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的秘密——对《情人》中小哥哥的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解析电影《情人》中的形象语言

解析电影《情人》中的形象语言

解析电影《情人》中的形象语言作者:龙艳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3期[摘要]以杜拉斯的半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成功地运用电影语言对原文本进行了解读。

以视觉艺术形式表现了一对异国恋人跨越重重阻隔的隐秘爱情故事。

电影有机地运用了服饰语言对人物性格特征和生活背景进行塑造、同时注重发挥肢体语言对男女主人公情感交流的直观描述作用,从而开掘了影片的深层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整部电影的形象语言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又富于浓郁的怀旧、浪漫的情韵。

[关键词]《情人》形象语言服饰语言肢体语言黑格尔在《美学》中写道:“艺术中最重要的始终是它的可直接了解性。

”这种所谓的“可直接了解性”需要艺术作品通过各自的艺术语言传达出来。

作为综合性的视觉艺术门类,电影中的对白、背景音乐和主题歌曲等等,都是重要的艺术表现语言。

但电影最重要的表现语言还是由演员的肢体动作、服饰形态和道具场景等所构成的形象语言。

形象语言通过外在的视觉形式叙述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

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在1991年跟据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就是一部成功运用形象语言把一个隐秘的、跨越种族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描述得精彩绝伦的范例。

原著小说在1984年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对这部小说的评论是:“杜拉斯的《情人》聚焦于个人的心灵史。

折射着人生与社会的现实,具有洞烛世事的人性的亮度与意义。

其间的情感力量充满着巨大的活力,在时间的长河里生生不息,令人惊叹。

肉体的欢爱是短暂的、瞬间的。

而情感的审美在时间与距离中显得恒久、真实而又可贵。

”导演阿诺极富创造性地运用形象语言把这个故事拍成感人至深的电影。

《情人》讲述的这个异域爱情故事的特别之处在于,巨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个人之间一个是法国殖民地的白人女孩,一个是侨居越南的中国北方青年。

在那个还存有严重种族歧视的时代,他们所面临的障碍是那样坚硬而强大。

不能说的秘密观后感

不能说的秘密观后感

不能说的秘密观后感昨晚,终于看了《不能说的秘密》。

剧情上的跌宕转折无须我多言。

只想说说其中的角色在这部片子里,三个主角的形象,其实以叶湘伦最为模糊。

黄秋生扮演的父亲依然可圈可点,到剧情后面才知晓他为什么总是要叶湘伦做一个普通人——可见路小雨的事在他心中二十年来总是耿耿于怀。

我以为,形象最丰满、性格最复杂的,是路小雨,她的内心世界,几乎让我为之落泪很多人都跟我说,不满意路小雨这个角色,几乎认为是全片的败笔之一。

我却认为,假如没有路小雨,即使有穿越时空那样的桥段,也无法让我对这部片子久久动容一个长期浸淫在音乐之中的女孩,内心本是极细腻,性格也很开朗(这一点可以在她到了二十年以后蹦蹦跳跳地享受隐形人的趣味时看出来)。

可惜,对她才华的嫉妒催生出可怕的氛围,同学的冷嘲热讽,恐怕早就存在,班长尚且如此,其他苟且之人更难以想象。

于是,她变得孤僻,而且自卑——这种不自信,使得她对这份有时差的感情从来缺乏信心。

因此,她常常吃醋,哪怕叶湘伦对她的喜欢如此明显,哪怕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叶湘伦根本不可能喜欢晴依,她还是很在乎,很介意,哪怕一点点的小细节她的大胆,似乎不像是一个矜持女孩所应该表现出来的。

前40分钟里的许多举动,都像是个不成熟的肥皂剧里的小女生,对男主角有着莫名其妙的又公然的喜欢和追求。

问题却是,叶湘伦是她在她那个时空所无法得到的。

他跟她一样,才华横溢,对钢琴有着由衷的热爱;他不会嫉妒她,他不会冷漠她,他喜欢她,愿意骑车带她去很多地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跟她有着知音般的共识,都最爱那一首留声机里蜿蜒的老曲子。

