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以劳动力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为研究的核心对象,围绕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展开分析、研究,进行解释。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的人的学问;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关系及运行规律。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劳动力市场概论、劳动力供求分析、工会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劳动投入的生产理论、成本、收益理论

?与劳动相关问题

劳动力市场、劳动报酬、失业与通胀、劳资纠纷、歧视等?劳动关系及其动作规律(管理)

劳资关系、分配关系、劳动组合关系

3、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源于劳动力商品与其供给者劳动者不可分割的性质

(1)交易后(就业后),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力)会发生变化。

(2)劳动力商品的质量(素质)难以把握。

(3)劳动力能够持续地成为商品,其载体劳动者本身的生存必须得到维持(4)劳动力无法从劳动者身上剥离

(5)与雇主相比,劳动者缺乏关于市场条件各方面的信息

4、劳动力市场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劳动者处于弱势

?市场不稳定

5、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1)宏观方面,劳动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失业、劳动报酬、职工福利

(2)微观方面,劳动经济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性问题

(3)对于个人来讲,掌握有关专业知识,提高分析社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劳动力商品有哪些特殊性?

第二章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概念

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

?劳动: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人口: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劳动适龄人口: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劳动力资源: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者的数量 劳动的需求是派生需求:产品、服务的需求

边际生产力理论:劳动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雇主就会增加雇佣劳动力

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4、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概念、图形及相互关系

?劳动的生产力递减规律

5、长期劳动力需求

?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定义、斜率、横纵截距

均衡条件: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平缓。(需求弹性大)P43

6、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图形表现为点沿同一条等产量线移动

(2)规模效应:因工资上升造成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

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图形表现为点沿移动到另一条等产量线

7、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和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

? 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变动的反应程度 E=(△L/L)/( △W/W)

?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A 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 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系数为正,两类劳动力为替代关系 系数为负,两类劳动力为互补关系

8、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1)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要素替代的可能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大:因为W ↑→劳动力需求较大幅度下降

(2)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产品需求弹性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大: W ↑→产品P ↑→产品D 大幅↓→企业的LD 大幅↓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大则大:W ↑→KD ↑→ R ↑→ KS ↑→ LD ↓

(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大则大 W ↑→C ↑→LD ↓

9、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减少对劳动力需求: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量

(2)产生新的劳动力需求

10、企业要按政府规定的男女比率雇佣劳动者

政府就业政策替代效应短期会增加女性的就业,减少男性的就业,也会给企业造成新的成本;长期内的规模效应可能会使男女性的就业量都下降

11、对特定劳动者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

政府的特殊政策增加了特殊人群的就业,同时,替代效应会使对其他人的需求减少规模效应会又可能对其他人的需求增加。

思考题:劳动力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弹性

? 现实的劳动力资源 潜在的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政府的特殊政策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什么影响?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1、劳动力供给的概念

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供给假设

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完全竞争市场

劳动力是同质的

B B

A A

B A W W L L E ??=,

3、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

(1)劳动力(人口)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人口年龄结构从两个方面影响劳动力人口的数量

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变化;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化4、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

(1)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年龄劳动力参与率

?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

●人口年龄结构与劳动力参与率;人口性别与劳动力参与率;人口文化结构

与劳动力参与率

(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劳动者受教育时间:受教育时间短则劳动力参与率高,长则低

?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与工龄挂钩的工资制度?)

?工资水平

?个人非劳动收入普及型

?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关联型

?宏观经济

?其他风俗

(4)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假说的前提条件: 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他们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与失业者角色的变化,而不是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之间的变化。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男性失业→女性参与劳动

(一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

所以,失业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男性失业→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

(一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

所以,失业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变化最终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力量对比,经济衰退时期,多数情况下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二级劳动力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5、复习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对

劳动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6、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1)形状:向后弯曲

(2)原因:替代效应使余暇需求↓劳动供给↑

收入效应使余暇需求↑劳动供给↓

7、家庭劳动力供给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

?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考率越低(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8、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1)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相加而得。

(2)形状:向右上方倾斜

(3)原因:替代效应在任何人身上起作用,而收入效应只对少数人起作用。所以整体上看,市场上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9、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

(1)如果工资能随市场自动调整,劳动力供求会自动均衡,没有失业产生。(2)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造成失业。则需政府下调最低工资,以使劳动力市场均衡。但劳动者的收入↓→产品需求↓→劳动力需求↓→均衡工资↓,均衡劳动力↓

