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在急症中的应用
《儒门事亲》“三法六门”中“独治于外者”之用药方法浅探

《儒门事亲》“三法六门”中“独治于外者”之用药方法浅探段雷;谭辉【摘要】Rume nshiqin survived merely fifteen volumes a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the most conspicuous medical 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ient book was writen by Zhang Zihe,which was an important window of reflecting Zhang′s academic though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Zhang Zihe as a representative personage of school of attacking evil was good at the sweat,vomiting,purgation treatment. Junchuan powder as a represented prescription belonged to purgation treatment.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Junchuan powder has high frequencein Rumenshiqin,especially in wet part. To analyze the wet in Rumenshiqin,we hope that it will playing the enlightening role and makes contribution to the prosperity of our country′s medicine.%《儒门事亲》是张子和的代表著作,也是中医古籍里最为显著的医书之一,仅存十五卷,集中反映了张子和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
《儒门事亲》_中医世家

《儒门事亲》_中医世家《儒门事亲》《儒门事亲》(公元 1228 年? )金.张从正(子和、戴人)。
十五卷。
主张治疗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凉,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长处。
•作者:张从正朝代:金年份:公元1127年—1279年•新刻《儒门事亲》序•重刊《儒门事亲》序•《儒门事亲》后序•卷一o七方十剂绳墨订一o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二o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三o疟非脾寒及鬼神辩四o小儿疮丹瘾疹旧蔽记五o证妇人带下赤白错分寒热解六o霍乱吐泻死生如反掌说七o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八o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九o服药一差转成他病说十•卷二o偶有所遇厥疾获瘳记十一o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十二o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十三o凡在上者皆可吐式十四o凡在表者皆可汗式十五o凡在下者皆可下式十六o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o证口眼斜是经非窍辩十八o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状十九o五虚五实攻补悬绝法二十•卷三o喉舌缓急砭药不同解二十一o五积六聚治同郁断二十二o斥十膈五噎浪分支派疏二十三o饮当去水温补转剧论二十四o嗽分六气毋拘以寒述二十五o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o三消之说当从火断二十七o虫之生湿热为主诀二十八o补论二十九o水解三十•卷四o风一o暑二o湿三o火四