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纪念馆观后感

马寅初纪念馆观后感
马寅初纪念馆观后感

马寅初纪念馆观后感

一个人,言人之言者易,言人之所欲言者难,言人之所不敢言者,更难,在强权和铺天盖地的大批判面前,更不用说了。?碎身粉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面对艰难的选择,八十高龄的马寅初先生,为了坚持科学真理,不惜牺牲个人名誉地位,单身匹马,严正立场,深刻地展现了一位学术宗师坚持真理、无畏无惧的学术力量和知识分子不畏强权的崇高气节。

————前言2016年3月26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马寅初纪念馆,为的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怀着敬仰之心来到了马寅初纪念馆。马寅初纪念馆是马寅初的旧居,位于杭州庆春路210号,门外矗立着穿着长衫的马寅初的铜像,其高大身影在阳光格外耀眼,一身正气,坚定的眼神,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这是一座三层中西式砖木结构花园别墅,地方不大,面对着喧嚣的马路,却显得格外清幽与别致。竹?虚心劲节、宁折不屈?,先生生前喜竹,而竹的那种刚正不屈的风骨,也正映衬出了先生的崇高气节,因而三楼阳台上镌刻着?竹屋?二字。

走进纪念馆的正门,映入眼帘的是先生的塑像,他坐在椅子上,从容的看着书,身后则是几个耀眼的文字:?民族瑰宝——马寅初1882——1982?再往里走,一幅幅彩图,照片,娟秀的书法字等,见证着这位伟人的历史,顺着他的生命足迹,我们

走进了他的生命中,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我们对他的了解又上了个层次,马寅初先生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嵊州,1982年5月10日走完了悲壮绚丽的百年人生。

那时的马寅初坚持?一不做官,二不发财?的人生准则,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抗战时期,马寅初一身正气,针针见血的演讲使国民党的腐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丑恶无处藏身,他抨击了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事实,对此,蒋介石恼恨交加,先采取拉拢的办法,派马寅初出国考察、封官、批给外汇,统统遭到严辞拒绝。即使后来马老被抓进了牢房。但他依然没有屈服,出狱后,仍发表文章,批评时政,成为著名的民主斗士。也正是先生这种坚持,执着,文豪郭沫若曾经这样称赞:?你这个马寅初啊,可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爆的响当当的一枚‘铜豌豆’。虽然先生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与地位,面对着各种恶势力的压迫,其仍坚持自己的观点,敢说敢做,丝毫不动摇。

马老一生辛苦,在《民族瑰宝马寅初》这一书中提到马老童年并不幸福,求学也并不顺利尽管如此,他却毕生都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仅是中国当代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人口理论更是闻名中外,在多学科、众领域皆有建树。

马寅初年轻时曾留学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通过以科学方式进行的中西对比,能用更敏锐的目光来审视中国。当时的马寅初以惊人的胆识提出了主张控制人口的?新人口论?,

虽然因此蒙受冤屈与不公正待遇,但事实证明?新人口论?是相当伟大的远见卓识。为表彰他在人口学领域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1993年8月19日,首届?中华人口奖遴选委员会?授予已故的马寅初先生特别荣誉奖。当时的这一发表意义重大,至今仍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马老不仅是个铁打实的汉子,为了坚持自己的思想,把民族之荣辱当成自己为之奋斗的信念,同时马老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勤俭节约的人,他不会去随随便便的浪费,从他的身上我真真正正的看到了坦荡和真实,他不注重外表不注重物质方面的需求,有记载就谈到马老青年时期学习非常刻苦,生活也很清贫。白天上课,晚上还要挑灯读书。他用不起电灯,油灯用的是相对便宜的菜油做燃料。有一次,一位朋友来他宿舍探望,发现灯光非常昏暗,便为他点上了两根灯芯。马发现后,立刻把其中一根熄灭,歉意地对朋友说:?我点不起两根灯芯,请别见笑!?还有就是1936年马寅初住在杭州时,经常带着他的儿子去澡堂洗澡,因此与澡堂里的服务员混得很熟。服务员见马氏父子夏天穿的背心总是有洞,冬天穿的长袍也很破旧,忍不住疑惑地对马寅初说:?马先生是省府委员、经济学博士,还穿这么破旧的衣服??马寅初风趣地说:?夏天背心的破洞穿着很凉快。?又说:?衣服的作用在于保暖,新旧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穿就行,不必讲究!?的确,在现在注重物质和精神追求的现实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抛弃世俗的眼光,抛弃那些虚荣与自私,但是从马老的例

子我们要相信那是可以做到的,可是很难。所以说马老给了我们这些后辈们的不只是他事业上的成就,更多的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做人方面的事情。