她说,“我能遇到你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确实不可思议,在路小雨的心里,那是个唯一能寄托的美好她迟迟不肯将“秘密”告诉叶湘伦,也在叶湘伦想要拥抱她时故意躲开——心底的那份自卑感到底还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偷偷作祟。

待她知道,在叶湘伦毕业那天旧琴房将会被拆,她又想到终到那一天,她再也无法凭借旧琴来穿越20年来找他,那个背影。

杜拉斯《情人》中的“他者”形象

杜拉斯《情人》中的“他者”形象

杜拉斯《情人》中的“他者”形象[摘要]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情人》中塑造了一个“他者”的形象,这一形象是作家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现实的一种描述,这种描述契合了欧洲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想象,通过文化“他者”完成了本民族文化身份的再认同。

[关键词] 形象学“他者”文化身份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坛最具个性的女作家。

《情人》是她在1984年发表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一段令人终生难忘的爱情。

当年就获得了法国著名的龚古尔文学奖,在此之前的一年,该书已销售了420万册,由香港影帝梁家辉主演的电影《情人》更是让无数影迷倾倒,《情人》的成功使得人们竞相阅读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出生在法属殖民地的交趾支那(越南南部的旧称),她整个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那里度过的,18岁时才迁居法国。

“肮脏的小安南人”,“黄皮肤的瘦弱孩子”,“印度支那的少女”,都是杜拉斯对自己的指称,印度支那的一切给她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并扎根于她的意识深层,成为她潜意识的文化之根,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东西两种文化在她身上交流、碰撞,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她“面对西方经常处于一种失语与无根状态,却在面对东方时又具有西方人的优越感。

”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她的创作具有非常丰富而多变的内涵。

在当时的印度支那,充斥着种族歧视和等级观念。

白人是高贵的上等种族,白人中又分为很多等级:非常富有的大庄园主、做贸易的、殖民地行政机构的高级官员等,再往下是中等收入的白人商人、教师、最底层的穷白人。

整个殖民地社会等级森严,阶层分明。

杜拉斯一家处于白人社会的最底层,贫困使她们虽身处同类之中,却常常被排斥、被嘲笑甚至被压迫,杜拉斯的母亲因不知贿赂殖民官员,买到了一块无法耕种的土地,导致破产,她的家庭是因为贫困而受到印度支那白人社会的排斥和鄙视。

尽管她母亲竭力维持着这个家庭所谓的白种人的尊严,但贫困还是使他们的生活更接近于当地人而非白人。

杜拉斯《情人》背后的形象学思考

杜拉斯《情人》背后的形象学思考

杜拉斯《情人》背后的形象学思考中心词:形象学、社会整体想象物、创造性想象、意识形态、乌托邦摘要:当代形象学强调对作家主体的研究,研究他是如何塑造“他者”形象的。

杜拉斯是如何将她这一生最美好的爱情想象“创造性想象”地赋予这个支那人的。

由于杜拉斯情感的日趋激烈,这个支那人在承载杜拉斯想象的过程中,完成了杜拉斯笔下的中国形象由意识形态向乌托邦的转化。

小说结尾这个中国男人打来的电话,超脱了小说整体的虚化性,却给小说乌托邦注上了真实的注脚。

一: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它的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如“晚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战后日本文学中的美国形象”。

○1很显然,形象学研究的领域不再局限于国别文学的范围之内,而是在事实联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研究。

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是异国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

○2形象学经历了从传统形象学到当代形象学的演变过程。

传统形象学重视研究形象的真实与否,即关注形象与“他者”的差距,当代形象学却更强调对作家主体的研究,研究他是如何塑造“他者”形象的。

法国当代哲学家保罗•科利在《从文本到行动》一书中提出萨特似的“创造性想象”,即将现实中的异国降为次要地位,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主要不是被感知的,而是被作者创造或再创造出来的。

这就将形象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形象的创造着---想象主体一方。

○3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

即是说在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强烈的特征时所进行的对另一个文化的审视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物”的浓厚印记。

