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敖包祭祀的传承与发展
探讨蒙古族敖包祭祀文化及其传承

理论研究科技风2017年2月下D01:10.19392/ki.l671-7341.201704134探讨蒙古族敖包祭祀文化及其传承佟小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在中国蒙古族的远古时代中,蒙古族的祭祀活动是采用敖包祭祀,敖包祭祀属于古老的萨满教信仰,在现在看来,敖包祭祀活动已经在慢慢的随着时间变迁,跟随变迁活动也包括祭祀仪式和敖包形制,但是在仪式和形制的变化下不变的是整体状态,敖包祭祀活动体现了蒙古族的生 存方式和智慧,在现在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越来越被受到重视的环境下,人们在渐渐的探索,不断的了解在远古时期蒙古族的祭祀活动,敖包祭祀 是蒙古族人的一种宗教习俗,本文章将通过对蒙古族敖包祭祀活动文化的探究来分析蒙古族敖包祭祀活动并且详细阐述敖包祭祀活动的仪式和对 蒙古族敖包祭祀文化的传承活动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蒙古族;敖包;祭祀;变迁;分析一、 蒙古族敖包祭祀文化在敖包的祭祀活动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蒙古族人们将敖包视作 崇拜物,通过对敖包的祭祀活动来祈求天地神明,保佑人间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在敖包祭祀活动中的仪式一般分为四种,在敖包的祭祀形式 中表现了蒙古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
在蒙古族敖包祭祀活动中 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实在远古时期这些活动也是预防自然灾害的一种 方式。
1)敖包祭祀活动是能预防自然灾害的警示。
在敖包祭祀活动中,是游牧民族的宗教文化,在人们的口中祭祀活动也是具有科学依据的,比 如人们将敖包祭祀活动当作是能预防自然灾害的一种方式,由于在蒙 古族的生活方式是根据天气气候和草木茂盛来不断的进行游牧的,所 以在不断的变迁,但是在改革开放后草场和牲畜都实行承包制,便有了 固定的草场和个人的牲畜,从此便结束了游牧的生活,在随着时代的变 迁中敖包祭祀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宗教信仰文化,在蒙古族人看来敖包 的设置是有利于牧羊的,敖包的建设是在土地比较平坦的地方,并且草 木茂盛,这样有利于牧民对牲畜的放养,而且敖包的设置在以前有着 “避雷针”的作用,这是敖包设置最科学的方式,在当前,敖包更应该值 得我们深入研究,不管是在设置的位置还是设置的作用都对现代生活 有着很大的影响。
蒙古族敖包祭祀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祭祀。家庭祭祀是指以家庭为单 哲学、民族风俗等文化内容。这 质文化遗产。
位进行敖包祭祀活动。
对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利用各种渠道弘扬敖包祭
(二)敖包祭祀的功能多元化 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 祀文化
传统敖包祭祀的功能是求雨。 要意义。
政府应该支持人们发展文化
但 随 着 社 会 的 变 迁, 现 在 敖 包 祭
(二)敖包祭祀的时间 自 13 世 纪 以 来, 蒙 古 族 官 方祭祀的敖包最终达成一致在农 历 五 月 三 十 日 举 行。 蒙 古 族 的 大 部分祭祀在这天举行。13 世纪以 后, 在 民 间, 蒙 古 族 不 同 地 区 仍 有 不 同 的 祭 祀 日 期, 有 五 月 十 三 日、十五日、十七日、二十一日、 三十日。 (三)敖包祭祀的方式 1. 荤祀 荤祀是指用屠宰后的整羊或 羊 背 子 做 祭 品, 同 时 也 有 白 酒、 茶 水、 奶 食 品、 水 果 等 祭 品。 荤 祀 是 萨 满 教 的 祭 祀 方 式, 也 是 流 传下来的献祭仪式。 2. 素祀 素 祀 是 指 用 奶 食 品、 白 酒、 水果、熏香等做祭品。双手合十, 围 着 敖 包 绕 三 圈, 向 着 敖 包 默 念 心中的祈求。 3. 随时祀 随时祀是指外出路过敖包时 进 行 的 祭 祀, 此 时 并 没 有 专 门 准 备 祭 品, 蒙 古 人 带 着 虔 诚 就 可 以 随 时 祭 祀。 祭 祀 敖 包 时, 路 过 的 人 都 下 车 或 者 下 马, 向 敖 包 加 几 块 石 头 或 放 上 随 身 携 带 的 食 物, 用 蒙 古 语 说“ 德 吉” 献 给 敖 包,
一、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的 表现形式
(一)敖包祭祀的形制 敖包是蒙古语,敖包译作“鄂
祭拜敖包活动方案策划创意

