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

合集下载

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

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

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
金国胜;陈文辉;王珍
【期刊名称】《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年(卷),期】2022()2
【摘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农业食品健康和农业产业强国的程度。

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发现,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十三五”年均60.72%,2020年达到62.7%,高于国内平均水平60.7%,但与相对发达省市仍有较大差距,农业科技资源禀赋优势并未显现;农业物质投入贡献显著,但边际报酬已呈递减之势;农业劳动力资源和耕地资源丰富,但近五年贡献率负增长。

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湖北亟需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比重,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健全人才流动机制,促进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提高农业科技融入产业链程度,创新农业产业体系。

【总页数】4页(P84-87)
【作者】金国胜;陈文辉;王珍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要素贡献率测算分析
2.透过科技视角看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为例
3.贵州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4.云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和分析
5.湖北省2016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云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f n +y n +& l K l lM
本文通过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的测算 , 以了解云南 可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潜力 , 对农业 的现 代化和可持续
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二、 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理论基础 1农 业科技进步 贡献率的理解 . 农业科 技进 步贡献率是指在农 业总产值增 长率中 , 靠科 技进步而实现的增 长率 。农业 科技进 步贡献 率就 是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份 额。农 业科技 进步又 分 为广 义的农 业科技进步 和狭义的农业科技进 步 , 狭义 的科 技进步是指技 术进 步和技术革命 , 广义 的科技进步除 了包 括狭义的科技进 步内容外还包括经济体制改革 , 管理水平 和决策水 平的提高 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 面。 2 农业科技进 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 目前关于科技进 步的测定方 法有很多 , 主要有 C—D生
C—D生产 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 Y=A 。 , L 即仅包括劳 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引入时间变量 以后就是 广义的 c—D
生产 函数 , 为了分析耕 地面 积对农业 产 出的影 响, 把耕地 面 积变量引入 C— D生产 函数则该 函数为 : Y=A L o。 式中 e 自然对数 的底 ,是时间变量 , O是常数项 , 是 t A Y、 L K、 分别为 产 出、 、 M 劳动投入 量 、 资本投 入量 和耕地 面积 。
( 云南农 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 院 , 昆明 6 0 0 ) 52 1
摘 要 : 南 省 地 处边 陲 , 云 多为 山 区 半 山 区 , 一 个 农 业 大 省 , 时也 是 一 个 农 业 欠 发 达 的 省 份 , 是 同 实现 农 业 现 代
化, 增加 农民收入 的任务十分艰 巨。云南农业在近 几年取得 了一定成绩 , 民的生活水平和农 业的生产能 力得 到 了 农 不断的提 高, 科技进步起 到 了重要 的支撑作 用。利 用 c—D生产 函数估计 出云南农业投入要 素的 弹性 值 , 再利 用 索 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出云 南省分别在“ 八五” “ 、 九五” 和“ 十五” 时期的科技 进 步率及农 业科技 进 步贡 献 率, 并进 一 步对其进行比较 分析 。 关键词 : 进步贡献率; 科技 农业 ; 云南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回顾与评析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回顾与评析

行 了比 较 和 评 价 , 绍 了与 此 相 关 的 最 新 研 究进 展 和 发 展 趋 势 , 出 了 测 算 农 业 技 术 进 步 贡 献 率 需 要 注 意 介 提
的问题。
关键 词 : 术进 步贡 献 率 ; 数 方 法 ; 参 数 方 法 ; 术进 步 率 分 解 技 参 非 技 中图分类号 :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9 0 2 0 )2 O6 一O 1 0 ~ 8 X(0 8 O 一 0 4 7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2期 7
2 8钽 00
技 术 经 济
Te h l gy Ec no is c no o o m c
V o127. N O 2 . .
2月
Fe ., 0 8 b 2 0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 顾与评析 回
袁 开 智 赵 芝俊 张 社 梅 , ,
(. 国农 业 科 学 院 农 业 经 济 与 发 展 研 究 所 , 京 10 8 ; 1中 北 0 0 1 2 浙 江省 农 业 科 学 院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与信 息 研 究所 , 州 3 0 1 ) . 杭 10 6

要: 回顾 了 包括 参 数 方 法 与 非 参 数 方 法 在 内 的各 种 农 业技 术 进 步 贡 献 率 的 测 算 方 法 , 对 其 优 缺 点 进 并
步 评 价 与 政 策 ; 芝 俊 ( 9 4 ) 男 , 国农 业 科 学 院 农 业 经 济 与 发展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社 梅 ( 9 8 ) 女 , 江 赵 16 一 , 中 张 17 一 , 浙 省 农 业 科 学 院农 业 经 济发 展 与 信 息 研 究所 助 理 研 究 员 , 究 方 向 : 术 经 济 。 研 技