所以,作家成其为重要的媒介。

法国学者认为,社会整体想象物并不是统一的,它有认同作用和颠覆作用这两种力,存在于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之间。

我们说某一作家笔下的异族形象是意识形态的,意思是指作者在依据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范型表现异国,对异国文明持贬斥否定态度。

《不能说的秘密》 影评

《不能说的秘密》 影评

《不能说的秘密》影评《不能说的秘密》是一部由陈奕迅、蔡卓妍主演的青春爱情电影,该电影于2007年上映,并获得巨大成功。

故事发生在台湾,讲述了一对青春少年的爱情故事,这对少年相识于音乐学校,他们一起学习钢琴,相互扶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本文将从影片的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制作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故事情节方面,该电影突破传统爱情题材的套路,将音乐与爱情进行了巧妙融合。

电影中主角郑微和罗成在音乐学校相遇相识,二人情投意合,一起在音乐中发掘与实现自己的梦想。

电影首先通过音乐学校的生活场景,提炼了影片主要的思想主题,即探究青春期少年的追求和生命意义,让年轻人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同时,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也探讨了各个角色的命运和选择,让观众能够深刻理解到情感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以及青春的珍贵,并从中获得启示。

角色塑造方面,电影中的角色设定新颖,比较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形象,鲜明的人性色彩,让观众对人物亲切感倍增。

郑微是想要体验音乐的纯真少女,罗成则是早已进入音乐领域,但是被限制的年轻钢琴家。

他们彼此依靠,努力为自己的梦想打拼,始终坚信自己的才华和音乐是无价的,而不是被金钱权利所限制。

而影片中的那些配角,也都是为电影的核心主题服务。

例如老师的鼓励和启迪,言语简单而又真挚,让人们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此外,电影中的家长也都有着各自的故事,反映了台湾社会在一段时期里的缩影,使得电影富有更多的戏剧性和可读性。

制作质量方面,《不能说的秘密》拍摄手法独具匠心,极具音乐性。

每一个镜头是有艺术感和意象的。

影片中的钢琴演奏是非常出色的,亲切又细腻,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拍摄地点精美,尤其是那向日葵的社区到校园的接差,非常得体。

导演把家、学校、社区都设定得非常美丽,美感极强,巧妙地提升了人物的情绪和心境,表达出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向往。

总之,《不能说的秘密》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青春爱情电影,不仅在技艺方面达到了高水准,通过影片的主题,导演也表现了青春期少年人物的内心矛盾与对生命的追求和思考。

电影音乐赏析课程论文——《不能说的秘密》1

电影音乐赏析课程论文——《不能说的秘密》1

2012春季学期电影音乐鉴赏课程论文《不能说的秘密》电影《不能说的秘密》讲述的是一段穿越时空的恋情,电影的插曲贯穿电影的始终。

在这部影片里,情节成了音乐的附属品,这虽然不是一部好的电影,但其中的音乐元素还是极具代表性的,也正是音乐的原故,才让《不能说的秘密》具有欣赏价值。

男主人公小伦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淡江中学的音乐老师,小伦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有着非凡的音乐才华。

当小伦转入淡江中学参观校园时,突然被一段神秘钢琴声所吸引,来到了一间百年琴房,因此遇见了女主人公小雨,一段浪漫悬疑的爱情故事从此开始。

周杰伦饰演的叶湘伦和桂纶镁饰演的路小雨以相同的音乐爱好而同在音乐班学习,音乐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一首神秘的钢琴曲,古老的练琴屋,小雨心里藏的秘密,这一切都使他们的爱情在音乐的旋律中进行着,在他们的浪漫爱情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两人的约定,纸条的误传,晴依的介入,而导致一场误会,于是患有哮喘的小雨消失在叶湘伦的生活中,从此小伦便在思念与痛苦中寻找小雨的身影……毕业典礼上,小伦为小雨弹奏了专门为她写的曲子,小雨出现了,原来只是幻觉般的出现又消失。