祭拜敖包活动方案策划创意活动主题:传承蒙古族宗教文化,弘扬祭拜敖包精神活动日期:每年的7月初(依据农历定,公历日期可另行确定)活动地点:蒙古族聚居地活动目标:1. 保护和传承蒙古族的宗教文化,加深人们对祭拜敖包的认识和了解。
2. 弘扬祭拜敖包精神,增强蒙古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凝聚力。
3. 提供一个展示蒙古族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的平台,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活动流程:1. 仪式准备:- 筹备团队成立,确定活动主导方和执行团队,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 寻找合适的祭拜敖包场所并进行修缮和布置。
2. 宣传和招募:- 制作宣传资料,包括海报、传单、网络宣传等。
- 在蒙古族聚居地区发放宣传资料,邀请民众参与活动。
- 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3. 迎宾仪式:- 选派一支表演团队进行文艺表演和舞蹈表演,为来宾和祭拜敖包的人群带来欢乐和祝福。
- 为来宾准备传统蒙古族的迎宾仪式,包括敲鼓、吹角、奏乐等。
4. 敖包祭拜仪式:- 祭拜敖包前,由专业的宗教人士进行庄严的仪式宣读和讲解,向参与者普及蒙古族的宗教知识。
- 由宗教人士主持祭拜仪式,依次进行献上供品、焚香、祈祷等环节,向神灵祈求健康、平安和丰收。
- 在祭拜敖包过程中,播放相关宗教音乐和歌曲,增加仪式的庄重感和神秘感。
5. 传统文化展示:- 设置展览区域,展示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包括传统服饰、音乐乐器、绣花、唐卡等。
- 邀请传统工艺师傅进行现场制作展示,吸引参与者亲身体验和学习。
6. 传统民俗体验:- 设置传统民俗游戏区域,邀请民众参与射箭、赛马、摔跤等传统蒙古族民俗活动。
- 巧妙地设计奖品和互动环节,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7. 文化交流活动:- 邀请其他民族的艺术团队进行交流演出,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 举办文化论坛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关于蒙古族宗教文化的演讲和讨论。
8. 年度评选活动:- 设立年度祭拜敖包标志,并邀请群众进行设计和投票选出。
敖包实施方案

敖包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敖包是蒙古族传统宗教信仰中的一种祭祀形式,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敖包的建立和祭祀活动对于蒙古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对神灵的尊敬和祈福,更是对家族和部落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因此,制定和实施敖包方案对于传承和发展蒙古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制定敖包实施方案,保护和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2. 意义:敖包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加强蒙古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共存。
三、实施方案1. 调研和分析:对蒙古族敖包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祭祀形式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其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2. 宣传和推广:通过举办文化展览、主题讲座、传统节日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大众介绍敖包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公众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3. 保护和传承:加强对敖包祭祀活动的保护和传承,鼓励蒙古族群众积极参与祭祀活动,传承敖包文化,弘扬蒙古族传统精神。
4. 支持和扶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敖包文化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经济补贴等方式,鼓励蒙古族群众积极参与敖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方案: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由文化、宗教、社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制定敖包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
