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敖包活动祭辞
蒙古祭敖包节庆风俗

蒙古祭敖包节庆风俗
今天是蒙古的祭敖包节,我和爸爸妈妈去草原上参加了庆祝活动。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草地上绿绿的,风吹过来“呼啦啦”地响,像是在唱歌。
我们拿着彩色的旗子,走到了一个大大的敖包前。
敖包是用石头堆起来的高高的圆形堆,像一个大大的山包包,旁边还有很多五彩的丝带飘啊飘的,好看极了。
爸爸说,敖包是蒙古人祭祀山神、保护草原的地方。
我们围着敖包走了三圈,每走一步,我心里都“砰砰砰”地跳,好像在和大自然说话。
然后,我和妈妈一起捧着奶茶,倒了一些在敖包旁,祝愿大家都平安幸福。
接着,大家开始唱歌跳舞,“啦啦啦,啦啦啦!”音乐响起,我也跟着蹦蹦跳跳,开心得不得了。
草原上的风像妈妈的手一样轻轻抚摸着我,好舒服呀!
我们一起吃了烤羊肉,香香的,真好吃!我想着明年还能来这里,再和小伙伴们一起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呢!
—— 1 —1 —。
克什克腾旗祭祀活动——祭敖包

克什克腾旗祭祀活动——祭敖包作者:萨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摘要:祭祀是人们供奉神灵的仪式,人们试图以祭祀的方式引起神灵的感应,唤起它对于人间灾难、疾病的同情,并对人们给予救助,帮助人间摆脱疾病、灾难,祈求庄稼大丰收,保佑家人出入平安。
关键词:祭“敖包”;克什克腾旗;祭祀敖包活动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003-02祭祀又称为吉礼,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
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
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
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
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
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
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质的丰裕,使祭祀礼节越来越复杂,祭品也越来越讲究,并有了一定的规范。
祭祀是人们供奉神灵的仪式,人们试图以祭祀的方式引起神灵的感应,唤起它对于人间灾难、疾病的同情,并对人们给予救助,帮助人间摆脱疾病、灾难,祈求庄稼大丰收,保佑家人出入平安。
本文将从敖包及克什克腾旗的历史渊源开始,系统详细介绍具有浓郁蒙古色彩的克什克腾旗祭祀活动——祭敖包。
一、“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蒙古族牧人视敖包为草原的保护神。
这项活动在祭天、祭祖等祭祀礼仪中属于最普遍最隆重的仪式,民间总是把这项活动搞的很盛大。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也称为“脑包”、“鄂博”“鼓包”。
蒙古语是“堆子”的意思。
据史籍记载,这个“堆子”是由石头或土或树枝堆积起来的。
《班札诺夫选集》中写道:“建造鄂博的位置要选择明快、雄伟而且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选定位置以后,划出一定大小的一个圆形地方,在这里用土或石造成小塚。
祭敖包祝福语

