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发展与研究

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发展与研究

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发展与研究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对于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要受到人们的重视。

将生命力较强植物的根茎用作河道生态护岸的重要组成元素,可以有效减少河道两岸的水土流失,增强河道坡岸的修复能力。

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分析了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的发展,并结合我国河道生态护岸的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研究,就如何科学化发展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标签: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发展;研究1、前言当前城市发展迅速,城市景观越来越多样化,河流与滨水成为美化城市不可缺少的景观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化城市文明中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国际化城市建设观念的影响下,城市河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当前我国河道护岸工程的發展却越来越无法满足河流发展的需要,由于自然灾害与人为活动的破坏,河道两岸与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亟需得到改善与治理。

2、我国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发展的现状城市的水利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农村水利、城市水利、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

当前,城市的水利建设正在由生态水利向景观水利逐步过渡与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在目前城市开发浪潮中,河道护岸仍以硬质直立墙占据主导地位。

硬质直立墙基本以人工(浆)砌石、钢筋砼结构,它们隔绝了河道与土壤之间的水土交换,对生态性造成了不良影响。

造成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甚至严重威胁着人们赖以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河道已不仅仅具备“泄洪、排涝、蔷水、引清、航运”等水道的基本工程,而且还具有“景观、旅游、生态、对周边环境的呼应”等功能。

近些年来,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重视研究生态型护岸技术,并已提出了多种生态型护岸结构形式,实践运用正逐渐增多,这些不同的生态型护岸技术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单纯利用植物护岸。

一种是植物护岸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护岸技术。

河道生态护岸研究

河道生态护岸研究

河道生态护岸研究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生态护岸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城市原有河道护坡结构对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影响,并在吸取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整治和其他领域生态护坡经验的基础上,对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供水利建设向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转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岸设计原则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而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水环境综合治理包括了裁污、清淤、护岸、绿化等内容,人们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污水截流、清淤、底泥处理、两岸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做了不少研究,对河道的护岸形式在生态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起步。

借鉴国外先进的治水理念,改变传统水利中片面强调防洪安全,对河道整治中的环境问题、景观问题、生态问题等给予重视,这样,河道两岸生态建设的新理念便成为一种需求。

本文将对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1 生态护岸的定义和作用1.1生态护岸的定义和特点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

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河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1.2生态护岸的作用(1)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

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2)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如果在河道中形成浅滩和深潭,把岸线也做成补规则的,即有宽有窄,使护岸有陡有缓,扩大水面和绿地,与岸边绿地、树林之间形成水、绿网络,增强岸边动植物栖息地的连续性,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丰富的环境条件,形成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

从而,河流的自净作用也大幅度提高。

(3)形成优美的风景生态护岸不仅可以与周围环境形成相协调的河道景观,而且可以通过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使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涸游、水草茂bv盛的自然生态景观。

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技术运用研究

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技术运用研究

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技术运用研究【摘要】在当前积极响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下,生态护岸技术在河道整治中越来越被推向主流,我国经过反复的研究,在河道整治中,已经做出了些许成果,但是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就生态护岸在河道整治中的技术应用进行阐述,希望能给有关人士一些启发和相关人员有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护岸;技术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地理等因素,我们会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于是我们对于河道整治方面,运用生态护岸技术,既将河流整治好,同时也将环境美化这中一举两得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护岸技术在河道整治中值得推广。

1 河道整治河道整治就字面上来说,就是对河水进行人为的整治。

整治包括对环境的整治,对水的质量进行整治,对流向的整治,对流量的整治等。

整治的主要目的都是方便我们的生活,避免因河水泛滥成灾,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伤害。

另外,为了节约资源,我们对河道进行整治,改变其河势,进行水利发电。

1.1 河道整治中护岸结构形式分类河道整治中,很重要的一个工程就是建修护岸,我们护岸来消除河水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就其分类形式上说,分为硬质型护岸及现代生态护岸两种。

