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柳永八声甘州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八声甘州PPT讲课课件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 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争知 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羁旅漂泊、抒发感慨。 秋色的萧瑟凄凉。
词句洗练,气势磅礴,境界开阔。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具 有盛唐博大高远的气象。以上写仰望,往下 转写俯视。
2、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 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3、雅俗并陈。有“凡有井水处,皆 能歌柳词”之美誉。
柳永对词的独特贡献
前期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柳永
承袭“花间”余 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
4、柳永还善于运用铺叙手法
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 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
宋人李之仪也指出: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跋吴 思道小词》)。
清人周济也评论柳词“铺叙委婉”(《介存斋论词杂著》)。 陈廷掉也说:“奢卿词善于铺叙”(《白雨斋词话》)。
柳永创造性地以赋为词,运用铺叙手法, 具体细致地叙事、写人、绘景、抒情,从 而增添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可以说,柳永是第一位大量运用铺叙手法 的词人。
味
3、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
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 流。”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之宣城郡出 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加上 “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 “红衰翠减”出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 衰愁煞人。”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 停留在异乡?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 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 深重。
合作探究
❖ 1、词人“不忍登高”中“不忍”的原因是什 么?
鹤冲天(1022年)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创作背景:
❖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 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 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 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 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 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 一、赋体铺叙与白描手法。所谓赋体铺叙就 是将同一层意向层层铺开,尽力渲染。如上 片写景的三层画面。下片抒情的两种视角; 所谓白描,即直接进行描写,不作比拟,不 作婉饰。
艺术特色
❖ 二、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景中 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将情与景融为 一体。
艺术特色
❖ 三、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 篇的句首字。领字在词曲中常用,但像柳永 这样,在一首词中连续频繁使用的并不多见 。如词中领起数句的“对”、“渐”、“望 ”、“叹”、“想”,领起一句的“不忍” 等。
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 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 深重。
合作探究
❖ 1、词人“不忍登高”中“不忍”的原因是什 么?
鹤冲天(1022年)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创作背景:
❖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 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 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 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 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 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 一、赋体铺叙与白描手法。所谓赋体铺叙就 是将同一层意向层层铺开,尽力渲染。如上 片写景的三层画面。下片抒情的两种视角; 所谓白描,即直接进行描写,不作比拟,不 作婉饰。
艺术特色
❖ 二、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景中 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将情与景融为 一体。
艺术特色
❖ 三、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 篇的句首字。领字在词曲中常用,但像柳永 这样,在一首词中连续频繁使用的并不多见 。如词中领起数句的“对”、“渐”、“望 ”、“叹”、“想”,领起一句的“不忍” 等。
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PPT

诗人趣事
诗人的那些不被知晓却很有趣的传闻和故事。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 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 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 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 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 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 填词柳三变”。
眠花宿柳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 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 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 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 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 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 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歌伎是柳永 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 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 了他的文学地位。
写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 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 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诗词赏析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诗句的内容既包括表层内容, 又包括深层的含义。联系意象和意理解感悟诗歌的内容,从 而理解诗歌的诗意美。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_ppt课件

南北朝•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 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 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误:用的极好,把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急切, 思念之情更深。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处。”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暮雨上至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清空清朗之状如在目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 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 东流。
吊柳会(吊柳七):柳永去世后,无亲人祭 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 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这种风俗一直持 续到宋室南渡。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 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 及众红裙。
沈祖棻:用一“对”字起领,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 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暮雨”上至 “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 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凉爽 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 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 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清空、清 朗之状,如在目前。《九歌•大司命》:“使冻雨兮 洒尘”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启发。“洒江天”也是 洒向空气中的灰尘,但由此想出“洗清秋”,构思 就更新颖。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 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课件

2、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但对上片中的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却 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 高处。” 请结合苏语加以赏析。
明确:该句在物像上选取大尺度、大范围 ,广阔辽远的景象。风既寒且急,行旅必 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 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 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形象鲜明,使 人读之如亲历其境。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 词作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 ,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 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 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 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 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
2、该词上片用了哪些意象?营 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确:该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暮 秋之景。词人用暮雨、霜风、冷 落的关河、残照、红衰翠减、无 语长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 、荒凉、肃杀的气氛。
3、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情,可分几个 层次?
①“不忍登高· · · · · · 何事苦 淹留” 哀叹长年漂泊,有家难归。 ② “想佳人· · · · · · 识归舟”,设想佳 人也在楼上盼望自己
(三)三读诗歌,把握寓意
八 声 甘 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作者抒发了自 己思乡怀人之 情,那他为什 么不回去呢? 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1.赏析“洗”字 妙在何处。 2.赏析“渐霜风渐 紧,关河冷落,残 照当楼”。
《八声甘州》课件