2.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渠道,开展对敖包文化的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公众对敖包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保护传承:加强对敖包祭祀活动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鼓励蒙古族群众积极参与。
4. 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敖包文化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为敖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
五、预期效果1. 提升文化自信:加强对敖包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增强蒙古族群众的文化自信,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和交流。
2. 增强社会凝聚力:敖包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将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蒙古族祭敖包流程

蒙古族祭敖包流程蒙古族祭敖包简介•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祭敖包是蒙古族重要的宗教仪式之一,旨在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
敖包的意义•敖包是蒙古族信仰的象征,代表着草原精神和民族团结。
•敖包被认为是神灵的居所,祭祀敖包可以获得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祭敖包。
•敖包的材料通常是由五彩布条、蓝天白云等组成,寓意着美好、和平和幸福。
•准备丰盛的食物、酥油茶和奶酒等作为祭品。
祭敖包的流程1.搭建敖包:先将敖包的地基垒起来,通常是用土堆成锥形。
2.点燃祭火:在敖包的顶部点燃祭火,象征着祭祀的开始。
3.祭师祈福:由祭师带领族人进行祈福仪式,祈求来年平安和丰收。
4.献祭品:将准备好的食物、酥油茶和奶酒等献给神灵,表示虔诚和敬意。
5.舞蹈和歌唱:蒙古族人会跳起传统的敖包舞,伴随着歌唱,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6.分享食物:族人们一起享用祭品,团结友爱,加强族群凝聚力。
7.收尾工作:敖包祭祀结束后,将祭品残留物收拾干净,保持环境整洁。
敖包祭祀的意义•敖包祭祀是蒙古族人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重要方式。
•敖包祭祀是蒙古族人向神灵展示自己对自然、生命和族群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祭敖包的推广和传承•组织敖包祭祀活动,向更多人宣传蒙古族文化和敖包祭祀的意义。
•通过教育和培训,传承敖包祭祀的技艺和知识。
•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网络、电视等,传播敖包祭祀的信息和精神。
敖包祭祀是蒙古族人重要的宗教仪式和文化活动,代表着他们与神灵的联系和对自然的敬畏。
通过祭敖包,蒙古族人表达了对神灵的虔诚和对来年丰收、平安和幸福的期望。
敖包祭祀的流程和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推广,以保护和弘扬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祭拜敖包活动方案

祭拜敖包活动方案活动背景敖包是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中一种特有的祭祀形式。
在蒙古族地区,敖包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敬意。
为了丰富团队成员的文化体验,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我们计划组织一次祭拜敖包的活动。
活动目的1.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和认同感:通过参与祭拜敖包的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还能够增加相互之间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强团队凝聚力。