湖北省水稻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湖北省水稻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粮食是关 系 到国计 民生 的基本农 产 品 . 它是 一 种特殊 的商 品 , 粮食 的重要 性 已经成 为全社 会 的共 识 。作为我 国主要 产粮 大省之 一 , 湖北 的粮 食生 产 成 为 本 省 农 业 经 济 的 基 础 ,总 产 占 全 国 总 产 的 49 居 第十位 。现 代农业 的发 展方 向是科技 型农 . %, 业 ,经济增 长的方式 主要 是追 加农业 生产 资源 。 特 别是现 代生产 要素投 入 的同时 . 通过依 靠现代 化农 业 科技 ,优化 资源 配置 而导致 的要素 生产率 提高 。 这表 明 . 粮食 生产 的现代 化一定 要依靠 农业科 技进 步, 农业 技术 创新是 其增 长的原 动力 。 因此 , 科学 合
产 中推广应 用 , 带来农业 产出增量 变化的过程 , 反 它 映着 整个农 业生产 过程 中应 用科学 技术 的水 平 . 又 称为硬科技进 步 :广 义的农业技术进 步除 了包括 狭 义的农业技术进 步 内容外 ,也包括 软技 术 即非 实体
劳动力耕耘土地 的农 民 、不愿意呆 在农村种粮 的农 民或 自愿要求土地 流转的农 民 , 以通过协 商 , 可 以转
正确 轨道 ,因为人 的生存 必定是 第一位 的。与此 同
时 , 多方 为农村剩余 劳动力找 出路 , 应 最大 限度 地降 低 国 际金 融危 机 对 我 国劳 动力 市 场 带来 的负 面影
响 。 三 是 全 力 支 持 大 型 农 机 在 播 种 或 收 获 季 节 较 大
积, 既便于机械化作业 , 又可 以通过 粮食产量 的提高
的贡 献份 额E =t y k o /,劳动投 入 增长 对经 济增 长 的 k 贡献份 额E= Ly I[ /。 B

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总产值贡献率的分析

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总产值贡献率的分析
■ ●■■■■■●■● ■●■■■■■■ ■■■■■■●■ ■■●●_
■■ ■■■■■■■■ 一
C O N TEM P O RA RV EC O N
¨ CS 1_ _ _
两大部分。 固定资产投入用农业生产过程 中占有的生产性 固定资产存量来度量 , 用农业生产 的中间消耗来度量农业
育, 努力提高全民族 的劳动者素质既有利于劳动对农 业增
长的贡献份额的提高 , 也有利于科技进 步对农业增长贡献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取对数后的形式 , 即公 份额的提高 。 从前文 的分析可以得 出 ,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 的 式( 3 ) 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 , 利用 E V i e w s 软件对我国 2 0 O O 一 促进作用还未超过资本投入 。以上计算结果显示 , 我国的 2 0 1 2 年 的经济指标进行 回归分析 , 得到 以下结果 : L n A o =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 2 9 %左右 , 因此
算过程 中, 往往选择从业人员数作为劳动投入量 。
2 、 模型参数 O . f 、 B的确定
参数 仅 、 B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产 出弹性 。 根据 本贡献率为 6 7 . 0 9 %, 年均劳动贡献率为 3 . 8 5 %。这说明我
C — D生产函数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时 ,要先估计 出 和
( 3 ) 劳动投入 L的确定
五、 我 国 科技 进 步 贡献 率 的 状况 分 析
对于劳动投入量的确定 , 在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 际测
从理论上讲 ,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应处在 f O , 1 ] 区间内。 从计算结果来看 , 2 0 0 0 — 2 0 1 2 年的科技 进步贡 献率均在该 区间内。我国的年均科技进步贡献率年为 2 9 . 0 5 %, 年均资 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 自资本投入 ,其次是科技进步 , 须认识到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 重视 人力