o燥五o寒六o解利伤寒七o风八o痹九o痿十o厥十一o痫十二o疟十三o泄利十四o疳利十五o脏毒下血十六o下利脓血十七o水泄不止十八o痔漏肿痛十九o霍乱吐泻二十o大便涩滞二十一o五种淋沥二十二o酒食不消散二十三o酒食所伤二十四o沉积水气二十五o诸积不化二十六o骨蒸热劳二十七o虚损二十八o上喘中满二十九o一切涎嗽三十o咳嗽三十一o咳逆三十二o风痰三十三o咯血衄血嗽血三十四o消渴三十五o雷头三十六o头痛不止三十七o两目暴赤三十八o目肿三十九o病目经年四十o风冲泣下四十一o风蛀牙疼四十二o口疮四十三o喉闭四十四o瘿四十五o背疽四十六o瘰四十七o便痈四十八o恶疮四十九o下疳五十•卷五o疮疖瘤肿五十一o疮肿丹毒五十二o冻疮五十三o金疮五十四o误吞铜铁五十五o鱼刺麦芒五十六o蛇虫所伤五十七o杖疮五十八o禁蝎五十九o落马坠井六十o妇人月事沉滞六十一o血崩六十二o腰胯疼痛六十三o头风眩运六十四o经血暴下六十五o赤白带下六十六o月事不来六十七o妇人无子六十八o小产六十九o大产七十o产后心风七十一o乳汁不下七十二o产后潮热七十三o乳痈七十四o双身大小便不利七十五o双身病疟七十六o双身伤寒七十七o身重喑哑七十八o怀身入难七十九o眉炼八十o牙疳八十一o夜啼八十二o丹瘤八十三o疳眼八十四o身瘦肌热八十五o大小便不利八十六o久泻不止八十七o通身浮肿八十八o发惊潮搐八十九o拗哭不止九十o身热吐下九十一o风热涎嗽九十二o水泻不止九十三o疮疥风癣九十四o甜疮九十五o白秃疮九十六o疟疾不愈九十七o腰痛气刺九十八o赤瘤丹肿九十九o疮瘾疹一百•卷六o疝六十八o水疝六十九o留饮七十o黄胆七十一o黄病七十二o病发黄七十三o水肿七十四o涌水七十五o停饮肿满七十六o湿痹七十七o屈膝有声七十八o白带七十九o湿嗽八十o泻儿八十一o湿癣八十二o湿疮八十三o泄泻八十四o洞泄八十五o大便少而频八十六o暑泄八十七o腹满面肿八十八o沙石淋三十六o膏淋三十七o二阳病三十八o小儿面上赤肿三十九o头热痛四十o劳嗽四十一o劳嗽咯血四十二o吐血四十三o呕血四十四o因药燥热四十五o肺痈四十六o痿四十七o口疮四十八o虚劳四十九o心痛五十o伤寒极热五十一o失笑五十二o赤目五十三o目HT五十四o后呕吐五十五o热厥头痛五十六o产前喘五十七o血崩五十八o妇人二阳病五十九o月闭寒热六十o恶寒实热六十一o遇寒手热六十二o呕逆不食六十三o痤疖六十四o牙痛六十五o淋六十六o口臭六十七o马刀二十o项疮二十一o代指痛二十二o瘰二十三o咽喉肿塞二十四o舌肿二十五o腰胯痛二十六o狂二十七o痰厥二十八o滑泄干呕二十九o笑不止三十o隔食中满三十一o目盲三十二o小儿悲哭不止三十三o小儿手足搐搦三十四o目赤三十五o中暑十八o疟十九o因惊风搐一o风搐反张二o飧泄三o因风鼻塞四o风痰五o癞六o手足风裂七o胃脘痛八o搐搦九o面肿风十o惊风十一o风温十二o风水十三o小儿风水十四o肾风十五o劳风十六o中风十七o风形o暑形o火形o热形o湿形•卷七o孕作病治一百十五o杖疮一百十六o落马发狂一百十七o太阳胫肿一百十八o足闪肭痛一百十九o膝肭跛行一百二十o杖疮入水一百二十一o因忧结块一百o病怒不食一百一o不寐一百二o惊一百三o儿寐不寤一百四o孕妇下血一百五o收产伤胎一百六o怀恐胁痛一百七o背疽一百八o肺痈一百九o咽中刺塞一百十o误吞物咽中一百十一o肠下血一百十二o水肿睾丸一百十三o伏惊一百十四o因寒腰强不能屈伸九十四o寒疝亦名水疝九十五o感风寒九十六o冻疮九十七o寒痰九十八o泻利恶寒九十九o臂麻不便八十九o大便燥结九十o孕妇便结九十一o偏头痛九十二o腰胯痛九十三o燥形o寒形o内伤形o外伤形•卷八o瘤一百三十六o胶瘤一百三十七o瘿一百三十八o痔一百三十九o伤冷酒一百二十二o心下沉积一百二十三o茶癖一百二十四o腹胀水气一百二十五o气一百二十六o胸膈不利一百二十七o冷疾一百二十八o积块一百二十九o肥气积一百三十o伏瘕一百三十一o停饮一百三十二o积气一百三十三o沉积疑胎一百三十四o是胎非积一百三十五o内积形o外积形•卷九o误中涌法o误中寒凉o临变不惑o当禁不禁病愈后犯禁而死o不忌反忌不忌口得愈o群言难正o杂记九门•卷十o撮要图o风木郁之病o暑火郁之病o湿土郁之病o燥金郁之病o寒水郁之病o初之气o二之气o三之气o四之气o五之气o终之气o风木肝酸达针o暑火心苦发汗o湿土脾甘夺针o燥金肺辛清针o寒水肾咸折针o大寒子上初之气o春分上脾二之气o小满巳上三之气o大暑未上四之气o秋分酉上五之气o小雪亥上终之气o肝之经足厥阴风乙木o胆之经足少阳风甲木o心之经手少阴暑丁火o小肠经手太阳暑丙火o脾之经足太阴湿己土o胃之经足阳明湿戊土o心包络手厥阴为母血o三焦经手少阳为父气o大肠经手阳明燥庚金o肺之经手太阴燥辛金o肾之经足少阴寒癸水o膀胱经足太阳寒壬水o六门病证药方o《内经》湿变五泄o胃泄风湿o脾泄暑湿o大肠泄燥湿o小肠泄热湿o大瘕泄寒湿o《金匮》十全之法o