走上纪念馆的二楼,我们看到马寅初先生用过的一些家具,其中一张高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高凳的说明是这样写的:1968年马寅初右腿行走不便,每天早晨起来后,他就用双手扶着这个高凳,咬紧牙关,在院里非常吃力地挪着步转圈。为了帮助计数,他在上衣口袋里放了50粒蚕豆,每转完一圈,取出一粒放在另一只口袋,直到全部取完,锻炼才告一段落。?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漫长的坎坷的境遇中,马寅初先生仍能寿享遐龄,一方面得益于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也得益于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持之以恒锻炼身体的方法。

在纪念馆中看到得一切都让马老的形象生动地浮现在我们

眼前,那是一位乐观旷达的老人,那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那更是一位勇于批判的勇士。因此现在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里,陈列着五千年来,对中华民族历史有着深刻影响的四十位文化名人的铜像,马寅初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纵观马寅初先生的一生,不管在什么朝代,什么时候,先生所关注的是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国计民生。为了国家和民族,他大声疾呼,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不畏强权,为了捍卫真理,他?决不向专以力压服而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这就是我们敬仰的马寅初,马老。一个即使身体逝去但情怀、

精神永留于世的民族瑰宝,一个用灵魂指引我们走向更美好未来的璀璨灯塔。

两个小时的参观,我们得益非浅,马寅初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人格力量,坚持真理的不屈意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敬仰。纪念馆里陈列了很多马寅初先生的黑白照片及其亲笔书写,字迹清俊有力,让我们不禁联想当时是怎样波涛汹涌的情怀才能书写出这些字字珠玑。默默凝视这些遗物,我们能想象到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怎样的挣扎,才创造出了这位伟人?

参观完后,我还特意和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攀谈了一下,更是对先生的人生经历相当佩服。马寅初先生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嵊州,1982年5月10日去世,先生一生坚持真理,严谨治学,才华盖世,品格高洁,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宋庆龄曾称马寅初先生?是我们中华民族难得的瑰宝?。作为我国赴美研习经济学并获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他坚持?一不做官,二不发财?的人生准则,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抗战时期,他抨击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事实,得罪了蒋介石,被关押监禁数年,但他没有屈服,出狱后,他仍发表文章,批评时政,成为著名的民主斗士。1957年,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马寅初先生以超人的胆识,提出了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新人口论?,1958年、1959年,先生的?新人口论?遭到了全国规模的大批判,马寅初先生被横加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国的马尔萨斯?、

?反党反社会主义?等帽子和罪名。一个人,言人之言者易,言人之所欲言者难,言人之所不敢言者,更难。何况,在强权和铺天盖地的大批判面前,那就难上加难了。?碎身粉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八十高龄的马寅初先生,为了坚持科学真理,不惜牺牲个人名誉地位,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的严正立场,深刻地展现了一位学术宗师坚持真理、无畏无惧的学术力量和知识分子的崇高气节。

我们走着,深思着,现在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在马寅初先生的故居待了良久,感觉到了浓浓的名人的气息,有些东西在我们心底萌芽,我们应该要行动了,身为当代的大学生,要做党的后补军,要尽己所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我们相信,我们可以!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 导语:中国的解放事业染透了无数革命先辈们的鲜血,他们用生命守护住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英雄前辈们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

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今天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参观位于开发区的林则徐纪念馆。通过今天的参观,使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这位爱国将领由衷的钦佩! 林则徐(1785—1850)是提倡禁止鸦片的清末政治家。当时的大清帝国鸦片蔓延,由于鸦片大量从外国流入,清国白银的流出数量惊人。这时,林则徐销毁了英国鸦片商人带来的鸦片,成为鸦片战争(1840—1842)的导火线。而后,林则徐却被问罪流放到新疆伊梨,此后他又曾出任云贵(云南和贵州)总督。在退隐回到故乡福建后,他受命镇压“太平天国之乱”,但在赴任途中病死。 一进纪念馆首先就看到林则徐的铜像。林则徐头戴清代的瓜皮帽,仰面朝天,右手抚须坐在椅子上。进入馆内,有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明:“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非正义的战争。……林则徐勇敢地站出来抵抗强大的英国的侵略,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历史上反帝斗争、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驱者。”馆内珍藏着许多鸦片战争的文物,十分引人注目。 当时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林则徐果断 地取缔了鸦片,在虎门海岸边的高台上建造了两个50米见方的人工池,与珠江相连,池底部铺有石块,往里注入水和大量的