在小伦模糊的意识中想象着小雨的忽隐忽现,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从一开始就像小雨说的那样,是个秘密,不能说的秘密,小伦又一次陷入痛苦之中,他并没放弃,从小雨家拿来的一张旧照片中,小伦的爸爸解开了所有的秘密。

小雨原来是20年前这所学校的学生,是通过快速弹奏一首名为《秘密》的钢琴曲而穿越时空来到了自己面前,拥有一段浪漫的爱情,之后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老师也就是现在小伦的爸爸,从而被周围的人视为精神有问题,不但不相信她还排斥她,,以一张当年留下的照片成为此事实成立的证据,以一首古老的曲谱在过去与现在穿梭,所以故事终于揭晓,似乎有些悬疑,有些不可思议,这样纯真的爱情,在浪漫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中演绎着……剧中的插曲所使用的乐器大多以钢琴和提琴为主,节奏较慢的如《早操》这首旋律优美的钢琴曲。

关于《不能说的秘密》的深度解析

关于《不能说的秘密》的深度解析

关于《不能说的秘密》的深度解析№1:关于名字叶湘伦:Y X L路⼩⾬: L X Y№2:关于照⽚倒数第⼆排左起第⼆,三位分别就是⼩伦和⼩⾬.(绝对没错的)№3:关于纸条.当时⼩伦传纸条要给的是⼩⾬,但当时只有⼩伦能看见⼩⾬,所以纸条其实给的是晴依,可以理解为⼩伦传纸条时说的是最后的那位(⼩⾬坐在晴依后⾯).当时的画⾯似乎是⼩⾬在看纸条,其实是晴依在看,⼩⾬只是看见⼩伦回头看她才笑了笑.⾄于后来为什么⼩⾬也去了旧琴房,影⽚没明显交代,⼤家可以⾃⼰想想.№4:关于<SECRET>①At first sight marks one's destiny...第⼀眼就决定了缘分。

这是穿越时空的约束条件.这⾥指的是每⼀次穿越时空后看见的第⼀个⼈能看见⾃⼰.所以⼩⾬才会数清楚旧琴房到教室的步数,还有说"我很喜欢你的背影哦."②20年整定律(注意"整"字):影⽚其实是严格按照20年整规律发展的,下⾯会讲到.⽽弹奏<SECRET>先会让⾃⼰穿越时空去到20年整之后的淡江中学旧琴房,对,旧琴房也是必备条件.注意是20年整之后!⽽再⼀次弹奏则会回到20年整之前,时间必须是严格对应的,这关系到空间关系的解释,这⾥简单说⼀下,前⾯说过了,要维持故事的正常发展,所跨越的时间必须相同,才可以营造出这种有两个空间存在的效果,只不过这两个空间⼀个叫1979年,⼀个叫1999年,两个空间的时间除年份外都⼀样,⽽且前者⾥⾯的⼀丝扰动都会影响到后者,⽤这种思维⽅式可能⽐较好理解.№5:涂改液字(摘录⾃百度)涂改液事件是紧接着阿郎阿宝道出“没⼈跟伦”跳舞这⼀细节⽽发⽣的。

⼩⾬在最后⼀次回到1979年后,在桌上写下了“我是⼩⾬……”⼀串字来让20年整后的⼩伦看见(请注意这个“整”字,这是关键)。

相信⼤家都记得⾥⾯⼀个细节,就是在伦的眼前这个涂改液字出现的时候刚开始是没⼲的,然后迅速⼲了下来,紧接着是风化了;⽽从⼩⾬处看呢,则只是⼲了,没有风化,字还是⽩得发亮的。

杜拉斯情人的形象学分析

杜拉斯情人的形象学分析

杜拉斯情人的形象学分析论杜拉斯小说《情人》里的中国情人形象一、生平和创作玛格丽特·杜拉斯,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1914年生于法属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后来越南西贡,现在的胡志明市,父母为教师,有两个哥哥,16岁遇到一个中国情人,帮她的家里渡过难关,18岁返回祖国,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数学,政治学,1935到1941年在法国殖民地部当秘书,笔根不辍,1996年去世。