课件布局
封面:标题、 目录:列出
作者、日期 所有章节和
等信息
子章节
正文:详细 讲解八声甘 州的内容
总结:总结 八声甘州的 特点和意义
参考资料: 列出参考资 料和引用来 源
结束语:感 谢观看和指 导
课件交互
课件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讨论、投票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反馈机制:设置作业、测试等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课件更新:定期更新课件内容,保持课件的新鲜度和实用性
课件互动性强, 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课件更新及时, 能够紧跟学科发 展前沿
改进方向
课件内容:增加 互动环节,提高 学生参与度
课件设计:优化 界面布局,提高 视觉效果
课件功能:增加 辅助工具,如笔 记、书签等
课件反馈:设置 反馈渠道,收集 学生意见和建议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教育机构:用于 培训课程,提高 培训效果
使用场景
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进行讲解和演示 自学辅导:学生通过课件进行自学和复习 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学,使用课件进行讲解和演示 企业培训:企业内部进行员工培训,使用课件进行讲解和演示
使用方法
打开课件,点击“开始”按钮 浏览课件内容,了解八声甘州的相关知识 观看视频讲解,加深对八声甘州的理解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保存课件,方便日后复习
制作技巧
课件内容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课件设计要美观大方,色彩搭配和谐 课件制作要注重互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制作要注重实用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06
课件使用
THEME TEMPLATE
使用对象
柳永《八声甘州》课件

表达羁旅行役之苦
抒发人生迟暮之悲
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同类作品比较与鉴赏
章节副标题
06
柳永其他作品比较
《雨霖铃》:描写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蝶恋花》:以蝴蝶为引子,表达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
《望海潮》:描写杭州美景,展现出浓郁的江南风情
《八声甘州》:以秋景为背景,抒发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
对比分析:从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深入了解柳永的创作风格与特点
教学设计与课堂互动环节
章节副标题
07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课堂互动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思想感情与主题解读
章节副标题
05
柳永的情感世界
孤独与失意:柳永的词中常常流露出孤独和失意的情感,如《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对爱情的执着:柳永的词中常常表达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如《八声甘州》中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八声甘州》的主题思想
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八声甘州》的格律结构
添加标题
词牌名:《八声甘州》
添加标题
格律: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添加标题
句式:四四、四四、七四、四四、五四。
添加标题
定格:上片首两句为平起平韵之七言句,第二句为四字句;中三句为平起仄韵之七言句;下片为平起平韵之七言句,第二句为四字句;中三句为平起仄韵之七言句。
《八声甘州》(柳永)(共47张PPT)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前期晏、欧等词人,生于承平 之世,喜爱冯延巳却无其经历与感 慨,所作多带“富贵气”,或“疏 隽”、“深婉”而有“鄙亵之语”, 与“花间”有相通之处。
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 的苗头。张词宛转典丽,创制慢词, 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 晏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
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 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 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 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 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 空添几许伤感
• 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铺叙 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寒和寂寥 。
先写雨景 再写雨后: 眼下(“当楼”)
学习目标
•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 界,把握柳永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 •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
词鉴赏能力。
北宋词总论
Beisongcizonglun
词在北宋时期,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承袭“花间”余 绪
柳永
开拓了词的形势和内容
•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 ,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 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 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 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 !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 得珍惜啊!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 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 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 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
• 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 • 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 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 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 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 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 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齐读全诗,思考:
❖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 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 打通上下阙的是哪一句? ❖ 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从哪些词句中
长调。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 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等。婉约 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 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 如柳永、李清照等。
简介柳永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 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 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 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 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 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 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 著名的《鹤冲天》:
古诗鉴赏柳永 八声甘州课件
八声甘州
柳永
❖ 词: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词 曲|宋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 文学体裁。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 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最初称 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
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
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
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 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 词的种类
❖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 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 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 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 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 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 形式,称为“引”或“近”。明朝人开始把 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
❖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渐霜风 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却大加赞 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①这词本是谁在思念谁? ❖ ②这句词是从谁的角度来写的? ❖ 转换角度,推己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 ③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 何须论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
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 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 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 里。柳永在京城又等了三年,参加了下 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 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 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 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 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 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可以看出来?
八声甘州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 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
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 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 阑干处,正恁凝愁。
❖齐读上阕,在描写秋景的句子中, 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样变化的?
齐读下阙,思考:
❖ 作者在下阕主要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抒 怀?
从对方落笔,虚实结合,衬托,情同境异, 既丰富了诗歌内容,又深化了思归之情
❖将这首词改为二三百字的散文, 要求意境、情感与原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