盐,然后将从鸦片商人处收缴的鸦片投入池中,用石灰烧毁,最后流入珠江。 当时被销毁的鸦片有21306箱。长1米,宽和高各为50厘米的一个鸦片箱中装有40个球状的鸦片,这样算来总数可谓惊人。听说当时销烟时有很多群众在一旁围观。 在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教材《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讲话》一书中,笔者看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先驱者。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毅然奋起抵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的字句。 记得几年前,在中国成为畅销书的《中国可以说不》中也提到了林则徐销烟的举动,书中写道:“中国曾经对鸦片商人说过不,”对林则徐的英雄行为大加称赞。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消息通过在长崎入港的荷兰船只报告了幕府。两年后,《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战败的清国向英国支付了巨额的赔偿金,并割让了香港。大清帝国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日本,日本也颇为震惊。 林则徐纪念馆成为了培养人民爱国主义的珍贵教材。

公祭日的主题党日活动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家公祭日。三一收费站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我党的卓越领导人任弼时故居和纪念馆,祭拜了影珠山抗日英烈墓。 在任弼时纪念馆,了解到因早年的牢狱生活、长期抱病工作以及过度劳累,使他英年早逝。而任弼时短暂的一生令人崇敬:对工作恪守“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长期抱病工作;担负着沉重的担子,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内外大小事都要亲自安排和处理,任弼时待同志和蔼可亲,被称为“党内的老妈妈”;1948年1月12日,任弼时还最早提出了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任弼时逝世后,毛主席亲自为他扶灵柩,并亲笔题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随后,我们来到长沙县福临镇的影珠山抗战文化遗址公园。公园讲解员详细介绍了1938年-1941年长沙会战激烈的战况和修复后的战场、战壕工事、指挥所遗址、抗战阵亡将士墓群等多处遗迹情况。在四次长沙会战中,影珠山作为一道天然屏障,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发生的大小激战

多达几十次。尤以第三次长沙会战最为壮烈,仅福临铺一役陆军195师就有300多将士阵亡。 寒风凛冽,冬雨刺骨。大家心情沉重地围绕着英烈墓三圈,并集体默哀三分钟,此情此景让人回到了七十多年前:无数血性军人奋力击杀着侵略者,子弹打光了用大刀砍向鬼子,大刀砍断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敌人进行肉搏——用拳猛击、用牙撕咬……用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墓碑上那句“成仁取义丈夫志,报国由来生命轻。杀个头颅亦何有,管叫寇贼莫横行”将时刻鞭策着党员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不断前进! 三一站李军

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1 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 1 > 一一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感想走进林则徐纪念馆,心里突然想起他的两句诗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我记得这是林则徐从西安 动身充军伊犁时写的诗.他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认清了鸦片的毒害,"长此下去国家将无筹响的白银,民间将无当兵的壮丁"他在这种强列 的爱国精神驱使下,力排众议凑请道光批准在广州上虎门销毁英商的鸦片,组织广州的军队和人民起来抗击船坚炮利的英帝国主义,英军碰不动钉子啃污泥,掉头北上攻浙江清军无备势如破竹,投降派反咬一口,说林则徐惹事生非,道光帝昏庸不明事理,胆小动摇,最终罢免林则徐的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职务. 尽管如此,他还在西安向西的途中写下上面的诗句.他没有因成为罪臣 而秃废,没有因为冤曲而气愤,他仍然以兼济天下的热心,在伊犁勘测地形,

组织各族百姓修水渠发展农业生产,钱不够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银子都拿出来供修渠用.他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他这银子还是离家时一位姓苏的 大富自愿捐赠一万两白银,林坚决不收,最以奉养父亲的房契相抵才收下.伊宁的潢渠修成,昏庸的道光帝下召表彰伊犁将军阿布泰一字未提林则徐,林又请命去南疆修渠.在南疆一年跑遍了南疆八城.那时的交通工具是槽 子车,坐在车里颠跛不堪.........,他这种气度,正如他写的盈联;"壁立 千细无欲则刚,海汭百川有容仍大." 当林则徐告别家人时口占两首诗;"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收到处开..........,"可见他的胸怀气质是多么的宽广修养是多么的深厚!说到这里,我不免想起范仲淹>中"居庙堂之高则扰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扰其君,是进亦扰,是退亦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扰而扰,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是林则徐继先贤精神的写照吗?林则徐的富国强兵,振兴中华,160余年来多少仁人志士英勇奋斗,抛头颅撒热血,终于迎来了今天,香港,澳门回归,台湾有望统一,今天我国正迈着现代化的巨大步伐走向21世纪,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让科学,民主,法制的强大中华屹立于世界方! 2 2012年9月14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队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在林则徐纪念馆的正门立了两个石碑。一个上面刻着"林则徐纪念馆"、另一个则刻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林则徐爷爷的嘉奖碑文上面记载着他生平的丰功伟绩,讲解员阿姨给我们介绍了林则徐爷爷从小刻苦学习立志要学有所成报效国家的事迹。他四岁就入私塾,十

