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器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监测起搏器的功能及电池状态。同时 ,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及外伤。
注意事项
患者应避免接触高磁场、高压线、高频设备等可能对起搏器产生干扰的设备。 此外,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以免对起搏器造成损伤。在日常生活中 ,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成功治疗案例介绍
01
患者李先生,因严重心动过缓导 致昏厥,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 ,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未再 出现昏厥症状。
02
患者张女士,因心脏传导系统障 碍导致心衰,植入人工心脏起搏 器后,心功能得到改善,恢复了 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患者分享与经验交流
李先生表示,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 ,他重新获得了生活的信心,能够进 行正常的运动和工作,生活质量明显 提高。
疗,如抗凝治疗等。
02
手术过程
手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通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将起搏器植
入到心胸侧壁胸大肌下部的囊带内。然后,通过起搏导线将起搏器与心
脏连接,设置合适的起搏参数,测试起搏器功能。
03
术后处理
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同
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后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
技术进步与新材料的应用
微型化设计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心脏起搏 器将进一步微型化,减少对患者 的身体负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无线充电技术
未来人工心脏起搏器将采用无线充 电技术,简化充电过程,提高使用 便利性。
新材料的应用
新型生物材料性。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张女士分享了她在植入人工心脏起搏 器后的康复经验,她强调了定期复查 和遵从医嘱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 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哪些患者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哪些患者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起搏能起到临时性心脏起博与永久性心脏起搏的作用。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适应证:急性心肌梗死后,有下列心电图改变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同时合并有P-R间期延长、双侧束支阻滞、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在每分钟45次以下等;(2) 严重窦性心率过缓和窦性停搏伴有晕厥或持续低血压、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状者;(3)已发生过心脏停搏而又心肺复苏成功,并出现各种严重的房室传导及束支传导阻滞;(4)药物中毒、高血钾引起的缓慢心律失常伴有症状者;(5)Q-T间期延长综合征;(6)安置永久性起搏器前,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7)显著心动过缓、双侧束支传导阻滞又要接受全身麻醉和大手术者。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有显著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2)莫氏Ⅱ型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有症状;(3)双侧束支阻滞并有显著的心动过缓:或伴有P-R间期延长;(4)持续性三束支传导阻滞伴晕厥者;(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6)病态窒房结综合征,同时有房颤、房扑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动态心电图检出有窦性停搏3秒钟以上,同时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心脏起搏器上的每个字母代表什么?根据起搏器的性能和工作方式,规定用几个外文字母代表,1974年起采用3位代码命名,如VVI等,1981年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增补为5位代码。
第1个字母代表起搏的心脏,如A为起搏心房,V为起搏心室,D为心房心室双腔起搏。
第2个字母代表起搏器能感知哪个心腔,如A为感知心房的激动、V为感知心室的激动、D为心房和心室双腔均感知、O为无感知功能。
第3个字母表示起搏器感知心脏自身电活动后的反应方式。