对策:扩大有效需求

10、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

(1)市场工资>均衡工资时,供<求→市场工资↑→供<求对策:工资指导线

(2)市场工资<均衡工资时,供 >求→市场工资↓→供 >求对策:最低工资制度

11、劳动者选择何时工作?会考虑以下因素

●雇佣条件和实际利息率

●经济景气的变动:就业愿望丧失效应供给↓→缓解市场供求关系;

附加性劳动者效应供给↑→恶化市场供求关系

思考题: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参与率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影响劳动

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和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不均衡时如何调整?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1)市场均衡含义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

?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

同时具备两个方面含义的均衡称为古典意义上的经济均衡

(2)均衡分类

?按市场覆盖范围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按均衡的时间特性的不同规定分为: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

2、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1)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2)非均衡概念

●古典意义上的非均衡:供求不相等,不稳定的状态,具有暂性和过渡性

●现代非均衡学派的非均衡:供求不相等,具有稳固性,持久性

非均衡理论认为:市场运行的结果通常是非均衡的,非均衡的结果建立

在每个人在既定的信息条件、制度条件和市场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基础上,具有稳固性。

3、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

●理论:劳动力供给能够被社会全部吸收;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

到满足

●现实:劳动力供给的绝大部分都能得到就业岗位;不存在长期、大量缺乏

劳动力的部门

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2)表明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完全信息),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

(3)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在现行工资率下,工人和企业都能找到就业机会和它们所愿意雇佣的劳动力。

5、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1)劳动力供求方面的原因

工资率具有相当大的刚性→价格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受产品市场的调节

劳动力供给数量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2)供求既定前提下其他原因

?信息不足(供求双方)

?过度选择

?制度和政策因素

6、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1)自愿失业: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2)非自愿失业:因产品需求下降,减少劳动需求而造成失业

7、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

(1)劳动力短缺

?累积效应:指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短缺。

?溢散效应:指某一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以这个工厂的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发生原材料短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

(2)劳动力过剩

?劳动力过剩的表现是劳动力滞存:企业内部:隐性失业;企业外部:显性失业

8、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提出的,指企业组织的内部劳动力市场。(2)构成要素

?组织结构:直线、直线职能、矩阵

横向分工协作;纵向权力、职位分层

?组织原理:其成员属于组织从属关系

外部劳动力市场组织原理:按价格自由进出市场

内部:受价格以外的技术的、组织的、以及制度的等因素影响

9、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

(1)高昂的替换成本

●企业重新招聘、员工重找工作成本;老员工与新员工关系不和引起的成本

●对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泄露商业秘密,人力资本投资

流失

(2)企业中人力资本和知识的专用性提高;“锁住效应”

(3)工会的促进

思考题:122、123页

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1、生命周期的含义

(1)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也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2)人们生命周期的变化

?结婚年龄后移;生育年龄延后;生育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

2、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

成本:直接成本:生活、教育、健康

间接成本

收益:收入、心理满足、养老

3、影响人们就业或转换工作的经济性动机有哪些?

(1)期望总工资收入

(2)信息的影响(不确定性)工作寻访理论

收集信息所需成本(直接+间接);求职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影响劳动者的最低供给价格;3、信息的不完整性

思考题:P168

第六章 就业与失业

1、就业的度量

(1)就业的含义(定性)

就业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2)基本条件: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 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 有报酬的劳动

(3)就业的统计 就业人口比率=

(4)充分就业的内涵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

? 凯恩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 理论界:充分就业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充分就业并不是失业率为零,等于自然失业率

? 劳动力供求角度: 充分就业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凡是愿意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

2、失业的测量

(1)失业的概念

? ILO 定义(定性):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2)失业率

(3)自然失业率: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不可避免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3、二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

? 劳动力结构变化:妇女表少年所占比重大,摩擦性失业上升

? 工资刚性程度加强:最低工资制度、工会谈判

? 失业保险:失业后不急于找工作或找工作时间延长

? 结构性失业增加:技术进度→失业率上升

4、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1)人口因素(供给):数量、质量

(2)经济因素(需求)

? 经济发展水平

? 经济增长速度→劳动力需求多

? 产业结构

对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同

%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数%100?+=失业人数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

()(%%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就业弹性=

(3)制度因素(需求)