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

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 文/舒艺黄琪容 回顾任弼时的一生,正如叶剑英在追悼任弼时时所评价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 今天,有幸能够参观任弼时先生纪念馆,在参观纪念馆之前,我只知道任弼时这个人是谁,却不曾了解。怀揣着一份新鲜感与敬畏感,踏上了前往汨罗的路途。 道路上依旧穿梭着忙碌的车辆,呼号着从我们身旁经过,大家排着整齐的队等候在纪念馆门口,享受着纪念馆外围所带来的盛大气势,宏伟的建筑算不得高大,却隐约地透着威严。 跨进了这向往已久的大门,逐渐融入了一种和谐安详的氛围,心飘飘乎,仿佛跟着任弼时先生又重新见证了历史,仿佛又重见了这些事件的前身。曾几何时,这位伟人为我中华如今的繁荣昌盛和平安宁付出了多少鲜血、多少代价。 虽然纪念馆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层,但里面的历史事件却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对任弼时先生肃然起敬。 1921年春,任弼时与刘少奇等一同赴苏联,通过赤白军交战的火线,历经种种艰辛到达莫斯科,进入培养革命干部的东方劳动者大

学。大革命失败后,任弼时长期担负着到各地恢复党的地下组织的危险工作。1928年末,他作为中央巡视员到安徽接头时被捕,国民党当局却未搞清他的身份。在押解途中,他巧妙地把被捕消息和预定的假口供托人带给在上海的妻子陈琮英,以便配合组织营救。审讯时,他受到头顶窑块、膝跪铁链和“老虎凳”等酷刑,为保护我国党地下组织,一直坚持咬定所编造出来的假身份。他的这份坚守是我们这些后辈所远远不能体会的。 热血沸腾,赤诚英勇,如泣如诉,如歌如诗,弘扬于世,铭记在心。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我有幸参观了“九一八事件”历史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具体实物的参观,使我感触颇深。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使我深刻和具体的了解历史真相。让我真正的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过去的苦难和黑暗,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永恒不变的真理。”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走进了那段中国人永志不忘的屈辱与抗争史。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这一天起,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一件件灭绝人寰的惨案,创下了一个个令整个人类至今毛骨悚然的罪恶记录。从这一天起,华夏儿女经受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整个中华大地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凌辱。”在博物馆序厅的长明灯周遭,用中、英、俄、日4种文字铭刻着这样的文字,整个设计宛如一座坟墓,埋葬着一段滔天的罪行。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 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侵略者的残暴引发的不是屈从而是仇恨,同志的鲜血唤起的不是消沉而是越发坚定的斗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白桦林海里,莽莽雪原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战士们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杨靖宇、赵尚志、马占山、赵一曼,这些英雄而传奇的名字,代表了用鲜血写成的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内心的愤怒已经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当年对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东北三省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 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回避这段侵华历史,大家的心情沉重无比。在愤慨中,我们更加怀念先烈们,一个个先烈的名字涌上心头,我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我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在这张序列中,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感动,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回荡,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灾难和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灾难和耻辱中获取教训。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感悟