实验一:农业科技进步率和

实验一:农业科技进步率和

二、原理
(一)科技进步率 指广义上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指广义上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它不仅包括 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也包括科学决策、 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也包括科学决策、政 经营管理和服务技术等。 策、经营管理和服务技术等。 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来自两个部分, 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 来自生产投入的增加, 来自生产投入的增加,另一部分来自科技 进步带来的投入产出比的提高。 进步带来的投入产出比的提高。
三、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
1、定义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科技进步率 / 农业总 产值增长率 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新增投入而 农业科技进步率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新增投入而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产生的农业产值增长率 计算的先决条件一是增产,二是在增产过程中, 计算的先决条件一是增产 二是在增产过程中,由 二是在增产过程中 于科技而产生的有一部分增产。 于科技而产生的有一部分增产。
(二)科技成果转化率
多项农业成果转化情况可用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率指标进行评价。 转化率指标进行评价。
R=(at0/a0t)×100% × %
a0代表研究成果数,a代表实际转化成果数, 代表研究成果数, 代表实际转化成果数 代表实际转化成果数, t0代表正常转化周期,t 代表实际转化周期。 代表正常转化周期, 代表实际转化周期。 一般t 一般 >= t0 ,t< t0表明成果不够成 <
三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1定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新增投入而产生的农业产值增长率?计算的先决条件一是增产二是在增产过程中由于科技而产生的有一部分增产
实验一: 实验一:农业科技进步 率和成果转化率计算

农林领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进展

农林领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进展

农林领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进展*◎宁攸凉 赵 荣 韩 锋 王登举 摘 要: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农林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分析中国农林经济增长因素和增长模式的重要工具。

本文首先就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和其增长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中国农林领域科技进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性分析,然后提出未来亟待加强的研究之处。

关键词: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林业;综述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要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

这标志着,科技进步贡献率被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其重要性如同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化率与森林覆盖率。

自此之后,国家有关国民经济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规划均设定了科技进步贡献率目标。

例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2015年的55.3%提升到2020年的60%。

除了政府部门之外,国内外学者也关注科技进步贡献率,其研究对象从宏观经济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比如农业、林业、工业、服务业等),其地域空间涉及到国家、省域、地市及县。

由于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实质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能有效地反映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研究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丰富和推进科技进步贡献率理论及其在农林领域应用研究,本文首先就农林领域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和其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进行述评,然后提出未来亟待加强的研究之处。

一、农林领域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一)农业领域改革开发以来,由于农村改革的成功与新技术的采用,广义科技进步贡献率得到了持续提升,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六五”、“七五”与“八五”,全国农业广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28%与34.3%[1][2]。

“九五”,全国农业广义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7%,其值相对于“八五”有了明显增长[3]。

“十五”,其值增长到45.68%[4]。

云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

云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

云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
石荣丽, 黄 鹏
600) 2 1 5 云南 农 业 大 学 经 济贸 易 学 院 。 南 昆明 云

要: 农业 发展及其现代化 主要取决于农业技术进步 车文采用了增长速度方程 、 综台要 素生产率指数和 息因子
生产率指数等三种 方法 删算了云南省大农业 九五” 问的技术进 步贡 献率, 期 试图为云南今后的经济 增长提f 理论 j t
po u t nr r f o t】fco s r d ci aeo a a at r o t
现代农 业的实 质是发 达的科技 型农业 农 业经 济 增长 主要 是追加 农 业生 产要 素 ( 源) 特 别是 现 资 , 代 生产要 素投八的 同时 , 靠现代 化农 业科 技 . 依 优化 资源 配置而 导致的要 素生 产率提高 。科技进步 水平 是通过 研 究、 开发和应 用科 学技术 . 系统 的完善 生产 诸要 素 , 促进 经济迅 速 增 长和 社会 结构 优 化的 有 目 的的动 态过 程 , 技进 步 不仅对 劳动 生产手 段 和技 科 术 等发生 重大 影响 . 且 对整个 社 会生 产 力产生 着 而 巨大 的推 动作用 。农 业技 术进步 一直是农业科 技工 作者 为之奋 斗的 目标 。测算 和评价技 术进步对 经济 增长 的作用 , 已成为农 业技 术经济学 者研究 的重 电。
Ag iulu e Te h l g c lAdv n e i r c t r c no o i a a c n Yun n Pr v n e na o i c
SH IRon g— l, U A N G ng iH Pe

( on m y a d T r e Co [goofYunn n A grc ur nieriy, un i 50 Ec o n ad te a iuL alU v st K t m ng 6 201, Chi a)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理论原理:分解的数理方法

用Translog生产函数计算狭义技术进步率 一个好的生产函数应该符合如下标准: 能够表示偏性技术进步; 函数形式简单,易于估算。 由L. Christensen、D. Jorgenson和Lau(1973提出的 超越对数(Trancendental Logarithmic,Translog) 生产函数就是符合上述标准的一种可行的函数设定。
课题成果

研究报告名称: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测算及其分解(1985~2005) ——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

