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 简介
计划生育发起人,自己却有7个子女!

计划生育发起人,自己却有7个子女!
本文导读:
马寅初,1882年出生于浙江,从小就他十分的聪慧,读书也很刻苦,正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十分的优异,所以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这也让他也兴奋不已。
在海外他学得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学成归来后在北大担任教授一职,每天为学生们授课。
按说他这样的事迹肯定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当时他做出了一件事,却引起了很多人的讨厌。
没错,这件事就是提出计划生育了。
当时的中国人口正在飞速的增长,而他做了一项调查意识到了这样任意让人口增长导致的严重性,不仅会引起教育资源的紧张,也会让更多人吃不饱饭,医疗方面更是满足不了广大社会的需求,所以计划生育才会顺应而生。
他倡导一对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生多了就罚款,生一个就奖励,想想宋丹丹演的《超生游击队》,那就是为躲避罚钱才东躲西藏的。
当时他提出的这个计划生育之后在全国实行,不过却得不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不过这个政策在如今看来还是非常明智的。
人们对他不满,不仅仅是因为不理解他提倡的东西,更是因为他自己打破自己的规矩,生下了7个子女。
在1901
年,他就遵从父母之命,与一位姓张的女子完婚,并在一年后产下一子。
异国求学10年,与妻子也分别10年,虽然没有抛下妻子暗恋他人,但是在1917年回国之后,他又娶了13岁女儿同龄同学姓王的姑娘,成了自己的小妾。
从此他就和两位“妻子”一起生活,也十分的融洽。
不过这样的家庭在当时还是比较少见的,13岁的姑娘在当时虽说是可以结婚,但是在现在看来还只是一个初中的小姑娘。
他有7个子女,多年之后却提出计划生育,所以就有人就不能接受他做的这种做法,而这也成了他一生颇有争议的事情。
一代名师马寅初

《一代名师》:马寅初(1882-1982)央视国际2003年09月24日19:13主持人: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而早在1957年,马寅初先生就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张。
马寅初曾经三进北大,1979年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
学界评价北大精神的代表,前50年是蔡元培,后50年就是马寅初。
简历:字元善,浙江嵊县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得经济博士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
先后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和北京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提出控制我国人口的主张1957年发表《新人口论》1979年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十九世纪末年,在浙江省嵊县一个酿酒的小作坊里诞生了一位后来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响当当一颗铜豌豆的小男孩”,他就是在二十世纪在中国经济界,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学界泰斗,一代师表——马寅初。
马寅初的童年是在两岸青树翠蔓,山光水色的家乡嵊县,他的青年时代正值中国打开二十世纪历史第一页之际。
中国人民面临的是一副令人惊心动魄的悲惨图景。
帝国主义列强的耀武扬威,封建专制统治的沉重把中国人民推入了苦难之中。
田雪原(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马老一生大家都在怀念他,都讲马老的精神那么马老最主要的精神是什么东西呢,我感到最突出的就是他对真理执着的追求,这点我是影响特别深刻。
而且马老他本身他这个性格啊,我讲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他的父亲就很想把他培养称为管帐先生但是马老马寅初小的时候,就不愿意干这个事儿。
他就喜欢读书,那么到最后父子两个闹得很不和,这个马老一气之下离家出去了。
出去了家里也很着急,最后一看不行,经过朋友的帮助,马寅初就没干这个管帐先生,就到了北洋大学去读书,。
当然以后,又到了美国耶鲁大学读了经济学。
所以小时候他就这样,那么以后整个马寅初先生一生活了101岁,他的这样一个性格始终没有改变。
1914年,马寅初用英文写出了题为《纽约市的财政》的博士论文。
导游知识:人物轶事-马寅初

马寅初(1882—982)教育家,经济学家。
浙江嵊县人。
又名元善。
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北洋大学肄业。
1910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
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191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
曾参加五四运动。
后兼任浙江兴业银行顾问,中国银行顾问、总司券。
1927年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期间,任重庆大学教授兼商学院院长。
因抨击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而被监禁。
抗战胜利后,任中华工商专科职业学校教授。
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五十年代因提出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的经济理论,遭到错误批判。
1960年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居家赋闲。
1979年平反恢复名誉,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是第一、二、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著有《马寅初演讲集》、《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经济学概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新人口论》等。
介绍马寅初人物

