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文化

仰韶文化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仰韶文化不仅是我国影响最深远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主干性文化,还是中国最早开启文明化进程的史前文化之一,在所有史前文化中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
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分布在黄河中游,从现在的甘肃省到河南省。
因为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所以根据考古实践称这种文化为仰韶文化。
以关中、豫西、山西南部为中心,渭河、汾河、洛河支流交汇处,北至长城、河套地区,南至鄂西北,东至豫东,西至甘青交界地区。
仰韶文化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文化 1
仰韶时代早期的半坡文化彩陶以红底黑彩为主要搭配形式,几何形纹饰以直线及其排列组成的团块结构数量最多;而像生性花纹如鱼纹、人面纹和少量的鸟纹、蛙纹、鹿纹等,描绘生动简练,对称均衡。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
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等等。
仰韶文化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文化 2
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南的缓坡梯田上。
为了保护和研究仰韶文化遗址,专门修建了仰韶文化博物馆。
仰韶文化遗址因发现于邵村,故称仰韶文化遗
址。
仰韶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东西长900余米,南北宽300余米。
仰韶文化的典型遗址及聚落形态

仰韶文化的典型遗址及聚落形态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发现于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仰韶文化代表性的遗址和聚落形态,是该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从多个方面展现了仰韶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仰韶文化的典型遗址包括河南安阳的河南龙山文化遗址、河南郑州的河南偃师文化遗址、陕西西安的陕西半坡文化遗址等。
其中,河南安阳的河南龙山文化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被认为是仰韶文化的发源地。
河南郑州的河南偃师文化遗址和陕西西安的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则是仰韶文化在河南和陕西地区的代表作品。
其次,仰韶文化的聚落形态也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研究中,河南安阳的河南龙山聚落、河南郑州的河南偃师聚落、陕西西安的陕西半坡聚落等都具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征。
这些聚落都是以农业为基础,采用磨光石器、磨制石器、石刀等简单的工具,通过集体劳动,过着定居生活。
此外,仰韶文化在器物制作方面也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在河南安阳的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名为“骨器”的遗物,经过专家的鉴定,确定该骨器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同时,仰韶文化的遗址和聚落形态的研究,还为人们揭示了仰韶文化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研究仰韶文化的遗址和聚落形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仰韶文化的代表特征和内涵,为仰韶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一定的贡献。
总之,仰韶文化的典型遗址和聚落形态是仰韶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还为人们揭示了仰韶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仰韶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仰韶文化属于哪个时期的文化

仰韶文化属于哪个时期的文化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晚期的重要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在中国已发现了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河南省和陕西省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仰韶文化最早发现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这也是仰韶文化的名称来由,距离现在大概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在各部落的采集和渔猎也在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文物,有石器,陶器等。
由于这些陶器以表面是红色而又带有彩色的花纹为最多,而这种彩陶又具有很明显的特征,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作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各部落继承了前仰韶时期各种文化类型的传统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仍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还有各部落的采集和渔猎也在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
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
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河南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
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
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
骨器也相当精致。
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
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
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
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
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
如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约有100多座房屋,分为5组围成一圈,四周有濠沟环绕,反映出当时有较严密的氏族公社制度。
仰韶文化名词解释考研

仰韶文化名词解释考研仰韶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之一,起始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终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