发表论文:
1、以《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回顾与评析 》为题发表于 《技术经济》杂志2008年第2期 2、运用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提出了一套验证林 毅夫《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农业危机》中两种竞争性假说的方 法,论文发表于《农业技术经济》杂志2008年第2期 3、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论文发表 于《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2期
主要研究成果报告
1、问题的提出

Robea M. Solow(1957)认为:工业革命以来,长期的经 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这种技术进步通过“既定生产函 数任何一种形式的变动”表现出来,其中主要包括资本质量 的改善或新资本中所蕴含的技术成果、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等。根据上述表述,通过数学推导给出了著名的Solow残 值公式,开创了定量分析技术进步作用的先河。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
报告人:赵芝俊
2008.08.5
课题任务完成情况报告
课题目标
总目标:
——探索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完成从广义到狭义的发展与探索
具体目标:
——梳理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理论与方法 ——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解构农业技术进步率 ——测算并分解过去20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分析测算结果,给出政策建议
1、问题的提出
:农业技术进步与总产出增长因素
要素投入增长贡献
总产出增长
1、问题的提出
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理论上解构是哪些技术进步因素促进了经济增长? 如何通过现代经济学和计量学方法把其影响分离出来?
意义:
——明晰构成 ——把握趋势 ——服务决策
' A Y K L N P= TF K L N A Y K L N
1、问题的提出
技术进步 增长贡献 要素投入 增长贡献
产出增长率
Solow 余值的不足:
1、根据广义技术进步的定义,总产出增长率减去要素投入增长的贡 献作用就是最广义的技术进步作用。然而,这其中包含了一些与农业 生产关系特别密切的特定因素,如自然灾害、区域因素等,从实际出 发,这些因素不适宜纳入技术进步的范畴,必须加以剔除。 2、是那些技术进步因素导致了经济增长?
lnY lnF(ln Xi,t) (0 1t 2t ) (i Ait) ln Xi
1 2 2 i1 3 1 2

i1 j1
3
3
ij
lnXi ln X j u
注:构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是为了表示偏性技术进步,反映狭义技术进步 和要素弹性的时间变动趋势以及要素间的交互作用。
2、理论原理:分解的数理方法
2 1 lnY ln F(lnXi, t) (0 1t 1 t ) ( t ) ln X i Ai i 2 ij lnXi lnXj u 2 2 1 i 1 j 1 i 3 3 3


Xi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生产要素, i、i、 Ai、ij 为待估参数, 且 ij ji 。由上式可看出,Translog生产函数形式上采取简单的对 数线性形式,大大简便了参数的估算。
产出 F F’
产出 F
E
要素投入
要素投入
2、理论原理:技术进步率的分解


规模报酬递增收益
规模报酬不变是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生产函数的假设。在实际中 则可能存在规模报酬递减和递增的情形。


要素配置提高
指的是对于一定量的总要素投入水平,通过在不同地域、品种 间投入量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水平。研究工作 中,在微观层面上,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求解的方法求出最优配 置水平;但在宏观层面(比如整个中国农业),数学规划的方 法就没法处理了,只有借助经济学理论对要素配置效率从总体 上加以估算。

在Translog生产函数中,狭义技术进步率的计算公式为:
3 ln (ln , ) d ln X i F X t i P T (1 2 t ) Ai dt t i 1


狭义技术进步率可以分解为用 (1 2t) 表示的中性技术进步和对单个 d ln X 投入要素发挥作用的偏性技术进步 dt 之和。Translog生产函 数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它是从一个抽象生产函数推导而来,在 这个抽象函数中,随时间变化的技术被视为一种与各生产要素地位完 全平等的投入集而进入函数关系。
2、理论原理:技术进步率的分解


E. Denison的贡献
借助于Solow残值这一革命性的概念,E. Denison上世纪60年代的一 系列工作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技术进步作用的认识。他认为,经济增 长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资本在数量上的增加;劳动力在数量上的 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改善;生产规模效益;知识进展和它 在生产上的应用。其中知识进展和它在生产上的应用就是技术进步,它 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但却无法将它对增长的贡献直接估算出来, 只能把它作为Solow残值来处理。 Denison的贡献:它首次提出了要素配置的改善和生产规模效益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对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可以说,上述上述结论性意见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分析框架。


2、理论原理:技术进步率的分解


狭义技术进步
所谓新的生产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抬高了生产前沿面(即理论上的最高 产出水平。它是广义技术进步的经济贡献中最核心的部分。


技术效率提高
技术效率是实际产出与理论上的前沿面产出之间的比值。 技术效率提高与狭义技术进步的界限在于:前者是当期既有技术更高 效地应用对产出的贡献,而狭义技术进步专指当期出现的新技术(发 明和改进)对产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