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
科技进步贡献率评测方法简介PPT课件

1992年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联合下达“关于开 展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测算工作的通知”(计科 技 [1992]2525 号 , 省 计 委 和 省 统 计 局 以 辽 计 发 [1993]41号文件转发),进一步要求把定量评价科技 进步的贡献作为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由于索洛模型 具有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文件中规定统 一用索洛模型进行相关测算。
科技进步贡献率评测方法简介
内容提要
一、什么是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研究 三、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开展情况 四、如何正确认识科技进步贡献率
一、什么是科技进步贡献率
1、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科技进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份额。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在西方经济学众多的生产函数中,C——D生产 函数有着独特的地位。C——D生产函数虽然形式简单 却不仅包含了生产要素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要素—— 劳动力和资本,而且考虑了科技进步因素的作用。而 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正是决定产业生产力水平的 最为核心和关键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反映出整个 生产过程内在的技术经济联系。
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928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与数学家柯布 合作,提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 —Douglas生产函数,简称C——D生产函数),为测算 技术进步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C——D生产函数模型在经济学史上首次应用函数式分 析生产理论,对投入各要素进行高度的抽象,抓住了 资本、劳动和科技进步这三个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影响, 并对各投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的描述和 分析。
2、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不宜用作绝对值指标
实际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两个增长率之比,是一个相对值 概念,不能完全反映绝对的科技发展水平。一般情况(资本和劳力 正常增长)下,经济增长率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也高。在起 点低时,增长率提高相对容易;而起点高时,增长率提高就比较难。 显然,发达地区由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再次提高的难度就比落后 地区大。因而,起点低的情况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会比高起点 的情况高。所以,在横向比较中,我们不能仅仅依据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的高低而武断地评价它的科技发展水平, 就像不能依据我国经济增长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就说我国高于西方 国家一样。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称为狭义的科技进步,在狭义科技进步基础上,再包括政策、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则称为广义的科技进步。
我们测算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份额。
在正常年景,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来自两个方面:一部分来自生产投入的增加,一部分来自科技进步带来的投入产出比的提高。
因科技进步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叫科技进步率。
因此,农业科技进步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扣除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之后的余额。
农业科技进步率除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就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一个时期的农业科技进步率的计算公式为:农业科技进步率=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物质费用产出弹性*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耕地产出弹性*耕地增长率其中,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的产出弹性,在方法中,计算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分别取0.55、0.20和0.25。
下面是“九五”时期农业总产值、物质费用、农林牧渔劳动力和耕地面积的增长率的一些计算。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1995年的农业总产值为20340.86亿元。
用各年的农业总产值指数把2000年的农业总产值折算成用1995年价格计算的数值,为26890.67亿元。
这样,“九五”时期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为5.74%。
物质费用增长率:根据各年农业物质费用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计算出用1995年价格计算的物质费用,1995年为8339.75亿元,2000年为11105.85亿元。
这样,“九五”时期农业物质费用的年增长率为5.90%。
农林牧渔劳动力增长率:1995年农林牧渔劳动力数为32334.5万人,2000年为32797.5万人,年增长率为0.28%。
耕地面积增长率:据2000年7月5日《经济日报》第二版上的一篇报道,1996年净减少耕地1100万亩,1997年净减少730万亩,1998年净减少391.5万亩,1999年净减少654.9万亩。
简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两种主要算法在我国的应用_吴强

简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两种主要算法在我国的应用●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吴强一、增长速度方程法及其局限性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很多,其中以“增长速度方程法”使用得最为普遍,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在1992年的《关于开展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测算工作的通知》中就将该方法作为最主要的测算方法加以推广。
该方法把技术进步速度作为经济增长率减去资本相对增长率、劳动相对增长率以后的余值计算出来,再进而除以经济增长率,即得到科技进步贡献率。
它清楚地表明:经济的增长是由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的提高带来的。
由于该方法计算简单,在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际测算中被大量使用,但不能因为其应用广泛就掩盖了公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首先,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然的,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创造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投入绝不是一定的,而是有所变化的,且具有一种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
例如土地资源,中国现有耕地0.95亿公顷,1978~1994年耕地面积减少了44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1.6亩下降为1994年的1.2亩,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8亩,是中国的4倍。
同时,城市在不断扩张,大量占用城郊耕地,平均每年城市占用耕地数都在10万公顷以上,而且多是高产良田和菜地。
这说明我国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
同时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过度开采、拼命掠夺和大量毁坏。
这些资源的减少同时意味着作为初级产品进入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不断加大,因此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必然有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投入增加造成的。
对此,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公式中没有将其去除,而是把这种增长也作为自身的贡献是不合适的。
其次,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率具有重要作用。
在同样的科技进步条件下,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率的高低。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一、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正确理解1.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是一个相对值概念,不是绝对值指标。
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是绝对值概念,实质上从计算公式就知道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两个增长率之比,是一个相对值概念,不能完全反映绝对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宜作为政府规划或计划的硬性指标来确定科技对各地的经济贡献。
在资本和劳动力正常增长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高,往往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也高。
通过数学公式知道:在科技水平起点低时,增长率提高相对容易;而起点高时,增长率提高就比较难。
因此,发达地区由于科技水平的基数较高,再次提高的难度就比落后地区大得多,起点低的情况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会比高起点的情况高。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的高低而错误地评价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作出不科学的分析。
2.科技进步贡献率具有长期观察性,不是统计指标。
这一指标可以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劳动和资本的长期发展趋势和互动的关系,但是不能依据计算的结果对经济增长和运行进行盲目性、机械性指导。
因为科技进步贡献率具有波动特性,有其发展趋势,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动态曲线反映的最重要信息是它的长期发展趋势,宜作长期指标,不宜作短期指标来使用。