经济体制(计划还是市场);劳动制度

(4)心理因素(供给):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

5、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

(1)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2)萨伊就业理论

在正常情况下,价格可以使市场自发达到均衡

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不正常的)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6、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1)基本观点: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干预经济(需求)→财政、货币政策(2)凯恩斯的就业观点

?认为有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

?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AD ↓→减少生产→劳动需求↓→失业

(3)解决对策

?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鼓励消费

?增加投资和提高消费来刺激需求

?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胀政策

7、菲利浦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

8、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长期菲利浦斯曲线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直线说明长期中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不存在交替关系

?短期:

P↑→利润↑→扩大生产→就业↑→失业率↓

?长期:

工人:货币W↑≠实际W↑→劳动供给↓

雇主:价格上升不是由于需求扩大→削减生产规模和雇佣规模,最终回到自然失业率

9、摩擦性失业

(1)定义: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2)特点:行业广泛且涉及人员多(20~30岁年轻劳动者更多);失业期限较短

(3)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人们总是在就业、失业、非劳动力之间进行不断变动

?信息是否完善;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

(4)摩擦性失业水平取决于: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流量;失业者找到及接受工作的速度。

10、结构性失业

(1)定义: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就业与岗位空缺的一种失业现象。表现为:技能、文化、区域、年龄结构失衡(2)特点: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如年龄大、文化程度、劳动技能水平低;失业周期较长

(3)产生原因: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措施:培训?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劳动力的地区转移

11、周期性失业

(1)需求不足型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失衡所造成的失业。

(2)特点:劳动力市场供>求;数量大、最常见、最难以驾驭;各个经济周期的失业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普遍性,一经发生可能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3)主要原因: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12、隐性失业

(1)特点:表面上失业;无法准确识别

(2)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公开性失业相同的原因;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思考题:P276

第七章人力资本投资

1、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的基本观点

(1)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2)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的基本观点: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为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主要部分,教育对经济发展有影响;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重大问题

2、明塞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

(1)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用这一理论解释个人收入差别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他把个人收入差别归因于接受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工作中经验积累形成的人力资本差别,并把受教育年限作为衡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重要标准,建立了说明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之间关系的人力资本收益率模型。

(2)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劳动力供给问题,尤其是妇女劳动力供给的行为。他首先把劳动供给理论归入家庭决策,证明了对妇女而言,工资增长的替代效应(用劳动代替闲暇)大于收入效应(收入增加,增加闲暇减少劳动),因此,妇女参工率提高。

(3)工资差别与工作转换之间的关系。他证明了,男性与女性工资差别不是由于性别歧视,而是由于妇女在生育期间工作中断,由工作经验积累减少而引起的人力资本增加慢于男性。工资增加率与工作转换率反方向变动。

3、人力资本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2)特点: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和劳动者不可分,以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为基础;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和继承的属性

(3)价值只能在人力资本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劳动者工作绩效的评价加以确定。

4、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1)主要形式:各级正规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健康保健;人员地区的流动(2)特点:投资收益的广泛性;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5、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1)成本

?直接成本:学费、书费等直接教育费用;不应包括全部的住宿和伙食;包括任何超出不上大学的生活费用

?间接成本(机会成本):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

?心理成本:主要取决于主观评价

(2)收益:教育投资的收益是一种未来的收益,微观上表现为家庭或个人的货币收入增加、福利状况和工作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

6、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1)成本:受训者所需要的直接货币成本以及培训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的成本;实施培训的机会成本;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员工从事培训的机会成本

(2)收益:对企业而言.企业内员工绩效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进而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对受训者而言,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可以增加其劳动收入和有关的福利待遇,提高选择职业的能力。

7、两种在职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1)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

?一般培训,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同样具有适用性。

?特殊培训,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的更多。

(2)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效益

?合理方法:双方负担成本,双方受益;既可以减少或消除企业在特殊培训上受到的损失,也能对员工造成约束和吸引力。

8、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1)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自愿进行的迁移行为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有流动的自由选择性。

(2)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

?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9/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分析

(1)成本:交通费; 搬家费或新安家的费用; 流动过程中放弃的收入; 离开家庭和朋友所带来的心理损失; 资历和养老金的损失

(2) 收益:新岗位带来的预期收入;薪酬、福利、社会保险等

10、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年龄:年龄越大者收回投资的年限越短;年龄较大的人往往拥有较多的人力资本;年龄较大者流动成本高于年轻人;家庭;教育;流动的距离;失业率;职业许可制度;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力流动;国际环境;工会;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状况