2.了解蒙古族文化:敖包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亲身参与祭拜敖包的活动,团队成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3.提升团队成员的文化素养:参与祭拜敖包的活动可以拓宽团队成员的文化视野,提升其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欣赏能力,培养出更加综合性的人才。
活动内容1. 祭拜敖包仪式日期:xx年xx月xx日时间:上午9点至10点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将邀请蒙古族传统文化专家为我们介绍敖包的起源、意义和祭拜仪式。
然后,我们会按照传统的流程进行敖包的祭拜仪式:先向神灵行礼,然后以酒、矢、钱等祭品献祭,最后进行祭拜结束仪式。
注意事项:请团队成员尊重敖包的神圣性,严禁在仪式中吸烟、喧哗或进行不正当行为。
2. 传统文化展览日期:xx年xx月xx日时间: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在祭拜仪式结束后,我们将安排一场传统文化展览,展示蒙古族传统服饰、手工艺品、饮食以及音乐舞蹈等。
团队成员可以亲身体验蒙古族文化的魅力,甚至可以尝试穿上蒙古族服装合影留念。
3. 传统食品品尝日期:xx年xx月xx日时间:下午3点至4点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我们还将准备传统蒙古族美食供团队成员品尝。
传统蒙古族食品有烤肉、手抓羊肉、奶茶等。
通过品尝这些美食,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了解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沉浸在异域风情的热闹气氛中。
4. 交流讨论日期:xx年xx月xx日时间:下午4点至5点活动最后,我们将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大家对于祭拜敖包活动的感受和体验。
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机会,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蒙古族文化的理解和触动。
试论蒙古族敖包祭祀及其文化空间保护

( ) 包 的构 造 一 敖
宝 、 币之类 撒到敖包顶上 , 钱 祈求福佑 。
敖包祭祀 由萨满 主祭 , 元代 由蒙古 巫觋领其事 。 蒙古秘 《
史》 , 载 成吉思 汗命 兀孙 老人 及豁儿赤等 “ 白衣 , 白马” 衣 骑 主
敖 包是 蒙 古 族 重要 的祭 祀 载体 和 场 所 。蒙 古 民 族敖 包 祭祀 习俗历 史悠 久 , 源 可 以追溯 到 古代 的祭 圣 山 。据 起 《 蒙古 秘 史 》 2记 载 : 吉 思 汗 在 年 轻 时 被 蔑 尔 乞 特 人 卷 成
追赶 . 藏在 不 罕 山里 , 尔 乞特 人 绕 山 三圈 没 有抓 住 成 吉 蔑
品有 整羊 、 马奶酒 、 黄油和奶酪等 。 在古代 , 祭祀时 , 由萨满击
鼓念 咒 , 众人膜 拜祈祷 ; 在近代 , 由喇嘛焚香 点火 , 颂词念经 , 牧 民们 围绕 着敖包 , 时针绕 三 圈 , 顺 膜拜 祈求 神灵 的护佑 与 赐福 。蒙古族牧 民虽 皈依 了藏传佛教 , 但在一定 程度上仍沿 袭着 祖先的宗教信仰 , 为高 大雄 伟的 山是 多种神灵居住 的 认
[ 中图分 类号 ] 8 2 6 K 9. 2
[ 文献 标识 码 ] A
[ 章编 号 ]0 5 3 1 ( 0 2 0 — 0 8 0 文 10 — 15 2 1 )8 0 7 — 2
一
、
敖包
( ) 二 敖包的祭祀程序 祭敖 包的传 统方式 , 主要分 为血祭 、 祭 、 酒 火祭 、 祭 四 玉 类 。所谓 血祭 , 就是 宰杀牛 、 , 羊 向敖包 献牲祭祀 ; 所谓酒 祭 , 就是扬 洒奶酒 、 鲜乳 之类 , 向敖 包献 祭 ; 谓火 祭 , 所 就是 在敖 包前 点燃爬地 松及柴 火 , 肉食 、 食象征 性地 投入其 中焚 将 奶 烧 , 出浓 烈 的食 物气 味 ; 谓 玉祭 , 烧 所 就是 将价 值 昂 贵的珠
敖包祭祀管理制度

敖包祭祀管理制度一、敖包祭祀的意义和作用敖包祭祀是蒙古族一种古老的祭祀仪式,是他们信仰祖先、尊重神灵的表达。
敖包祭祀活动通常在一年四季中的不同时节进行,包括春祭、夏祭、秋祭和冬祭,每次祭祀活动都有特定的内容和流程。
敖包祭祀不仅是蒙古族人民传统信仰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具有祈福、感恩、祈祷丰收等多种意义和作用。
敖包祭祀的举行,不仅可以凝聚蒙古族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和集体意识,也是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和对文化的一种尊重和感恩。