从1943年以杜拉斯为笔名发表《无耻之徒》开始,到最后一部作品《这是全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共发表三十多部小说,参与制作的戏剧和电影有20多部,在她众多著名的小说中,以发表于1985年的《情人》最为著名,这部小说获得了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为她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二、具有异域情调的中国情人形象分析1.文化“混血儿”他的身上,有古老中国的烙印,长相俊美,金灿灿的皮肤,没有肌肉,少髭须,浑身乏力,自卑,胆怯,颓废,懒散,柔弱,优雅,深情,爱哭,身上有烟草和香料的味道,臣服于父亲和父亲的财产。

同时,又具有具有法国绅士文化的色彩,如:留学法国,会说法语,言谈举止优雅,穿西装,坐穆新汽车,有穿着制服的专职司机,家里有很大的房子。

如果说,他长相俊美,优雅,身上有一些法国文化色彩,有钱,满足了一个贫穷的法国少女对情人的想象,那么他身上的深深的中国烙印,他的黄皮肤,他的胆怯和阴柔,代表了法国及其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想象,而他的财富和他身上的文化混血现象代表了海外投机和海外殖民的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的集体想象。

2.被压抑者在恋爱关系中,小姑娘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掌控着主动权,第一次见面,他胆怯,自卑,小心翼翼的和小姑娘搭话,小姑娘出于好奇,以一种施舍者的态度跟他交流,在两性关系中,小姑娘主动将自己献给了他,最后也是小姑娘主动离开了他,所以在整个恋爱关系中,他始终被小姑娘居高临下的姿态压抑着,所以他沉默,他爱哭;在与我家的交往中,我的家人并没有因为他有钱而高看他一眼,相反,极度鄙视他,同样,也是以一种施舍者的态度,赏赐或者恩赐给他一个请他们家吃饭的机会,在饭桌上,他试着和我家人说点什么,却无人理睬,所以他沉默,在舞会上,他被我的两哥哥侮辱,他也是沉默的,这是我家人对他的压抑;在家庭关系中,他恪守宗法观念,完全听命于父亲,寄生在父亲的巨额财产中,谦卑柔顺,毫无反抗之力和反抗之心,他被他的父亲所压抑;在文化上,他虽然留学法国,会说法语,但他的身上,依然流淌着古老中国文化的血液,与这个古老的国度一样,慵懒,无力,死板,毫无生机可言,他依然是一个被中国传统文化规训和压抑的巨婴;3.绝望的等待和被等待者《情人》中的男主人公以一个永远等待者的形象出现,而且这种等待从一开始就是无果的,绝望的,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在胆怯和自卑中跟我打招呼,当我回应他的时候,他显得很吃惊,说想不到我会和他说话,由此可见,他打招呼,但并没有指望小姑娘会回应他,他等待着,一个等不到的结果;出人意料地是,小姑娘回应了他,在接下来的交往中,小姑娘的开放,野性让他始料未及,也措手不及,他对此惊慌,也对此惊喜,他等待着小姑娘说爱,他觉得他们之间应该是爱情,但小姑娘却要求他象对待别的性伙伴一样对待她,因此,他的等待有一次落空了;在和小姑娘的家人的交往中,他试探着跟他们说话,等待着他们的回应和接纳,但他们只顾埋头吃饭,完全忽视了他的存在,他沉默了,他的等待有一次落空了;小姑娘离开了,对小姑娘来说,他们的爱情也结束了,但是对于杜拉斯来说,他们的爱情还在继续,或者刚刚开始,她需要用他绝望的,无果的等待来构建她的爱情,对杜拉斯来说:等待——爱情——现实——离开——继续等待,经历了这五个阶段,才算是完整的爱情,从一开始的等待,到最后继续等待,再到很多年后相见,他们的爱情才算真正的完成,因此,他是一个等待者,那是他的深情,而对她来说,深情固然有,但深情背后,她需要他的等待,来构建她的爱情,所以他又是一个被等待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朽 之 死