其中硬质型护岸是较为传统的护岸结构。

硬质型护岸和现代生态护岸都是重要的护岸结构,对提高河道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硬质型护岸,就是说护岸的两侧都是使用水泥、混凝土等物质人为堆砌起来的,材质较硬,这种硬质型护岸的优点是:河道蓄水比较容易;如果出现水位上升的情况,人为排水也相对较方便;对于水上交通来说,这种结构比较规矩,不容易有碰撞的情况产生,对水上交通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硬质型护岸因为修理比较简单和防汛效果突出的特点而被广泛用于曾经的河道治理中。

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硬质型护岸虽然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逐渐发现河水与土壤之间产生了隔阂,水和土不再像以前一样可以进行微妙的作用了,时间越久,土壤的质量越低,严重影响着周围植物的生长。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摘要:口前我国的生态护岸建设依靠借鉴国外相关技术和开展自我探索,将生态理念融入河岸修复工程,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缺乏完整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作为支撑,还需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发适宜我国的生态护岸技术。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岸;研究进展1人工生态护岸结构类型石笼护岸:乂叫净水石笼护岸、格宾石笼护岸,是将中小直径的自然石头装入方形或圆柱形经防锈处理的铁丝笼,其实质为充填满块石的规则矩形钢丝笼单元体。

石笼护岸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结构为多孔构造,能抵御水流动力冲刷;较高的空隙率能保证土壤、水、空气和植物的自然相互作用,动植物可生长栖息其中,适用于风浪冲刷稍大,且对物种多样性要求不高的区域。

缺点是石笼编织工艺复杂,施工需大型设备及大量石材;局部护岸破损若不及时补修会造成内部石材滑落,影响岸坡的稳定性。

1.2三维土工网垫护岸:网垫型生态护岸材料是利用强度较高、柔韧性较好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网垫包含双向拉升平面网及非拉升网,网垫内有大量空隙,可填充土壤,为植被提供适宜的生长载体。

植物发育后,表层土壤和网垫在植物根系作用下紧密结合,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三维土工网垫施工简单,施工成本低,后期养护成本低。

但不适宜岸坡陡、流速快、植物难生长的河段。

13 ±工格栅石垫:王越报道了釆用土工格栅石垫开展河道生态护岸,主要是基于石缝间本地植被可以生长,釆用卵石铺垫坡面,再利用土工格栅加筋固定,既保护了岸坡,也减少了对当地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干扰;其次,土工格栅石垫属于多孔岸坡结构,保证了陆地与河道的水汽连续性;此外,土工格栅石垫比起钢丝网石垫,延长了护岸结构的耐久性。

1・4介质筛护岸:介质筛生态护岸是根据筛分原理,在对河堤进行护岸处理时, 山内及外地向河布设粒径逐渐放大的天然石块护岸介质。

这种结构不仅有效保护岸堤,防止水土流失,也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发育创造了条件,介质筛护岸是自然河床形式的延伸,与其他人工护岸形式相比,更趋向于自然,节约投资。

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生态护岸不仅具有传统护岸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能,而且还融入了城市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本文结合生态护岸的基本定义和功能简要分析后,汇总了目前生态护岸研究的相关成果和技术,并对未来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研究城市河流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均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对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河岸作为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

城市河道岸坡的保护形式应与城市建设规划发展相一致,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居民的需求相符合。

当前,城市河道护岸主要采用直立式混凝土挡土墙。

该结构形式有利于保持岸坡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保证防洪安全,但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水体与陆地环境恶化,对生态造成一定破坏。

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已开始对生态型护岸技术进行专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生态护岸的定义与功能1.1 生态护岸的定义和特点生态护岸是指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有一定自然景观效果的河道护坡形式。

1.2 生态护岸的功能1.2.1 防洪功能生态护岸本身具备一定抵御洪水的能力。

通过护岸上的植被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实现地表和地下水的调节,使循环途径发生一定变化。