因此,敖包祭祀的传承和发展对蒙古族来说至关重要,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敖包祭祀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二、敖包祭祀的传统和演变敖包祭祀源自蒙古族远古时期,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蒙古族社会中,敖包祭祀是一种集体的宗教仪式,通常由部落或氏族共同举行。
祭祀活动包括献祭、祈祷、舞蹈、歌唱等多种仪式内容,旨在祈求祖先保佑、祈福丰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敖包祭祀中的某些仪式内容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其核心意义和价值并未改变。
如今,敖包祭祀不仅在农民群众和牧民群众中流传,也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新的发展和传承。
三、敖包祭祀的管理制度建设为了规范和管理敖包祭祀活动,维护其传统和文化的纯洁性,蒙古族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以确保敖包祭祀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传承。
下面将介绍敖包祭祀的管理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内容:1、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敖包祭祀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蒙古族群众对敖包祭祀的认识和尊重。
2、建立敖包祭祀管理机构。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设立专门的敖包祭祀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敖包祭祀活动,监督和指导祭祀仪式的正常进行。
3、强化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蒙古族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他们对敖包祭祀的认识和尊重,促进敖包祭祀活动在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中的延续。
4、规范祭祀仪式的流程和内容。
制定敖包祭祀的具体规范和流程,明确祭祀仪式的内容和要求,确保祭祀活动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敖包祭祀的传承与发展B12历史韩慧娟121003120【摘要】敖包祭祀是北方草原民族的重要习俗之一,承载着草原人一代又一代的精神需求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祖先的崇拜之心。
世纪中后期"祭祀敖包的习俗曾一度衰落,自世纪后期以来"这一传统又开始复兴。
如今,敖包文化成为我国北方草原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敖包祭祀的含义、起源、以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自治旗为例介绍传统仪式与现代仪式、变迁与发展几方面来阐述内蒙古敖包祭祀的传统的发展。
【关键字】内蒙古;敖包祭祀;发展敖包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是象征着祖先或神的位置,世袭传承祭奠,并形成了极强烈的信仰。
敖包祭祀是蒙古民族祭祀文化中最能体现蒙古人保护大自然、崇尚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生态理念,最能充分地表达蒙古人对万物和谐、生态平衡、人畜兴旺的祈盼,是数千年来蒙古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沿习传承至今,在当代更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敖包的含义及起源敖包,也译作“脑包”、“鄂博”,蒙古语意为凸起的堆子,是指具有祭祀文化含义的山峰或在地形高处用石块堆集而成的堆子。
就“敖包”这个词来说,有“堆”的意思,还表示“群”、“众多”。
敖包祭祀起源于蒙古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结合,最初的原型为祖先或萨满的坟墓,产生于氏族社会,其思想根源是万物有灵论,是古老的萨满教观念的具体体现'随着蒙古人社会生活的变迁而产生新的种类,并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以民俗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敖包祭祀文化,敖包祭祀有其明确的祈雨功能,还有祈祷征战胜利的含义。
