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含泪的幽默
四世同堂读后感1000字(通用6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1000字(通用6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000字篇1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
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
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
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
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
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
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
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
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
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
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辱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
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判断。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13篇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13篇《四世同堂》读书心得1读老舍的《四世同堂》,我感触很深,老舍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跃然于纸。
冠晓荷,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他的行为作风,品行穿着,无一不让我感到深恶痛绝。
日本人侵略了北平城,全城人心惶惶,只有冠晓荷欣喜难耐,他觉得这是一个让他飞黄腾达的机会,他认为日本人使北平沦陷,是做上大官的好事,他心里没有国家。
小羊圈胡同里,总会有几个人爱国家,爱北平,钱二少,一个正值壮年热血的青年,他决定出去抗日,他想要为国家出份力。
大赤包却听到了这回事,她告诉冠晓荷,去告诉日本人,你就有功可以当官了。
迷官迷财的冠晓荷一听,马不停蹄的去告诉了皇军,可皇军并不体贴他,要让他在前面带路,带日本人进小羊圈胡同里,去钱家抄家。
冠晓荷他瞧不起中国,因为中国没有给他一官一职,他甚至觉得英国和法国可爱,倘若英国和法国能给他官职。
日本人侵略了北平城,那么这些个官职只能由不抗日的人去当。
他为了升官发财,不要尊严,不要骨气,对侵略国家的日本人鞠躬哈腰,阿谀奉承,只为权利。
他把利益摆在一切前面,真是无知又无耻的日本人的走狗。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2一本《四世同堂》,一段抗战史,一把辛酸泪。
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八年抗日战争中的国与家,反映了小羊圈里的小人物对家国利益的不同追求。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话惶惑、偷生、饥荒的社会心态,再现了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他们都是些小人物,但是对革命的态度是不同的,国与家的利益有时候是有冲突的。
在这部小说里,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的无奈,看到了中国北京老一世市民的忠厚老实,看到了长房长孙的纠结与痛苦,看到了汉奸走狗的无聊无耻,也看到了主动投身革命的新一世青年的形象。
祁家是在小羊圈胡同里生活得最长久的一家,也是最德高望重的一家,小羊圈胡同里的最长者祁老人备受乡邻爱戴。
老舍的四世同堂优美句子摘抄赏析

老舍的四世同堂优美句子摘抄赏析1. 《四世同堂》的摘抄赏析1、“那,我不放心!”金三爷脸上的红光渐渐的消失,他的确不放心亲家。
“那不行!连你,带我的女儿,都归了我去!我养活的起你们!你五十多了,我快奔六十!让咱们天天一块喝两杯吧!” 赏析:此处描写金三爷的语言,从他说的话和他所想的,可以看出金三爷是一个有责任,重情义,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他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论是贫穷还是身份低下,只要有困难,能帮就帮。
2、“即使他说服了一个山木,又有什么用处呢?况且,还不见得就能说服得了他呢。
” 赏析:瑞宣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错,是有用还是无用。
如果这样做伤害了好人,如果那样做没用——还是不说也不做,选择沉默吧!其实瑞宣心中有一个坚定的道德原则,只是遇到具体事件时,他总是思虑过多,不能斩钉截铁。
有文化有思想而沉默的人,是性格所致。
3、瑞宣说不出话来。
在他的理智上,他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该为保存自己的祖坟与文化而去战斗。
可是,在感情上,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他老先去想每个人的困难。
他想:长顺若是抛下他的老外婆,而去从军,外婆将怎么办呢?同时,他又不能拦阻长顺,正如同他不能拦阻老三逃出北平那样。
赏析:写出了瑞宣为家忧,为国愁的矛盾心理。
战争爆发期间,他心里燃烧着一把火,一把要为祖国拼命的火种。
可是这火燃烧不了,因为他面对的是上上下下四代人,他是家族的主心骨,所有人包括他都觉得,家族离开了自己存活不了。
4、天佑太太首先来到。
韵梅,还没能杵开一块砖,也跑了过来。
两个妇人一边一个扯住老人的双臂,往院子里扯。
老人跳起脚来,高声的咒骂。
他忘了礼貌,忘了和平,因为礼貌与和平并没给过他平安与幸福。