说 中 , 者 跟 我们 探 讨 了 “ 朽 ” 个 话 题 。穿 越 时 间 , 过 空 间 “ 了拯 救 我 的小 哥哥 . 相 信 我 的 小 哥 哥 . 的 孩 子 . 也 是 一 作 不 这 越 为 我 我 他 的 阻 隔 , 什 么 让 爱情 仍 旧在 我 们 身 边 绽 放 ?答 案就 是 : 。 是 死 个人 , 大哥的生命却把他 的生 命死死地压在 下面 ” 这里 。 我们 看 到 在 “ ” 眼 中小 哥 哥 就 是 “ 的孩 子 ” 也 是 “ 个 人 ” 他 不 我 的 我 . 一 . 小 说 中 , 死 升 华 为哲 学思 考 的源 头 是 : 哥 哥 的 死 。 将 小 其 实 , 的意 象从 小 说 的 开 始 就 有 : 残 的 面 容 , 枯 的 皱 属 于 任何 人 . 应 该 受 到 大 哥 的控 制 和 命 令 . 大哥 却 像 “ 住光 死 摧 干 不 而 遮 纹 . 人 。这 些 现 实 的 与虚 构 的 意 象 的交 织 是 要 讲 诉 “ 于 渡 河 明 的 黑幕 布 ” 定 了 “ 杀 关 制 由他 、 由一 个 人 代 表 、 定 的法 权 ” 我 的小 规 让 的那段故事” 。虽 然 . 者 点 明本 书 的 写作 目的 就 是 讲 关 于 渡 河 哥无 时无 刻 不 是 “ 作 担惊 受怕 . 活 在 恐 惧 之 中 . 种 恐惧 一旦 袭 人 生 这 的 事 情 . 是 小 说 大 篇 幅地 写 自 己 的家 庭 故 事 . 这 些 “ 于 青 他 的 内心 , 会将 他 置 于死 地 , 他 死 去 ” 但 而 关 就 害 。 年 时 代 一 些 还 隐 蔽 着 不 曾 外 露 的 时 期 , 些 事 实 、 情 、 件 也 某 感 事 这里 , 们看到小哥哥 的死 . 不 是死于肺炎 , 者沙漠 。 我 并 或 而 许 是 我 原 先 有 意 将 之 深 深 埋 葬不 愿 让 它 表 露 于 外 的 ” 而关 于这 是 被 现 实 逼 死 的 . 大 哥 的家 庭 强 权 给 折 磨 死 的 。 而在 这 种 强 暴 被 个 家庭 的故 事 . 还有 不 愿 表 露 的就 是 : 的缺 乏 。 死 在 小 说 的 开 始 .作 者 就 为 读 者 的 心里 埋 下 了一 个 缺 失 的 心 理 感 觉 。 个 想 我 走 来 的人 是 谁 ?他 是 活 着 还 是死 去 ?“ 晚 了” 那 太 究 竟 是 什 么 来 得 太 晚 了 ?作 者 引领 我 们 进入 小 说 的世 界 : 湄公 河 的轮 渡 过 程 的形 象 . 亲 的偏 执 的爱 和 为 钱 疯 狂 的形 象 . 哥 的 母 大 象 中文 中表 现得 最 深 刻 、对 这 些 形 象 最 悲 痛 的 描 写 是 小 哥 哥 的 死 。我 一 直 对 小 哥 哥 的死 很 悲 伤 , 为他 是 “ 认 受难 牺 牲 者 ” 。小 哥 哥 的死 .让 我提 醒 自己 活 着 的 价 值 . 因为 我 和 小 哥 哥 生 活 在 母 亲 、 哥 的 掌 控 之 下 , 有 反 抗 的 能 力 , 的 死 让 我 很 悲 恸 , 是 大 没 他 但 却 让 我 的一 生 都 带 上 了 “ ” 阴影 小 说 中提 到 . “ ” 死 的 当 我 听说 小 哥 哥 死 时 的感 受 “ 最初 , 能 理 解 , 来 , 佛 从 四面 八 方 , 世 不 后 仿 从 界 深 处 , 痛 突 然 汹 涌 而 来 , 我 淹 没 , 我 卷 走 了 , 什 么 也 不 悲 把 把 我
具 体 的 细节 之 中 . 仅 仅存 在 原 则 上 。 ” 它 ③ 正 如作 者 在 小 说 的开 始 处 为读 者 展 示 了现 实 中一 个 浪 漫 的 场 景 , 个 美 好 的 , 人 欣 慰 的 画 面 。 不 是 因为 有 多 么 丰 富 的 这 令 并 色 彩 , 是 经 历 时 间 的 冲 洗 , 旧那 么 余 情 未 了 , 涵 深 意 。 接 而 仍 富 着 .我们 就被 作 者 带 人 了一 个 时 间 隧 道 的 场 景 里 面 。 小 说 在 蒙 太 奇 的 电影 手 法 中游 荡 . 会 儿 是 白发 苍 苍 的 老者 形 象 . 会 儿 一 一 是 十七 八 岁 花 季 少 女 的形 象 . 是 这 些 的不 论 是 时 间 的 纪 念 品 . 可 还 是 记 忆 中 的鲜 活 的生 命 . 在 一 个 基 调 下 展示 : 。情 已逝 . 都 死 爱