早在公元3世纪,于蒙古高原崛起的匈奴人率先跃上马背的同时,草原上祭拜大自然的敖包也随之形成。
敖包祭祀是蒙古人萨满信仰的一种集中体现,非常清晰地体现了蒙古人的祭祀风俗,但是这种祭祀风俗却不是蒙古人所特有,而是北方草原民族一贯采取的方式,无论从建筑形制上还是从祭祀上,都可以在其他民族中找到相同的或者类似的因素,而且其原始形态或“原始敖包”的形制和祭祀,至少可以追溯到匈奴人时期。
无论蒙古族的敖包抑或藏人的嘛呢堆,均来源于各自的较早期信仰——萨满教和苯教。
正如江上波夫在《匈奴的祭祀》一文中说,“在北亚、中亚的狩猎民之间,广泛存在着竖树枝,于春秋某时期'以乳酪或酒浇灌其上,或悬牺牲肉,绕其周匝'以祭天地之风俗”。
也就是说,敖包祭祀是众多北方草原民族共同拥有和传承的一种宗教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
二、敖包的分类根据敖包祭祀者的构成,保留至今的敖包可以划分为会盟敖包、盟旗敖包、贵族敖包、氏族敖包、家族敖包、村落敖包、纪念敖包、人物敖包、寺庙敖包、妇女敖包、儿童敖包、盗马贼敖包、标志性敖包等等;按照敖包的建筑材料,可划分为石头敖包、柳条敖包、木材敖包、沙堆敖包以及近年来出现的砖砌敖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前两类;按照敖包的堆数,又可分为前堆敖包、三堆敖包、七堆敖包、十三堆敖包等,规模最大的达到五十九堆敖包。
三、敖包祭祀的类型1.个人祭祀个人祭祀指草原蒙古族民众对私人敖包进行的祭祀,此类祭4已在北元及之前的游牧年代是很普遍的,而在清代蒙古人实行分片定居以后就比较少见了。
现在有一些牧户自己在山上建造敖包并自行祭祀,也属于个人祭祀。
2.集体祭祀集体祭祀指由官方来组织操办的对部落、盟、旗、苏木敖包的祭祀或由浩特集体组织的敖包祭祀。
此类祭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招集、安排和主持,主持祭祀仪式的人可以是萨满,也可以是喇嘛,但祭祀的决定权在官方负责人,不是宗教人士。
如张家口都统衙门所辖的察哈尔八旗会盟于张北(哈喇镇)西南野狐岭北麓的宝日策吉,祭祀初拉干敖包,就属于集体祭祀。
⑦目前在蒙古族牧民聚居的浩特,绝大多数的敖包祭祀属于集体的祭祀,即对全浩特共有的敖包每年轮流进行祭祀。
届时主办祭祀的牧户会邀请全浩特的人共同参加,祭祀礼仪结束后,请大家在家中共进午餐,并商议来年的祭祀人选。
3.寺院祭祀寺院的敖包,形成于藏传佛教传人蒙古地区之后,多由寺院的喇嘛进行祭祀,有时周围的俗民也会前去参加,但祭祀从组织到实施都是由喇嘛来完成,没有俗民的参与。
寺院敖包祭祀的时间,主要在农历六月的玛尼法会前后和七月的诵经会期间。
祭祀时,活佛、主持喇嘛、大喇嘛等人都要徒步走上敖包山,并由众喇嘛吹号、击鼓,列队前行,场面十分壮观。
届时会邀请管旗章京或有钱的施主前来参加,有的还要举办摔跤比赛。
四、敖包祭祀的传统仪式和现代仪式在呼伦贝尔市南部的鄂温克自治旗,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敖包”的巴彦胡硕敖包,这个敖包历史较长,规模也很大,巴彦胡硕敖包是鄂温克旗最大的官祭敖包。
人们相信对敖包的祭拜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草原风调雨顺、人畜两旺,传统的祭祀活动一般由喇嘛择吉日,官方主持举行,祭敖包过程分三部分;清早先请喇嘛集体诵经,诵经完毕,人们在敖包达的引领下顺时针方向绕行敖包三圈,绕行中人们在敖包上放石头或祭品,男性可以登上敖包,在敖包上插柳枝在柳枝上系哈达或绸条。
按照传统,女性是不能登上敖包的。
绕行之后人们背北朝南虔诚跪拜,祈求敖包的神灵赐福。
人们日常途经敖包时也常常下车或下马,以一些简单的祭品祭拜敖包,也有很多牧民按照传统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自13世纪以来,属于官方祭祀的敖包,统一约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日这一天。
绝大多数蒙古族祭祀敖包的时间为农历五月十三日,或者说是从五月十三日开始祭祀),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到敖包山!进行祭祀。
如今,每年6月18日是鄂温克族的瑟宾节。
现代的祭祀敖包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则,祭祀过程大致如下:1、敖包达宣布祭祀仪式开始,敖包达由一位通晓鄂温克族风俗的长者担任,一般是大家推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民,有时是某大家族的族长。
敖包达宣布祭祀仪式开始,首先说明这是一次宗教祭祀,而非封建迷信。
2、祭品非常丰盛,有煮好的手把肉、羊头的摆放非常美观,各种面食"糖果"奶制品和酒等。
3、喇嘛颂吉祥经,集体围敖包转三圈祭拜,在敖包达的带领下,参加祭祀的官员走在前面,其他人走在后面,围着敖包以顺时针方向转三圈。