赏析:本段写出了祁老人的愤怒,已经忍受不了世上的不平!他对人谦逊,礼貌;呼吁和平了一辈子,可到头来,连自己的儿子也保不住!此时的他心里之有怨,只有恨!5、“积极的,我没做出任何事来;消极的,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的清白!” 赏析:为了家庭的温饱安好,瑞宣可以去英国府找份工作。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四世同堂》读后感(集合1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世同堂》读后感1《四世同堂》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
“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
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
“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
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
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
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
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
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2老舍先生的作品,是第一次读,没想到,如此的好!名副其实的大家,只需寥寥数笔,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立刻栩栩如生入木三分。
皇皇巨著,笑中带泪,不愿离手!《四世同堂》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沦陷区北平小羊圈市井百姓的苦难生活来描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老舍先生用老辣的笔力和慈悲之心将整个中华民族的灰色记忆,浓缩在一个大杂院十几户居民的悲惨遭遇和忍辱负重中。
他们都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有为了民族大义而弃个人安危于不顾的钱先生和祁瑞全;有正直气节却始终没有勇气放下家和家人的祁瑞宣;有贪生怕死认贼作父的冠家蓝东阳之流…读故事的时候,也常会想,如果生活在这样国破家亡的乱世,我,能成为故事中的谁。
《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

《四世同堂》15篇《四世同堂》15篇《四世同堂》1 去年生日同学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过后,有点惭愧,才看了一部!开场看时,就想着到时候看完了能写篇,就像初中还是高中那时候常写的。
此刻摆在自我的床头,却总有些原因,让你静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写写感受,看后事如何?第一部,《惶惑》。
瑞宣、瑞丰、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一样的性格,走着不一样的道路。
记得当时看到瑞宣的一段独白时,自我就发了一个动态,与其说当时自我特能理解瑞宣的感受,倒不如说那一刻的自我就是瑞宣。
文章写道:瑞宣认识他自我,他觉得他的才力,智慧,气魄,全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尽可能的对事对人尽到他的心,他的力。
他不肯用坏习气减少他的石子的坚硬与力量。
他明白在人世间,他的尽心尽力的结果与影响差不多等于把一个石子投在大海里,可是他并不肯所以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怀中,或随意的掷在一滩臭水里。
当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这样的状态。
可是就像瑞宣认识了他自我一样,我仿佛也看到了自我。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自我做事不够细心慎重,也没多大的智慧与才气,从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长是什么?最怕问你擅长什么?普普统统、平平淡淡。
可是,却总有那么一股劲,坚持着自我,保存着初心,我还能做点什么,我至少还可以改变点什么,我觉得,人就是要这样吧!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连你都不觉得它重要,可是,做了,好过走向一条相反的道路。
或许,就是因为大多都是这样的人,大多人都有着一样的一个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个好的将来,此刻我的眼里,我们的眼里,大多都是完美。
《四世同堂》2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把《四世同堂》看完了,总共有1200来页,分为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真实地纪录了____战争期间中国首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满目疮痍的真实图景。
最令人震撼的还是____鬼子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特别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化骨髓的膏肓。
中国为什么会千疮百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敢站出来,青年人中虽然有一局部充满了战斗热情,愿意用自身的大无畏付出来改变社会现实,比方瑞全,他可以远离家乡,积极投入战斗,为解放事业奉献青春和鲜血。
四世同堂的经典语句

四世同堂的经典语句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四世同堂》里那些让人忘不了的经典语句。
还有那句“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
” 生活里难免有难处,可咱不能躺平啊,得想法子往前冲,能闯过去是幸运,闯不过去也得试试不是?
“他几乎有点自愧是北平人了。
他有点知识,爱清洁,可是,他看出来,他缺乏着乡民的纯朴,力量,与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智慧。
” 是不是让咱也反思反思自己,有时候自以为有点本事,其实可能丢了骨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钱默吟:“假若我是个日本人,我跟你讲汉语,你要留神听,因为我的话,就代表日本的检查官的话!” 瞧瞧,这多让人气愤,侵略者的嘴脸太可恶!
