦ 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因而不
受契约的约束,它的权力是绝对 的、至高无上的、不受限制的。
38
36
♦ 4、社会契约论。以及相互侵害。
♦ 为了摆脱可怕的恐怖的自然状态, 人们相互
之间订立了一个契约:大家都放弃自己的全部 权利,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议会 并服从它的管辖。

由这样一种契约而联合在一起的人群就
是国家。由此产生的管辖全体人民的公共权力
28
(三)国际法思想
♦ 自然法是国际法的基础,应按照自然法的原
则处理国家间的关系。
♦ 国际法是各国相互订立的、包括一切国家或
许多国家公认的有约束力的各种规范,
♦ 目的是维持正常的国际秩序,调整国际关系 ♦ 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标准。 ♦ 在战争中要遵守人道主义原则:保护妇女儿
童,宽待战俘等。战争的目的是缔结和约,造 成并维持世界和平。
♦ 17世纪这场社会大变革,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 ♦ 在社会思想领域开始兴起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想,这
就是近代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思想。
♦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
国的霍布斯、洛克,等。
10
近代社会思想的基本逻辑
♦ 旧社会和国家何以不合理(非
法)?新社会和国家又为什么是 合理(合法)的?
31
(一)17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
☉宪政传统深厚(英国是宪政的故乡) ☉社会结构改变(缘于海外贸易和圈 地运动) ☉阶级矛盾激化(君主与议会之间斗 争加剧) ☉宗教冲突加剧(缘于清教的形成) ☉政治斗争相对保守(通过议会来限 制王权且只限于任意征税和宗教政策)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教案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教案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教案淮北师范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历史与社会学院 2012 年级社会学班课程名称西方社会思想史教材名称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三版,主要参考书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大纲类型自编讲授教师唐建兵填表日期:2013年2月20日1第一讲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对西方社会学思想史的历史地位和其在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中学科地位的阐述,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并能理解经典的社会学理论。

教学重点:理解研究的方法体系教学难点:理解研究取向的主要分类;掌握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进程:一为什么要研究社会思想史“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郑昕:《康德学述》“过去的东西,构成我们现在的、那个有共同性和永久性的万分”——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学科史与学科修养;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学科史就是学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包括学科史二社会思想史研究什么1、经典社会学著作的研究;2、研究现代的社会学著作;3、分析,即“理性的指示是什么,”什么是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分析,社会学理论的层次元理论(Metatheory),形式理论,或社会哲学:涉及人性、人类行为、社会结构和过程、社会规范等最基本的概念、假设。

交换理论,互动论,知识社会学,冲突理论等都属于元理论。

实质理论(Substantive theory):依据社会理论对社会现象、制度、和变迁等所作的实质性言说而构成的理论话语,如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世界历史的理性化,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等。

1实证研究或知识(Positivistic studies):实证知识离具体社会经验最近,它要求不仅对人类行动和社会现象有所断言,更要求将这种断言转化为可以观察和经验的一组变量,并设计或找出可测量、可计算的一组指标来变量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支持或反驳人类行动与社会环境之因果关系的任何具体判断。

大部分的社会学研究都是实证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学期论文选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学期论文选胸罩与身体的权利政治学姜琳一、福柯的肉体政治技术学《规训与惩罚》是福柯第一部成熟运用系谱学方法分析权力话语的着作,这是一部关于“身体如何被社会分隔、操纵的历史”。

1在福柯看来,无论是中世纪的酷刑制度,还是现代的监狱制度,(对人的肉体进行“规训”包括纪律、教育、训练、训诫、规范化等意思),都不外是权力运作的不同模式,以身体为对象的权力运作更是理解现代权力的关键。

2“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惩罚制度应该置于某种有关肉体的“政治经济中”来考察:尽管它们并不使用粗暴的、血腥的惩罚,尽管它们使用禁闭或教养的“仁厚方法”,但是,最终涉及的总是肉体,即肉体及其力量、它们的可利用性和可驯服性、对它们的安排和征服。

”3权力由此进入肉体,政治学在福柯也成为一门“肉体的政治技术学”,其要点如下:第一,权力进入肉体,不仅是一种驾御肉体的权力关系,也是一种关于肉体的知识关系。

“肉体也直接卷入某种政治领域;权力关系直接控制它,干预它,给它打上标记,训练它,折磨它,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表现某些仪式和发出某些信号。

……也就是说有一种关于肉体的知1《身体的合法性及其地位——西方哲学中的身体观与舍勒的位格价值理论》吴天岳着2参考《从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看后现代思潮》陈宏毅登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秋季号引自《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着第27页识,但不完全是关于肉体功能运作的科学;可能有对肉体力量的驾驭,但又不仅是征服它们的能力;这种知识和这种驾驭构成了某种可以称为肉体的政治技术学。

”4第二,进入肉体的权力技术不是过往的肉刑,而是一套对身体的规训,以便使被规训的身体既驯服又有用,“过去权力对肉体的控制、惩罚表现为直接的赤裸裸的酷刑,后来则改变为对肉体的训练和规范的一套复杂而精巧的制度。