这一过程中,敖包达边走边颂祝辞,敖包达每颂一段祝辞,其他人高呼“胡列、胡列”,在祝辞的最后敖包达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4、跪拜敖包,前来祭祀的人,无论官民,一起向敖包跪拜叩头,求拜敖包,再次请喇嘛念经。
喇嘛念经时参加祭祀的人大部分坐在喇嘛对面的红毯上,其余人站在四周。
在喇嘛念经过程中,祭祀者不时拿着祭品随着喇嘛的指示,高举起来并划三圈。
上述仪式结束后,祭祀敖包完毕。
人们返回那达慕会场,举行大会开幕式。
然后进行赛马、摔跤等各项比赛,晚上还有歌舞等演出。
五、敖包祭祀的变迁与发展在21世纪中,一方面敖包的物化形式与敖包的祭祀文化延续,它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鲜活性,既具有累积性又具有现实性,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敖包祭祀的每一个程序,参与敖包祭祀的每一个牧民,都通过其既相似但是又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其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1.敖包祭祀文化功能的变迁与调适。
古代敖包产生的主要功能是求雨,在社会变迁的语境下,这样的功能并没有消失。
由于社会的变迁,敖包信仰没有消失,人们还根据自己的寻求进行调适。
虽然敖包的形制发生了表层的变化,但是其本质属性没有改变,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迁,敖包的功能也在调适。
人们说:现在在敖包面前求什么的都有。
求平安啊,求考上大学,求生意兴旺,求没灾没病啊。
由于民俗的惯性力量,敖包祭祀在新时期重新建构。
其事物的本质属性与时空环境一起呈现的整体状态还依然存在。
2、祭祀敖包仪式的变迁。
具体表现在:祭祀时间的缩短:由三天左右减为一天;祭祀仪式行为的细微变化。
传统的敖包祭祀中,绝对不允许将祭品随便乱扔,包括吃剩的骨头等物品,必须将其焚烧,让其神灵升空。
用酒祭祀的时候,传统的祭祀是用弹洒的方法,这也是因为敖包是有神灵的,表示心诚则灵,现在把整瓶的酒都洒在敖包上;祭祀行为变化,过去祭祀敖包人们都要怀揣一些石头添置在敖包上。
这些石块从远处带来,地方越远,就越加表明祭祀者虔诚的祈愿。
但是现在祭祀敖包的时候,人们往往就近取一些石头,很少从远处取石。
在旅游点敖包旁边总有一堆石头,供游客使用。
现在人们不上敖包,从远处祭祀。
有些人直接从家门口祭祀,是不符合传统的。
祭祀敖包必须到敖包前,把祭品奉上。
敖包是建在山顶上的,必须上山祭祀才算祭祀敖包。
敖包是神灵,在这里石头已经由自然之物化为神灵之物,所以人们要亲自捡起石头,让敖包诸神圆满享受人们的虔诚之心。
由此人们由日常的生活进入到特殊的神圣生活。
敖包祭祀作为草原牧业文化的象征和载体不仅成为一个族群的象征文化的符号,而且成为草原民族的情感依托和精神依托。
虽然游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是敖包祭祀文化在当代的传承,表现了草原人传统的生存智慧和生存策略的集体记忆。
敖包信仰的存在启示我们:当全球化不可避免时,当前文化与环境的共生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的生态理论中,人们放弃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态观,淡化了人的主体地位,把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环境、文化与环境置于平等的地位。
敖包祭祀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尊重生态环境的观念、体现出文化与环境共生的观念。
正是基于这一点,敖包祭祀文化体现的文化精神成为我们创造新文明的源泉。
敖包祭祀中表现出来的由祭祀信仰到文化传统的演变。
在当代北方民族的传统重建过程中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一方面,传统通过个体记忆传承。
另一方面,传统正在被集体创造。
通过对敖包祭祀的仪式保留,支持了传统的延续,而又往往通过附加的话语、程序完成了对传统的重新塑造。
这种祭祀仪式既是对传统的回应又是对传统的传承,创建。
参考文献1. 王伟.敖包祭祀—从民间信仰到民间文化.[J]2. 鄂·苏日台.论“敖包文化”的形成与演变[J]3. 邢莉.蒙古族敖包祭祀的生态功能及文化价值.[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3月第45卷第2期4.乌恩.敖包—蒙古族神秘的文化符号.[J]5. 王其格,塔娜.敖包祭祀与草原文化[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第35卷第三期6. 樊永贞.蒙古族敖包祭祀习俗考[J]西部蒙古论坛.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