“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人一灰心便只看到别人的错处,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堕落!” 咱不管啥时候,都得给自己打气,不能被困难打倒,还得瞅瞅自己是不是在偷懒。
“现在,他看出来他的家庭成员,正像世界上的每一家庭都有它的矛盾与纠纷。
” 谁家还没点磕磕绊绊,可一家人就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这些语句,有的让咱心疼,有的让咱警醒,有的让咱感受到生活的复杂和温暖。
每次读到,都好像和老舍先生坐在一起唠嗑,听他讲讲那些人生的道理。
你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呀?。
论老舍《四世同堂》的幽默风格

论老舍《四世同堂》的幽默风格幽默是老舍小说创作中最为突出的艺术风格,它是老舍小说创作的标志性的艺术手法。
关于幽默,老舍说∶“幽默者的心态较为宽厚”,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
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
不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于是笑里带着同情。
”可见在老舍的心目中,幽默包括下面几层意思:善意的嘲讽、揭穿伤疤的批判、机智的、让人不尴尬的语气。
老舍独特的幽默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蕴涵辛酸的幽默;饱含同情的幽默;婉而多讽的幽默。
老舍的小说,有着丰富而机智的幽默特色,他不仅把幽默用于对人情世态的嘲讽,而且将它深化成一种哲学,在这种哲学里既显示出他对社会的深刻的洞见,又折射出他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本文试图分析他的长篇名作《四世同堂》的幽默风格。
一、对世态人情的嘲讽嘲讽用幽默的方式更深刻,更让人警醒。
读了《四世同堂》,有太多太多的感触,太多太多的感动,也有太多太多的悲愤,太多太多的苦痛……还有很多很多我说不上来的感觉,它们压在我的心底,却又一齐涌上我的心头。
那无数活生生的人物,他们的一笑一颦,一呼一吸,再次在我的脑中我的眼前不断地闪现,让我感到窒息,乃至热泪盈眶。
是的,我都记住了,无论是好人、坏人,大人、小人,奸人、鄙人,强人、弱人……我脑中闪过一个个脸庞,眼前晃过一张张表情,耳边掠过一句句话语……它们有的很清晰,有的很模糊;有的很刺眼,有的很温和……《四世同堂》之所以被称为老舍作品的集大成者,是因为它和以前的作品比起来,还有许多超越和突破。
它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既是一部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史,又可以说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侵略者的觉醒史和斗争史,作品具有广阔的史诗意味;在抗战时期,在北平这个沦陷了的特定的时空下,它深刻地展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种种情状,深刻地反省了民族性格的变化与升华,具有深刻的反思意味。
《四世同堂》里的经典语录

《四世同堂》里的经典语录《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四世同堂的,欢迎大家的阅读。
1.天上已有了星,很小很远,在那还未尽失去蓝色的天上极轻微的眨着眼。
2.冠晓荷:他是个很体面的苍蝇,哪里有粪,他便与其他的蝇子挤在一处去凑热闹;在找不到粪的时候,他会用腿儿玩弄自己的翅膀,或用头又轻轻的撞窗户纸玩,好像表示自己是普天下第一号的苍蝇。
3.贵人的卧病往往是比穷人的健壮更加羡慕的。
4.敢在专家面前拿出自己的一知半解的人不是皇帝,便是比皇帝也许更糊涂的傻蛋,冠先生不傻,他是没脸没皮。
5.他的侯府便是一个小的社会;在那里,他见过那每一条皱纹都是用博得“天颜有喜”的狡猾与聪明铸成的大人物——男的和女的。
6.对比他地位高的人,他把人家的屁也看成暗示;对比他低下的人,暗示便等于屁。
7.有诗感的那一秒钟便是永生,没有诗的世纪等于零。