不 能 说 的 秘 密
— —
对《 人》 情 中小 哥 哥 的形 象 分 析
兰 洁 f 西 师பைடு நூலகம்范大 学 陕 陕西 西安 7 06 ) 1 0 2
中图分类号 : 0 1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106 0 3 — 2 10— 2 X2 1) — 11 0
大 哥 同时 出现 面对 一 件 事 情 时 . 同 时 对 待 妹 妹 的终 生 大 事 的 时 候 ,我 ” 小 哥 哥 的态 度 , 发 生 了矛 盾 。 “ 对 却
不 死 也 可 以 死 去 . 是 已经 发 生并 且 继 续 孩 子 啊 发 生 的事 实 不 这 在 中 国 大 饭 店 吃 饭 的 时候 . 个 哥 哥 大 吃 大嚼 。 不 和 他 ( 两 从 情 死 也 未 见得 意 味着 这 样 . 就 是那 种 绝 对 的 两 重 性 。它 不 存 在 与 人 ) 它 说话 “ ” 非 常 愤 怒 两 个 哥 哥 的 行 为 “ 们 根 本 看 叶 不 看 我 是 他
批 判 哥 哥 , 复 地 “ 的两 个 哥 哥 根 本 不 和 他 说 话 。 在 他们 眼 中 , 重 我 他 就 好 像 是 看 不 见 的 , 像 他 这 个人 密度 不 够 . 们 看 不见 , 不 好 他 看 清 , 听 不 出 。 ” 一 连 串 的 排 比式 的谴 责 之后 , 出 了 原 由“ 也 在 道 这
的家 庭 里 ,我 ” 小 哥 哥一 起 生 活 了十 六 年 , 到 的痛 苦 , 们 两 “ 和 受 我
个 一 起 承 受 , 沙 沥 的餐 厅 一 起 吃 饭 , 在 我们 三个 人 没 有 母 亲 , 哥 大 的无 理 、 横 、 计 多 端 , 我 和 小 哥 哥 达 成 了 一 致 . 起 无 声 地 蛮 诡 让 一 反 抗 这 个 共 同 的敌 人 。 可 是 , 仅 的 一 次 反抗 , 让 小 哥 哥 “ 仅 就 睫毛 间 已是 汪 汪 泪 水 。” 的独 立 意 识 和 战 斗 意识 . 我 明显 胜 于 小 哥 哥 ,
是 因 为 他 有 于 我 , 原 则 上 . 不 应 该 爱 他 , 和 他 在 一 起 是 为 了 在 我 我 他 的 钱 , 也 不 可 能 爱 他 , 是 不 可 能 的 . 或 许 可 能 承 担 我 的 一 我 那 他 还 在 , 就 是永 恒 . 也 挡 不住 ! 这 死 切 , 这 种 爱 情 不 会 有 结果 。 因 为他 是 一 个 中 国人 . 是 白人 ” 但 不 二 小 哥 哥 和 大 哥 在 这 里 ,我 ” 道 我 家 的 情 况 与 “ 人 ” 家 况 相 差 千 里 . 是 我 “ 知 情 的 可 在 小 说 中 . 者 不 断 间插 小 哥 哥 的 死 事 实 . 说 他 的死 把 一 们 就 因 为 “ 族 ” 个 差 异 而 自恃 欺 人 . 装 高 ( 转 第 1 6页 ) 作 并 种 这 假 下 2
他 。 ” 常 绝 望 “ 们 也 不 会 那 样 做 如果 他 们 能 做 到 这 一 点 的 非 他 话 , 力 看 一 看 他 , 他 们 在 其 他 方 面 就 可 以 用 功 读 书 了 , 于 尽 那 对
社会生活基本准则他们也 就可 以俯首就范 了。”⑦ 显然 ,我” 一 “ 在
关键 词毫两 个哥 哥 情人 与 不朽 死 《 人 》 杜 拉 斯 自传 性 质 的 文 学 作 品 , 中 披 露 了 “ ” 情 是 其 我 在 切 都 带 走 了 。 而 大 哥 的死 , 至 是来 晚 了 , 亲 的 死也 是 太 晚 了 。 甚 母 少 女 时 代 的 感情 经历 。在 这 部 书 中 , 们 看 到 了 “ ” 一 个 失 去 对 比两个 兄弟 , 们 可 以 看 出 “ ” 我 我 在 我 我 的不 同生 活 态 度 : 个 是 爱 。 一 一 父 亲 的 家 庭 里 。 失 去 了 母 爱 , 有 兄 弟 姊 妹 情 意 。 是 单 单 小 个 是 恨 。 又 没 可 哥哥让我还有“ 着” 活 的感 觉 。在 书 中 .我 ” 小 哥哥 的感 情 是 那 “ 对 在小说刚刚开头.我 ” “ 就禁 不住 内心对大哥的仇恨 . 出“ 说 我 么 明 媚 . 佛 看 见 了阴 霾 下 的 阳光 。 仿