《金匮》十全五泄法后论•卷十一o风论o论火热二门o湿热门o风门o湿门o寒门o内伤o外伤治法o妇人风门o火类门o妇人湿门o妇人寒门o半产o小儿风门o二火类•卷十二o无比山药丸o当归丸o香薷汤o石苇散o妙功丸o人参散o茴香丸o七宣丸o人参调中汤o乌金散o沉香降气丸o枳术丸o青金散o拔毒散o水澄膏o鱼胆丸o金丝膏o生肌散o赴筵散o麝香玉线子o化瘿丹o通气丸o消毒散o煮肝散o枯瘤方o小黄膏o刀箭药o木香槟榔散o阳起石散o铅白霜散o雄黄散o化斑汤o陷胸汤o大黄丸o备急丸o枳壳丸o莲壳散o木香槟榔丸o导饮丸o五香连翘散o四物汤o当归散o又当归散行经o葛根散o定志丸o槟榔丸o小槟榔丸o瞿麦散o治气积方o桂苓汤·麻黄汤·升麻汤o五积散o大柴胡汤o小柴胡汤o柴胡饮子o防风当归饮子o白术汤治孕妇痢呕吐血。
中医治病汗吐下三法-五随散人

中医治病汗吐下三法五随散人:中医治病汗吐下三法:汗法、吐法、下法。
我们的老祖宗,在上次的文明结束,估计是没剩几个毛人了,也没啥事干,就观察自然了,包括人体自然反应,发现人体对待疾病的反应,是自我抵抗的。
汗法:就是假如感冒类的表证,人体津血还算充足的情况下,会发热、恶寒、恶风之类、脉象也会在皮表偏于浮,然后有些人运动下,出了汗就好了,脉静身凉。
这个问题前天有苏州的朋友给我回馈:晚上受凉了,白天发热恶寒,这家伙没药,就让甩大锤了,居然一样有效。
吐法:我们平时呢,吃坏肚子,会有呕吐发生,或者很想吐,这个估计谁都有过体验,一般是吃了寒凉居多,脾胃虚寒,本来就有水饮,再吃下去不干净的,人体的病态平衡本来就很弱,但是人体的抗邪机制一直是存在的。
偏上的,人体就主动用呕吐来排出,比如喝酒多了,呕吐完,人就舒服很多。
下法:人体在抗邪过程中,偏于下的,会以排便,尿频的方式,这个是身体排除水饮,淤血宿便的一种反应,有的大便稀溏,有的稀夹着硬,这些个状况,被古人观察了,发现很多人这些出现的症状,然后经过自然的汗吐下后,病症居然都消除了,于是用药物来模拟这个排病的机制,所以在现在来说,注意,家人呕吐、拉肚子、出汗,完了呢,胃口恢复、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那就不能去吃药挂水,否则就是自己找病。
人体就是个宇宙,每个器官也是,细胞也是,佛祖说,一沙一世界,就是这个道理,起身就头晕目眩出虚汗,有真武汤症状了,还表虚了,那也是人体的自救,发高烧,哪天挂到不发高烧或者不发烧了,你就三阴虚寒了,进一步就是抑郁症,基本是没能力发烧,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发于阴也,这是伤寒论的条文,什么耐药啊,折腾吧,身体都哭死了,你就是读不懂。
五随散人:有啥法子啊,这些状况,还是要辩证的,任何一种病,都要辩寒热或者寒热错杂,记得以前,开了热药给个虚寒的病人,暖起来了,但是口干舌燥,电话问我,我让煮大枣水喝,喝下去一小时,这病人就电话来,说是神效,惭愧。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阅读提示本文作者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人,约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为宋金时代著名医家。
当过军医,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1222),曾召补过太医,但不久即辞去。
与麻知几、常仲明等,日游水(许昌北汝河)之上,讲论医理。
医术高超,人称“望而尽其工,闻而尽其巧,问而尽其神,切而尽其圣,集工巧神圣于张从正一人”。
故有“神医”之称。
融贯《难》、《素》之学,其法宗刘河间,合李东垣、朱丹溪而为“金元四大家”。
刘守真是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私淑河间学派,但有独创,为攻下派的代表人物,工于汗吐下三法,多有效验。
张氏性格孤傲,当时医学界对扶正驱邪两者的关系在看法上有分歧,子和所提“驱邪所以扶正”的学术观点及由此而创的攻病三法,甚为同道排斥,加之汗下吐这一套不符合伺候王公大人的需要,所以很不得意。
晚年尤消极,然临财廉,有医德,甚为人称颂。
课文简析文章论述了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所以扶正的学术思想,认为所有祛邪之法皆可归入汗下吐三法,集中地反映了张氏的医学观点。