如T为触发型,即感知心脏自身激动后释放一个刺激脉冲;I为抑制型,即感知心脏自身激动后起搏器工作受到抑制暂不发放脉冲刺激;D(或T/I)为既有触发反应又有抑制反应,0为无此项功能;R为逆向反应,即当患者发生心动过速时发放脉冲呈逆向反应,与一般起搏器相反。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名词解释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名词解释篇一:人工心脏起搏器术,这听起来就像是给心脏请来一个超级助手的神奇手术呢。
咱们的心脏啊,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小马达,每天都在那里“砰砰砰”地跳动,给全身输送血液。
可有时候呢,这个小马达会出点小故障,跳得慢了呀,或者是跳得没规律了,这可就麻烦了。
就好比一辆汽车,发动机要是不好好工作,汽车就跑不起来。
心脏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心脏不好好跳的时候,人就会感觉浑身没劲儿,头晕眼花的,严重的还可能直接晕倒呢。
这时候啊,人工心脏起搏器就闪亮登场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就是把一个小小的装置放到身体里,这个装置就像是一个非常精准的小闹钟。
这个小闹钟可不得了,它能按照设定好的节奏,给心脏发送电信号。
就好像是在心脏偷懒或者乱跳的时候,有个人在旁边喊着“一二一,一二一”,让心脏按照正常的节奏跳动起来。
这个小装置一般是放在胸口附近的皮下组织里,就像把一个宝贝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安全的小口袋里。
它有一根细细的导线,这根导线就像一条小尾巴一样,连接着心脏。
这根导线就负责把小闹钟发出的电信号传递给心脏,告诉心脏该怎么跳动。
做这个手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医生得像一个超级工匠一样,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小装置放好,把导线连接正确。
就像搭建一个非常精密的小模型,一点点差错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出问题。
不过呢,这个手术也给很多心脏有问题的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那些原本因为心脏跳动不正常而整天病恹恹的人,在做了人工心脏起搏器术之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可以重新去跳广场舞啦,可以去爬山啦,可以去做很多以前想做的事情。
这就好像是给一个破旧的钟表换上了新的发条,让它又能滴答滴答地正常运转起来了。
我觉得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就像是现代医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对抗疾病上的智慧和勇气。
虽然它可能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它的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能让很多人的生活重新充满阳光。
这就是人工心脏起搏器术,一个给心脏带来新活力的神奇手术。
篇二:咱们来聊聊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吧。
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参考PPT

作用:主要是纠正心率失常,保持正常的房 室传导顺序,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气胸是锁骨下静脉穿刺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 一,通常是由于穿刺时针头刺的过深,亦即 针头与胸壁表面成角太大,误入胸腔而引起, 最早的表现是在穿刺时可吸出气体,或病人 有咳嗽。一旦怀疑有气胸时,应立即拔除穿 刺针,必要时摄直立位的X线片以确诊。
23
并发症及护理-气胸
避免气胸的办法是在穿刺时务必使针头在通 过锁骨和第一肋骨间隙后,在第一肋骨表面, 几乎接近水平方向进针,就可以避免刺入胸 膜的圆顶部位或误入第一肋间隙而刺破胸膜 及肺脏。
16
并发症及护理-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止血彻底,手术创口 不留异物;
2.囊袋大小合适; 3.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4.手术器械应高温消毒或气体消毒; 5.一旦确定创口感染,应清创缝合,于对侧
重新插管植入起搏器。
17
并发症及护理-囊袋血肿
常见原因: 1.手术者术中操作粗糙,止血不彻底,血管结
10
起搏器的分类-双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方式是双腔起搏器中对心房和心室 的起搏和感知功能最完整者,故称为房室全 能型。但不如单腔起搏器那么方便、经济, 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伴或不伴窦房结功能障 碍。不适宜应用者:慢性房颤一房扑。
11
起搏器术后护理
(1)术后24 h 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禁 止翻身,术后第2天可适当术侧卧位。术后 1周内术侧肢体制动,并加强观察心律变化。 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避免患侧 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大幅度地外展、 上抬及患侧肩部负重、从高处往下跳。如果 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是导线脱离,应立 即到医院检查。