通过这次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活动,我们有很多的感悟。 首先,参观纪念馆、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方是我们学习中国历史最直观最深刻的方式,这次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学习到了比课本更详细的中国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历史现状以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看到那一幅幅中国人民被鸦片毒害的照片,上至官吏,下至士兵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中慢性自杀,感受到了鸦片给社会带来的种种恶性后果,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经济发展缓慢,国民消沉堕落,社会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等等。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林则徐不怕困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上书皇帝,虎门销烟,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也通过陈列在林则徐纪念馆的物品中得到了升华 其次,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唤起我们内心的爱国意识,学习历史就是以史为鉴,并从中发现并传承其伟大的精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从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这次活动,也是很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在参观的时候,对当时的祖国百般无奈、对祖国被列强欺凌而感到愤慨、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而欢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那是因为我们有颗强烈的赤热的爱国之心。回顾历史,每当民族危机的时刻,爱国主义精神就会召唤人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救亡图存。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仅仅爱国还是不够的,还要爱人民。林则徐的确是一位心系苍生安危的好官。不是吗?无论是从他的眼神中,还是眉梢下,都泛着忧民的情思。在他为国为民、奔波劳碌的一生中,他也曾感到艰难,不是体力,而是精神,而是身心。当他被调离到新疆的时候,为解决人们饮水问题,多次奔波劳碌实地考察,最后发明了坎儿井,至今仍在沿用。 最后,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感触很深的是禁毒展示厅,那里面展示的是现在社会吸毒者吸食的毒品,这些毒品的危害性远远高于鸦片。禁毒厅里那一幅幅真实的例子,真实的照片,直观的展示了毒品对我们生活的危害,毒品直接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犯罪,也会毒害自己的身体,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寿命不超过四十岁。吸毒不仅对人体与身心有一定的危害作用,还带给社会与家庭不少的伤痛。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并且对社会生产力有巨大的破坏性,还扰乱社会治安,带给人们巨大的威胁,毒品活动造成环境恶化,并逐年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毒品带给人类的只会是毁灭。旧中国,我们曾受鸦片的泛滥,而被称为“东亚病夫”,使民穷财尽、国势险危。吸毒于国、于民、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远离毒品,关爱未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决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有些路,永远不能走;有的错,永远都不能犯! 我们载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林则徐纪念馆,收获的绝对不仅仅是上述的东西,还有团队精神,还有浓厚的友谊!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6月14日,沙河市场管理全体干职工在农业局唐局长的带领下,前往浏阳、汩罗等地开展“红色之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寻访红色记忆,祭奠革命先烈,感受着革命先烈当年浴血奋战的浩然正气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接受着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 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洞庭湖畔汨罗。任弼时纪念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白沙河畔,周围青山环抱,绿水萦绕。在解说员的深情介绍下,同志们怀着肃穆而敬仰的心情进入任弼时纪念馆,观看展出的珍贵图片和资料,了解了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任弼时同志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吸取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养分,从这里开始,他便立志救国救民,踏上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光辉道路。任弼时故居展现了任弼时同志在建团、建党、建军、建国四个方面的丰功伟绩,再现了任弼时光辉的奋斗历程。大家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了任弼时同志的一生是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脚踏实地、不辞重负的骆驼精神和为革命事业不息奋斗、光辉灿烂的一生。他奋力前行和甘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骆驼精神”,深深的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深深敬仰和感慨,我们又来到了杨开慧烈士故居——板仓。这里青山掩映,土墙瓦舍,显得那么的普通。我们一行先后瞻仰了以“骄杨颂”为主题的陈列馆及杨开慧故居,青松挺立、绿树掩映的开慧烈士陵园,了解杨开慧烈士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感受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革命信仰。随着讲解员讲述杨开慧烈士的生平:她不仅是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更是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诚革命的好党员。她是毛主席亲密的战友和亲爱的夫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在童年时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和贫苦农民的影响,青年时代结识了毛泽东等救国救民的热血青年,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她伴随毛主席东奔西走,尽力支持协助他开展革命工作,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活动。在高墙铁窗的牢笼中,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当被告知只要她公开声明,从此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让她恢复自由,然而她无比坚定,舍生取义,慨然赴死。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伟大与光荣。在纪念馆内展出的她的一些为数不多的手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心得体会观后感_作文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心得体会观后感 1、小学生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国庆长假整整一周,总是要布置一些本人的活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志明携夫人和女儿回家探望爸爸妈妈,从1日到5日,整整5天时间。他们很难得,我也很难得有时机跟他们聚一下了。十一前就说好了,在沈期间要吃顿饭。经过谐和,我们、志明一家、志亮一家决议5日中午聚餐。在梅园城这个我常去的中央,简单要了几个菜,喝了几瓶啤酒。由于大家都以为安康第一,不要多喝酒,所以,菜吃了很多,酒没怎样喝,看看时间,只要2:00,距志明他们火车开车的时间还有3个多小时。干什么?这时分,甜甜吵着要看“九一八”。这可真是一个很好的倡议,大人们无不欣然承受。6个大人,带着2个孩子,高快乐兴地奔“九一八”纪念馆去了。在“九一八”纪念馆这个很熟习的中央,几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感受。 休假的时分去九一八看看,已成为沈阳人的一种生活。一进纪念馆的大门,发现这里人不少,也有很多私家车。固然说不上摩肩接踵,可有这么多的人自发地来到这里,还是出乎我的不测。这种不测随着我们步入馆区,越发深入。在台历型的留念碑前,人们都在认真瞻仰、谈论。在已被推倒的日自己当年树立的留念碑左近,又新增加了若干搜集来的碑石,无一不记载着日自己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这些碑石吸收了很多人驻足观看、谈论、识别其中的字迹。进入纪念馆大厅,但凡在这里的人们都庄严沉静,缓缓地延着参观道路行进,在每一幅图片、实物的前面认真观看,

