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的酶及其相应的功能。
分子生物学2-7章作业及答案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DNA的一级结构:四种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直线或环状多聚体,即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DNA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而成的双螺旋结构.3、DNA的三级结构: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4、DNA超螺旋: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是DNA结构的主要形式,可分为正超螺旋与负超螺旋两大类。
按DNA双螺旋的相反方向缠绕而成的超螺旋成为负超螺旋,反之,则称为正超螺旋。
所有天然的超螺旋DNA均为负超螺旋。
5、DNA拓扑异构体:核苷酸数目相同,但连接数不同的核酸,称拓扑异构体6、DNA的变性与复性:变性(双链→单链)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氢键断裂,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复性(单链→双链)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两条单链分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想的现象。
7、DNA的熔链温度(Tm值):DNA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即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成单链。
Tm值计算公式:Tm=69.3+0.41(G+C)%;<18bp的寡核苷酸的Tm计算:Tm=4(G+C)+2(A+T)。
8、DNA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称为退火9、基因:编码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DNA序列。
10、基因组: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所有DNA,包括核DNA和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DNA11、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12、C值矛盾:C值的大小与生物的复杂度和进化的地位并不一致,称为C值矛盾或C值悖论13、基因家族: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
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14、假基因:假基因是原始的、有活性的基因经突变而形成的、稳定的无活性的拷贝。
表示方法:Ψα1表示与α1相似的假基因15、转座:遗传可移动因子介导的物质的重排现象。
分子生物学课后答案总结

现代分子生物学1-1修正后的中心法则:1-2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3噬菌体浸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蛋白:(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主要过程如下:①噬菌体尾部的末端(基片、尾丝)吸附在细菌表面;②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入细菌细胞内,噬菌体的蛋白②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入细菌细胞内,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面;③利用细菌的生命过程合成噬菌体自身的DNA和蛋白质;④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组装成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噬菌体;④新合成的和蛋白质组装成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噬菌体;⑤细菌解体,释放子代噬菌体,侵染其他细菌。
(2)2-1核苷酸的组成:核苷酸包括磷酸、核糖、碱基3部分。
2-2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2-3 C值、C值谬误:(1)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在真核生物中,C值一般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2)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却具有较大的C值,这就是C值谬误。
2-4核小体的组成、组蛋白的组成(1)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00bpDNA和组蛋白八聚体组成;(2)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有H1、H2A、H2B、H3 及H4 五种,与DNA共同组成核小体。
2-5 DNA的B型二级结构:B型是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结构,有很宽较深的大沟和又窄又深的小沟,外型适中。
2-6 DNA的变性、复性:(1) 缓慢加热,使氢键断裂、双链解开,产生单链的DNA分子,这个过程叫变性;(2) 变性后分开的DNA分子的两条链,在适当条件下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被称为复性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被称为复性或退火。
2-7基因组、基因型、表型、染色体、染色质的英文和概念:(1)基因组genome 基因型genotype 表型phenotype 染色体chromosome 染色质chromatin;(2)①基因组:生物有机体的单倍体细胞中的所有DNA,包括核中的染色体DNA和线粒体、叶绿体等亚细胞器中的DNA;②基因型:同一基因座位上多个等位位点的类型;③表现型:某个特定生物体中可观察到的物理或生理现象;④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⑤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2-8细菌、水稻、玉米、紫花苜蓿、小麦、人、果蝇的染色体数目:细菌1 水稻12 玉米10 紫花苜蓿32 小麦42 人23 果蝇42-9DNA和RNA的英文全称: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Ribonucleic acid(RNA)3-1复制叉、复制子、多复制子:(1)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所以,复制起点呈叉子形式,被称为复制叉;(2)DNA的复制是由固定的起始点开始的,一般把生物体的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
生物化学

(3)排泄:结合型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
生理意义:胆红素通过在肝脏中摄取,结合,排泄的作用,使血清胆红素不断降低,起到清除血清胆红素,解毒的作用。
4、简述复制与转录的区别。
转录 复制
模板 模板链 两股DNA链
酶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底物 NTP dNTP
七、问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1mol软脂酸彻底氧化能生成多少ATP?(写出全过程及产能部位)
答:(1)1mol软脂酸彻底氧化能生成129molATP。
(2)全过程如下:
1)活化:CH3-(CH2)14-COOH————→CH3-(CH2)14-CO~SCoA
2)活化的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
DNA聚合酶Ⅱ 在Ⅰ、Ⅲ缺乏时起作用
DNA聚合酶Ⅲ DNA链延长的主要聚合酶
RNA酶 水解RNA引物
DNA连接酶 在切口处形成磷酸二酯键
2、写出胆红素在肝脏及肠道中的代谢,并比较生物氧化和生物转化作用。
答:胆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如下:
(1)摄取:清蛋白—胆红素经血液运行至肝细胞,胆红素与清蛋白分离,胆红素进入肝细胞胞浆,以胆红素—Y蛋白或胆红素—Z蛋白形式被运至内质网。
②DNA是右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O,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螺距为3.4nm。
③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 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横向靠两条链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尤以碱基堆积力更为重要。
六、简答题(共20分,每题4分)
1、简述乙酰CoA的来源与去路。
答:来源:1)糖有氧氧化
中国计量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9--2020年考研初试真题