这对当时滥用补法的现象具有针砭作用,但在对攻补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第一段言邪实引起正虚,并举良、粗、谬、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工之治虚;第二段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庶几来者有所凭籍”;第三段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邪之法的根据;第四段述有邪积不可补,无邪积始可补,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第五段析三法的不同用途,并以《内经》论证祛邪唯有三法;第六段将治法归为上行、解表、下行三类,阐明三法能概括众法;第七段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编排的原因。
虚实:指正气虚和邪气实两种表现。
表实者里必虚:如果体表邪气实的话,体内必然正气虚。
者:助词,此有表假设之义,作"如果……的话"解。
常:一般规律。
良工:良医。
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汗下吐三法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临证应用

李建保 田金娜 ( 成都 中医药 大学 附属 医院 ,四川 成 都 ,6 07 105) 中 图分类 号 :R 5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7 .8 0 (00 60 6.2 证 型 :AGI 2 61 647 6 21 )0 .0 50 【 摘 要 】 本文 阐释 了汗 、下、吐三 法的概 念 ,并为 其在 小 儿哮喘 急性发 作 期 的临证应 用 进行 了理论 探讨 。 【 关键词 】 哮 喘 ; 汗法; 下法 ;吐 法
出 :“ 故犯 贼风虚 邪 者 ,阳受 之 ” 素 问・ 阳应象 大 ,《 阴 论 》日 :“ 风胜 则动 ” 。基 于 此有 学者 认 为哮喘 有突 然
书 ,唯从气 血通 流 为贵 ,世俗 庸 工惟 以闭塞 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又止 知 下之 为泄 ,又 岂知 《 内经 》之 所 谓下者 。乃所
谓补 也 。陈荃 去苑 而 胃肠洁 症尽 而荣 卫 昌,不 补之 中 有真 补存 焉 。 ”由此 可见 ,下法之 中实际上 包括 了通 、 泻 、降 、利等诸 法 。下法 主 要适用 于 哮喘 急性 发作期 痰 涎壅 盛 ,或伴 中焦 腑 实证 的急 、重症 患者 。 肺 与 大肠通 过经 络相 互 络属 ,互 为表 里 ,《 灵枢 ・ 本 输 》谓 :“ 肺合 大肠 ” 大肠 者 ,传 导之 官 ” ,“ 。故此 , 肺 气肃 降 ,则大 肠传 导如 常 ,粪便 排 出通 畅; 反之 , 若 大肠 积滞 不通 , 能影 响肺 气之 肃 降而致 喘咳胸 满 , 也 或 使哮 喘原 有 的症状加 剧 。汉 张仲 景运 用大 承气汤 治
着眼攻邪,倡导汗吐下法;审视补益,建立救急奇功

着眼攻邪,倡导汗吐下法;审视补益,建立救急奇功肖永华;赵进喜;于智敏;贾海忠;刘宁;黄晓强;刘鑫源【摘要】《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代表作。
该书着眼攻邪,倡导应用汗、吐、下三法治疗急难重症,对后世影响深远。
面对当今医家少用峻剂妄行补益的现状,学习该书有重要价值。
其实,《儒门事亲》强调汗吐下,并不拘于汗吐下,具体用法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学习张子和,应该辩证看问题,必须全面理解其学术体系,以提高临床疗效。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7(010)002【总页数】4页(P179-182)【关键词】张子和;《儒门事亲》;攻下派;治法【作者】肖永华;赵进喜;于智敏;贾海忠;刘宁;黄晓强;刘鑫源【作者单位】10001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10001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病因病机研究室;慈方中医馆;10001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张子和,名从正,别号戴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学宗刘完素,是攻下派的代表人物。