不时听到唏嘘的感慨声。在这个自发组成的参观队伍里,固然互不相识,其内心的感受、外在的表情却是分歧的。显然,九一八那个令中国人羞耻的日子,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国人、这里首先是沈阳人绝对不能忘却的日子。日本入侵中国奴役中国人的历史绝对不能忘却。 孩子和老人占了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者的主体。在这里,孩子很多。这让我很个慨叹。年轻的父亲母亲们,他们晓得应该用什么东西来教育本人的孩子,他们深切地晓得不能让我们的更小的一代遗忘那段历史,要记住这段历史。简直每一个孩子都跟随家长从一个展区步入另一个展区,并仔细地、认真地听着家长们给他们的解说。带着孩子的家长们,有的人对那段历史很熟习,对许多照片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展出的实物很熟习,讲得有滋有味。也能感遭到有的家长对历史理解得不多。但是,他们都很认真地向孩子们说这说那,庄严庄严的气氛环绕在整个纪念馆中。我们带来的两个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甜甜、只要三岁大的圆圆,都跟着大人认真的听、认真的看。能感遭到他们确实对很多事情都不能了解,比方我们为什么抗日啊,怎样能把人头挂到城墙上啊,以至关于当年的抗联战士为什么要住在雪地里啊,等等,都是他们难以了解的事。特别是小圆圆,还是和懵懂的小孩子,希冀他们经过这么一个参观把什么都搞分明了,是不理想的。但是,这两个小家伙,能仔细地听和看,就曾经很令我震动了。他们是有希望的一代,今后一定是有义务并可以承当义务的一代。老年人也占有很大的比重。这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纪念馆里的公共效劳有,但还很不够。一走进纪念馆,我就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篇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体会篇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2013年9月,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有幸与单位40多名同志一同乘车奔赴沂蒙老区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革命先辈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和牺牲精神。?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共分为五个展厅: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主要记载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的事迹。门厅正面是一个巨大的孟良崮战役沙盘,讲解员介绍了当年的战役形式和战役决策,华东野战军在敌重兵密集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转变了华东的战局。战役厅主要展示了战役的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增援情况。支前厅主要向生动再现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的感人场景,沂蒙六姐妹主动挑起拥军支前重担,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运柴火1700多斤。在冰冷的汶河水中,30多名妇女一字排开架起了“人桥”,保证部队战士从她们的肩头踏过成功渡河……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陈毅元帅曾经说:“我陈毅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给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长江”。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2800多名烈士永远沉睡在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双拥厅介绍了蒙阴县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军,获得全国拥军优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上半学期)

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行为,加深对国史、国情的理解和认识;培养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的自觉性,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真正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三、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类: 1、校内实践分为课堂实践和第二课堂。课堂实践包括案例教学、时事评论、主题演讲、观看历史教育片、专题记录片等。第二课堂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小品、朗诵等表演、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征文比赛等。 2、校外实践分为历史性实践教学和现实性实践教学。历史性实践教学主要是参观场馆: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现实性实践教学包括“三下乡”活动,志愿者、义工等公益活动,参观科技馆、工厂、现代化农场以及开展各类社会调查等。 四、实践教学课时安排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指出“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学时总量,纲要课用总学时的1/3作为实践课时,课堂授课课时占28学时(其中课内实践课时占6学时),课外实践课时占4学时(主要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周末和假日),共计32学时。 五、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以实践教学大纲为中心,由学生自主确定具体实践内容、题目,教师也可以提供相关思考题和资料,鼓励学生发挥创造精神,积极行动,少约束、多支持。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出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等相应的实践成果材料,并进行总结与点评。 六、考核内容和方法 考核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应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和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与教师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主要由学生自我考核,占实践教学成绩60%。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等为依据,主要由教师考核为主,占实践教学成绩40%。 实践教学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总成绩之中,占总成绩50%。 七、反馈 以专业、班级为单位整理学生上交的实践数据和报告,并发放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学生社会实践的真实情况,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与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改进课程的实践教学。

武乡八路军纪念馆观后感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观后感 6月21日上午,在项目部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全国著名的十大抗战博物馆之一的八路军太行抗战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并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重温了入党誓词,宣读了党员倡议书。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于1989年9月3日落成,它是全国第一座系统反映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以及朱德、彭德怀、左权、任弼时、刘伯承、邓小平、罗瑞卿、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八年抗战的伟大革命实践和太行山根据 地人民斗争事迹的综合纪念馆。无论是“坚持抗战,誓与太行人民共存亡”的这13个大字,还是平型关大捷、黄崖洞兵工厂的模型,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七百八十多幅历史图片资料,都向我们展示了那段血流成河的岁月,艰苦朴素的人民,都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在博物馆中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炮火纷争得年代,受到了革命传统的洗礼。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说我们这一代已经对革命传统视而不见,但我想说,革命传统的力量永远不会减灭,只要大家有机会,肯去接受这样一次的教育,我们还是会被感动,革命精神是值得传诵和发扬的精神,现代社会更不应该缺失这种精神,而这些革命老区就像活的博物馆一样,默默伫立,讲述那一段战火纷飞、催人奋进的历史。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名副其实的弘扬太行精神的生动课堂,它坐落在武乡县城西凤凰山麓,于1988年落成开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