A.体内只有模板链转录,而两条 DNA 链都能复制
B.在两个过程中,新链合成方向均为 5’—3’
C.在两个过程中,新链合成均需要 RNA 引物
D.在两个过程中,所需原料不同,催化酶也不同
10. 1 分子软脂酸(n-十六酸)彻底氧化净生成的 ATP 数为: ( )
A.105
B.106
C.107
D.108
酸是:( )
A.Asp(pI 2.77)
B.Val(pI 5.96)
C.Lys(pI 9.74)
D.Arg(pI 10.76)
4.位于糖酵解途径、糖异生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分解途径交汇点的化合
物是是:( )
A.葡糖糖-1-磷酸
B.果糖-1,6-二磷酸
C.葡糖糖-6-磷酸
D.果糖-6-磷酸
5.乙酰-CoA 进入 TCA 循环彻底氧化,将发生:( )
二、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 1. 蛋白质的变性是其构象发生变化的结果,而构象改变是由于分子共价键的断裂所
致。 ( ) 2. 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均为双糖,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 ) 3. 若 DNA 双链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 5’-ACGTAT-3’,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
11. 在 SDS-PAGE 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试验中,SDS 的作用主要是:( )
A.改变蛋白质分子的形状
B.消除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异
C.增强蛋白质分子的溶解性
D.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
12. 在氧化磷酸化体系中,加入寡霉素后出现的变化是:( )
A. 抑制氧化作用,抑制 ADP 磷酸化
B. 抑制氧化作用,但不抑制 ADP 磷酸化
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和蛋白,功能

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和蛋白,功能
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和蛋白有多种,包括DNA聚合酶、DNA连接酶、DNA酶和单链结合蛋白等。
1. 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是一种酶类,主要功能是在DNA复制
过程中合成新的DNA链。
它能够识别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并在合成
链上以互补碱基的顺序将新的核苷酸添加进去,使得新的DNA链得以
形成。
2. DNA连接酶:DNA连接酶是一类酶,其主要功能是将DNA的片
段连接起来。
它能够催化两条DNA链的连接,使得DNA的片段能够形
成一个完整的 DNA 分子。
3. DNA酶:DNA 酶是一类酶,其功能是修复 DNA 分子中的损伤。
DNA酶能够识别和修复 DNA 分子中的不正常结构和碱基序列,从而保
持 DNA 分子的完整性。
这些酶包括修复酶、剪切酶和重组酶等。
4. 单链结合蛋白:单链结合蛋白是一类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
保护 DNA 单链,并帮助 DNA 酶和 DNA聚合酶等酶类与 DNA 进行结合。
它能够结合在 DNA 单链上,防止 DNA 的重复结合和降解,为其他酶
的作用提供合适的环境。
这些酶和蛋白质在原核生物的DNA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确保 DNA 的准确复制和维护。
请注意,这里提供的只是一些常见的酶
和蛋白的功能介绍,实际还有其他重要的酶和蛋白参与其中。
填空