1.敖包一祭情更浓,祝福如潮乐无穷。
愿你事事顺心如意,幸福安康永相随。
2.敖包祭天心诚至,祈福祝福好运起。
愿你前程似锦绵长远,幸福快乐多美丽。
3.敖包祭祀寄祝愿,福运吉祥传真情。
愿你生活幸福美满,步步高升乐逍遥。
4.敖包祭典喜庆时,祝福短信送真诚。
愿你平安快乐无边,幸福如意常相伴。
5.敖包祭天祈福语,愿你福寿双全旺。
健康平安伴左右,幸福齐庆笑开颜。
6.敖包祭神传祝福,幸福快乐来勾心。
愿你家庭和睦温馨,事业蒸蒸日上春。
7.敖包祭拜情深重,祝福满满衷心送。
愿你每天都幸福快乐,团圆美满事业荣。
8.敖包祭天福满身,好运连连福星临。
祝愿你财富旺盛,健康平安幸福真。
9.敖包祭典喜团圆,祝福传递满心田。
愿你幸福常相伴,吉祥如意绕身边。
10.敖包祭天送祝福,愿你福泽承天地。
事业腾飞家庭美满,幸福快乐永无边。
祭祀敖包活动祭辞[5篇]
![祭祀敖包活动祭辞[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c31a6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2.png)
祭祀敖包活动祭辞[5篇]第一篇:祭祀敖包活动祭辞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父老乡亲:八月的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八月的草原奶乳飘香,景色怡人!在全区各族人民沉浸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又将迎来兴安盟第二届那达慕大会的召开。
今天,我们按着蒙古族传统的民族习俗在这神圣的图什业图敖包前隆重举行祭祀敖包活动,祈盼幸福、安康。
祭祀敖包活动是蒙古族传统民俗习惯。
自古以来,蒙古族群众信奉长生天、崇拜大自然。
认为天、地、水、火、木都有灵气。
祭敖包就是祭祀天、地、水、火、木之神,是人们祈盼国泰民安、吉祥幸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一种寄托、向往,一种美好的愿望。
在我们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形式仍能激励人们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向往文明富足的明天!激励人们加深对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祭祀敖包就是祈愿:兴安大地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祝愿全盟一百六十万各族人民平安和谐、幸福美满!祝愿全盟第二届那达慕大会圆满成功!第二篇:巴雅吉乐敖包祭祀活动开幕词巴雅吉乐敖包祭祀活动开幕词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父老乡亲:在这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瓜果飘香的八月里,我们又迎来了第四届巴雅吉乐敖包祭祀活动暨那达慕大会。
在此,我代表碧海阳光温泉旅游区向前来参加本届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广大农牧民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组织筹备本届活动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祭祀敖包活动是蒙古族传统民俗习惯。
自古以来,蒙古族群众信奉长生天、崇拜大自然。
认为天、地、水、火、木都有灵气。
祭敖包就是祭祀天、地、水、火、木之神,是人们祈盼国泰民安、幸福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一种寄托、向往,一种美好的愿望。
在这景色怡人、享誉周边的国家级4A旅游景区,我们举办这一蒙古族地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既有利于丰富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弘扬中华民族多元多彩的民族文化。
家乡的风俗祭敖包作文

家乡的风俗祭敖包作文
内蒙古的蒙古族人民非常热爱生活,他们有自己的习俗和特点,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习俗和特点。
每当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可是我们在过春节的时候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祭敖包。
每当我们听到这个词时,我就知道这是一种用石头砌成的长方形台子,上面插满了火炬。
敖包是蒙古族人民祭祀神灵和祖先的地方,人们用燃烧火炬来表示对神灵和祖先的尊重和敬仰。
每到春节,我们都会去祭祀敖包。
在我家乡祭祀敖包是非常隆重的一件事,每次都是从大年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每年在正月十三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敖包仪式。
敖包一般用石头砌成,高约3米,周长约40米,上有石头做的盖子,盖上有一个圆锥形小木塔。
据说在小木塔里可以放进许多东西。
祭祀敖包时,人们先在小木塔前摆上供品,然后点火焚烧祭品。
之后人们开始在敖包上插上火炬,并从四面八方赶来祭祀敖包。
祭完敖包后,人们把篝火扑灭,把用来祭祀的东西拿走。
—— 1 —1 —。
祭敖包红布祝福语

祭敖包红布祝福语
端午节,让我们浓浓地祝福佳缘,潋滟开怀,祝福敖包红布:
端午节聚乐盎然,祝愿红布节日快乐、幸福、健康;
芳草鲜美桂花香,祝福敖包红布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老松;
嘉庆之日,把握当下,祝福敖包红布心想成真,一帆风顺,事业腾飞;
活力满满无边畅,祝福敖包红布万事如意,理想有望,路走向上;
福瑞共笑祥光映,祝福敖包红布水银溢满、福缘无限、生活甜蜜;
河梁常记喜报来,祝福敖包红布万事如愿、事业步步高;
端午节,祝福勤劳的敖包红布,节日快乐!祝节日愉快!祝生活美满!。
家乡的风俗作文祭敖包