们进行了参观。纪念馆的展览按照八路军抗争发展史分为六大部分:日本全面侵华,八路军出师抗战;开展敌后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扫荡,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进行局部反攻,恢复扩大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整个馆区以全新的视角、多层次、全方位的再现了英勇无畏的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和光辉历程。展区重塑了革命先烈的遗像,模拟了当年的战斗情景而制作了平型关等战役的动态场景再现。馆中的1059件珍贵文物和780余幅历史图片资料,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以油画、雕塑、模拟场景、光纤动态主体沙盘等形式,将一幕幕革命战士英勇战斗的历史场景逼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看着那一幕幕惨烈的战斗复原场景,这血与火的洗礼铸造的太行精神,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当年革命先辈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这样视死如归浴血奋战……我突然一下子体会到了当年抗战的艰辛与悲壮,也更加明白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在这里真的能够亲身感受到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们为抗战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在这里这种精神会将你的整个身心涤荡,渲染,让你被它征服,感叹。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再现,是抗战精神的不朽丰碑。 在建党节到来之际,组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看到了侵略的可耻和战争的残酷。仇恨也许可以化解,创伤也许可以弥合,但历史的教训不能被忘却。同时,我们纪念,但决非只为不忘却。抗战精神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纪念抗日战争正是为了要用抗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九月,美好的九月,秋天中的秋天,就这样又一次无声无息地滑过。人间九月天,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承载着如诗的心语。那些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诗行似雾、如梦、又像风,早已铺展成一条蜿蜒的心路。回首时,才发现生命里那些丝丝缕缕的疼痛与哀愁,早已深藏。 九月,我们11级18班全体同学来到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一名沈阳人,“九一八”已经成为我心中对祖国热爱的一种标志,提到“九一八”每一个对祖国抱有深情的人都会为之一震。1931年,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继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后在同年的9月18日,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从而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个都会举行着各种不同的纪念活动。为了同学们能深切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班级集体组织大家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对于“九一八”,东北人会更有特殊的感触,每年的这一天晚上9点18分,沈阳的上空都会拉响3分钟警报,此时汽车停止不前一起跟着按喇叭,行人都要站立低头,表示对九一八事变中去世的中国人民深切的哀悼和对这场残酷的事变所引发的战争的苦痛回忆,更是对中国人民的教育和触动。这3分钟漫长得会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在脑海中不断浮

现一幕幕不堪回首的画面;这3分钟深刻得会使今天过上幸福生活的我们对此刻的安逸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不珍惜;这3分钟沉重的如落入万丈深渊后被救起的那一刹奄奄一息中喘着粗气的生命体……这3分钟是一种生与死的别离之痛,是一段心如刀割的感伤,它蕴含了太多,“九一八”也代表了太多,所以直到今日每当人们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耳边响起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时还会深情落下眼泪,还会在心里默念祖国加油!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刻,警报声长鸣,爱国主义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然而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我们有幸的去参观了一次纪念意义深远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从眼耳鼻等不同感官来纪念这个沉重的事变。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中,每一个前去的同学都心情复杂,小小的心里都埋藏着对祖国的爱和感动,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感悟。 通过九一八博物馆里陈列的一件件物品,浮现的一张张画面,我认知到,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蓄谋已久,早有策划。当时日本天皇,提出“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了这场事件的发生,而日本的侵略行动中心是鼓吹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实现日本的“大陆政策”。以至于后来中国人民在接下来的十四年里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物质财富被肆意的掠夺,精神受到压制,心灵和肉体都饱尝着煎熬。因此中国人民不会磨灭这种长在身体里的痛,不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

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了解了在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1931年1月,红七军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红七军7000多将士经过桂、黔、湘、等省边界七千里的艰苦征战,至1931