洪水季节时,通过植被可将洪水向堤中渗透储存,缓解洪峰;枯水季节时,储存在堤中的水反渗入河,实现调节水位的作用。

1.2.2 生态功能生态护岸将岸边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形成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护岸坡面植被将使水流流速发生变化,为水生生物提供觅食、栖息场所,起到了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另外,通过生态护岸的建设把岸线做成不规则状,让岸边绿植之间形成水面、绿地。

可营造出丰富的生态环境条件,形成稳定、丰富的生态系统。

河道整治与生态保护研究

河道整治与生态保护研究

河道整治与生态保护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河流则是大地的血脉,滋养着万物。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河道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污染、淤积、河岸侵蚀等。

河道整治成为了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但如何在整治过程中实现生态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河道整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防洪减灾。

当河道淤积、狭窄时,洪水的排泄能力会大大减弱,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通过整治河道,拓宽河道、清理淤积物,可以增强河道的行洪能力,降低洪水风险。

其次,河道整治能够改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畅通的河道可以更好地蓄水、引水,为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稳定的水资源。

此外,整治后的河道还可以提升航运能力,促进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发展。

然而,传统的河道整治方法往往侧重于工程措施,如修建堤坝、裁弯取直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问题,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硬化的河岸会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此外,裁弯取直可能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特征,影响河流的生态平衡。

在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保护在河道整治中的重要性。

生态保护型的河道整治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河道整治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需求。

对河道的自然形态、水文条件、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制定出符合生态原则的整治方案。

例如,在规划河道宽度时,要预留足够的滩地和湿地,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空间。

其次,采用生态友好型的工程措施。

比如,使用生态护坡代替传统的混凝土护坡。

生态护坡可以采用植物护坡、石笼护坡等形式,既能保持河岸的稳定性,又能增加河岸的生态功能。

在河道清淤时,也要注意避免对底栖生物的过度破坏,可以采用环保型的清淤设备和方法。

再者,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排入河道的水质达标。

河道生物护岸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

河道生物护岸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
embankment simply generalized the developing progress,discussed the protecting principle of biological
protection.And main type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were also introduced.Considering China’S present condition
embankment most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biological
protection researches in home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biological bank protection;river;soil bioengineering
国外该类护岸的形式较多,主要有灌丛席、灌丛 层、根系填塞、活性淤泥植物、草卷、活枝扦插、枝条 篱墙、排水式活枝柴捆、垄沟式种植、压枝、枝干篱墙 和椰壳纤维柴笼等。这些技术大多和陆地边坡防护 技术一脉相承,统一称为土壤生物工程(Soil
bioengineering)。各个形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 合使用,所用材料可以是植物活体,也可以是死枝 条,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Lou Linl,He Fan2,Wang Xiangdon92,Zhu Bishen92
Limited,266031。Qin咖,Shandong; (1.Hnadian Qi,w|日0 Power Generation Corporation
2.China Im蚵tute of Water Besoure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10(Rm,Beijing:China)

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1-08-26T11:34:00.83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4月第12期作者:张恩继[导读] 近年来,随着环保主义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生态护岸出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张恩继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近年来,随着环保主义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生态护岸出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相较于传统护岸工程,生态护岸不仅可以保护河滩免受河流冲击,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并修复河道沿岸的自然环境。

本文将论述生态护岸的相关研究,并阐述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最后就生态护岸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生态护岸;水利工程;研究;应用中国图书分类号:TV871.1;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Zhang Enji( Land Surveying,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Xi’an 710075,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t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re and more ecological revetments appea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vetment project, ecological revetment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beach from the impact of the river, but also prevent soil erosion and restor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long the river.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and elaborate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is prospected.Key words: Ecological revetment;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Research,application 引言在天然河岸附近,生长着茂盛的水草、树木,出没着各种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在浅滩还有鱼类游动,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因此,人们在江河沿岸耕作土地、捕鱼狩猎、繁衍生息,并兴建起城市、村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生态护岸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态护岸建设依靠借鉴国外相关技术和开展自我探索,将生
态理念融入河岸修复工程,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缺乏完整的生态修复技术
体系作为支撑,还需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发适宜我国的生态护岸技术。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岸;研究进展
1人工生态护岸结构类型
1.1石笼护岸:又叫净水石笼护岸、格宾石笼护岸,是将中小直径的自然石头装入方形或圆柱形经防锈处理的铁丝笼,其实质为充填满块石的规则矩形钢丝笼
单元体。