在历史上,仰韶文化被认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仰韶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重要遗址和文物等方面,对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期为考研学子提供参考。
一、历史背景仰韶文化的出现,与当时南方地区气候、环境、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南方地区气候渐趋温暖,逐渐形成了湿润的气候环境,这种环境适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当时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生活材料。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仰韶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
二、文化特点1.农业生产:仰韶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农业文化之一,当时的人们开始采用种植和养殖的方式进行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
2.石器制作:仰韶文化的人们擅长制作石器,尤其是石斧、石锤等工具,这些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陶器制作:仰韶文化的人们还擅长制作陶器,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4.祭祀活动:仰韶文化的人们还有一些祭祀活动,通过祭祀祖先和神灵,来表达对生产和生活的感恩之情,这种文化传统,为后来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重要遗址1.仰韶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境内,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2.玉林洞遗址:位于广西省南宁市邕宁区境内,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石灰岩洞穴遗址之一。
3.马家窑遗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陶器窑址之一。
四、文物1.仰韶文化陶器:仰韶文化的陶器制作技术十分独特,其作品通常为红陶、灰陶和黑陶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格。
仰韶文化

+ 2.采集和渔猎经济
+ 3.手工业
+ 4.制陶业 + 5.石器制造业
+ 通过对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杨官寨遗址、临潼姜寨遗址、华县老官
台遗址与泉护村遗址、河南陕县庙底沟与三里桥遗址、渑池仰韶村遗 址、洛阳王湾遗址和孟津妯娌遗址等地的发掘,考古工作者进一步明 确了仰韶文化时期的基本面貌。 + 仰韶时期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拥有一定规模和布局的村落;原始农 业为主要经济形式,同时兼营畜牧、渔猎和采集;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磨制石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此时反映人们意识形态的埋葬制度 已经初步形成。 + 仰韶村遗址的发掘,第一次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非常发 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并从此开始把考古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到旧石器 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帝喾等大的部 落的真实的经济生活和文化活动,都可以以仰韶文化为依据来进行探 讨。仰韶遗址的考古与发掘,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不但有新石器时 代的遗存和文化,而且相当发达,使过去宣扬的“中华文化西来说” 不攻自破。仰韶文化以黄河中游、华山为中心,分布广泛,东至山东、 西至甘青、南到江汉平原,北达内蒙古草原,目前发现的遗址有 5200余处。仰韶文化上下数千年,纵横几千里,在世界范围内来说 也是罕见的。
仰韶文化的赞美

仰韶文化的赞美仰韶文化,哇塞,那可真是超级酷的文化呢!一、仰韶文化的陶器仰韶文化的陶器那是相当有特色呀。
那些陶器的形状就特别有趣,有尖底瓶,你能想象吗?这瓶子底是尖的,感觉就像是古代人独特的创意小发明。
还有那些陶罐上的花纹,简直美到爆。
像鱼纹、鹿纹之类的,就像是古代人把他们生活中的动物伙伴画在了陶器上,超级生动。
这些陶器可不仅仅是好看,它们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呢。
比如说,从陶器的大小和用途上,我们能猜到他们当时储存食物或者打水之类的生活场景。
二、仰韶文化的村落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村落啦。
那时候的村落布局也很有讲究呢。
房屋都是那种半地穴式的,虽然听起来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那么气派,但是在当时可是非常适合人们居住的。
这些房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社区。
人们在村落里生活,互相帮助,一起耕种、打猎。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在村子里过着简单又快乐的生活,孩子们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大人们忙着自己的活计,多温馨的画面呀。
三、仰韶文化的农业仰韶文化时期的农业也很发达呢。
他们已经开始种植粟和黍啦,这可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人们学会了耕种,就意味着他们不再完全依赖打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了。
他们精心照料自己的农田,看着粟和黍一点点长大,收获的时候肯定特别有成就感。
这种农业的发展也让人口逐渐增多,因为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安定。
四、仰韶文化的艺术除了陶器上的花纹,仰韶文化在其他艺术方面也有很多成就。
比如他们的装饰品,那些用骨头或者石头做成的小饰品,虽然没有现在的珠宝那么华丽,但是在当时可是人们用来打扮自己的宝贝呢。
这些小饰品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他们喜欢简单又有特色的东西。
而且说不定当时的男女青年之间还会互相赠送这些小饰品来表达爱意呢,哈哈。
五、仰韶文化的人们仰韶文化的人们肯定特别聪明又勤劳。
他们在那样的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么灿烂的文化,真的是不容易。
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挑战,像自然灾害、野兽的威胁之类的。
名词解释仰韶文化

名词解释仰韶文化
嘿,你知道仰韶文化吗?那可是老厉害啦!就好比是历史长河中一
颗璀璨的明珠!(仰韶文化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
)
仰韶文化啊,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重要文化呢!它分布的范围
那叫一个广,从黄河中游到黄河下游,好多地方都有它的踪迹。
你想想,那得影响多大啊!(这就好像阳光洒遍大地一样。
)
当时的人们啊,在仰韶文化下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他们会制
作精美的陶器,那些陶器上的图案,哇,简直太漂亮啦!(就像一幅
幅美丽的画卷。
)他们还会种植农作物,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仰韶文化的遗址里,我们能看到好多好多的东西,能了解到那个
时候人们是怎么生活的,怎么劳作的,怎么交流的。
这难道不神奇吗?(这不就像我们穿越回去亲眼看到一样吗?)