济南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悟

(一) 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七十周年,同时也是为了缅怀一下过去的历史,从 中学习到应有的知识。我们一行来到了济南战役纪念馆,参观了那一时期的战争,事例,任务,物品,看到那一幕幕为国为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场景,让我深深的触动了。那时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却还要为了新中国的事业发展不惜拼搏奋斗着,甚至还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那个时期的战争路线图,看到了一位位为了新中国成立付出的自己的努力乃至生命的祖国的军人。然后那时的生活工具,作战工具比如作战用的坦克车,拉送物资的地板车,还有那时候人们生活的茅草屋,做粮食的石磨也映在我们的眼前,那些工具和设施是多么的简陋呀,可是就凭借这么简陋的工具和设施,我们的军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顽强拼搏,与敌人作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这种舍己为国的精神不得不让我触动。我们也看到了那时的军人使用的水壶,作战用的三八大盖步枪,重机枪,喝水用的水壶以及那一张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标语和那一张张为了新中国光荣的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党员证,让我们为那些革命战士肃然起敬。最后我们又参观了毛泽东纪念碑,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毛泽东主席那时的睿智和大无畏的精神,也正以为有这这样的革命领袖指引着我们,我们才得以有了正确的方向,全体拧成一根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怀着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一往无前,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人们能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自己在所不惜。通过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让我对那个时期的战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武之地的栋梁之才。 (二) 那天周日下午,我们宿舍去济南战役纪念馆参观。到达济南战役纪念馆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进去了。首先参观英烈厅,里面有革命先烈的头像和光荣事迹。随后又参观了解放军战士用过的武器,还有济南战役中使用过的军号。虽然有的已布满了锈迹,但它们在战斗中都立过功劳。接着看了许世友司令员生前使用过的物品,还有王征明同志使用的笔记本、图章、撰写的工作报告。使我十分敬仰的是:看到了华东野战军济南战役牺牲烈士名录册!有那么多烈士为了解放济南,献出了生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也使我暗下决心:勿忘先烈,振兴中华! 当我们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的最后一站全景画廊时,我被震憾了:壁画和配音、特别为壁画准备的汽车和房屋、倒塌的电线杆,它们和壁画完美的衔接在了一起,让我好像回到了战争时期。解说员详细的讲解,令我了解了济南站役时的战况,那爆炸的火焰,倒塌的房屋,逃难的人们,让我心头为之一颤!烈士们的生命换来了今天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强盛起来了!烈士们,你们的功劳我们都记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的! 今天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功劳主要归功于为了新中国而战死的烈士们!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毕业以后报效国家,决不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三)

湖南任弼时故居导游词

湖南任弼时故居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任弼时同志故居参观。 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讲解。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任弼时同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您现在所看到的这栋民宅,便是任弼时同志的故居,1904年任弼时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栋民轧建于清代,系土木结构,上下分为三进,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史。任家老宅原在河西冷水井,到了任弼时同志曾祖这一辈的时候,开始在这个地方营造新屋。当时这房子就叫作“任家新屋”,一直到现在,仍然叫“新屋”,也就是说,这是一栋有三百年历史的老“新屋”了。根据这栋房子的结构,我们不难想象,当年任家曾有过的辉煌和殷实。这是因为任弼时同志的曾祖父是清朝的朝仪大夫,而且他从曾祖父以上酒代,都是朝廷命官,不过到他父辈的时候,家道开始衰落下来。这边七间房子是祖上分给他们家的房子。 我们现在所在的房间是任弼时父母的住房,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同志就是诞生在这间房子里。墙上的两张画就是他的父亲任裕道和母亲朱宜的像,父亲裕道,生于1870年,卒于1924年,享年54岁,是一位具有爱国热心的乡村教师,1899年的时候,他曾到维新派所班的湘阴师范读书,结业后任小学的国文老师。他性情温和,慈祥和蔼,而且在书法、绘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造诣。任弼时同志从三、四岁开始,就由他父亲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任弼时同志在这方面都有相当不错的功底。他父亲的这张画像,就是任弼时同志小学毕业是给父亲画的,相当不错吧!母亲朱宜是长沙唐田人,生于1877年,卒于1938年,想念61岁,她勤俭持家,忠厚贤道。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现在我们来到任弼时同志夫人陈琮英同志的住房。陈琮英同志系长沙新桥人,生于1903年1月,曾任中共中央机要局长等职务,是为数不多的参加了红军长征的女红军之一。 这是厨房和吃饭的房间,相当于现在的客厅。另外一间就是任弼时同志小时候读书的房子。墙上的照片是他在苏联时所照的,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该名叫“弼时”,他的原名叫“二南”,因为排行老二,学名是“培国”,父亲取这个名字,就是要他“爱国、强国、卫国”。朋友们,前面向您们简要介绍了任弼时同志家庭背景的一些情况,那么任弼时同志是怎么样从这里走上中国政治大舞台的呢?请大家随我到陈列室,我将配合照片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走进林则徐纪念馆,让我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位伟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整个中国的影响和意义,他第一开眼放世界,他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继承并发扬光大。 认识历史,了解国家的过去,再谈爱国,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近代的大风云人物吧!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 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 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

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谥号文忠。 林则徐少年时代。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家计虽不用代劳,但林则徐每天到书塾之前,都先会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贫苦的童年,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 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父亲的谆谆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塾师。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同年,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林则徐禁烟 道光十八年(1837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