思考题: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P345

第八章工会与集体谈判

1、工会的定义

工会是劳动者大众为了获得并维护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包括劳动权益、经济权益、政治权益)而自愿结合的有组织的群体或团体。

工会是一个劳动者自愿参加、有组织的功能性的(主要是获取并维护劳动者劳动权益)群体或团体。

工会是代表劳动者其他经济利益、政治权益的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

性质:群众性;阶级性;经济性(维护经济利益);政治性(参与政府管理)2、工会的分类

根据工会募集会员的模式进行分类

●职业工会:技工工会、普通技工工会、半技术工人及非技术工人工会、

白领工会

●行业(产业)工会:垄断性的行业工会、非垄断性的行业工会

●一般工会:募集会员时不加任何限制,既不考虑行业因素。也不考虑职业

因素

3、工会的功能

(1)代表功能(雇员代表):以一种集体的力量为雇员说话,在工作场所形成与雇主相抗衡的力量,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充当一个压力团体。

?经济利益代表:为雇员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劳动就业、报酬权、休假休息权、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权利

?政治利益代表:通过参政议政影响政府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2)参与制定工作规范功能

(3)综合服务功能:提供会员“互助保险”(工会运动初期):现代服务:金融服务、法律咨询、设立养老险等

(4)沟通协调功能

4、工会化与工会效应

(1)工会化: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工会会员减少的原因;妇女劳动力增长(妇女不倾向于参加工会);就业结构变化

(2)工会效应:正效应——维护工人利益,通过集体谈判提高会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作条件等,改善劳动条件,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负效应——集体谈判造成;超员雇佣(既要提高工资,又不减少就业);

在短期内加大劳动成本,降低生产率,甚至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5、集体谈判的分类

(1)国家级谈判:全国性工会与雇主联合组织之间的谈判

(2)产业部门级谈判:产业工会或部门工会与雇主协会之间的谈判

(3)企业级谈判:企业工会与雇主之间的谈判

6、集体谈判的优缺点

(1)优点:集体谈判不是通过对抗甚至冲突方式而是通过双方对话并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双方参与的形式,其结果一般要签订集体合同,对于双方主体而言都有约束性,有利于缓和稳定企业劳动关系;其最重要的成果是劳资双方和谐关系的取得,即劳动合作的实现。

(2)不足之处:劳资双方有时难以达成协议,集体合同难以签订,还会引发企业劳动争议甚至劳动冲突。

7、中国工会职能

(1)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与国家和企业建设改革);参与职能(参与对国家和社会的事务管理);教育职能(爱国主义、民主法制、科技、文化教育)(2)工会职能异化(形式上的组织)综合服务功能;组织文体表演、发放福利用品等;工会主席大都由企业行政任命或企业行政领导兼任,而不是由会员选举产生。

思考题:工会集体谈判工会化工会有哪些功能工会有什么正效应和负效应?

简述集体谈判的优缺点;怎样理解集体谈判的约束条件?简述集体谈判范围论和希克斯谈判模型。如何认识工会在现阶段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1、政府支出与劳动力市场

(1)公共部门就业和工资的决定

公共部门就业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部门。如国防、义务教育、基础研究、道路交通、民事警察等。

?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决策性质上的差异:

企业部门的劳动需求:取决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成本收益对比,由企业独立决定

?公共部门生产和服务的决策者是各级政府,决策目标是服务最大化

?公共物品的生产规模受财政收入水平的硬约束

?公共部门的绝大多数产品和服务不能用价值指标进行准确地评价与度量?公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不存在可以准确计量的市场需求曲线

(2)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

?实行“比较工资”原则:参照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进行制定公共管理、义务教育、基础研究:工资相对稳定增长,随国民收入增长而增长

类似企业部门:接近于企业部门的工资,如市政工程部门

●公共部门附加性福利在工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高

●公共部门劳动者流动率低于企业部门,工龄的增长与职务的提升带来工资

的增加

●公共部门的职业结构特点使工资结构中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占较大

比重

●公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敏感性小

●公共物品的生产更多地分布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

2、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转移支付和补贴↑→产品和服务需求↑→劳动力需求↑

(2)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改变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转移支付和补贴↑→劳动力供给↓如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口如果有退休金,则减少劳动力供给