总之,仰韶文化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
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和研究它呀!。
第四章 仰韶文化

第四章仰韶文化一、分布范围及分期1、分布范围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其分布范围大致是:陕西关中地区、河南大部分地区、山西南部、河北南部、远及甘青交界、河套地区、河北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
C-14年代约为距今7000——5000年。
通过对山西半坡和河南陕县庙底沟,以及对甘肃秦安大地湾的考古研究,明确了仰韶文化的基本面貌:经营原始农业,以种植粟为主,并饲养家畜(猪、狗等)。
2、仰韶文化诸类型分析①关中、豫西、晋南地区的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类型②洛阳、郑州王湾、大河村文化类型③豫北、冀南地区地区的后岗、大司空类型④甘肃地区的仰韶文化3、仰韶文化分期的标准仰韶文化经历了长达两千年的持续而稳定的发展,其彩陶纹饰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为了准确把握这种阶段性的发展变化,学术界通常将仰韶文化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早、中、晚期。
这种分期的标准主要依据于尖底瓶的变化。
尖底瓶是仰韶文化中自始至终使用的一种盛贮水的器物,在各个遗址中多有发现,是一种常见器物,或可称为仰韶文化的标志性器物。
它的变化较为敏感,各阶段的形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学术界最终选择以不同的尖底瓶划分为不同的文化期(图14)。
①仰韶早期的尖底瓶在甘肃有两类,庆阳宁县董庄与正宁宫家川的尖底瓶形制为杯形口;大地湾、师赵村二期出土的尖底瓶则为葫芦形口,器体较长。
这两类尖底瓶中腹部或偏下部均有一对环形耳.前者的形制更接近于陕西关中一带,后者独具特色。
我们将出土杯形口、葫芦形口尖底瓶的遗存定为早期;②中期尖底瓶均为双唇口,一般不见腹耳,我们将出土这类尖底瓶的遗存确定为中期;③晚期尖底瓶主要形制为平唇口(或称平沿口),腹部无耳(彩图8),但在偏晚阶段出现了喇叭形口、腹部有一对桥形耳的小型尖底瓶,甚至在陇西还采集到一件全身饰彩的尖底瓶,我们将这类遗存统称为仰韶晚期。
二、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约7000——6000年)陶质:陶器以细泥、夹砂红陶为主,器型以圜底、平底为多,少量尖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中国青铜器之乡是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大盂鼎、毛公 鼎、散氏盘等五万余件青铜器。宝鸡市有世界最大且唯 一的青铜器主题博物馆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第二,仰韶文化影响中国历史的研究。仰韶文化 虽然不能代替中华文明起源史,“却是中国国家 起源史和中华民族起源史这座大厦中的一根擎梁 柱”(苏秉琦语),因此,仰韶文化成为中国历 史研究的一个切人点。仰韶文化和此后在黄河流 域兴起的二里头文化(夏文化)一脉相承,仰韶 文化的研究必将推动和影响中国历史的研究。
$
大河村类型的仰韶文化分为早晚两个发展阶段, 早期阶段的文化特点基本上与庙底沟类型一致, 陶器种类与彩陶纹饰也大体相同,不过更多的 彩陶施以淡黄或白色陶衣;这种类型的晚期文 化堆积很典型,陶器主要有各式鼎、盆、钵、 壶、瓮、罐、豆、甑、缸及大口尖底器,彩陶 花纹有六角星纹、太阳纹、星月纹、网纹、~ 纹、X 纹等等。大河村类型发展到最后阶段, 有许多因素与相邻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湖北屈 家岭文化相同或相似,表现出向龙山文化过渡 的同一趋势。
$
仰韶文化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 和土地轮休的耕作方式,生产水平仍比较低下。早期阶段 可能有尖木棒等木质工具及石铲、石锄等挖掘土地。这时 的石斧大多形体厚重,横断面呈椭圆形,适于砍伐林木以 开垦荒地。收割农作物则用两侧有缺口的长方形石刀和陶 刀。加工粮食使用石磨盘、石磨棒和木杵、石杵等。中晚 期的庙底沟、大河村类型,出现了大量舌形或心形的石铲, 磨制得比较平整光滑。这些工具都比早期的半坡类型有所 进步,生产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
家畜饲养业比新石器时代早期也有一定进步,饲养的家畜 有猪、狗和羊,马的骨头也有少量发现。鸡骨发现较多, 可能已经驯化为家禽了
$
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 之外还有骨器。除农耕外仰韶文化的人显然还进行渔 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鱼钩、鱼叉、箭头等。 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 的。一些陶器上留有布和编织物印下来的纹路,由此 可见仰韶文化有编织和织布的手工业。
$