介绍:马寅初先生与他的新人口论(介绍人物篇)之一前言:最近,有许多报刊与杂志在介绍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
其中当我读到介绍我国一位教育家马寅初先生时,顿使我眼前一亮,读到在他一生事迹中有其成名的“新人口论”即计划生育论,乃因我本人后来在医院任职时,也曾参与了计划生育的一些工作。
回想起来,这项工作是与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有其因果的相连关系啊!(1882~1982)一、马寅初先生的个人经历:1、出生:1882年6月24日至1982年5月,享年100岁。
2、籍贯:浙江绍兴3、最高学历:191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和哲学博士学位。
4、父亲:马棣生(在绍兴酿酒开一酒店为生)5、母亲:王贤惠6、儿子:马本初(共有八个子女)7、孙子:马思泽(有很多不一一罗列)二、马寅初的任职情况:1、他在1916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便回国,先任职北洋政府财政部工作。
2、后又被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出任北大经济系任教。
3、在民国时期又任浙江省政府委员。
4、南京政府立法院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5、新中国时期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付主席(由周恩来的邀请)6、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经济委员会付主任。
总的来说,马寅初先生在三个不同的政权时期,其所担任的公职与教育都与他的专业经济相关联的。
三、他当官的抱负受挫:他秉持当官的理念与设想越来越渺茫。
他发现政府不能办富人的税,只能在穷人身上刮。
三民主义名存实亡,权贵资本是实的一个国民政府,他说这些是为人痛哭也。
因此他后来便弃政从教想以教育后人来挽回中国的命运。
他先后在杭州财务学校、上海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
四、因为言论激烈被当局关押:1、1940年12月,马寅初被逮捕,中央社发稿称马奉命赴前方研究战区经济,实际上他已被押进贵州息烽看守所。
2、1942年8月,他回到重庆,便被软禁在歌乐山家中。
3、1944年12月,此时马寅初已62岁,因有周恩来等人的呼吁终于获得了自由,数年的监禁未能折损他的刚正公义。
高中素材经济学家名人故事:马寅初不让学毋宁死

经济学家名人故事:马寅初不让学毋宁死马寅初于1882年出生在一个以酿酒为业的小作坊主家庭,前店后坊的马家,生意十分红火。
父亲见五个儿子中,寅初最为聪明伶俐,有心让他继承父业,想先让他学会酒店管帐,再继承家业,因而只让他读私塾,无意让他继续求学。
马寅初不喜欢私塾的四书五经,向往城里的新学堂,对父亲让他学习管帐非常不满。
常常以怠学怠工以示反抗,为此多次遭到父亲打骂。
有一次,父亲郑重地与他谈话,马寅初抢先表示出自己要到城里读书的态度,父亲坚决不让。
父子双方都不示弱,争执了很久,马寅初也饱受皮肉之苦,他见求学无望,一气之下跑到镇外,一头扎进了黄泽江,幸亏被人救起。
马寅初为求学而以死抗争,虽险遭不测,竟也因祸得福。
原来,恰在此时,父亲的老友张降生来马家访友。
得知此事,觉得马寅初有志气,说服了马寅初的父亲,由他带马寅初到上海读书。
从此竟改变了马寅初的一生。
马寅初早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0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
1906年,他赴美国留学,三年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1909年他又向位于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申请攻读硕士学位。
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后,先是领取国内发给的公费,后来国内政局发生变化,公费停发,他半工半读以维持生活和费用。
在哥伦比亚大学时他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赛利格曼(Saligman)教授。
赛利格曼教授对马寅初先生的人格品德、刻苦攻读、成绩优异,十分赞赏。
在马寅初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曾经伸出援助之手对他进行资助,使他免于中途辍学。
1911年,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通过题为《中国的公共收入》(PublicRevenuesinChina)的硕士论文,取得文学硕士学位。
在博士论文选题上,他不走捷径,选择了较难的《纽约市的财政》作为博士论文题目。
论文收集了充分的资料,经过统计分析,论述了纽约市财政预算的编制、筹集、监督等方法,以及纽约市财政体制的优劣等问题。
1914年8月5日他的博士论文经答辩通过,取得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
100岁马寅初书法8幅:人口学第一人,楷书刚劲有力!