临床胆大心细,师古而不泥古,倡导汗吐下三法治病,对后世影响深远。
如何正确认识并在临床合理应用汗吐下三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本期“铿锵中医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专家,就此进行讨论,谨总结报告如下。
赵进喜教授:张子和作为攻下派医家,很有建树。
传承张子和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现在临床上,汗吐下法等相对峻烈的手段应用少了。
尤其是吐法应用更少,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
所谓“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在当今医疗纠纷频发的现实面前,已经深入人心。
有人说:古之庸医杀人,今之庸医不杀人也不活人,让人在不死不活之间。
确实如此。
某些医者,开一些轻描淡写的药物,有效也没有大效,以求平稳,就是所谓置病人在不死不活之间。
(2)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2)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本文作者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人,约生于金·。
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为宋金时代著名医家。
当过军医,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1222),曾召补过太医,但不久即辞去。
与麻知几、常仲明等,日游水(许昌北汝河)之上,讲论医理。
医术高超,人称“望而尽其工,闻而尽其巧,问而尽其神,切而尽其圣,集工巧神圣于张从正一人”。
故有“神医”之称。
融贯《难》、《素》之学,其法宗刘河间,合李东垣、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
文章论述了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所以扶正的学术思想,认为所有祛邪之法皆可归入汗下吐三法,集中地反映了张氏的医学观点。
这对当时滥用补法的现象具有针砭作用,但在对攻补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第一段言邪实引起正虚,并举良、粗、谬、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工之治虚;第二段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庶几来者有所凭籍”;第三段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邪之法的根据;第四段述有邪积不可补,无邪积始可补,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第五段析三法的不同用途,并以《内经》论证祛邪唯有三法;第六段将治法归为上行、解表、下行三类,阐明三法能概括众法;第七段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编排的原因。
第一段[原文]人身不過表裏,氣血不過虛實。
表實者裏必虛,裏實者表必虛,經實者絡必虛,絡實者經必虛,病之常也。
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亦有不治其虛時。
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虛,或治其實,有時而幸中,有時而不中。
謬工之治病,實實虛虛,其誤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惟庸工之治病,純補其虛,不敢治其實,舉世皆曰平穩,誤人而不見其迹。
渠亦不自省其過,雖終老而不悔,且曰:“吾用補藥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補藥補我,彼何罪焉?”雖死而亦不知覺。
夫粗工之與謬工,非不誤人,惟庸工誤人最深,如鯀湮洪水,不知五行之道。