仰韶文化的陶器,主要是泥质红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 几种,也有一些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器。半坡类型的陶器 主要是夹砂陶罐、小口尖底瓶、钵和卷沿彩陶盆。器表多 饰绳纹、线纹、锥刺纹、指甲纹和弦纹,彩绘图案是在钵 的口沿外绘画一周紫色、红色宽带纹、盆的内外绘画人面、 鱼、鹿、植物等象生性花纹和三角形、圆点组成的几何形 图案。在圜底钵口沿的宽带纹上,发现有二十多种不同的 刻划符号,可能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渊源。庙底沟类型的陶 器主要有曲腹碗、曲腹盆、小口尖底瓶、小口平底瓶、斜 沿罐、釜、灶等,彩陶纹饰除象生性的蛙纹外,最富特征 的是大量以圆点、曲线、涡纹、弧线、三角涡纹、方格纹 组成的繁杂图案。西王村类型是仰韶文化晚期的遗存,彩 陶已很少,出现了一批形制较小的泥质红陶平沿盆。后冈 类型的陶器以红顶碗、钵、圜底罐形鼎居多,彩绘纹饰流 行成组的平行短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
$
$
下王岗类型是仰韶文化早期阶段最南部的一个 类型,分布于豫南唐河、白河流域和鄂北汉水 中游一带,可能是裴李岗文化移民的后裔创造 的一种古老文化。这种类型的陶器以泥质和夹 砂红陶为主,种类包括罐形锥足鼎、钵、罐、 盆等,有些器物与半坡类型的极为近似,鼎与 长颈壶与裴李岗文化有一定渊源。这种类型的 晚期阶段陶器种类增加,彩陶也以红地黑花或 灰衣红彩居多,纹饰有条带纹、三角纹、斜十 字纹、叶纹、涡纹和方格纹。
2、彩陶船形壶 这件陶钵的底部有布纹印痕,是制陶时把未干陶坯放在麻布 上衬垫所致。
$
$
鹿纹彩陶盆
鱼鸟纹细颈瓶
$
$
庙底沟类型
代表: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 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 风格: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
彩绘纹样:纹样多为两端相交组成的新月形、叶形、 花瓣形纹(植物纹),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构成的 三角形纹(几何纹),还有少量的动物纹和编织纹。
$
仰韶时期用的工具
$
仰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制陶技术最能代表当时 的手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从考古发现看,各部落都 掌握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包括选用陶土、塑坯造型、 烧制火候等一系列技术和绘画贴塑装饰的工艺。 不过,制坯还停留在手制阶段,不少小件器物仍采用 直接捏塑的简易方法。仰韶文化中期以前,一般都采 用泥条盘筑法制坯造型,后来出现了用慢轮修整口沿 部分的技术。制陶的工匠能够在器物表面施加各种纹 饰,有的用特制的模具拍打,有的用工具刻划,有的 装饰主要是为了加固器体,有的则仅仅是为了美观。 其中装饰作用最明显的是彩陶花纹。
$
第三,仰韶文化影响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使世界认识中国有 自己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上承旧石器 文化下接龙山文化,使中国石器时代有了 大致轨迹,也加深了世界对中国是文明古 国的认识。从而对中国不同于外国,独特 发展的土著政治、经济、文化,有更深入 的认识。
$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 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
$
$
$
大司空村类型是在后岗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这时期的陶器以灰 陶为主,红陶降于次要地位,代表器型的直 口圆唇折腹盆、敞口浅腹盆、斜腹或折腹钵、 碗、罐等,刻划与拍印纹饰与仰韶文化其它 类型一致,彩陶风格如纹样则较为特殊,在 暗褐色地上施黑、红二种色彩,花纹为弧线 三角、曲线、波浪等,断续构成带状图案, 其间并缀以叶纹、S 纹、同心圆纹、睫毛纹 等。
代表作品:彩陶花瓣纹盆、勾叶纹彩陶盆、植物纹彩 陶盆、鱼鸟纹彩陶盆、彩陶鲵鱼纹瓶、漩涡纹曲腹盆、 鹳鱼石斧缸。
$
彩陶花瓣纹盆
植物纹彩陶盆
$
彩陶鲵鱼纹瓶
漩涡纹曲腹盆
$
鹳鱼石斧缸
$
第一,仰韶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影响和意义深远。第 一次宣告了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新时代文化遗存。证实 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 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仰韶文化成为中 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 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揭开了 中国田野考古史的第一页,从而使新石器时代到的研 究扩展到旧石器时代及铜器时代,揭开了中国现代考 古学史上的新纪元,为后来发现并被命名的其他新石 器时代文化奠定了规范化基础,起到了先河作用;为中 国历史研究带来了最新的信息。