100岁马寅初书法8幅:人口学第一人,楷书刚劲有力!
图、马寅初书法:百年树人。
马寅初,字元善,当代著名的人口学家。
马寅初是浙江嵊州人,曾担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
马寅初一生著作颇丰,对中国的经济、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人口学第一人”。
文从沈梦知,马寅初善养生,一生坚持冷水浴、喜登山,高寿100岁。
马寅初楷书,刚劲有力,元气淋漓,可见书法修为不浅。
图、马寅初书法,上联写修心,下联表爱好。
图、马寅初书法:有困难,不隐瞒。
有办法,要就做。
有希望,要大家加倍努力。
图、马寅初书法:为子三先生题字。
图、马寅初书法:为某工会题字。
图、马寅初书法:碎身粉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播放GIF
图、马寅初书法:为某部队题字。
图、马寅初书法:题字一张。
马寅初

马寅初马寅初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
生于1882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初九),是浙江省嵊州市浦口镇酿酒小作坊主马连生的第五个儿子。
他姓马,恰巧生于马年、马月、马日、马时,乡间盛传:“五马”齐全,是个非凡人物!1898年,马寅初到上海读中学,1901 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
1906年毕业后,留学美国,专攻经济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1915年回国,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1916年至1927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和教务长。
马寅初讲课很少翻讲义,讲得激动时,往往走下讲台,挥动手臂,言词密集,如同阵雨。
一些坐前排的学生说:“听马先生上课,必须撑雨伞。
”1927年,马寅初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
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出版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等著作,从特定意义上讲,马寅初长期的教育实践,实质上是在对于经济问题的深入洞察与研究,并且实践中取得辉煌成就。
20世纪30年代,马寅初开始批评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马寅初受聘于重庆大学,并任商学院院长。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面对当局利用时局混乱,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大发国难财,马寅初拍案而起,写文章,做演讲,揭露当局贪污腐败,抨击战时经济,有一次马寅初在重庆大学商学院大礼堂演讲,台下混进了国民党特务,情况很危险。
马老带了女儿和棺材上台。
他说:“为了真理,我不能不讲。
我带了棺材,是准备吃特务的子弹;带女儿来是让她亲眼看着,特务是怎样卑鄙地向她爸爸开黑枪的,以便她坚定地继承我的遗志。
”接着,他话锋一转,就针对国民政府的种种腐败状况,四大家族的企业、财产等等算了一笔细账。
他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春雷般掌声,使混在台下的特务不敢贸然下手。
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连连派人以高官、美金为诱饵,劝他不要再发表此类演说,但马老一一严词拒绝,后来逼得蒋介石亲自派人去请马老,说有事叙谈,马老照样拒绝了。
马寅初:坦然是我的长寿药