8.沉默有时候就是抵抗。
9.一个小儿向大海狂喊一声是不会有效果的。
10.那广播的音乐没有使天安门前充满了声音,而只像远远的有人在念经或悲啼——一种好自杀的民族的悲啼。
11.可是,天安门和学生们好像不懂得炸弹与枪有什么用处,沉默与淡漠仿佛也是一种武器,一种不武而可怕的武器。
12.苹果是香美的果子,可是烂了的时候还不如一条鲜王瓜那么硬气有用。
13.这和二加二是四一样的明显。
14.他本能的立住了像快走近屠场的牛羊似的那样本能的感到危险。
15.你以为稻草里很安全,可是落在了我的手里!我从前也觉得很安全,可是我的一切不过是根稻草!16.他把生命像一口唾液似的,在要啐出去的时节,又吞咽下去。
17.猫不只捕鼠,有时候捉到一只美丽无辜的小鸟,也要玩弄好大半天!18.仇的另一端是爱,它们的两端是可以拆回来碰到一处,成为一个圈圈的。
19.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见了!20.怕死的必死,不怕死的也许能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世同堂》含泪的幽默
摘要:这是一本优秀的作品,从它关注一场战争的角度,它的一段话,几行字,甚至于小小的标点,都可看出作者的用心。
而我悲戚的原因是很少见近代年轻的作家有这般认真的态度,如此风格的行文。
关键词:语言;风格;笑泪
不知何时,抗日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以及影视作品又开始以一种强势地劲头占领了我们的书架,电视银屏。
各式各样的传奇充斥于这些创作当中。
抗日英雄或是飞檐走壁,或是百步穿杨,抑或是潜伏多年,深入敌营——难得的一场胜利,给了国人太多的骄傲,自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日本人如何如何残暴地欺侮羔羊一般的中国人民,无所不能的英雄力挽狂澜,挽救民族危亡。
然而,我们离那段经历太远太远,没有体验过的作者无法完全还原血色的真相,已逝的亲历者无法诉说残酷的事实。
唯有书,来源于生活,却直戳生活痛处的书,拨开迷雾,向我们展示多年前那段历史,揭开那段艰难岁月中坚强的华夏儿女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永恒于时间长河。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翻开了《四世同堂》。
一口气顺下,嘴角还仍稀留着笑意,眼角却已挂上泪痕。
笑,是因为老舍先生生活化的比喻。
比如他形容瑞丰投靠冠先生得逞时那一番比喻,“冠先生的最无
聊的话,也不是怎么正好碰到他的心眼上,像小儿的胖手指碰到痒痒肉上那么又痒痒又好受。
”多么精巧!一心只往钱名利上钻的瑞丰,此时只指望着攀上同为汉奸走狗的冠先生,自然对方的一颦一笑在他看来都那么舒服——像挠在他胳肢窝上的痒痒肉!而老舍先生若如此比喻,却了无新意,于是加上那挠的人物,一个胖小儿,痒可就非同寻常了。
看到此处,我不禁笑了起来,为那有趣的比喻如此独到,为老舍先生寥寥几笔,将一副谄媚模样勾勒得淋漓尽致而赞叹。
然而,一阵深深的悲哀涌上心头:一个祖父威严,父母老实,兄弟一心扑在民族事业上的正派人家的儿子,居然在名利面前放弃了做人的良心,忘记了良好的教化,被人一两句无聊的话撩拨地舒畅无比,死心塌地地出卖民族与国家。
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更为悲哀的是,不仅仅是抗日时期,算而今,又有多少人为了同样的东西出卖灵魂。
林语堂说,人生的大骗子有三个:名、利、权。
我为书中那些上当受骗者流下同情的泪。
再比如,老舍先生说到以唱戏为生的小文夫妇——“他们只知道他们小两口都像花一样的美,只要有个屋顶替他们遮住雨露,他们便会像一对春天的小鸟那么快活。
”多么自在!我虽然没见过这对琴瑟和谐的小夫妻,却也能想象出来这样的爱情多么美好。
小文若早生个几十年,便可承了爵位,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
然而他偏像曹雪芹般,幼年享乐荣华富贵,待到成年却身无分文。
好在
他有若霞,同他一样没有娇气。
不担心今日过了无明日的生活。
林中鸟儿固然快活,但在春日里,比翼齐飞,又怎一个乐字了得!想到乱世中能有一份安闲若此,我不禁又笑了起来。
这样的小夫妻,乱世中安家应是容易了吧,外界无法介入他们生活的轨道,他们如同卫星伴着行星,如同孤零零的玫瑰伴着小王子,在世界尽头品味这他们的幸福。