$
第四,仰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对世界的 贡献。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前,世界学术 界都持“中国文化西来说”,通过仰韶 文化的发掘研究,改变了学术界这一错 误认识,中国这一土著文化得到了举世 共认,改写了世界历史。
$
第一,仰韶文化影响考古学的发展。发现仰韶 文化之前,中国还没有考古学,仰韶文化的发 现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考古学研究 主要依靠遗址的发现,而发现仰韶文化遗址点 之众多,远远超过其他文化遗址点的发现量, 仰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必将推动中国考古学的 发展,并影响世界考古学的发展。
$
仰韶文化各种类型遗址发现的彩陶花纹形式 与风格互有区别,但也有它们的共同特点。 早期以红地黑彩或紫彩为多,中期流行先涂 绘白色或红色陶衣为地,再加绘黑色、棕色 或红色的纹饰,有的黑彩还镶加白边,十分 美丽。绘画所用的颜料、磨砚、研磨锤等工 具,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 遗址的营地、墓葬中都有发现。从彩陶图案 纹饰的痕迹分析,当时绘画已经使用毛笔一 类较软的工具。
仰韶文化居民死后按一定的葬俗埋葬,多长方形土坑 墓,墓中有陶器等随葬品,小孩实行瓮棺葬。盛行单 人仰身的直肢葬,但合葬墓占一定比例。合葬的人数 不等,多的达80人。葬制中实行女性厚葬和母子合葬, 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特点。聚落房子朝向中心广场 的统一布局,则表明当时维系氏族团结的血缘纽带根 深蒂固。这些与母系氏族社会组织的特征是相吻合的。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远 古的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 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 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是远古 先民的文化遗存。
$
1.仰韶文化的发现 2.仰韶文化的分布 3.仰韶文化的经济 4.仰韶文化的类型 5.仰韶文化的地位 6.仰韶文化的影响 7.青铜器的介绍 8.陶器与青铜器的对比
$
仰韶文化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 址发现。仰韶村遗址位于渑池县仰韶乡 境内,距县城1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 呈缓坡状,遗址东西两侧各有深沟,北 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遗址坐 落在县城北7.5公里饮牛河西岸仰韶村南、 寺沟村北的台地上,南北960米、东西 480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遗址向北 可达晴山的山峰之一——韶山。仰韶村 村名即取诸仰望、崇敬韶山之义。
$
作者——潘梓辛201360044433 组员——张珂201360044431
纪家庆 201360044426 陈义泽201360044430 高晨珂201360044232
$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 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持续时间为距今约7000 年至5000年,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 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 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
第二,仰韶文化在中国考古史及至世界考古 史上有显著的地位。仰韶文化揭开了中国新 石器考古事业第一页,揭开了中国考古学研 究第一页,揭开了中国原始社会研究第一页, 书写了中国田野考古史新篇章,是划时代的 里程碑。
$
第三,仰韶文化研究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史有重大意义。 中国的传说时代,史书记载有炎帝、黄帝、撷项、帝 誉等部族,但由于疑古,中华文明史源头仍不清晰。 随着仰韶文化遗址的多处发现,地下遗存验证了史书 记载的正确性。因此,仰韶文化研究对于重建古史、 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意义重大。夏商周断代工程理清 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使中国历 史再向前推1000年,这1000年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仰 韶文化时期。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最早起源 的就在黄河流域,研究仰韶文化对于研究中华民族起 源或者说研究中华民族少年时代概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