石笼护岸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结构为多孔构造,能抵御水流动力冲刷;较
高的空隙率能保证土壤、水、空气和植物的自然相互作用,动植物可生长栖息其中,适用于风浪冲刷稍大,且对物种多样性要求不高的区域。

缺点是石笼编织工
艺复杂,施工需大型设备及大量石材;局部护岸破损若不及时补修会造成内部石
材滑落,影响岸坡的稳定性。

1.2三维土工网垫护岸:网垫型生态护岸材料是利用强度较高、柔韧性较好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网垫包含双向拉升平面网及非拉升网,网垫内有
大量空隙,可填充土壤,为植被提供适宜的生长载体。

植物发育后,表层土壤和
网垫在植物根系作用下紧密结合,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三维土工网垫施工简单,
施工成本低,后期养护成本低。

但不适宜岸坡陡、流速快、植物难生长的河段。

1.3土工格栅石垫:王越报道了采用土工格栅石垫开展河道生态护岸,主要是基于石缝间本地植被可以生长,采用卵石铺垫坡面,再利用土工格栅加筋固定,
既保护了岸坡,也减少了对当地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干扰;其次,土工格栅石垫属
于多孔岸坡结构,保证了陆地与河道的水汽连续性;此外,土工格栅石垫比起钢
丝网石垫,延长了护岸结构的耐久性。

1.4介质筛护岸:介质筛生态护岸是根据筛分原理,在对河堤进行护岸处理时,由内及外地向河布设粒径逐渐放大的天然石块护岸介质。

这种结构不仅有效保护
岸堤,防止水土流失,也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发育创造了条件,介质筛护岸是自然
河床形式的延伸,与其他人工护岸形式相比,更趋向于自然,节约投资。

研究表明,介质筛护岸两侧水位波动促进了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水体的自
净能力。

1.5生态混凝土护岸:生态混凝土又叫植生混凝土。

1995年日本混凝土工学
协会在生态材料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混凝土”概念。

生态混凝土是在保证混
凝土牢固性的同时,加入相应的轻质多孔岩石或炉渣或陶粒等、长效缓释肥料、
保水材料、表层土等制作而成。

同时,生态混凝土具有连续性多孔特点及良好的
透水性,为植被附着和扎根提供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植被不能覆盖地表的时候,容易引起地表水土流失和发生波浪淘刷空隙土的可能;与其他护坡结构相比价格
略高;降碱问题若处理不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1.6链锁式生态砖块护岸:链锁块护坡是由一组尺寸一致的预制空心混凝土块相互连接而形成的链锁型矩阵。

链锁式设计使每一个块体被相邻块体锁住,减少
了块体的侧向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透水的保护层。

链锁式生态砖块护岸较抛石
以及四边形预制混凝土块整体性强。

链锁式混凝土块施工方便快捷,价格适中,
后期维修费用低,该护岸可用于斜坡式护岸和拐点较多的河段,在枝江江口河段
航道整治工程中已经有成功应用。

其不足之处在于在护坡植被尚未发育成熟前,
在水流强烈来回的掏刷下,引起空间间隙内以及块下土体掏空现象,造成结构的
稳定丧失,在水流过急时容易导致墙体垮塌。

如何快速培育根系发达的植被,减
少块间和块内土壤流失,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1.7自嵌式生态砖植被护岸:自嵌式生态砖植被护岸通常由自嵌式生态混凝土预制块、滤水填料、加筋材料和土体组成。

该技术主要依靠自嵌式预制块体的自
重来抵抗动静荷载,达到稳定的作用,此结构无需砂浆混凝土施工,依靠带有凸
缘的块与块之间的嵌锁作用和自身的重量来防止滑动倾覆,对地基要求低,适应
不均匀沉降的地基。