人工起搏器原理

人工起搏器原理
人工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
它的原理是通过电刺激来控制心脏的节律,使心脏能够正常地跳动。
人工起搏器由电池、电路、电极和控制器等组成。
电池提供电能,电路将电能转换成电刺激信号,电极将电刺激信号传输到心脏,控制器则控制电刺激信号的频率和强度。
当心脏出现节律失常时,人工起搏器会发出电刺激信号,刺激心脏肌肉收缩,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电刺激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人工起搏器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等。
它们的区别在于电极的数量和位置不同,以及控制器的功能不同。
单腔起搏器只有一个电极,用于刺激心脏的右心室。
双腔起搏器有两个电极,分别用于刺激心脏的右心房和右心室。
三腔起搏器则有三个电极,分别用于刺激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
人工起搏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但是,人工起搏器也有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如感染、电池耗尽、电极移位等。
因此,在使用人工起搏器时,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人工起搏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正常的心律,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了解人工起搏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心脏健康。
人工起搏器原理

人工起搏器原理
人工起搏器是一种可以通过电刺激心脏来维持正常心跳的医疗
设备。
它可以被植入在患者的胸部,用于治疗某些心脏疾病。
人工起搏器的原理是通过向心脏发出电信号来刺激心肌收缩,从而使心脏维持正常节律。
人工起搏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发生器和电极。
发生器是一个小型装置,由电池、微处理器和电路板组成。
发生器中的电池提供电源,微处理器是设备的核心,可以监测心脏的节律并发送相应的电信号。
电路板则用于控制电信号的输出和调节其频率和强度。
电极是另一个重要部分,通常由一条或多条导线和一个或多个电极组成。
电极通过植入在心脏附近,将电信号传输到心脏。
这些电信号可以模拟自然的心脏节律,从而使心脏跳动。
人工起搏器可以根据患者的心脏状况进行编程和控制。
医生可以调节电信号的频率和强度,以确保患者的心脏跳动正常。
此外,现代的人工起搏器还可以监测心脏的节律和活动水平,并向医生发送警报,以帮助医生检测患者的心脏状况。
总之,人工起搏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可以帮助治疗某些心脏疾病,并维持患者的正常心跳。
其原理是通过向心脏发出电信号来刺激心肌收缩,从而使心脏维持正常节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起搏器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1 -。
人工心脏起搏

人工心脏起搏人工心脏起搏是用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心脏有节律的收缩,以维持血液循环功能。
临时心脏起博就是用心脏起搏器暂时替代患者心脏自主心律或率的措施。
使用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心血管手术后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血管手术后任何原因的心动过缓,虽无房室传导阻滞,但心率缓慢导致血压偏低。
术后心律紊乱:包括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特别为多源性或阵发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洋地黄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引起暂时性高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作为药物治疗的并行措施。
保护性起搏,如心血管手术前或血管造影前患者严重心律紊乱或心衰等,预先安置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患者,心动过缓易出现阿-斯综合症。
作为永久性起搏应用前的准备或应急措施。
起搏器的安置方法心脏起搏器的应用有临时性与永久性之分。
前者有可经静脉安装心内膜起搏器与开胸后安装的心外膜起搏器;后者几乎均经静脉途径安装。
①开胸后的外膜临时起搏:常用于心脏手术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缓、心律紊乱等或对于重症患者的预防性应用;②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临时起搏;③经皮起搏法;④食通内起搏法。
临时体外起搏器使用方法根据病情将起搏器的工作考数调至一定的范围。
即起搏器输出强度1~3毫安(或伏),按需型起搏器将灵敏度调至最大或1.5~2.5毫伏,输出频率60~150次/分,对心衰或心瓣膜替换术后的则100次/分左右对维持有效的输出量最有利。
连接起搏器与起搏导用,开启起搏器,如心电图显示起搏心电图,按需功能良好,则证明起搏有效。
根据测得的起搏阀值和感知灵敏度,调定起搏器的最适输出强度和感知灵敏度。