身体虽然不再遭受酷刑的折磨,但却无法摆脱控制。

”5这也是一种“权力的微观物理学”和生物的权力,“权力的网络现在穿越了健康和身体。

它过去曾经穿越过灵魂,现在穿越身体了……”6“我想表明,权力关系能够在物理意义上深深地穿透身体,不需要依赖主体的自我再现的思考。

如果权力掌握了身体,这并不是首先通过在人的意识中扎根来实现的。

有一个生物权力或身体权力的网络或流通渠道,它们是性本身作为历史和文化现象得以形成的胚床。

”7质言之,身体被当代权力(在福柯那里常常表现为一套话语体系)规训,不只是运用关于肉体的知识而调适的认识过程,更是为一整套施加于肉体的技术而产生的物理的和生物作用过程。

福柯使我们用新眼光重新关注肉体,关注权力在其中留下的印记。

二、胸罩的文明史:对女性胸部的规训史4引自《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着第27-28页5引自《福柯与性》——李银河解读福柯《性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122页6引自《福柯访谈录——权力的眼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71页引自《福柯访谈录——权力的眼睛》175页女性的胸部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但同时又是我们身体最公开的私密部位!8为什么这么说?女同胞们看一下胸前的bra便知。

女孩子都有这样的经验:从开始发育时起(现在的女孩子比较早熟,基本十一、二岁就开始发育)我们的母亲教会了我们穿着胸罩。

这个东西从此将会伴随女性的大半生。

还是小女孩的我曾经对母亲胸前的bra 充满了好奇与羡慕,在幼小的孩子的眼中,母亲的胸部代表着安慰、快乐与安全。

母亲戴的各色胸罩则是给了孩子们好奇,甚至渴望——渴望有一天能够像母亲那样。

但是,当我开始穿着胸罩的时候,我才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紧紧的贴在你的身上,太松就会失去它的效用,但是太紧又会使你觉得透不过气。

最糟糕的就是夏天,虽然现在的胸罩质地方面透气性越来越好,但是出了汗之后它就湿湿地粘在你的身上,于是我长了痱子,位置就在胸罩的最下边缘(即钢圈处)所覆盖的肌肤。

又红又痒的痱子让我十分苦恼!走在大街上时,痒了却不可挠;去医院看皮肤科,又不好意思找男医生,苦不堪言;在公众场合肩带有时会滑下来,如果不及时发现就会被人家笑话,但是当众把它弄回,又让人那么没面子……上面这些还是小事,最可怕的就是——无论网站还是报刊书籍都会出现这样的字样:“临床发现:每天佩带胸罩超过8小时的女性患上乳腺疾病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医院乳腺门诊的不完全统计发现,25-45岁女性中,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8参考《胸部——我们身体最公开的秘密部位》美蜜玛·史芭朵拉着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版第二页病。

令人谈之色变的乳腺癌发病更是呈上升趋势……”9这些文字令我们不寒而栗。

其实这样的医学报道我们随处可见,但是这又怎样?60年代美国曾经有过焚烧胸罩的事件,却并没有阻止女人对于胸罩的热衷。

我们已经习惯于戴胸罩的生活,当然,我们也会让双乳放松——当独处或是和很亲密的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女性会选择不戴胸罩。

但是当外出、有异性或是有陌生的人出现时我们会戴上胸罩,因为我们害怕被人家说成“随便”甚至“放荡”,“随便”和“放荡”这一类的词汇对于女性非常具有杀伤力。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我们一边精心挑选适合自己的文胸,一边抱怨“你说,做女人怎么就这么麻烦,非得穿这东西!”;昨晚还躺在床上和室友一起痛说胸罩的弊端,可是转天早晨一起床就会习惯性地戴上胸罩——甚至在睡眼朦胧之时就能够准确地钩好带钩;如果发现自己今天没有穿胸罩去上课或是上班,就会担心一天,生怕被别人看出来。

如果有可能的话还会偷着跑回来再穿上……我们到底是怎么了?bra这个东西明明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和它打交道,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指责。

这个又小,戴久又不舒服的东西是如何让我们接受的又是如何变成我们生活一部分的其实可以把女性穿着胸罩看成是一个被规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权力的运作在我们的身体上面留下痕迹。

《让乳房自由》来自博爱医疗网胸罩的作用仅仅在于“防止乳房下垂,同时使我们的双乳变得高大挺拔”,“形成一种托出来的美感”。

在这个社会中,双乳下垂是不美的表现,报纸、杂志、影视剧等等上面出现的全都是“挺好”女人的形象。

包括我们的芭比娃娃,都是有着挺拔双乳的少女。

但是为什么“下垂的乳房是不美的”这个标准是谁制定的答案显而易见:在这个父权统治的社会,男性的审美观决定着女性的审美取向,甚至决定着她们的行动——“女为悦己者容”。