夫補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惡,醫者與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見用,不若順病人之心而獲利也,豈復計病者之死生乎?嗚呼!世無真實,誰能別之?今予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詮,所以該治病之法也,庶幾來者有所憑藉耳。
汗吐下三法在关格中的应用

患者刘 × ×,男 ,5 8岁 。慢性 肾炎 病 史 l 年 ,肾 0余 功能衰 竭 1 。近 1 来 感 周 身 瘙 痒 ,头 昏 少神 ,四 肢 乏 年 周
力,纳欲不振 ,偶见呕恶。鳘见 :面色萎黄无华 ,眼睑轻 . 度浮肿 ,胸前及两腿皮肤表面可见 “ 尿霜” ,皮屑增多 ,且
气 阴 两 虚 、 阳虚 的 病 理 变 化 ,所 以正 如 王孟 英 所 指 出 : “ 滞 则 血 滞 , 气 逆 则 血 逆 ,得 热 则 瘀 浊 ,得 气
寒 则 凝 泣 ,衰耗 则 运 行 不 局 ,渗 透 不 遍 ” 而 出 现 , 瘀 血 。 由 此 可 见 ,寒 热 、 血 虚 、气 滞 都 是 致 瘀 之 因 ,而 非 用 炭 药 之 故 。
再 如 本 草 所 言 三 七 为 止 血 良药 , 以 其 研 粉 吞 服 治疗 I TP, 虽 非 用 炭 ,但 留 瘀 者 不 乏 其 人 。 而 虚 证
用 阿 胶 珠 止 血 ,久 用 也 未 见 有 留瘀 之 弊 。 可 见 用 之
L,经 骨 髓 穿 刺 示 : 增 生 低 下 , 全 片 未 见 巨 核 细
炭 、 山 栀 炭 、 茜 草 炭 各 5 g制 成 胶 囊 , 每 日 1 g, 0 2
会 :临床 用 炭 药 不 必 胶 柱 鼓 瑟 于炭 药 止 涩 ,将 I P T
薄 黄 腻 ,脉 弦数 。 性 粒 细 胞 0. 1 淋 巴 细 胞 0. 8, 血 红 细 胞 6, 3
3. 9× 1 几 , 血 红 蛋 白 9 g/ 0 8 L, /tJ 板 3 t, l , 2× x 9 o/
胞 。诊 为 特 发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 证 属 阴 虚 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汗吐下
急症
说 是 一 种广 义 的 解表 法 了。而 张 从 正早 在 当 时就 有 “ 所谓 熏 渍 而
张从正 ( 约公 元 15 16~12 2 8年 ) ,字 子 和 ,自号 戴 人 ,睢 洲 ( 河南 省 兰 考 县 ) , 金 元 四 大 家 之 一 , 中医 学 术 发 展 史 上 今 人 为 是
汗者 , 张苗治陈瘭丘 , 烧地 布桃叶蒸之 , 大汗立愈 ” “ 、华元化之虎、
鹿 、 、 、 五禽 之 戏 , 汗 出如 敷 粉 , 疾 皆 愈 ” 见卷 二 ・ 熊 猴 鸟 使 百 ( 十
五) 。可 见 , 如 张从 正 在使 用 汗 法 时提 醒 我们 , 注意 “ 汗 之 正 要 发
独 树 攻 邪 治 病一 帜 的伟 大 医家 , 主 要 著 作 《 门事 亲 》 反 映 其 儒 所 的“ 三邪 理 论 ” “ , 以通 为 用 , 流 不 贵滞 , 平不 贵 强 ” 学 术 观 贵 贵 等 点 , 《 经》难经》 旨, 承《 宗 内 《 之 上 伤寒 论 》 、 、 三 法 , 淑刘 汗 吐 下 私 完 素 “ 火 论 ” 想 , 汗 、 、 三 法 理 论 和 方 法 得 到 丰 富 发展 主 思 使 吐 下 提 高 , 中临 床运 用 记 载至 精 至 熟 , 术 风 格 自成 一 体 , 展 了 书 学 发 中医 学 治则 理论 , 明 清 医 家 开辟 了 温 病学 说 的先 河 , 发 了 现 为 启 代用“ 以通 为 用 ” 的观 点 指 导 临 床 。 官 修 《 史 ・ 技 传 》 其评 金 方 对
拘 挛 , 汗 而 出之 ” 卷 二 ・ 可 ( 十三 ) “ 寒暑 湿之 气 , 于 皮 肤 之 、风 入
间 而未 深 , 速去 之 , 如 发 汗 ” 卷 二 ・ 五 ) 还 用 飨 泄 不 止 , 欲 莫 ( 十 ,
脉 浮 大 而长 , 表 热者 , 身 破伤 风 、 风 、 、 惊 狂 酒病 、 症等 , 痹 皆可 著 用 汗 法 。 谈及 论 治方 药 时 , 氏力 辟 习俗 固守 “ 表不 远 热 ” 旨 , 在 张 发 之
中国中医急症 2 1 年 3 00 月第 l 卷 第 3期 J T M. a.Q ! 1 ! ! 9 E C M r 0 , : 2 .