失业保险、低保制度使失业人员不急于找工件

3、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W↑,就业率↓,劳动者和雇主各承担部分税收

(2)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就业量下降

4、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最低劳动标准:(1)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概念;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日工作时间、周工作时间(3)其他劳动条件标准最低就业年龄、女工保护

5、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G↑,T↓→AD ↑→Y↑L ↑

?紧缩性财政政策 G↓,T↑→AD ↓

?财政政策手段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kg=1/(1-β)

?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ktr= β/ (1-β)

?改变税率 kt=- β/ (1-β)

6、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

MS↑→ r↓→ I ↑→ AD ↑

?紧缩性货币政策

MS ↓→ r ↑→ I ↓→ AD ↓

?货币政策措施;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7、收入政策措施

?工资-物价指导(工资指导线)——将货币工资的增长率限制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内

?工资-物价管制——政府规定并强制实行某种工资标准和物价标准,在一定时期内工资与物价的变动不得超过该标准;这一措施很少使用,通胀特别严重时才用

?经济激励和经济惩罚(税收控制)

8、人力政策

(1)定义:又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

(2)人力政策是针对结构性失业而提出的扩大就业的对策,其理论依据是人力资本理论。

(3)人力政策内容: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激励就业的措施;实施创业就业计划;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

思考题:最低劳动标准收入政策人力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如何决定?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有哪些内容?政府收支对劳动力市场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论述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促进就业。

第十章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

1、劳动力市场歧视

指那些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者,仅仅是因为他们所属的人口群体具有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不同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2、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

劳动经济学

(1)工资收入歧视: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

(2)雇用歧视: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3)职业歧视: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些劳动力即使完全有能力胜任,却因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导致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或者被排挤到同一职业中的过低档次的位置上。

(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指某些劳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较少获得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以及较好的健康照顾等机会

前三种歧视称为后市场歧视,后一种为前市场歧视。

3、个人偏见歧视理论

?把歧视看成歧视者的一种偏好或“爱好”

?情愿放弃生产效率,即最大产出和利润,而满足歧视的偏好

(1)雇主的个人偏见

雇主为了与一部分人保持距离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

劳动生产率相同、市场存在歧视的情况下,被歧视者必须接受更低的工资。

偏好一致和偏好不同时的劳动力市场歧视

歧视的后果:短期,利润减少;长期,可能被排挤出行业

(2)雇员的偏见

(3)消费者(顾客)偏见

消费者需要商品或劳务,雇主通过提供商品或劳务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这就产生了雇主对雇员的需求,这就是通常说的“引致需求”。这种需求的传递也可以导致就业歧视,如果消费者对特定人群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歧视,必然传递到雇主对雇员存在歧视

4、垄断歧视理论

(1)基本内容:歧视是因为个别企业垄断造成的,歧视行为能增加歧视者的收入。

(2)相关观点:

?男性工资水平高于没有歧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

?女性工资水平则低于没有歧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且工资低于男性劳动者

?歧视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增加

?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若其他竞争对手实施歧视性用人政策,则不实施歧视的企业将因其相对较高的人力成本处于不利地位?市场竞争不会减弱歧视,有必要采取公共政策措施对付歧视现象。

5、统计性歧视理论

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作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注意:群体中个体差别越大,利用群体资料作为甄别手段的代价越高。

6、歧视性工资差别的表现形式

(1)性别工资收入歧视(2)种族工资收入歧视

思考题:劳动力市场歧视统计性歧视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类型有哪些?

个人偏见歧视理论、垄断歧视理论的观点如何运用和评价差额法?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 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 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 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 就业人口 +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 -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C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D .需求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D.企业的性质 C.货币资本规模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D.劳动需求增加C .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D .富有弹性 C.缺乏弹性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 B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劳动经济学重点