虽然从纵向比较来看,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比低好,但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有波动的,也并不总是年年上升的,这是因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滞后性、长期性和一定的周期性等特征,它的作用大小与经济周期和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关。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一个积累过程,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用数学模型来计算的,它受到经济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力增长率三个统计数据的影响。
特别是在经济剧烈波动时,由于数学模型的局限性,模型的短期测算结果往往失真。
多数经济学家一个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在经济学意义上说对科技进步的度量应是一个长期性问题,因为外围环境对产出的影响并不能在短期内立即体现在科技进步上。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举例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举例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评估和衡量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是现代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评估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戴维森指数法”。
该指数法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农作物总产量的差异,得出因素贡献率,其中包括劳动力因素,土地因素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因素。
以下是一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的实例。
以湖南省平江县水稻产量为例,分别比较了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地区水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1990年总产量为225.10万吨;2000年总产量为284.20万吨,增长了26.27%;2010年总产量为321.10万吨,增长了12.98%。
通过戴维森指数法计算,得出如下结果:劳动力因素1990年到2000年增长率为1.32%,2000年到2010年增长率为0.78%,合计为2.13%;土地因素1990年到2000年增长率为7.06%,2000年到2010年增长率为3.34%,合计为10.31%;农业科技进步因素1990年到2000年增长率为17.89%,2000年到2010年增长率为9.84%,合计为28.14%。
因此,1990年到2000年间,农业科技进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为17.89%;2000年到2010年间,农业科技进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为9.84%。
整体来看,农业科技进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为28.14%。
通过这种计算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评估农业科技进步与其他生产要素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评估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是农业生产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计算和分析,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可靠和稳定的粮食供应。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2008-4-9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是通过科技进步增长率与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的比值来计算的,它综合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普遍开展了科技进步定量测算办法的研究和试算工作,研究出了一套测算办法,即以增长速度方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结合为普遍方法,其具体计算公式为:Y-αK-βLEA=───────×100%Y其中:EA为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产出增长速度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
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
K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力(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α%)。
β 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前几年我省只计算工业和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现在开始计算综合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为加快实现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跨越,我省“十一五”规划将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目标值设定在50%左右和60%左右。
畜牧业科技进步率=畜牧业产值增长率-物质费用产出弹性×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能繁母畜产出弹性×能繁母畜增长率2作者:赵光远分类: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Tags:科技投入、贡献率浏览:499次回复:0次发表时间:2009-03-09 13:48:52利用科布—道格拉斯Y=A t K tα'L tβ',我利用2000-2005年间各省区GDP、科技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等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论,其中有三条共性结论,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是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科技投入贡献率相对不高。
我国各地区的科技投入,主要针对的是内资企业,目的是提升我国及地方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名词解释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名词解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名词解释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概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生产中由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农产品产量增加所占的比重。
它是衡量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农业科技进步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农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会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二、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农业科技进步是指通过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科技进步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化等方面的进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法、模型法和综合评价法等。
其中,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因素对农业产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农业科技因素和农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计算;综合评价法则是将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综合评价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影响,进而得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意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产量的增加,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可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在当前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科技的发展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我认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不断提高,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衡量农业科技进步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将形成新的 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
03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
生产函数法
原理
生产函数法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将科技进步视为一种生产要素,通过构建包含科技进步的生产函数模 型,来估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02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评 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 环境。
03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供技术转移、成 果转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业服务,降低企业 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科技成果评估与筛选
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估机制,对具有市场 潜力和产业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筛选和跟踪 ,推动其转化应用。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 构的对接与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 系
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各 方权益和责任,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是怎样计算
汇报人:XXX
的
2024-01-14
目录
• 引言 •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 •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 • 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 • 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策略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