在起搏器使用早期,一定要连续24小时心电图监测,以防意外,撤防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试停1~2天。
并发症起搏器按需功能故障,引起竞争心律,室性心律紊乱,致死。
一旦出现,应及时更换起搏器。
起搏器起搏功能故障:包括由于起搏器失灵,导线断裂引起的起搏信号消失,由于导线接触不良和电极脱位引起的起搏信号间断,以及由于电池耗尽或阀值升高引起的有起搏信号而无心室QRS波。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及健康指导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关于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限制。
患者要了解到,人工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向心脏发送电信号来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但是也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调整和检查。
患者应该清楚自己每天应该服用的药物和注意事项,并遵守医生的建议。
其次,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效果和工作状态。
这个过程一般通过无线连接或者手持医疗设备完成,患者只需要将设备靠近胸部即可。
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起搏器的电信号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换。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建议,定期检查心电图,保持心脏健康。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事项。
首先,避免强磁场和强电流的接触,这些都可能干扰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患者应避免过度接触携带强磁铁的物品,如手机、音响、磁性健身设备等。
患者也不应长时间靠近或工作在高压电线附近。
其次,患者应远离电磁干扰源,包括雷电、强电磁辐射等。
在雷雨天气,尽量待在室内,远离窗户和金属物品。
最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心理压力也可能影响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对于患有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来说,生活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
患者可以正常地进行轻度体力活动,如散步、做家务等。
但是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运动负荷过重。
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避免高盐、高脂肪饮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定期体检对于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探测并处理可能的心脏问题。
总之,对于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来说,护理和健康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患者需要了解使用方法和限制,并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和体检。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避免强磁场和强电流的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体力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护理和健康指导的措施,可以保证人工心脏起搏器的良好效果和患者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搏器的组成部分与电路
➢ 脉冲发生器: 电路/电池
➢ 电极导线 阴极/人体组 织 阳极
➢ 其它 传感器
脉冲发生器
电极导线 阳极
起搏器的组成
➢ 脉冲发生器
➢ 电极导线
电极导线
作用:
–探测(感知) 心腔内电信 号
–将电刺激传 到心肌层
组成: – 导体 • 连接器杆 • 绝缘体 • 电极
起搏器的分类
➢
分代
名人称工心脏起时搏间器的分代及功能 基本功能
第一代
固律型
1958年 起搏
第二代
按需型
1967年 起搏、感知
第三代
生理性
1978年 起搏、感知、各种生理功能
第四代
自动化起搏器 1994年 起搏、感知、各种生理功能、自动化功能
➢ 第三代生理性起搏器在起搏与感知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生理性功能。 例如频率适应性起搏功能,这一功能使起搏器的起搏功能更加接近人体正常窦房 结。窦房结不仅是人体心脏的最高级频率的起搏点,而且还有良好的变时性。在 机体代谢率不同时窦性心率则有相应变化,睡眠时窦率低,活动时窦率快,这种 特点称为窦房结的变时性。具有频率适应性起搏功能的生理性起搏器也有这种变 时性,其通过脉冲发生器内置的感知器可以感知和了解佩带者的活动状态,随之 起搏频率自动调整和变化。
P: 起搏 (抗心动过速)
S: 电击 (转复/除颤 ) D: 双 (P+S)
O:无
S: 单腔
(A 或 V)
O: 无
S: 单腔
(A 或 V)
O: 无
R: 频率应答 O: 无
O: 无
普通起搏器分类
可根据电极导线植入部位进行分类:
➢ 单腔起搏器。分为VV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 在右室心尖部)和AA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 右心耳)。
北美和英国起搏及心电生理学会代码(NBG代码)
I
II
起搏的心腔 感知心腔
III 对感知 的反应
IV 程控功能 频率适应
V 抗快速心律 失常功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 心室
V: 心室
T: 触发
P: 频率和/或 输出简单程控
A: 心房
A:心房
I: 抑制
M: 频率、输出、 灵敏度、方式 等多项程控
D: 双腔 (A+V) D: 双腔(A+V) D: 双重 (T+I) C: 通讯遥测
人工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史
➢ 永久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 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达到治疗 目的。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 40多年间,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其 功能日趋完善。目前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已成为 一种常规治疗技术,为临床广泛应用。
起搏器的历史
➢ 第一部导线经由静脉植入的人工心脏起搏器(1958年) ➢ 起搏器的进步
起搏器的歷史
1.起搏器系统
起 搏器系统由脉冲发生器及电极组成。 脉冲发生器埋植在胸大肌上方的皮下组织 中。脉冲发生器体积小,但其中有电池, 还有几万个元件组成的多种高集成电路, 分别负责起搏器的各项功能。电极导线的 顶部及体部有起搏和感知的金属电极,负 责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电极导线经 周围静脉植入,放置在相应的心腔,紧贴 心内膜,其尾部与脉冲发生器的连孔相连。 起搏电极有单极与双极之分。单极电极导 线的顶部电极(—)与脉冲发生器金属壳 (+)构成单极起搏和感知,双极电极导 线的顶部电极(—)与体部的环状电极 (+)构成双极起搏和感知。
➢ 三腔起搏器
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的三腔起搏 (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的三腔起搏 (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 四腔起搏器
➢ 双心房+双心室(治疗心力衰竭伴阵 发性心房颤动)
AAI型起搏器
VVI型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三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
➢ 感知灵敏度是指感知器能够感知自身心电活动的最低幅度,常以毫伏 (mV)为单位。例如感知灵敏度设为2mV时,则2mV或2mV以上的自身 心电活动能被感知器感知。感知灵敏度可以调整和程控。可以看出, 感知灵敏度的数值越小,感知灵敏度就越高。自身心电活动幅度的实 际值与起搏器感知灵敏度的比值称为感知安全度。例如自身心电活动 (P波或QRS波)振幅为2mV,而感知灵敏度设在0.5mV,此时感知安全 度为(2mV/0.5mV)x100%=400%。一般感知安全度在200-300%以上。
➢ 双腔起搏器。植入两支电极导线,常分别放在 右心耳(心房)和右室心尖部(心室),进行 房室顺序起搏。其中自身心房P波被感知,经 DDD起搏器传导后引起心室起搏。VAT则是其 常见的一种工作模式,即佩带DDD起搏器的 患者自身心房率(窦性心律)正常,而房室结 传导功能较差时的工作模式。临床目前应用的 起搏器99%以上都是单腔或双腔起搏器。
心率随活动量改变
心率 (bpm)
频率适应性起搏 固定频率起搏 正常心率
150
100
醒来
睡眠
静座
走路
奔跑
50
0
日常活动
休息
起搏器功能及类型
随着起搏器工作方式或类型的不断增加,起搏器的各种功能日趋复杂。为便 于医生、技术人员、病人间的各种交流,国际心电图会议和心脏起搏会议制
订了起搏器的代码,具体见表
⑴单腔起搏器:
➢
①VVI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头部放置在右室心尖部的肌小梁处;
➢
②AAI起搏器:电极导线头部放置在右心耳的梳状肌内。
⑵双腔起搏器:两支电极导线常分别放在右心耳(心房)和右室心尖部(心室),进行房
➢
室顺序起搏。
⑶三腔起搏器:
➢
①双房(左房+右房)+右室的三腔起搏(治疗和预防阵发性房颤);
➢
➢ 按放置时间: 临时起搏器: 起搏电极放 置时间一般在1~2周内,最长不超 过1个月。脉冲 发生器置于体外 永久起 搏器:起搏电极长期置于 心内膜下。 脉冲发生器置于胸前左侧或右侧部位胸肌膜 与皮下组织之间的囊袋内。
➢ 按起搏器的性能: 固有频率起搏器 按需型起搏器 抗快速心律失常型起搏器
➢ 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分成:
②右房+双室(右室+左室)的三腔起搏(治疗顽固性心衰)。
⑷四腔起搏器:双房+双室(治疗患者同时有心衰和阵发性房颤)
临床目前应用的起搏器99%以上都是单腔或双腔起搏器, ➢
起搏器功能特点及分代
➢ 自1958年10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植入人类第一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至今已50 余年。50年来起搏器技术发展迅速,起搏器功能日趋完善。根据起搏器功能和特 点,可将人工心脏起搏器分成4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