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因素:1.技术。技术系数:生产单位产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2.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量3.资本价格和产品价格4.短期和长期。短期:只调整劳动力数量。长期:可以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5.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6.制度:规则、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以约束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 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变化的敏感程度。(1)曲线缺乏弹性:|E|<1,陡峭(2)曲线富有弹性:|E|>1,平坦 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某种劳动力K工资变化1%所引起的对另外一种劳动力J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两种劳动力的关系:1、若E>0,总替代: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增加2、E<0,总互补: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减少。是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工资下降,替代效应就会少用成年人;规模效应会促使企业增加所有投入要素,包括成年人。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研究的是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四个因素以及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规模效应。工资上升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上升,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一定幅度价格上升导致的产量下降就大,就业量减少就多。企业比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企业之间产品替代性大,导致其产品价格弹性大。行业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小,行业产品价格弹性小。长期弹性大。长期可以开发生产替代品,增大价格弹性。2.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替代程度的制约因素:a、技术b、政府规定(游泳池救生员)c、时间因素:短期不可行的替代在长期就变得可行(减少泳池数量扩大规模)长期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富弹性。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若弹性大,意味着无需大幅度提高价格就可以增加要素使用量。工资率上升,设备替代劳动,若弹性小,设备价格会大幅度上升,限制了企业用设备对劳动力的替代,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4.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企业被迫更多地提高产品价格,就业量下降更大。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1、目标:整个家庭效用最大化; 2、决策:配置每个家庭成员时间于市场工作、闲暇和家务劳动中; 3、约束条件:(1)家庭非劳动收入: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可能导致家庭所有或部分成员工作时间的减少,可能是市场工作时间,也可能是家庭劳动时间。(2)每一成员的市场工资率:假设初始状态:丈夫市场工作,妻子全职太太。◎如果妻子可能的市场工资上升,影响如何?提高了妻子家务劳动和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市场工作欲望——替代效应导致妻子参加工作。◎妻

劳动经济学(最终版)

1、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 A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B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资本价格之比 C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工资率之比 D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价格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工资率之比 2、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则均衡就业量(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3、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A.正向 B.负向 C.没有 D. 4、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5、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6、技术进步对(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7、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承担。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 8、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9.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10.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 11.向右上倾斜且较为平缓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弹性( )。 A.等于零 B.较大 C.较小 D.等于

12.在水平形状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下,() A.单个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工资出价水平来改变劳动力供给水平 B.单个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其劳动力需求来改变市场工资水平 C.单个企业可以以低于市场工资率的工资水平雇到所需劳动力 D.单个企业不可以通过工资出价水平的改变来改变劳动力供给水平 13.当工资率增加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为(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14.个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 )。 A.边际替代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 C.工资率 D.利息率 15.无差异曲线较为陡峭的人更加( )。 A.偏好收入 B.偏好闲暇 C.没有偏好 D.不确定 16.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小时,工资率变化对该类劳动力就业量的影响( )。 A.大 B.小 C.没有 D.不确定 17.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比重越大,该种劳动力的自身工资弹性(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18.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19.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为( )。 A.无弹性 B.无限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20.实行计时工资,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承担。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 21.进行专门培训的成本,在形式上通常采用( )。 A.企业负担原则 B.员工个人负担原则 C.企业和员工双方负担原则 D.社会负担原则 22.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往往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浙江省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2.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可以归结为 A.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和平移效应 C.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D.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某地区工资率不变,但教育培训成本下降,会导致该地区劳动力供给曲线 A.左移 B.右移 C.不变 D.不确定 4.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那么这个城 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A.45万 B.50万 C.51万 D.71万 5.雇员的工资部分取决于工作时间,部分取决于企业所获得的实际利润的制度称为 A.利润分享制度 B.无保障的纯分享型制度 保障工资的分享制度约定比例分享型制度

6.下列关于劳动力供给弹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B.供给富有弹性是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C.单位供给弹性的特征是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D.供给具有无限弹性是工资率固定,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绝对值大于零 7.有关下图中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阶段I中,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B.在阶段I I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C.在阶段I I中,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D.在阶段I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8.古典经济学中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马歇尔 B.瓦尔拉 C.配第 D.凯恩斯 9.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有关 发散型蛛网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工资率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D.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大于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0.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其员工基本工资的高低取决于 A.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价值 B.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生产成本 C.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质量 D.一定时间内合格劳动产品的数量 11.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工资水平的实行原则是 A. 比较工资 原则 B. 最高工资 原则 C. 最低工资 原则 D. 社会平均工资 原则 12.下列不属于准固定成本范畴的是 教育培训费退职金交通津贴工资