家乡的风俗作文祭敖包《家乡的敖包祭祀:独特的风俗》在我家乡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一种特别的风俗——祭敖包。
这可是一件大事,大家心里都把这个祭祀活动看得很重很重。
祭敖包的场地那可是相当有讲究的,它一般都是在草原上地势比较高的小山包上,那些敖包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珍珠洒落在翠绿的草原之上。
敖包是用石头一块一块堆积起来的,最顶上还插着彩旗,风一吹,彩旗呼呼作响,就像敖包在和老天爷打招呼呢。
每到祭敖包的那一天,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那场面就像草原上盛开了无数朵鲜艳的花朵。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祭敖包仪式,我们一家人早早起来收拾停当,就朝着敖包所在的小山包走去。
路上遇到了邻居老马头,平时他总是灰头土脸的,那天可不一样,穿戴得整整齐齐,衣服上一个褶子都没有,皮鞋擦得油亮油亮的,走路都带着风。
他打趣说,今天这个日子可得好好对待,敖包保平安呢。
到了敖包那儿,人已经很多了。
大家都围着敖包站着,气氛庄重又带着一点喜庆。
首先呢,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站到前面,他们手里拿着酒、哈达等祭品。
那白白的哈达在风中飘着,就像一朵朵纯洁的祥云。
老人们把酒洒到敖包的石头上,嘴里还念念有词,虽然我听不太懂具体的词,但能感觉到那是对神灵的敬仰,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像希望草原的牛羊更壮、水草更肥美之类的。
接着呢,大家开始顺时针绕着敖包走,一边走一边把手里准备好的小石块放到敖包上。
我当时好奇也跟着走,结果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了,周围人笑着把我拉起来,说这是敖包在跟我开玩笑呢。
大家边走边轻声交谈,那声音就像微风轻轻吹过草原的声音一样,很轻柔。
绕完敖包后,人们就开始互相交换哈达,这时候整个场面就特别热闹了。
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互相祝福,感觉一下子整个草原就是一个大家庭。
祭敖包啊,它是我们家乡人心目中的一件大事。
每年的这个仪式,都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们心中的情感大门。
这种风俗一代一代传下来,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我们家乡人的一份安心与温暖。
《祭敖包:充满欢乐的家乡风俗》在我的家乡,祭敖包就像一场大聚会,可有趣啦。
呼日业敖包组委在敖包祭祀活动上的讲话

呼日业敖包组委在敖包祭祀活动上的讲话(2011年6月14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这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瓜果飘香的美丽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乌拉山镇呼日业敖包祭祀活动。
在此,我代表敖包组委向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农牧民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组织筹备这次活动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神灵的活动,祈望草原风调雨顺、万物繁茂、牛羊兴旺、吉祥安康。
我们乌拉山镇所处的地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半农半牧地区,祭敖包活动在蒙古族人民群众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各族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进步,共同发展,使我们一直保持着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良好局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进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在这万木葱茏、气候宜人的季节,我们举办这一蒙古族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既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多元多彩的民族文化,又为展示、拉动我们旅游开发、扩大经贸交流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诚挚地欢迎各位来宾和朋友们在活动期间尽情欣赏草原、黄河雅趣天成的生态风光,体味边陲草原淳厚质朴的民风民俗,领略独具魅力的地域民族文化,感受内蕴深厚的投资开发环境,使这次活动成为发展延黄河地区经济的良好平台。
呼日业敖包坐落在黄河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套文明作为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而且具有进取的时代精神。
乌拉山镇塔布村敖包(原杭锦旗呼日业敖包)始建于1668年,史书记载每三年祭祀一次,后来每年祭祀一次。
文革期间,敖包祭祀也一度中断。
九十年代初蒙古族自发组织进行过维修,并举行了祭祀活动。
我们由修建沙堆开始到今天的石堆,由几个人开始祭祀到几十个人以及几百人,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尊重广大蒙古族群众的民族感情,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曾我们进行多次修缮,去年我们对敖包进行了一些修缮,并举行这次隆重的祭祀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祭祀敖包活动祭辞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父老乡亲:
八月的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八月的草原奶乳飘香,景色怡人!在全区各族人民沉浸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又将迎来兴安盟第二届那达慕大会的召开。
今天,我们按着蒙古族传统的民族习俗在这神圣的图什业图敖包前隆重举行祭祀敖包活动,祈盼幸福、安康。
祭祀敖包活动是蒙古族传统民俗习惯。
自古以来,蒙古族群众信奉长生天、崇拜大自然。
认为天、地、水、火、木都有灵气。
祭敖包就是祭祀天、地、水、火、木之神,是人们祈盼国泰民安、吉祥幸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一种寄托、向往,一种美好的愿望。
在我们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形式仍能激励人们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向往文明富足的明天!激励人们加深对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祭祀敖包就是祈愿:
兴安大地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祝愿全盟一百六十万各族人民平安和谐、幸福美满!
祝愿全盟第二届那达慕大会圆满成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