该结构解决了挡墙在挡土同时又需排水的矛盾,其高孔率、
挡墙内外上下左右连通的构造可以充分满足水生生物的生存需要,并能迅速实现
挡墙花园化。

1.8固化技术护岸:固化技术是通过有机或无机固化剂、胶结材料和特殊工艺手段把松散的土壤或其他固体物质凝结成具有整体强度的固体材料,在固化面上
可以播撒草种,随着植物根系逐渐向固化土中延伸,交错的根系与土壤的固结更
加牢固。

固化土的表面有与混凝土相似的特性,下层又有松软土壤,为生物创造
了良好的湖滨带生境。

采用固化技术与植物相结合的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
工成本低,护岸效果好,后期维护少的优点。

上海青浦区金泽镇的田山村成功地
利用该技术解决了本村的河岸环境问题。

1.9净水箱护岸:净水箱护岸是对人工湿地和浮床技术的继承和沿用,净水箱中间设隔板,在隔板靠近箱体后壁一侧的下部设孔隙,隔板将箱体内部分成两个
格室。

当污水由无溢流口的一侧流入净水箱时,其在水压的作用下将通过隔板下
的孔隙进入另一侧格室,并从溢流孔流出,滴入下一层箱体。

净水箱护岸砌块用
于常水位以上,是对垂直河岸生态功能的补充,特别适合在空间受限的城市河道
使用。

1.10生态袋护岸:生态袋是用高分子聚丙烯及其他材料制成的一种新型土工
材料,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裂口不外延,对植物友善,植被可以自由穿
透生态袋。

生态护岸的主体可由生态袋、排水联接扣、加筋格栅及植被等组成。

生态袋自身是一个柔性的结构,生态袋护岸整体性较强,对各种地形几乎均适用。

生态带护岸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施工期短和投资低的特点。

1.11种植槽护岸:种植槽护岸是利用木桩沿岸线联排入土后与坡面形成空间,在木桩与坡面间回填种植土而形成的种植槽,或利用透水材料在河岸坡面构筑长
条形槽体,回填种植土而形成种植槽,并在种植槽内栽种各种植物的护岸形式。

植物选择要依据种植槽位置高低与水体交换后的水位或土壤水分来确定。

1.12传统型护岸改造成生态型护岸:多数生态护岸结构适用于建设场地较为
宽阔的斜坡式护岸,然而因历史原因,城市河道两侧已建大量直立式护岸,两岸
建筑密集,拆除重建费用太高;有的河道位于历史古镇,出于保护古镇要求,需
要利用现有老墙。

如何将其改造成生态护岸,是生态护岸研究的难点。

从生态学
视角审视传统护岸,首先应改进护岸墙面,用绿色植被取代灰色混凝土或砌石,
老墙的生态绿化改造也可为其他生物栖息营造生境。

具体做法为原挡墙结构不变
做内基层,采用生态护岸结构做表层,挡墙水上部分种植水生和湿生植物。

老墙
生态绿化的缺点是没有改变墙体的透水性,水陆交接区的生态功能难以发挥。


对于宽阔河道硬质边坡生态化改造,可拆除原有墙面,重构建上述石笼护坡,在
保证护岸防洪能力的同时,有效改善边坡的透水性。

2结语
利用土质堤防防治洪水灾害,是江河湖泊整治过程中采取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传统的护岸主要关注工程构造安全性及耐久性,多采取单调的混凝土、浆砌石等传统硬质材料,却忽略了河岸生态功能。

目前我国现行的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并未对护岸提出明确的生态要求。

传统的硬质护岸将导致生态结构失衡,生态系统退化,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

参考文献
[1]黄小鹏,谢军.河道整治中常用生态护岸类型[J].水运工程,2017(11):109-113.
[2]覃贵赟.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居舍,2017(30):144.
[3]谢先健,吴建军.生态护岸在农村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7(19):103.
[4]陈朋,胡安强,申云香.生态化设计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159-160+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