第2章一、1. DNA聚合酶I(E.coli)的生物功能有(聚合作用)、(5’→3’外切酶作用)和(3’→5’外切酶)作用。
2. (解旋酶)作用是使DNA双螺旋打开,反应需要ATP提供能量。
3. 在DNA复制过程中,改变DNA螺旋程度的酶叫(拓扑异构酶)。
4. DNA生物合成的方向是(5’→3’),冈奇片段合成方向是(5’→3’)。
5. 在DNA合成中负责复制和修复的酶是(DNA聚合酶)。
6. DNA后随链合成的起始要一段短的(RNA引物),它是由(DNA引发酶)以核苷酸的底物合成的。
7. 帮助DNA解旋的(单链结合蛋白(SSB))与单链DNA结合,使碱基仍可参与模板反应。
8. 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修补DNA双螺旋上缺口的酶称为(DNA连接酶)。
9. 复制叉上DNA双螺旋的解旋作用由(DNA解旋酶)催化的,它利用来源于ATP水解产生的能量沿DNA链单向移动。
10. DNA引发酶分子与DNA解旋酶直接结合形成一个(引发体)单位,它可在复制叉上沿后随链下移,随着后移链的延伸合成RNA引物。
11.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
12. 大肠杆菌的基因组是(一股双螺旋(或双股、双股环状))DNA,它的复制是由单一原点出发按(θ(或双向θ))方向进行。
13. 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修补DNA螺旋上缺口的酶称为(DNA连接酶)。
14. 染色体一般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15. 核小体一般由(DNA)和(组蛋白)两部分组成16. 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的过程,即子代分子的一半来自亲代,而另一半是新合成的。
这个复制特点保证了遗传信息的(高保真性)。
17. DNA后随链合成的起始要一段短的(RNA引物),它是由(DNA引发酶)以核糖核苷酸为底物合成的。
18. 紫外线照射可在相邻两个(胸腺)嘧啶间形成(嘧啶二聚体)。
19. DNA复制时,随后链的延长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其中刚合成的短片段叫做(冈崎片段)。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题库(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1.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
2.反向重复序列(IR):存在于双链核酸分子中排列顺序方向相反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3.DNA链的呼吸作用: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不但处于断裂和再生的平衡状态中,氢键上的氢原子还能和水发生交换4.Cot曲线(Cot1/2):DNA 复性通常符合Cot 曲线(Cotcurve) 。
Cot 曲线标出了DNA复性的部分(1-C/C0)和横轴上的Cot 值。
5.DNA变性,复性:核酸的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结构的过程。
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
6.DNA的熔解温度(TM):最大吸光值一半时的温度。
7.基因组(Genome):生物细胞中单套染色体的所含DNA序列的全部组成。
8.C-值矛盾:从总体上说,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地位的高低无关,这种现象称为C值矛盾9.基因家族(gene family):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经重复(duplication)和突变产生。
10.基因簇:基因家族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彼此紧邻所构成的串联重复单位。
11.割裂基因,Intron 内元,Economic外元: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而是被若干个非编码区(内含子)分割。
12.卫星DNA:真核细胞染色体具有的高度重复核苷酸序列的DNA。
总量可占全部DNA的10%以上,主要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通常不被转录。
因其碱基组成中GC 含量少,具有不同的浮力密度,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后呈现与大多数DNA有差别的“卫星”带而得名。
13.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以双链中的每一条单链作为模板,分别合成一条互补新链,重新形成的双链中各保留一条原有DNA单链。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DNA聚合酶Ⅲ的作用范围如图7-14所示。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E. Coli中的DNA聚合酶
5 聚合酶活性 5外切酶活性 5 外切酶活性
亚基数 分子数/细胞
功能
pol I
pol II pol III
+
目录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DNA聚合酶的分类
原核生物的聚合酶
DNA-pol Ⅰ 主要的修复酶 DNA-pol Ⅱ 次要的修复酶 DNA-pol Ⅲ 复制酶 DNA-pol IV SOS修复 DNA-pol V SOS修复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1)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Pol Ⅰ) 纯的DNA聚合酶I由分子量109 000U (109KD),含928个氨基酸残基的一 条肽链构成,每个大肠杆菌细胞中大约含400个酶分子。(单链多肽)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不配对的片段
内切酶活性
参与DNA复制有关酶和蛋白质
(2) 大肠杆菌 DNA聚合酶 Ⅱ
DNA聚合酶Ⅰ缺陷的突变株仍能生存,这表明DNApolⅠ不是 DNA复olⅡ。
① 从5′→3′方向合成DNA ② 具有3ˊ→5ˊ外切酶活性,但没有5ˊ→3ˊ外切酶活性。 在体外的合成速率比体内的速率要低得多,带有这个酶缺陷 的大肠杆菌突变株染色体的复制各方面都正常,它在体内的功能 可能和DNA聚合酶 I 类似。
DNA聚合酶 I 的5ˊ→3ˊ外切酶活性和聚合活性同时作用可 以进行切口翻译(nicktranslation),用来制造放射性探针。
在反应物里加入同位素标记的脱氧单核苷酸,DNA聚合酶I 首先利用5ˊ→3ˊ外切酶活性,从切口处逐个切下DNA上的核苷 酸,再利用3ˊ-OH末端聚合作用逐个将标记的核苷酸加上去(图 7—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的酶及其相应的功能。
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的酶及其相应的功能主要包括:
1.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DNA聚合酶是主要的DNA复制酶,具有在DNA链上合成新的互补链的作用。
2. DNA依赖的RNA聚合酶(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在某些原核生物中,DNA依赖的RNA聚合酶能够合成RNA链,用于后续的转录过程。
3. 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 DNA拓扑异构酶能够解除DNA的超螺旋结构,在DNA复制过程中调节DNA的拓扑结构,防止DNA缠结和断裂。
4. DNA直链切割酶(DNA helicase): DNA直链切割酶能够解开DNA的氢键,将DNA的两条链分离,以便DNA复制过程中的DNA聚合酶进行合成。
5. DNA连接酶(DNA ligase): DNA连接酶能够将DNA链上的断裂连接起来,修复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缺口。
6. 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binding proteins): 单链DNA 结合蛋白能够结合在DNA的单链上,保护DNA免受酶的降解,同时在DNA 复制过程中保持DNA链的单链状态以供DNA聚合酶使用。
7. DNA降解酶(DNA endonuclease): DNA降解酶能够将DNA链进行切割,用于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修复和重组。