想杀人 , 我那 个 大 哥 , 真 想 杀 死 他 。 想 要 制 服 他 , 怕 仅 仅 一 我 我 哪 次 。 次 也 行 , 想 亲 眼 看 着 他 死 。” 这 样 的仇 恨 . 不 是无 缘无 一 我 @ 并 《 人 》 写 爱 情 的 小 说 , 是 作 为 永 恒 的 经典 的 话 题 , 小 故 . 之 母 亲 对 这 个 儿 子 的 强 烈 和 邪 恶 的 爱 . 是 重 要 的原 因是 情 是 但 在 来 但
摘要 : 小哥哥在 《 情人》 中的形 象既神秘 又温暖 ≯ 小哥哥让 主人公有 了童 年的 回 但是 哥哥 的 让 伤 心 离开母 亲 忆 死 我 胜予 甚 至让我联 想到 了‘暑 ‘ 朽’ 刁 的人生哲理 本论文就从 小哥哥 的死的升华让 作入手j 分析作 者对小哥哥和大哥的在心 中的形 象差 异阐释作者和“ 对小哥哥的, 同态度, 我” - 、 并分析小哥哥和情人的关系。 。 . .

知 道 了 , 了 悲 痛 我 已 经 不 存 在 了 , 怎 样 的悲 痛 , 是 怎 样 的 除 是 这 悲痛 . 也不知道” ① 我 我 们 在 文 本 中看 到 . 是 小 哥 哥 的死 让 我 看 到 永 恒 一 样 。 因 正 为 “ 将 小 哥 哥 的 身 体 与 我 的 身体 聚 合 . 小 哥 哥 死 去 的 时 刻 . 我 在 这 一 切 本 来 也应 该 随之 消 失 ” 。嘶 谓 “ 朽 就 是 朽 . 死 就 是 死 . 不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