“一个女人的乳房如果不符合时代美的标准,她也很难喜欢”10为了这种特殊的男权,女人们被规训着。

在这个过程中,权力是如何运作的呢?就像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描述的那样,权力的运作方式是在不断演变的——由最初的酷刑,到后来教化体系的出现,看似一个不断人性化的过程,实则权力变得更加隐秘、更加完善。

1、从胸罩的历史谈起:在bra诞生之前是紧身塔的时代。

玛莉莲·亚隆在《乳房的历史》中写道:打从14世纪初,女人抛弃早期男女通用的宽松长衣后,紧身内衣便成了时髦的代表,一种名为cotte的紧身塔,僵硬紧贴着身体,塑造出瘦削得女体新美感。

乳房丰满的女性用布条紧紧扎捆胸部,以赶上小乳房的潮流……从那时起到20世纪,女人多数用紧身塔支撑乳房……15世纪时,西班牙发明了“两片式胸衣”……由木10引自《乳房的历史》(美)玛莉莲·亚隆着何颖怡译华龄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第7页板条、鲸骨、金属或皮革制成,可以当作内衣创,偶尔也当成外衣……多数上流女子却受苦与木板条、鲸骨与皮革胸衣的压迫束身。

嘴尖舌利的英国批评家讥讽女人是“系腰身于鲸骨囹圄”或者“将乳房压缩成饼,不久之后连呼吸都发出臭味”,因此极容易染上肺病。

”11但是即便是这样,女性也没有放弃穿着紧身塔——穿着紧身塔甚至成为了划分地位的手段:劳工阶层的妇女穿不起这东西,同时这会给生活带来不便。

于是她们穿着小紧身塔。

后来随着紧身塔的大批量制造,使得人人买得起价格合理的紧身塔——权力已经深入到各个阶层。

但是权力的运作到此并没有结束:“19世纪末期,法国紧身塔专家维乐描绘法国女孩一生穿着紧身它的阶段变化:10岁时穿上第一件紧身塔,通常是及腰的软质紧身胸衣;18岁踏入社交圈后,换上等细麻布的软紧身塔;结婚后,再换上所谓的“婚后紧身塔”,质地坚固紧绷。

从广告分析,法国紧身塔式样真是多到叫人吃惊,有休闲、睡觉、怀孕、喂乳、骑马、游泳、骑车等各市场和适合的紧身塔,不禁让人怀疑法国女人光是每天换穿紧身塔就够忙的了。

12”可见,法国的女人在不同的场合、时时刻刻地在接受这种规训。

紧身塔如酷刑般束缚着女性的身体。

一向反对虚荣流行的蒙田批评女人甘愿受苦,愚蠢地接受束腰:“为了拥有西班牙式的苗条身材,女人11引自《乳房的历史》(美)玛莉莲·亚隆着第211-212页引自同上第219-220页什么苦不能忍受?绑紧胸衣带,紧紧箍扎,直到两肋出现长而深的伤口,渗入肌肤,甚至因此而死亡。

”13于是胸罩出现了。

换汤不换药但是第一件专利胸罩是无心之作。

初入社交圈的少女洁可布丝不想穿着厚重的紧身塔参加舞会,在法国女仆的协助下,以两条手帕加上一条粉红色丝带结成一件胸罩,穿着赴会。

之后,她也为朋友制作了几件,颇受欢迎,便在1914年以克瑞斯可丝彼的名字申请专利,称之为“无背式胸罩”。

后来,洁可布丝以区区1500美元代价将专利权卖给“华纳兄弟紧身塔公司”,有人估计这项发明后来至少值1500万美元。

14过了一段时间,“胸罩”这个法文字才完全取代其他英文的“乳房支撑物”名词,广为大家使用。

《时尚》杂志于1907年首度采用此字,《牛津英文词典》则在1912年正式纳入此字。

15在松紧带问世后,胸罩的功能越来越好,当年以1500美元买下洁可布丝专利胸罩的华纳公司,是一家产制推广松紧带胸罩的公司,1935年,率先推出从A到D不同罩杯尺寸的胸罩,成为全球的胸罩规格标准。

16从表面上看:胸罩的出现宣告了“紧身塔这种旧式的规训的结束”。

但是规训的权力并没有停下脚步——从根本上说这种胸罩的出现则是一种表面柔和的“新的规训类型”——这种和“紧身塔”比较起来更加人13引自同上第212页14引自同上第225-226页15引自同上第226页引自《乳房的历史》(美)玛莉莲·亚隆着第230页性化的东西,实则是让我们在最小的痛苦中将身体变得“柔顺”,甚至为这种柔顺感到几分得意。

2、“就这样被你征服”!规训权力,在福柯看来,产生于近代要求对大规模的人群进行控制的形势,从经济生产方式来说,18世纪的经济变化要求权力在更具有连续性的微观的渠道也能得到流通,能够直接贯彻到个人,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姿态和日常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