然而,乱世中哪有幸福安身之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小文瘦弱的臂膀终于因愤恨抡起板凳,将仇人的脑浆砸得四溢,又像一位贵族那样以骄傲的姿态对血泊中的爱人说:“你死吧,若霞,我已替你报仇。
”唔,天造地设的情人,你们安息吧,可你们要明白,悲剧不是你们的,是千千万万受苦的同胞们的。
再自在的鸟儿也离不开林子,森林消失的日子,也是鸟儿泣血的日子。
我为想要活在自己的天地,却忘了那片天是为多么脆弱的人们而哀伤。
想到身边有许多人,还在关心自己的快乐,忽略国家兴衰民族荣辱,我潸然泪下。
再如老舍在讲由隐居文人转向革命道路的钱吟墨老先生时写道:“文化是应当用筛子筛一下的,筛了以后,就可以看见下面的是土与渣滓。
而剩下的是几块真金。
钱诗人是金,蓝东阳们是土。
”多么准确!一本《四世同堂》,大体不过就讲了两种中国人,一种经住了磨难的筛选,因为他们保留了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热爱祖国的高贵品性,那种品性深埋于血脉当中,随着一代代,不管是几世同堂,永远地延续下来,扎根于民族的土壤。
而另一种,就如瑞
丰、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以及招弟,他们是渣滓,是五千年来的文化筛下的污秽,灾难面前,他们手足无措,因为没有坚实的文化底蕴赐予无畏的力量。
想到我们的祖辈,应该都是经过了这样的筛选,并且把坚强、忍耐、乐观、豁达以及无畏的抗争精神通过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模式传授给我们,我的嘴角荡起微笑,眼中却因深深的自豪酸涩无比。
终于,激动、骄傲的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
类似的语言数不胜数。
老舍写蓝东阳“他自己的心眼儿是一团臭粪,所以他老用自己的味儿把别人在他的思索中熏臭。
”我见过这样的人物!会意之间,又是一笑。
瑞轩劝老三“五分钟的热气能使任何人登时成为英雄,真正的英雄却是无论受多么久,多么大的困苦,而仍旧毫无悔意或灰心的人!”我做过这样的事!惭愧之下,又是一笑。
日本人强令学生去天安门游行时:“人,旗帜,仿佛不过是一些毫无分量的毛羽。
而天安门是一座庄严美丽的山。
”我见过天安门,和平时代已让人心生敬重,更何况国耻家仇面前!想到天安门如今又是美丽庄严,快意之中,又是一笑。
然而老舍呢?为我们留下了生动幽默的文字的老舍呢?他是否知道他的创作又被摆上了名著之列,他是否知道他的文字在只为追求关注,讨要收视率的年代,是怎样一股涓涓细流,荡涤着仍痴迷文字,热爱文学的心灵?回答我的,唯有一汪湖水,静默无声。
合上尾页,老舍似同妞妞一样,剥落了生的气息,只存在于我记忆的一隅。
于是,为再难见到像老舍的文字一样质朴幽默,处处含情的作品,我敏感的心又一次刺痛,已因流泪有些干涩的眼眶再次湿润。
不由的想得更多。
《四世同堂》是一本优秀的作品,从它关注一场战争的角度,它的一段话,几行字,甚至于小小的标点,都可看出作者的用心。
而我悲戚的原因是很少见近代年轻的作家有这般认真的态度,如此风格的行文。
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的讨好读者。
也有瑞泉式的热血男儿——在玄幻小说中常见,也有招弟式自甘堕落的女孩——在谍战片中常见,也有瑞丰式的社会败类——在各式各样的言情、校园小说中是主角。
充斥字里行间的名牌商标,夹杂在中文之中的英语单词,还有时不时流露出的拜金思想,为吸收读者而加入的低俗描写——我甚至能在获得中国小说界各项奖项的作品中发现它们的身影。
有人辩解这是时代发展了,有人申斥道这是为了适应大众口味,有人更是不屑道:“这是生活化的体现嘛。
”
哦,生活化的体现。
在我看来,只有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以及他的其他作品中流露出的含泪的幽默,才能使我想起我的生活,才能让我为生活或微笑,或流泪。
参考文献:
[1]老舍.《老舍经典作品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 .1
[2]老舍.《文学概论讲义》.齐鲁大学文学院,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