川大成人教育《劳动经济学》综合练习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基尼系数=(a-b) B 基尼系数= 1/(a+b) C 基尼系数= a/(a+b) D 基尼系数= b/(a+b) 2、为了缓解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我国鼓励相关人才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促使大家消除“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这反映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均衡上上是( C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 A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减少 B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减少 C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增加 D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增加 3、下列不属于宏观财政政策的是(D ) A政府购买 B 转移支付 C 税收D公开市场业务 4、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B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先成正比后成反比 5.人力资本投资是劳动力市场的(A ) A供给机制B需求机制 C 保障机制D调节机制 6、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D )。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7、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B )来支付。 A.企业B.员工 C.政府D 8、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A)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A.西奥多·舒尔茨B.马歇尔 C.加里·贝克尔D.卢卡斯 9、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B)。 A.农业发达B.农业剩余 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工业化 10、技术进步对( B ) A.熟练工B.非熟练工 C.技工D.女工 1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1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1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1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浅析 一、现状分析 30年来,在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农民工队伍的结构特征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群体,从性别年龄结构到受教育水平,从流动时间到流动距离,从就业领域到社会保障需求,农民工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在这些变化中,一个新生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第二代农民工。 近年来,研究者对第二代农民工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好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定义解析 新生代农民工:参考已有研究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同时根据本文所依据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仍然保留农村户籍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第二,大部分时间已脱离农业生产,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以赚取工资性收入。相比之下,将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称为第一代农民工。(摘自《人口研究》) 2. 现状特征 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了自主和自觉意识,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更愿意成为市民。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是市民化意愿最强、市民化过程最为迫切,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融入城市被市民化的群体(刘传江、程建林,2007)。 另外,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有如下各项主要特征: (1) 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在女性农民工中,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 (2) 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已婚比例低; (3) 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 (4)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较低,但在行业上更加向制造业集中; (5) 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 (6) 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尚短; (7) 第二代农民工更多地跨省流动; (8) 近八成跨省流动的二代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其中半数流入广东省; (9) 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 二、问题提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全体农民工总数的 34. 6%。当前,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农民工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规模增长速度将更快,他们在全部农民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高。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便是对这类人群问题的聚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而城市能否也相应的对他们进行回馈,占了农民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且呈现增长趋势的新生代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三、问题分析 1 1. 劳动需求及供给 首先,从市场劳动需求上看,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前进,而城市化的过程离不开这些相对人力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况且城市化是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进 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需 求方的雇主和作为供给方的员工对于工资等货币 因素以及雇佣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等所作出的反 应。 2、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对的,是 指在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 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有序 的内部人力资源机构。 3、优等劳动力市场:与次等劳动力市场相对的,就 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职 业保障性强的一种劳动力市场。 4、人力资本:劳动者所具有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 性资本储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等的存量总和。 其价值取决于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在劳动 力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报酬数量。 5、特殊培训:仅能导致受训者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 提高生产率的人力资本投资。 6、竞争性工资差别:指的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 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 工资差别。 7、职业歧视:是指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 将其中某一类或者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 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类劳动 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而把那些高 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 8、工资歧视:是指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 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 性的差别。 二、简答 1、悲观性劳动参与率假说的内容:悲观性劳动参与 率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 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 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 做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 降。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在衰退时期出现的, 一些本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 行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悲观,因而 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2、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律:若其他条件相同, 则劳动力需求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会具有较高的自 身工资弹性:①消费者对于此类劳动力所生产出 的产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②可以很容易 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此类劳动力③其他生产要 素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④此类劳动力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3、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A点为未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均衡点 最低工资W1﹥W0,劳动力供大于求E2﹥E1 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相反则福利改善。 实施最低工资立法的结果:在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中形成了一部分劳动者以另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被牺牲为代价换取工资上涨的局面,者导致这些劳动者中能够继续就业的那部分人获得了最低工资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却会因此失去工作,这就在同一类劳动者中造成了更大的两级分化。 4、计算题(第二章): ①劳动力参与率 LFPR =实际劳动力/潜在劳动力×100%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总人数×100% 潜在劳动力指16岁以上非被监管人口(罪犯、 精神病院人员等)。 实际劳动力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经 济活动人口)。 ②工资率 W'=△Y /△H (工作时间的变化值与闲暇时间的变化值在绝对值上是相等的,工时增加1小时,闲 暇时间就减少1小时)。 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1.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用于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3.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4.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5.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 替代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6.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7.家庭生产: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8.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9.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10.补偿性工资:为了吸引工人,它所必须支付的额外工资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11.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方面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12.雇主歧视: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他为了达到与这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 雇员歧视: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顾客歧视:指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 13.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也叫劳动力迁移,一般包括多重含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流动。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word版本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 答案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 A.供给的增加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工资率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8.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1.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 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分析。 3. 完全竞争市场下,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4.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总的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5.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倾向。 6. 长期生产下,最优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条件