・
48 ・ 9
・
医 籍 研 习
・
试论 《 门事 亲》 吐下三法在急症 中的应用 儒 汗
疏 欣 杨 - 张 纾难 吴 鲁 华 指导 刘金 民
法 新 用 , 邪 治 病 学 说 在 当今 医学 实 践 中仍 有 其 现 实 意 义 。 攻 略试
论 如下 。
寒, 经方用瓜蒂散 吐伤寒邪结于胸 中; 嗣后孙思邈《 千金方》 风论
中散 方 ; 本 事 方 》 《 中稀 涎 散 吐 膈 实 中满 、 厥 失音 等 ; 万全 方 》 痰 《 以郁金散吐头痛 、 眩晕 、 头风 等 ;普 济 方 》 《 以吐 风 散 、 风 散 吐 i 追 Z l 噤不 开 、 省 人 事 ;总 录 方 》 不 《 以常 山散 吐疟 ; 从 正 更是 力 倡 “ 张 凡 上行者 , 皆吐 法 也 ” “ 之 令其 条 达 ” 并 且 善 于 吐法 治 病 , 调 、吐 , 强
对 当今 中 医急 症 诊 治 仍 有 一定 的积 极 意 义 。应 努 力 继 承 , 积极 创 新 张 氏 攻 邪学 说 的学 术 思 想 , 好 汗 、 、 做 吐 下 三法 的 临床 和 基 础 工 作 , 其 符 合 现 代 流 行 病 学 方 法 标 准 。 使
【 关键词】 儒门事亲
中 图分 类 号 : 2 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0 0 0 8 0 R4 A 10 7 5 2 1 )3— 4 9— 2
【 摘要】 《 门事亲》 儒 是攻邪学派代 表人 物 、 金元 四大家之一的张从 正的经典著作 , 中提 出的汗 、 下三法 书 吐、
价 极 高 。 近期 再 读 《 门 事 亲 》联 系急 诊 内科 临 床 实 践 , 感古 儒 , 深
法 , 阴 阳 , 表 里 , 虚 实 , 后 汗之 , 辨 别 定 然 随治 随 应 ”卷 二 ・ 五 ) ( 十 、 “ 发 汗 欲 欲周 身 絷絷 然,不 欲 如 水 淋 漓 ,欲 令 手 足 俱周 遍 汗 出 凡
认 为 不仅 辛 温 能发 汗 ,寒 凉亦 能 发 汗 ,“ 世俗 止 知 惟 温 热者 为 汗
至不疑 ”适应 于“ 。 风痰宿食 , 在膈或上脘 , 可涌而出之” “ ; 自胸已
上 , 满 大 实 ; 如 胶 粥 , 丸微 散 , 大 痰 微 皆儿 戏 耳 , 吐 , 安 能 出 ? 非 病 仲景 之 言 日 , 法 春 宜 吐 , 春 时 阳气 在 上 , 气 与邪 气 亦 在 上 , 大 盖 人 故 宜 吐 也 ”无 论 伤 寒 杂 病 , 。 无论 痰涎 、 浊 或 饮 食 , 邪 气 在 上 , 邪 凡 用 催 吐 剂 因 势 利 导 , 之 从 上 而 出 , 为 捷 径 。 张 氏 吐 法方 药 众 使 最
吐法 不 可畏 , 法 去 病 快 ,一 吐 之 中 , 态 无 穷 , , 吐 “ 变 ” 屡用 屡 验 , 以
1 汗 法 在 急 症 中 的 应 用
张从 正 在 《 门事 亲》中说 “ 风 寒之 邪 , 搏 于 皮 肤 之 间 , 儒 诸 结
蒇 于经 络 之 内 , 而不 去 , 发 疼痛 走 注 , 痹 不 仁 , 四肢 肿 痒 留 或 麻 及
一
、
二 时 为佳 。 汗 暴 出, 气 多 不 出 … …使 人 亡 阳 。 发 汗 中病 若 邪 凡
即止 , 必尽 剂 , 在 剂 当, 欲 过 也 ”卷 二 ・ 五 ) 不 要 不 ( 十 。
2 吐 法在 急 症 中 的应 用
吐 法 古 已 有 之 , 素 问 ・ 阳应 象 大论 》பைடு நூலகம்出 “ 高 者 , 自《 阴 提 其 因 而越之” 以来 , 少 医 家 对 其 阐述 发 挥 。 汉 ・ 仲景 以 吐法 治 伤 不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