马寅初:坦然是我的长寿药作者:项力来源:《祝您健康》 2011年第11期马寅初出生于浙江省嵊县浦口镇一个酿酒作坊主家庭。
因本姓马,又是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出生,乡间就此盛传:“五马齐全,必定非凡。
”他后来还真的成了一个“非同凡响”的人。
立志进取为报国马寅初自幼性格倔强,立志进取用以报效国家。
其父本想让他在自家的酿酒作坊里学习经营之道,而他却一心要读书。
新中国成立后,马先生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也担任过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
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国外汇兑》、《中国关税问题》、《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经济学概论》等。
1957年,他发表了石破天惊的《新人口论》。
马先生那刚正不阿的秉性决定了他不愿讲假话。
在他年近八十高龄之时,维护真理之雄风仍不减当年,他舌战群儒,毫不怯场。
他恪守的名言是:“碎身粉骨不可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一生常作“狮子吼”马先生曾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立法院议员,他经常发表与当时政策不协调的声音。
1940年他到陆军大学演讲抗战财政问题,说道:抗日战争期间,全国上下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同德,共赴国难。
但现在是“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钱,“上等人”不出钱、不出力,还囤积居奇发国难财。
马先生说到这里,更公开点名,他把“孔祥熙和宋子文之流”称之为“猪狗不如的‘上上等人’”,还说“必须把孔祥熙、宋子文撤职,把他们不义的家财拿出来充作抗战经费”。
孔、宋都是蒋介石一帮的人,当时位居高官。
因为马先生的这些言论,当局就以“立法议员外出考察”名义暗地将马先生幽禁在贵州的山沟里,后经各界人士的营救及美国总统特使的要求,马先生才在1942年8月20日被释放。
《新人口论》的遭遇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解放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为601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蒋介石恼羞成怒,先采取拉拢的办法,派他出国考 察、封官、批给外汇。均遭到他严词拒绝。接着 来硬的。一次,信封里装了一颗子弹。还有一次, 蒋介石派了特务,准备在马寅初演讲的现场搞暗 杀。马寅初事先知道了,他穿着长袍马褂到了台 上,一把扯开胸襟,愤怒地说:“有种就朝这里打!我 遗嘱都写好了,我全家人都来了,我不怕,怕死就不 来,我就是要讲。”特务被镇住了,不敢开枪 1941 年12月6日,一群特务进了重大校园,将先生抓走, 先后关在息烽、上饶监狱。在各界抗议和营救下, 蒋介石被迫将马寅初释放。但将他软禁在家中长 达三年半之久。
• 然而,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新人口论》 受到了气势汹汹的大批判、大围攻,马寅初公开 声明:“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 枪匹马出来迎战,直到战死为止”。又说:“因 为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 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不怕油锅炸, 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表现了维护 学术尊严,为真理献身的非凡勇气和高尚品德。 为此,1960年1月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1963年又被免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 员职务。此后长期蛰居寓所,撰写探索中国农业 经济规律的巨著---《农书》。初稿约100万字在 文化大革命中被付之一炬。
突出贡献
•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 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 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 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 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 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 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 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 年计划的建议。
• 1947年5月23日,上海大中学校学生为了声援南 京“五· 二零”惨案举行罢课。马老毅然贴出声 明:“本教授遵照上海市学联罢教一天。”接着 又准备到南京演讲,揭露国民党反动内战,出卖 民族利益等罪行。特务公开威胁说:“马寅初敢 去演讲,就干掉他!”马老不顾个人安危,只身 前往南京,临行给家属留下了遗嘱。 • 同年冬天,马老在学校小礼堂做演讲。会前,发 现场内有特务,马老从容不迫走进会场,义愤填 膺的说:“我晓得人群里面就有特务,正用手枪 瞄准我的胸膛。我不怕!怕就不会到这里讲话了。 我反对国民党贪污腐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 我不要当立法委员.....有人骂我当学生尾巴,有 人却当了美国人的尾巴,那才是可耻的......”会 场上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
• 1942年3月,马寅初六十寿辰。重大学生掀起了著 名的“祝寿运动”。寿堂四壁挂满各方致送的寿 联。有一联写:
“不屈不淫真气性, 敢言敢怒见精神”。
• 1940年夏,马寅初在重庆向国民党100多名将官 发表演说。他讲道:“在抗战中,下等人出力,中等 人出钱;上等人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专发国难财。 还有一种猪狗不如的上上等人,他们利用手中大 权,掌握国家的经济秘密,搞外汇投机,一夜之间,即 可暴富,而且把钱存到国外,如果亡国,他们就可以 到国外去吃喝玩乐。”随后,他毫不含糊地指名 道姓,“这种上上等人,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对他 们,不但要征重税,而且要撤职!要求蒋委员长大义 灭亲!”马寅初一介书生,敢于在太岁头上拔毛,真 是可敬可佩!
人物素材: 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
生平简述
• 马寅初,生于浙江。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今 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6年赴美国留学, 先 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 博士学位。1914年回国,先后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 职员、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1940年12月 6日被蒋介石逮捕。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 长,并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 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 校长职务。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 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1981年2月,被推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2年 5月10日,马寅初因肺炎复发,病情恶化,医治无效, 溘然长逝,享年101岁。
• 在抗日期间蒋介石送来名片,用委员长的名义请 他赴宴。马老对来人说:“委员长是军事长官, 我是个文职,文职不去拜见军方!再说我给委员 长讲过课,他是我的学生。学生不来拜见老师却 叫先生去拜见学生,岂有此理!他如真有话说, 叫他来找我!”蒋又派人游说:“委员长说了, 您是他的老前辈,既是老师,又是浙江同乡。委 员长推荐您任财政部长,或者是中央银行行长。” 马老笑道:“你们想弄个官位把我嘴巴封住,办 不到!”来人说:“那么,请马老先生买些美钞 吧,政府批给您一笔外汇,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 意啊!”马老答道:“不,不!这种猪狗生意我 不做!我不去发这种国难财!”来人只得灰溜溜 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