7.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8. 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工资的变化:上升、下降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 9. 需求工资弹性、需求交叉工资弹性(计算题) 第二章 1.劳动力供给的概念 从本质上说,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精品资料

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丛雇用个体到国家)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参与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比率。 3. 男女的劳动参与率 4.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简答) ?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 ?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工资水平 ?个人非劳动收入 ?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社会保障制度 ?宏观经济状况 ?其它因素 5. 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6. 收入约束线

劳动经济学B答案

绝密★启用前 华南师范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2013年7月 委考课程《劳动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3323)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B 2.C 3.C 4.A 5.A 6.C 7.B 8.A 9.A 10.B 11.C l2.A l3.C l4.C l5.A 16.C l7.C l8.C l9.A 20.A 2l.B 22.C 23.A 24.A 25.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6.ABCD 27.ABCDE 28.ABC 29.ABD 30.CDE 3l.ACE 32.ABCDE 33.ABCDE 34.ABC 35.A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36.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37. 相对工资:工资水平决定于维持工人自身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总价值或价格。 38.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39. 洛伦茨曲线:为了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茨提出了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以发明者命名,称为洛伦茨曲线。 40. 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长期劳动力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和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多;反之,工资率下降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增加得更多。 42、左右当事者做出就业与否、转换工作与否、退休与否的经济性动机是什么? 人们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兴趣之外,就是工资、劳动时间、劳保福利等雇用(劳动)条件。此时考虑的劳动条件不仅是当时的状态,还包括未来是什么样子,即准备去就业的企业将来会怎么样,自己升职、升薪的可能性等。 43.人力资本的特点是什么? 1、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人力资本通常是以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资历和工作经验与熟练程度表现出来的,即表现为劳动者的生产能力。 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 44.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包括哪些要素?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3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_3 交卷时间:2017-08-29 10:13:20 一、单选题 1. (5分)源于经济总量失衡的失业是() ? A. 摩擦性失业 ? B. 结构性失业 ? C. 周期性失业 ? D. 隐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2 失业类型与成因,7.就业与失业 2. (5分)反映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 ? A. 从右下向左上倾斜的曲线 ? B. 水平线 ?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 D. 垂直线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劳动力需求,1.1 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3. (5分)效率工资理论是劳动经济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新的启示是() ? A. 保持适度失业率是必要的 ? B. 市场上出现了真正的“待业者” ? C. 其可以为工资刚性理论提供另一个理论解释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4. (5分)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什么() ? A. 劳动者的工作量 ? B. 企业的工资制度 ? C. 政府 ? D. 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的力量对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 (5分)工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与支付相应报酬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指()

? A. 基本工资 ? B.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 C. 福利及利润分配制度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1 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 6. (5分)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是什么() ? A. 周期性失业 ? B. 隐性失业 ? C. 结构性失业 ? D. 摩擦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就业与失业,7.2 失业类型与成因 7. (5分)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A. 正相关 ? B. 负相关 ? C. 成正比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 第二章 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 答:(P38-39)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 (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 答:(P54-55) (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 (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 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 答: (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 答:(P86-89) Ⅰ.影响因素: (1)法定退休年龄; (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 (3)退休的福利水平 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 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 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 答:(P102-104) (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 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 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劳动经济学》作业集

《劳动经济学》作业集--

————————————————————————————————作者:————————————————————————————————日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经济学习题集 (试用) 康锋编写 ???????????? ??????????????? ?????????????? ?????????????? ?????????????? ???????????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劳动经济管理系 二〇〇六年九月五日编写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修订 二〇一〇年九月五日修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修订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

编写说明 1、本习题集是为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课程的教学而编写的配套教学资料。 2、本习题集有两个用途:一是供学员作业之用,即通过本习题集的练习,达到消化课程内容,明确学习重点,保证教学效果之目的;二是为本课程的考试提供命题的基本范围和依据。 3、本习题集按教学单元顺序编写。教学中按知识单元布置作业,并按知识单元进行检查与考核。 第一章导论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_________现象及________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经济学的对象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________配置的科学。 3、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和______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4、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稀缺性,这是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 5、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任何经济行为、任何经济决策都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_________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_______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6、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_________的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________的最大化。 7、我们把劳动力市场理解为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运动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8、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的____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____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9、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_________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_________和获得的工资量。 10、劳动力具有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